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保證常減壓蒸餾裝置的安全措施有哪些
常減壓蒸餾裝置是石油加工中最基本的工藝設備,隨著減壓蒸餾技術的改造和發展、原油蒸餾裝置的平均能耗大幅下降、輕油拔出率和產品質量大大提高,危險、危害因素也隨之增加。
常減壓蒸餾裝置的重點設備包括加熱爐、蒸餾塔、機泵和高低壓瓦斯緩沖罐等幾部分。加熱爐的作用是為油品的汽化提供熱源,為蒸餾過程提供穩定的汽化量和熱量。加熱爐的平穩運行是常減壓裝置生產運行的必要保證,加熱爐發生事故不能運行,整個裝置都將被迫停工。而塔則是整個常減壓蒸餾裝置的核心,包括初餾塔、常壓塔、常壓汽提塔、減壓塔及附屬部分。原油在分餾塔中被分餾成不同組分的各測線油品,同時,塔內產生大量的易燃易爆氣體和液體,直接影響生產的正常進行和裝置的安全運行。機泵是常減壓蒸餾裝置的動力設備,它為輸送油品及其他介質提供動力和能源,機泵故障將威脅到裝置的平穩運行,特別是塔底泵的事故將導致裝置全面停產。高低壓瓦斯緩沖罐因其儲存的介質為危害極大的瓦斯,瓦斯一旦發生泄漏將可能導致燃燒爆炸等重大事故的發生。因此高低壓瓦斯緩沖罐在開工前要按照標准對其進行嚴格的試壓和驗收,檢查是否泄漏。運行中要時常對其檢查維護,如有泄漏等異常現象應立即停用並處理,同時還要定期排殘液。
常減壓蒸餾裝置存在的主要危險因素,根據不同的階段,存在不同的危險因素,避免或減輕這些危險因素的影響,可以採取相應的一些安全預防管理措施。
開工時危險因素及其安全預防管理措施
常減壓裝置的開工按照以下順序步驟進行:
開工前的設備檢查→設備、流程貫通試壓→減壓塔抽真空氣密性試驗→柴油沖洗→裝置開車。
裝置開車的順序是:原油冷循環→升溫脫水→250℃恆溫熱緊→常壓開側線→減壓抽真空開側線→調整操作。
在開工過程中,容易產生的危險因素主要是:機泵、換熱器泄漏著火、加熱爐升溫過快產生裂紋等,其危險因素為油品泄漏、蒸汽試壓給汽過大、機泵泄漏著火等,具體介紹如下:
油品泄漏
(1)事故原因:
①開工操作波動力大,檢修質量差,或墊片不符合質量要求。
②改流程、設備投用或切換錯誤造成換熱器憋壓。
(2)產生後果:換熱器憋壓漏油,特別是自燃點很低的重質油泄漏,易發生自燃引起火災。
(3)安全預防管理措施:
①平穩操作。
②加強檢修質量的檢查。
③選擇合適的墊片。
④改流程、設備投用或切換時,嚴格按操作規程執行。
⑤發生憋壓,迅速找出原因並進行處理。
蒸汽試壓給汽過大
(1)事故原因:開工吹掃試壓過程中,蒸汽試壓給汽過大。
(2)產生後果:吹翻塔盤,開工破壞塔的正常操作,影響產品質量。
(3)安全預防管理措施:調節給汽量。
機泵泄漏著火
(1)事故原因:
①端面密封泄漏嚴重。
②機泵預熱速度太快。
③法蘭墊片漏油。
④泵體砂眼或壓力表焊口開裂,熱油噴出。
⑤泵排空未關,熱油噴出著火。
(2)產生後果:機泵泄漏著火。
(3)安全預防管理措施:
①報火警滅火。
②立即停泵。若現場無法停泵,通過電工室內停電關閉泵出入口,啟動備用泵。
③若泵出入口無法關閉,應將泵抽出閥及進換熱器等關閉。
④若塔底泵著火,火勢太大,無法關閉泵入口時,應將加熱器熄火,切斷進料。滅火後,迅速關閥。
停工時危險因素及其安全預防管理措施
在停工過程中,容易產生的主要危險因素有:爐溫降低過快導致爐管裂紋,洗塔沖翻塔盤。停工主要危險因素有停工時爐管變脆斷裂、停工蒸洗塔時吹翻塔盤等。
停工時爐管變脆斷裂
(1)事故原因:停工過程中,爐溫降溫速度過快,可能會造成高鉻爐管延展性消失而硬度增加,爐管變脆,爐管受到撞擊而斷裂。
(2)產生後果:爐管出現裂紋或斷裂。
(3)安全預防管理措施:
①停工過程中,爐溫降溫不能過快,按停工方案執行。
②將原爐重新緩慢加到一個適當的溫度,然後緩慢降溫冷卻,可以使爐管脆性消失而恢復延展性,繼續使用。
③停工,將已損壞的爐管更換。
停工蒸洗塔時吹翻塔盤
(1)事故原因:停工蒸洗塔過程中,蒸汽量給的過大,又發生水擊,吹翻塔盤。
(2)產生後果:停工蒸洗塔時吹翻塔盤。
(3)安全預防管理措施:適當控制吹氣量。
正常生產中的危險因素及其安全預防管理
開工正常生產過程中的主要危險因素有原油進料中斷加熱爐爐管結焦、爐管破裂、瓦斯帶油、分餾塔沖塔真空度下降、汽油線憋壓、減壓塔水封破壞、常頂空冷器蝕穿漏洞轉油線蝕穿等。
原油進料中斷加熱爐爐管結焦
(1)事故原因:
①原油進料中斷。
②處理量過低,爐管內油品流速低。
③加熱爐進料流。
④加熱爐火焰撲爐管。
⑤原料性質變重。
(2)產生後果:
①塔底液位急劇下降,造成塔底泵抽空,加熱爐進料中斷,加熱爐出口溫度急劇上升。
②結焦嚴重時會引起爐管破裂。
(3)安全預防管理措施:
①加強與原油罐區的聯系,精心操作。
②若發生原油進料中斷,聯系原油罐區盡快恢復並減低塔底抽出量,加熱爐降溫滅火。
③爐管注汽以增加加熱爐爐管內油品流速,防止結焦。
④保持爐膛溫度均勻,防止爐管局部過熱而結焦,防止物料偏流。
爐管破裂
(1)事故原因:
①爐管局部過熱。
②爐管內油品流量少,偏流,造成結焦,傳熱不好,燒壞漏油。
③爐管質量有缺陷,爐管材料等級低,爐管內油品高溫沖蝕,爐管外高溫氧化爆皮及火焰沖蝕,造成砂眼及裂口。
④操作超溫超壓。
(2)產生後果:煙囪冒黑煙,爐膛溫度急劇上升。
(3)安全預防管理措施:
①多火嘴、齊水苗可防止爐管局部過熱造成破裂。
②選擇適合材質的爐管。
③平穩操作,減少操作波動。
瓦斯帶油
(1)事故原因:
①瓦斯罐排凝罐液位上升,未及時排入低壓瓦斯罐網。
②瓦斯罐排凝罐加熱盤管未投用。
(2)產生後果:煙囪冒黑煙,爐膛變正壓,帶油嚴重時,爐膛內發生閃爆,防爆門開,甚至損壞加熱爐。
(3)安全預防管理措施:
①控制好瓦斯罐排凝罐液面,及時排油入低壓瓦斯罐網。
②投用瓦斯罐排凝罐加熱盤管。
③瓦斯帶油嚴重時,要迅速滅火,帶油消除後正常操作。
分餾塔沖塔真空度下降
(1)事故原因:
①原油帶水。
②塔頂迴流帶水。
③過熱蒸汽帶水,塔底吹汽量過大。
④進料量偏大,進料溫度突然。
⑤塔底吹汽量過大(濕式、微濕式),或爐管注汽量過大(濕式),汽提塔吹汽量過大(潤滑油型),或爐出口溫度波動或塔底液面波動。
⑥抽真空蒸汽壓力不足或中斷,減頂冷卻器汽化,抽真空器排凝器氣線堵,設備泄漏倒吸空氣。
(2)產生後果:
①塔頂壓力升高。
②油品顏色變深,甚至變黑。
③破壞塔的正常操作,影響產品質量。
④倒吸空氣造成爆炸。
(3)安全預防管理措施:
①加強原油脫水。
②加強塔頂迴流罐切水。
③調整塔底吹汽量。
④穩定適當進料量和進料溫度。
⑤控制好塔底液位。
⑥保持適當的吹汽量,穩定的抽真空蒸汽,穩定的爐溫。
⑦調整好抽真空系統的冷卻器,保證其冷卻負荷。
⑧加強設備檢測維護。
汽油線憋壓
(1)事故原因:管線兩頭閥門關死,外溫高時容易憋壞管線。
(2)產生後果:管線爆裂,汽油流出,易起火爆炸。
(3)安全預防管理措施:夏季做好輕油的防憋壓工作。
減壓塔水封破壞
(1)事故原因:
①水封罐放大氣線中存油凝線或堵塞,造成水封罐內壓力升高,將水封水壓出,破壞水封。
②水封罐放大氣排出的瓦斯含對人有害的硫化氫,將其高點排空,排空高度與一級冷卻器平齊。若水封罐內的減頂污油排放不及時,污油憋入罐內,當污油積累至一定程度時,水封水被壓出,水封水變油封,影響末級真空泵工作。
(2)產生後果:易造成空氣倒吸入塔,發生爆炸事故。
(3)安全預防管理措施:
①加強水封罐檢查。
②水封破壞,迅速給上水封水,然後消除破壞水封的原因。
③若水封罐放大氣線堵或凝,迅速處理暢通。
④水封變油封,迅速拿凈罐內存油,並檢查放大氣線是否暢通。
常頂空冷器蝕穿漏洞轉油線蝕穿
(1)事故原因:
①油品腐敗,製造質量有問題或材質等級低。
②轉油線高速沖刷及高溫腐蝕穿孔,製造質量有問題或材質等級低。
(2)產生後果:
①漏油嚴重時,滴落在高溫管線上引起火災。
②高溫油口泄漏。
(3)安全預防管理措施:
①做好原油一脫四注工作,加大防腐力度。
②報火警消防滅火,汽油罐給水幕掩護(降溫)原油降量,常爐降溫,關小常底吹汽,降低常頂壓力,迅速切換漏油空冷器,滅火後檢修空冷器。
③做好防腐工作。
④選擇適當材質。
⑤將漏點處補板焊死或包盒子處理。
設備防腐
隨著老油田原油的繼續開采,原油的重質化、劣質化日益明顯,原油的含酸介質量不斷增加,加上對具有高含酸量的進口高硫原油的加工,都對設備的防腐提出更高的要求。原油中引起設備和管線腐蝕的主要物質是無機鹽類及各種硫化物和有機酸等。常減壓裝置設備腐蝕的主要部位:
(1)初餾塔頂、常壓塔頂以及塔頂油氣餾出線上的冷凝冷卻系統。
①腐蝕原因及結果:蒸餾過程中,原油中的鹽類受熱水解,生成具有強烈腐蝕性的HCl,HCl與H2S的蒸餾過程中隨原油的輕餾和水分一起揮發和冷凝,在塔頂部和冷凝系統易形成低溫HCl-H2S-H2O型腐蝕介質,使塔頂及塔頂油氣餾出線上的冷凝冷卻系統壁厚變薄,降低設備殼體的使用強度,威脅安全生產。原油中的硫化物(參與腐蝕的主要是H2S、元素硫和硫醇等活性硫及易分解為H2S的硫化物)在溫度小於120℃且有水存在時,也形成低溫HCl-H2S-H2O型腐蝕性介質。
②防腐預防管理措施:在電脫鹽罐注脫鹽劑、注水、注破乳劑,並加強電脫鹽罐脫水,盡可能降低原油含鹽量。在常壓塔頂、初餾塔頂、減壓塔頂揮發線注氨、注水、注緩蝕劑,這能有效抑制輕油低溫部位的HCl-H2S-H2O型腐蝕。
(2)常壓塔和減壓塔的進料及常壓爐出口、減壓爐轉油線等高溫部位的腐蝕。
①腐蝕原因及結果:充化物在無水的情況下,溫度大於240℃時開始分解,生成硫化氫,形成高溫S-H2S-RSH型腐蝕介質,隨著溫度升高,腐蝕加重。當溫度大於350℃時,H2S開始分解為H2和活性很高的硫,在設備表面與鐵反應生成FeS保護膜,但當HCl或環烷酸存在時,保護膜被破壞,又強化了硫化物的腐蝕,當溫度達到425℃時,高溫硫對設備腐蝕最快。
②防腐預防管理措施:為減少設備高溫部位的硫化物和環烷酸的腐蝕,要採用耐腐蝕合金材料。
(3)常壓柴油餾分側線和減壓塔潤滑油餾分側線以及側線彎頭處。常壓爐出口附近的爐管、轉油線,常壓塔的進料線。
①腐蝕原因及結果:220℃以上時,原油中的環烷酸的腐蝕性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加強,到270℃~280℃時腐蝕性最強。溫度升高,環烷酸汽化,液相中環烷酸濃度降低,腐蝕性下降。溫度升至350℃時環烷酸汽化增加,汽相速度增加,腐蝕加劇。溫度升至425℃時,環烷酸完全汽化,不產生高溫腐蝕。
②防腐預防管理措施:為減少設備高溫部位的硫化物和環烷酸的腐蝕,要採用耐蝕合金材料。
機泵易發生的事故及處理
機泵是整個裝置中的動設備,相對裝置的其他靜設備如塔等更容易發生事故。機泵的故障現象有泵抽空或不上量;泵體振動大、有雜音和密封泄漏。
泵抽空或不上量
(1)產生原因:
①啟動泵時未灌滿液體。
②葉輪裝反或介質溫度低黏度大。
③泵反向旋轉。
④泵漏進冷卻水。
⑤入口管路堵塞。
⑥吸入容器的液位太低。
(2)處理措施:
①重新灌滿液體。
②停泵聯系鉗工處理或加強預熱。
③重新接電機導線改變轉向。
④停泵檢查或重新灌泵。
⑤停泵檢查排除故障。
⑥提高吸入容器內液面。
泵體振動大、有雜音
(1)產生原因:
①泵與電機軸不同心。
②地腳螺栓松動。
③發生氣蝕。
④軸承損壞或間隙大。
⑤電機或泵葉輪動靜不平衡。
⑥葉輪松動或有異物。
(2)處理措施:
①停泵或重新找正。
②將地腳螺栓擰緊。
③憋壓灌泵處理。
④停泵更換軸承。
⑤停泵檢修。
⑥停泵檢修,排除異物。
密封泄漏
(1)產生原因:
①使用時間長,動環磨損。
②輸送介質有雜質,磨損動環產生溝流。
③密封面或軸套結垢。
④長時間抽空。
⑤密封冷卻水少。
(2)處理措施:
①換泵檢查。
②停泵換泵處理。
③調節冷卻水太少。
② 什麼叫電鍍
就是在一種金屬表面鍍上另一種金屬。
電鍍(Electroplating)就是利用電解原理在某些金屬表面上鍍上一薄層其它金屬或合金的過程,是利用電解作用使金屬或其它材料製件的表面附著一層金屬膜的工藝從而起到防止腐蝕,提高耐磨性、導電性、反光性及增進美觀等作用。
電鍍 - 簡介
電鍍電鍍就是利用電解原理在某些金屬表面上鍍上一薄層其它金屬或合金的過程。電鍍時,鍍層金屬做陽極,被氧化成陽離子進入電鍍液;待鍍的金屬製品做陰極,鍍層金屬的陽離子在金屬表面被還原形成鍍層。為排除其它陽離子的干擾,且使鍍層均勻、牢固,需用含鍍層金屬陽離子的溶液做電鍍液,以保持鍍層金屬陽離子的濃度不變。
電鍍 - 基本概述
電鍍
電鍍的目的是在基材上鍍上金屬鍍層(deposit),改變基材表面性質或尺寸。電鍍能增強金屬的抗腐蝕性(鍍層金屬多採用耐腐蝕的金屬)、增加硬度、防止磨耗、提高導電性、潤滑性、耐熱性、和表面美觀。
利用電解作用在機械製品上沉積出附著良好的、但性能和基體材料不同的金屬覆層的技術。電鍍層比熱浸層均勻,一般都較薄,從幾個微米到幾十微米不等。
通過電鍍,可以在機械製品上獲得裝飾保護性和各種功能性的表面層,還可以修復磨損和加工失誤的工件。鍍層大多是單一金屬或合金,如鋅、鎘、金或黃銅、青銅等;也有彌散層,如鎳-碳化硅、鎳-氟化石墨等;還有覆合層,如鋼上的銅-鎳-鉻層、鋼上的銀-銦層等。電鍍的基體材料除鐵基的鑄鐵、鋼和不銹鋼外,還有非鐵金屬,如ABS塑料、聚丙烯、聚碸和酚醛塑料,但塑料電鍍前,必須經過特殊的活化和敏化處理。
電鍍 - 基本原理
電鍍
在盛有電鍍液的鍍槽中,經過清理和特殊預處理的待鍍件作為陰極,用鍍覆金屬製成陽極,兩極分別與直流電源的正極和負極聯接。電鍍液由含有鍍覆金屬的化合物、導電的鹽類、緩沖劑、pH調節劑和添加劑等的水溶液組成。通電後,電鍍液中的金屬離子,在電位差的作用下移動到陰極上形成鍍層。
陽極的金屬形成金屬離子進入電鍍液,以保持被鍍覆的金屬離子的濃度。在有些情況下,如鍍鉻,是採用鉛、鉛銻合金製成的不溶性陽極,它只起傳遞電子、導通電流的作用。電解液中的鉻離子濃度,需依靠定期地向鍍液中加入鉻化合物來維持。電鍍時,陽極材料的質量、電鍍液的成分、溫度、電流密度、通電時間、攪拌強度、析出的雜質、電源波形等都會影響鍍層的質量,需要適時進行控制。
電鍍 - 運作方式
電鍍
電鍍分為掛鍍、滾鍍、連續鍍和刷鍍等方式,主要與待鍍件的尺寸和批量有關。掛鍍適用於一般尺寸的製品,如汽車的保險杠,自行車的車把等。滾鍍適用於小件,如緊固件、墊圈、銷子等。
連續鍍適用於成批生產的線材和帶材。刷鍍適用於局部鍍或修復。電鍍液有酸性的、鹼性的和加有絡合劑的酸性及中性溶液,無論採用何種鍍覆方式,與待鍍製品和鍍液接觸的鍍槽、吊掛具等應具有一定程度的通用性。
鍍層分類 鍍層分為裝飾保護性鍍層和功能性鍍層兩類。
裝飾保護性鍍層主要是在鐵金屬、非鐵金屬及塑料上的鍍鉻層,特別是鋼的銅-鎳-鉻層,鋅及鋼上的鎳-鉻層。為了節約鎳,人們已能在鋼上鍍銅-鎳/鐵-高硫鎳-鎳/鐵-低固分鎳-鉻層。與鍍鉻層相似的錫/鎳鍍層,可用於分析天平、化學泵、閥和流量測量儀表上。
功能性鍍層 這種鍍層種類很多,如:①提高與軸頸的相容性和嵌入性的滑動軸承罩鍍層,鉛-錫,鉛-銅-錫,鉛-銦等復合鍍層;②用於耐磨的中、高速柴油機活塞環上的硬鉻鍍層,這種鍍層也可用在塑料模具上,具有不粘模具和使用壽命長的特點;③在大型人字齒輪的滑動面上鍍銅,可防止滑動面早期拉毛;④用於防止鋼鐵基體遭受大氣腐蝕的鍍鋅;⑤防止滲氮的銅錫鍍層;⑥用於收音機、電視機製造中釺焊並防止鋼與鋁間的原電池腐蝕的錫-鋅鍍層。適用於修復和製造的工程鍍層,有鉻、銀、銅等,它們的厚度都比較大,硬鉻層可以厚達300微米。
電鍍 - 基本過程
電鍍
1、把鍍上去的金屬接在正極
2、要被電鍍的物件接在負極
3、正負極以鍍上去的金屬的正離子組成的電解質溶液相連
4、通以直流電的電源後,正極的金屬會進行氧化(失去電子),溶液中的正離子則在負極還原(得到電子)成原子並積聚在負極表層。
電鍍後被電鍍物件的美觀性和電流大小有關系,電流越小,被電鍍的物件便會越美觀;反之則會出現一些不平整的形狀。電鍍的主要用途包括防止金屬氧化(如銹蝕)以及進行裝飾。不少硬幣的外層亦為電鍍。電鍍產生的污水(如失去效用的電解質)是水污染的重要來源。
電鍍 - 專業術語
電鍍
鍍覆方法術語
化學鈍化:將製件放在含有氧化劑的溶液中處理,使表面形成一層很薄的鈍態保護膜的過程。
化學氧化:通過化學處理使金屬表面形成氧化膜的過程。
電化學氧化:在一定電解液中以金屬製件為陽極,經電解,於製件表面形成一層具有防護性,裝飾性或其它功能氧化膜的過程。
電鍍:利用電解原理,使金屬或合金沉積在製件表面,形成均勻、緻密、結合力良好的金屬層的過程。
轉化膜:對金屬進行化學或電化學處理所形成的含有該金屬之化合物的表面膜層。
鋼鐵發藍(鋼鐵化學氧化):將鋼鐵製件在空氣中加熱或浸入氧化性的溶液中,使之於表面形成通常為藍(黑)色的薄氧化膜的過程。
沖擊電流:電流過程中通過的瞬時大電流。
光亮電鍍:在適當條件下,從鍍槽中直接得到具有光澤鍍層的電鍍。
合金電鍍:在電流作用下,使兩種或兩種以上金屬(也包括非金屬元素)共沉積的過程。
多層電鍍:在同一基體上先後沉積上幾層性質或材料不同的金屬層的電鍍。
沖擊鍍:在特定的溶液中以高的電流密度,短時間電沉積出金屬薄層,以改善隨後沉積鍍層與基體間結合力的方法。
磷化:在鋼鐵製件表面上形成一層不溶解的磷酸鹽保護膜的處理過程。
熱抗散:加熱處理鍍件,使基體金屬和沉積金屬(一種或多種)擴散形成合金的過程。
鍍前處理和鍍後處理術語
化學除油:在鹼性溶液中藉助皂化作用和乳化作用清除製件表面油污的過程。
電解除油:在含鹼溶液中,以製件作為陽極或陰極,在電流作用下,清除製件表面油污的過程。
出光:在溶液中短時間浸泡,使金屬形成光亮表面的過程。
機械拋光:藉助於高速旋轉的抹有拋光膏的拋光輪,以提高金屬製件表面光亮度的機械加工過程。
有機溶劑除油:利用有機溶劑清除製件表面油污的過程。
除氫:將金屬製件在一定溫度下加熱處理或採用其它方法,以驅除在電鍍生產過程中金屬內部吸收氫的過程。
退鍍:將製件表面鍍層退除的過程。
弱浸蝕:電鍍前,在一定組成溶液中除去金屬製件表面極薄的氧化膜,並使表面活化的過程。
強浸蝕:將金屬製件浸在較高濃度和一定溫度的浸蝕溶液中,以除去金屬製件表面上氧化物和銹蝕物的過程。
鍍前處理:為使製件材質暴露出真實表面,消除內應力及其它特殊目的所需,除去油污、氧化物及內應力等種種前置技術處理。
鍍後處理:為使鍍件增強防護性能,提高裝飾性能及其它特殊目的而進行的(諸如鈍化、熱熔、封閉和除氫等)處理。
電鍍
材料和設備術語
陽極袋:用棉布或化纖織物製成的套在陽極上,以防止陽極泥渣進入溶液用的袋子。
光亮劑:為獲得光亮鍍層在電解液中所使用的添加劑。
阻化劑:能夠減緩化學反應或電化學反應速度的物質。
表面活性劑:在添加量很低的情況下也能顯著降低界面張力的物質。
乳化劑:能降低互不相溶的液體間的界面張力,使之形成乳濁液的物質。
絡合劑:能與金屬離子或含有金屬離子的化合物結合而形成絡合物的物質。
絕緣層:塗於電極或掛具的某一部分,使該部位表面不導電的材料層。
掛具(夾具):用來懸掛零件,以便於將零件放於槽中進行電鍍或其他處理的工具。
潤濕劑:能降低製件與溶液間的界面張力,使製件表面容易被潤濕的物質。
添加劑:在溶液中含有的能改進溶液電化學性能或改善鍍層質量的少量添加物。
緩沖劑:能夠使溶液PH值在一定范圍內維持基本恆定的物質。
移動陰極:採用機械裝置使被鍍製件與極杠一起作周期性往復運動的陰極。
測試和檢驗相關術語
不連續水膜:通常用於表面被污染所引起的不均勻潤濕性,使表面上的水膜變的不連續。
孔隙率:單位面積上針kong的個數。
針kong:從鍍層表面直至底層覆蓋層或基體金屬的微小孔道,它是由於陰極表面上的某些點的電沉積過程受到障礙,使該處不能沉積鍍層,而周圍的鍍層卻不斷加厚所造成。
變色:由於腐蝕而引起的金屬或鍍層表面色澤的變化(如發暗、失色等)。
結合力:鍍層與基體材料結合的強度。
起皮:鍍層成片狀脫離基體材料的現象。
剝離:某些原因(例如不均勻的熱膨脹或收縮)引起的表面鍍層的破碎或脫落。
桔皮:類似於桔皮波紋狀的表面處理層。
海綿狀鍍層:在電鍍過程中形成的與基體材料結合不牢固的疏鬆多孔的沉積物。
燒焦鍍層:在過高電流下形成的顏色黑暗、粗糙、鬆散等質量不佳的沉積物,其中常含有氧化物或其他雜質。
麻點:在電鍍或腐蝕中,與金屬表面上形成的小坑或小孔。
粗糙:在電鍍過程中,由於種種原因造成的鍍層粗糙不光滑的現象。
鍍層釺焊性:鍍層表面被熔融焊料潤濕的能力。
電鍍 - 技術應用
電鍍
電鍍鋅:就是利用電解,在製件表面形成均勻、緻密、結合良好的金屬或合金沉積層的過程。與其他金屬相比,鋅是相對便宜而又易鍍覆的一種金屬,屬低值防蝕電鍍層。被廣泛用於保護鋼鐵件,特別是防止大氣腐蝕,並用於裝飾。鍍覆技術包括槽鍍(或掛鍍)、滾鍍(適合小零件)、自動鍍和連續鍍(適合線材、帶材)。
中國按電鍍溶液分類,可分為四大類:
1、氰化物鍍鋅:由於(CN)屬劇毒,所以環境保護對電鍍鋅中使用氰化物提出了嚴格限制,不斷促進減少氰化物和取代氰化物電鍍鋅鍍液體系的發展,要求使用低氰(微氰)電鍍液。採用此工藝電鍍後,產品質量好,特別是彩鍍,經鈍化後色彩保持好。
2、鋅酸鹽鍍鋅:此工藝是由氰化物鍍鋅演化而來的。目前國內形成兩大派系,分別為:a)武漢材保所的」DPE」系列;b)廣電所的」DE」系列。都屬於鹼性添加劑的鋅酸鹽鍍鋅;PH值為12.5~13。採用此工藝,鍍層晶格結構為柱狀,耐腐蝕性好,適合彩色鍍鋅。注意:產品出槽後—>水洗—>出光(硝酸+鹽酸)—>水洗—>鈍化—>水洗—>水洗—>燙干—>烘乾—>老化處理(烘箱內80~90oC。
3、氯化物鍍鋅:此工藝在電鍍行業應用比較廣泛,所佔比例高達40%。鈍化後(蘭白)可以鋅代鉻(與鍍鉻相媲美),特別是在外加水溶性清漆後,外行人是很難辯認出是鍍鋅還是鍍鉻的。此工藝適合於白色鈍化(蘭白,銀白)。
4、硫酸鹽鍍鋅:此工藝適合於連續鍍(線材、帶材、簡單、粗大型零、部件)。
③ 怎樣選購不銹鋼水槽
一、不銹鋼水槽材質的分類
1、304#材質不銹鋼,2、202#材質不銹鋼、3、201#材質不銹鋼
上述幾類不銹鋼材質最大的區別在於耐腐蝕性能上的差異,304最好,202稍差、201次之,當然價格相差也是巨大。所以敬請消費者購買時一定向商家咨詢清楚,小心上當。最好有廠家的質保書。
二、表面處理分類
1、珍珠銀面、2、磨砂拉絲面、3、絲光表面、4、拋光鏡面
以上4種工藝各有特長點,其中珍珠銀面最為流行,其工藝是採用先對其表面進行噴砂,然後對其進行化學表面處理,表面華貴、歷久長新。絲光表面已漸趨流行,特色是集磨砂拉絲工藝優點與拋光鏡面優點於一體,表現細膩、絲光如緞。
三、結構上的分類
1、單盆型,2、雙盆型,3、三盆型、4、帶翼型單盆型水槽盆體大,選用更為方便、舒適,目前市面上已有長度超過900mm長盆型。造型也更豪華氣派,當然價格也是較貴。雙盆型最為實用,一般多為子母雙盆,也就是一個主盆加一個輔盆體,主盆洗滌,輔盆作凈泡使用。三盆分工更為明確,其缺點是盆體大,大廚房才有用武之地。帶翼型水槽在國內市不是很流行,不過在歐美比較流行。
四、去水裝置
去水裝置可能是個被大多數消費者所忽略的東西,但卻是水槽配置中非常關鍵的一個部件,對水槽的價格影響也是非常的大,好的全不銹鋼下水器價格超過百元,還有的下水器含自動下水裝置,不過功能多不一定是好事,開始方便,時間長可能出現問題!
五、測不銹鋼水槽比厚度
好的不銹鋼水槽都使用比較厚的板材,由於水槽進行過邊緣處理,很難一下子看出厚度,最簡單的辦法:稍微用力按水槽表面,如果按得下去,就說明材料很薄,當然如果能借到游標卡尺和螺旋測微計就不要這么麻煩了。
六、掂不銹鋼水槽的分量
不銹鋼是一種鐵合金,鋼的比重是7.87,裡面添加了鎳、鉻重金屬,這些金屬的比重比鋼要大,所以分量比較重(當然也要參考板材厚度)。如果是假冒、劣質不銹鋼,如鋼板鍍鉻的分量就輕。
七、看不銹鋼水槽工藝
有焊接法和一體成型法。我們看到一些名牌水槽,同樣外觀尺寸,價格卻差異很大。這裡面有材料的因素,也有工藝的成本。當然,可以肯定地說,一體成型法的不銹鋼水槽用材肯定比焊接法的好,一流的水槽一般都用一次沖壓法生產,當然名牌里邊也有低端產品,焊接法的很多,用手摸一下就知道了。
如何選購優質不銹鋼水槽?
①水槽鋼板的厚度:優質水槽採用進口304不銹鋼鋼板,厚度為1mm,而普通低檔水槽採用0.5mm—0.7mm,辨別的方法可以從重量和表面是否平整兩方面辨別。
②防噪音處理:優質的水槽底部經過噴塗或粘橡膠片且不脫落,可減少水龍頭出水對盆底沖擊造成的響聲,起到緩沖作用。
③表面處理:優質的水槽表面平整,視覺上光澤柔和,不易粘油污,易清洗,耐磨。
④內邊角處理:優質的水槽內邊角接近90度,水槽內視覺更大,盆體容積更大。
⑤配套部件:優質的落水頭要求壁厚,處理光滑,提籠關閉時決不漏水,碰珠耐用且手感舒適。落水管要求環保一次性料做成,具有安裝容易、防臭、耐熱,耐老化等功能,經久耐用。
⑥水槽成型工藝:一體成型技術解決了由於盆體焊接導致焊縫經受不住多種化學液體(如洗潔劑、不銹鋼清潔劑等)腐蝕而出現的滲漏問題。一體成型工藝是一項特別重要的工藝,對鋼板材質要求很高。採用什麼樣的工藝是水槽質量的一種明顯體現。
④ 門窗五金件包括哪些
門窗五金是安裝在建築物門窗上的各種金屬和非金屬配件的統稱。在門窗啟閉時起輔助作用。專表面一般經屬鍍覆或塗覆處理,具有堅固、耐用、靈活、經濟、美觀等特點。門窗五金件可按用途分為建築門鎖、執手、撐擋、合葉、鉸鏈、閉門器、拉手、插銷、窗鉤、防盜鏈、感應啟閉門裝置等。門窗五金是門窗的金屬構件總稱,主要包括:合頁、鉸鏈、軌道、門吸、地吸、門夾、閉門器、門鏡、壓條等。
⑤ 蝶閥常見故障和處理方法
一、蝶閥使用中一些常見故障:
1、蝶閥無法自動關閉,電控迴路的故障。
2、蝶閥液壓系統檢修中常見缺陷是漏油,包括內外漏油。
3、擺動油缸的大小活塞電鍍層崩缺。
二、出口蝶閥常見故障的處理方法:
(一)、首先要了解出口蝶閥的工作原理:
沙A電廠200MW和300MW發電機組的循環水泵出口閥門均採用重錘式液控止回蝶閥,它能與循環水泵聯動控制,蝶閥預開15°後可啟動循環水泵。開啟後液壓驅動系統自動保壓,使重錘不下降。即使液壓系統中有輕微漏油,使重錘下跌超過15°,電控系統也可聯動油泵電機補油,保持油壓。當循環水泵關閉時,蝶閥聯動關閉,分快關和慢關二階段關閉,作用是可防止關閥時管路中水錘壓力上升的沖擊,緩沖保護管路,防止循環水泵倒轉。由於此類蝶閥可起到止回和截止的功能,能有效防止水錘,並且有泵閥聯動,安全可靠等諸多優點,自從投產以來,在水、火力發電廠、公共供排水、化工冶金等行業中得到廣泛的應用。近年來逐步發展有防海水型、防泥砂型、鎖定型、無重錘型、蝶板三維偏心結構等形式和結構。但基本控制方式都是採用電液控制,其液壓系統的特點是原理簡單、可靠、檢修方便。蝶閥 法蘭蝶閥 對夾蝶閥 不銹鋼蝶閥 硬密封蝶閥
工作原理
1、以KD741X-6V型蝶閥為例
液壓原理簡述
1)、開閥
啟動油泵電機,油泵運轉,液壓油經濾網、油泵、調速閥、單向閥及高壓膠管進入擺動油缸,推動油缸中大小活塞稱動,沒通過調速閥的多餘液壓油經溢流閥流回油箱。油缸活塞帶動與之相連接的連接頭使重錘升起,並同時帶動閥軸使蝶板轉動,實現開啟。調節調速閥可得到予定的開啟速度。此運動過程,手動閥為開狀態,電磁閥為關位置,旁路手動閥為關的位置。
2)、關閥
電磁閥通電,電磁閥打開,在重錘的作用下,油缸內的壓力油經快、慢關角度調節閥、快關調節閥,慢關調節閥及高壓膠管、常開的手動閥和電磁閥流入油箱,利用重錘的勢能帶動蝶板關閉實現關閥。關閥程序中的快關,慢關時間和快、慢關角度由油缸的快關調節閥,慢關調節閥和快、慢關角度調節閥來調定。
3)、手動開關閥
關閉電磁閥前手動閥,擺動手搖泵,可徐徐打開蝶閥。而將旁路(手動)閥打開,油缸中油流經旁路閥回油箱,從而使蝶板在重錘的勢能作用下關閉。彈簧安全閥 浙江安全閥 上海安全閥 不銹鋼安全閥 美標安全閥 德標安全閥 安全閥超市
4)、全開後自動保壓
為保證油缸長期工作時,壓力不低於所需的油壓力,使重錘不至於因油壓力過低而下降,因此在液壓系統油路中並聯一彈簧式蓄能器。一般情況下,蓄能器的壓油壓力為額定值,當系統微量內漏時,蓄能器可向系統補油。當液壓系統泄漏引起蝶閥關閉,蝶板關至75°時,電控系統自動接通電源使油泵再啟動打開蝶板至90°。當系統出現嚴重泄漏,油泵輸出油不能維持蝶閥開啟,蝶板關至15°時,則聯動停循環水泵電源。避免損壞水泵和管路。
(二)、檢修中常見缺陷的處理方法:
1、蝶閥無法自動關閉的處理方法:
旁路(卸油)閥和手動閥這兩個閥門的外形和結構形式是一樣的。當蝶閥正常運行時旁路卸油閥應在常關狀態,電磁閥前的手動閥應在常開狀態。如果誤把電磁閥前手動閥關閉了,當蝶閥需關閉時,油壓油就無法通過電磁閥卸油了,蝶閥也就無法自動關閉。
特別需指出的是電磁閥有正作用型和反作用型兩種型式,正作用型電磁閥是指在蝶閥開啟情況下,電磁閥常帶電,當電磁閥失電時,蝶閥關閉。反作用型電磁閥是指在蝶閥開啟時,電磁閥不帶電,當電磁閥得電時,蝶閥關閉。後者更適合電廠採用,因為電廠有穩定的控制電源,電磁閥可保證隨時得電打開,也能避免因電源誤斷電引起蝶閥關閉聯動跳泵。
2、蝶閥液壓系統檢修中常見缺陷是漏油,包括內外漏油。
1)、造成外漏的原因主要是密封部件損壞,近年來由於更換了耐油橡膠密封材料,並且加強大、小修的定期維護,運行中外漏現象基本杜絕。
2)、造成內漏的主要原因是各液壓控制閥的密封口(線密封)被劃傷所致,而造成密封口劃傷主要是由於系統中有雜質,積聚在密封口上被擠壓後使其留下痕跡,破壞密封線,從而影響密封性。
3)、內漏造成的故障現象是多種的,但是引起故障現象的原因並不僅只是內漏,還有可能是電控迴路的故障。
3、檢修中常見缺陷的處理方法:
1)、電控迴路的故障這往往需要與電修人員一起檢查判別。分析判別內漏故障點的方法主要是根據原理圖,採用逐個分析判別排除法進行。我們總結出「故障分析樹圖」的方法,把缺陷現象從易到難地排查,判定原因直到最後排除故障的整個過程用樹圖的形式一一列出,可清晰、方便地判定故障點。
2)、避免內漏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定期清理油箱,過濾壓力油,注油時經過嚴格過濾,檢修中避免使用帶棉紗頭的碎布,這些措施都能保證油的清潔度。目前各蝶閥油系統維護周期是一年,基本能滿足設備健康運行。
3)、擺動油缸的大小活塞電鍍層崩缺是近年檢修中發現的另一個主要缺陷,估計原因是使用時間長鍍層不牢固疲勞脫落。鍍硬鉻層脫落後粗糙的活塞壁體,將會加劇密封圈的磨損,嚴重時引起內漏。處理方法是退去鍍鉻層,重新鍍硬鉻,重新鍍層厚度可在0.10~0.15mm之間。重新電鍍處理有退鉻,補焊,校中心,粗、精啟等工藝。
4)、蝶閥液壓系統檢修後閥門開啟不了的缺陷,多數原因是由於調速閥或溢油閥行程錯位所致。事實上調速閥(調節油流量)、溢油閥(調節系統最高壓力)等液壓控制閥在一次調定後就無需再調整了。
5)、液壓系統外漏也曾是一個主要故障點。主要表徵是擺動油缸和各調節閥滲漏油,發生嚴重爆漏時,系統油壓將無法維持而引起跳泵。通過開展QC活動,統計循環水泵出口蝶閥故障次數,利用柏拉圖80~20%原則分析主要故障發生在液壓系統外漏,並用魚骨圖分析外漏的主要原因是液壓系統密封圈材質選用不當老化和缺乏維護二大因素。在檢修中將容易老化的聚氨脂材質的密封件更換為耐油丁腈橡膠材質,並加強維護,堅持每個大修期更換全部密封件,每個小修期進行換油濾油和檢查調試。
經過PDCA循環活動,某廠12台循環水泵出口蝶閥的機械故障率從1.25次/台年降低至0.2次/台年,大大提高循環水泵出口蝶閥的運行可靠性和健康水平。
三、總結:
只有熟悉了解循環水泵出口閥及蝶閥設備的每一處細節,及時徹底地進行維護和嚴格調試,才能確保設備運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證設備的健康有序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