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用下列裝置進行實驗,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是()A.乾燥CO2B.收集O2C.驗證CO2性質D.監控氣體流
A、酸性乾燥劑可以乾燥酸性氣體CO2,故A不符合題意;
B、因氧氣不易溶於水內,且密度小於水的容密度,若用排水氣法收集氧氣,瓶內先裝滿水,氧氣應該「短進長出」,故B符合題意;
C、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呈酸性,能使石蕊試液變紅,所以該實驗驗證了CO2與H2O反應生成H2CO3,故C不符合題意;
D、氣體流速越快,氣泡冒出的速度也越快.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B. 按下列裝置實驗,不能達到對應目的是()A. 濃硫酸稀釋B.\\ O2驗滿C. 配製20%的Ca(OH)2溶
A、濃硫酸稀釋時,一定要濃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裡,並不斷用玻璃棒回攪拌;切不可將水倒進濃硫酸答里.故A能達到對應的目的;
B、氧氣的驗滿方法是: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看是否復燃,故B能達到對應的目的;
C、氫氧化鈣是微溶性的物質,說明20℃時100g水中最多溶解1g的氫氧化鈣,因此不可能配製20%的Ca(OH)2溶液,故C不能達到對應的目的;
D、檢驗氫氣純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試管氫氣,用拇指堵住,試管口向下,移近火焰,移開拇指點火;如果聽到尖銳的爆鳴聲,則表示氫氣不純,需要重新收集並驗純;如果只聽到很微弱的噗噗的聲音,則說明氫氣已經純凈.故D能達到對應的目的;
故選:C.
C. 下列裝置不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是()A.收集氨氣B.製取少量氫氣C.製取少量二氧化碳D.測定乙醇結
A.氨氣易溶於水,只能用排空氣法制備,故A錯誤;
B.長頸漏斗插入小試管回中答,液體沒過小試管口,可防止氣體的逸散,能用於制備少量氣體,故B正確;
C.可用硫酸和碳酸鈉反應制備二氧化碳,用安全漏斗,可防止壓強過大將液體排出,故C正確;
D.根據生成氫氣的體積和乙醇的物質的量之間的關系可確定乙醇的結構,故D正確.
故選A.
D. 按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不能達到對應目的是()A. 收集H2B.驗滿O2C.配製20%的溶液D.除去CO
A、氫氣密度比空氣小,應選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圖中所示裝置正確,按圖中裝置實驗能達到對專應目的.
B、檢屬驗氧氣是否集滿時,應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圖中所示裝置正確,按圖中裝置實驗能達到對應目的.
C、氫氧化鈣的溶解度很小,溶解度不到0.2g,將20g氫氧化鈣放入80g水中,最多隻能溶解的質量不到0.2g,形成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遠遠小於20%,按圖中裝置實驗不能達到對應目的.
D、圖中裝置起洗氣功能時進氣管與出氣管的方向是「長進短出」,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一氧化碳不能,除去CO中的CO2,可選用氫氧化鈉溶液,圖中所示裝置除雜試劑、進氣與出氣方向均正確,按圖中裝置實驗能達到對應目的.
故選:C.
E. 下列裝置不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
選 A。
即使是NH4Cl溶液,也含有大量水,NH3極易溶於水。就像HCl 極易溶於NaCl溶液一樣。
所以收集不到任何氣體。
B可以。小試管內裝Zn,長頸漏斗裝稀硫酸。
C可以。因為是安全漏斗,氣體無法從漏斗逸出,
D可以。根據產生氣體的體積,可以知道乙醇只有一個H能被Na所置換。
F. 按下列裝置實驗,不能達到對應目的是() A. 收集H 2 B. O 2 驗滿 C. 配製20%的Ca(OH
解;A、氫氣的密度比空氣小,因此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故A能夠達到實驗目的回; B、氧氣的驗滿答方法是: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看是否復燃,故B能夠達到實驗目的; C、氫氧化鈣是微溶性的物質,說明20℃時100g水中最多溶解1g的氫氧化鈣,因此不可能配製20%的Ca(OH) 2 溶液,故C不能夠達到實驗目的; D、二氧化碳能夠和氫氧化鈉反應,因此通過氫氧化鈉得到的是一氧化碳,然後通過濃硫酸可以除去水蒸氣,而得到乾燥的一氧化碳,故D能夠達到實驗目的; 故選項為: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