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自動化製造系統中顯示裝置的人機工程學設計原則是什麼
社會的發展、技術的進步、產品的更新、生活節奏的加快等等一系列的專社會與物質的因屬素,使人們在享受物質生活的同時,更加註重產品在「方便」、「舒適」、「可靠」、「價值」、「安全」和「效率」等方面的評價,也就是在產品設計中常提到的人性化設計問題。
『貳』 人機工程學的設計標准
那麼,對於一件產品是如何來評價它在人機工程學方面是否符合規范呢? 以德國Sturlgart設計中心為例,在評選每年優良產品時,人機工程上所設定的標准為:
1)產品與人體的尺寸、形狀及用力是否配合;
2)產品是否順手和方便使用;3)是否能防止使用者操作時意外的傷害和錯用時產生的危險;
4)各操作單元是否實用;各元件在安置上能否使其意義毫無疑問的被辨認;
5)產品是否便於清洗、保養及修理。
一般情況下,在設計教育中常以上述第三項較為強調,而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則是以產品的視覺效果、商場氣氛及價值來決定購買行為的成立與否,但作為一名好的設計師應為產品長期使用的效果及舒適性負責,尤其是避免傷害與危險的防止更是不可忽視的考慮因素。如,在操作計算機的上機姿勢中,在現行的上機條件下,操作員常常是手臂向前懸空著來操作鍵盤和滑鼠的。手臂的懸空形成了肩頸部的靜態疲勞,使得操作員不得不將背部靠在椅子靠背上作業(後靠姿勢會加大懸空的手臂的前伸程度,從而增大肩部所需要的平衡力矩,加快肩頸部的疲勞),而當操作員脫離靠背又手臂懸空時,體重就全部需要由脊柱來承擔,其結果或者是腰背的疲勞酸痛,或者是腰肌放棄維持直坐姿勢而塌腰駝背,或者是把手腕抵在桌沿而引發腕管綜合症。那麼,要解決諸如此類的問題,設計師就必須充分考慮人機工程學的因素。
國際功效學會給人機工程學下的定義是研究人在工作環境中的解剖學、生理學、心理學等諸方面因素,研究人-機器-環境系統中的交互作用著各個組成部分(效率、安全、健康、舒適等)在工作條件下、在家庭中、在閑暇時間內如何達到最優化的一門學科。
『叄』 人機工程學原理應用於設計體現了怎樣的設計概念
人機工程學是一門新興的應用型、綜合性邊緣學科。是研究人、機(包括工業產品、建築結構、環境規劃、生活用品等)及其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學科。人機工程學的研究對象是人、機、環境三要素。人機工程學運用人體測量學、生理學、心理學、生物力學以及工程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綜合地進行人體結構、功能、心理以及力學等問題的研究,研究人機系統中人、機特性,人與機器及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人機界面設計,以及人在工作、生活中工作效率、人的舒適和安全健康等問題。其目的是實現人機系統的最大效率和追求人的安全舒適。
人機工程學是一個跨門類、多學科的交叉科學,其研究領域不只局限於工程學科,還與人體生理學、心理學、生物力學、測量學以及管理學、色彩學、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等學科有密切的關系,因此它屬於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共同研究的課題。人機工程學的應用領域幾乎涉及人類工作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如機械、自動化、建築、公共設施、電器、交通、環境、人力資源管理、教育等,甚至可用於大規模社會系統。
本課程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
⑴ 掌握人機工程學的研究內容、基本原則和基本原理;
⑵ 樹立人-機-環境的系統觀念並使之相互協調,以獲系統最高綜合效率;
⑶ 全面了解與規劃、設計、生產、施工、管理等相關的人的因素;
⑷ 掌握人機界面、作業域以及帶普遍性的典型人機設計問題。
⑸ 引導學生多視角、多層面觀察問題,建立多元化的思維方式與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