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噴泉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其產生原因是形成壓強差.(1)圖Ⅰ是化學教材中常用的噴泉實驗裝置(夾持儀
(1)極易溶於水或氣體與溶液易發生化學反應可形成圖中噴泉,A、C、D均可內形成噴泉容,而B中氧氣不易溶於水,則不能形成噴泉,故答案為:B;
(2)酒精由液態變為氣態,可形成噴泉,則選擇的物質與冷水接觸放出大量的熱即可,只有A中生石灰與水混合放出大量的熱,BD中熱效應不明顯,C中吸熱,
故答案為:A;
(3)圖Ⅲ所示的噴泉實驗裝置,利用氣體的熱膨脹打破壓強平衡即可引發噴泉實驗,則方法為打開止水夾,用手(或熱毛巾等)將燒瓶捂熱,氨受熱膨脹,趕出玻璃管內空氣,氨氣與水接觸,從而引發噴泉,故答案為:打開止水夾,用手(或熱毛巾等)將燒瓶捂熱,氨受熱膨脹,趕出玻璃管內空氣,氨氣與水接觸,從而引發噴泉.
② 如圖為中學化學教材上的噴泉實驗裝置.在燒瓶中充滿了乾燥氣體,膠頭滴管及燒瓶中分別盛有液體,下列各組
在燒瓶中充滿抄乾燥氣體,而膠頭滴管及燒杯中分別盛有液體,若形成噴泉,則氣體極易溶於液體或氣體極易與液體反應,液體不能充滿燒瓶說明氣體溶於水反應生成難溶於水的氣體;
A.NH3極易溶於水,則可形成噴泉,液體充滿整個燒瓶,故A不選;
B.二氧化氮溶於水和水反應,能形成噴泉,但二氧化氮和水反應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氣體難溶於水,液體不能充滿燒瓶,故B選;
C.二氧化碳極易與NaOH反應,產生壓強差,形成噴泉,液體充滿整個燒瓶,故C不選;
D.4:1的NO2與O2和水,4NO2+O2+2H2O=4HNO3,能形成噴泉,燒瓶能充滿液體,故D不選;
故選B.
③ 高中化學中的噴泉實驗是怎麼樣的原理是什麼
噴泉實驗的基本原理是:氣體在液體中溶解度很大,在短時間內產生足夠的壓強差(負壓),則打開活塞後,大氣壓將燒杯內的液體壓入燒瓶中,在尖嘴導管口形成噴泉。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想起影響氣壓的幾個因素。根據克拉伯龍方程:pv=nrt,推出p=(nrt)/v
(r為常數)。要使p變小,可改變n、t、v中的一個變數。所以減小氣壓的方法有三種:①減少氣體的物質的量(n);②降低氣體的溫度(t);③增大氣體的體積(v)。減少氣體的物質的量有兩種方法:物理方法與化學方法。物理方法可把氣體抽走或物理溶解,化學方法可通過化學反應或化學溶解;降低氣體的溫度,我們可以採用冷水澆注或用濕毛巾放於瓶底,也可以把裝置轉移入較低溫的環境;而增大氣體的體積,可以採取,升高溫度(如,用熱水澆注或熱毛巾放於瓶底)或改變容器的體積的方法。
對於用化學方法來減少氣體的物質的量的方法又和氣體的溶解度、吸收液的種類有關。①氣體溶解性大小會對噴泉的形成產生影響。如,易溶於水的氣體、在水中溶解度不大的氣體、難溶於水的氣體;由於它們在水中的溶解度不一樣,從而就使得壓強的減少不一樣,是噴泉能否產生以及噴泉大小的關鍵。②吸收液的種類也會對噴泉的形成產生影響,不同的吸收液,與氣體之間能否反應、氣體在其中溶解度的大小,都決定了噴泉實驗的成敗。
通過分析噴泉實驗的原理和條件,我們總結出了噴泉實驗成功的關鍵是:①盛氣體的燒瓶必須乾燥,否則甁中有液體,會使瓶口留下空氣,形成的噴泉壓力不大(噴泉」無力」);②氣體要充滿燒瓶;③燒瓶不能漏氣(實驗前應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④所用氣體能大量溶於所用液體或氣體與液體快速反應。
1.形成噴泉的組合
(1)nh3、hcl、so2、no2
與水組合能形成噴泉。
(2)酸性氣體與naoh(aq)組合能形成噴泉。
(3)有機氣體與有機溶劑組合也能形成噴泉。
(4)o2、n2、h2
等不溶於水的氣體,設計一定實驗條件將其反應掉,也能形成噴泉。
2.噴泉的計算
根據充入燒瓶中液體的體積可以計算燒瓶內所盛氣體的純度或平均式量。
3.噴泉的設計
關鍵是如何使燒瓶內的氣體大量地減少。
相關網站:
http://www.hongen.com/e/dgkt/hx/da012401.htm
④ 噴泉是一種常見的實驗現象(如下圖),其產生原因是存在壓強差。 (1)圖Ⅰ為化學教學中所用的噴泉實驗裝
(1)B(2) C(3)二者的不同點在於圖一圓底燒瓶內部壓強減小,小於大氣版壓,圖二錐形瓶權內壓強增大。(4)圖二
⑤ 噴泉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其產生原因是存在壓強差.(1)圖1為化學教學中所用的噴泉實驗裝置,在燒瓶中
(1)該裝置中形成噴泉的條件是燒瓶中的氣壓變小; ⑥ 噴泉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如圖是化學教材中常用的噴泉實驗裝置(夾持儀器已略去),在燒瓶中充滿乾燥氣
在燒瓶中充滿乾燥來氣體,而膠頭源滴管及燒杯中分別盛有液體,若形成噴泉,則氣體極易溶於液體或氣體極易與液體反應, ⑦ 噴泉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其產生的原因是存在壓強差.(1)圖Ⅰ為化學教學中常用的噴泉實驗裝置.在燒瓶中
(1)極易溶於水或氣體與溶液易發生化學反應可形成圖I中噴泉,A、C利用氣體的溶解性形成噴泉,B中發生化學反應形成噴泉,而D中NO不溶於水,不能形成噴泉,故答案為:D; ⑧ 噴泉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其產生的原因是存在壓強差. (1)圖Ⅰ為化學教學中常用的噴泉實驗裝置.在燒瓶
⑨ 噴泉實驗裝置圖及原理是什麼 噴泉實驗原理噴泉產生的本質原因是燒瓶內外形成壓強差,由於燒瓶內氣體的壓強小於燒瓶外的壓強,所以液體會被壓入燒瓶內形成噴泉。產生氣壓差的方法有:減小燒瓶內氣壓,如液體將氣體吸收或與其反應等;增大燒瓶外壓強。 形成「噴泉」是因為燒瓶內氣體極易溶於燒杯和膠頭滴管中的液體,使燒瓶內的壓強突然減小而產生壓強差,燒杯中的液體被壓入燒瓶內形成「噴泉」。 裝置形成「噴泉」可採用使燒瓶受熱的方法,瓶內氣體膨脹,打開止水夾,止水夾下部導管中的空氣受熱排出,燒瓶內的氣體與液體接觸而溶解,使燒瓶內壓強減小形成壓強差而形成「噴泉」。 裝置中錐形瓶內的物質反應產生氣體(或錐形瓶中液體受熱揮發出氣體),使錐形瓶內氣體壓強增大而產生壓強差,將液體從錐形瓶中壓入燒瓶中形成「噴泉」。 ⑩ 高一化學噴泉實驗問題
所謂噴泉試驗,重要點是在氣壓的瞬間變化,要形成噴泉,要求氣體在極短時專間內消失造成氣壓差屬來形成噴泉。1、2中氨氣和氯化氫溶解度很大,一點水就能溶解大量的氣體,所以滿足氣壓急劇變化這個條件,3中NaOH溶液和二氧化碳可以完全反應,且反應速度很快,也滿足條件。4中氯氣在水中的溶解度本來就不大,在飽和氯化鈉中溶解度更小(化學平衡問題,不贅述),所以不滿足條件。而5也是可以的,反應很快,白色的噴泉(有白色沉澱產生),6,7的反應根據實驗觀察的話,反應速度比較慢,不能達到快速降低氣壓的效果(可能和氯氣溶解度低也有關系),8的話氨氣在汽油中溶解度不大,不滿足條件(相似相溶原理),9是可以的,同氨氣和水的溶解,形成紅色噴泉。 與高中化學必修一噴泉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斷橋鋁窗戶五金件什麼牌子好
瀏覽:822
gps工具箱導入電腦版
瀏覽:422
中國有哪些機械技術是借鑒日本
瀏覽:436
家用天然氣閥門在哪裡
瀏覽:94
儀器能量是什麼
瀏覽:274
暖氣總管閥門多少錢
瀏覽:969
機械表雙向上鉉如何分辨
瀏覽:604
機械止口的作用是什麼意思
瀏覽:393
汽車排氣閥門連
瀏覽:977
蒸餾裝置中石棉網作用
瀏覽:994
管道長度包含管件和閥門長度嗎
瀏覽:352
不銹鋼鑄造廠怎麼樣
瀏覽:449
如圖所示兩個人利用機械裝置
瀏覽:705
花式噴水池裝置控製程序設計
瀏覽:394
朗逸儀表盤怎麼不夠亮
瀏覽:143
太陽能上水閥門漏水怎麼修
瀏覽:61
天然氣閥門正確開關法
瀏覽:756
中心傳動刮泥機傳動裝置
瀏覽:913
溫江的有哪些設備廠
瀏覽:17
廣東興業五金製品有限公司
瀏覽: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