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用本實驗裝置測量水的比汽化熱可能產生哪些誤差

用本實驗裝置測量水的比汽化熱可能產生哪些誤差

發布時間:2021-02-25 15:50:27

1. 液體比汽化熱測量中,測量溫度為什麼要用集成溫度感測器它比用水銀溫度計有什麼優點

電子溫度計與水銀溫度計

2. 實驗誤差有哪些因素造成

測量時,由於各種因素會造成少許的誤差,這些因素必須去了解,並有效的解決,方可使整個測量過程中誤差減至最少.測量時,造成誤差的主要有系統誤差和隨機誤差,而系統誤差有下列情況:誤讀、誤算、視差、刻度誤差、磨耗誤差、接觸力誤差、撓曲誤差、餘弦誤差、阿貝 (Abbe) 誤差、熱變形誤差等.系統誤差的大小在測量過程中是不變的,可以用計算或實驗方法求得,即是可以預測,並且可以修正或調整使其減少.這些因素歸納成五大類,詳細內容敘述如下:
1.人為因素
由於人為因素所造成的誤差,包括誤讀、誤算和視差等.而誤讀常發生在游標尺、分厘卡等量具.游標尺刻度易造成誤讀一個最小讀數,如在10.00 mm處常誤讀成10.02 mm或9.98 mm.分厘卡刻度易造成誤讀一個螺距的大小,如在10.20 mm常誤讀成10.70 mm或9.70 mm.誤算常在計算錯誤或輸入錯誤數據時所發生.視差常在讀取測量值的方向不同或刻度面不在同一平面時所發生,兩刻度面相差約在0.0.4 mm之間,若讀取尺寸在非垂直於刻度面時,即會產生 的誤差量.為了消除此誤差,製造量具的廠商將游尺的刻劃設計成與本尺的刻劃等高或接近等高,(游尺刻劃有圓弧形形成與本尺刻劃幾近等高,游尺為凹V形且本尺為凸V形,因此形成兩刻劃等高.
2.量具因素
由於量具因素所造成的誤差,包括刻度誤差、磨耗誤差及使用前未經校正等因素.刻度分劃是否准確,必須經由較精密的儀器來校正與追溯.量具使用一段時間後會產生相當程度磨耗,因此必須經校正或送修方能再使用.
3.力量因素
由於測量時所使用接觸力或接觸所造成撓曲的誤差.依據虎克定律,測量尺寸時,如果以一定測量力使測軸與機件接觸,則測軸與機件皆會局部或全面產生彈性變形,為防止此種彈性變形,測軸與機件應采相同材料製成.其次,依據赫茲 (Hertz) 定律,若測軸與機件均採用鋼時,其彈性變形所引起的誤差量
應用量表測量工件時,量表固定於支持上,支架因被測量力會造成彈性變形,如圖2-4-3所示,在長度 的斷面二次矩為 ,長 的支柱為 ,縱彈性系數分別為 、 ,因此測量力為P時,撓曲量 為 .為了防止此種誤差,可將支柱增大並盡量縮短測量軸線伸出的長度.除此之外,較大型量具如分厘卡、游標尺、直規和長量塊等,因本身重量與負載所造成的彎曲.通常,端點標准器在兩端面與垂直線平行的支點位置為0.577全長時,其兩端面可保持平行,此支點稱之為愛里點 (Airey Points) .線刻度標准器支點在其全長之0.5594位置,其全長彎曲誤差量為最小,此處稱之為貝塞爾點 (Bessel Points)
4.測量因素
測量時,因儀器設計或擺置不良等所造成的誤差,包括餘弦誤差、阿貝誤差等.餘弦誤差是發生在測量軸與待測表面成一定傾斜角度 ,如圖2-4-5所示其誤差量為 ,為實際測量長度.通常,餘弦誤差會發生在兩個測量方向,必須特別小心.例如測量內孔時,徑向測量尺寸需取最大尺寸,軸向測量需取最小尺寸.同理,測量外側時,也需注意取其正確位置.測砧與待測工件表面必須小心選用,如待測工件表面為平面時需選用球狀之測砧、工件為圓柱或圓球形時應選平面之測砧.阿貝原理 (Abbe』 Law) 為測量儀器的軸線與待測工件之軸線需在一直在線.否則即產生誤差,此誤差稱為阿貝誤差.通常,假如測量儀器之軸線與待測工件之軸線無法在一起時,則需盡量縮短其距離,以減少其誤差值.若以游標尺測量工件為例,如圖2-4-6所示,其誤差為 ,因此欲減少游標尺測量誤差,需將本尺與游尺之間隙所造成之 角減小及測量時應盡量靠近刻度線.若以量表測量工件為例,如圖2-4-7所示其量表之探針為球形,工件為圓柱,兩軸心有偏位量 時,其接觸的誤差量為 .若量表之探針和工件均為平面時,若兩平面傾斜一定角度 時,其接觸的誤差量為 如圖2-4-8所示,此誤差稱為正弦誤差.圖2-4-9所示為凸輪在機構設計的誤差分析圖,為了減少磨損,常將從動件的端頭設計成半徑為 的圓球或圓柱體,兩者間的壓力角為 ,因此引起誤差為.
5.環境因素
測量時受環境或場地之不同,可能造成的誤差有熱變形誤差和隨機誤差為最顯著.熱變形誤差通常發生於因室溫、人體接觸及加工後工件溫度等情形下,因此必須在溫濕度控制下,不可用手接觸工件及量具、工件加工後待冷卻後才測量.但為了縮短加工時在加工中需實時測量,因此必須考慮各種材料之熱脹系數 作為補償,以因應溫度材料的熱膨脹系數 不同所造成的誤差.

3. 在密度的測量實驗中 會有哪些誤差

「測量物質密度」的實驗是初中物理最主要的一個實驗。下面就從誤差的分類和來源兩各方面來分析常見的幾種實驗方法中的誤差產生原因和減小誤差的方法。
一、、測量固體密度

(一)測量規則固體的密度:

原理:ρ=m/V

實驗器材:天平(帶砝碼)、刻度尺、圓柱體鋁塊。

實驗步驟:1、用天平測出圓柱體鋁塊的質量m;

2、根據固體的形狀測出相關長度(橫截面圓的直徑:D、高:h),

由相應公式(V=Sh=πD2h/4)計算出體積V。

3、根據公式ρ=m/V計算出鋁塊密度。

誤差分析:

1、產生原因:(1)測量儀器天平和刻度尺的選取不夠精確;

(2)實驗方法不完善;

(3)環境溫度和濕度因素的影響;

(4)測量長度時估讀和測量方法環節;

(5)計算時常數「π」的取值等。

2、減小誤差的方法:
(1)選用分度值較小的天平和刻度尺進行測量;
(2)如果可以選擇其他測量工具,則在測量體積時可以選 擇量筒來測量體積。
(3)測量體積時應當考慮環境溫度和濕度等因素,如「熱 脹冷縮」對不同材料的體積影響。
(4)對於同一長度的測量,要選擇正確的測量方法,讀數 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且要多測量幾次求平均 值。
(5)常數「π」的取值要盡量准確等。

(二)測量不規則固體的密度:

原理:ρ=m/V
實驗器材:天平(帶砝碼)、量筒、小石塊、水、細線。
實驗步驟:
1、用天平測出小石塊的質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測出水的體積內V1;
3、用細線系住小石塊,使小石塊全部浸入水中,測出總體積V2;
4、根據公式計算出固體密度。ρ=m/V=m/(V2-V1)

誤差分析:

1、產生原因:
(1)測量儀器天平和量筒的選取不夠精確;
(2)實驗方法、步驟不完善;
(3)環境溫度和濕度等因素的影響;

2、減小誤差的方法:
(1)選用分度值較小的天平和刻度尺進行測量;
(2)測量小石塊的質量和體積的順序不能顛倒;
(3)選擇較細的細線;
(4)測量體積時應當考慮環境溫度和濕度等因素,如「水的蒸發」等因素對的體積影響。
(5)測量質量和體積時,要多測量幾次求平均值。

誤差分析:

1、產生原因
(1)測量儀器天平的選取不夠精確;
(2)實驗方法、步驟不完善;
(3)環境溫度和濕度等因素的影響。

2、減小誤差的方法
(1)選用分度值較小的天平進行測量;
(2)測量小石塊的質量和體積的順序不顛倒;
(3)選擇較細的細線;
(4)測量體積時應當考慮環境溫度和濕度等因素,如「水的蒸發」等因素對的體積影響、「水質(選用純凈水)」 因素對水的密度的影響等。
(5)測量質量時,要多測量幾次求平均值。

四、測量液體密度
原理:ρ=m/V
方法一:
實驗器材:天平、量筒、燒杯、水、鹽。
實驗步驟:
1、用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m1;
2、在燒杯中倒入適量的水,調制出待測量的鹽水,用用天平測出燒 杯和鹽水的總質量m2;
3、將燒杯中的鹽水全部導入量筒中測出鹽水的體積V;
4、根據公式ρ=m/V=(m2-m1)/V計算出固體密度。

誤差分析:

1、產生原因:
(1)測量儀器天平和量筒的選取不夠精確;
(2)實驗方法、步驟不完善;
(3)環境溫度和濕度因素的影響;

2、減小誤差的方法
(1)選用分度值較小的天平和量筒進行測量;
(2)盡量將燒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
(3)測量體積時應當考慮環境溫度和濕度等因素,如「水 的蒸發」等因素對的體積影響。
(4)測量質量和體積時,要多測量幾次求平均值。

說明:
該試驗方法中因為無法將燒杯中的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在燒杯內壁上或多或少會殘留一些水,還有不好控制水的多少,所以實驗誤差較大,建議一般不選擇此方法測量液體密度。

方法二:

實驗器材:天平、量筒、燒杯、水、鹽。

實驗步驟:
1、在燒杯中倒入適量的水,調制出待測量的鹽水,用天平測出燒杯和鹽水的總質量;
2、將適量的鹽水倒入量筒中,測出量筒中的鹽水的體積;
3、用天平測出剩餘的鹽水和燒杯的總質量;
4、根據公式ρ=m/V=(m2-m1)/V計算出鹽水的密度。

誤差分析:

1、產生原因:
(1)測量儀器天平和量筒的選取不夠精確;
(2)環境溫度和濕度因素的影響;

2、減小誤差的方法
(1)選用分度值較小的天平和量筒進行測量;
(2)測量體積時應當考慮環境溫度和濕度等因素,如「水 的蒸發」等因素對的體積影響;
(3)測量質量和體積時,要多測量幾次求平均值。

附:
測量誤差主要分為兩大類:系統誤差、隨機誤差。

(一)系統誤差產生的原因:1、測量儀器靈敏度和分辨能力較低;2、實驗原理和方法不完善等。

(二)隨機誤差產生的原因:1、環境因素的影響;2、實驗者自身條件等。

1、選用精密的測量儀器;

2、完善實驗原理和方法;

3、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4. 測定固體導熱系數時,實驗裝置存在哪些可能產生誤差的因素

人為誤差,如人流的走動等也會引起誤差。 具體的分析,你可以把實驗原理或設備說一下,那樣能解釋的更清楚, bigmonth536 金屬導熱系數的測定實驗,

5. 液體飽和蒸汽壓的測定引起本實驗誤差的因素有哪些

(a)
溫度測定過程中產生的誤差:在進行溫度測定的過程中,由於攪拌器的攪拌不可能使得體系中各部分的溫度達到絕對均勻。所以,通過溫度測量儀測得的是測溫探頭附近液體的溫度,此溫度與飽和蒸氣的溫度不一定完全一致,從而使所測數據和最終計算結果與實際值間存在誤差。
(b)
實驗中環境條件改變產生的誤差:在測量過程中,雖然採用恆溫槽使得體系的溫度處於恆定狀態,但仍然不能完全保證測定條件沒有發生變化。同時,由於實驗中測定儀器直接與外界環境接觸,所以當外界環境溫度、大氣壓力和濕度改變時,測量儀器所處狀態的不同可能影響其測得數據的准確性。
特別是考慮到實驗中使用了較多的數字式電子測定儀器,當溫度和濕度改變時,電子元件的物理化學特性(如電阻、電容、化學勢等)很可能發生改變,從而導致所測得數據的誤差。
(c)
測量體系的改變:在實驗中認為測量體系的組成沒有變化,始終為無水乙醇。但是在實際情況下,體系組成改變的可能也是存在的。具體而言,如果排氣或升溫過程中液體沸騰過於劇烈,可能使蒸發出的液體將儀器磨口密封用的甘油溶解,之後混有甘油的蒸汽返回體系時就可能改變體系組成,從而使體系飽和蒸氣壓發生變化,引入誤差。為避免這一現象,升溫時需隨時調節活塞H,防止液體劇烈沸騰。
(d)
測量儀器的系統誤差:由於測溫儀器本身不可能絕對精確,實驗測量過程中也可能存在由此導致的系統誤差,影響結果的准確性。

6. 造成本實驗誤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測量時,由於各種因素會造成少許的誤差,這些因素必須去了解,並有效的解決,方可使整個測量過程中誤差減至最少。測量時,造成誤差的主要有系統誤差和隨機誤差,而系統誤差有下列情況:誤讀、誤算、視差、刻度誤差、磨耗誤差、接觸力誤差、撓曲誤差、餘弦誤差、阿貝 (Abbe) 誤差、熱變形誤差等。系統誤差的大小在測量過程中是不變的,可以用計算或實驗方法求得,即是可以預測,並且可以修正或調整使其減少。這些因素歸納成五大類,詳細內容敘述如下:

1. 人為因素

由於人為因素所造成的誤差,包括誤讀、誤算和視差等。而誤讀常發生在游標尺、分厘卡等量具。游標尺刻度易造成誤讀一個最小讀數,如在10.00 mm處常誤讀成10.02 mm或9.98 mm。分厘卡刻度易造成誤讀一個螺距的大小,如在10.20 mm常誤讀成10.70 mm或9.70 mm。誤算常在計算錯誤或輸入錯誤數據時所發生。視差常在讀取測量值的方向不同或刻度面不在同一平面時所發生,兩刻度面相差約在0.3~0.4 mm之間,若讀取尺寸在非垂直於刻度面時,即會產生 的誤差量。為了消除此誤差,製造量具的廠商將游尺的刻劃設計成與本尺的刻劃等高或接近等高,(游尺刻劃有圓弧形形成與本尺刻劃幾近等高,游尺為凹V形且本尺為凸V形,因此形成兩刻劃等高。

2. 量具因素

由於量具因素所造成的誤差,包括刻度誤差、磨耗誤差及使用前未經校正等因素。刻度分劃是否准確,必須經由較精密的儀器來校正與追溯。量具使用一段時間後會產生相當程度磨耗,因此必須經校正或送修方能再使用。

3. 力量因素

由於測量時所使用接觸力或接觸所造成撓曲的誤差。依據虎克定律,測量尺寸時,如果以一定測量力使測軸與機件接觸,則測軸與機件皆會局部或全面產生彈性變形,為防止此種彈性變形,測軸與機件應采相同材料製成。其次,依據赫茲 (Hertz) 定律,若測軸與機件均採用鋼時,其彈性變形所引起的誤差量

應用量表測量工件時,量表固定於支持上,支架因被測量力會造成彈性變形,如圖2-4-3所示,在長度 的斷面二次矩為 ,長 的支柱為 ,縱彈性系數分別為 、 ,因此測量力為P時,撓曲量 為 。為了防止此種誤差,可將支柱增大並盡量縮短測量軸線伸出的長度。除此之外,較大型量具如分厘卡、游標尺、直規和長量塊等,因本身重量與負載所造成的彎曲。通常,端點標准器在兩端面與垂直線平行的支點位置為0.577全長時,其兩端面可保持平行,此支點稱之為愛里點 (Airey Points) 。線刻度標准器支點在其全長之0.5594位置,其全長彎曲誤差量為最小,此處稱之為貝塞爾點 (Bessel Points)

4. 測量因素

測量時,因儀器設計或擺置不良等所造成的誤差,包括餘弦誤差、阿貝誤差等。餘弦誤差是發生在測量軸與待測表面成一定傾斜角度 ,如圖2-4-5所示其誤差量為 , 為實際測量長度。通常,餘弦誤差會發生在兩個測量方向,必須特別小心。例如測量內孔時,徑向測量尺寸需取最大尺寸,軸向測量需取最小尺寸。同理,測量外側時,也需注意取其正確位置。測砧與待測工件表面必須小心選用,如待測工件表面為平面時需選用球狀之測砧、工件為圓柱或圓球形時應選平面之測砧。阿貝原理 (Abbe』 Law) 為測量儀器的軸線與待測工件之軸線需在一直在線。否則即產生誤差,此誤差稱為阿貝誤差。通常,假如測量儀器之軸線與待測工件之軸線無法在一起時,則需盡量縮短其距離,以減少其誤差值。若以游標尺測量工件為例,如圖2-4-6所示,其誤差為 ,因此欲減少游標尺測量誤差,需將本尺與游尺之間隙所造成之 角減小及測量時應盡量靠近刻度線。若以量表測量工件為例,如圖2-4-7所示其量表之探針為球形,工件為圓柱,兩軸心有偏位量 時,其接觸的誤差量為 。若量表之探針和工件均為平面時,若兩平面傾斜一定角度 時,其接觸的誤差量為 如圖2-4-8所示,此誤差稱為正弦誤差。圖2-4-9所示為凸輪在機構設計的誤差分析圖,為了減少磨損,常將從動件的端頭設計成半徑為 的圓球或圓柱體,兩者間的壓力角為 ,因此引起誤差為。

5. 環境因素

測量時受環境或場地之不同,可能造成的誤差有熱變形誤差和隨機誤差為最顯著。熱變形誤差通常發生於因室溫、人體接觸及加工後工件溫度等情形下,因此必須在溫濕度控制下,不可用手接觸工件及量具、工件加工後待冷卻後才測量。但為了縮短加工時在加工中需實時測量,因此必須考慮各種材料之熱脹系數 作為補償,以因應溫度材料的熱膨脹系數 不同所造成的誤差。常用各種材料的熱膨脹系數如表2-4-2所示。

7. 急求一份水汽化熱的測量實驗報告

二、教學目的實驗名稱 測定水的汽化熱

四、實驗原理
在一定的外部壓強下,液體總是在一定的溫度下沸騰,在沸騰過程中,雖然對它繼續加熱,但液體的溫度並不升高。可見,在把液體變成汽體時,要吸收熱量。為此引進汽化熱這個物理量,來表示在一定溫度及壓強下,單位質量的液體變成同溫度的汽所需要的熱量,即:
反過來,當汽體重新凝結成液體時就會放出熱量。所放出的熱量跟等量的液體在同一條件下汽化時所吸收的熱量相同。即:汽化熱=凝結熱
由此,本實驗通過測定出水蒸汽在常壓條件下凝結熱,從而根據上式,間接得到水在沸點(100℃)時的汽化熱。
蒸汽從發生器出來,經玻璃管進入量熱器內筒中凝結成水,放出熱量,使量熱器內筒和水的溫度由初溫升到,設凝結成水的蒸汽質量為,蒸汽由℃變到℃的有個中間轉化過程,那就是℃的水蒸氣首先轉化成℃的水,這時要放出熱量,即凝結熱;然後℃的水再與冷水混合,最終達到熱平衡,平衡溫度為℃,這時要放出熱量,
則總的放熱量就是
設量熱器和水的質量分別為、,比熱分別為、。則量熱器、水所得到的熱量(不考慮系統的對外散熱):
式中由熱平衡方程式
則 (1)
【散熱修正】:上述討論是假定量熱器與外界無熱量交換時的結論.實際上只要有溫度的差異就必然要有熱交換存在,因此必須考慮如何防止散熱或對散熱進行修正。
本實驗中熱量的散失主要是蒸汽通入盛有水的量熱器中,混合過程中量熱器向外散失的熱量,由此造成混合前水的初溫與混合後水的終溫不易測准.為此,根據牛頓冷卻定律來修正溫度。
在實驗中作出水的溫度-時間曲線,如圖ABGCD所示,AB段表示混合前量熱器及水的緩慢升溫過程(由於其溫度比室溫低引起的);BC段表示混合過程;CD段表示混合後的冷卻過程.過G點作與時間軸垂直的一條直線交AB、CD的延長線於E和F點,使面積BEG與面積CFG相等,這樣,E和F點對應的溫度就是熱交換進行無限快時的溫度,即沒有熱量散失時混合前、後的初溫1和終溫 (隔5~10s測一個點)。

五、實驗儀器
通DM-T數字溫度計、LH-1量熱器、WL-1物理天平、蒸餾燒瓶、電爐、秒錶、毛巾等。

六、實驗內容與步驟
1、將內筒擦乾凈,用天平稱出其質量m1。
2、內筒中裝入適量的從冰箱中取出預先備好的冷水(約低於室溫10℃,占內筒容積2/3),用天平稱得內筒和水的質量M+m1。
3、將內筒置於量熱器中,蓋好蓋子,插好溫度計,開始計時,觀察並記錄溫度變化(如每隔10s記錄一個數據),記錄6-8個點,確定初始溫度t1。
4、與此同時,將蒸汽發生器通電加熱至水完全沸騰劇烈的發出蒸汽。
5、初始溫度t1確定後,擦乾出氣口的水滴,將其導入量熱器,使蒸汽凝結並混合完成熱交換,快到θ時,取下量熱器,每隔10s記錄一個數據,當溫度達到最高值時,即為平衡溫度θ。(θ=2θ環- t1 這里的θ值只是理論估算,不能作為實驗結果)
6、用天平稱出汽後總質量M1。
7、實驗完畢,整理儀器,處理數據。

七、數據表格及數據處理
【已知參數】:水的比熱容c=4.186×103J/kg·℃,內筒(鐵)的比熱容為c1=0.448×103J/kg·℃,水的汽化熱參考值L=2.2597×106J/kg
表格一 實驗主表格
名稱 內筒質量 內筒+水質量 汽後總質量 初始溫度 平衡溫度 環境溫度 沸點溫度
符號單位 m1(g) M+m1(g) M1(g) t1(℃) θ(℃) θ環(℃) t2(℃)
數值

8. 測量水的汽化熱有哪些方法

液體汽化熱的測定方法步驟

通常採用混合法測定液體在大氣壓強下的汽化熱,通過測量水蒸汽充入水中凝結時放出的熱量來間接地測量水的比汽化熱。

注意事項:

1、沒有很好地應用抵償法。這一般是沒有及時停止通汽,致使熱量散失較多,這種情況在學生實驗中很容易發生。
2、通汽管道帶入水滴。這主要是指蒸汽通過管道時在管道內壁凝結成水滴流入量熱杯中。另外還包括下面兩種情況:一是往燒瓶中加水時水很容易進入燒瓶裡面的玻璃管和橡皮管,粘附在管壁上,粘附的水滴雖然不多,但是其溫度與室溫近似相等,不同於蒸汽凝結成的水滴的溫度接近100℃;二是雖然加熱電爐的功率可以調節,但學生實驗中發現加熱時燒瓶中的水有時也會過激沸騰進入玻璃管,流入量熱杯中,這往往會帶來很大的誤差。
3、攪拌時濺出了水,膠管、感測器帶出了水。
4、水溫調得過低,致使量熱杯外結露。
5、測溫不準,如還未達平衡就讀數。
6、調水溫時把保溫杯中的冰塊加入到量熱杯中,冰塊未全部融化就充入蒸汽。
7、水未沸騰就通入蒸汽。
8、水蒸汽經過一段管道,充入水中時溫度低於100℃,而計算時 取100℃。

操作步驟:

在量熱器的量熱杯內裝上質量為的水,鋁質的量熱杯和攪拌器的質量為,水和量熱杯、攪拌器的初溫為 ,然後往水中通入質量為 、溫度為 (接近l00℃)的水蒸汽,Z終達到平衡溫度 ,忽略與外界的熱交換,由熱平衡可得水的比汽化熱。

9. 實驗壓強增大時,水的比汽化熱如何變化為什麼

汽化熱是溫度的函數,溫度升高,汽化熱減小。
壓強和溫度在獨立水體系版中屬於隨動關系,如果正在發生權正常汽化的體系,受到外來做功,壓強上升,相當於發生液化,這個時候要繼續發生汽化就必須吸收足夠的熱量,和壓強相互匹配。
至於變化的原因,在於,隨著壓強增大,溫度升高,氣液兩相的物理性質差異會越來越小,僅僅只是相態的區別,當到達臨界平衡時,汽化熱就變成了零,也就是不存在意義了。

閱讀全文

與用本實驗裝置測量水的比汽化熱可能產生哪些誤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超聲波探頭信噪比是什麼 瀏覽:150
深圳市超瑞五金製品 瀏覽:664
測量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漏氣 瀏覽:171
地熱閥門怎麼開是正確的 瀏覽:715
樓房回水管道閥門在哪 瀏覽:41
工具箱的形容 瀏覽:970
什麼車的儀表盤像塊表 瀏覽:602
福特藝博更換儀表如何匹配 瀏覽:908
鈳銳鍶數控機床怎麼樣 瀏覽:752
邯鄲運順機械有限公司招聘電話是多少 瀏覽:926
淺談電氣裝置的馬達設計規范 瀏覽:433
lyc軸承怎麼看真偽 瀏覽:699
電動閥門失電什麼原因 瀏覽:653
qtq軸承怎麼選 瀏覽:498
女機械帶90什麼遠古套裝 瀏覽:612
35液晶儀表盤是什麼意思 瀏覽:792
自動著脫裝置 瀏覽:825
nw是什麼軸承 瀏覽:757
DN65的管道上安多大的閥門 瀏覽:861
氨製冷閥門打不開怎麼辦 瀏覽: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