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用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定動滑輪機械效率,滑輪下面掛著一個鉤碼
砝碼上升抄10cm(暫且假設那個尺子的單位為cm),那測力器移動距離為10*2=20cm,所做的功為20cm*0.6N=12cmN=0.12Nm
而實際砝碼重力勢能增加1N*10cm=10cmN
所以機械效率是10/12=83.33333%
② 如圖所示是小華同學探究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實驗裝置,實驗數據如下表: 實驗次數 鉤碼重G/N 鉤
(1)實驗時,應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掛在動滑輪下的物體緩慢上升專;
(2)由屬圖示滑輪組可知,滑輪組承重繩子的有效股數n=3,第3次測量中,
彈簧測力計移動的距離s=nh=3×20cm=60cm;由表中實驗數據可知,滑輪組效率:
η=
W有 |
W總 |
Gh |
Fs |
2N×0.2m |
0.75N×0.6m |
③ 如圖是小海同學「研究定滑輪和動滑輪特點」的實驗裝置.他按圖示提起鉤碼時注意保持測力計勻速移動,分別
(1)在丙中,拉力F=0.55N<G=0.98N,故使用動滑輪時省力;
(2)在乙中,拉力F=0.98N=G=0.98N,但是向下用力,故使定滑輪可以改變用力的方向;
(3)乙的距離為0.2m,丙中的距離為0.4,故使用動滑輪費距離;
(4)不用機械所做的功W1=Gh=0.98N×0.2m=0.196J,
使用定滑輪做的功W2=F2×S2=1.02N×0.2m=0.204J,
使用動滑輪做的功W3=F3×s3=0.55N×0.4m=0.22J,
W1<W2;W1<W3,可見使用機械不省功.
故答案為:(1)能省力;(2)改變力的方向;(3)費距離;(4)使用機械不省功.
④ 如圖是小明同學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裝置圖.他做了2.4J的有用功使重物勻速上升了0.4m,不計繩重及滑輪
從圖可知,動滑輪由3段承擔;
(1)由圖可知,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是0.5N,指針指內在20N到容30N之間,所以小明所用的拉力F=25N,
則拉力移動的距離為:s=3h=3×0.4m=1.2m,
拉力做的總功為:W總=Fs=25N×1.2m=5J;
(2)額外功W額=W總-W有用=5J-2.4J=2.6J;
(3)滑輪組機械效率為:η=
W有用 |
W總 |
2.4J |
5J |
⑤ 小學科學實驗做定滑輪實驗時為什麼實際測出的數值偏小
滑輪本身磨擦力
⑥ 如圖是小海同學「研究定滑輪和動滑輪特點」的實驗裝置。他按如圖所示提起鉤碼時注意保持 測力計勻速移動
(1)由表中數據可看出,使用定滑輪時,F 1 ≠G,這是由於沒有考慮彈簧測力計外殼的重力,使用動滑輪時,F 2 ≠G/2,這是由於沒有考慮動滑輪的重力; (2)使用定滑輪時,將測力計倒過來使用(或水平拉動測力計或先測出測力計重力);使用動滑輪時,要先測出鉤碼和動滑輪的總重,然後比較拉力與總重的關系(或採用輕質滑輪或增加鉤碼重)。 |
⑦ 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在「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得到的數據如下表所示,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第3次實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
W有 |
W總 |
Gh |
Fs |
6N×0.1m |
2.4N×0.3m |
s |
h |
0.3m |
0.1m |
s2 |
h2 |
0.5m |
0.1m |
s3 |
h3 |
0.3m |
0.1m |
⑧ 如圖是研究「使用動滑輪是否省功」的實驗裝置(不考慮繩子、滑輪重和摩擦),下列判斷中不正確的是(
在這個實驗中,不考慮繩子、滑輪重和摩擦,使用動滑輪可以省一半力但要費回一倍距離,即答F=
1 |
2 |
1 |
2 |
⑨ 如圖所示是小海同學「研究定滑輪和動滑輪特點」的實驗裝置,實驗中測得數據如下表所示: 請你分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