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沉砂池的作用
沉砂池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粒径大于0.2毫米,密度大于2.65吨/立方米的砂粒,旨在保护管道、阀门等设施免受磨损和阻塞。其工作原理基于重力分离,因此需控制沉砂池的进水流速,确保比重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随水流带走。
沉砂池的设计形式包括平流式、曝气式、旋流式和多尔式。其中,曝气沉砂池因占地小、能耗低、土建费用低等优点,成为广泛应用的选择。该池型在平流沉砂池的侧墙上设置一排空气扩散器,使污水产生横向流动,形成螺旋形的旋转状态,从而有效分离砂粒和有机物。
曝气沉砂池由进水装置、出水装置、沉淀区、曝气系统和排泥装置组成。其水流部分是一个长形渠道,在池壁一侧的整个长度距池底0.6~0.9米高度处设有空气扩散装置,并设有集砂槽。池底设有一定坡度,以保证砂砾能够滑入。这种设计有效解决了平流沉砂池中沉砂夹杂大量有机物的问题,降低了后续处理的难度。
多尔沉砂池则具有独特的上部方形、底部圆形的结构,其沉砂机理与平流式沉砂池相似。设计参数通常基于表面水力负荷,池深较浅,通常不超过0.9米。进水经过整流器均匀分配后,通过溢流堰出水。砂粒在中心驱动的刮砂机作用下被刮入集砂坑,由螺旋洗砂机排出,同时实现有机物与砂粒的分离。
B. 沉淀池的作用
沉淀池的作用:沉淀池一般是在生化前或生化后泥水分离的构筑物,多为分离颗粒较细的污泥。在生化之前的称为初沉池,沉淀的污泥无机成分较多,污泥含水率相对于二沉池污泥低些。位于生化之后的沉淀池一般称为二沉池,多为有机污泥,污泥含水率较高。
沉淀池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口设在池长的一端,一般采用淹没进水孔,水由进水渠通过均匀分布的进水孔流入池体,进水孔后设有挡板,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池宽的横断面。
(2)沉淀池进水装置的作用扩展阅读:
通过物理作用分离、回收废水中不溶解的悬浮状态污染物(包括油膜和油珠)的方法,可分为重力分离法、离心分离法和筛滤截留法等。
属于重力分离法的处理单元有沉淀、上浮(气浮)等,相应使用的处理设备是沉砂池、沉淀池、隔油池、气浮池及其附属装置等。离心分离法本身就是一种处理单元,使用的处理装置有离心分离机和水旋分离器等。
筛滤截留法有栅筛截留和过滤两种处理单元,前者使用的处理设备是格栅、筛网,而后者使用的是砂滤池和微孔滤机等。以热交换原理为基础的处理方法也属于物理处理法,其处理单元有蒸发、结晶等。
C. 沉淀池工作原理
沉淀池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卜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
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沉淀池按水流方向分为水平沉淀池和垂直沉淀池。
沉淀效果决定于沉淀池中水的流速和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为了提高沉淀效果,减少用地面积,多采用蜂窝斜管异向流沉淀池、加速澄清池、脉冲澄清池等。沉淀池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
(3)沉淀池进水装置的作用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为避免短流,一是在设计中尽量采取一些措施如采用适宜的进水分配装置,以消除进口射流,使水流均匀分布在沉淀池的过水断面上,降低紊流并防止污泥区附近的流速过大,采用指形出水槽以延长出流堰的长度。
沉淀池加盖或设置隔墙,以降低池水受风力和光照升温的影响;高浓度水经过预沉,以减少进水悬浮固体浓度高产生的异重流等;
二是加强运行管理,在沉淀池投产前应严格检查出水堰是否平直,发现问题,要及时修理。在运行中,浮渣可能堵塞部分溢流堰口,致使整个出流堰的单位长度溢流量不等而产生水流抽吸,操作人员应及时清理堰口上的浮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