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探究萌發的種子吸收氧氣的實驗,為什麼要用黑紙包住
用黑紙包住的作用主要是模仿種子在土壤里的無光環境,有很多種子在有光環境不能正常萌發,特別是根系。
2. 圖裝置可以用來測量萌發的種子、小動物所吸收的氧氣量.分別以20粒萌發的豆和4條蚯蚓為材料,每隔10分鍾
(1)氫氧化鈉的作用是吸收呼吸過程中所釋放的二氧化碳.
(2)種子剛開始萌發消耗氧氣,釋放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要被氫氧化鈉吸收,液滴左移,從圖中數據可知,從0到10分鍾,和從10到20分鍾時移動距離最大,為8mm,速率應為0.8mm/分鍾.
(3)由於氧氣逐漸減少,呼吸作用減緩,有色液滴移動的速度逐漸減緩.
(4)萌發的種子的呼吸速率比蚯蚓的呼吸速率的比較,要符合單一變數原則,一定要在其他非生物因素相同的條件下才有可比性.
故答案為:(l)吸收二氧化碳
(2)左0.8mm/分鍾
(3)裝置中氧氣逐漸減少,呼吸作用減緩
(4)不正確兩者呼吸的速率進行比較需要重量、環境溫度等條件相同
3. 如圖是某生物興趣小組設計的探究大豆種子萌發時進行呼吸作用的實驗裝置.(註:圖一中甲瓶裝的是萌發的種
(1)圖一來中甲瓶裝的是萌發源的種子,乙瓶裝的是煮熟後冷卻的等量種子,一段時間後,由於甲瓶中的種子在呼吸時,除了產生二氧化碳外,還釋放大量的熱量,乙瓶煮熟的種子溫度變化不大,因此甲瓶中溫度明顯高於乙瓶,乙瓶在這一實驗中作為對照組.根據設計目的可以提出探究的問題是:種子萌發時進行呼吸作用產生能量嗎?
(2)圖二所示的實驗裝置,由於萌發的種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氣產生二氧化碳,因此往瓶子中注入清水,打開閥門,使瓶內的氣體進入試管.試管內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種子萌發時,分解有機物放出了二氧化碳.
故答案為:
(1)能量(或熱量)升高對照
(2)渾濁二氧化碳
4. 在做"驗證種子萌發時吸收氧氣"這個實驗中,為什麼將實驗裝置放到溫暖環境中
生物的生存必須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
內環境穩定包括滲透壓穩定、溫度穩定、PH值穩定等。
所以保持生物處於適宜的溫度環境中是生存的必要條件。
若溫度過高會影響種子內酶的活性,若太高會相應使酶失活,使種子無法萌發,並且高到一定程度種子就熟了。
若溫度過低會使種子進入休眠狀態,同樣無法萌發。
而且,溫暖的溫度會增強植物的有氧呼吸程度,促使種子萌發。
5. 甲圖是測量種子萌發時錐形瓶中氣體體積變化的實驗裝置。錐形瓶中放的種子事先用水浸泡過並在稀釋的消毒劑
(1)殺死種子表面來的微生源物,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干擾實驗結果 (2)測定種子萌發時吸收氧氣的速率 (3)種子進行有氧呼吸吸收O 2 ,放出的CO 2 被KOH溶液吸收,錐形瓶中氣體體積縮小 種子進行無氧呼吸,不消耗O 2 (4)用等量消毒液殺菌過的死種子代替實驗組中的活種子,其他條件與實驗組相同 (5)1.55 |
6. 關於種子萌發時吸收氧氣的問題
A
種子萌發的實驗裝置放在溫暖環境是因為種子萌發時需要適當的溫度。
種子內的營養物質要轉化,必須有酶的作用,而酶的活性必須在適當
的溫度條件下才能發揮。
B
關於種子萌發時吸收氧氣的問題很重要。
不能沒有水,干種子是不會萌發的。但水太多,就會缺氧,種子無法進行有
氧呼吸,那就會轉為無氧呼吸,時間一長便會爛種。
7. 設計兩個實驗:一、種子發芽時吸收的氧氣量,二、種子萌發時釋放的二氧化碳量
對照實驗 知道氫氧化鈉溶液是用來吸收二氧化碳的 紅色酒精是用來作標記的 種子吸收多少氧氣釋放多少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被吸收 氣壓變化 紅色酒精在刻度彎管的移動就是 吸收的氧氣量 具體設計 Easy 且 千變萬化
8. 種子萌發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裝置
種子的萌發,除了種子本身要具有健全的發芽力以及解除休眠期以外,也需要一定的環境條件,主要是充足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足夠的氧氣。
(一)充足的水分
乾燥的種子含水量少,一般僅占種子總重量的5%~10%,這樣的條件使一切生理活動都很微弱。只有吸足水盆,使種皮膨脹、軟化,氧氣才容易透入,呼吸才能增強。各種生理活動才會大大加強;只有吸足水分,種子內貯藏的營養物質溶解於水並經過酶的分解後才能轉運到胚,供胚吸收利用。
一般種子要吸收其本身重量的25%~50%或更多的水分才能萌發,例如水稻為40%,小麥為50%、棉花為52%,大豆為120%,豌豆為186%。種子萌發時吸水量的差異,是由種子所含成分不同而引起的。為滿足種子萌發時對水分的需要,農業生產中要適時播種,精耕細作,為種子萌發創造良好的吸水條件。
(二)適宜的溫度
種子萌發時,包括胚乳或子葉內有機養料的分解,以及由有機和無機物質同化為生命的原生質,都是在各種酶的催化作用下進行的。而酶的作用需要有一定的溫度才能進行,所以溫度也就成了種子萌發的必要條件之一。
不同植物種子萌發都有一定的最適溫度。高於或低於最適溫度,萌發都受影響。超過最適溫度到一定限度時,只有一部分種子能萌發,這一時期的溫度叫最高溫度;低於最適溫度時,種子萌發逐漸緩慢,到一定限度時只有一小部分勉強發芽,這一時期的溫度叫最低溫度。
了解種子萌發的最適溫度以後,可以結合植物體的生長和發育特性,選擇適當季節播種。
(三)足夠的氧氣
種子得到足夠的水分和適當的溫度後,就開始萌動,此時氧氣的供應對萌發起著主導作用.在氧氣充分的情況下,胚細胞呼吸作用逐漸加強,酶的活動逐漸旺盛,種子中貯藏物質通過呼吸作用,提供中間產物和能量,才能充分供應生長的需要。一般種子需要空氣中含氧量在10%以上才能正常萌發,含脂肪較多的種子比含澱粉多的種子需要更多的氧氣,當含氧量下降到5%以下時,多數種子不能萌發。如棉花、落花生或其ta 作物種子,完全浸沒在水中或深藏於土壤深處往往不能萌發。主要是因為得不到氧氣。因此,播種、浸種過程中要加強人工管理。播種後如遇雨,要注意鬆土,控制各調節氧氣的供應,使種子萌發正常進行。...
9. 探究種子萌發需要氧氣的實驗
1.選取生長狀況相同的良好狀態的種子100粒
2.隨機均分為兩組A,B組
3.A組在有氧狀態下給予適宜的條件培養,B組在無氧狀態下給予適宜的條件培養
4.一段時間後觀察種子發芽狀況
5.結論
10. 種子萌發時吸收氧氣的實驗結論是什麼
種子萌發要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