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测光合作用装置液滴移动

测光合作用装置液滴移动

发布时间:2021-02-28 07:28:07

Ⅰ 理论上可用多种方法来测定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1)在光照适宜、湿度恒定的条件下,用图一左图的实验装

(1)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关系是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用于暗反应过程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膜,消耗ADP产生ATP,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消耗ATP产生ADP,所以,叶绿体内ADP含量最高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分析题图一曲线可知,前30分钟净光合作用强度是(1680-180)÷30=50ppm/min,呼吸作用强度是(600-180)÷30=14ppm/min,因此,该绿色植物前30分钟实际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为50+14=64ppm/min.
(2)设U和V的对应部位截取等面积的叶片没有处理前干重为m,呼吸作用的强度是(m-MU)÷6,净光合作用强度是(MV-m)÷6,该植物细胞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为
(m-MU)÷6+(MV-m)÷6=)(MV-MU)/6mg/h0
(3)分析题图三可知,甲装置中液滴移动的距离是由于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乙图中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净光和作用,故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斯时,植物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量=150+50=200,对照实验装置与实验组装置的区别是新鲜叶片改为死叶片,如果将试管中的CO2缓冲液改为水,则实验测得的数据指标是指释放的二氧化碳与吸收氧气量的差值
故答案为:(1)ATP和[H]64
(2)(MV-MU)/6
(3)200 新鲜叶片改为死叶片 释放的二氧化碳与吸收氧气量的差

Ⅱ (2014海南模拟)某研究小组在暑假开展了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测试的研究课题,设计了如下装置.请你利

(1)光强度为0时,植物首先进行有氧呼吸,此时气体的变化值为0,当氧浓度减小,发生有专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属存,释放的二氧化碳大于吸收的氧气,液滴移动的距离显示了二者的差值.
(2)如果测定光合作用过程中O2含量的变化,二氧化碳应该是恒定的,这样液滴的移动距离就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的量,所以烧杯内应该放有二氧化碳的缓冲液;再加一个空白对照组,排除非实验变量的干扰,对照组内放置死掉的植物幼苗和二氧化碳缓冲液.
(3)测定呼吸作用强度,用氧气的吸收量作为变量,首先排除光合作用的影响,因此对装置要遮光处理,烧杯内放入氢氧化钠液体吸收释放的二氧化碳,此时液滴的移动就显示有氧呼吸氧气的吸收量.
(4)①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基质中完成,④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分解,③二氧化碳的固定,在叶绿体基质完成,②是暗反应第二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同样是在叶绿体基质内完成.
故答案为:
(1)吸收O2和释放CO2的量的差值
(2)将小烧杯中的蒸馏水换成CO2缓冲液对照组 死的植物幼苗和CO2缓冲液
(3)将小烧杯中的蒸馏水换成NaOH溶液
(4)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的降解成丙酮酸 叶绿体基质 ①④②

Ⅲ 某科研小组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设计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小室(如图A所示). (1)将

(1)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图A是密闭装置,内有二氧化碳缓冲液,说明实验过程中二氧化碳浓度始终不变,那么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就只有光照强度和温度了.装置刻度管中液滴移动是由氧气的增减造成的,只在有氧气释放,液滴就会右移.图B中g点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超过该点将消耗氧气,所以g点时储存氧气最多.
(2)表格中数据表明,氧气的产生速率在逐渐减小,表明光合作用在减弱,在B曲线上所对应的区段是de和fg.
(3)e点与d点相比,e点由于白天光照过强、温度过高导致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吸收减少,因此二氧化碳固定减少,那么C3的合成速率慢.
a点形成的原因可能是a时刻温度较低.
装置A中测定的是净光合速率,装置C中测定的是呼吸速率,因此在处理数据时,将A装置中液滴移动距离加上C装置中液滴移动的距离.实验装置中实验组读数表示净光合速率,对照组读数为呼吸速率.测得单位时间内,实验组读数为M,对照组读数为N,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是=净光合速率+呼吸作用速率=M-N或M+|N|.
(4)甲图所示的生理状态下,产生ATP的场所有A类囊体薄膜、C线粒体基质、D线粒体内膜、E细胞质基质.
(5)乙图G、X、Y表示物质,①~⑤表示过程,图中的过程⑤二氧化碳的固定、②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发生于甲图中的B叶绿体基质场所.物质X、Y分别代表的是三碳化合物、丙酮酸.
故答案为:
(1)光照强度、温度18(或g)
(2)de或fg
(3)慢a时刻温度较低M-N
(4)A、C、D、E
(5)⑤②三碳化合物、丙酮酸

Ⅳ 理论上可用多种方法来测定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1)在光照适宜、温度恒定的条件下,用图一,左图的实验

(1)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关系是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用于暗反应过程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膜,消耗ADP产生ATP,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消耗ATP产生ADP,所以,叶绿体内ADP含量最高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分析题图一曲线可知,前30分钟净光合作用强度是(1680-180)÷30=50ppm/min,呼吸作用强度是(600-180)÷30=14ppm/min,因此,该绿色植物前30分钟实际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为50+14=64ppm/min.
(2)设U和V的对应部位截取等面积的叶片没有处理前干重为m,呼吸作用的强度是(m-MU)÷6,净光合作用强度是(MV-m)÷6,该植物细胞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为
(m-MU)÷6+(MV-m)÷6=)(MV-MU)/6mg/h0
(3)分析题图三可知,乙装置中液滴移动的距离是由于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呼吸强度为L2/6ml/h,甲装置中液滴移动的距离是由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净光合作用强度为L1/6ml/h,因此该实验条件下该植物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为(L1+L2)/6ml/h.
故答案应为:
(1)ATP和[H]叶绿体基质64
(2)(MV-MU)/6
(3)(L1+L2)/6

Ⅳ 关于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的 对照组 设置

本实验以红色液滴的移动作为观察指标。所以,无关变量即为非叶片光合作用内所造成的红色液滴的移动容。所以对照组应把绿叶换成消毒过的死叶片。
至于CO2缓冲液,是控制误差的另一措施,而不是引起误差的因素,所以不用更换。

在解关于实验误差分析题时,要分析清实验原理与装置原理。误差分析即在此基础上寻找可能造成误差的因素。至于技巧,做些题目,反正高中生物实验题型有不多,考点也就那些。

Ⅵ 呼吸和光合作用液滴移动问题

这是密闭容器抄里面的。就是看密闭容袭器里气体是增多还是减少。那么就需要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大小(一个产生O2,一个消耗O2,一个产生CO2,一个消耗CO2),看最终气体是增多还是减少,减少就左移,增多就右移,不多不少就不移动。先不移动后移动的就是改变了一些条件的。

Ⅶ 为研究影响某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请据图回答:(1)表为不同温度条件下光合

(1)当温度为20℃,光照强度大于2klux时,光合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回,故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生答理过程是暗反应.温度为10℃时,由于低温限制了光合作用,因此较强的光照下植物也不能达到较大的光合速率.光照强度为0klux时,植物叶片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故能产生ATP的结构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①分析图B可知,在图B中,光合作用开始时刻是在b点,图2-A装置刻度管中的液滴移到最右点时,表示有机物不再积累,故对应到图B曲线中的g点.
②该组实验数据表示光合作用速率减弱,是在图2-B曲线的de(或fg)段获得.与b点相比,a点形成的原因可能是a点时刻温度低,呼吸酶活性降低,氧气消耗少.植物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如果要测定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速率,设置如A一样的装置C,并将C遮光放在和A相同的环境条件下.
故答案为:
(1)暗反应 低温限制了光合作用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2)①b g
②de(或fg) a点时刻温度低,呼吸酶活性降低,氧气消耗少设置如A一样的装置C,并将C遮光放在和A相同的环境条件下

Ⅷ 图中甲为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个经消毒的新鲜叶片和二氧化碳缓冲液,试管内气体体

(1)二氧化碳缓冲溶液可维持甲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相对稳定,因此液滴的移动方向取决于甲中氧气量的变化,由于光照强度由0渐变为2.5千勒克斯时,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导致甲中氧气量减少,因此液滴左移.
(2)丙图内可表示二氧化碳的是②③⑥;二氧化碳被消耗是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其场所在叶绿体基质.A场所为叶绿体,发生的是光合作用,其能量变化过程是光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进入C的⑦是指丙酮酸和还原态氢两种有机物.
(3)对叶片来说,光照强度为10千勒克斯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对应丙图中存在相关气体的箭头有①②⑤⑥.
(4)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斯时,气体总量增加了150ml,根据上面的试题分析,这150ml为净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而叶片的呼吸作用强度一直为50ml/h,可知,实际上光合作用产生了150+50=200ml的氧气.
(5)凡士林有密封作用,导致二氧化碳不能通过气孔进入到叶绿体中,从而使暗反应速率下降.
(6)由于呼吸作用消耗了一部分氧气,因此与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相比,用上述装置所测得的光合作用速率数值偏低.
(7)根据设计实验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为了防止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本实验还应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与实验组装置的区别是新鲜叶片改为经消毒的死叶片.
故答案为:
(1)左侧
(2)②③⑥叶绿体基质 光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丙酮酸 还原态氢
(3)①②⑤⑥
(4)200
(5)暗
(6)偏低 呼吸作用消耗了一部分氧气
(7)新鲜叶片改为经消毒的死叶片

Ⅸ 测光合作用强度的实验把碳酸氢钠换成清水,液滴移动代表什么

首先NaHCO3缓冲液是用来提供CO2,使装置内CO2浓度恒定的。换成水,则光合作用吸收的部分CO2不再由环境提供。由此装置内气体体积变化则是氧气释放量与CO2吸收量的差值。

Ⅹ 探究净光合速率为什么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同时进行时液滴向右移动

因为装置中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由于装置中的二氧化碳保持不变,而生成的氧气量大于呼吸消耗的氧气量,造成装置内气压大于外界的气压,所以液滴向右移。

阅读全文

与测光合作用装置液滴移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轴承合页掉了如何维修图 浏览:949
什么设备测出抑郁症 浏览:667
现代朗动仪表罩怎么拆 浏览:696
阀门螺纹断在管子里了怎么办 浏览:191
阀门水暖喷灌怎么样 浏览:710
试述电气阀门定位器的 浏览:234
怎么消除瑞虎仪表盘上的小扳手 浏览:339
廋腹用什么器材 浏览:438
王者荣耀信号检测共享设备是什么意思 浏览:823
自动报警装置常用的探测器 浏览:449
上记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556
色谱法的实验装置 浏览:648
沉淀池进水装置的作用 浏览:260
汽车电影设备哪里有卖的 浏览:333
机械硬盘如何拆 浏览:74
电动车龙头轴承怎么加油 浏览:334
学校定时打铃仪器怎么设定时间 浏览:596
如何区分球笼坏了与轮毂轴承坏了 浏览:363
物理机械波初相位怎么看 浏览:79
地暖阀门一般放到什么位置 浏览: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