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全自動取樣機取煤樣時對煤炭顆粒度的要求怎樣
我接觸過發電廠復的火制車煤自動取樣和輸煤皮帶取樣,一般對外來煤的顆粒度要求小於等於300mm,廠內有破碎機,到了皮帶取樣機之前已經破碎成小於等於30mm。取樣機本身都有破碎裝置和篩分裝置,能把取來的煤樣破碎成6mm以下。火車煤取樣機還有鑽頭,能保證遇到大塊煤時取得煤樣。所以說火車的自動取樣對煤炭顆粒度沒有什麼要求,皮帶上的自動取樣機則有要求,就是30mm及以下。
火車煤自動取樣一般在自動狀態下隨機取一車皮煤樣的三點甚至還多一些,對於塊煤和末煤都是這種取法。所以相對比較有代表性,但不是絕對的,任何取樣都不能100%准確。
皮帶上的自動取樣機可以設定每間隔一段時間取一次樣品,都是在皮帶運轉的情況下取樣的。
B. 機械式傳動系由哪些裝置組成各起何作用
1)由離合器、變速器、萬向傳動裝置、驅動橋(主減速器、差速器、半軸)所組成。
2)各裝置的作用:
離合器:它可以切斷或接合發動機動力傳遞,起到下述三個作用1)保證汽車平穩起步;2)保證換擋時工作平順;3)防止傳動系過載。
變速器由變速傳動機構和操縱機構所組成。作用:
改變傳動比,擴大驅動輪轉矩和轉速的變化范圍,以適應經常變化的行駛條件,並使發動機在有利(功率較高而耗油率較低)的工況下工作
在發動機旋轉方向不變的前提下,使汽車能倒退行駛
利用空擋,中斷動力傳遞,以使發動機能夠起動、怠速,並便於變速器換擋或進行動力輸出。
萬向傳動裝置由十字軸、萬向節和傳動軸組成。作用:變夾角傳遞動力,即傳遞軸線相交但相互位置經常變化的兩軸之間的動力。
驅動橋:由主減速器、差速器、半軸等組成。
主減速器的作用:降速增扭;改變動力傳遞方向(動力由縱向傳來,通過主減速器,橫向傳給驅動輪)。
差速器的作用:使左右兩驅動輪產生不同的轉速,便於汽車轉彎或在不平的路面上行駛。
半軸的作用:在差速器與驅動輪之間傳遞扭短
C. 交流采樣變送器檢定裝置什麼主要是檢什麼設備的
他是用來檢定電量變送器的一個設備,主要應用於實驗室和生產電量變送器回,是一種計量檢答定裝置。它本身也是一個電量變送器,只是精度要高的多。
電量變送器(交流),主要是將電壓、電流、功率等電量轉換為模擬的毫安、電壓信號。
D. 有種機械繫統是用很復雜的裝置完成非常簡單的事,叫什麼裝置
這個叫做哥德堡裝置來。
一種精確而自復雜的機構,以迂迴曲折的方法去完成一些其實是非常簡單的工作,例如倒一杯茶,或打一隻蛋等等。設計者必須計算精確,令機械的每個部件都能夠准確發揮功用,因為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極有可能令原定的任務不能達成。由於戈德堡機械運作繁復而費時,而且以簡陋的零件組合而成,所以整個過程往往會給人荒謬、滑稽的感覺。
E. 采樣機的設備分類
車廂(汽車、火車)取樣裝置
用途:汽(火)車入廠煤采樣機是針對運煤汽車、火車采樣而設計的機械化采樣設備。該設備集采樣、破碎、縮分、集樣於一體、結構合理、運行可靠、操作方便。采樣制樣工藝過程符合GB19494(對於煤炭)國家標准。適用於電廠、煤礦、煤碼頭等進行煤質檢驗采樣的場合。
工作原理:汽車入廠煤采樣機主要由采樣頭(螺旋鑽取式采樣機)、給料機、破碎機、縮分集樣器、余煤處理系統組成。首先由鑽取式螺旋采樣機提取煤樣,通過密閉式給料送入破碎機,破碎後進入縮分集樣器,通過縮分的煤樣進入集樣器,多餘的煤樣由余煤處理系統返排回汽車或直接排回煤場。
管道采樣機
一般安裝在管道側壁用於從管道中採取一定量的流動的物料作為樣品。有螺旋式、活塞式、插管式等等。常用語小顆粒物料或者粉料、漿液的取樣。
皮帶取樣裝置
適用性:由中部(頭部)采樣機、給料皮帶機、破碎機、縮分器、樣品收集器、棄料返回系統、控制系統組成。皮帶中部、頭部自動采樣機完全滿足國標要求。對所採煤樣的水分、粒度無特殊要求;采樣間隔(時間、質量)可由定時控制器或程序設定。為安全起見,皮帶中部采樣機一般用於物料堆比重1.6t/m3以下的散裝物料。
工作原理:采樣裝置按設定的時間從皮帶上做全斷面刮掃,採取的子樣通過溜槽進入初級送料皮帶機,同時把樣品均勻送入破碎機破碎到一定的粒度(一般6~13mm),再通過次級皮帶及縮分器分成留樣和棄料,留樣被自動收集在儲料罐中,棄料被斗式提升機返回到皮帶。
F.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之混料機的傳動裝置設計
就是減速機啊
G. 變送器、交流采樣裝置的區別是什麼
早期在變電站信息採集設備中,採集電壓電流和功率量時,先把交流轉變專成直流,在做AD轉換,測量它們屬的值,因為那是不管是計算機還是AD轉換器速度都很慢,變成直流在轉換計算量小,這是變送器的由來。
後來,單片機計算機速度越來越快,AD轉換速度也越來越快,一個周波採集幾十點上百點,計算電壓電流有效值,功率值變得很容易,交流采樣裝置就取代變送器,這里的變送器特指電力變送器,是將交流電壓電流和功率頻率等交流電量轉變成直流量,以便轉換測量和傳輸的儀器,而非廣義的變送器和感測器,英文中變送器transcer和感測器區別不大,廣義的變送器和感測器是把各類量轉化和傳輸的設備,如溫度感測器,壓力感測器。
H. 機械式電表怎樣才能採集脈沖信號
[原創]水表、氣表(脈沖式)不準確的原因 呵呵,回應SHUSHAN的提議,我先拋塊磚,請各位方家有玉的砸過來。
水表、氣表(脈沖式)不準確的原因
1、脈沖式遠傳水、電、氣表的技術實現
所謂脈沖式遠傳表具是指可以把水、電、氣三種消耗品的用量用脈沖數量量化並輸出的表具,其用量與脈沖數量應具有等比的關系。
目前常用表具實現脈沖遠傳有三種方式:干簧管式、霍爾元件式、光電開關式。其中干簧管因其無源特性在水、氣表中應用較多。有些燃氣表採用霍爾式,或許是為了避免出現小概率的電火花,畢竟從概念上看也比干簧管要安全一點。光電開關則在電表中廣泛應用,這應該是電表本身有源的優勢,又具有電氣上隔離的效果。從嚴格意義上說,干簧管式並不能稱做脈沖式,因為它本身只是一個結點,輸出的是通斷狀態,不是真正電氣意義上的有源脈沖。只是它結合採集終端提供的電源才構成了有源脈沖,暫且也用脈沖式來稱呼它吧。
2、脈沖式遠傳水、電、氣表的工作原理
脈沖式表具的准確性指其用量與脈沖數量在等比關繫上的准確度。而用量指表具本身示值區所示用量。這里不討論實際用量與示值間的計量誤差。
目前的電表多是電子式,本身具有很高的精度,輸出脈沖可由表具內部的電子元件保證,沒有機械振動,加之脈沖解析度高(有些高達3200imp),脈沖波形規范(有足夠陡的上升和下降沿),脈寬穩定(>80ms),故而其等比關系最為准確。即使在上電掉電的瞬間有單個誤差脈沖出現,對3200imp的解析度來說,也是可以接受的。故此不再分析其誤差源。
氣表主要是靠氣體流過表具內部的橡皮膜引起膜體運動,推動曲柄搖桿機構轉動,進而由一系列變比齒輪驅動表盤轉動。由於曲柄搖桿機構先天具有死點的不足,所以採用兩塊皮膜驅動,相當於汽車的雙汽缸。多數氣表在轉盤某個字輪上安裝磁鋼,在相應感測部位放置干簧管或霍爾元件。當字輪旋轉一周,磁鋼正好經過一次,感測元件輸出一個脈沖。磁鋼安裝在0.01的字輪上,則一個脈沖相當於0.1立方米的用氣量。
水表由水流驅動水表中的磁珠轉動,帶動一系列變比齒輪機構驅動表盤轉動。和氣表類似,水表也通過在某個字輪上安裝磁鋼,相應的感測部位安裝干簧管輸出脈沖信號。其脈沖數與磁鋼所在字輪的位置相對應。
3、脈沖式遠傳水、氣表的誤差源
脈沖式水、氣表的誤差源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種是計量對象本身不穩定導致脈沖數與表具示值不成等比關系。一種是感測元件自身特性導致脈沖數與表具示值不成等比關系。
計量對象本身不穩定是由水、氣作為流體在管道內流動時其壓力、流量甚至流向不穩定所導致的。在許多實際應用中水、氣在管道中很難達到層流模式,而這是液壓或氣壓驅動的理想模式。水、氣在管道中主要呈現的是湍流模式,這在啟閉閥門的過程中表現得尤為突出。水、氣可能在管道、表具腔體內振盪,同時這種振盪通過傳動機構傳遞給磁鋼。其傳遞過程由表具傳動機構的機械特性和傳動比決定。如果磁鋼此時恰好位於感測器的臨界位置,就可能導致感測器輸出與水、氣振盪頻率相對應的誤差脈沖。在實踐中,水的振盪現象比氣表現得更為明顯,其振盪幅度也比氣要高,故水表的誤差率比氣表要高。
感測元件自身特性也可以導致誤差脈沖的出現。干簧管和繼電器相同,都是以磁能驅動彈性體運動使觸點吸合或放開,而彈性體(沒有理想剛體)在接觸瞬間都會有抖動現象,在它達到完全接觸導通之前,會有大量接觸斷開再接觸的狀態出現,它具有頻率高,持續時間短的特點。霍爾元件由於沒有機械部分,故不存在抖動現象。但由於磁場的場強不均勻,磁鋼與霍爾元件的位置關系,仍有可能產生類似抖動現象的高頻誤差脈沖,只是概率更小而已。
基於上述單個感測器的誤差源分析,已有雙感測器表具出現,此處不再多述。
這才是好貼!
關於計量對象本身的誤差:只要採用雙感測器件,就不難解決!早期的感應式電能表(尤其是無止逆裝置的三相電能表)就會出現轉盤反轉現象,當時就是採用雙光電器件,判斷兩個脈沖的發生次第關系,很容易實現轉動方向的判別,估計樓主說到的雙感測器件就是這種東西!
關於感測器件自身因為抖動形成的誤差:我這里介紹一個電能表脈沖計數中的成功例子。
對電能表脈沖計數,在脈沖傳遞過程中,可能出現空間電磁波干擾,它將導致脈沖輸出線上出現高頻率的脈沖,形成誤計。這時我們在系統設計中,必須做到兩點:其一,嚴禁在傳遞過程中,設計脈沖整形電路,避免把干擾脈沖形成一個規范的輸入脈沖;其二,根據電能表的最大允許電流,可以計算出兩個正常脈沖之間的最小時間間隔(在輸出最大電流時),如果脈沖時間間隔小於這個時間間隔值,必然是干擾脈沖,可以舍棄。
根據這個例子,在水表、氣表中,也必然存在一個最快轉速與最小脈沖間隔問題;這樣就可以消除高頻抖動的影響了!
由於筆者從未做過水表、氣表的集抄系統,也許說外行話了!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另:水表、氣表的脈沖傳輸線比較長,難道沒有空間電磁波干擾問題嗎?很是懷疑!用雙絞線?
採用干簧管或者霍爾器件,需要使用磁鋼,他們會增加轉動的阻尼,難道不會影響表具的計量精度嗎?
其實使用干簧管與霍爾器件,不需電源是假的!因為開關信號的讀取,是需要電源的;信號的傳輸更需要電源!那為什麽不用光電器件呢?至少它基本沒有阻尼!
水表、氣表的集抄系統,電源的一致性問題是最大的問題!在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今天,不能排除人為破壞的可能性!這個問題是如何考慮的?採用UPS不是辦法,斷電時間如何設計呢?
筆者個人認為:在電源一致性問題解決之前,這個系統設計是有缺陷的!
三表集抄最早發展的就是脈沖式採集方式,如今這種方式仍是使用最為廣泛的技術。它確實有許多誤差因素,但解決方法也在不斷完善。我記得最早的採集終端是見脈沖就計,其准確度可想而知。當時人們對表具脈沖感測器的了解還不深。在表具脈沖化的過程中還有行業隔離的問題。除了電表,水、氣表廠家主要關注的是機械部分,對電氣介面的了解在當時是不成熟的。甚至現在,一些水、氣脈沖式表具的說明書上還根本見不到關於感測器介面的電氣規范。這也是我為什麼在首帖把電表的脈沖形式敘述得比較詳細的原因。
從誤差源分析到兩位大俠提供的解決方案,我們可以得出脈沖式表具是一種實用、價廉、可操作性強的表具。如果在採集終端上作充分准備,是可以避免絕大多數的誤計的。它雖然不能保證計數與示值的100%等比關系,卻可以在低成本條件下達到人們可以接受的精度范圍。之所以說它不能保證計數與示值的100%等比關系,一是空間電磁干擾對計數的影響還研究不夠,二是它本身是個開環系統。
關於隔離,有電氣隔離和機械隔離兩種。事實上磁鋼和干簧管或霍爾元件就是電氣隔離形式,只是它通過磁隔離而非光隔離。它們還做到了機械隔離。對煤氣表來說,字輪與感測器兩者都是與煤氣介質隔離的,所以不存在防爆問題(劣質品除外)。濕式水表主要做到水密封,這一點水表廠家已經做得很好了。
在我最初從事集抄工作時,也考慮過反射式光電采樣。這種技術也非常成熟,可以說已經深入到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中。在電表測試時也用它來計電表的轉盤轉數。影響它廣泛使用的原因主要是成本和使用環境。這種感測器比干簧管成本要高出幾個數量級,在各種表具上安裝也會使表具廠家的生產工藝發生很大變化。水、氣表的工作環境對電氣設備來說比較惡劣,煤氣表外圍有灰塵和油煙,水表則有灰塵和水。它們對光的影響非常大,要做到長期無維護的狀態,必須把它們置於全密閉環境,做到這一點,性價比上是不劃算的。另外,它仍舊是個開環系統。
筆者習慣時時整理思路:首先記錄下我們欠下的債務:電源一致性問題還沒有理想的解決方案!
今天要討論的問題是樓主提出的「一是空間電磁干擾對計數的影響還研究不夠,二是它本身是個開環系統。」注意這里的空間電磁干擾問題不是指通信的干擾問題,而是脈沖傳輸過程的空間電磁干擾問題!
在電能表的集抄系統中,一般不採用脈沖整形電路!主要避免把干擾脈沖整形成標准脈沖形式,切斷控制鏈,軟體處理就無能為力了!在軟體處理過程中,可以玩的花樣很多!這里主要應用的資源是CPU佔用時間,佔用時間越長,抗干擾能力就越強!極端的情況就是「脈沖全過程監督」!如果加上掉電檢測,應該可以比GE公司更進一步,把「每次停送電一個脈沖的誤差」也消除掉!當然在硬體設計過程,也要盡可能提供更好的環境,例如傳輸線要短,避開高頻信號線,增加高頻電容......等等。
如果採用分線制脈沖採集傳輸就不好了!
在計數累加過程,顯然應該採用余數保留法,避免截斷誤差與舍入誤差!對存儲環境要考慮存儲器的壽命,這時一個很容易忽略的問題!
總體設計中不要給自己留餘地,一定要求表具示值與計數絕對一致!在多功能電能表設計時,由於感應式電能表的計度器與LED(或液晶)顯示並存,而且更可怕的是這種誤差是永遠性質的累計誤差,一旦出現,將嚴重影響用戶對產品的信任!不允許的!
電源處理是一個關鍵,往往電源劇烈波動,會導致數據混亂!故產品經歷GB6548的脈沖群試驗是必須的!多功能電能表很多就是「栽」在這個試驗上!生產過程中要設計好試驗手段,調節電源波動頻率,會發現一些很有意思的現象!
解決完這些問題,就基本解決了數據通信前的精度問題了!
實現閉環比較困難!現在所謂的直讀式儀表與電能表經歷的所謂「觸摸式」采樣,就是閉環的例子!這樣做成本將是一個大問題!實踐證明,開環處理也是可以的。目前國內電能表采樣大多採用開環處理,沒有聽說太多的精度問題!
關於誤差認可問題:現在已經經歷了多年運行考驗,電子式電能表的脈沖計數得到全面認可,因為它的精度遠遠高於感應式電能表精度!原來的感應式電能表誤差很大,尤其是軸承油問題,造成電力部門巨大的經濟損失(負誤差)。我不知道水表、氣表能否實現電子式,如果可能就將推動水、氣計量的巨大革命!估計現在的機械式表具誤差也小不了!
今天就嘮叨到這兒!不對請指正!
I. 對於水質采樣器裡面的混合採樣到底是什麼意思
混合採樣,就是將一定時間內抽取的樣品混合在一起進行留樣,就是避免在線分析儀器在分析過程中,企業有污水偷排的現象。DR803留樣器就是混合雙桶采樣器
J. 誰有水泥的取樣標准
水泥取樣方法標准
一、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水泥取樣的工具、部位、數量及步驟等。
本標准適用於出廠水泥的取樣。質量控制及質量監督取樣亦應參照採用。
二、術語
2.1 後工取樣 用人力操作取樣工具採集水泥樣品的方法。
2.2 機械取樣 使用自動取樣設備採集水泥樣品的方法。
2.3 連續取樣 不間斷地取出水泥樣品的方法。
2.4 檢查批 為實施抽樣檢查而匯集起來的一批單位產品。
2.5 編號 代表檢查批的代號。
2.6 份樣 由一個部位取出的規定量水泥。
2.7 混合樣 從一個編號內取得的全部水泥份樣,經充分混勻後製得的樣品。
2.8 試驗樣和封存樣
混合樣均分為二,一份為試驗樣,用作出廠水泥的質量檢驗;一份為封存樣,密封貯存以備復驗仲裁。
2.9 分割樣 在一個編號內按每1/10編號取得的份樣,用作分割樣品質試驗。
2.10 通用水泥 用於一般土木建築工程的水泥。
三、取樣
3.1 取樣工具
3.1.1 機械取樣器
機械取樣採用圖B1所示的自動連續取樣器,其他能夠取得有代表性樣品的機械取樣裝置亦可採用。
3.1.2 後工取樣器
a.袋裝水泥:採用圖B2所示的取樣管。
b.散裝水泥:採用圖B3所示的取樣管。也可採用其他能夠取得有代表性樣品的後工取樣工具。
3.2 取樣部位
a.水泥輸送管路中(適用於機械取樣)。
b.袋裝水泥堆場。
c.散裝水泥卸料處或輸送水泥運輸機具上。
註:不應在污染嚴重的環境中取樣。
3.3 樣品數量
3.3.1 混合樣 取樣數量應符合各相應水泥標準的規定。
3.3.2 分割樣
a.袋裝水泥:每1/10編號從一袋中取至少6kg。
b.散裝水泥:每1/10編號在5min內取至少6kg。
3.4 取樣步驟
3.4.1 自動取樣器取樣:採用3.1.1規定的取樣裝置取樣。該裝置一般安裝在盡量接近於水泥包裝機的管路中,從流動的水泥流中取出樣品,然後將樣品放入潔凈、乾燥、不易受污染的容器中。
3.4.2 取樣管取樣:採用圖B2的取樣管取樣。隨機選擇20個以上不同的部位,將取樣管插入水泥適當深度,用大拇指按隹氣孔,小心抽出取樣管。將所取樣品放入潔凈、乾燥、不易受污染的容器中。
3.4.3 槽形管狀取樣器取樣:當所取水泥深度不超過2m時,採用圖B3的槽形管式取樣器取樣。通過轉動取樣器內管控制開關,在適當位置插入水泥一定深度,關閉後小心抽出。將所取樣品放入潔凈、乾燥、不易受污染的容器中。
3.5 樣品制備
3.5.1 樣品縮分
樣品縮分可採用二分器,一次或多次將樣品縮分到標准要求的規定量。
3.5.2 試驗樣及封存樣
將每一編號所取水泥混合樣通過0.9mm方孔篩,均分為試驗樣和封存樣。
3.5.3 分割樣
每一編號所取10個分割樣應分別通過0.9mm方孔篩並按附錄A進行試驗,不得混雜。
註:樣品不得混入雜物及結塊。
3.6 樣品的包裝與貯存
3.6.1 樣品取得後應存放在密封的金屬容器中,加封條。容器應潔凈、乾燥、防潮、密閉、不易破損、不與水泥發生反應。
3.6.2 封存樣應密封保管三個月。試驗樣與分割樣亦應妥善保管。
3.6.3 存放樣品的容器應至少在一處加蓋清蜥、不易擦掉的標有編號、取樣時間、地點、人員的密封印,如只在一處標志應在器壁上。
3.6.4 封存樣應貯存於乾燥、通風的環境中。
3.7 取樣單 樣品取得後,均應由負責取樣操作人員填寫如下表所示的取樣單。
一、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水泥取樣的工具、部位、數量及步驟等。
本標准適用於出廠水泥的取樣。質量控制及質量監督取樣亦應參照採用。
二、術語
2.1 後工取樣 用人力操作取樣工具採集水泥樣品的方法。
2.2 機械取樣 使用自動取樣設備採集水泥樣品的方法。
2.3 連續取樣 不間斷地取出水泥樣品的方法。
2.4 檢查批 為實施抽樣檢查而匯集起來的一批單位產品。
2.5 編號 代表檢查批的代號。
2.6 份樣 由一個部位取出的規定量水泥。
2.7 混合樣 從一個編號內取得的全部水泥份樣,經充分混勻後製得的樣品。
2.8 試驗樣和封存樣 混合樣均分為二,一份為試驗樣,用作出廠水泥的質量檢驗;一份為封存樣,密封貯存以備復驗仲裁。
2.9 分割樣 在一個編號內按每1/10編號取得的份樣,用作分割樣品質試驗。
2.10 通用水泥 用於一般土木建築工程的水泥。
三、取樣
3.1 取樣工具
3.1.1 機械取樣器 機械取樣採用圖B1所示的自動連續取樣器,其他能夠取得有代表性樣品的機械取樣裝置亦可採用。
3.1.2 後工取樣器 a.袋裝水泥:採用圖B2所示的取樣管。b.散裝水泥:採用圖B3所示的取
樣管。也可採用其他能夠取得有代表性樣品的後工取樣工具。
3.2 取樣部位 a.水泥輸送管路中(適用於機械取樣)。b.袋裝水泥堆場。c.散裝水泥卸料處或輸送水泥運輸機具上。
註:不應在污染嚴重的環境中取樣。
3.3 樣品數量
3.3.1 混合樣 取樣數量應符合各相應水泥標準的規定。
3.3.2 分割樣 a.袋裝水泥:每1/10編號從一袋中取至少6kg。b.散裝水泥:每1/10編號在5min內取至少6kg。
3.4 取樣步驟
3.4.1 自動取樣器取樣:採用3.1.1規定的取樣裝置取樣。該裝置一般安裝在盡量接近於水
泥包裝機的管路中,從流動的水泥流中取出樣品,然後將樣品放入潔凈、乾燥、不易受污染的容器中。
3.4.2 取樣管取樣:採用圖B2的取樣管取樣。隨機選擇20個以上不同的部位,將取樣管插入水泥適當深度,用大拇指按隹氣孔,小心抽出取樣管。將所取樣品放入潔凈、乾燥、不易受污染的容器中。
3.4.3 槽形管狀取樣器取樣:當所取水泥深度不超過2m時,採用圖B3的槽形管式取樣器取樣。通過轉動取樣器內管控制開關,在適當位置插入水泥一定深度,關閉後小心抽出。將所取樣品放入潔凈、乾燥、不易受污染的容器中。
3.5 樣品制備
3.5.1 樣品縮分 樣品縮分可採用二分器,一次或多次將樣品縮分到標准要求的規定量。
3.5.2 試驗樣及封存樣 將每一編號所取水泥混合樣通過0.9mm方孔篩,均分為試驗樣和封存樣。
3.5.3 分割樣 每一編號所取10個分割樣應分別通過0.9mm方孔篩並按附錄A進行試驗,不得混雜。
註:樣品不得混入雜物及結塊。
3.6 樣品的包裝與貯存
3.6.1 樣品取得後應存放在密封的金屬容器中,加封條。容器應潔凈、乾燥、防潮、密閉、不易破損、不與水泥發生反應。
3.6.2 封存樣應密封保管三個月。試驗樣與分割樣亦應妥善保管。
3.6.3 存放樣品的容器應至少在一處加蓋清蜥、不易擦掉的標有編號、取樣時間、地點、人員的密封印,如只在一處標志應在器壁上。
3.6.4 封存樣應貯存於乾燥、通風的環境中。
3.7 取樣單 樣品取得後,均應由負責取樣操作人員填寫如下表所示的取樣單。
×××水泥廠取樣單
——————┬————————┬——————┬———————┬————————
水泥編號 │ 水泥品種及標號 │ 取樣日期 | 取樣人簽字 | 備注
——————┼————————┼——————┼———————┼————————
│ │ │ │
——————┴————————┴——————┴———————┴————————
附錄A 分割樣品質試驗(補充件)
A1 試驗方法
分割樣的品質試驗按通用水泥相應的技術要求試驗方法進行。其他水泥亦應參照採用。
A2 要求
A2.1 分割樣試驗每季度進行一次。可任選一個品種、標號。
A2.2 分割樣的品質試驗結果必須符合水泥標准技術要求。
A2.3 分割樣取得後應立即進行試驗。全部樣品必須在一周內進行完畢。
A2.4 當分割樣試驗結果有低於水泥的技術要求時,或水泥28天抗壓強度變異系數大於6%時,即應每季度進行二次;當仍有低於技術要求,或變展覽紗數大於6%時,則每月進行一
次。
A2.5 以上試驗次數的增加,直至分割樣試驗結果全部符合A2.2的要求時,方可恢復為每季一次。
A2.6 增加試驗時,一般應用同品種、標號的水泥。
A3 變展覽紗數的計算 -
A3.1 分割樣平均值X
- 1 10
X=— ∑ X8 ………………………(A1)
10 i=1
式中:Xi——分割樣抗壓強度值,MPa。
A3.2 分割樣標准偏差S
分割樣標准偏差S按式(A2)計算:
10 -
∑ (Xi-X)[2]
i=1
S=——————[1/2]………………………(A2)
10-1
A3.3 分割樣變展覽紗數Cv
分割樣變展覽紗數Cv(%)按式(A3)計算:
S
CV=—— ×100 …………………………………(A3)
X
附錄B 水泥取樣器(參考件)
B1 自動連續取樣器 自動 連續取樣器主要適用於水泥成品及原料的自動連續取樣,也適用於其他粉狀物料的自動連續取樣。
B1.1 結構 自動連續取樣器結構。
B1.2 技術要求
B1.2.1 混料筒規格分為兩種:A型內徑500mm×225mm,B型內徑300mm×150mm。
B1.2.2 混料筒最大裝料量:A型為15kg,B型為5kg(物料密度不小於28g/cm[3])。
B1.2.3 電動機功率:120W。
B1.2.4 取樣量應可調,調節范圍為0 ̄8kg/h。
B1.2.5 取樣調節閥及倒料翻轉門應靈活自如。
B1.2.6 倒料門四周及各部位密封性能良好,無明顯漏灰現象。
B2 袋裝水泥取樣器 代裝水泥取樣採用如圖B2所示的取樣管。
B3 散裝水泥取樣器 散裝水泥取樣採用如圖B3所示的取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