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一篇机械方面的论文,3000字以上
数控技术和装备发展趋势及对策
装备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水平和现代化程度,数控技术及装备是发展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和尖端工业(如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生物技术及其产业、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产业)的使能技术和最基本的装备。马克思曾经说过“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制造技术和装备就是人类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而数控技术又是当今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最核心的技术。当今世界各国制造业广泛采用数控技术,以提高制造能力和水平,提高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此外世界上各工业发达国家还将数控技术及数控装备列为国家的战略物资,不仅采取重大措施来发展自己的数控技术及其产业,而且在“高精尖”数控关键技术和装备方面对我国实行封锁和限制政策。总之,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
数控技术是用数字信息对机械运动和工作过程进行控制的技术,数控装备是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传统制造产业和新兴制造业的渗透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即所谓的数字化装备,其技术范围覆盖很多领域:(1)机械制造技术;(2)信息处理、加工、传输技术;(3)自动控制技术;(4)伺服驱动技术;(5)传感器技术;(6)软件技术等。
1 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他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行业所需装备的数字化已是现代发展的大趋势。从目前世界上数控技术及其装备发展的趋势来看,其主要研究热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4]。
1.1 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及装备的新趋势
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此日本先端技术研究会将其列为5大现代制造技术之一,国际生产工程学会(CIRP)将其确定为21世纪的中心研究方向之一。
在轿车工业领域,年产30万辆的生产节拍是40秒/辆,而且多品种加工是轿车装备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在航空和宇航工业领域,其加工的零部件多为薄壁和薄筋,刚度很差,材料为铝或铝合金,只有在高切削速度和切削力很小的情况下,才能对这些筋、壁进行加工。近来采用大型整体铝合金坯料“掏空”的方法来制造机翼、机身等大型零件来替代多个零件通过众多的铆钉、螺钉和其他联结方式拼装,使构件的强度、刚度和可靠性得到提高。这些都对加工装备提出了高速、高精和高柔性的要求。
从EMO2001展会情况来看,高速加工中心进给速度可达80m/min,甚至更高,空运行速度可达100m/min左右。目前世界上许多汽车厂,包括我国的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已经采用以高速加工中心组成的生产线部分替代组合机床。美国CINCINNATI公司的HyperMach机床进给速度最大达60m/min,快速为100m/min,加速度达2g,主轴转速已达60 000r/min。加工一薄壁飞机零件,只用30min,而同样的零件在一般高速铣床加工需3h,在普通铣床加工需8h;德国DMG公司的双主轴车床的主轴速度及加速度分别达12*!000r/mm和1g。
在加工精度方面,近10年来,普通级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由10μm提高到5μm,精密级加工中心则从3~5μm,提高到1~1.5μm,并且超精密加工精度已开始进入纳米级(0.01μm)。
在可靠性方面,国外数控装置的MTBF值已达6 000h以上,伺服系统的MTBF值达到30000h以上,表现出非常高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高速、高精加工,与之配套的功能部件如电主轴、直线电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
1.2 5轴联动加工和复合加工机床快速发展
采用5轴联动对三维曲面零件的加工,可用刀具最佳几何形状进行切削,不仅光洁度高,而且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一般认为,1台5轴联动机床的效率可以等于2台3轴联动机床,特别是使用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铣刀进行高速铣削淬硬钢零件时,5轴联动加工可比3轴联动加工发挥更高的效益。但过去因5轴联动数控系统、主机结构复杂等原因,其价格要比3轴联动数控机床高出数倍,加之编程技术难度较大,制约了5轴联动机床的发展。
当前由于电主轴的出现,使得实现5轴联动加工的复合主轴头结构大为简化,其制造难度和成本大幅度降低,数控系统的价格差距缩小。因此促进了复合主轴头类型5轴联动机床和复合加工机床(含5面加工机床)的发展。
在EMO2001展会上,新日本工机的5面加工机床采用复合主轴头,可实现4个垂直平面的加工和任意角度的加工,使得5面加工和5轴加工可在同一台机床上实现,还可实现倾斜面和倒锥孔的加工。德国DMG公司展出DMUVoution系列加工中心,可在一次装夹下5面加工和5轴联动加工,可由CNC系统控制或CAD/CAM直接或间接控制。
1.3 智能化、开放式、网络化成为当代数控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
21世纪的数控装备将是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系统,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智能化,如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载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还有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
为解决传统的数控系统封闭性和数控应用软件的产业化生产存在的问题。目前许多国家对开放式数控系统进行研究,如美国的NGC(The Next Generation Work-Station/Machine Control)、欧共体的OSACA(Open System Architecture for Control within Automation Systems)、日本的OSEC(Open System Environment for Controller),中国的ONC(Open Numerical Control System)等。数控系统开放化已经成为数控系统的未来之路。所谓开放式数控系统就是数控系统的开发可以在统一的运行平台上,面向机床厂家和最终用户,通过改变、增加或剪裁结构对象(数控功能),形成系列化,并可方便地将用户的特殊应用和技术诀窍集成到控制系统中,快速实现不同品种、不同档次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名牌产品。目前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规范、通信规范、配置规范、运行平台、数控系统功能库以及数控系统功能软件开发工具等是当前研究的核心。
网络化数控装备是近两年国际著名机床博览会的一个新亮点。数控装备的网络化将极大地满足生产线、制造系统、制造企业对信息集成的需求,也是实现新的制造模式如敏捷制造、虚拟企业、全球制造的基础单元。国内外一些著名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制造公司都在近两年推出了相关的新概念和样机,如在EMO2001展中,日本山崎马扎克(Mazak)公司展出的“CyberProction Center”(智能生产控制中心,简称CPC);日本大隈(Okuma)机床公司展出“IT plaza”(信息技术广场,简称IT广场);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展出的Open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开放制造环境,简称OME)等,反映了数控机床加工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1.4 重视新技术标准、规范的建立
1.4.1 关于数控系统设计开发规范
如前所述,开放式数控系统有更好的通用性、柔性、适应性、扩展性,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等国纷纷实施战略发展计划,并进行开放式体系结构数控系统规范(OMAC、OSACA、OSEC)的研究和制定,世界3个最大的经济体在短期内进行了几乎相同的科学计划和规范的制定,预示了数控技术的一个新的变革时期的来临。我国在2000年也开始进行中国的ONC数控系统的规范框架的研究和制定。
『贰』 工程机械毕业论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市场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工程机械智慧化发展趋势
摘要:工程机械智慧化发展趋势不仅意味着工程机械需改变传统的运营模式,还需改变机械的运转操作流程,将其以整合化与智慧化形式融入工程机械工作流程中,从而提高工程机械的工作效率,降低资源损耗,使工程机械能够高效率完成施工专案要求。本文针对工程机械的智慧化发展趋势及发展展开探讨。
关键词:工程机械;智慧化;发展对策
现代工程技术不仅需要具备整合化条件,还需具备一定的智慧条件。伴随现代施工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工程机械技术已难以适应施工专案的规模要求。为了使工程机械能够适应当前施工专案的发展趋势,工程机械需改变发展方向,融合目前的科学技术,纳入智慧化技术,使工程机械的监控系统、检测系统、预报系统、维护系统等能够实现智慧化管理,从而为现代施工专案提供更加高效的施工技术。
1工程机械智慧化发展趋势现状
1工程机械智慧化控制技术与单机整合化的发展趋势。工程机械智慧化控制技术与单机整合化技术主要包括电液控制自动换挡变速器、程式设计控制、无人操作等技术。就我国目前的工程机械智慧化发展趋势来看,其自动换挡技术在当前的应用更为广泛。该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质量,为工程机械操作技术带来更多效益,并在技术应用上能够有效提高技术效能,减少传统工程机械的工作强度及工作量,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也有一定的减轻作用。其中,自动换挡装置主要包含了液压式及电液式两种。液压式的应用模式主要是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将车辆的行驶速度、油门启动程度等引数转换为油压讯号,从而利用油压讯号来控制汽车的换挡阀,使汽车的换挡阀能够形成自动化换挡模式。电液式的应用模式能够把汽车行驶的速度、油门开度等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引数转换为讯号模式,再将讯号输入电子换挡控制器中,使电子换挡控制器来控制换挡阀,进而形成自动换挡模式,从而保障车辆行驶的安全性。电液式自动换挡技术能够与工程机械实现相互相容,是目前工程机械实现电液一体化的重要趋势,也是创新智慧条件的重要渠道[1]。
2工程机械智慧化监控、维护、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工程机械的智慧监控基本上以电子智慧化为核心。该技术的主要应用是线上监控现场施工遇到的复杂情况,对工程机械执行一系列自动化监控,并对工程机械运转环节中的故障现象执行远端诊断及维修。该智慧化工程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针对机械故障现象及现场监控工作进行数字化、智慧化和管理化维护。进入20世纪后,微型计算机开始在全国普及应用。许多国外工程机械企业开始尝试应用微型计算机,并在多个领域及装置中开启实验环节。经过多年实验取得一定成果后,工程机械智慧化运营模式开始受到工程机械行业的一致认可,并逐步应用于工程机械的各个领域,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效果。近几年,许多国外厂家开始在故障资料来源输出部位及储存部位上安装电子监控装置,以便维修人员能够在查询故障因素时,利用故障程式码的输出与输入进行故障分析,从而更准确地找出故障因素及故障型别。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当前在工程机械领域中的智慧化监控应用还比较薄弱,其故障诊断技术及监控技术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且其智慧化监控系统也未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工程机械装置的发展及完善[2]。
3基于网路机群的智慧化管理。工程机械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当前不同建设专案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以公路施工来说,级别较高的公路路面在施工时,往往需要借助不同类别的施工机械装置。同时,很多机械装置施工过程中具有随机特征,使工程专案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无法针对施工专案形成专门的机械配置,致使施工单位在针对专案投入大量的装置资金时,该机械装置并未得到有效应用,成为当前我国工程机械应用常常遇到的难题。在面对需要高效能、多型别的施工专案时,该专案在施工装置上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同时,机群在施工协调上,其由于机械装置较多,协调能力十分有限,对施工专案的施工质量、进度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施工专案的工程机械机群配置及优化上,需将机群的协同工作进行效益发挥,以此降低施工成本。近几年,在我国工程施工频繁出现问题后,已有专门的研究人士开始进行大量研究。虽然在工程机械上取得了许多理论成果,但至今还未有科学的完善手段。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其理论成果还未得到有效应用。当前,以网路机群作为工程智慧管理及整合控制是当前工程专案建设继续完善的问题。这项装置部件能够有效优化机群的配置模式,还能对施工进度进行智慧化管理,对施工专案的施工进度及质量都有保障作用[3]。
2工程机械智慧化发展对策
1技术综合利用。面对当下施工专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单一的机械装置配置已无法满足当前专案的建设需要。为了使现代工程机械能够满足多元化的施工专案需求,我国工程机械需扩大应用范围,并针对数字化技术、智慧技术、网路技术等技术进行协调设定,将其进行综合利用,以此改变传统工程机械的应用模式及范围,使工程机械向综合方向发展。在工程机械智慧化技术的综合利用方面,工程机械需将控制系统与整合系统技术进行双向控制,以使该技术在智慧化发展中形成核心技术及单元技术。综合利用各项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工程机械的效能系统,还能充分结合我国国情,将工程机械技术实现自主创新应用,促进工程机械新型主导产品的开发,使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在实现智慧化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在短时间内形成跨越式发展,提高我国工程机械的竞争力,从而形成产业化形式的运营模式,为工程机械的未来发展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
2工程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故障是工程机械在执行过程中时常出现的技术问题。该问题不仅影响工程机械装置的正常运转,也给工程机械装置带来较大损耗。为了提高工程机械装置的稳定性,我国在工程机械装置中的重点零件部位装置相关的故障诊断感测器系统,以利用感测器对工程机械以往的执行状态进行收集。例如,检测发动机装置的油温、油压等,并对发动机关键系统中的液压系统、燃油量、制动系统等引数进行准确检测。同时,结合机械装置的不同故障型别,采用不同等级的报警装置,使工程机械在运转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监视。一旦发现故障现象,立即发出警报提醒,促使工程机械故障能够第一时间采取完善措施,并记录该故障因素,做好预防措施,减少机械装置的故障机率。
3应用人工智慧、网路通讯等科技技术。工程机械智慧化发展与科技技术的支援及创新有关。工程机械的智慧维护系统与远端监控技术必然需要得到科技技术的融入及支援,从而促使工程机械智慧技术得到有效开发。在工程机械故障因素上,利用远端监视技术及感测器,能够有效发觉机械装置的故障因素。对此,工程机械装置科将收集装置故障因素,针对机械的故障因素、预防方式进行整体分析,对机械装置最常出现的故障现象及故障部位进行故障诊断。同时,根据故障机理进行研究,主要包括液压系统、装置零件、散热器、制动器等多个系统部位。再针对典型部件的故障现象建立完善的故障模式系统及资料库系统,为机械装置的故障因素建立完善的故障资料系统,促使机械装置在今后遭遇该故障现象时,能够有效利用智慧化技术进行维护,有效避免盲目的维护方式。
4开发工程机械智慧管理系统——机群控制系统。专案正式施工前,排程员需对该机械装置系统进行详细了解,详细掌握其中施工车辆的车载控制系统。结合当前的实际状况优化机群配置,合理规划机械装置及车辆配置,并定期进行科学排程,科学安排施工车辆及机械装置的执行轨道、操作方式。同时,要对现场施工专案所应用的工程机械装置开展定期维护及保养工作,加强对机械装置的管理工作,精准了解每台机械装置的故障因素,以提高工程机械的维修能力。此外,工程机械装置的智慧管理系统,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施工现场的施工资料进行有效采集,对其中的工作机群进行合理配置及排程,以做好协同控制,使机群之间形成良好的网路通讯,从而形成智慧化控制与操作。
5开发机群控制智慧机系统。对于当前的智慧化施工机群系统来说,机群控制智慧系统除了需涵盖基本的工程机械工程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智慧机配置,如机群远端故障诊断系统、机群远端故障维护系统、机载智慧化系统等装置。这些智慧化装置能够使施工机群实现远端控制,并同时实现智慧化控制,增强各个机群讯号的接受强度及效率,也使机群在面对远距离控制时能够自动做好系统工作,自动执行维护保养工作,有效提升机群的工作效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工程机械智慧化的发展起点较晚,且应用范围上还十分狭隘,在多个领域中都还尚未得到有效应用。面对当前我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工程机械走向智慧化方向发展已成为必然的发展之路。这不仅是施工建设所需,也是社会进步所需。从我国当前工程机械智慧化的应用趋势来看,我国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为单机整合化、网路机群的智慧化管理、工程机械智慧化监控、维护、检测等技术,极大提高了施工专案的施工效率及质量。发展对策上,我国需实现综合技术的应用,开发工程机械故障诊断技术,将智慧化工程机械应用人工智慧、网路通讯等,加大智慧技术的应用领域及范围,加快工程机械的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
[1]胡春毅,郭凯.工程机械的智慧化发展趋势探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3,11:112-114.
[2]刘利槟.工程机械的智慧化趋势与发展对策研究探析[J].资讯系统工程,2013,4:136-137.
[3]耿平,朱培坤.浅谈机械工程智慧化的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导报,2012,2:52-53.
[4]金坤.产业化程序中浙江省公共体育场馆的建筑设计特征研究[J].浙江大学,2013,5:34-36.
范文二:工程机械装置管理标准化思考
【摘要】工程机械装置管理标准化有助于提升装置管理效率、降低装置管理成本,但长期以来落实标准化管理都是我国工程机械装置管理领域的一个难点。受限于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素质、落实衔接等多重问题,工程机械装置管理标准化落实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本次研究将围绕标准化展开,结合现有问题展开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提升和改进策略。
【关键词】工程机械装置;管理;标准化
加强工程机械装置管理是提升工程机械装置使用效率、控制管理成本、突出经济性的关键举措。现阶段,随着各类工程建设专案的日益增多,工程机械装置管理的各类问题逐渐显现。本次研究围绕工程机械装置管理展开,以标准化为重点,结合塔式起重机等装置展开具体分析,研究具有一定实效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1工程机械装置管理标准化概述
工程机械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类机械装置。根据现有技术标准体系,我国在机械装置管理标准化方面,将工程机械行业分为了土方机械、建筑施工机械与装置、升降工作平台、工业车辆、凿岩机械气动工具五个专业领域。我国工程机械标准化工作研究起步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标准化方面,我国已经经历了五十余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涉及数百项工程机械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同时也形成了千项以上的内部标准。工程机械标准化在行业发展和产品进步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关键性作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工程专案的增多,工程机械标准化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快速发展,作用也更加突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作用。第一是确保机械质量和使用效率。工程机械装置质量取决于日常的保养和养护,而机械管理的重点在于提升装置的管理水平和效率,进而确保装置能够保持良好工作状态。在塔式起重机这类装置管理中,积极落实标准化,能够使管理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维护机械状态,使装置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第二是有利于节约资源和控制成本。随着工程机械管理的专业化和技术化应用、发展,更多管理行为得到创新和优化,管理的标准得以落实,标准化管理的实际价值也得以凸显。一些大型装置的管理只有落实标准化才能确保管理的实效,使装置能够保证一个良好的状态,进而确保各项投入更加合理,体现管理的经济性。第三是有助于落实专案管理标准化。机械装置标准化管理是专案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实现标准化,才能更好地控制管理成本,进而提升生产作业实效性。塔式起重机的购置价格高,日常管理成本高,因此更需要实现标准化。总体来看,装置标准化管理也有利于提升生产作业标准化水平。生产作业的标准化源于各个管理环节的标准化,通过机械装置标准化管理,能够进一步实现专案标准化管理,激发管理潜能,实现生产作业的长效化。
2工程机械装置管理标准化尚存问题分析
2.1工程机械装置使用与保养维护脱节
在实际的工程专案管理工作中,依旧存在工程机械装置使用与保养维护脱节现象,工程机械装置保养维护标准得不到有效落实。按照管理规范要求,塔式起重机这类大型机械装置的使用管理单位都要制定和落实相应的装置维修维护制度。制度当中应包含塔式起重机维护保养重点、管理使用程式,同时要突出对重点受力结构件的检查和维护规范要求,进而避免各类安全事故,将问题消除于萌芽状态。现阶段,部分装置使用单位并没有及时有效落实塔式起重机等装置的日常保养维护标准,导致装置使用与维护脱节,影响到装置使用效果,带来一定安全隐患。
2.2工程机械装置管理人员素质能力问题
工程机械装置管理标准化的科学、有效落实,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装置实际管理人和操作人员素质能力。目前一部分机械装置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标准化管理意识,尤其是在塔式起重机这类装置的管理上得过且过,在装置安装前缺乏必要规范性检查,进而使得机械装置在安装拆卸过程中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2.3工程机械装置管理标准化严谨性不强
工程机械装置管理标准化严谨性难以得到保证,进而使得工程机械装置管理标准化效果不突出。工程机械装置管理标准化是一个持续性工作,只有切实体现出标准化严谨性才能确保管理能够具备针对性和专业性。在实际的标准化落实过程中,不严格、不到位问题突出,导致工程机械装置管理成为空谈。
3工程机械装置管理标准化实施策略
工程机械装置管理标准化的有效实施,能够切实提升工程机械装置管理的整体水平,突出其经济性和实用性。工程机械标准化需要从强化落实、增?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弊酆纤刂省⒔?⒍??曜蓟?芾硖逑档燃阜矫嫒胧帧?/p>
3.1强化管理标准化的落实
确保管理标准化的有效性是工程机械装置管理的基础。在制度和规范要求体系下,围绕落实做文章才能确保塔式起重机等各类机械装置的管理实效性。有了相应的管理标准,切实落实标准是目前工程机械装置管理的必然之举。现阶段,在塔式起重机日常维护、维修、安装、使用等各方面都有详尽的管理标准作为参照,企业只需要落实标准即可以实现标准化管理,因此强化落实是标准化的基础和必要先决条件。
3.2增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工程机械装置管理标准化成效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与低。因此增强装置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进而提升管理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企业需要强化日常培训教育,使装置管理人员能够具备良好的标准化意识,能够主动有效地完成各项管理工作,把标准化工作具体落实到实处,取得标准化管理应有效果。
3.3建立动态标准化管理体系
围绕动态标准化实现工程机械装置管理是一项关键之举。动态标准化能够切实提升管理的实效性和专业性。对于塔式起重机这类常见装置的标准化管理而言,动态标准化使管理的要求随着装置自身发展和管理实际要求而变化。动态标准化能够使装置管理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也能够促使最新的管理标准和规范要求得到及时有效落实,进而提升装置管理的整体水平和质量,确保装置使用管理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惠洪,李艳霞.加强机械装置管理为公路建设做好后勤保障[J].财经界学术版,201402.
[2]张以庆.浅谈加强机械装置管理在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性[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04.
[3]谭日雄.公路工程中机械装置管理与维修的研究[J].科学之友,201304.
[4]马剑华.海外专案施工中的机械装置管理[J].中华建设,201201.
[5]周伟.机械装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提高机械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探究[J].科技与企业,201211.
『叁』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参考论文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机械制造行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巨大,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随着资讯科技的飞速发展,机械制造自动化和智慧化研究成为行业早此关注的热点。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浅析自动化机械装置设计及机械制造
摘 要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装置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使人们对一些装置质量以及工作效率的要求也是越来越严格。因此,如何在保证这些装置自动化的基础之上加强设计以及制作质量,成为相关部门应该率先思考的问题。本文从自动化装置的设计原理出发,简单地探讨一下关于这些装置在设计以及制作时应该遵循的步骤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自动化装置 机械装置 设计原理 制作过程
一、前言
就我国目前的经济文化以及科学水平的发展状况来看,对于自动化装置的掌握情况还是值得赞誉的。虽然如此,一些机械设计以及制作部门却也不能够放松警惕,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装置。时代的不同,市场竞争也是愈演愈烈,因此,在保证这些自动化装置原有功能的基础之上再对其进行创新是十分有必要的事情。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相关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才能够使其在社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关于自动化装置设计时应该遵循的原则介绍
不管是什么样的装置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都有其必须遵循的原则,自动化机械装置也不会例外。接下来,我就简单地分析一下自动化装置在设计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一需要工程师具备机械和电气方面的知识
通常情况下,在设计自动化装置时所需要的步骤涉及机械和电气领域,因此这也就需要一些具有专业素质的人员来对其进行设计以及制作。而且,在设计自动化装置的时候不仅仅需要使其达到国家的质量标准,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它能够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同时进行高效的执行,也就是需要其具备质量以及效率这两种重要成分。除此之外,这里的国家标准其实也是复杂的,除了一些类似于使用年限、使用功率以及强度之外,还需要符合一些硬性标准,比如说它工作时的效率、抗磨损性以及其他的一些效能等等。所以,仅仅是从这些复杂的指标来讲,也需要设计自动化装置的人员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技能。
二保证装置设计时的完整性及可靠性
一般来讲,在设计自动化装置的时候往往会因为一些因素而导致所生产的装置功能并不完全一样,因此,只能够在设计时使其遵循完整性这一原则。一方面是要保证自动化装置内部零件的完整性,而另一方面则是要求这些装置在具体工作的时候能够从一而终。也就是说,这些装置必须具备超高的质量,以免影响相关装置的工作质量以及效率。
三保证装置的安全性
虽然说保证这些装置工作时的质量以及效率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却是这些装置在运转时的安全性。而这一效能主要受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第一便是装置内部零件的影响,一般来讲,如果这些装置内部的零件出现了损坏或是缺失,很容易使自动化装置在工作的时候出现故障,更有甚者是会危害操作人员的健康。第二个方面则是这些装置在设计的时候也容易受到工作环境的影响,如周边的噪音、废弃污染等。因此,保证设计环境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十分重要。第三方面的影响则主要来自设计时的操作方式。
三、自动化装置在进行设计以及制作时应该采取的步骤分析
在分析完设计以及制作这些装置应该遵循的原则之后,接下来,笔者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些装置在具体设计以及制作时应该采取的步骤。
握派一前期的设计开发工作
既然是设计、制作装置,那么第一步自然是设计。一般来讲,在对其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先进行市场调研的工作,尤其是需要这些装置的企业所提出的工艺输入条件和技术要求。而且,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不仅仅需要对所需要的制作材料以及完工时的形象进行模拟设计,还需要对制作这些装置的价格进行预算,以便能够在保证其工作质量以及效率的同时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另外,对于具体制作的操作人员名单也应该包含在设计这一步骤当中。除此之外,如果设计通过稽核之后还应该派遣专门的人员对其进行具体的分工。
二中期陆皮迅加工装配工作
在设计工作之后,接下来就是这些装置具体的加工制作。通常情况下,在进行设计之后会保留一份施工图纸,一方面是为了后期的制作工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方便日后的监督检查工作。当然,在进行中期的加工制作时还需要设计人员和具体的加工和装配人员进行沟通,以便能够达到最优的设计以及制作效果。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很容易使得加工和装配人员根据自身的理解来进行制作。这样一来,在出现理解偏差的时候就很难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从而浪费了施工单位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
三装置除错工作
磁性开关,气缸感分前感和后感。调前感应将前感推至气缸的最前端,气缸形成也应在最前端,此时感应器应处于灭灯状态,将感应器从前端往后推至灯亮则为合适,调后感方法同上。
四后期交付验收工作
在经过设计以及制作之后,如果施工单位所制作的装置能够符合国家以及相关企业的要求,就可以进行最后一步的交付验收工作。一般来讲,在装置制造完工之后,相关的技术人员会对其进行质量检测。比如工作时的效率以及抗压效能等。只有检测合格,才可以投入使用。
四、关于自动化装置在进行设计以及制作时应该格外注意的地方
在介绍完这些机械装置在设计以及制作时应该遵循的原则以及施工步骤之后。笔者简单地介绍一下在对其进行设计以及制作的时候应该注意的地方。
和应该遵循的原则以及制作步骤不同,这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更应该称为能够提高设计以及制作质量的方法。首先,在对这些装置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所选取的设计方案是否最适合所需企业的要求。这主要是因为每一种型别的自动化装置都具有自己的特性,因此,为了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也应该设计不同的方案供其选择。当然,设计装置的工作人员也应该根据自身的专业性知识来提出一定的参考意见。而且,因为不同的设计方案会出现不同的装置质量,所以一定要对这方面格外注意。除此之外,在选择设计方案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些方案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
为了保证这些装置的质量以及效率,相关的设计以及制作单位还应该注意技术的创新,如整合化、数字化以及智慧化等。
五、结语
在进行自动化机械装置的设计以及制作的时候,应该根据国家所规定的步骤以及标准,而且还不能够违背其设计原则。另外,为了保证这种自动化装置的工作质量以及效率,在对其进行设计以及制作的时候还需要采用一些技巧。除此之外,虽然我国的科学技术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不是最高,但我国的科研力量仍不容小觑。因此,在保证这些装置原有工作质量以及效率的基础之上,使其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也是有可能的。
参考文献
[1] 刘海松.自动化机械装置设计研发与制造思路探索[J].矽谷,201502:75.
[2] 张月雷.机械系统可监测性设计理论及在船舶机械中的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5:45.
[3] 徐造坤.不锈钢薄壁材料工件自动化机械抛光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72.
[4] 赵京.用现代设计方法树立机械设计新理念[J].中国电力教育,201411:92.
<<<下页带来更多的
『肆』 工程机械论文题目
工程机械论文题目
机械工程是一门涉及利用物理定律为机械系统作分析、设计、制造及维修的工程学科。机械工程是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用和维修各种机械中的全部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以下是机械工程硕士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工程机械论文题目大全
1、车载液压机械臂动态设计与研究
2、基于网络模型的复杂机电系统可靠性评估
3、螺纹联接自动装配系统的研究
4、轴承压装仿真与试验以及液力变矩器导轮的热装配变形分析研究
5、硫系自润滑钢中原位自生金属硫化物自润滑相的形成机制与控制方法
6、基于电动气旋流的吸附器的开发和特性研究
7、动圈式比例电磁铁关键技术研究
8、箱式风机管道法兰的柔性制造系统
9、六自由度运动平台优化设计及动态仿真研究
10、面向恶劣服役环境的工件抗缺陷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11、基于数字液压缸组的多浮力摆波能装置压力平衡研究
12、具有运动控制功能的电液比例阀控制器研究
13、微型轴承内圆磨削加工的质量监控系统研究
14、抗负载波动回转控制阀优化设计研究
15、气浮式无摩擦气缸静动态特性研究
16、模拟风力机载荷的电液加载装置的设计研究
17、用于扩散吸收式热变换器的气泡泵性能实验研究
18、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与三乙醇胺硼酸酯水溶液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19、表面织构化固体润滑膜设计与制备技术研究
20、双压力角非对称齿轮承载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及参数优化
21、全电液式多路阀自动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
22、开关液压源系统研究分析及其试验系统的设计与搭建
23、飞轮储能系统电机与轴系设计
24、面向不完全数据的疲劳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
25、树木移植机液压系统的设计研究
26、新型双输出摆线减速器的设计与分析
27、基于ARM9架构的工业喷码机研究与实现
28、超高压水射流破拆机器人液压系统设计与研究
29、考虑轴承影响的摆线针轮传动动力学研究
30、车辆传动装置供油系统设计方法研究
31、润滑油复合纳米粒子添加剂摩擦学性能的研究
32、高速气缸的缓冲结构研究
33、大长径比柔性对象自动送料关键技术研究
34、空间索杆铰接式伸展臂根部锁紧机构运动功能可靠性研究
35、基于能量梯度理论的离心压缩机固定元件性能改进研究
36、并联RCM机构构型综合及典型机构运动学分析
37、多自由度气动人工肌肉机械手指结构设计及控制
38、闸板位置对闸阀内部气固两相流及磨损的影响
39、电液伺服阀试验台测控系统的设计
40、多盘制动器加压装置典型结构设计及试验研究
41、重型多级离心泵穿杠螺母拧紧装置的设计
42、气动增压阀动态特性的仿真研究
43、小间隙下狭缝节流止推轴承特性研究
44、离心通风机的性能预测与叶片设计研究
45、基于有限元法的齿面修形设计
46、离心泵输送大颗粒时固液两相流场的数值计算
47、小流量工况下离心泵内部流动特性分析
48、双粗糙齿面接触时的弹流润滑数值分析
49、工程专用自卸车车架疲劳寿命分析
50、倾斜式带式输送机断带抓捕装置的研究
51、基于骨架模型的自卸车装配设计平台研究
52、双馈式风力发电机齿轮箱的'动态特性分析
53、定常扭矩激励下转子系统动力学与摩擦学研究
54、恒流量轴向柱塞液压泵的研究
55、下运带式输送机能量回馈与安全制动技术的研究
56、压力容器筒体自动组对及检测装置的研究
57、高压容腔卸压曲线及卸压阀研究
58、一种小冲击高性能液压缸双向制动阀的研究
59、盘式制动器摩擦副热结构耦合及模态分析
60、输送带摩擦学行为及动力学特性研究
61、圆环链与驱动链轮磨损试验研究
62、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的动力学特性仿真分析
63、乳化液过滤器多次通过试验系统开发
64、电液流量匹配装载机转向系统特性研究
65、大位移低电压的静电斥力微驱动器的设计与仿真研究
66、圆柱斜齿轮传动误差的补偿分析
67、基于物理规划法的柔顺机构多目标拓扑优化研究
68、桥式起重机桥架结构静动态分析及多目标优化
69、柱塞泵及管路流固耦合振动特性研究
70、非对称柱塞泵直驱挖掘机液压缸系统特性研究
71、波箔动压气体轴承承载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72、低温氦透平膨胀机中液体动静压轴承的承载特性研究
73、滚珠轴承支承高速电主轴热特性分析
74、基于许用压力角要求的共轭凸轮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开发
75、圆筒涨圆机液压与电气控制系统的研究
76、再制造液压缸性能检测技术的研究
77、气动高压高速开关阀的设计与研究
78、四轮四向叉车非对称转向机构双目标优化研究
79、基于桁架结构的3D打印轻量化模型生成研究
80、无转速计阶比分析方法研究
81、非圆齿轮行星轮系传动性能分析
82、永磁同步电主轴机电耦联动力特性研究
83、气动柔性驱动器的位置控制研究
84、高速旋转接头试验台的研制
85、永磁同步电主轴电磁噪声影响因素研究
86、水泵转子静挠度检测系统的构建与实现
87、磁悬浮飞轮储能支承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
88、聚磁式永磁涡流耦合器的性能分析和测试
89、起重机用永磁同步电机的设计与研究
90、大型往复式迷宫压缩机气缸体关键部件受力分析
91、准双曲面锥齿轮实体建模与齿面接触分析
92、风机风量调节伺服缸试验系统设计及控制特性研究
93、大型往复式压缩机迷宫密封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94、水泵轴向力测量装置现场静态标定系统设计
95、空压机用超超高效永磁同步电动机设计及铁耗研究
96、主动磁悬浮轴承及其控制方法研究
97、水泵转子径向跳动检测系统设计
98、板状超声物料输送装置的研究
99、钢制组合式路基箱力学性能研究
100、三种典型微细结构缺陷的试验研究
101、向心关节轴承摩擦磨损性能仿真及试验分析
102、离心压缩系统反转动力学特性研究与分析
103、计入弹性变形的复合材料水润滑轴承润滑特性的研究
104、气缸壁面温度预测研究
105、高速曳引界面的摩擦滑移实验方法研究
106、特征优化方法研究及其在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107、小型机械零件拣货系统改良设计研究
108、活塞式压缩机排气量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109、小型安全阀便携离线校验设备研制
110、轴流风机数值模拟的若干问题探讨
111、催化装置富气压缩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12、变频电机拖动的变量柱塞泵液压动力系统特性研究
113、模具形线参数对厚壁封头成形的影响
114、条形砧旋转锻造封头的工艺研究
115、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的运动稳定性与控制研究
116、两级行星齿轮减速器稳健设计方法的研究
117、机械产品原理方案优化建模与实现
118、错位码垛规划及其与码垛机器人控制融合的研究
119、3D打印技术中分层与路径规划算法的研究及实现
120、液压同步顶升系统设计及控制策略研究
121、机构可动性设计缺陷辨识模型与修复方法研究
122、码垛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123、浮环轴承润滑特性研究
124、机械产品可持续改进研究设计
125、轮腿式轮椅传动机构的设计与仿真
126、低速叉车横置式转向电动轮设计与优化研究
127、面向机电系统运行状态监测的声源定位技术研究
128、摆线活齿传动齿形研究及仿真
129、旋转阀口试验台的研发及旋转阀口的仿真研究
130、水压阀口特性仿真研究
131、旋转式水压伺服阀的设计及研究
132、串联式混联机构的力学分析及动力学仿真
133、利用阳极键合封装MEMS器件所用离子导电聚合物开发
134、工业生产型立体仓库的设计与优化
135、九轴全地面起重机模糊PID电液控制转向系统分析
136、带式输送机多滚筒驱动功率平衡影响因素的分析与研究
137、折臂式随车起重机回转系统同步控制研究
138、九轴全地面起重机传动系统研究
139、桥式起重机安全监控与性能评估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140、大型磨机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
141、水液压多功能试验台数据测控系统的研发
142、迷宫密封泄漏特性及新结构研究
143、组合型振荡浮子波能发电装置液压系统研究
144、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45、穿孔扭转微机械谐振器件的挤压膜阻尼机理与模型
146、双螺杆式空压机转子型线分析与加工优化
147、铸造起重机安全制动温度场热耦合及机构振动分析
148、渐变箍紧力作用的起重机卷筒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
149、汽车起重机动力、起升系统参数优化及节能分析
150、贝叶斯网络系统可靠性分析及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151、圆锥破碎机止推盘磨损寿命预测及结构优化
152、喷油器火花塞护套成形工艺优化及模具分析
153、碟形砂轮磨削面齿轮加工技术及齿面误差生成规律研究
154、铝合金喷射沉积坯形状及组织控制
155、基于FACT理论的柔顺机构设计及其在振动切削方面的应用
156、高精度FA针摆传动尺寸链分析研究
157、水平带法兰阀体多向模锻工艺研究
158、并联机构的人机交互式装配实现及运动性能自动分析
159、铝合金薄壁件加工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160、三柱塞式连续型液压增压器的特性研究
161、液压泵新型补油装置研究
162、压力阀的新型阻尼调压装置研究
163、多轴电液转向系统优化设计
164、大型框架式液压机智能监控与维护系统设计
165、液压缸综合性能测试试验台机械结构及液控部分的设计与开发
166、考虑实际气体效应低速运转螺旋槽干气密封性能研究
167、液压型落地式风力发电机组主传动系统特性与稳速控制研究
168、装载机动臂液压缸可靠性研究
169、舰船稳定平台液压驱动单元控制及实验研究
170、单作用双泵双速马达专用换向阀设计与研究
171、二通插装式比例节流阀自抗扰控制方法研究
172、旋转机械状态趋势预测及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173、阶梯滑动轴承油膜流态可视化试验装置设计与应用
174、大型平行轴斜齿轮减速器可靠性分析
175、曲沟球轴承的设计与试制
176、汇率波动对重庆市机电产品进出口贸易影响传导机制及对策研究
177、流体动压型机械密封开启过程的声发射特征监测研究
178、桥门式起重机蒙皮式主梁结构性能分析
179、螺纹插装比例流量控制阀的振动特性研究
180、农耕文化符号的转换和再利用
181、石墨烯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在青铜织构表面的摩擦学行为研究
182、微粒子喷丸对螺纹紧固件抗松动性能影响研究
183、螺纹插装平衡阀结构和特性研究
184、机械密封端面接触状态监测技术研究
【拓展阅读】
工程机械基本介绍
工程机械是中国装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地说,凡土石方施工工程、路面建设与养护、流动式起重装卸作业和各种建筑工程所需的综合性机械化施工工程所必需的机械装备,称为工程机械。它主要用于交通运输建设,能源工业建设和生产、矿山等原材料工业建设和生产、农林水利建设、工业与民用建筑、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
在世界各国,对这个行业的称谓基本雷同,其中美国和英国称为建筑机械与设备,德国称为建筑机械与装置,俄罗斯称为建筑与筑路机械,日本称为建设机械。在中国部分产品也称为建设机械,而在机械系统根据国务院组建该行业批文时统称为工程机械,一直延续到现在。各国对该行业划定产品范围大致相同,中国工程机械与其他各国比较还增加了铁路线路工程机械、叉车与工业搬运车辆、装修机械、电梯、风动工具等行业。
工程机械论文框架
1 绪论
1-1 全球工程机械市场概况
1-2 中国工程机械市场概况
2 中国工程机械的格局
2-1 中国工程机械的发展历程
2-2 国内外并购整合概况
2-3 中国工程机械的发展成就
3 中国工程机械现状分析
3-1 中国工程机械的发展优势
3-2 中国工程机械发展的劣势
3-3 中国工程机械发展的机遇
3-4 中国工程机械发展面临的问题
4 中国工程机械未来发展的思考
4-1 发展思路
4-2 对策措施
4-3 发展预测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伍』 求一篇 《播种机测种测肥装置的设计》 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气吸式精量播种机
论文摘要:气吸式精量播种机具是一种多用途全悬挂式精量播种机,在气吸排种器上更换不同排种盘即可精确播种玉米、甜菜、蓖麻、黄豆、油葵、打瓜、高梁等多种农作物,能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道工序,其行距株距、作业深度、排肥量、覆土量、镇压力均能在较大范围内调整,与目前使用的条播机相比一般节种50%,该机结构简单,生产效益高,深受农民的欢迎。
气吸式精量播种机主要由机架总成,地轮总成、四杆机构,排种器总成、排肥器总成、种子开沟器总成,化肥开沟器总成,覆土器总成,镇压轮总成,中间传动器总成及风机总成和风机传动器总成等部件组成。
气吸式精量播种机采用垂直圆盘气吸式排种器,排种器的气吸室与高速旋转的风机进风口相连,排种盘的一侧为气吸室的负压道,一侧为量种子室充种区。当风机旋转产生负压的同时,地轮旋转带动排种盘转动,排种盘上的排种孔转到种子室的充种区时,由于种子室与大气相通,种子被吸到排种孔上。排种盘继续转动,转到投种区时负压消失,种子在重力的作用下投入种子开沟器开好的沟内,排种器上设有锯齿式刮种器,调整其位置可以刮去多余种子,可满足精量播种要求。
根据农艺要求,可按需要调整为正、侧位置施肥。机具开始工作时,由于地轮旋转通过方孔链轮,链条传动,带动排种方轴,再通过方孔链轮,链条传动排肥方轴,使排肥器总成的外槽轮转动,将肥料投入施肥开沟器总成开出的沟内,从而完成施肥过程。
一、气吸式精量播种机的正确选择与应用
1、因地制宜地选择精量、半精量播种机 实施精量、半精量播种是用机械实现精准农业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群体质量栽培的核心。实践证明,在现有地力、肥力条件下,适当降低播种量,使麦苗起点适宜、动态结构合理、田间光照充足、个体发育健壮、成穗足而大、粒多而重,是农民普遍接受的高产措施。然而添置精量、半精量播种机要因地制宜,若是中等肥力的田块,农艺采用主茎成穗与分蘖成穗并重的栽培途径,要求基本苗应达到180万~270万株/hm2(播种90~135kg/hm2)、产量达到5250~6000kg/hm2,就应当选择装有16直槽的外槽轮式的排种器,能一次完成旋耕灭茬、开沟播种和覆盖镇压等工序的半精量播种机。若具有上等肥力的田块,农艺采用小群体、壮个体、以分蘖为主的栽培途径,要求基本苗达到120万~180万株/hm2(播种60~90kg/hm2),产量达到6750kg/hm2以上,就应选择装有窝眼轮式和锥盘式的排种器,能一次完成旋耕灭茬、开沟播种和覆盖镇压等工序的精量播种机。
选择精量、变精量播种机还因动力机而异。精量、半精量播种机的规格是根据与共配套的拖拉机的功率大小、挂接方式不同而设计的。选择时要根据说明书或标牌,选择与自己现有的拖拉机功率相匹配和挂接方式相同的播种机。
2、用好精量、半精量播种机 (1)搞好进田作业前的保养。首先,对拖拉机及播种机的各传动、转动部位,按说明书的要求加注润滑油,尤其是每班前要注意传动链条润滑和张紧情况以及播种机上螺栓的紧固;其次,要清理播种箱内的杂物和开沟器上的缠草、泥土,确保状态良好。
(2)搞好各种调整。先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和农艺要求,将播种量调准;再将旋耕灭茬、开沟、覆土、镇压轮的深浅调整适当;后将开沟器的行距调准,将机架悬挂水平和传动链条的松紧度调整适中。
(3)搞好田间的试播。为保证播种质量,在进行大面积播种前,一定要坚持试播20m,请农技人员、农民等检测会诊,确认符合当地的农艺要求后,再进行大面积播种。
(4)注意加好种子。加入种子箱的种子,达到无小、秕、杂,以保证种子的有效性;其次种子箱的加种量至少要加到能盖住排种盒入口,以保证排种流畅。
二、气吸式精量播种机的故障排除
1、排种量不稳定 (1)排种量不稳定的原因:一是吸气管路有破损,如漏洞、接头连接松动、裂纹等使气压下降,气吸力减小,种子没吸住致使一部分或全部漏播。主要表现为个别垄行播量减少,或漏播。二是吸气型胶管制造质量差、老化变质,或因保管不当而产生破损、漏洞、裂纹,或内层产生脱离层而使气流阻力加大,造成气压降低,不易吸附种子,致使排种量减少或完全漏播。三是吸风机两侧轴承磨损严重或年久失修或长期缺油,造成阻力增大、转速下降、气流和气压不足,种子难以吸附在排种盘上。这种现象多发生在整机(全部单体)播量不足或完全漏播。四是主机(拖拉机)转速降低,或动力输出轴出现故障,导致风机转速下降而气流不足。五是传动系统,如三角传动带陈旧、磨擦严重、拉长、松弦等造成风机转速下降。六是排种盘因保管、安装不当而产生变形、锈蚀或种室变形等使排种盘与种室接触不严密,产生漏气,种子一部分或全部不被吸附。七是种子清洗不好,混有杂物,将排种盘孔眼堵死,造成漏播种。八是选用的排种盘型号不当,孔眼(或条孔)过小、气流吸力过小,不能吸附种子或吸量少而产生漏播或播量不足。
(2)排除故障的方法。当监视人员或监视器发出漏播信号时,应立即停车熄火,并将播种机落地(悬挂式)检查原因。若接头连接不牢,可重新接牢;有较小孔眼或裂纹的可用胶带贴补,孔眼过大或裂纹过长的应更换新管;输气管内壁脱层阻力大的应更换新管。排种盘或排种室变形可试校,校平后仍然漏气的应更换新品;发动机转速正常而风机风量仍不足的,要检查风机轴承,如有旷动、异声等应予更换轴承。
2、完全不播种
(1)完全不播种的原因。播种机在试播和作业中出现完全不播种,主要是磨损严重或运输、保管不当造成传动件变形,如方轴、轴套、伞齿轮、方向节、排种器等严重磨损、变形,导致风速和风量不足而完全不播种。
(2)排除方法。作业前认真全面检修播种机,如方轴要校直,配合松旷的可加垫片消除间隙,磨损严重的要焊补后磨平。伞齿轮磨损过大的要成对更换,磨损不太严重的可在内孔加垫片消除间隙。方向节可用推焊法填补磨痕,然后车平表面。装复后应转动灵活。排种器要更换。维护时要注意方轴套和轴、伞齿轮的润滑,以减缓磨损。运输中要防止碰撞。
3、播种深度不符合农艺要求
(1)故障原因。主要是机具使用时间过长,机件磨损严重所致。如开沟器磨损后入土困难,开出的沟变浅;覆土板磨损后,覆土量减少,覆土厚度小而播种深度浅;深浅调节丝杠和调节螺母磨损严重而乱扣,工作中受到震动便自行退扣改变调整深度;拉力弹簧减弱后,覆土量减少,播种深度也随之变浅。
(2)预防及排除的方法。作业前应认真检修,对上述各零部件的磨损程度做好鉴定,尤其是使用年限长的播种机。若丝杠和调节螺母磨损严重,可更换新螺母,并备有双螺母,以防退扣,作业结束后将丝杠和螺母涂上黄油,以防止锈蚀;拉力弹簧弹力过弱的可将其挂接点移短或更换新的,季节作业完成后将其卸下,恢复自由状态,表面要涂油防锈;覆土板变形的要校正,磨损严重的要焊补或换新品,农闲时要防锈蚀。开沟器也要这样维修。
此外,作业中要防止不抬机而倒车;落下机具时要“先快后慢”,使机具与地面软着地,并在行进中缓缓着地,以防变形和堵塞。运输播种机要严防碰撞,在车厢内固定牢靠,并不得高速行驶。
『陆』 求一篇关于机械方面的论文要求5000字左右!急急急~
本文对设备原存在的振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出了原因,制定出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方案。设计了提高设备刚度的夹紧机构,为此夹紧机构又设计了很有特色的液压回路。通过此次改造,设备工作平稳,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产品质量,获得了成功。
前言
1830开卷线使用的剪切模、落料模有十多种。由于各种模具尺寸不同,因此在落料压力机与堆垛机之间安装一台可进行伸缩调整和高度调整,工作速度可调整,间歇工作的出料皮带机。经过多年使用,现存在:
皮带机各铰接、传动副间隙增大,当皮带机高速运行时,机身振动严重。
当冲下的工件质量在25kg以上时,板料被剪下后,在极短时间内加速,激增动量促使支撑钢梁前倾,导致驱动电机轴与主轴中心距减小。因同步带松边的张紧轮为固定式,无法自动补偿中心距减小造成的同步带松边松弛,导致同步带跳齿。
以上问题严重降低了出料皮带、同步带及轴承的寿命。同时导致输出工件跑偏,影响堆垛质量。
主题
第一课题:振动原因分析
经研究,发现产生振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皮带机后部主梁、前部升降机构刚度不足,各铰接、齿条、传动副间隙较大。机构在激振力作用下发生受迫振动。激振力来源主要有:
一.被剪下的钢板有一个加速过程,根据达朗伯原理,皮带机将受到一个与剪切频率相同,方向与板料运行方向相反的力;
二.由于皮带机具备伸缩功能,中部无法使用辊子支撑,只使用一组钢筋托架支撑皮带及钢板。当钢板运行至该处,重力使皮带下凹,皮带与托架摩擦阻力加大。钢板通过后,摩擦阻力减小。
三.个别辊子加工质量不高,圆跳动严重超标、动平衡不好。
激振力的频率与大小受皮带运行速度、剪切次数、工件质量、面积、形状、皮带机外伸量等多种因素影响。当该频率与皮带机固有频率接近时便发生共振。
第二课题: 问题解决方法
一般避免振动采取的解决措施有:(1)消除振源、(2)远离共振区。
通过调整系统各部分运转参数,使机器的运转远离系统的固有频率,避免发生共振。对损坏的轴承进行更换,对全部辊子进行平衡调整。这样减弱、减少了使皮带机振动的振源。
提高系统刚度能够改变系统固有频率,可以提高系统抵抗激增载荷使其变形的能力。
经研究,在皮带机前端增加支撑构件对提高系统刚性效果最好。但该出料皮带机有升降要求,不能采用永久性固定结构。因此决定:用一对固定在压力机立柱上的夹紧液压缸夹紧固定在皮带机机身上的导板。依靠液压夹紧装置的夹紧力来平衡因工件被剪下后在极短时间内加速使皮带机动量激增导致皮带机后部钢梁前挠的力。并提供阻尼力阻止皮带机起振。从而避免机身振动。
第三课题:夹紧系统具体方案
为了保证夹紧装置的刚度,适合可供改造使用的有限空间。决定夹紧装置使用单作用油缸。
但是,单作用油缸活塞伸出后无法自动复位。需要调整皮带机高度时,即使卸除系统压力,活塞前端面仍贴在导板表面。如果有异物进入,会对升降装置的寿命产生影响。因此研究设计了一套新颖的液压回路。采用这一液压回路便可解决上述问题。液压原理如图:1。
1、夹紧时,气动液压泵经过滤器、单向阀吸油,通过二位四通带定位电磁换向阀将油液注入液缸,使液缸夹紧。
2、放松时,气动液压泵经换向阀将液缸内油液吸出,通过左侧单向阀将油液排回油箱。这样,通过控制电磁阀的换向,就可以实现单作用液压缸的伸缩动作。
液压系统对油液清洁度要求较高,因此在气动液压泵从油箱吸油的管路上安装过滤器。为不使换向卸压瞬间油液冲破过滤器,在过滤器前安装一个单向阀。排回的油液从另一个反向安装的单向阀排回油箱。这样即阻止了油箱中的杂质进入管路,又可以使管路中原有和新生杂质逐渐排回油箱。另外,在气动液压泵空气供应端安装过滤器和油雾器,也起到延长寿命、减少故障的作用。
气动液压泵以工厂压缩空气为动力,依靠气液活塞面积比将油液加压到所需压力。当油液压力与气压平衡时,自行暂停工作,油液泄漏时可自行补压。通过其附带二位五通换向阀自身的不同设定,可实现通电使能、通电停止、气源自控功能。
使用该泵作为液压源的本系统与其它使用电机驱动的液压泵为液压源的系统相比。不仅大大减少了电气系统在电机等方面的投资,而且避免了其它方式在电机频繁启停或溢流时产生的能量损失。从而降低了控制部分难度,减少了工作量。还可以使用更小的油箱,使系统更加紧凑。同时,因不必提供电机所需380V电压,仅为电磁阀和压力继电器提供24V电压,所以本系统更加安全。
第四课题: 配套电气系统
其电气方面基本要求是,在液压系统处于夹紧状态时禁止进行皮带机升降操作。电气部分设计时,将该装置独立于原自动线电气部分,该装置任意故障均不影响自动线正常工作。综合安全、效率、自动化、操作方便、维修等因素进行设计并编制PLC程序,最终功能如下:
1.皮带机处于夹紧状态,禁止进行皮带机升降操作。
2.进行皮带机升降操作,皮带机自动放松。
3.系统上电,夹紧系统自动放松。
4.全线连动时夹紧系统自动夹紧。
5.压力继电器防短接、断路设计。
6.plc程序内部与外部继电器分别应用防粘设计。
7.电磁阀线圈安装续流二极管延长继电器触点寿命。
8.任何时候均可手动控制夹紧放松。
9.带定位电磁阀采用脉冲信号控制,节能降耗。
结论
通过使用气动液压泵,配合新颖油路设计,辅以适当PLC程序,本次改造安全、节能、环保、实用。成功解决了皮带机振动问题,提高了堆垛质量,个别规格产品产量相应提高。使用一年半来工作稳定可靠。值得相关改造项目借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