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誰知道初中物理自製教具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
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物理的基礎,也是物理教學的重要手段,而所有物理實驗的開展都離不開恰當、合適的實驗器材,隨著教學儀器配套與達標活動的開展,教學儀器日臻完善,為初中物理教學提供了便利條件。但是,一方面教學儀器不可能一應俱全,對辦學條件較差的農村中學,開發研究自製教具有著重要意義,這不僅可以改善實驗教學的條件,而且對師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創新意識等科學素養的提高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師生動手設計、製作教具,不僅可以節省經費,提高教學儀器裝備水平,而且對於廣大中小學校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培養師生的動手能力,創造能力,豐富和改革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彌補了教具數量上的不足。 農村中小學,儀器數量很少,絕大部分還是很多年以前陸續購置的,經過多年的損耗,折舊,一部分儀器已經不能實現其原有功能了。為了保證物理學科教學過程的生動性、形象化,發動師生自製教具就成了彌補教具不足的必由之路。 自製教具方法簡單易行,取材方便,造價低廉,但不能把利用自製教具來代替某些教具看著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事情,更不要認為是經濟欠發達時解決器材不足的權宜之計.也不是老、少、邊、窮地方彌補商品教具不足的救命稻草,利用自製教具來代替某些教具是低成本實驗的真正魅力所在,那就是成本低而智慧不低,成本低而價值不低,是開發高智慧、高教育價值的重要研究課題。自製教具、儀器是古往今來歷代科學家的優良傳統。物理學許多重大成就在許多情況下就是伴隨著儀器的成功設計而誕生的。所以,即使將來辦學條件有所改善,這一傳統也絕不能丟掉,重視自製教具的作用也是物理教學中一條重要指導思想。 2. 彌補了教具功能上的不足。 教師對自製教具內部結構一清二楚,熟悉每個部件的功能。甚至可以把儀器撤分成各個部分,學生可以看到儀器的內部構造,了解各部分的功能,知道各部分是怎樣協調工作的,能夠全面認識儀器的工作原理,當學生看到那些用生活物品與身邊的常見材料來做實驗,增強了學生學以致用的觀念,會使學生覺得物理學其實離自己很近,不是想像中的高深莫測,容易克服學生對物理的畏難情緒,激發學生熱愛物理、熱愛科學的情感。然而商品教具整體性好,封裝嚴密,學生對內部結構知之甚少,只能當作用一個工具使用,並不了解其詳盡的工作原理,更談不上改進試驗儀器了,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並無好處。教具基本上是依據教材上的重要實驗而設計的,為了滿足工業生產的批量化和標准化,只能實現基本的功能,針對性比較差,在表現實驗現象的特異性方面不具備優勢。教師在長期的實驗教學過程中,對某個實驗的特異性有比較清楚的理解,根據自己的理解而設計出的專門展示、解釋這一特異性的教具就能夠很好地解決問題,非常具有針對性。另一點是工業產品在設計製造時要考慮成本和工藝性的問題,往往做得很小、很緊湊、很復雜,由於這些非教育性因素的影響,必然會淹沒或削弱教具的直觀性和實用性。因此常常是教具的教學效果反而不如自製教具的好。 3.啟迪思維,激勵創新
物理教具是用來做物理實驗,幫助學生接受物理知識的輔助工具。大多數自製教具不是簡單的儀器仿製,要經過一定的思考、創意、構思和設計,這都是創造性的勞動,具有創新精神。因此,它的製作必須符合物理原理和科學理論,即教具必須既能反映出所要學習的物理現象,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物理理論,而它的製作自身又必須遵循一定的科學理論,這就要求學生在自製教具的過程中把物理知識很好地應用於實踐,然後在總結經驗,檢驗、檢查自製教具的合理性、科學性及不足,通過來回、反復反饋,既應用理論解決了實際問題,又用實踐證明了理論的正確,從而培養了學生正確對待知識的科學態度。
師生自製教具和利用生活中易得材料進行實驗的能力,是從不會到會,教具的設計,從不成熟到成熟,製作的教具,從粗糙到精美。經過多次製作教具能力逐漸得到提高,同時也從開始的模仿製作到獨立設計製作,再到發明創新,師生的創新能力也得到提高。
在教具製作中,引導學生注意如何變「廢」為「寶」,利用生活中一些廢棄物如小鐵絲、廢鐵片、木材下腳料、易拉罐、塑料飲料瓶、各種文具、乒乓球、橡皮筋、汽球、兒童玩具、廢舊電器零件和摩托車部件用完的一次性針管(注意消毒)等,製作出各種各樣的教具,既節約了資金,降低了教育成本,又可培養學生養成勤儉節約、勤勞儉朴的優良品質,間接地對學生進行了品德教育。
4.鍛煉師生的動手技能,培養創新能力,全面提高師生的個人素養。 師生參與,實際動手製作教具,從選材到加工乃至試驗,由粗到精,由不滿意到滿意,由失敗到成功,多次反復。在這個過程中,師生的動手能力自然會得到鍛煉。自製教具的設計是應用科技知識與教學經驗進行創造性的活動。任何一件教具的設計者都是經過一番思考,然後出現創意、構思和設計。只要不是單純模仿,必然會有所創新。這種創新的實踐過程包含著製作者的創造精神。同時,由於教具的創作和使用過程必然涉及科學知識與生產技術,在創造性思維物化的過程中,對人的科技意識會起到強化作用。自製教具是很辛苦的事情,這就首先要有敬業精神,有目標,有追求,苦心鑽研,克服困難,精益求精,自製教具的過程是對教師敬業精神的磨練。學生參與製作,哪怕很簡單的作品,也會不同程度的凝結他們的心力,加上互相比較,看誰作得更好一些,無形中對學生心理上會激起上進之心。「教具凝結科技知識和作者的勞動」,只有參與製作的人,才能有這種體會。學生自己動手做出來的東西,自然會倍加愛護。久而久之,會養成尊重科技成果,尊重他人勞動的好思想好習慣。歸結起來,自製教具不但對提高教學質量有好處,對教學方法的改革和人的素質培養也有好處。這就要求我們從改革、創新、質量、素質培養的高度來看待自製教具的積極作用. 5.自製教具,讓物理走向生活,讓生活走向物理。
自製教具讓物理實驗更貼近於生活,拉近了物理實驗和實際生活的距離。盡可能選用學生所熟悉的、簡單的、常見的材料做物理實驗,能使學生富有親切感、新奇感、成就感,重視學生的小製作、小發明,贊揚他們的創造、創新的思路和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初中年齡段的學生天生好奇、好動、好玩、有極強的創造力和求知慾,平時對他們的小製作、小發明多加以鼓勵和贊揚,是激發他們學習物理興趣和創新意識的一種好方式。在學習「光的折射、反射」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光的多彩、神奇世界,組織學生用三面一樣大小的鏡子、玻璃球、膠帶、彩色紙自製萬花筒;用一塊紙板、兩面鏡子等簡單物品自製了潛望鏡,讓學生觀察到不同層面的景色。在學習「大氣壓強」時,組織學生用可樂瓶、礦泉水瓶、塑料管自製了動物自動加水器。自製教具讓學生初步感受到物理來自於生活,物理並不神秘,物理就在我們身邊。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多引導和鼓勵學生自己或者和其他同學合作設計、動手做課外小實驗。課外小實驗自由度大,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意志改變條件,控制實驗的進程,深刻感知實驗現象。
總之,自製教具天地廣闊,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