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图甲所示,是“”研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装置图.(1)实验时,小雯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
(1)液体从抄加热到沸腾需要的时间的长短与很多因素有关:水量的多少、水温的高低、火力的大小、是用酒精灯的外焰还是内焰加热等等,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故在实验中,向烧杯内倒入热水,这样可以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所需的时间;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减小水的质量.
(2)a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b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
(3)首先确定横轴和纵轴代表的物理量和相应的标度,然后确定对应点,最后描点连线做出图象,如下图;(4)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9℃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9℃,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可以将酒精灯撤去,观察水能否继续沸腾即可.
故答案为:(1)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所需的时间;减小水的质量;
(2)a;
(3)见下图:
(4)99;撤去酒精灯,观察水能否继续沸腾.
❷ 将物质进行高温高压处理以后,物质会发生那些变化可以用什么装置做高温高压试验
经过高温高压处理以后,物质可能会发生以下两种变化,一是成分保持不变,但是晶体结构发生相型转变,另一种是不同元素或化合物之间发生反应生产新的化合物。
装置的话得看你要什么样的温度和压力了,我们实验室也是做高温高压试验的,用的Depths of
the earth 的活塞圆筒装置可以提供4GPa,2000℃的条件,不知道这个条件能不能满足你的要求。
一般而言这个装置可以提供的条件应该差不多可以满足你的要求,这个装置经常被用来做地球科学、凝聚态物理、新型材料如磁性材料、陶瓷材料的研究等等。你自己可以了解一下
❸ 自制简单收集太阳能热水器 物理实验报告 利用 硬纸板,雨伞,锡纸,一次性杯,和胶带。
自制简单收集太阳能热水器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利用硬纸板、雨伞、锡纸、一次性杯和胶带自制简单太阳能热水器,并测试其集热效果。
实验材料: 硬纸板 雨伞 锡纸 一次性纸杯 胶带
实验步骤:1. 测试伞半球焦点:将雨伞打开并倒置,通过观察和测试确定伞半球的焦点位置。2. 制作托架:在焦点处将伞柄折弯,并将焦点到把手间的余量折成托架,以支撑纸杯。3. 贴锡纸:使用锡纸将伞内全部贴上,用于聚光;同时,用锡纸将一次性纸杯内壁也全部贴上,以增强保温效果。4. 对准太阳:找准太阳光当前直射点与线,将伞心与焦点连线后所成直线正对太阳,确保太阳能被最大限度地反射并聚焦到纸杯中。5. 固定雨伞:使用硬纸板制作一个支架,将雨伞固定在支架上,以保持稳定的集热角度。
实验数据记录: 当前室温:记录实验开始时的室内温度。 初始水温:测量并记录纸杯中水的初始温度。 加热时间:记录将水从初始温度加热至目标温度所需的时间。期间,如时间不算过长可忽略一天中室温变化;如觉得不够精确,也可每隔一段时间同时测量室温及水温并记录。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对比实验前后的水温变化,可以评估自制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效果。 如水温显著提升,说明该自制太阳能热水器具有一定的集热能力。 如水温变化不明显,则可能需要对实验装置进行优化,如调整伞的倾斜角度、增加锡纸的反射面积等。
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最好在采光良好的室内进行,以减少因大气流动而导致的热量散失。 在使用锡纸时,要确保其紧密贴合在雨伞和纸杯上,以提高反射和保温效果。 在对准太阳时,要确保伞心与焦点连线所成直线始终正对太阳,以保证最大的集热效率。
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利用硬纸板、雨伞、锡纸、一次性杯和胶带等简单材料,成功自制了一款简单的太阳能热水器。通过对比实验前后的水温变化,可以初步评估其集热效果。虽然该自制热水器在集热效率上可能无法与商业太阳能热水器相媲美,但本次实验仍具有一定的科普意义和实践价值。
❹ 如图是探究物质吸热性质的实验装置图,在两容器内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
(1)实验中用同样的加热器,单位时间放出的热量才相同,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的目的是使煤油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
(2)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根据Q=cm△t,要使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热较多,需要加热的时间长.
(3)本实验将“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转化为通过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实现,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
(4)A.水压使水管中形成水流,类似地,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用到了类比法;
B.根据物质在常态下的形状和体积是否固定,可将物质分为三态,用到了归纳法;
C.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是否有关系,要用到控制变量法;
D.通过观察木桩被重物打入沙子的深度,可比较重物重力势能的大小,用的是转换法,所以D与上述方法相同;
(5)①比较1、2的实验数据,都是水,质量相同,升高不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不相同的;
②比较1、4的实验数据,物质的种类不同,加热时间相同,即吸收的热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不同,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
③比较2、4的实验数据,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物质的种类不同,加热时间不同,说明吸收的热量不同,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6)①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可以使水和煤油受热均匀;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酒精灯放出的热量就是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也就是相等的,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的.
②探究物质吸热性质的实验就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热源(酒精灯火焰的大小、与烧杯底的距离)、盛装液体的容器相同和液体质量一定,故A、C选项正确;
因为水和煤油的密度是不同的,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故B错;故选B.
故答案为:(1)使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2)水;(3)加热时间;(4)D;(5)①不同;②不同;③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6)①使水和煤油受热均匀;加热时间;②B.
❺ 大学物理实验论文!!!!急急急!!!!注意,是小论文,不是实验心得体会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弗兰克赫兹实验
大学物理试验 2009-02-26 18:59:30 阅读17868 评论14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弗兰克赫兹实验
实验器材:F-H实验管、恒温加热电炉、F-H实验装置、示波器。
实验内容:
1.熟悉实验装置,掌握实验条件。
该实验装置由F-H管、恒温加热电炉及F-H实验装置构成,其装置结构如下图所示:
F-V管中有足够的液态汞,保证在使用温度范围内管内汞蒸气总处于饱和状态。一般温度在100 ºC至250 ºC。并且由于Hg对温度的灵敏度高,所以温度要调好,不能让它变化太大。灯丝电压控制着阴极K发射电子的密度和能量分布,其变化直接影响曲线的形状和每个峰的位置,是一个关键的条件。
2.测量Hg的第一激发电位。
1)起动恒温控制器,加热地F-H管,使炉温稳定在157 ºC,并选择合适的灯丝电压,VG1K=2.5V,VG2p=1.5V,Vf=1.3V。
2)改变VG2k的值,并记录下对应的Ip值上(每隔0.2V记录一个数据)。
3)作数据处理,作出对应的Ip-VG2k图,并求出Hg的第一激发电位(用逐差法)。
3.测Ar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
1)调节好相关的数据:Vp=8.36V,VG1=1.62V,VG2k=0~100V,Vf=2.64V;
2)将相关档位调到自由档位,在示波器上观看得到的Ip-VG2k图,是否符合实验要求(有六个以上的波峰)。再将相关档位调到手动档位。
3)手动改变VG2k的值,并记录下对应的Ip值上(每隔0.05V记录一个数据)。
4)作数据处理,作出对应的Ip-VG2k图,并求出Hg的第一激发电位(用逐差法)。
4.得出结论。
原始数据:
1. Vf=1.3V VG1K=2.5V VG2p=1.5V T=157ºC
求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的数据表
❻ 高温实验装置使用时应注意
高温实验装置的安装与调试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设备稳固且准确无误。
使用时应根据实验需求设定适宜的温度,并密切监控温度变化,防止过高或过低影响实验结果。
操作高温实验装置时,必须重视安全性,防止接触高温区域,以免造成烫伤等安全事故。
定期清洁设备并进行维护保养,以保持设备清洁和延长使用寿命。
使用高温实验装置时,需注意避免放置易燃易爆物品,且设备运行中不得进行修理或调整。
高温物性测试仪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加热元件产生高温,对样品进行加温,并测量其在高温下的物理性质,如热导率、热扩散率、比热容等。样品受热后,传感器测量温度和热流量等参数,将这些参数转化为电信号,传输至数据采集器,再转化为数字信号记录。该测试仪可配备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和加热元件,以适应多种测试需求和控制加热条件。
❼ 如图所示,是探究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两图中,除杯内分别装的是质量相等的食用油
(1)因为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应保证水和油的质量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初温相同、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选用相同电加热器的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
(2)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物理学上用比热容反应物质的这种性质.
故答案为:使水和食用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物质种类(比热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