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明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A、B進行趣味實驗.(1)裝置A進行實驗時,將滴管中的物質加入到錐形瓶中,
氫氧化鈉溶液能夠吸收二氧化碳氣體,導致瓶內氣壓減小,故氣球能夠膨脹起來;鋅和內稀硫酸反容應能生成氫氣,導致瓶內氣壓增大,故氣球能夠膨脹起來.
故答案為:(1)CO2NaOH溶液
(2)Zn+H2SO4(稀)═ZnSO4+H2↑
(3)錐形瓶內外存在氣體壓強差.(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給分)
② 如圖是驗證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兩套實驗裝置,A裝置的水槽里放的是氫氧化鈉溶液,B裝置里的水槽里放的
(1)、(2)由來於甲裝置葉片所處的自環境沒有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甲裝置葉片由於缺乏原料而不能正常進行光合作用,不能製造有機物澱粉,因此遇碘不能變藍色.而乙裝置葉片由於環境中有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製造了澱粉,故遇碘變藍色.該對照組證明了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3)將兩裝置先放在黑暗處24小時的作用是讓葉內原有的澱粉運走耗盡,排除干擾,防止影響實驗.
(4)由(1)、(2)可知,該實驗變數是二氧化碳,說明了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5)氫氧化鈉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為驗證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需要對二氧化碳進行吸收,實驗中起對照作用的是B.
故答案為:
(1)不變藍;沒有;
(2)變藍;由於環境中有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製造了澱粉;
(3)讓葉內原有的澱粉運走耗盡,排除干擾,防止影響實驗;
(4)二氧化碳;
(5)吸收二氧化碳;B
③ 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為探究植物的生命活力,設計了如圖實驗裝置.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裝置A,
(1)二氧化碳有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特性,呼吸作用是不需要條件專的,只要屬是活細胞,即使是無光也進行呼吸作用,也能進行微弱的蒸騰作用,但是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同時無光時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因此圖A實驗裝置是為了驗證呼吸作用的產物是二氧化碳,實驗現象是能夠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2)在實驗過程中也能進行微弱的蒸騰作用,植物體內的水分以水蒸氣的形式從葉片的氣孔散發出來,因此,塑料袋內壁出現的水珠主要來自植物的蒸騰作用作用.
(3)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葉綠體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釋放氧氣,同時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合成的有機物中的過程,甲中能使帶火星的衛生香劇烈燃燒,這是氧氣具有助燃的性質,說明光合作用產生了氧氣.
(4)為探究「進行光合作用的是金魚藻」,裝置B設置了如圖乙所示的對照組,實驗的唯一變數應是金魚藻.所以應去掉圖乙中的金魚藻.其他條件都應該相同.
故答案為:(1)植物呼吸作用產生了二氧化碳;
(2)蒸騰作用;
(3)氧氣;
(4)金魚藻.
④ 右圖是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四個實驗裝置,將A、B、C、D四個實驗裝置放在陽光下照射2個小時.請分析回答問
(1)B裝置中,花盆土壤中的水分在陽光下可以通過蒸發進入塑料袋內,因此不能專能說明塑料袋內的屬水珠是蒸騰作用形成的還是土壤蒸發的;A裝置由於在植物的莖處扎緊,花盆土壤蒸發的水分不能進入塑料袋內,因此塑料袋內壁上的水珠只能是植物體的蒸騰作用形成的.故可以證明塑料袋壁上的水珠由植物體散發出的是A裝置.
(2)植物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而C、D兩個裝置中,C的葉多,D沒有葉,因此塑料袋壁上的水珠較多的是C.
(3)由以上現象可以得出:葉是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蒸騰作用可以為大氣提供大量的水蒸氣,使當地的空氣保持濕潤,使氣溫降低,讓當地的雨水充沛,因此大面積植樹造林可以提高大氣的濕度.
(4)植物體內的水分和無機鹽是由木質部中的導管由下往上運輸的.因此枝條縱切面上被染紅的部分是木質部(或導管),紅墨水(無機鹽、水)在該部位的運輸方向是自下而上.
故答案為:
(1)A;
(2)C;
(3)葉;提高(或增加);
(4)木質部(或導管);自下而上
⑤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如下實驗裝置進行探究.(1)裝置A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2)實驗結束後,欲驗
(1)銅與濃硫酸共熱生成硫酸銅、二氧化硫和水,反應方程式為:Cu+2H2SO4(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