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苯并咪唑合成文献
文献我手里没有 但是我今天做了。邻苯二胺+甲酸 100度回流2小时,TLC跟踪反应进程。苯并咪唑在回最下面。结答束后,冷却至室温,在搅拌下用氢氧化钠溶液调PH=9左右,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冷却,抽滤即可。
B. 苯并咪唑的合成的步骤
由邻苯二胺与甲酸经环合而得。
其制备方法是:将粉碎好的邻苯二胺加入反应釜内内,然后抽入甲酸,水浴保持反容应温度95~98℃搅拌2h,冷却析出结晶,再用10%NaOH中和至微碱性pH至10,冷却过滤,将析出的固体滤出,用水洗涤、干燥即得苯并咪唑粗品。粗品加水微沸,加活性炭脱色,趁热过滤,滤液冷至室温,过滤,冷水洗涤,在100℃干燥得成品。粗品收率90%。
C. 苯并咪唑一般怎么合成呢
苯并咪唑由邻苯二胺与甲酸[4]或等量原甲酸三甲酯缩合制得:
C6H4(NH2)2 + HC(OCH3)3 → C6H4N(NH)CH + 3 CH3OH
2-取代的苯并版咪唑可由此法用其他权羧酸制备。[4]
D. 苯并咪唑的合成方法
由邻苯二胺与抄甲酸经环合而得。将邻苯二胺与甲酸的混合物在水浴上加热2h,冷却,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10,将析出的固体滤出,用冷水洗涤得粗品。粗品加水微沸,加活性炭脱色,趁热过滤,滤液冷至室温,过滤,冷水洗涤,在100℃干燥得成品。粗品收率90%。
半数致死量(小鼠,经口)2190mg/kg。
E. 苯并咪唑类都包括哪些杀菌剂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苯并咪唑类在杀菌剂中占有重要位置,包括品种有多菌灵、丙硫多菌灵、苯菌灵、噻菌灵、麦穗宁等。近年来还开发了多菌灵的酸盐,如多菌灵盐酸盐(防霉宝)、多菌灵水杨酸盐(增效多菌灵)、多菌磺酸盐(溶菌灵)。硫菌灵和甲基硫菌灵在化学结构上属取代苯类,但因其施用于植物体后转化成多菌灵起杀菌作用,故也将此两药剂归纳入苯并咪唑之中。
苯菌灵施于植物体后也可转化成多菌灵,同时还产生另一种杀菌物质异氰酸丁酯,另外·苯菌灵的亲油性比多菌灵强,更容易渗入植物体内,所以在实际使用中,苯菌灵的防病效果往往是高于多菌灵。但苯菌灵价格高于多菌灵,因而国内大量生产和使用的仍是多菌灵。
噻菌灵、麦穗宁施用于植物后,不转化成多菌灵,故其杀菌作用不属于多菌灵类。
丙硫多菌灵原为医用药,由贵州道元科技有限公司将其开发成用于农业的杀菌剂,又名施宝灵。
上述杀菌剂品种有许多共同特点,在此集中介绍,在具体品种中就不再重复。
(1)广谱这些品种的杀菌谱超过其他类杀菌剂,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三大类中的许多属、种,且多是植物病害的主要致病菌,因而适用于多种经济作物,禾谷类、果树、蔬菜、园林植物、花卉等。
(2)内吸能被植物吸收,在植物体内向顶输导,不能向基部运转,兼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3)使用方法多样,可田问喷雾、拌种、加工成种衣剂、浸秧苗等。
(4)价格优势大,农民易接受。
(5)抗药风险在内吸杀菌中不算严重。但多菌灵、苯菌灵能诱发某些病原菌产生抗性,且同类品种间有正交互抗性,应注意与其他类型杀菌剂混用或轮换使用,也已加工成多种混剂可以选用,不在同一种作物的一个生育期内连续单用。
F. 苯并咪唑的制备实验
小虫文学上:http://emuch.net/html/200809/974995.html 附件文献
希望对你有专帮属助
G. 苯并咪唑的合成中加入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应该是合成过来程完成之后加入自的吧,(一开始就存在不是直接把甲酸反应掉了。。。)苯并咪唑有一个性质是易溶于乙醇、酸溶液、强碱溶液,加入氢氧化钠会不会是为了将其溶解到强碱溶液中,同时将其与合成成分邻苯二胺、甲酸分离开来得到较纯的成分。
H. 在实验室用邻苯二胺和甲酸合成苯并咪唑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原因
温度 得注意 ph 也得注意 弱碱
I. 对羟基苯甲酸与邻苯二胺合成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中的羟基应如何保护,求详细合成条件!!
加磺酸基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