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中國環流器一號實驗裝置建成於年

中國環流器一號實驗裝置建成於年

發布時間:2022-03-05 03:06:30

㈠ 中國環流器新一號的介紹

中國自行設計、研製的最大的受控核聚變實驗裝置。1994年10月竣工,1995年通過國家驗收。主要技術參數和指標均達到國際同類裝置先進水平。

㈡ 報載中國建成全球首個人造太陽,有無更多詳情

鳳凰衛視消息:目前世界上第一個全超導核聚變「人造太陽」實驗裝置,已在安徽合肥進入總裝。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在地球上模擬太陽,利用熱核聚變為人類提供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中國的科學家們正朝這一理想加快前進步伐。今日,國家大科學工程EAST的由二十五位國際顧問組成的委員會通過報告和在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實地考察,了解了EAST的使命、設計、研發、工程、建設進展以及未來的計劃。委員會認會,EAST使中國聚變研究和中科院等離子體所的研究能力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EAST是「先進超導托卡馬克實驗裝置(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cting tokmak)」的英文縮寫。

委員會評估認為它將是世界上第一個同時具有全超導磁體和主動冷卻結構的托卡馬克,能實現穩態運行。委員會對工程進展速度、研製質量和對關鍵部件的測試,尤其是對全部由等離子體所自行研製的超導磁體,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委員會強烈吁請中國科學院和國家科技部給予長期的、充足的、持續的支持。

人們認識熱核聚變是從氫彈爆炸開始的。氫彈爆炸時釋放出極大的能量,給人類帶來的是災難。而科學家們卻希望發明一種裝置,可以有效地控制「氫彈爆炸」的過程,讓能量持續穩定的輸出。科學家們把這類裝置比喻為「人造太陽」,因為它可以像太陽一樣,為人類提供一種無限的、清潔的和安全的能源。

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研製的「EAST」裝置就是這樣的一種實驗設備。據有關專家介紹,等離子體長時間穩定運行是實現控制核聚變的前提條件之一,但在目前世界上的「人造太陽」實驗裝置上,等離子體穩定運行的時間都很短,短的只有幾秒鍾,最長的也只有四分多鍾,而「EAST」裝置由於採用了先進的非圓切面和全超導技術,等離子體穩定運行的時間可達十六分鍾,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能讓等離子體運行時間最長的「人造太陽」實驗裝置。目前,這一裝置的主要技術問題已被攻克,正進入總裝階段,計劃於二○○五年建成。

專家們認為,這一實驗裝置可為歐、美、日、中等七方正在談判籌建中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建設提供直接經驗,並為未來聚變實驗堆提供重要的工程和物理實驗基礎。

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所長李建剛說,雖然「人造太陽」的奇觀在實驗室中已經出現,但離真正的商業運行還有相當長的距離,「人造太陽」所發出的電能在短時間內還不可能進入人們的家中。但他預測,根據目前世界各國的研究狀況,這一夢想最快有可能在五十年後實現。

㈢ 在二十世紀的中國,核工業的發展裝狀況是什麼樣的

在二十世紀的中國,環流器實驗技術實驗室在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於1997年通過了中國核工業總公司主持的驗收。從而,中國第一個受控核聚變研究重點實驗室即告建成。

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1984年建成中國環流器一號,1995年建成中國環流器新一號以來,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大批科研成果。其等離子體電流、等離子體密度及溫度、放電持續時間等參數,以及等離子體診斷技術、數據採集與處理能力和等離子體輔助加熱技術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均處於國際同類型同規模裝置的先進行列。

㈣ 中國環流器一號拜託了各位 謝謝

1984年9月21日,中國自己設計製造的一座受控熱核聚變研究實驗裝置 ──中國環流器一號(HL-1),在四川省樂山市郊的核工業部西南物理研究所 建成和順利啟動,並通過驗收。 受控熱核聚變是當時世界重大科研課題之一。它的任務是根據太陽和其他恆星 釋放能量的原理,設法將氫彈爆炸這一瞬間完成的核聚變現象變成可以控制的過程, 從而使它的能量能充分被人類所利用。 早在50年代後期,中國已開始受控熱核聚變研究。60年代初,因國民經濟 暫時困難,研究幾乎停止了。60年代後期,國際上出現了「托卡馬克」(環形電 流器)研究熱,中國也積極地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核工業部西南物理研究所的科 技人員在沒有這方面的圖紙和技術資料的條件下,經歷8年的苦苦攻關,終於研製 成功中國環流器一號。 中國環流器一號是一台中型「托卡馬克」裝置,大環半徑1.02米,有乾式 長脈沖變壓器、環向磁場線圈、內外垂直磁場線圈、內外真空室、超高真空機組和 高真空機組,以及主機支架及其驅動機構等六大部件。這套裝置順利啟動後,產生 了等離子體,取得了預期的調度數據。 中國環流器一號的研製成功,標志著中國在受控熱核聚變科研領域的裝置建造 和實驗手段有了新發展,為今後的物理試驗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採納哦

㈤ 受控核聚變實驗裝置是什麼裝置

如同某些重原子能發生裂變,同時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一樣,某些輕核也能聚變成較重的核,並釋放出比裂變時大幾倍甚至幾十倍的能量。因此,輕核聚變將是人類獲得核能的另一條更有遠大前景的途徑。人們開展了很多這方面的研究,力求在人為可控的條件下將輕原子核(主要為氘、氚等)聚合成較重的原子核,同時釋放出巨大能量——這就是所謂的受控核聚變。由於氘在地球的海水中藏量豐富,多達40萬億噸,且反應產物是無放射性污染的氦,因此它具有釋放能量密度高、燃料豐富、成本低廉、與環境兼容性強、安全性好等優點。

然而由於聚變反應能夠自持進行的條件十分苛刻,要首先使燃料處於等離子體狀態,並使等離子體的溫度達到幾千萬度甚至幾億度並持續足夠長的熱能約束時間,原子核才可以克服斥力聚合在一起,所以受控核聚變的實現極其艱難。目前這方面的研究分慣性約束和磁約束兩種途徑。慣性約束是利用超高強度的激光在極短的時間內輻照靶板來產生聚變;磁約束是利用強磁場可以很好的約束帶電粒子的特性,構造一個特殊的磁容器,建成聚變反應堆。20世紀下半葉,聚變能的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利用一種環行磁約束裝置——托卡馬克研究領先於其他途徑。

中國一直很重視這方面的研究。中國核工業西南物理學院於1986年自行研製成功托卡馬克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一號」。1994年他們又研製成「中國環流器新一號裝置」,更在2002年12月研製成功「中國環流器二號A裝置」。位於中國安徽省合肥市的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承擔的HT一7超導托卡馬克實驗在2002年至2003年冬季取得了重大進展,該裝置是將超導技術成功應用於產生托卡馬克磁場的線圈上,使得磁約束的連續穩態運行成為現實。這是受控核聚變研究的一次重大突破。中科院等離子體所的HT-7托卡馬克實驗裝置成功的實現了在低雜波驅動下電子溫度超過500萬度、中心密度大於1.0×1019/m3、長達20秒可重復的高溫等離子體放電;實現了電子溫度超過1000萬度、中心密度大於1.2×1.0 x 1019/m3、超導10秒的等離子體放電。在離子伯恩斯波和低雜波協同作用下,實現放電脈沖長度大於100倍能量約束時間、電子溫度2000萬度的高約束穩態運行;最高電子溫度超過3000萬度。

等離子所取得的重大進展表明,HT-7超導托卡馬克裝置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放電長度達到1000倍熱能約束時間。溫度為1000萬度以上,能對穩態先進運行模式展開深入的物理和相關工程技術研究的超導裝置,在穩態高約束運行長度上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㈥ 中國最大的核聚變研究中心在哪

我國自行設計和研製的最大的受控核聚變實驗裝置「中國環流器一號」,已在四川省樂山地區建成,並於1984年9月順利啟動,它標志著我國研究受控核聚變的實驗手段,又有了新的發展和提高,並將為人類探求新能源事業做出貢獻。美中兩國科學家分別於1993年和1994年在這個領域的研究和實驗中取得新成果。
目前,美、英、俄、德、法、日等國都在競相開發核聚變發電廠,科學家們估計,到2025年以後,核聚變發電廠才有可能投入商業運營。2050年前後,受控核聚變發電將廣泛造福人類。
核聚變反應燃料是氫的同位素氘、氚及惰性氣體3He(氦-3),氘和氚在地球上蘊藏極其豐富,據測,每1升海水中含30毫克氘,而30毫克氘聚變產生的能量相當於300升汽油,這就是說,1升海水可產生相當於300升汽油的能量。一座100萬千瓦的核聚變電站,每年耗氘量只需304千克。
氘的發熱量相當於同等煤的2000萬倍,天然存在於海水中的氘有45億噸,把海水通過核聚變轉化為能源,按目前世界能源消耗水平,可供人類用上億年。鋰是核聚變實現純氘反應的過渡性輔助「燃料」,地球上的鋰足夠用1萬年~2萬年,我國羌塘高原鋰礦儲量佔世界的一半。
科學家們發現,以3He為燃料的核聚變反應比氘氚聚變更清潔,效益更高,而且與放射性的氘氚不同的是3He是一種惰性氣體,操作安全。獲得過諾貝爾獎金的科學家博格、美國總統軍備控制顧問保羅·尼采1991年曾撰文說,沒有其它能源能像3He那樣幾乎無污染。
下世紀初,人類將在月球上開采地球上不存在的3He礦藏,用於代替氚,從而使目前世界各地建造的實驗性聚變反應可以攻克關鍵性的難關,使其走上商用成為可能。地球上並不存在天然的3He,作為核武器研究的副產品,美國每年生產大約20千克,但一台實驗性反應堆就需要至少40千克。月球上的鈦礦中蘊藏著豐富的3He資源。
月球表面的鈦金屬能吸收太陽風刮來的3He粒子。據估計,月球誕生的40億年間,鈦礦吸收了大約100萬噸3He,其能量相當於地球上有史以來所有開發礦物燃料的10倍以上。1994年日本宣布了去月球開發3He的計劃項目,日本比美國在3He聚變項目上的投資要多出100倍。
1986年起美國威斯康星州的麥迪遜就成了3He研究中心。只要從月球上運回25噸3He,就可滿足美國大約一年的能源需要。目前,全球每年的能源消費大約1000萬兆瓦,聯合國1990年公布的數字,到2050年時將會猛增至3000萬兆瓦,每年從月球上開采1500噸3He,就能滿足世界范圍內對能源的需求。
按上述開采量推算,月球上的3He至少可供地球上使用700年。但木星和土星上的3He幾乎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核聚變為人類擺脫能源危機展現了美好的前景。

㈦ 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該項目於2009年由國家原子能機構批復立項,由中國核工業集團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設計建造。作為核工業主管部門,國家原子能機構通過強化科研投入和研發能力建設等,全力推動核聚變相關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

此前,中核集團先後發展了多種類型的磁約束聚變研究裝置,建成了中國環流器一號、新一號和二號A裝置等三大國家重要科研設施,並取得了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在HL-2M裝置建設過程中,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聯合國內多家研製單位,在裝置物理與結構設計、特殊材料研製、材料連接與關鍵部件研發、總裝集成等方面取得了多項突破,實現了可拆卸線圈結構,增強了控制運行水平,提升了裝置物理實驗研究能力;

攻克了高鎳合金雙曲面薄壁件大型真空容器模壓成型和焊接變形控制等關鍵技術;掌握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異形銅合金厚板材製造成型工藝,實現了高強度膨脹螺栓組件的自主國產化;研製成功國際先進水平的國內首台大型立軸脈沖發電機組。

以HL-2M裝置建設為牽引,西物院掌握的特種材料、關鍵設備、極端條件精密製造等關鍵技術,已形成「同步輻射」效應,在航空、航天、電子等前沿領域實現創新應用。

(7)中國環流器一號實驗裝置建成於年擴展閱讀:

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簡介

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先進托卡馬克裝置,是中國新一代先進磁約束核聚變實驗研究裝置,採用更先進的結構與控制方式,等離子體體積達到國內現有裝置2倍以上,等離子體電流能力提高到2.5兆安培以上;

等離子體離子溫度可達到1.5億度,能實現高密度、高比壓、高自舉電流運行,是實現中國核聚變能開發事業跨越式發展的重要依託裝置,也是中國消化吸收ITER技術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

㈧ 想搞核聚變,中科院等離子所(合肥)和成都核工業西南研究院哪個好

成都核工業西南研究院比較好,你看下我們的簡介。
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建院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隸屬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是我國最早從事核聚變能源開發的專業研究院。在國家有關部委的支持下,依託核工業體系,經過40多年的努力,擁有較完整的開展核聚變能源研發所需的學科及相關實驗室,先後承擔並出色完成國家「四五」重大科學工程項目「中國環流器一號裝置研製」及「十五」「中國環流器二號A(HL-2A)裝置工程建設項目」建設任務,取得了一批創新性的科研成果,實現了我國核聚變研究由原理探索到大規模裝置實驗的跨越發展,是我國磁約束核聚變領域首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單位。聚變研究和聚變相關技術的開發獲多項國家專利,具有原創性的分子束加料技術等研究成果在國際聚變一流雜志及國際聚變能源大會上發表。
本院原位於四川省樂山市郊區,「七五」期間部分遷至成都市,九十年代於成都市近郊新建了聚變研究實驗基地。全院現有職工1700餘人,科技人員1100餘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研究員72人,副研究員及高級工程師155人,中級研究人員434人。
我國受控核聚變領域的第一個部級重點實驗室於1997年在我院建成並投入運行。本院主要科研方向是磁約束受控核聚變,包括等離子體約束、平衡、加熱實驗與理論研究以及高壓大電流、超高真空、強磁場、強流離子源、微波加熱、自動控制、復雜信息獲取與處理、低溫深冷、超導、大型電物理裝置設計建造與維護維修、聚變堆工藝與材料等方面的研究。經過40多年的艱苦奮斗,建成了22個受控核聚變等離子體實驗研究裝置,開展了一系列物理實驗。特別是1984年建成的中國環流器一號(HL-1)和1994年建成的中國環流器新一號(HL-1M)兩個中型托卡馬克裝置及其實驗研究成果,代表了當時我國磁約束聚變實驗研究的水平,處於國際上同類型、同規模裝置的先進行列,並在探索可控核聚變的道路上取得了重要進展。我國第一個具有偏濾器位形的托卡馬克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 A(HL-2A)於 2002年建成,2003年在該裝置中首次實現偏濾器位形放電,把我國核聚變實驗研究的整體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之後經過三年努力,完成了「中國環流器二號A裝置配套與完善建設項目」,使這一核聚變裝置具備了更為強大的加熱能力和時空分辨等離子體診斷系統,實驗裝置研究水平步入到一個新的台階,具備了開展近堆芯等離子體物理實驗的能力。近幾年在HL-2A裝置上成功開展了偏濾器位形下的高密度實驗、超聲脈沖分子束、低混雜波等專題改善約束實驗研究,在等離子體約束和輸運、大功率電子迴旋波加熱、加料及雜質控制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創新性科研成果,充實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資料庫,為「十二五」核聚變能源開發和完成ITER計劃任務奠定了基礎。HL-2A已實現高參數條件下連續重復穩定的偏濾器位形放電,運行參數達到:縱場2.7T,等離子體電流450kA,等離子體存在時間6s,等離子體密度達0.8×1020 m-3,能量約束時間達150ms,等離子體總儲能達78kJ,電子溫度5keV(約5500萬度),獲得了我國目前托卡馬克裝置最高等離子體電子溫度,標志著我國磁約束核聚變研究再上新台階。在聚變堆設計與工藝材料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初步具備了開展聚變堆物理設計、概念設計、工程設計以及聚變堆堆材料和聚變堆堆工藝的研發平台。2009年4月,HL- 2A 在國內托卡馬克裝置上首次實現高約束(H模)運行模式,獲得的等離子體儲能達40kJ,離子溫度達2.8keV以上,等離子體約束改善因子達2。這是我國磁約束聚變實驗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進展。
本院作為國家ITER計劃的技術支撐單位之一,自2003年以來,先後承擔了科技部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任務,承擔了ITER的磁體重力支撐結構、屏蔽包層模塊及第一壁、放電清洗與氚送氣系統、中子通量監測系統和偏濾器朗謬爾探針系統等研製任務,以及ITER氦冷固態實驗包層模塊的詳細設計與關鍵工藝技術研發任務,已經取得了重要進展。
80年代中期,本院部份科技人員轉向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致力於核聚變與等離子體應用技術的成果轉化。研製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復合滲注鍍技術集成試驗平台,成功開發出多種等離子體復合表面處理工藝;形成了離子鍍膜、離子注入、微弧氧化、低溫改性、等離子體炬和納米粉末制備等優勢項目,以及玻璃貼膜、中大功率特殊電源和數字真空計等優勢產品。這些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已廣泛應用於工業、科研與日常生活等領域,創造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按歐盟標准設計、生產的表面處理設備出口歐盟,實現了整機出口發達國家零的突破。
本院的研究與開發工作堅持高起點、高標准,瞄準國際前沿課題與先進水平,廣泛利用國際合作,取得了一大批具有特色的科技成果。目前已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及美國、德國、日本、俄羅斯、英國、法國等30多個國際組織和國家的科研機構、大學及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我院成功舉辦了第二十一屆世界聚變能源大會、第十三屆「國際托卡馬克物理活動」(ITPA)診斷會議、第九屆「中日聚變/裂變及先進能源系統材料會議」等國際會議。每年都有外藉科學家來院講學、進行學術交流或短期技術合作。自改革開放以來我院先後派出600多人次赴國外工作、進修和學術交流。隨著ITER計劃的實施,我院不斷派出人員參加ITER計劃國際合作與交流以及到ITER國際組織任職和工作。建院40多年來,全院已取得了5000多項科研成果,獲部省級成果獎400多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8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
本院十分注重人才培養,分別於1978年和1986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國家教育部批准招收、培養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並於1999年經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批准建立博士後流動站,已培養出300多名碩士、100餘名博士研究生。此外,我院通過廣泛的國際合作與交流以及參加ITER計劃,造就和培養了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的科研人才和聚變工程技術骨幹。
2000年本院與成都理工大學合作在樂山基地創辦了「成都理工大學樂山學院」,該學院2003年發展為「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主要從事本、專科學歷教育。
根據國家核能開發規劃,「十二五」期間,我院將以「十一五」形成的能力和技術為基礎,充分抓住ITER建造期間的良好的國際合作機遇,充分利用HL-2A及其升級改造後的裝置以及承擔的ITER計劃項目,發展聚變關鍵技術,培養專業人才,建設聚變堆設計和關鍵技術研發平台,為我國開發核聚變能源奠定基礎。同時,大力發展等離子體應用技術和非核優勢技術,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本院的發展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注,得到了國家有關部委、地方各級政府以及業內專家的大力支持,也獲得了國際機構、外國政府和組織以及國際友人的幫助。我們一定不辜負他們的希望,不懈努力,與時俱進,在本世紀內升起中國的「人造太陽」,造福子孫後代!

閱讀全文

與中國環流器一號實驗裝置建成於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惠州宏輝五金製品有限公司 瀏覽:293
石油化工裝置電力設計規范解析 瀏覽:141
蘇州工業軸承多少錢一個 瀏覽:448
mk都包五金件掉漆 瀏覽:901
電車車把軸承正常是什麼樣的 瀏覽:526
如何拆卸機械鍵盤空格鍵 瀏覽:149
做木桶需要哪些機械 瀏覽:400
機械水位開關怎麼調節 瀏覽:211
西安同傳設備租賃哪個好 瀏覽:707
q50l儀表保養燈如何消除 瀏覽:260
電動工具鋰電池拆機 瀏覽:858
儀表沖壓機是做什麼的 瀏覽:595
為什麼機械是坑 瀏覽:714
東方紅404後動力輸出軸承怎麼換 瀏覽:410
常用的暖氣閥門圖片 瀏覽:833
暖氣開閥門鎖 瀏覽:664
青田東源鎮紅光閥門廠招聘 瀏覽:181
甲乙實驗裝置 瀏覽:330
風扇電機做電動工具 瀏覽:482
傳動裝置功率密度 瀏覽: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