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製冷劑有何作用共分幾種
製冷劑又稱製冷工質,是製冷循環的工質介質。製冷劑在蒸發器內吸收被冷卻對象的熱量氣化,在冷凝器內將吸收的熱量傳遞給環境介質,從而達到製冷的目的。目前可作為製冷劑的物質大約有80多種,最常用的是氨、氟利昂類以及水和少數碳氫化合物等。
根據製冷劑的化學成分,可將製冷劑分為無機化合物、鹵族化合物(氟利昂)、碳氫化合物和共沸混合物4種。
(1)無機化合物製冷劑
無機化合物製冷劑是使用較早的製冷劑,後來逐漸為氟利昂製冷劑所取代,但氨和水依然作為製冷劑應用於空調製冷行業中。
(2)鹵族化合物製冷劑(氟利昂製冷劑)
氟利昂(英語Freon的譯音)是中、小型空調、食品冷藏與家用冰箱中使用最普遍的製冷劑,也是目前對人體危害最小的製冷劑。最常用的氟利昂製冷劑是R22、R134a及R13。
(3)碳氫化合物製冷劑
碳氫化合物製冷劑主要作為工業製冷裝置的製冷劑。
(4)共沸混合物製冷劑
共沸混合物製冷劑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互溶的單純製冷劑,在常溫下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混合物的性質同單純製冷劑的性質一樣,具有較為固定的蒸發溫度和冷凝溫度。常用的有R502、R503等。
根據製冷劑使用的溫度范圍,可分為高溫、中溫、低溫三大類。
高溫製冷劑又稱低壓製冷劑。其蒸發溫度高於0℃,冷凝壓力低於0.3MPa,如R21等,適用於離心式壓縮機的空調系統。
中溫製冷劑又稱中壓製冷劑。其蒸發溫度為-50~0℃,冷凝壓力為1.5~2.0MPa,如R22、R502等。其適用范圍較廣,適用於活塞式壓縮機的電冰箱、食堂小冷庫、空調用製冷系統、大型冷藏庫等製冷裝置中。
低溫製冷劑又稱高壓製冷劑。其蒸發溫度低於-50℃,冷凝壓力為2.0~4.0MPa,如R13、R14等,主要用於低溫的製冷設備中,如復疊式低溫製冷裝置。
㈡ 什麼元素的氫化物可作製冷劑
氮元素的氫化物可作製冷劑,也就是氨氣。
氨是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一種中壓中溫製冷劑。氨的凝固溫度為-77.7℃,標准蒸發溫度為-33.3℃,在常溫下冷凝壓力一般為1.1~1.3MPa,即使當夏季冷卻水溫高達30℃時也決不可能超過1.5MPa。氨的單位標准容積製冷量大約為520kcal/m3。
(2)r717製冷劑用什麼代替擴展閱讀
氨氣,Ammonia, NH3,無色氣體。有強烈的刺激氣味。密度 0.7710。相對密度0.5971(空氣=1.00)。易被液化成無色的液體。在常溫下加壓即可使其液化(臨界溫度132.4℃,臨界壓力11.2兆帕,即112.2大氣壓)。沸點-33.5℃。也易被固化成雪狀固體。熔點-77.75℃。溶於水、乙醇和乙醚。
在高溫時會分解成氮氣和氫氣,有還原作用。有催化劑存在時可被氧化成一氧化氮。用於制液氮、氨水、硝酸、銨鹽和胺類等。可由氮和氫直接合成而製得,能灼傷皮膚、眼睛、呼吸器官的粘膜,人吸入過多,能引起肺腫脹,以至死亡 。
氮原子有5個價電子,其中有3個未成對,當它與氫原子化合時,每個氮原子可以和3個氫原子通過極性共價鍵結合成氨分子,氨分子里的氮原子還有一個孤對電子。氨分子的空間結構是三角錐型,極性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