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耒耜」和」鏵式犁」有什麼關系
摘要 耒耜 (lěi sì) 是我國古代發明的農具, 用於農業生產中的翻整土地、播種莊稼。後來, 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 人們又將耒耜發展成犁。「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耒耜的發明證明我國古代對於農業生產工具的重視, 也反映了當時農學水平的提高。耒耜耒是耒耜的柄, 耜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耒是一根尖頭木棍加上一段短橫梁。使用時把尖頭插入土壤, 然後用腳踩橫梁使木棍深入, 然後翻出。
⑵ 牽引犁的結構有哪些特點
鏵式犁的類型按與拖拉機的掛接方式可分為牽引犁、懸掛犁和半懸掛犁。
牽引犁的構造主要由犁體、小前犁、犁刀等工作部件與牽引裝置、行走輪、犁架、機械或液壓升降機構、調節機構、安全裝置等輔助部件組成。它和拖拉機之間以單點掛接,拖拉機的掛接裝置對犁只起牽引作用。犁本身由三個犁輪支持。耕地時,藉助機械或液壓機構來控制地輪相對於犁體的高度,從而達到控制耕深及水平的目的。牽引犁具有耕深和耕寬穩定、作業質量好等優點,但結構比較復雜,機動性較差,一般與大功率拖拉機配套使用。
⑶ 鏵式犁由哪些零部件組成
鏵式犁主要由犁體、犁架、牽引裝置和掛接裝置、懸掛架等基本部件組成,有的犁還配有犁刀、小前鏵、深松鏟、超載安全裝置、調節機構等零部件,如圖2-38所示。
圖2-56 三角形快速掛接裝置
⑷ 鏵式犁、翻轉犁、圓盤犁、旋耕機都是做什麼用的
凡是犁都是用來翻地的,犁的種類分了鏵式犁, 圓盤犁 ,翻轉犁,輕型鏵式犁只能進行淺翻作業,不能雜草太多,圓盤犁應該所以重型犁了,可以進行深翻作業,而且在雜草地的通過性較好,翻轉犁是一種復合犁,可以省去在地間掉頭時跑 遠路,原地掉頭 把犁一翻就可以作業了,旋耕機是用來耙平的,碎土的,無法做到翻土的作業
⑸ 如何正確使用鏵式犁
(1)鏵式犁的安裝要求
①標牌、編號、標記齊全,字跡清晰。
②外觀整潔,零部件齊全、完好,無缺損,無嚴重銹蝕和磨損。
③各部位連接緊固,螺栓露出螺母1~3個螺距,墊片齊全。
④裝配好的多鏵犁,應檢查:
a.總的工作幅寬偏差不大於設計幅寬的2.5%,調幅犁應達到最大、最小幅寬,其偏差不大於設計值的2.5%,各犁體水平基面到犁梁底面高度與設計值之差不大於1%。各相鄰犁體鏵尖沿前進方向的水平距離與設計值之差不大於1%。
b.各犁體的工作幅寬偏差為設計幅寬的±2.5%。
c.兩犁重耕耕幅不大於10mm。
d.各犁體的鏵刃直線部分應在同一水平基面上,用拉繩法檢查體尖和鏵尾(翼),其偏差不大於10mm,不允許鏵尖高於鏵尾,但允許鏵尾略高於鏵尖:幅寬為200mm的犁體不大幹5mm,250~300mm的犁體不大於6mm,350~400mm的犁體不大於8mm,450~500mm的犁體不大於10mm。
⑤鏵式犁安全裝置牢固,零件磨損不超限;彈性式的彈簧預壓縮長度以及摩擦式的螺栓副扭緊力矩要合適;插銷式的銷子必須採用規定的材料和規格,不允許任意代用;液壓自動式的管路密封良好。
⑥鏵式犁的運輸間隙:牽引式及半懸掛式不小於250mm,懸掛式不小於300mm。
⑦鏵式犁的醒目位置,應有關於技術安全方面的警示標志。
⑧有農具手位置的牽引式犁,應設置與拖拉機駕駛員聯絡的信號裝置。
⑨各構件不得有裂紋、變形、起層剝蝕及連接松動現象。目測犁鏵、犁壁、犁側板、犁踵無嚴重磨損。
⑩犁鏵刃口斜面寬度應在5~10mm,刃口厚度不大於2mm。
工作表面應平整光滑,不得有毛刺和凸起。
犁鏵與犁壁接合處的間隙不大於1mm;犁壁表面不得高於犁鏵,允許犁踵高出犁壁1.5mm。
組合式犁壁的前後犁壁接合處間隙不大於1.5mm;後犁壁表面不得高於前犁壁,允許前犁壁高出後犁壁1.5mm。
在犁鏵體垂直切刃邊(犁脛線),犁壁不得凸出於犁鏵,允許犁鏵凸出於犁壁4mm。
犁體、犁壁與犁托或犁柱應緊密貼合,允許局部間隙:犁體與犁托(柱)不大於2mm,犁壁與犁托(柱)不大於4mm(幅寬200mm者不大於2mm);但螺栓連接處的間隙必須消除。
犁側板與犁托(柱)應緊密貼合,其局部間隙在水平及垂直接合處均不大於2mm。
沉頭螺栓副應擰緊,並有防松措施;螺栓頭部不得凸出於犁體工作表面,允許下凹1mm。
犁體垂直間隙為10~12mm,水平間隙為5~10mm。
柵條犁的柵條,目測無嚴重磨損和變形,且調節靈活,銷定可靠。
犁架無明顯彎曲、變形,各縱梁應在同一水平面上,並且橫向距離相等;整體犁架焊接良好,組合犁架連接緊固。
金屬輪輪圈不變形,輻條不松動,軸承或軸套磨損不超限,軸向及徑向間隙符合規定要求,轉動靈活。
充氣輪型號符合原裝規定,胎壓符合要求。
各輪軸不變形,軸上焊合件的位置和角度符合要求,焊合牢靠。
平衡及緩沖彈簧齊全,彈簧長度(松緊度)調整適當。
起落機構各零件齊全,磨損不超限,相互位置正確,操作靈便,動作平穩。
尾輪機構零件齊全,磨損正常,無裂紋,不變形,調節螺釘螺紋完好。尾輪拉桿長度調節適當。
耕深及水平調節機構各桿件不變形,動作靈活,螺桿及螺母的螺紋無損傷,潤滑良好,轉動靈便,手輪光滑無毛刺;各調節手柄、手輪的操縱力不大於100N。
牽引犁的主輔拉桿及橫拉桿不變形。牽引器的全部零件無裂紋,調節孔磨損正常,所有插銷有螺母或鎖銷鎖定。
懸掛式及半懸掛式犁的懸掛裝置各零部件齊全,桿件無裂紋,轉動部位轉動靈活不松曠,耕幅調整裝置操縱輕便,鎖定裝置有效、可靠。
犁刀安裝位置正確,直犁刀刃口厚度不大於1mm;圓犁刀軸向間隙不大於2mm,徑向間隙不大於1mm,刃口厚度不大於1.5mm,旋轉靈活。
小前犁犁體的檢查與主犁體檢查方法相同;小前犁安裝可靠,工作面光滑,刃口鋒利。
深松鏟刃口厚度不大於1mm,與犁架及犁體的連接可靠,四連桿機構動作靈活,升降機構靈活有效。
由液壓起落犁的油管應配置安全分離接頭,管道與機件在犁的起落過程中不摩擦和碰撞,油缸升降動作靈敏、平穩,全系統無滲漏。
(2)鏵式犁的安裝方法
①所有的零部件必須檢驗合格。
②必須清理干凈、除銹、去油污,按類存放。
③單個犁體安裝完成後,需檢測水平間隙和垂直間隙;要求犁體垂直間隙為10~12mm,水平間隙為5~10mm。
a.犁體水平間隙。用直尺在犁體側邊(安裝犁側板的一邊)與犁尖和犁踵接觸,直尺中段與犁體側邊形成的間隙為水平間隙,如圖2-62所示。
圖2-64 犁體間距
⑥總裝檢查。按照總裝技術要求,逐項檢查。
(3)鏵式犁的調試要求
①犁架水平調節機構靈活方便。
②耕深調節機構靈活方便。
③起落機構有效,操縱靈便,動作平穩。
④升降機構靈活有效。
⑤尾輪靈活。
(4)鏵式犁的調試方法
①機械式調節機構,可以人工調試,檢查調節機構的方便性、靈活性和准確性。
②液壓式或氣壓式調節機構,可以藉助自製的液壓或氣壓的調節台,檢查調節機構的方便性、靈活性和准確性。或在掛接在拖拉機上,連接液壓系統或氣壓系統,檢查各相應調節機構的狀態。
(5)鏵式犁的正確使用
①機器作業時,落犁起步須平穩,不準操作過急。不允許過猛操作,不準用人體加重迫使犁鏵入土。作業中轉移地塊應慢行。懸掛犁運輸時,應固定好升降手柄,適當調緊限位鏈,縮短上拉桿,使第一犁鏟離地面25cm以上。
②正常作業時,無耕深自動調節裝置的犁,液壓操縱手柄應放在浮動位置,不應在「壓降」位置;帶耕深自動調節裝置的犁,根據土壤比阻和地表起伏情況,正確選用位調節和力調節操縱手柄。
③犁未提升前,嚴禁拖拉機轉彎與倒退,嚴禁繞圈耕地。
④不應用腳蹬或用手扳月牙鐵的方法起落牽引犁。
⑤牽引犁耕作業,拖拉機駕駛員與農具手之間要有信號聯系。拖拉機駕駛員應經常注意農具的工作情況及農具手的動態。
⑥牽引作業時,農具手應坐在規定的座位上,其座位、踏板應牢固可靠,其他部位不應有人,嚴禁站在拖拉機或犁的牽引裝置上,或從座位上跳下。
⑦牽引犁機組不準較長距離倒退行駛。短距離倒退時,尾輪滾動方向必須與倒退方向一致。
⑧牽引犁拉桿上的安全銷,只允許用低碳鋼材料加工更換,不準用其他材料代替或隨意改變尺寸。
⑨轉移地塊或運輸時,必須將犁的工作機構升到最高位置加以鎖定,使農具處於運輸位置,調緊限位鏈。長距離轉移時要卸去犁鏟和抓地板。運輸途中,犁上不準坐人或放置重物。禁止高速行駛和急轉彎。
⑩更換犁鏟或排除犁的故障時,拖拉機應先熄火或解除掛鉤。
停車後應使懸掛機具著地,不允許經常處於懸掛狀態停放。
機車和牽引犁之間要有保險繩,駕駛員應經常注意農具工作情況。
靠近地邊作業時,犁不準接觸石坎。
⑹ 鏵式犁的特點
【簡介】鏵式犁是一種耕地的農具,為全懸掛式鏵式犁,由在一根橫梁端部的厚重的刃構成,通常系在一組牽引它的牲畜或機動車上,也有用人力來驅動的,用來破碎土塊並耕出槽溝從而為播種做好准備。
【特點】
1、體積小、動力大、油耗低、功能齊全、性能可靠、操作靈活的顯著;
2、其中整體式鑄鐵變速箱具有剛性好,不易變形,精密度高,使用壽命長;
3、六棱軸輸出,堅固耐用
⑺ 鏵式犁是如何進行耕地作業的
鏵式犁的耕地作業包括掛接、調整、作業方法等內容,以懸掛犁機組為例,介紹鏵式犁的使用方法。
(1)懸掛犁的掛結
懸掛犁通常與拖拉機以三點懸掛組成機組,懸掛架上的上下懸掛點各有多個掛接孔位,使用時應根據土壤條件、耕作要求、機組類型及其技術狀態分析選用。
在縱垂面內,選擇懸掛參數時應使瞬時回轉中心π1位於機組的前方,因為π1的位置影響犁的入土性、耕深穩定性、牽引性能和運輸通過性能,只有正確的掛接,才能使犁有適宜的入土隙角,滿足運輸通過性的要求,保證耕深的穩定性。
在水平面內,選擇懸掛參數時也應注意使瞬時回轉中心π2位於機組的前方,因為π2的位置影響犁的耕寬穩定性、機組的直線行使性。如果瞬時回轉中心位於作業機組的後方,將加劇耕寬的不穩定性。而且機組的直線行使性要求瞬時回轉中心π2與阻力中心Z的連線通過動力中心D,且平行於拖拉機前進方向。在這種理想情況下,拖拉機不承受側向力和回轉力矩,以保證機組處於正牽引狀態。如圖2-57所示。
圖2-61 耕地方法
內翻法又稱閉壟法,機組在耕區中線左側耕第一犁,到地頭起犁後,向右轉彎,從中線右側返回耕第二犁,由內向外依次循環耕作。其特點為耕完時在耕區中間形成一條閉壟,地邊形成兩條犁溝。
外翻法又稱開壟法,機組在耕區右側右邊耕第一犁,到地頭後左轉至耕區左邊返回耕第二犁,由外向內循環耕作。其特點為耕區中間形成犁溝,而地邊形成兩條閉壟。
套翻法是把耕區分成幾個小區,進行套耕。其特點為耕區的溝壟少,空行程少,機組避免了環形小轉彎。
⑻ 鏵式犁旁邊的輪子起什麼作用
限位的 防止過深
⑼ 犁、耙、旋耕機作用如何
犁耕一般用鏵式犁,具有翻土、鬆土、碎土作用。耙地用旱地重耙,有平整地面、耙碎土塊、混拌土肥、疏鬆表土、消除雜草和增加根莖繁殖的作用。旋耕是用旋耕機進行的耕地與整地相結合的田間作業方式,具有基本耕作和表土耕作的雙重功效。旋耕機犁刀在旋轉過程中,將上層10~15厘米的土壤切碎、混合,並向後拋擲,起到鬆土、碎土和平土的作用,相當於犁、耙、平3項作業1次完成。
⑽ 牽引犁的結構有哪些特點
鏵式犁的類型按與拖拉機的掛接方式可分為牽引犁、懸掛犁和半懸掛犁。
牽引犁的構造主要由犁體、小前犁、犁刀等工作部件與牽引裝置、行走輪、犁架、機械或液壓升降機構、調節機構、安全裝置等輔助部件組成。它和拖拉機之間以單點掛接,拖拉機的掛接裝置對犁只起牽引作用。犁本身由三個犁輪支持。耕地時,藉助機械或液壓機構來控制地輪相對於犁體的高度,從而達到控制耕深及水平的目的。牽引犁具有耕深和耕寬穩定、作業質量好等優點,但結構比較復雜,機動性較差,一般與大功率拖拉機配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