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科院校的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開那些課程
控制科學與工程是一級學科,其下分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系統工程;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導航、制導與控制五個二級學科,具體課程各個學校可能不太一樣: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課程設置 矩陣論,泛函分析,線性系統理論,優化理論與最優控制,非線性控制系統理論,智能控制,自適應控制,魯棒控制,系統辨識與建模,隨機過程與隨機控制,離散事件系統理論,控制系統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與模擬,機器人控制等。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課程設置 矩陣分析,數學物理方程,誤差分析,現代控制理論,近代物理基礎,電磁場理論,檢測理論,信號處理,感測器與自動檢測技術,自動測試與故障診斷技術,儀表智能化技術,儀表可靠性技術,工業計算機網路和集散控制系統,過程模型化與軟測量技術等。
系統工程
課程設置 數理統計及隨機過程,矩陣論,最優化理論與方法,系統工程導論,系統工程方法論,管理信息系統與決策支持系統,信息工程,系統建模與模擬,現代控制理論基礎,智能控制,計算機網路理論與技術,復雜系統分析,經濟系統分析(宏觀和微觀)等。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課程設置 隨機過程與數理統計,矩陣論,優化理論,近世代數,數理邏輯,數字信號處理,圖象處理與分析,模式識別,計算機視覺,人工智慧,機器人學,計算智能,非線性理論(如分形、混沌等),控制理論,系統分析與決策,計算機網路理論等。
導航、制導與控制
課程設置 矩陣論,泛函分析,數值分析,線性系統理論,隨機過程與濾波,系統辨識,計算機控制系統,最優控制,運動體控制與制導系統,導航系統,火力控制技術,感測技術及應用,信息融合技術,系統建模與模擬,人工智慧等。
2.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課程設置和課程教學
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涵蓋了廣泛的檢測技術和自動化裝置領域,旨在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課程按照學位要求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部分。
必修課程包括:
這些課程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如矩陣論、線性系統理論、計算機控制理論等,以及相關的應用技術,如模糊理論、人工智慧和實時控制系統。
選修課程提供更深入的專業方向探索,如多感測器融合、分布式控制、電力電子學等,同時涉及企業管理、決策支持和現代設計方法等企業管理與工程領域的知識。
必修環節包括論文選題、學術講座、社會實踐和健身課程,總計5學分。論文選題要求深入閱讀文獻並提交選題報告,學術講座則強調理論深度和實踐應用,社會實踐和健身課則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
最後,碩士研究生需在學期間發表至少一篇與專業相關的學術論文,以滿足學位論文發表的要求。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是將自動化、電子、計算機、控制工程、信息處理、機械等多種學科、多種技術融合為一體並綜合運用的符合技術,廣泛應用於交通、電力、冶金、化工、建材等各領域自動化裝備及生產自動化過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的研究與應用,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符合當前及今後相當長時期內我國科技發展的戰略,而且緊密結合國民經濟的實際情況,對促進企業技術進步、傳統工業技術改造和鐵路技術裝備的現代化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