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裝置藝術作品方案設計草圖

裝置藝術作品方案設計草圖

發布時間:2025-05-06 17:17:31

❶ 隈研吾新作:Stone Grove「石林」裝置藝術

2024年4月21日,米蘭設計周圓滿落下帷幕。在這一盛會上,高時旗下人造石品牌Quarella攜《Stone Grove「石林」》裝置藝術(設計:隈研吾)、Orizzonte、BOISERIE櫥櫃系列三大展品精彩亮相。

一、《Stone Grove「石林」》裝置藝術(設計:隈研吾)

展區:「INTERNI CROSS VISION」裝置計劃

地點:University of Milan, Via Festa del Perdono, 7

展出時間:4.15-4.28

「Stone Grove「石林」」是著名設計師隈研吾與Quarella共同打造的裝置藝術作品。作品採用Quarella人造石鋪設地面,與垂直人造石板融合,展現義大利Q牌人造石的可持續性。

隈研吾將《Stone Grove「石林」》定義為「形式上自然,空間上野性」。該作品由Quarella天然石採石場的廢棄材料變廢為寶,形成一片石質森林,展示不同紋理花色和表面處理工藝。

二、Salone del Mobile-「Orizzonte」櫥櫃系列

展區:Salone del Mobile

地點:Salone del Mobile – Stand A23-25 Hall 15

「Orizzonte」櫥櫃系列由義大利Q牌與PIANCA聯合打造,融合了柔和的線條和美觀實用性。該系列櫥櫃採用了義大利Q牌的Breccia Aurora(奧羅拉棕)。

「Orizzonte」櫥櫃系列為全新生活方式而設計,增強了技術和功能性特質,使廚房成為生活的中心。

三、MARMO+

展區:Brera Design District

地點:Piazza San Marco,3

Quarella Marmo+抗酸技術是人造石領域的創新和突破,引領著人造石革命,為廚房提供全方位的抗酸保護。

在2024年米蘭設計周上,使用Quarella Marmo+抗酸處理技術的BOISERIE櫥櫃系列成為焦點。該系列櫥櫃採用義大利Q牌的Calacatta Primavera,實現設計與功能的完美結合。

2024年米蘭設計周,義大利Q牌展出的每件產品都體現了對細節的深度考量和對完美工藝的極致展現。我們將持續以全球人造石領導者的姿態,將義大利的優雅傳播至全球!

❷ 什麼是裝置藝術 - 裝置藝術的概念及發展歷程 - 著名的裝置藝術家和作品

裝置藝術是一種藝術形式,藝術家通過選擇、利用、改造和組合日常生活中的物體,並賦予其價值和觀念,以特定時空環境為背景進行展示。這種藝術形式的材料是三維物體,與繪畫不同,觀眾需要移動觀看和體驗。

藝術家伊利亞·卡巴科夫的《從他的公寓飛入太空的人》作品,以1.4 x 3.0 x 2.5米的大小陳列在泰特現代美術館,展現了裝置藝術的特色。

裝置藝術自上世紀60年代興起,被稱為「環境藝術」,與波普藝術、極少主義、觀念藝術等有聯系。在短短幾十年間,裝置藝術已經成為當代藝術的時尚,許多畫家和雕塑家都加入了「裝置藝術家」的行列。

藝術家托馬斯·薩雷塞諾的《時空泡沫》作品,展示了裝置藝術的創意。裝置藝術的文獻記錄功能,遠超繪畫、雕塑和攝影等藝術形式。這種藝術形式的興起,是對「極少主義」美術的反動,它迫使觀眾放慢節奏,滿足了當代人對生理和心理平衡的需求。

裝置藝術的特點包括:是一個能使觀眾置身其中的三度空間;藝術家根據特定展覽地點設計和創作的藝術整體;具有獨立的空間,不受其他作品的影響和干擾;觀眾的介入和參與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裝置藝術創造的環境,是包容觀眾、促使或迫使觀眾在界定的空間內由被動觀賞轉換成主動感受;不受藝術門類的限制,自由綜合使用各種手段;為了激活觀眾,刺激感官的因素往往經過誇張、強化或異化;供短期展覽,不是供收藏的藝術;是可變的藝術,藝術家可以在展覽期間改變組合,也可在異地展覽,增減或重新組合。

裝置藝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原始人法國拉斯卡的洞窟繪畫,以及宗教廟宇和教堂。60年代的青年一代藝術家開始反對傳統藝術分類,隨意運用各種藝術手段和材料,促進了裝置作為一種藝術門類的形成。

從70年代起,裝置藝術更接近觀念藝術,關注女權主義、社會問題等熱點。80年代,電視和錄像在裝置藝術中越來越廣泛地使用,90年代,裝置藝術題材越來越廣泛,涉及當代人生活的多個方面,如世界和平、多種文化、種族矛盾等。

90年代末至新世紀,裝置藝術的前衛性、實驗性、觀念性愈發凸顯,逐漸代替了百年來在藝術領域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架上藝術。藝術家們越來越注重裝置藝術的開放性,世界各大美術院校也紛紛開設裝置藝術課程。裝置藝術的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多彩,刺激著觀眾的感官,人們通過參觀藝術作品獲得從未有過的感官體驗。

丹麥藝術家奧拉維爾·埃利亞松以其充滿詩意的作品,展示了裝置藝術的多樣性和開放性,傳達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他的作品常常以風、光、水、冰、氣等自然現象作為藝術材料,旨在喚起人們對自然的關注與對未來的思考。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裝置藝術的表現形式更加多樣,刺激著觀眾的感官,使得人們能夠通過參觀藝術作品獲得從未有過的感官體驗。裝置藝術的前衛性、實驗性、觀念性等特質使其成為了當代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❸ 創意分享 | 全球沉浸式光影互動裝置打造的極致體驗感

沉浸式光影互動裝置作為一種新興的藝術潮流,已經深入現代生活的各個角落,引領著公共藝術的發展趨勢。小百年為您精選全球最具代表性的互動光影藝術裝置作品,一起欣賞。

1

#未來超級影院#創作團隊:Front Pictures

位於韓國光州Lucerium國家科學博物館旁的「Space 360」是一個直徑12米的球體,它採用了由烏克蘭創意團隊Front Pictures提供的影音系統,成為了韓國首個360°球形投影系統。這個系統可以讓參觀者在透明的玻璃觀察橋上體驗到完全沉浸式的感受,彷彿置身於原始森林、空中熱氣球、浩瀚宇宙或海底世界。

2

#「外太空」沉浸式體驗#創作者:Nonotak

法國創作團隊Nonotak利用燈光、聲音、動態視覺和復雜幾何插圖,創造出身臨其境的外太空沉浸式感官體驗。他們的作品以定製技術和非常規方式使用傳統技術,創造出驚人的效果。

3

#花瓣互動體驗牆#創作團隊:leva

leva團隊設計了一個由139個「花瓣」組成的互動牆,這些「花瓣」可以一起綻開,形成迷人的波浪,為遊客打開動態的窗口,讓他們透過牆看到外部。遊客的目光會情不自禁地停留在互動牆上,並上前拍照。

4

#墨西哥灣流體驗#創作者:Patricia

沉浸式海灣溪流體驗是一個18米長,3米高的互動式投影環境,展示了強大而溫暖的海洋,並使遊客接觸到其對食物鏈和魚類養育行為的影響。使用專門開發的計算機演算法,展示成千上萬的虛擬沙丁魚和其他海洋生物的現實和不斷變化的教育行為。

5

#繁花互動沉浸式體驗#創作者:TASC

此作品由計算機程序即時生成,整體不會重復到以前的狀態,而是不斷持續著變化。花被人們擺動觸摸後,花朵就會散落,摸著不動的話,花會比平時開的更多,並慢慢擴展延伸。

6

#「發光生物」#創作者:Ahmet Said Kaplan

Lumin是一個受大自然啟發的生活裝置,取材於觀眾。它跟蹤訪客的手的位置,並將其轉換為虛擬世界中的光場和力場,有助於創建不可見的連接,使觀眾成為藝術品的一部分。

7

#字地之超現實主義#創作團隊:Marie Claude

用戶能夠玩耍並探索這個奇妙的字母世界。在這個裝置中,包含兩種不同的設置進行交互:小字母的雨和彈跳的大字母充當球。

8

#沉浸式如海 · 空間#創作者:NAKED

《OCEAN BY NAKED 如海 · 空間》從上海陸家嘴環球金融中心海拔423米的高空到海平面以下6500米的海底世界,展開了一場魔都上空海洋與天空的浪漫相遇。

❹ 什麼是裝置藝術一起來學習了解裝置藝術!

裝置藝術,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始於20世紀60年代,也被稱為「環境藝術」。它的概念及發展歷程受多種觀念影響,內容、題材、文化指向、藝術手法、價值定位、情感流向及操作方法等多方面呈現出多元繁復的狀態。盡管其表現形式不斷變化,但固有特徵始終未變。裝置藝術不僅融入了更多媒介,如電子設備,還特別引入了如3D投影等現代技術。它對傳統藝術的分類提出了挑戰,自由地使用各門類藝術手段,顯示了人類表達思想觀念的無限可能。在展覽和收藏方面,裝置藝術不拘泥於美術博物館的權威,常在非正式場所展出,將藝術普及化,拉近了與普通民眾的距離。

裝置藝術在藝術上有其獨特的特點。首先,它是一個三度空間的實體,既包括室內也包括室外的空間,主要是室內空間。其次,它是根據特定展覽地點的室內外空間特點設計和創作的藝術整體。裝置藝術強調整體性和獨立性,要求在視覺、聽覺等方面不受其他作品的影響。觀眾的參與是裝置藝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延伸了人們的生活經驗,創造出包容觀眾的環境,促使觀眾從被動觀賞轉換為積極感受,利用所有感官進行體驗。裝置藝術不受藝術門類限制,自由地綜合運用繪畫、雕塑、建築、音樂、戲劇、詩歌等手段。為了激活觀眾,有時會使用誇張、強化或異化的感官刺激因素。一般而言,裝置藝術是為短期展覽設計的,不具備長期收藏的價值。裝置藝術是可變的藝術形式,藝術家可以根據展覽需求調整組合,甚至在異地展覽時重新組合。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裝置藝術設計師及其作品,供您欣賞:

1. 徐冰《天書》:通過現成品的組合、裝配來構成作品,創造出一種意境,表達思想與觀念。

2. 盧卡斯《鏡屋》:在室內地板、牆面、天花板上裝上玻璃鏡,觀眾在裡面走動,映照出一個幻覺似的,不斷擴大和延伸的虛幻空間。

3. 蔡國強《撞牆》:由99隻真實大小的狼雕塑與一面玻璃牆組成,沖擊視覺和情感,引發對群體團結與意識形態盲目追隨的思考。

4. 蘭登國際《雨屋》:屋內大雨不斷,但遊客不會被淋濕,設計依賴於隱藏在房間內的3D鏡頭,監測遊客運動並控制雨水。

5. 達米恩·赫斯特《生者對死者無動於衷》:展示了對死亡與生命關系的思考,強調生者對死亡的無知。

6. 伯德瑙·斯米爾德《Nimbus》系列:在不同場所展示,提出在不應該包含雲的空間中創造雲的想法,激發觀眾的想像力。

7. 阿孔奇《穆爾島》:一座螺旋形的人行天橋,連接兩岸,提供獨特的視角看待城市和銀行,反映周圍山區景觀。

閱讀全文

與裝置藝術作品方案設計草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無氟空調加多少製冷劑 瀏覽:833
萬和游樂設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14
雲南建材財興盛五金機電市場 瀏覽:623
蕪湖市有哪些大型機械廠 瀏覽:102
閥門上的h和c代表什麼 瀏覽:144
順義區好的機床怎麼用 瀏覽:637
怎麼修改電信光貓設備標識 瀏覽:193
大眾21款新速騰儀表盤怎麼看 瀏覽:289
公司活動室可以放什麼設備 瀏覽:622
3d列印鑄造模具用什麼材料 瀏覽:544
星塔機械有限公司怎麼樣6 瀏覽:216
SN3638配什麼軸承 瀏覽:810
武漢電動工具批發 瀏覽:463
為什麼軸肩不高於軸承內圈 瀏覽:567
閥門廠在哪裡 瀏覽:964
軸承套是什麼樣的 瀏覽:602
管路泄露截斷裝置設計 瀏覽:618
物流實訓室有哪些實驗器材 瀏覽:597
數控機床生意好做什麼 瀏覽:301
空調製冷時停怎麼解除 瀏覽: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