⑵ (1 )小麗在購買的袋裝薯片中發現有一個小袋,上面標有「成分:CaO 、Fe ;作用:防潮、防氧化;警告:
(1 ) ①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a(OH) 2 +CO 2 =CaCO 3 ↓+H 2 O; ②黑色固體變成紅色;白色固體變成藍色; ③CaO或Ca(OH) 2 ; ④Fe 2 O 3 +6HCl=2FeCl 3 +3H 2 O; (2 ) ①0.4g; ②35%; ③解:設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為x Zn+H 2 SO 4 =ZnSO 4 +H 2 ↑ 982 x 0.4g 98:x=2:0.4g 解得:x=19.6g 稀硫酸中的溶質的質量分數=19.6g/100g*100%=19.6% 答: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9.6% |
⑶ 一塊瀝青滴了快100年,熬死了兩位教授,該實驗想要證明什麼
提到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實驗,瀝青滴漏實驗可以名列前茅,自從1927年實驗進行之後,一直持續至今還沒有完成,據估計,漏斗內的瀝青還可以繼續實驗上百年,所以該實驗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為:全球持續時間最長的實驗。

總結
雖然這個實驗持續的時間非常長,但其實該實驗並沒有特別深刻的目的,它僅僅是為了證明:日常的常識並不一定是事實本身,就連看似是固體的瀝青,實際上都是流動的液體組成。
這個實驗很好復制,如果想要啟發孩子的科學知識,可以在家裡也做一個瀝青實驗,觀察每天瀝青的形成狀態。
⑷ 待蒸餾的液體的沸點高於130度時需要使用空氣冷凝管的原因
主要的原因是如果沸點過高的話,那麼在冷卻的過程中,如果是用水冷卻的話,那兩邊的溫度相差太大,可能會造成冷凝管的損壞。
空氣冷凝管用於蒸餾沸點高於150度的液體,普通直形冷凝管用於蒸餾一般的液體。
空氣冷凝管,直形冷凝管主要是蒸出產物時使用(包括蒸餾和分餾),當蒸餾物沸點超過140度時,一般使用空氣冷凝管,以免直形冷凝管通水冷卻導致玻璃溫差大而炸裂。

(4)防潮迴流裝置圖實驗目的擴展閱讀:
迴流冷凝裝置(實際上是作濃縮提純裝置),它將冷凝管通過橡膠塞直接插在三角燒瓶上,三角燒瓶內裝入被蒸餾物及溶劑,在進行加熱前,先接通水源,再進行加熱至沸騰,蒸氣上升遇冷卻水後冷卻的液滴,仍舊回復滴入三角燒瓶內,這樣少量的溶劑多次與被溶解物質接觸,既不至於揮發損失,又起到充分溶解的作用。
⑸ 冷凝迴流的原理及裝置圖
共有四套迴流冷凝裝置:普通迴流冷凝裝置,帶有尾氣吸收的迴流冷凝裝置,帶有乾燥裝置的迴流冷凝裝置,邊滴加邊冷凝的迴流冷凝裝置
⑹ 大學有機實驗都有哪些
大學有機化學實驗(全12個有機實驗完整版)
VIP免費 2020-08-06 15頁
大學有機化學實驗(全12個有機實驗完整版)
試驗一 蒸餾和沸點的測定
一、 試驗目的
1、 熟悉蒸餾法分離混合物方法
2、 掌握測定化合物沸點的方法
二、 試驗原理
1、 微量法測定物質沸點原理。
2、 蒸餾原理。
三、 試驗儀器及葯品
圓底燒瓶、溫度計、蒸餾頭、冷凝器、尾接管、錐形瓶、電爐、加熱套、量筒、燒杯、毛細管、橡皮圈、鐵架台、沸石、氯仿、工業酒精
四.試驗步驟
1、酒精的蒸餾
(1)加料 取一乾燥圓底燒瓶加入約50ml的工業酒精,並提前加入幾顆沸石。
(2)加熱 加熱前,先向冷卻管中緩緩通入冷水,在打開電熱套進行加熱,慢慢增大火力使之沸騰,再調節火力,使溫度恆定,收集餾分,量出乙醇的體積。
蒸餾裝置圖 微量法測沸點
2、微量法測沸點
在一小試管中加入8-10滴氯仿,將毛細管開口端朝下,將試管貼於溫度計的水銀球旁,用橡皮圈束緊並浸入水中,緩緩加熱,當溫度達到沸點時,毛細管口處連續出泡,此時停止加熱,注意觀察溫度,至最後一個氣泡欲從開口處冒出而退回內管時即為沸點。
五、試驗數據處理
六、思考題
1、蒸餾時,放入沸石為什麼能防止暴沸?若加熱後才發覺未加沸石,應怎樣處理?
沸石表面不平整,可以產生氣化中心,使溶液氣化,沸騰時產生的氣體比較均勻不易發生暴沸,如果忘記加入沸石,應該先停止加熱,沒有氣泡產生時再補加沸石。
2、向冷凝管通水是由下而上,反過來效果會怎樣?把橡皮管套進冷凝管側管時,怎樣才能防止折斷其側管?
冷凝管通水是由下而上,反過來不行。因為這樣冷凝管不能充滿水,由此可能帶來兩個後果:其一,氣體的冷凝效果不好。
其二,冷凝管的內管可能炸裂。橡皮管套進冷凝管側管時,可以先用水潤滑,防止側管被折斷。
3、用微量法測定沸點,把最後一個氣泡剛欲縮回管內的瞬間溫度作為該化合物的沸點,為什麼? 沸點:液體的飽和蒸氣壓與外界壓強相等時的溫度。
最後一個氣泡將要縮回內管的瞬間,此時管內的壓強和外界相等,所以此時的溫度即為該化合物的沸點。
七、裝置問題:
1) 選擇合適容量的儀器:液體量應與儀器配套,瓶內液體的體積量應不少於瓶體積的1/3,不多於2/3。
2) 溫度計的位置:溫度計水銀球上線應與蒸餾頭側管下線對齊。
3) 接受器:接收器兩個,一個接收低餾分,另一個接收產品的餾分。可用錐形瓶或圓底燒瓶。蒸餾易燃液體時(如乙醚),應在接引管的支管處接一根橡皮管將尾氣導至水槽或室外。
4) 安裝儀器步驟:一般是從下→上、從左(頭)→右(尾),先難後易逐個的裝配,蒸餾裝置嚴禁安裝成封閉體系;拆儀器時則相反,從尾→頭,從上→下。
5) 蒸餾可將沸點不同的液體分開,但各組分沸點至少相差30℃以上。
6) 液體的沸點高於140℃用空氣冷凝管。
7) 進行簡單蒸餾時,安裝好裝置以後,應先通冷凝水,再進行加熱。
8) 毛細管口向下。
9) 微量法測定應注意:
第一, 加熱不能過快,被測液體不宜太少,以防液體全部氣化;
第二, 沸點內管里的空氣要盡量趕干凈。正式測定前,讓沸點內管里有大量氣泡冒出,以此帶出空氣;
第三, 觀察要仔細及時。重復幾次,要求幾次的誤差不超過1℃。
試驗二 重結晶及過濾
一、試驗目的
1、學習重結晶提純固態有機物的原理和方法
2、學習抽濾和熱過濾的操作
二、試驗原理
利用混合物中各組分在某種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或在同一溶液中不同溫度時溶解度不同而使它們分離
三、試驗儀器和葯品
循環水真空泵、抽濾瓶、布氏漏斗、燒杯、電爐、石棉網
⑺ 化學實驗,迴流反應都需要哪些器皿
一、迴流
許多有機反應和操作(如重結晶)
,需要在一定溫度下,加熱專較長時間,為了防止反應屬
物或溶劑蒸氣的逸出,
常採用迴流操作。
迴流是指沸騰液體的蒸氣經冷凝管冷卻後又流回到
原燒瓶中。一般的迴流裝置由圓底燒瓶和冷凝管組成。
a)迴流裝置;
b)防潮迴流裝置
C)氣體吸收裝置
d)三口攪拌裝置;
e)滴加攪拌裝置
安裝時,
應先固定好圓底燒瓶,
待調整冷凝管的中心線與圓底燒瓶的中心線在一條直線
上時,再將兩者連接起來。若要防止濕空氣浸入,可附加一個氯化鈣乾燥管。
進行迴流操作時,應先將冷凝管中通入冷卻水,然後加熱。冷卻水自下而上流動,
水流
速度應能保持蒸氣得到充分冷凝。
當液體沸騰後,
應控制加熱,
使蒸氣環的上升高度不超過
冷凝管高度的
1/3
(約一個半球)
。由於多數有機物易燃,應使用水浴(或電熱套)加熱。
為了增進反應物之間的接觸,
可採用手工振搖,
此時需暫時松開燒瓶夾和冷凝管夾,
一
手握住冷凝管夾,一手握住燒瓶夾,作圓周運動。每次振搖完畢,再將兩種鐵夾固定緊。
迴流反應若需控溫或滴加某種反應物,可採用三頸瓶(或圓底燒瓶上安裝二通管)
。
⑻ 苯丁醚實驗室制備
一. 實驗目的
1. 了解醚類合成的原理及方法。
2. 掌握迴流、蒸餾、分液、洗滌等操作。
二. 實驗原理
苯丁醚是芳香混醚。混醚通常用威廉森(Williamson)合成法制備。由於芳香鹵代烴不活潑,一般由脂肪鹵代烴和酚鈉在乙醇液中反應製得:
鹵代烴以溴化物為適宜。酚鈉可用酚和氫氧化鈉作用製得。一般認為反應是酚氧離子與溴代完進行的 反應。
主反應:
副反應:
三. 實驗裝
實驗所用儀器必須乾燥。裝置見圖3-4,圖3-2。
四. 試劑與器材
試劑:苯酚、1-溴丁烷、氫氧化鈉、無水乙醇、無水氯化鈣、5%氫氧化鈉溶液。
器材:100ml圓底燒瓶、球形冷凝管、乾燥管、蒸餾頭、接受管、直形冷凝管,50ml錐形瓶、分液漏斗。
五. 實驗步驟
本實驗分二步完成。
1. 第一步:在100ml圓底燒瓶中,加入 氫氧化鈉.30ml無水乙醇和9ml 苯酚(苯酚室溫時為固體,可用熱水浴溫熱使其熔化後量取),加入沸石。按圖3-4安裝好反應裝置。在熱水浴上加熱迴流。當水浴溫度達到 C左右時,反應物開始沸騰。迴流開始後從冷凝管上口分批加入14 ml 1-溴丁烷。控制水浴溫度在90~ C,迴流1~ h。固體溴化鈉逐漸溶解,燒瓶內白色沉澱逐漸增加。期間不斷振盪燒瓶。
反應結束,移去水浴。反應液稍冷,將迴流裝置改成蒸餾裝置(如圖3-2),另加沸石,在水浴上把反應混合物中的乙醇盡量蒸餾出來(約得25~29ml回收)。在殘留物中加入10~20ml水,使固體溴化鈉溶解,塞緊瓶塞待第二步實驗時處理。
2. 第二步:將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層,粗苯丁醚用10ml5% 溶液洗滌,再用無水氯化鈣乾燥後,濾去乾燥劑後,空氣浴加熱蒸餾,用空氣冷凝管(用一般直形冷凝管不通水來代替)收集205~ C的餾分。產物稱重.測折射率。
產量約10g,純苯丁醚的沸點為 ,折射率 = 。
六. 注意事項
1.所用的儀器必須是乾燥的。
2.苯酚熔點為 C,量取時注意皮膚上不要沾染苯酚,因苯酚有較強的腐蝕性,如已不慎碰到,應立即用大量水沖洗,再用少許乙醇擦洗。
3. 實驗中先迴流生成苯酚鈉,再加入溴丁烷與之反應,效果較好。
4. 加熱迴流中,如果因溫度較高使溶劑揮發過多而發生液體分層現象,可補加少量無水乙醇。
七. 實驗結果與討論
純苯丁醚為無色液體,沸點為 C,測其折射率,計算產率。如果用金屬鈉代替氫氧化鈉,是否可行?產量能否提高?
八. 思考題
1. 在制備苯丁醚時,無水乙醇在其中起什麼作用?為什麼不用普通的95%乙醇?
2. 反應完畢後,為什麼要盡量將乙醇蒸出?
3. 粗苯丁醚為什麼要用氫氧化鈉溶液洗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