1. 高中通用技術 簡易書架的設計草圖
2. 哪能免費下載到高中通用技術《技術與設計2》的復習提綱
幹嘛去下,我給你
我們也是6.13考試
第一單元(結構與設計)知識點
一、結構的涵義:
1、結構的概念:
結構是指事物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有序搭配和排列,結構多種多樣且決定著事物存在的性質及功能。
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結構給了人們無限的創造靈感和啟示(例蒼耳子、飛機、導彈跟蹤系統等)。
2、結構的分類:
根據物體的結構形態,通常將結構分為實體結構、框架結構 和 殼體結構三種基本類型。
實體結構是指結構體本身是實心的結構。它的受力特點是,外力分布在整個體積中,如實心牆、大壩等;
框架結構是指結構體由細長的構件組成的結構。其特點是,支撐空間而不充滿空間,如鐵架塔、建築用腳手架,廠房的框架等;
殼體結構是指層狀的結構。它的受力特點是,外力分散作用在結構體的表面上,如摩托車手的頭盔、飛機的外殼、貝殼等。
生活中很多物體的結構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基本結構類型組合而成,稱為組合結構,如埃菲爾鐵塔等。
二、結構的分析:
1、承受應力:
從力學角度來說,結構是指可承受一定力的架構形態,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狀和大小改變的力。當一個結構受到外力作用時,內部各質點之間的相互作用會發生改變,產生一種抵抗的力,稱為內力。應力是構件的單位橫截面上所產生的內力,當應力達到某一極限(容許應力)時,結構就會遭到破壞。用公式表示為Ơ=F/S,其中F是內力,S是受力面積,Ơ是應力。
構件的受力形式多種多樣,基本受力形式有拉力、壓力、剪切力、扭轉力和彎曲力,很多情況下,構件可能同時受到幾種不同形式的力的作用。(結構的受力分析)
2、結構的穩定性:
結構的穩定性是結構在負載的作用下維持其原有平衡狀態 的能力。它是結構的重要性質之一。影響結構穩定性的因素有多種,主要有重心位置的高低、結構與地面接觸所形成的支撐面積的大小和結構的形狀、材料等。對於一個結構而言,如果重心所在點的垂線落在結構底面的范圍內,就是穩定的,不會出現傾倒。
3、結構的強度:
結構的強度是指結構具有的抵抗被外力破壞的能力。結構的強度與結構的形狀、使用的材料、構件之間的連接方式等因素有密切的關系。三角形是框架中最基本的形狀之一,它結實、穩定,所用材料最少。
結構構件的連接通常有兩類:鉸連接和剛連接。鉸連接是指被連接的構件在連接處不能相對移動,但可相對轉動。如門與門框的連接;剛連接是指被連接的構件在連接處既不能相對移動,也不能相對轉動,具體有榫接、膠接、焊接等,如固定鐵床架的連接。
三、結構的設計:
結構設計應以一種或幾種功能的實現為基本目標,應滿足設計規范,滿足使用者的基本需要。結構設計應考慮的主要因素有:功能、符合使用者對設計對象的穩定性和強度要求,安全因素,公眾和使用者的審美需求,使用者的個性化需要,對設計對象的成本控制要求和一定的使用壽命等。對於任何結構的設計安全是至關重要的因素。
步驟:確定結構設計方案———繪制簡單結構設計草圖———做出模型或原型
四、結構的欣賞:
優秀的結構設計不僅表現在結構的實用功能上,也表現在形式上,特別是功能與形式的統一上。古今中外許多能工巧匠把結構的功能與形式恰當地結合起來,形成了一些經典的結構。賞析結構設計作品,可從技術與文化兩個角度進行。
技術角度:使用功能、穩固耐用、造型設計的創意和表現力、材料合理性、工藝精湛程度等。
文化角度:文化寓意與傳達,美學原則,反映時代、民族、習俗方面特徵,個性特徵等。
第二單元(流程與設計)知識點
一、流程的涵義:
1、流程的概念:
流程是一項活動或一系列連續有規律的事項或行為進行的程序。任何流程都反映了一定的時序,體現出一定的環節。⑴ 環節:活動或事件在其發展的過程中,依據某種特徵或方式,可將該過程分解為若干個小過程,稱這些小過程為環節。如:切種、布種、掩種環節,沖片和印片環節等。(2)時序:過程的經歷中,各環節按照一定的時間順序先後出現、完成。這種時間順序關系,稱為時序。如:先切種→ 再布種→後掩種。
2、流程的表達(流程圖):
依據流程的性質及人們的表達習慣,流程圖有文字表達、表格表達、圖示表達、模型表達、動畫演示、方框圖、示意圖、程序等。
二、流程的分析:
1、生活與流程:
科學合理的流程,可以指導我們正確地做事,提高工作和學習的效率,是我們的生活變得有序、合理,為我們的安全提供保障(例洗衣、煮飯與燒菜的流程安排,碘鹽和味精佐料的加放流程,青黴素注射流程等)。
2、生產與流程:
運用科學合理的流程可以有效地組織生產、提高生產效率、保證產品質量、保證安全生產、保護環境等。
流程中工序的作業方式——串列和並行。上一道工序完成之後才能進入下一道工序——串列。幾項工作同時進行——並行。
3、簡單流程圖的識讀:
識讀流程圖的要點: ⑴找流程的環節,明確每個環節的功能和作用; ⑵弄清流程中時序的體現與特徵; ⑶流程是技術的核心概念之一。不同的流程,產生的效益往往不同,「理解流程就是質量」、「流程就是效益」等。
三、流程的設計:
1、流程設計的基本要求:
⑴提高效率。⑵提高質量。⑶保證安全。⑷節省資源。⑸提高管理水平。⑹提高經濟效益。⑺其他,如注意環保、方便操作等。
2、流程設計中的基本因素:
研究內在屬性與規律,就是流程設計應該考慮的基本因素。
生產活動中的流程設計的基本因素主要有材料、工藝、設備、人員、資金和環境等。
不同行業的流程設計中考慮的基本因素各有差異。
3、流程設計的步驟:
第一步:首先要明確設計的目的和任務,明確流程所應遵循的內在變化規律。第二步:要分析現有材料、設備、資金、人員、工藝和環境等因素。第三步:列出流程涉及的主要事項,並進行初步的排列。第四步:分析各事項(步驟)之間的先後順序,合理地安排流程的時序和環節。第五步:選擇一個合適的表達方式畫出流程圖,對於有嚴格時間的時序,要標注時間。注意:流程設計的基本要素是環節和時序。
4、學畫流程設計的框圖:
畫流程設計框圖的一般方法:⑴根據對事物的內在屬性和規律的分析,以及有關的考慮,將流程的全過程,按每個階段的功能、作用的不同,分解為若干小過程——環節,並用方框表示環節。⑵按照每個小過程應該經歷的時間順序,將各環節依次排開,並用箭頭線連接起來。
四、流程的優化:
1、流程的優化及目的:
在設計和實施流程的過程中,經常需要進行不斷的修改和完善,這種對流程修改的過程,叫做流程的優化。
目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降低勞動強度、節約能耗、減少環境污染、保證安全生產等。
2、流程優化的內容:
一般流程優化的主要內容有:工期優化、工藝優化、成本優化、技術優化、質量優化等。
對一個流程的優化,可以是整體的全面優化,也可以是對某一個指標進行優化。經常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某一個指標得到了優化,而使另外的指標下降了。比如,技術優化,可能使成本提高。成本優化了,也可能使質量下降。因此,在進行流程優化時,要綜合平衡,以取得整體優化的成效。
3、流程優化的條件:
⑴內部條件:對流程內在機理和規律的深入了解。比如對洗滌原理的了解,就會在流程中安排兩次漂洗;
⑵外部條件:設備和工藝水平的提高或完善,以及人員技術水平的提高。比如,只有在具備鍛壓設備時,才可能將法蘭盤的加工改為少量切削加工。
第三單元(系統與設計)知識點
一、系統的涵義:
1、系統的概念:
由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賴和相互制約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稱為系統。
構成系統,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第一,至少要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要素(部分)才能組成系統;第二,要素(部分)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按照一定方式形成一個整體;第三,這個整體具有的功能是各個要素(部分)的功能中所沒有的。
2、 系統的組成、類型:
系統是普遍存在的,也是多種多樣的。根據需要,可以對系統進行不同的分類。如,可把系統分為自然系統和人造系統,自然系統是自然形成的系統(如生態系統),人造系統是由人工製造加工而成的系統(如計算機系統和機械傳動系統);也可把系統分為實體系統和抽象系統,實體系統是實物形態的(如生物系統、機械繫統),抽象系統是非實物形態的(如哲學系統)。
3、系統的基本特性:
系統的基本特性主要有整體性(全局、集合)、相關性(匹配、關聯)、目的性(功能)、動態性(更新)和環境適應性(自適應)等,這些特性都體現了一定的思想與方法。(結合課本相關案例,學會運用系統的基本特性,分析身邊的系統)。
二、系統的分析:
1、系統分析及其目的:
系統分析是指為了發揮系統的功能,實現系統的目標,運用科學的方法對系統加以周詳的考察、分析、比較、試驗,並在此基礎上擬訂一套有效的處理步驟和程序,或對原有的系統提出改進方案的過程。 目的: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決策。
2、系統分析的一般步驟:
明確問題,設立目標——收集資料,制定方案——分析計算,評價比較——檢驗核實,作出決策。
(結合田忌賽馬案例)
3、系統分析的主要原則:
系統分析應遵循整體性原則(丁謂修復皇宮)、科學性原則(三三進九不如二五一十)和綜合性原則(孝襄高速公路)。
三、系統的優化:
1、系統優化的目的:
系統的優化是指在給定的條件(或約束條件)下,根據系統的優化目標,採取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使系統的目標值達到最大化(或最小化)。
最小的成本——最大的利潤;最短的工期——更多的工程量;最少的能耗——更多的產品;單位面積土地——更高的農業產量。(案例:農業間作套種,傢具利潤問題等)
優化目標;目標函數;約束條件(不能人為調節);影響因素(可以人為調節)。
2、系統優化的方法:
數學模型——最優解; 科學估算、試驗——滿意解。 結合案例,分析系統優化的實現。
四、系統的設計:
1、系統設計的目的、方法與過程:
系統設計是對各種各樣的系統進行調查分析、籌劃研究、評價實施、運行改善等,直到完成一個能協調工作的實際系統的過程。
系統設計要考慮其目的與要求(以系統的整體功能的最優為目的)、系統各部分之間的相互聯系與相互作用、對系統設計方案進行優化(整體優化,統籌兼顧)等問題。
2、系統設計的一般步驟:
系統設計的步驟包括:將系統分解為若乾子系統;確定各子系統的目標、功能及其相互關系;對子系統進行技術設計和評價,對系統進行總體技術設計和評價等。
3、簡單系統的設計:
了解系統設計應解決的主要問題和基本的設計過程,寫出系統設計或系統優化設計的書面方案,包括必要的設計草圖以及量化數據。(案例:手電筒照明供電部分的設計)。
控制與設計
一、控制的手段與應用
1.控制的手段
⑴控制的含義:案例分析:大禹治水P96
人們按照自己的意願或目的,通過一定的手段,使事物向期望的目標發展,這就是控制。
理解任何控制現象,都要明確控制的對象是什麼,控制要達到什麼目的和採取什麼控制手段。
例如:人力三輪車轉彎過程中的方向控制問題,其控制的對象就是人力三輪車,控制的目的是為了改變三輪車行駛的方向,控制的手段是騎車人通過雙手轉動車把,改變前輪的方向並帶動後輪。
⑵控制的手段:控制的實現需要通過一定的手段。
從控制過程中人工干預的情形來分,控制有人工控制和自動控制。
人工控制是在人的直接干預和全程干預下進行的。人工控制又稱手動控制。
自動控制是指在無人直接參與的情況下,使事物的變化准確地按照期望的方向進行。按執行部件的不同,控制可分為機械控制、氣動控制、液壓控制、電子控制等。
有時,控制手段又可以綜合的。案例分析:從手搖扇到空調器P98
2.控制的應用
控制應用到生活中,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人類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按照自己的意願改變周圍的環境,使之滿足人們的需要。
生產中往往需要對溫度、濕度、壓力、速度及加工動作等進行控制,控制在生產中得到了極為廣泛的應用。
控制在軍事、國防等領域也有著廣泛的應用。閱讀:控制論P101
二、控制系統的工作過程與方式
1.控制系統
案例分析:自行車行駛的速度控制的實現P102
案例分析:電風扇的風速控制的實現P102
任何一種控制的實現,都要通過若干個環節,這些環節構成一個系統,我們稱之為控制系統。一般的控制過程都有一個輸入和一個輸出,控制系統的輸入輸出之間有一定的對應關系。
控制系統一般分為開環控制系統和閉環控制系統。
2.開環控制系統
控制系統的輸出量不對系統的控制產生任何影響,這種控制系統為開環控制系統。
開環控制系統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很廣。如十字路口的紅綠燈定時控制系統、樓宇的防盜報警控制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公園的音樂噴泉自動控制系統等。
案例分析:自動門的控制系統P103
在控制系統中,為了分析的方便,常採用方框來表示系統的環節,用單向信號線來表示系統信號傳遞的方向,這種圖稱為控制系統的方框圖,它表示了系統的各個環節在系統中的位置、功能和相互之間的關系。對於開環控制系統,通常可以用下面的方框圖來描述:
輸入量即控制系統的給定量,如游泳池進水的設定時間;輸出量(被控量)即控制系統所要控制的量,也是控制系統的輸出信號,如游泳池的水位;被控對象即控制系統中所要求的裝置或生產過程,如游泳池;執行器即直接對被控對象進行控制的裝置或元件,如進水閥門;控制器即對輸入信號進行處理並發出控制命令的裝置或元件,如控制電路;控制量即執行器的輸出信號,如流過閥門的水量。
案例分析:水泵抽水控制系統P104
3.閉環控制系統
系統的輸出量返回到輸入端並對控制過程產生影響的控制系統稱為閉環控制系統。
簡單閉環控制系統的方框圖如下:
檢測裝置測量出被控量並返回到系統的輸入端; 是比較器,它將給定量與所檢測的被控量進行比較,求出偏差值;控制器將這一偏差值進行運算處理,並向執行器下達控制指令;執行器根據指令對被控對象進行控制,從而使被控量穩定在一定范圍內。
與開環控制系統相比,閉環控制系統多了一個由檢測裝置組成的環節。
三、閉環控制系統的干擾與反饋
1.干擾因素
在控制系統中,除輸入量(給定值)以外,引起被控量變化的各種因素稱為干擾因素。
有的干擾因素是環境造成的,如影響自行車行駛速度的變化的自然風等;
有的干擾因素是人為原因所致,如影響飛機導航信號的手機信號等。
在控制系統中,干擾因素可能有一個,也可能有若干個。如戰士在大風大雨中進行射擊練習,風和雨都是子彈命中准確度的干擾因素。控制系統在工作中必須克服干擾,使被控量穩定。
案例分析:電視機P109
有些情況可以利用干擾因素實現某種目的。如在軍事演習中,紅方利用一定頻率的電磁波對藍方的信息指揮系統進行干擾,使之不能正常工作。
2.反饋
(1)什麼是反饋
控制系統中,將輸出量通過適當的檢測裝置返回到輸入並與輸入量進行比較的過程,就是反饋。
案例分析:投籃 P110
利用反饋來分析和處理被控制對象,通過系統的書出來調整系統的行為,使系統沿著預期的目標運用的方法,稱為反饋方法。如普通電水壺將水加熱至沸騰時,需要人工關閉電源,而自動電水壺具有擋水沸騰時自動切斷電源的功能,終究是運用反饋方法實現自動控制的結果。
(2) 閉環控制系統的工作過程
從反饋來看,閉環控制系統就是指在系統的輸出端與輸入端之間存在反饋問題,輸出量對控制過程產生影響的控制系統。閉環控制系統的核心是通過反饋來減少被控制量(輸出量)的偏差。
一個閉環控制系統,能夠克服外界干擾,使被控量控制在給定值附近。
案例分析:供水水箱的水位自動控制系統P112
案例分析:加熱爐的溫度自動控制系統P113
(3)閉環控制系統與開環控制系統的比較
開環控制系統一般結構簡單,適用於控制精度要求不高而系統本身的元件又比較穩定的場合。
閉環控制系統設計比較麻煩,結構相對復雜,構成控制系統的成本較高。閉環控制系統是自動控制中廣泛採用的一種方式,用於要求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場合。
3.功能模擬方法:以功能和行為的相似性為基礎,用「模型」模擬「原型」的功能和行為的方法,就是功能模擬法。
閱讀:功能模擬方法的提出 P115 思考:功能模擬方法對技術有何意義?
4.黑箱方法:把將要研究的系統作為黑箱,通過對系統輸入與輸出關系的研究,進而推斷出系統內部結構及其功能的方法,就是黑箱方法。黑箱方法提供了一種不必打開黑箱就可以研究其內部結構和功能的方法。例如,通過輸入圖像、電或聲音信號,觀測、分析腦電波的輸出反應,研究人腦對視覺或聽覺信息的傳遞、變換和處理功能,得知人腦內部結構的細節,就是黑箱方法的運用。
四、控制系統的設計與實施
1.控制系統設計的一般思路
設計好一個控制系統,應該明確這個系統要達到的目的是什麼,所要控制的對象是什麼,被控制對象有哪些重要的特性,被控量和控制量分別是什麼,外界的主要干擾因素有哪些,選擇怎樣的設計方案既能達到目的,又能經濟、易於實現,如何選擇設備和元件,等等。
設計一個控制系統,是選擇開環控制還是閉環控制,應根據對控制精度的要求以及條件的可行性而定。能達到控制目的,採用易於實現的控制方式,降低控製成本、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等,是我們進行控制系統設計必須考慮的基本問題。
控制系統的設計方案,還包括畫出必要的設計圖紙(控制電路設計或系統結構設計)和實施圖紙、撰寫說明書等。
(1)開環控制系統的設計
開環控制系統的設計相對比較簡單,在明確設計要求,明確被控對象、被控量和控制量後,即可考慮具體控制系統的方案。例如:普通電風扇控制系統的設計,被控對象是電風扇,被控量是電風扇輸出的風速,控制量是電機的轉速;若是具有定時功能的電風扇控制系統的設計,則需在開關環節加一個定時器。
案例分析:電吹風控制系統的設計 P119
設計要求:電吹風能根據不同的擋位(如冷風擋檔、熱風擋)輸出不同種類的風。
設計分析:電吹風控制系統的被控對象是電吹風裝置,被控量是風的速度和溫度,控制量是電機的電壓,干擾因素是房間溫度、電源電壓的波動等。
電吹風的控制工作過程:電吹風是要將其內部電熱絲的熱量通過一個小電風扇擴散出去。
方案構思:選擇開環控制系統實現電吹風的控制要求。
設定風的檔位就設定了電機的電壓和電熱絲的阻值,接通電源後,電機帶動一個小風扇轉動,產生的風通過電吹風的電熱絲,輸出的就是與設定的風種相對應的風。
確定了電吹風控制系統的設計方案後,畫出必要的電氣線路圖,選擇適當型號的元件和配件,進行組裝、調試。
(2)閉環控制系統的設計
簡單的閉環控制系統,基本要求:
第一,一個閉環控制系統要正常工作,首先必須是穩定的。
第二,控制系統的控制精度必須符合要求,即系統的輸出量與給定值之差應控制在允許的范圍之內。
第三,閉環控制系統應有較好的抗干擾性能。
在進行閉環控制系統的設計時,幾項控制要求之間往往會產生矛盾,需要結合具體問題全面解決或有所側重地解決。
案例分析:抽水馬桶水箱的自動控制系統的設計P120
設計項目:抽水馬桶水箱的自動控制系統
設計要求:⒈當水箱中的水位低於達到某一指定高度時,進水口立即進水。
⒉當水箱的水位達到某一指定高度時,進水口立即停進水。
⒊控制系統對控制精度和系統的穩定性均沒有特別的要求。
設計分析:⒈從設計要求來看,這是一種自動控制,因此選擇閉環控制系統。
⒉被控對象是抽水馬桶的水箱,被控量是抽水馬桶水箱水位的高度,控制量是進水管的水流量(即進水量),水箱水位的高度與進水量之間呈線性關系。
⒊主要干擾因素是水箱的出水流量。
方案構思:採用浮球作為水位高度的檢測裝置。當水箱的水位低於水箱的某一高度時,出現了水位差(給定的水位高度與實際水位高度之差),這個信號通過浮球、連桿機構傳給進水閥,使進水閥打開,從而水箱進水;當水箱的水位達到水箱的某個高度時,水位差為零,進水閥關閉。
水箱水位的控制過程:撥動沖水旋鈕,使出水閥打開,水箱沖水,與此同時,進水閥打開,水箱進水,直到指定水位時,進水閥關閉。
2.控制系統的設計與實施方案
案例分析:自動升旗簡易控制裝置的設計P121
本單元小結:
事物發展具有多種可能性。人們根據自己的目的,通過一定的手段使事物沿著某一確定方向發展,就形成了控制。人類的控制現象自古就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自動控製得以迅速發展。控制的手段多種多樣,控制廣泛應用於人們的生產生活中。
開環控制系統是指輸出量不對系統的控制產生任何影響的控制系統。閉環控制系統是指在系統的輸出端與輸入端之間存在反饋迴路,輸出量對控制過程產生影響的控制系統。控制系統的工作過程通常可以用方框圖來表示。
在控制系統中,除輸入量以外引起被控量變化的各種因素,就是干擾因素。反饋是閉環控制系統的重要特徵,體現了一定的思想方法,有著廣泛的應用。此外,功能模擬方法、黑箱方法在控制系統設計以及日常生活中也有著廣泛的應用。
設計一個控制系統,要明確控制目的、控制對象是什麼,要弄清干擾因素以及被控量、控制量,選擇經濟、易於實現的手段來實現。
怎麼樣,夠全吧。o(∩_∩)o...
3. 傳動裝置的結構
傳動抄裝置:是將原動機的運襲動和動力傳給工作機構的中間裝置。.
對於前置後驅的汽車來說,發動機發出的轉矩依次經過離合器、變速箱、萬向節、傳動軸、主減速器、差速器、半軸傳給後車輪,所以後輪又稱為驅動輪。驅動輪得到轉矩便給地面一個向後的作用力,並因此而使地面對驅動輪產生一個向前的反作用力,這個反作用力就是汽車的驅動力。汽車的前輪與傳動系一般沒有動力上的直接聯系,因此稱為從動輪。
傳動系統的組成和布置形式是隨發動機的類型、安裝位置,以及汽車用途的不同而變化的。例如,越野車多採用四輪驅動,則在它的傳動系中就增加了分動器等總成。而對於前置前驅的車輛,它的傳動系中就沒有傳動軸等裝置。
4. 常見的傳動裝置有哪些
齒輪傳動(機械手錶),鏈條傳動(自行車),皮帶傳動(汽車起動機)。
5. 傳動裝置的題 高中物理
A吧,因源為A輪和B輪的輪面是豎直的,那麼A輪轉動的時候上面的摩擦力大於下面的摩擦力,因為上面的壓力比下面的大,上面是綳緊的,張力更大,所以A輪逆時針轉動的時候,轉動方向與張力相反,所以所需動力更大,相同時間內的做功越大,所以功率也大,用寬皮帶是因為它質量較大,整體的張力會更大,而且慣性也大,更難動起來,消耗功率進一步增大
6. 傳動裝置都有哪些分類
傳動裝置是指把動力源的運動和動力傳遞給執行機構的裝置,介於動力源和執行機構之間,可以改變運動速度,運動方式和力或轉矩的大小。
任何一部完整的機器都由動力部分、傳動裝置和工作機構組成,能量從動力部分經過傳動裝置傳遞到工作機構。根據工作介質的不同,傳動裝置可分為四大類:機械傳動、電力傳動、氣體傳動和液體傳動。
(1)機械傳動
機械傳動是通過齒輪、皮帶、鏈條、鋼絲繩、軸和軸承等機械零件傳遞能量的。它具有傳動准確可靠、製造簡單、設計及工藝都比較成熟、受負荷及溫度變化的影響小等優點,但與其他傳動形式比較,有結構復雜笨重、遠距離操縱困難、安裝位置自由度小等缺點。
(2)電力傳動
電力傳動在有交流電源的場合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交流電動機若實現無級調速需要有變頻調速設備,而直流電動機需要直流電源,其無級調速需要有可控硅調速設備,因而應用范圍受到限制。電力傳動在大功率及低速大轉矩的場合普及使用尚有一段距離。在工程機械的應用上,由於電源限制,結構笨重,無法進行頻繁的啟動、制動、換向等原因,很少單獨採用電力傳動。
(3)氣體傳動
氣體傳動是以壓縮空氣為工作介質的,通過調節供氣量,很容易實現無級調速,而且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高壓空氣流動過程中壓力損失少,同時空氣從大氣中取得,無供應困難,排氣及漏氣全部回到大氣中去,無污染環境的弊病,對環境的適應性強。氣體傳動的致命弱點是由於空氣的可壓縮性致使無法獲得穩定的運動,因此,一般只用於那些對運動均勻性無關緊要的地方,如氣錘、風鎬等。此外為了減少空氣的泄漏及安全原因,氣體傳動系統的工作壓力一般不超過0.7~0.8MPa,因而氣動元件結構尺寸大,不宜用於大功率傳動。在工程機械上氣動元件多用於操縱系統,如制動器、離合器的操縱等。
(4)液體傳動
以液體為工作介質,傳遞能量和進行控制的叫液體傳動,它包括液力傳動、液黏傳動和液壓傳動。
1)液力傳動
它實際上是一組離心泵一渦輪機系統,發動機帶動離心泵旋轉,離心泵從液槽吸入液體並帶動液體旋轉,最後將液體以一定的速度排入導管。這樣,離心泵便把發動機的機械能變成了液體的動能。從泵排出的高速液體經導管噴到渦輪機的葉片上,使渦輪轉動,從而變成渦輪軸的機械能。這種只利用液體動能的傳動叫液力傳動。現代液力傳動裝置可以看成是由上述離心泵一渦輪機組演化而來。
液力傳動多在工程機械中作為機械傳動的一個環節,組成液力機械傳動而被廣泛應用著,它具有自動無級變速的特點,無論機械遇到怎樣大的阻力都不會使發動機熄火,但由於液力機械傳動的效率比較低,一般不作為一個獨立完整的傳動系統被應用。
2)液黏傳動
它是以黏性液體為工作介質,依靠主、從動摩擦片間液體的黏性來傳遞動力並調節轉速與力矩的一種傳動方式。液黏傳動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運行中油膜厚度不變的液黏傳動,如硅油風扇離合器;另一類是運行中油膜厚度可變的液黏傳動,如液黏調速離合器、液黏制動器、液黏測功器、液黏聯軸器、液黏調速裝置等。
3)液壓傳動
它是利用密閉工作容積內液體壓力能的傳動。液壓千斤頂就是一個簡單的液壓傳動的實例。
液壓千斤頂的小油缸l、大油缸2、油箱6以及它們之間的連接通道構成一個密閉的容器,裡面充滿著液壓油。在開關5關閉的情況下,當提起手柄時,小油缸1的柱塞上移使其工作容積增大形成部分真空,油箱6里的油便在大氣壓作用下通過濾網7和單向閥3進入小油缸;壓下手柄時,小油缸的柱塞下移,擠壓其下腔的油液,這部分壓力油便頂開單向閥4進入大油缸2,推動大柱塞從而頂起重物。再提起手柄時,大油缸內的壓力油將力圖倒流入小油缸,此時單向閥4自動關閉,使油不致倒流,這就保證了重物不致自動落下;壓下手柄時,單向閥3自動關閉,使液壓油不致倒流入油箱,而只能進入大油缸頂起重物。這樣,當手柄被反復提起和壓下時,小油缸不斷交替進行著吸油和排油過程,壓力油不斷進入大油缸,將重物一點點地頂起。當需放下重物時,打開開關5,大油缸的柱塞便在重物作用下下移,將大油缸中的油液擠回油箱6。可見,液壓千斤頂工作需有兩個條件:一是處於密閉容器內的液體由於大小油缸工作容積的變化而能夠流動,二是這些液體具有壓力。能流動並具有一定壓力的液體具有壓力能。液壓千斤頂就是利用油液的壓力能將手柄上的力和位移轉變為頂起重物的力和位移。
7. 高中通用技術作品簡單及其步驟
360U3128361942
2019-07-08
普通高中通用技術學生設計作品圖文材料
一、基本情況
作品名稱:竹刻大佛筆筒
設計人員:林秋伶
學校班級:海南華僑中學高二( 16 )班
設計時間:2014年8月
指導教師:徐道安
二、作品簡介
作品功能:
竹刻大佛筆筒屬於竹雕竹刻工藝品。是將毛竹截成竹筒,做筆筒的筒身。另將竹筒劈為竹片,再經刮青、打眼、雕刻、磨砂、膠合等工序,製成筆筒造型的工藝品。是一種具有竹子天然紋理,有特殊藝術效果的美觀,實用工藝品。
筆筒的主要功能是收納鋼筆、毛筆、鉛筆等用品,還有裝飾功能。筆筒上的圖案、字畫是用刻刀按照事先設計好的圖案,在處理好的竹筒上刻制而形成的一件藝術品。
作品圖片:
竹刻大佛筆筒
作品歸屬的課程模塊:技術與設計1
三、設計報告
前言:
在通用技術課程學習中,設計製作是產品設計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它又是構思、分析和評估設計方案的一種方法。竹刻大佛筆筒的設計製作就是設計過程中實踐環節,通過實踐來提升自己技術素質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
問題來源:
在我們讀書人中,相信很多人都有這個習慣吧:閑暇的時候,會對我們書桌上的筆筒欣賞一番,評論一番,這個時候,我就在想,要是用來收納收納鋼筆、毛筆、鉛筆等用品。還有裝飾、欣賞功能的筆筒,該有多麼好啊。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通用技術老師徐道安,徐老師指導我上網查資料,並且在現實生活中找工具和材料,製作一個具有裝飾、欣賞功能的竹刻大佛筆筒。
設計要求:
以竹子為材料使用刨削對縫、膠合、車削;拋光、罩面工藝,其特徵在於基材是用竹段劈成竹條,經對縫膠合拼成竹板,將竹板橫截再對縫膠合成坯料,經車削成形、拋光、裝配、罩面、打臘制度工藝品。
方案說明:
通過調查分析設計了如下方案
方案1:
方案2:
方案選擇:方案3:
材料選擇、加工製作過程:
一件竹雕竹刻筆筒是如何製作而成呢?要完成一件精緻的竹雕竹刻筆筒,前期需要對竹子進行一定的處理,然後雕刻製作、塗料、磨砂等多道工序,最後成品。下面我為您介紹它的製作過程。
1、對竹子的前期處理
製作竹雕竹刻筆筒使用的原材料是竹子,首先要挑選出合適的竹材料,然後進行裁竹,煮竹和烘竹等系列處理:
竹子的挑選:製作竹雕竹刻筆筒通常選用生長期為三年的竹子最適宜,它們枝幹挺直,紋理細致,適合雕刻。而竹齡過長或過短的竹子作出的竹簡易裂,易變形。
裁竹:通過適當的工具,按竹子的竹節或者需要的長度,裁成筒狀竹段。
利用高溫煮竹:竹子要在水處於常溫狀態時放入,然後生火加熱。當水沸騰達到100攝氏度後,注意保持溫度,兩個小時後停火,最後自然冷卻。
烘竹:就是將燙煮後的竹子放到烘房中,進行高溫脫水,烘乾竹子,防止腐壞。
選,裁,煮,烘是竹簡能夠保存千年不腐的最重要原因。
2、准備好製作所需要的材料。
通過選、裁、煮、烘後的竹簡竹子,糨糊,磨砂紙等。
3、准備好製作所需要的工具。
刮刀、刷子、電鑽、各種刻刀、木錘、棕毛刷等。
4、製作過程:
裁竹片:就是將筒狀的竹段進一步裁成竹片。
刮青:就是用工具颳去竹子表面的青色竹皮。這層青皮十分光滑,會妨礙後期的雕刻和上色,而且也不美觀。刮青用的工具是刮刀,刀頭扁而薄,在刮青過程中,一定要順著竹子生長紋理輕刮。刮青講究的是力度,一定要均勻,否則就會在竹片表面產生凹凸不平的現象。刮青後的竹片表面均勻,顯得更加明亮、通透。
打眼:選擇小號鑽頭的電鑽,先選出一個竹片,對照設計圖,在相應的位置鑽透。
雕刻:要在竹簡工藝品上雕刻出不同的藝術效果,就需要不同的雕刻手法相互配合。竹簡的雕刻手法一般分成陰雕和陽雕兩大類。陰雕:是按照字和畫的輪廓,將輪廓以內的竹子用刻刀刨除,雕出凹槽。 陽雕:是以字畫線條輪廓為基準,將字和畫輪廓以外的部分雕去,形成凸出的感覺。這種雕刻的手法使作品看起來像是鑲嵌在竹簡表面一樣,能夠呈現出立體的視覺效果。
磨砂:磨砂的過程很簡單,用600號磨砂紙,順著竹子的紋理,打磨竹簡的空白處,主要是磨去竹片上殘留的紙屑。注意字畫部分都不需要磨砂。磨砂能夠使竹片表面均勻光滑。
膠合:把竹片膠合在筆筒的筒身上。到此,一件完整的竹工藝品就製作完成了。
工藝說明:
製作竹雕竹刻筆筒,不僅需要耐心細致的執行每一道程序,而且要不斷創新,充分發揮想像力,從圖案、色彩各個方面拓展藝術表現力。無論是陰雕還是陽雕,在雕刻作品時,都要先掌握所要雕刻的文字或圖畫的基本線條輪廓,然後選擇不同刀具,用適當的力度雕刻,直至形神俱到為止。
四、設計感悟
作品設計製作的感受、優化的設想:我覺得還可以製成如金魚缸、大湯盆、盛物缽、果盒、茶盆、花瓶、獎杯等有很多造型的工藝品。竹雕竹刻筆筒可以包容詩辭歌賦、花草樹木,可以再現歷史經典,也能表現現代藝術。竹刻大佛筆筒是一個微縮的藝術展品。將它陳列在家中,一定可以增添幾份儒雅和淡定的氣息。
五、 指導教師點評:
竹雕竹刻工藝品是現代人在古代竹雕竹刻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工藝品。林秋伶同學製作的竹刻大佛筆筒屬於竹雕竹刻工藝品。主要用來收納鋼筆、毛筆、鉛筆等用品。還有裝飾、欣賞功能。由於竹筒經過處理,保存時間長,其包大佛頭像含有平心、祥瑞之意,因此不論是裝飾還是收納,都深受人們的喜愛。竹雕竹刻筆筒不僅僅局限這個款式,可以包容詩辭歌賦、花草樹木,也可以再現歷史經典,還能表現現代藝術,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六、 附錄
(一)設計圖紙、加工圖紙
(二)作品使用說明書
把竹刻大佛筆筒放在書桌上,在筆筒中插入鋼筆、毛筆、鉛筆等用品即可。
原創
為您推薦
高中生手工製作作品
高中通用技術
高中生手工製作大全
高中通用技術作品設計
高中通用技術作品設計與製作過程
高中通用技術作品方案
高中通用技術實踐作品
高中通用技術作品設計方案
相關資訊
楊采鈺氣質越來越像「赫本」,穿黑色連衣裙配卷發,像公主般優雅
43分鍾前
諸葛亮口才無與倫比,令張昭啞口無言,可惜說的都不是事實
3小時前
日本企業期待與遼寧經貿合作「再升級」
2小時前
他是漢文帝的寵臣,是西漢首富,為何會被漢景帝逼得活活餓死
4小時前
集采後仿製葯利潤大幅「割肉」,CRO企業會否成為創新葯時代新風口?
42分鍾前
許褚可單挑五虎將中之四,兩敗兩平,若遇上黃忠,戰績如何
3小時前
金庸筆下最失敗的6位師父,三位教出逆徒,另外三位不傳徒弟神功
2小時前
市縣同權:昌樂縣頒發首張葯品經營許可證
2小時前
金庸筆下最無情的2個人,身懷絕技卻只談情說愛,殺父之仇都不報
2小時前
三國史上最壯烈的犧牲,為了保護曹操,他付出了一切
3小時前
8. 高中通用技術小製作
通用技術的小製作 有簡易機器人(其實是有零件,自己根據物理知識拼接) 衣服(用紙印出來的,自己拼接 ,但也是一般做衣服的流程) 一般通用技術的書上有相關的 器件貌似要去淘寶上買 我在淘寶上沒搜過,不過嘗試了一下搜索「機器人 通用技術」也會有一些東西,我想這樣的店鋪裡面可能還有其他東西,自己去碰碰運氣吧
9. 高中物理常見傳動裝置特點
高中物理題嗎?
高中一般就滑輪咯,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合是高考考得最多的吧。
杠桿是初中涉及較多的內容。
大學的話機械設計又是另外一個領域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