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力系統自動裝置原理准同期並列和自同期並列的區別
區別在於准同復期先調節後發電制機並列條件,再並入系統運行,自同期是未先進行勵磁的發電機升速到允許范圍,再有系統拉入同步運行。
具體概念如下:
准同期並列是將未投入系統的發電機加上勵磁,並調節其電壓和頻率,在滿足並列條件(即電壓、頻率、相位相同)時,將發電機投入系統。
自同期並列操作是將一台未勵磁電流的發電機組升速到接近於電網頻率,在滑差角頻率不超過允許值,且機組的加速度小於某一給定值的條件下,首先合上並列斷路器開關,接著立刻合上勵磁開關,給轉子加上勵磁電流,在發電機電動勢逐漸增長的過程中,由電力系統將並列的發電機組拉入同步運行。
㈡ 自動裝置的作用
電力系統自動裝置用來自動的調節頻率(從而調節有功)、自動調節電壓(調節無功)、提高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㈢ 自動低頻減負荷裝置的整定原則是什麼
1、自動低頻減負荷裝置動作,應確保全網及解列後的局部網頻率恢復到專49.50HZ以上,並不得高於51HZ。
2、在各屬種運行方式下自動低頻減負荷裝置動作,不應導致系統其它設備過載和聯絡線超過穩定極限。
3、自動低頻減負荷裝置動作,不應因系統功率缺額造成頻率下降而使大機組低頻保護動作。
4、自動低頻減負荷順序應次要負荷先切除,較重要的用戶後切除。
5、自動低頻減負荷裝置所切除的負荷不應被自動重合閘再次投入,並應與其它安全自動裝置合理配合使用。
6、全網自動低頻減負荷裝置整定的切除負荷數量應按年預測最大平均負荷計算,並對可能發生的電源事故進行校對。
㈣ 220kV及以上電壓等級線路保護及原理,根據雙重化配置原則。 什麼是雙重化配置原則
a.設置兩套完整、獨立的全線速動主保護;
b.兩套全線速動保護的交流電流、電壓迴路,直流電源互相獨立;
c.每一套全線速動保護對全線路內發生的各種類型故障,均能快速動作切除故障;
d.對要求實現單相重合閘的線路,兩套全線速動保護應有選相功能,線路正常運行中發生接地電阻
為4.7.3 條c 中規定數值的單相接地故障時,保護應有盡可能強的選相能力,並能正確動作跳閘;
e.每套全線速動保護應分別動作於斷路器的一組跳閘線圈;
f.每套全線速動保護應分別使用互相獨立的遠方信號傳輸設備;
簡單地講,就是每回線路配兩套主保護
摘錄自《GBT 14285-2006 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技術規程》
㈤ 電力工程電氣設計手冊電氣二次部分的作品目錄
目錄前言第二十章 強電控制信號和測量系統第20-1節 控制方式一 發電廠與變電所的控制方式二 強電控制方式的主要類型第20-2節 控制室及其屏(屏台或台)的布置一 總的要求二 主控制室及網路控制室的布置三 單元控制室的布置四 控制屏(屏台或台)與繼電器屏的布置五 常用屏(屏台或台)的型式及安裝第20-3節 控制信號和測量一 總的要求二 三相操作斷路器控制、信號迴路三 分相操作斷路器控制迴路四 空氣斷路器的控制、信號迴路五 一個半斷路器的二次接線六 發電機變壓器線路組的二次接線七 隔離開關的控制 信號和閉鎖迴路第20-4節 中央信號及其他信號裝置一 中央信號裝置二 發電機指揮信號三 全廠事故信號四 鍋爐房聯系信號五 隔離開關的位置指示信號六 採用閃光報警器的中央信號第20-5節 交流電流電壓迴路及互感器的選擇一 交流電流迴路及電流互感器的選擇二 交流電壓迴路及電壓互感器的選擇第20-6節 電氣專業應用計算機的設計一 監控計算機在發電廠電氣部分的應用二 微處理機監控裝置在超高壓變電所及電廠開關站的應用第20-7節 二次迴路設備的選擇及配置一 二次迴路的保護設備二 熔斷器或自動開關的配置三 熔斷器自動開關的選擇四 控制、信號迴路的設備選擇五 跳合閘迴路中的中間繼電器及合閘接觸器的選擇六 控制迴路中「防跳」繼電器的選擇七 串接信號繼電器及附加電阻的選擇八 端子排九 控制電纜與信號電纜十 小母線配置及二次迴路標號第20-8節 變壓器的冷卻和調壓方式的二次接線一 主變壓器的冷卻方式及二次接線二 變壓器有載調壓分接開關二次接線三 變壓器無載調壓分接開關的位置指示四 變壓器測溫裝置附錄20-1 控制屏(屏台)的模擬母線和小母線色別及二次迴路編號附錄20-2 LWX2型強電小開關選擇參考資料附錄20-3 控制屏台的外形及尺寸第二十一章 弱電控制信號和測量系統第21-1節 總則一 弱電技術的要求及採用條件二 弱電參數的選擇第212節 弱電控制方式和接線一 弱電控制迴路的要求及分類二 弱電控制接線三 發電機調速 調壓的控制方式及要求第21-3節 弱電信號方式和接線一 弱電信號迴路的要求及分類二 弱電中央信號裝置的要求與接線三 新型弱電事故信號設備第2-14節 弱電測量方式和接線一 弱電測量方式和要求二 弱電常測迴路接線三 常用變送器的選型第21-5節 弱電電源系統一 弱電電源的分類及要求二 弱電電源系統的接線及供電方式三 弱電電源設備的選擇及二次迴路接線第21-6節 弱電裝置屏(屏台)的型式與布置一 弱電控制室的要求和布置方式二 弱電控制屏(屏台)的結構和布置三 新型弱電屏(屏台)的選用四 弱電控制屏(屏台)和返回屏的屏面布置和要求第21-7節 提高弱電迴路可靠性的要求與措施一 提高可靠性的主要措施二 提高弱電控制迴路的可靠性措施三 降低弱電二次迴路干擾電壓的措施四 弱電裝置的端子排設計五 晶體管裝置的抗干擾試驗標准第二十二章 發電廠和變電所的自動裝置第22-1節 發電廠和變電所備用電源自動投入裝置(BZT)一 備用電源的一次接線二 備用電源自動投入裝置的接線要求三 主變壓器或線路的自動投入裝置四 廠(所)用電源切換第22-2節 自動按頻率減負荷裝置(ZPJH)一 概述二 保持頻率恆定的措施三 自動按頻率減負荷(ZPJH)裝置接線四 防止電動機反饋時ZPJH誤動作的措施附錄22-1 JPJH-4型晶體管按頻率減負荷裝置第二十三章 廠用電動機二次接線第23-1節 廠用電動機的測量儀表第23-2節 廠用電動機保護一 3~10kV廠用電動機保護二 380V廠用電動機保護三 保護的整定計算第23-3節 廠用電動機控制信號接線一 廠用電動機控制迴路的基本接線二 汽機輔機的聯鎖及自動裝置三 給水系統電動機的聯鎖及自動裝置四 鍋爐輔機的聯鎖及自動裝置五 除灰系統電動機的聯鎖及自動裝置六 供水系統電動機的聯鎖及自動裝置七 公用設備電動機的聯鎖及自動裝置八 輸煤系統電動機的聯鎖及自動裝置第23-4節 多台電動機拖動和調速電機的控制接線一 一台輔機用兩台電動機拖動的控制接線二 雙速電動機的控制接線三 可控硅串級調速裝置四 電磁調速電動機五 電磁振動給料機控制接線第二十四章 操作電源系統第24-1節 綜述一 蓄電池直流系統二 電容儲能直流系統三 復式整流直流系統第24-2節 直流系統的分類及設計要求一 發電廠的直流系統和直流屏二 變電所的直流系統和直流屏第24-3節 蓄電池直流系統的設備選擇一 直流系統的負荷統計二 蓄電池容量選擇三 蓄電池的分類四 充電設備的選擇五 直流系統的饋線熔斷器和自動空氣開關的選擇六 直流饋線刀開關和轉換開關的選擇七 蓄電池迴路設備的選擇八 充電迴路設備的選擇九 蓄電池組端電池調整器的選擇十 載流導體的選擇十- 直流系統短路電流計算第24―4節 直流饋線迴路一 環形供電迴路二 輻射形供電迴路第24-5節 直流設備的布置及安裝一 蓄電池室的布置二 端電池電動調整器的安裝三 充電設備的布置四 蓄電池室的土建要求第24-6節 直流系統的保護和信號迴路一 充電設備的控制和信號迴路二 端電池調整器的接線三 絕緣監察裝置和電壓監視裝置四 閃光裝置五 事故照明切換裝置接線第24-7節 電容儲能直流系統一 儲能電容器的容量和電壓選擇二 電容儲能直流系統第24-8節 變電所復式整流直流系統一 復式整流系統接線二 復式整流裝置的計算三 電流互感器輸出功率計算四 鐵磁諧振穩壓器第24-9節 交流操作系統一 保護迴路二 二次接線第24-10節 鎘鎳電池及其充電設備一 鎘鎳電池的基本特性二 鎘鎳電池直流屏接線三 鎘鎳電池直流系統設備選擇和布置第二十五章 勵磁系統第2-51節 概述一 勵磁系統的分類二 對勵磁系統的要求第25-2節 直流勵磁機勵磁系統一 系統接線及設備配套二 自動滅磁開關及控制接線三 自動調整勵磁裝置四 繼電強行勵磁裝置五 設備參數的選擇計算第25-3節 交流勵磁機-靜止整流器勵磁系統一 設備配套二 勵磁整流櫃 滅磁櫃和過電壓保護裝置三 自動和手動調整勵磁裝置的控制接線四 測量儀表五 中頻試驗電源六 設備布置第25-4節 其他勵磁系統一 交流勵磁機――靜止可控整流器勵磁系統二 交流勵磁機――旋轉整流器勵磁系統(無刷勵磁系統)三 靜止勵磁系統第25-5節 備用勵磁系統一 備用勵磁系統的要求二 備用勵磁系統的設計條件三 備用勵磁系統接線四 備用勵磁系統設備的選擇和安裝附錄25-1 勵磁系統的名詞術語附錄25-2 SWTA型自動和手動調整勵磁裝置附錄25-3 自動調整勵磁全控整流橋電力電纜的選擇計算第二十六章 同步系統第26-1節 概述第26-2節 同步點和同步電壓取得方式一 對同步電壓的要求二 同步點及同步方式三 同步閉鎖措施第26-3節 手動准同步一 集中同步二 分散同步三 組合式同步表第26-4節 自動准同步裝置一 ZZQ-3B型自動准同步裝置二 ZZQ-5型自動准同步裝置三 自動准同步裝置二次迴路設計配合的問題第26-5節 自同步方式第26-6節 變電所的同步裝置和線路的同步接線一 半自動導前相角准同步裝置二 捕捉同步裝置第二十七章 補償裝置二次接線第27-1節 串聯電容補償裝置一 概述二 串聯補償裝置的保護方式三 信號傳遞和台上操作電源四 控制 信號和測量迴路第27-2節 同步調相機二次迴路一 同步調相機保護二 控制 信號和測量迴路三 調相機勵磁系統第27-3節 並聯電抗器一 超高壓並聯電抗器二 低壓並聯電抗器第27-4節 並聯電容器組- 概述二 並聯電容器組保護三 串聯電抗器保護四 並聯電容器組的控制和信號五 測量儀表第27-5節 靜態無功補償裝置(SVS)第二十八章 電網繼電保護及安全自動裝置第28-1節 設計原則和一般規定一 概述二 設計范圍與深度要求三 確定電網繼電保護配置方案的主要問題四 電網繼電保護對電源的基本要求五 保護要求的最小靈敏系數第28-2節 35kV及以上中性點非直接接地電網中的線路保護配置原則一 概述二 相間保護三 單相接地保護第28-3節 110~220kV中性點直接接地電網的線路保護一 概述二 110~220kV線路繼電保護配置的具體要求三 110~220kV線路接地保護四 110~220kV線路相間距離保護五 110~220kV線路縱差保護六 110~220kV線路「四統一」定型保護屏的組成與使用第28-4節 330~500kV中性點直接接地電網的線路保護一 超高壓電網特點及對繼電保護的特殊要求二 主保護與後備保護配置原則三 330~500kV線路保護配置方案四 雙斷路器主接線方式的線路繼電保護的若干問題五 工頻過電壓保護第28-5節 母線保護和斷路器失靈保護一 母線保護的配置原則二 母線保護構成原理及其適應性三 各種母線接線及其保護方式四 斷路器失靈保護第28-6節 自動重合閘一 自動重合閘裝置的應用與配置原則二 三相一次自動重合閘三 綜合自動重合閘裝置四 自動重合閘與保護的配合五 綜合自動重合閘的整定計算第28-7節 電網安全自動裝置及故障錄波裝置一 概述二 電網安全穩定裝置的功能與分類三 電網穩定控制裝置四 電網解列裝置五 低頻減載六 故障錄波裝置第28-8節 電網繼電保護的整定計算一 整定計算的主要問題二 相間距離保護整定計算三 中性點直接接地電網的零序電流保護整定計算四 中性點直接接地電網的接地距離保護整定計算五 高頻相差保護整定計算六 母線保護整定計算第二十九章 主設備繼電保護第29-1節 主設備繼電保護設計原則一 設計原則及范圍二 設備選型三 保護出口四 保護電源第29-2節 發電機保護一 100MW以下發電機保護配置二 定子繞組相間短路保護構成三 與母線直接連接的發電機定子繞組接地保護四 反應定子繞組匝間短路的保護五 發電機外部相間短路保護六 定子繞組過負荷保護七 勵磁迴路接地保護第29-3節 發電機保護整定計算一 縱聯差動保護整定計算二 橫聯差動保護整定計算三 定子單相接地保護的整定計算四 反應外部相間短路的後備保護的整定計算五 定子繞組過負荷保護的整定計算第29-4節 變壓器保護一 變壓器保護的配置原則二 變壓器瓦斯保護裝置及整定三 變壓器電流速斷保護四 變壓器縱聯差動保護五 變壓器相間後備保護配置原則及接線六 中性點直接接地電網的零序後備保護配置及接線七 變壓器的過激磁八 變壓器過負荷保護九 自耦變壓器保護十 三相三柱式全星形接線變壓器保護特點第29-5節 變壓器保護整定計算一 電流速斷保護的整定計算二 縱聯差動保護的整定計算三 相間後備保護的整定計算四 中性點直接接地電網的零序後備保護整定計算五 變壓器過負荷保護整定計算六 自耦變壓器零序差動保護整定計算七 500/220kv聯絡自耦變壓器零序保護改進方案(圖29-25)的整定計算第29-6節 發電機變壓器組保護一 大型發電機組的特點及其對繼電保護的要求二 大型發電機變壓器組單元接線繼電保護配置三 保護及其接線四 其它幾種保護簡介第29-7節 發電機-變壓器組保護整定計算一 復合電流速斷保護整定計算二 失磁保護整定計算三 過電壓保護整定計算四 阻抗保護整定計算五 逆功率保護動作值的整定六 定子接地保護靈敏系數計算七 發電機匝間短路保護整定計算八 發電機過負荷保護整定計算第29-8節 廠用電源保護一 廠用工作及備用電抗器保護二 高壓廠用工作 備用(起動)變壓器的保護三 低壓廠用工作及備用變壓器保護四 保護的整定計算第29-9節 6~10kV母線保護及其整定計算一 發電機電壓母線保護二 變電所6~10kV母線保護三 保護的整定計算第29-10節 6~10kV線路保護及其整定計算一 6~10kV線路保護裝設原則二 保護整定計算第29-11節 中性點不接地系統的接地信號檢測裝置一 接地信號裝置的分類及要求二 反應工頻電容電流值的接地保護三 反應電容電流方向的接地保護四 反應零序電流有功分量的接地保護五 反應5次諧波分量的接地保護六 反應暫態分量首半波的接地保護七 其他接地檢測信號裝置附錄29-1 三繞組變壓器制動線圈的接法一 單側電源的三繞組變壓器二 雙側電源的三繞組變壓器三 三側電源的三繞組變壓器附錄29-2 短線路縱聯差動繼電器附錄29-3 非直接接地信號裝置一 反應接地電容電流方向的非直接接地信號裝置二 反應接地電容電流5次諧波分量的ZD-5型接地信號裝置三 反應接地電容電流暫態分量首半波的ZD-3C型接地信號裝置第三十章 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第30-1節 概述一 調度自動化的作用二 調度自動化的發展趨勢第30-2節 調度自動化的功能范圍一 電網調度的職責范圍二 地區電網的廠、所三 調度自動化的基本內容四 調度自動化的功能與范圍第30-3節 調度自動化系統一 系統的概念及配置原則二 系統配置的基本方式第30-4節 調度自動化的主要設備一 在線實時監控計算機二 人機聯系設備三 遠動終端(RTU)及通道四 電量變送器五 發電機組頻率與有功功率自動調節裝置第30-5節 規劃與設計一 規劃與設計的內容二 設計的技術要求第30-6節 電網調度中心設計一 電網調度中心設計階段和主要內容二 建築物型式及布置三 機房設計第三十一章 電力系統通信第31-1節 系統通信的要求和方式一 系統通信的重要性和特點二 電力系統通信的主要內容三 電力系統通信網的結構四 電力系統的通信方式第31-2節 電力線載波通信一 傳輸信息內容二 基本原理和構成三 電力線載波通信的特點四 電力線載波終端機五 結合設備六 加工設備第31-3節 電力線載波通道的設計與計算一 通道設計的任務二 設計依據和條件三 通道的組織四 通道設計與計算五 電力線載波通道的頻率分配第31-4節 微波通信一 微波通信簡介二 微波接力通信線路的選擇三 微波通信電路設計的質量標准四 微波傳播及其計算五 微波站的平面布置和建築設計要求六 微波鐵塔七 微波站的接地和防雷八 微波通信站的儀表配置第31-5節 光纖通信- -光纖通信的基本原理二 數字光纖通信系統的設計第三十二章 廠(所)內通信第32-1節 概述一 廠(所)內通信的分類和要求二 廠(所)內通信組織措施和要求第32-2節 生產管理通信一 設計要求二 設備選擇三 設計注意事項第32-3節 生產調度通信一 設計要求二 設備選擇第32-4節 其它輔助通信方式一 生產擴音通信二 無線電移動通信三 電鍾系統的設計第32-5節 通信電源一 常用通信設備供電電壓及耗電量二 直流系統及設備選擇第32-6節 音頻通道的中繼組合方式一 設計要求二 中繼方式三 中繼線通信方式的選擇四 去水源地的通信線路五 去火車站的通信線路第32-7節 通信線路一 設計要求二 電纜線路的選擇三 敷設方式四 主幹電纜與配線電纜的設計五 架空桿路設計六 沿牆敷設電纜七 直埋電纜八 音頻線路網路的傳輸設計第32-8節 通信房屋建築的要求與布置一 通信建築物的形式及內容二 通信建築物的設計要求三 通信室的平面布置四 通信設備集中布置方案第三十三章 電氣試驗與檢修設備的配置第33-1節 試驗設備的配置一 試驗設備的配置原則二 電氣試驗設備三 電測量儀表 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的調試四 電氣和熱機部分精密機件的修理設備第33-2節 檢修設備的配置一 發電廠的電氣檢修設施二 變電所的電氣檢修設施三 超高壓配電裝置的檢修設施四 油務設施第33-3節 電氣試驗室與檢修間的布置一 電氣試驗室布置的一般原則與參考方案二 電氣檢修間布置的一般原則與參考方案附錄33-1 設備參考表第三十四章 小型機組電氣部分第34―1節 概述第34-2節 電氣主接線一 電氣主接線的重要性二 確定電氣主接線所需的資料三 對電氣主接線的要求四 發電機電壓的選擇五 發電廠與系統的連接六 發電機電壓側的接線七 升高電壓側的接線八 發電機電壓系統及升高電壓系統的中性點接地方式九 電氣主接線舉例第34-3節 廠用電系統一 廠用電電壓二 廠用電接線三 廠用電源的引接四 孤立電廠的起動電源第34-4節 二次接線一 操作方式二 中央信號三 同步裝置- 勵磁裝置發電機的二次迴路第34-5節 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一 發電機的繼電保護二 變壓器的繼電保護三 自動裝置第34-6節 直流系統一 概述二 直流系統的設計原則三 直流系統接線舉例第34-7節 電氣設施布置一 概述二 發電機電壓配電裝置的布置三 主控制室的布置四 升壓配電裝置的布置五 發電機出線小室的布置六 廠用電氣設備的布置
㈥ 電力系統自動裝置原理
在電力學中,諧振的概念如下:當激勵電源的頻率等於電路的固有頻率時,電路的電磁振盪的振幅將達到峰值。在電子與無線電領域,諧振常用於目標電信號的選取。類似地,在電力系統中,諧振也應用於諸多領域。
本文以消弧線圈的自動調諧裝置為例,結合其工作原理,闡述在快速熄弧以及電壓恢復等方面,諧振得到了怎樣的應用。
一、自動調諧指標
小電流接地系統中通常需要加裝消弧線圈,其目的在於確保單相接地故障時,消弧線圈能夠補償流經故障點的電容電流,從而降低故障點出現電弧的可能性。
消弧線圈在加裝自動調諧裝置後,強化了補償跟隨與補償精度兩方面的功能。自動調諧裝置會根據系統電容電流大小,自動調節消弧線圈檔位,從而確保檔位電流與電容電流相匹配;同時裝置會按照預先設定的調諧指標,選取能夠達到最優調諧效果的檔位。
自動調諧指標如下:
(1)殘流
定義:電容電流與電感電流之差:IC-IL
國網公司在《變電運維管理規定~消弧線圈運維細則》中指出,安裝自動調諧裝置的消弧線圈,正常運行條件下,殘流應在10A以內。
規定10A的目的在於,考慮到發生間歇性弧光接地的可能性,盡量減少單相接地故障時,流經故障點的電流數值(補償後的電流)。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此處的殘流特指過補償狀態下(電感電流大於電容電流)的數值。即,調諧裝置既要保證系統處於過補償狀態,也要保證過補償的程度不能過大。
(2)脫諧度
定義:電容電流與電感電流的差值與電容電流之比:(IC-IL)/IC。
同樣地,guo網公司在《bian電運維管理規定~消弧線圈運維細則》中規定,安裝自動調諧裝置的消弧線圈,正常運行條件下,脫諧度應在5%~20%。
從脫諧度的取值范圍可以看出,該指標整定時有兩點考慮:
1)脫諧度不宜過小。脫諧度表徵系統偏離諧振狀態的程度。此處諧振特指消弧線圈與系統對地電容之間的串聯諧振,該諧振會帶來中性點過電壓;因此過小的脫諧度增大系統發生串聯諧振的風險。
2)脫諧度不宜過大。與根據殘流整定原理類似,在脫諧度過大,補償程度過深時,瞬時單相接地故障後,電弧熄滅速度與系統電壓恢復速度較慢,不利於系統的穩定運行。
㈦ 電流互感器和電壓互感器的配置原則
1、電壓互感器根據變壓器一二次電壓等級來配。2、電壓互感器容量要滿足供電保護要求。3、電流互感器根據二次接線來配置,如果只有計量和保護,就選擇2組線圈的,如果還有差動保護,還得使用三組線圈的。4、電流互感器根據供電線路短路電流來配置。比如短路電流為5000A,互感器應該選擇800/5的,這樣才能保證保護迴路在短路是磁通不會達到飽和。
㈧ 無功公布配置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無功補償裝置是指在電力系統(包括用戶)中安裝的用於平衡無功功率的並聯電容器裝置,並聯電抗器、同期調整相機和動態無功補償裝置。
無功補償配置的基本原則如下所述。
(1)電力系統配置的無功補償裝置應在系統有功負荷高峰和負荷低谷運行方式下。保證分(電壓)層和分(供電)區平衡的原則進行配置和運行。無功補償配置應根據電網情況,從整體上考慮無功補償裝置在各電壓等級變電所、10KV以下配電網和用戶側配置比例的協調關系。實施分散就地補償與變電所集中補償相結合,電網補償與用戶補償相結合,高壓補償與低壓補償相結合,滿足電網安全、經濟運行的需要。
(2)各級電網避免通過輸電線路遠距離輸送無功電力。330KV及以上電壓等級系統與下一級系統之間不應有較大的無功電力交換。330KV及以上電壓等級輸電線路的充電功率應按照就地補償的原則,採用高、低壓並聯電抗器方式給予補償。
(3)受端系統應有足夠的無功電力備用。
(4)各電壓等級的變電所應結合電網規劃和電源建設,經過計算分析,配置適當規模、類型的無功補償裝置。配置的無功補償裝置應不引起系統諧波明顯放大,並應避免大量的無功電力穿越變壓器。35-220KV變電所所配置的無功補償裝置,在主變壓器最大負荷時其高壓側功率因數應不低於0.95,在低谷負荷時功率因數不應高於0.95,且不低於0.92.
(5)各電壓等級變電所無功補償裝置的分組容量選擇應根據計算確定,最大單組無功補償裝置投/切引起所在母線電壓變化不宜超過電壓定值的2.5%。
(6)對於大量採用10-220KV電纜線路的城市電網,在新建110KV及以上電壓等級的變電站時,應根據電纜進/出線情況在相關變電站分散配置適當容量的感性無功補償裝置。
(7)無功補償裝置宜採用自動控制方式。
(8)為了保證系統具有足夠的事故備用無功容量和調壓能力,並入電網的發電機組應具備滿負荷時功率因數在0.85(帶相)-0.97(進相)運行的能力,新建機組應滿足進相0.95運行的能力。發電機自動廠用電時,進相能力不低於0.97.
(9)接入220-750KV電壓等級的發電廠,為平衡送出線路的充電功率,在電廠側可以考慮安裝一定容量的並聯電抗器。
(10)無功補償裝置的額定電壓應與變壓器對側的額定電壓相匹配。選擇電容器的額定電壓時,應考慮串聯電抗率的影響。
(11)電力用戶應根據其符合性質採用適當的無功補償方式和容量,在任何情況下,不應向電網倒送無功電力,同時保證電能質量滿足相關技術標准要求。
(12)因特搞壓工程引起部分無功潮流變化較大的線路,應裝設動態無功補償裝置。
㈨ 電力系統自動裝置有哪些功能
發電機自動勵磁、電源備自投(BZT)、自動重合閘、自動准同期、自動抄表、自動報警、自動切換和自動開啟等。
㈩ 什麼是電力系統安全自動裝置
防止電力系統失去穩定性、防止事故擴大、防止電網崩潰、恢復電力系統正常運行的各種自動裝置總稱。一般是根據電力系統的電壓、頻率、負荷大小的變化,如引起電力網的不穩定運行,即通過這些安穩裝置切除部分負荷,保證大電網迅速回到正常運行狀態。
電力系統安全自動裝置就是裝在兩個同步電網的聯絡線上,當兩網不能保持同步時,執行自動解列的裝置。還有自動切機功能,就是當電廠出口發生設備故障,導致輸送能力低於電廠實際功率時,切除發電機組。
電力系統正常運行時,原動機供給發電機的功率總是等於發電機送給系統供負荷消耗的功率,當電力系統受到擾動,使上述功率平衡關系受到破壞時,電力系統應能自動地恢復到原來的運行狀態,或者憑借控制設備的作用過度到新的功率平衡狀態運行。
(10)自動裝置配置原則擴展閱讀;
電力系統安全自動裝置的電力設備和線路,應裝設短路故障和異常運行保護裝置。電力設備和線路短路故障的保護應有主保護和後備保護,必要時可再增設輔助保護。主保護是滿足系統穩定和設備安全要求,能以最快速度有選擇地切除被保護設備和線路故障的保護。
後備保護是主保護或斷路器拒動時,用以切除故障的保護。後備保護可分為遠後備和近後備兩種方式。遠後備是當主保護或斷路器拒動時,由相鄰電力設備或線路的保護來實現的後備。近後備是當主保護拒動時,是當斷路器拒動時,由斷路器失靈保護來實現的後備保護。
輔助保護是為補充主保護和後備保護的性能或當主保護和後備保護退出運行而增設的簡單保護。異常運行保護是反應被保護電力設備或線路異常運行狀態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