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明做了一個實驗
200:6=80000:x
x=2400噸
答:有2400噸鹽.
② 如圖所示為小明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圖。透鏡的焦距為15cm,
答案是C。解釋抄如下,根據題意,透襲鏡的焦距為15cm,又根據圖示,在蠟燭與凸透鏡距離(物距)10cm,此時蠟燭位於1倍焦距以內,成虛像,通過移動光屏是無法找到像的,為此可排除選項A 和B,如果蠟燭向右移動,物距將小於10cm ,仍成虛像,可排除D選項。所以C是正確的(透鏡向右移動,物距增大,像距減小,當物距大於2倍焦距後,就可能在光屏找到實像)。
③ (2008陝西)小明自製了一個「蠟燭抽水機」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他將一支塑料管彎成∩型,一端插入硬
點燃左杯中的蠟燭後,蠟燭燃燒用去了左邊杯中的氧氣,用硬紙片封住左杯口,杯內氣壓減小;而右杯水面的大氣壓不變,右杯中的水在大氣壓作用下流入左杯,直到兩杯水面受到的壓力相等為止,到那時左杯水面高於右杯水面.
故答案為:減小,大氣壓.
④ 為小明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圖。透鏡的焦距為15cm。要使蠟燭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現在是這么個情況,蠟燭距離透鏡的距離叫物距,用u表示,所以u=10cm
而透鏡的焦距f=15cm,所以u<f,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如果只能移動一個,那麼光屏絕對不能動,A和B就排除了,所以就只有移動蠟燭或者移動透鏡。
而C中,蠟燭向左移動,就有兩種可能性,移動到兩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間,還有就是兩倍焦距之上。因為蠟燭在30cm的位置,最多移動到0cm。
所以當物距在f<u<2f之間的時候,成的像在兩倍焦距之外,也就是70cm之外,所以所成的像不一定就在90cm處。
當物距等於30cm時,像在70cm處,所以光屏上還是沒有清晰的像。
D中,移動透鏡的同時物距在變大,像距在變小,所以在過程當中能找到清晰的像。
⑤ 23.為了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小明用如圖所示實驗裝置進行了如下實驗
(1)實驗中小明是通過比較海綿的凹陷程度來確定壓力作用效果的大小專;
(2)分析比較圖甲、屬乙的實驗現象,可以得出結論: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3)分析比較圖甲、丙的實驗現象,可以得出結論:當壓力大小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故答案為:(1)凹陷程度;(2)受力面積;壓力;(3)壓力;受力面積.
⑥ 小明總愛在家裡做些課外小實驗.在學了電學知識後,小明與同學合作組裝了一個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他想通
解:(1)電動機在鉤碼勻速上升的10s內消耗的電能W=UIt=3V×0.2A×10s=6J. (2)電動機提升鉤碼做的有用功W 有用 =Gh=mgh=0.05kg×10N/kg×0.6m=0.3J, W 總 =W, 所以電動機提升鉤碼的效率為η= ![]() |
⑦ Ⅰ.小明設計了下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試回答: (1)該裝
Ⅰ. (1)缺少尾氣處理裝置 (2)② (3)CO 2 +Ca(OH) 2 ===CaCO 3 ↓+H 2 O Ⅱ. (1)CO (2)CO 2 Ⅲ. 實驗步驟:取少量該紅回色固體放入盛有稀硫酸(或稀答鹽酸)的試管中,振盪。 實驗現象與結論:若溶液變藍色,說明產物中有Cu 2 O;若溶液仍為無色,說明產物中無Cu 2 O 化學方程式:Cu 2 O+H 2 SO 4 ===CuSO 4 +Cu+H 2 O(或Cu 2 O+2HCl ===CuCl 2 +Cu+H 2 O) |
⑧ 初中課外實踐課上,小明做了個小實驗,如圖所示,找一個空的易拉罐,用釘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個小孔
(1)蠟燭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實像,其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
(2)將蠟燭在孔前繞順時針旋轉,則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順時針旋轉的;蠟燭經小孔成倒立的實像,像的形狀與蠟燭形狀相同,像與小孔的形狀無關,即蠟燭在塑料薄膜上成的像是蠟燭的倒立像.
(3)在探究像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大小有關時,必須控制擋板與小孔的距離不變,改變物體的大小,結合表格可知1、4、7或2、5、8(或3、6、9)符合;
由1、4、7或2、5、8(或3、6、9)可知,像隨物體的增大而增大,故可得結論:物體到小孔的距離一定時,物體越大,所成的像越大.
(4)分析比較1、2、3(或4、5、6,或7、8、9)三次實驗的數據可知,物體的大小不變,擋板與小孔的距離變大,而像變小;故可得結論:當物體大小一定時,物體到小孔距離越大,所成的像越小.
(5)小孔成像的大小還與小孔到光屏的距離有關,我們可以在易拉罐外麵包一層厚紙,將塑料薄膜封在紙筒末端,移動紙筒探究,即保持擋板縫隙長和擋板與小孔間距不變,改變易拉罐的長度(塑料薄膜到小孔的距離)進行實驗,觀察並記錄像的大小.
故答案為:(1)實像;光的直線傳播;
(2)順;D;
(3)1、4、7(或2、5、8或3、6、9);在小孔到物體的距離相同時,像隨物體增大而增大;物體大小一定時,像隨擋板與小孔間距的增大而減小;塑料薄膜(像)到小孔的距離;
在易拉罐外麵包一層厚紙,將塑料薄膜封在紙筒末端,移動紙筒;保持擋板縫隙長和擋板與小孔間距不變,改變易拉罐的長度(塑料薄膜到小孔的距離)進行實驗,觀察並記錄像的大小.
⑨ 如圖所示為小明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圖.透鏡的焦距為15cm,要使蠟燭
這道題選C D 理由: 蠟燭目前位於1倍焦距以內 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可得此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光屏無法承接虛像 所以A,B錯誤 。 光屏為位於2倍焦距如果想成清晰的像蠟燭必須在 1倍焦距與2倍焦距之間 題中說向左移動 可以達到條件 故C對 。 透鏡向右移動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也可達到條件 故D對 所以 這道題選C,D 不懂問我呦
⑩ 小明做了一個實驗把黃豆育成豆芽後質量時間的質量的75倍
x×7.5=7.5x(千克)
答:育成豆芽後的質量有7.5x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