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某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其實驗的部分原理是利用平拋運動的知識。那麼:
(1)AB (2)4Hh (3)正確,20.15(20.10或20.20) |
⑵ 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實驗所用的電源為學生電源,有交流(頻率為50Hz)和直流兩種
(1)在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的實驗中,需要驗證動能的增加量和重力勢能減小量是回否相等,質量可以約掉答,因此質量可以不測,所以沒必要用天平測量出重錘的質量.打點計時器應接交流電源,不能接直流電源.故不必要的步驟是A,操作不恰當的步驟是C.
(2)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
s4-s1=3a1T2
s5-s2=3a2T2
s6-s3=3a3T2
為了更加准確的求解加速度,我們對三個加速度取平均值,有:
a=
a1+a2+a3 |
3 |
(s4+s5+s6)?(s1+s2+s3) |
9T2 |
⑶ 用如圖(a)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1)為了減少______帶來的誤差,打點計時器的兩個限位孔
(1)為了減少紙帶與限位孔間的摩擦阻力帶來的誤差,打點計時器的兩個限位孔中心連線應在專一條豎直線屬上.
(2)實驗操作時,先接通打點計時器電源,再釋放紙帶.
(3)為驗證重錘對應B點和F點時的機械能是否相等,需要求出重錘對應於B、F兩點的瞬時速度,做勻變速運動的物體在某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等於該段時間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應測量A、C兩點間的距離,E、G兩點間的距離和B、F兩點間的距離.
(4)重錘重力勢能的減少量△Ep=mgh=0.235J.
故答案為:(1)紙帶與限位孔之間的摩擦阻力;(2)接通打點計時器電源;釋放紙帶;(3)A、C;E、G;(4)0.235.
⑷ 某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該同學經正確操作得到打點紙帶,在紙帶後段每兩個計
利用描點法作出圖象如下所示:![]() |
1 |
2 |
⑸ 用如圖5-8甲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
答案:AC
解析:A:安裝抄打點計時器襲時,必須使兩紙帶限位孔在同一豎直線上,以減小摩擦阻力,故A正確。
B:應先接通電源後,再松開紙帶讓重物下落,使盡可能多的點打在紙帶上,以便觀察運動軌跡,故B錯誤。
C:開頭打出的幾點模糊不清,可利用後面清晰的點用½mv2²—½mv1²=mgΔh驗證機械能守恆,故C正確。
D:若重物下落初速度不為零(v0≠0),這樣也可以用½mv2²—½mv1²=mgΔh驗證機械能守恆,但測量重物下落高度不能從起始點算起,因為剛下落時h=0時½mv²不等於零,故D錯誤。
綜上分析:本題答案為AC。考察實驗操作與誤差。
⑹ 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重物從高處由靜止開始下落,重物拖著的紙帶通過打點計時器打出
⑴C,B⑵ ![]() ⑺ 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1)下面測量工具必需的是A.天平 B.彈簧秤&nbs...
(1)在該實驗中,通過打點計時器來記錄物體運動時間,不需要秒錶,
(4)由於紙帶與打點計時器間有摩擦阻力和存在空氣阻力,所以在本實驗的實際測量,動能的增加量一定小於重力勢能的減小量. 故答案為:(1)C (2)紙帶與限位孔之間的摩擦阻力;接通打點計時器電源;釋放紙帶; (3)0.02;mgS3;25(S4-S2) (4)小於 ⑻ 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1)下面列舉了該實驗的幾個操作步驟:A、用天平稱出重錘和夾 (1)以上步驟中,不必要的步驟是:A、因為我們是比較mgh、
有錯誤的步驟的是:B、將電火花計時器接到直流電源上,應該接到交流電源上, C、開始記錄時,應先給打點計時器通電打點,然後再釋放重錘,讓它帶著紙帶一同落下,如果先放開紙帶讓重物下落,再接通打點計時時器的電源,由於重物運動較快,不利於數據的採集和處理,會對實驗產生較大的誤差, (2)重力勢能的減小量等於重力所做功的大小, 因此有:△Ep=W=mgx=mg(X0+X1)=1.92m; 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時間中點的瞬時速度大小等於該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因此有: vc=
動能的增量為:△E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