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做一個類似相機支架的東西,關於這種機械機構 通過什麼連接裝置得以實現呢
立柱上的夾持件參考以下的兩張圖。
折疊臂用螺栓連接,中間夾兩片尼龍片。
『貳』 什麼是機械結構
機械表解構之概述
手錶是用來指示時間的精密儀器,其原理是利用一個周期恆定的、持續振動的振動系統做為標准。如果知道了振動系統完成一次全振動所需要的時間(振動周期),並計算出振動次數,那麼,振動這么多次之後所經歷的時間就等於振動周期乘以振動次數。即「時間=振動周期×振動次數」。
機械手錶採用擺輪游絲做為振動系統。游絲一端固定在擺輪上、另一端被固定在夾板上;擺軸上下軸頸被套在軸承內,可旋轉;游絲的彈性變形使擺輪的運動由運動變成往復運動。
擺輪游絲系統在擺動時受到軸承的摩擦力、空氣阻力及游絲的內摩擦等運動阻力的影響,擺動的幅度(振幅)將逐漸衰減、直至停止。為了使其不衰減地持續振動,就必須定期給擺輪游絲系統補充能量。
將能量周期性地補充給振動系統通過一個特殊的機構——擒縱機構來實現,擒縱機構還同時用來計算擺輪游絲系統的振動次數。所以,擺輪游絲系統和擒縱機構是機械手錶的關鍵裝置。
能源裝置、輪系、指針機構、上條撥針機構、擒縱機構、振動系統6部分的零部件全裝在主夾板上,然後用各種小夾板、壓片、壓簧分別加以支持和固定。小夾板和壓片、壓簧通過大小不一的螺釘與主夾板聯接起來,最後安裝上表盤、表針和表殼、表帶,就成為一隻完整的簡單計時手錶了。
機械表解構之能源裝置
機械手錶通常是用上緊了的發條所儲備的彈性勢能做為能源,在手錶機構正常運轉中,它又將彈性勢能轉變為機械能(條盒輪的轉動)釋放出來,從而帶動輪系轉動,並維持振動系統做不衰減的振動,以及帶動指針機構或附加機構運動。
機械表解構之輪系
能源裝置不能直接和擒縱機構相聯系,這是因為結構條件的限制,即發條工作圈數不可能太多,因而在能源裝置和擒縱機構之間需加一套傳動輪系——主傳動輪系,以延長手錶一次上條的持續工作時間。輪系的作用還有以下兩個方面,其一是把能源裝置的能量傳給擺輪游絲系統,再就是把計算振動系統振動次數的擒縱轉角按一定的關系傳給指針系統的時輪、分輪和秒輪。
機械表解構之指針機構
用來指示時間的機構。機械表中,分輪通過跨輪片、跨齒輪來帶動時輪。分輪與時輪之間的傳動比是一定的,即分輪轉12圈時,時輪轉過一圈。秒針、分針和時針分別安裝在秒軸、分針管和時針管上,因此形成了時針每12小時轉一圈,分針每小時轉一圈,秒針每分鍾轉一圈。
機械表解構之上條撥針機構
其作用有二,一是將柄軸的轉動通過離合輪、小鋼輪和大鋼輪傳遞給條軸,使條軸旋轉、上緊發條;另外通過拉出柄軸,將柄軸的轉動通過離合輪、撥針輪、跨輪部件、時輪、日跨輪、日歷輪、周歷輪等輪子的轉動,達到撥針對點、對日期、對星期的目的。指針機構和上條撥針機構所包含的輪系,也被稱為輔助傳動輪系。
機械表解構之擒縱機構
其作用是將輪系傳來的能量定期的、有規律的補充給振動系統,以維持其做不衰減的振動;另外,將振動系統的振動次數准確的加以計算,由擒縱輪通過秒輪等齒輪傳遞給指針機構,達到計量時間的目的。
以「海鷗表」振動周期為1/3秒(21600HZ)的機心而言,各齒軸、輪片的齒數為——擒縱輪片20齒、齒軸10齒,秒輪片90齒、齒軸8齒,三輪片80齒、齒軸11齒,分輪片66齒。
已知擺輪完成一次全振動需要1/3秒,擺輪振動一次,擒縱輪片就轉過一齒,則擒縱輪轉一圈需要20*1/3秒=20/3秒;則秒輪轉一圈的時間90/10*20/3=60秒;由於分輪片與三齒軸嚙合,通過秒齒軸對三輪片;三齒軸對分輪片的傳動比計算,分針輪轉一圈的時間為80/8*66/11*60秒=3600秒=60分=1小時。
機械表解構之振動系統
擺輪游絲系統具有相當穩定的振動周期,所以在機械手錶中,將擺輪游絲系統做為振動系統,用它產生標准時段。不同型號的機心,擺輪游絲系統的振動周期是不同的。振動周期通常有——2/5秒(18000次/小時)、4/11秒(19800次/小時)、1/3秒(21600次/小時)、1/4秒(28800次/小時)、1/5秒(36000次/小時)。通常將擒縱機構和振動系統又合稱為擒縱調速器。
機械機心的發條結構
在鍾表結構中,提供動力的發條機構其核心地位完全不亞於擒縱系統,由於發條結構自古以來鮮少有過重大的改變,同時又牽涉到深奧的材料科學,因此重要性經常被人所忽略。
早期的人們發現當韌性強化的金屬受到適當外力發生形變時,會同時產生一個反作用力來恢復原狀的現象,於是將淬過火的鋼簧加以捲曲,利用其恢復原狀的力量帶動其他機件的運轉,這就是在電力還未發明之前,大多數小型機械所使用的動力來源,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發條」。
最早期的鋼質發條不僅容易生銹或因施力過大而斷裂,同時也容易因為長期使用產生金屬彈性疲乏,而造成彈力不足導致動力供輸不均的問題。尤其當在人們愈來愈依賴腕錶提供時間的訊息時,若是每天都會使用的腕錶無法提供正確的時間,甚至是故障連連時,所造成的不便也由此可知了。
在充分享受過石英錶所帶來的精準與便利之後,人們開始懷念起由發條帶動一件件細小零件的機械表。當機械表頂著「技藝結晶」的光環重現世人面前、尤其是各大表廠開始在各種復雜功能上大做文章時,影響機械性能甚巨的發條動力穩定與持久成為重要的課題。不過,隨著材料科學的進步,不僅在斷裂或是生銹等影響發條使用壽命的問題上獲得改善,而且動力供輸的時間與品質也有所提升,因此表廠也能夠將更多心力擺在其他創新功能的研發上。
發條機制的運作原理
當上鏈時,主發條盒停止不動,而受上鏈機制驅動的大卷車轉動軸心,帶動固定在軸心的發條內端將發條沿逆時針方向向內卷緊;而當機芯在運轉時,大卷車停止不動,而固定在發條盒內壁的發條外端在釋放動力中的發條帶動之下,將發條盒以及一番車沿順時針方向轉動,驅動走時輪系。
在上滿鏈的情況之下,機芯輪系的減速力量會阻止發條從連接在發條盒內壁的外端松開,同時大卷車則從發條盒軸心阻止發條由內端松開。當大卷車沿逆時針方向為發條上鏈時,止逆子藉由與大卷車嚙合的動作阻止大卷車逆轉(順時針),使發條不至松開。
當大卷車受錶冠帶動向逆時針方向轉動上鏈時,帶動止逆子的齒脫離大卷車向順時針移動,同時止逆彈簧會給予止逆子一個持續的回位反向力;當上鏈動作停止時,在止逆彈簧的反作用力作用下迫使止逆子自動回位,使止逆子的大小2齒與大卷車完全嚙合,以防止發條逆轉松開以維持發條滿鏈的狀態。(網上摘下來的)
『叄』 機械夾片用途使用在哪些上面的
是預應力嗎?是的話配合上錨板普遍用在建築工程的拉索,如橋梁。
『肆』 EVA夾片玻璃和普通的有什麼區別
EVA膠片由高分子樹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為主要原料,添加特種助劑,經特種設備加工而製成的回一種高答粘度薄膜材料片材,行業內又稱其為改性「EVA夾膠玻璃膠片」。EVA一種熱固性有粘性的膠膜,用於放在夾膠玻璃中間(EVA是Ethylene乙烯 Vinyl乙烯基 Acetate醋酸鹽的簡稱)。 由於EVA膠膜在粘著力、耐久性、光學特性等方面具有的優越性,使得它被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於電流組件以及各種光學產品。EVA耐光性、疏水性、耐候性、耐蝕性,防噪音效果都優於PVB,加上容易貯存,加工工藝簡單,操作方便,而且成本較低,很多企業更傾向於EVA。
『伍』 觀片燈的滾針自鎖夾片裝置結構
和視線平行,其次看觀片燈放哪裡,可以擺在桌上供使用,掛在牆上,看具體的觀片燈數而決定有的室是兩個雙聯的,有的CT室是放4個四聯,還要根據牆面來安裝
『陸』 初一生物顯微鏡的結構和作用
(1)鏡座:顯微鏡最下面呈馬蹄形或圓形的部分,起穩定和支持鏡身作用。
(2)鏡柱:從鏡座向上直立的短柱。上連鏡臂,下連鏡座,可以支持鏡臂和載物台。
(3)鏡臂:彎曲成馬蹄形的部分,便於手持,下端與鏡柱相連接的地方有一個傾斜關節,可使鏡臂傾斜,便於觀察。
(4)載物台:自鏡臂下端向前伸出,放置標本用的平台,其中央有一個圓孔,叫通光孔。台上有一移動器(老式的左右各有一個壓片夾),用以固定和移動標本。
(5)鏡筒:和鏡臂上方連接的園筒部分。有的顯微鏡鏡筒內有一抽管,可適當抽長,一般長度是160-170毫米。鏡筒上端裝有目鏡,下端有一個可轉動的圓盤,叫物鏡轉換器(或叫物鏡旋轉盤,固著在鏡筒下端,分兩層,上層固著不動,下層可自由轉動。轉換器上有2~4個圓孔,用來安裝不同倍數的低倍或高倍物鏡)。作用是保護成像的光路與亮度。
(6)調節器(也叫調節螺旋):為鏡壁上兩種可轉動的螺旋,一大一小,能使鏡筒上下移動,調節焦距。大的叫粗准焦螺旋,位於鏡臂的上方,可以轉動,以使鏡筒能上下移動,從而調節焦距,升降鏡筒較快,用於低倍鏡對焦;小的叫細准焦螺旋,位於鏡臂的下方,它的移動范圍較粗准焦螺旋小,升降鏡筒較慢,可以細調焦距。
(7)載物台:從鏡臂向前方伸出的金屬平台。呈方形或圓形,是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其中央具有通光孔,在通光孔的左右有一個彈性的金屬壓片夾,用來壓住載玻片。較高級的顯微鏡,在載物台上常具有推進器,它包括夾片夾和推進螺旋,除夾住切片外,還可使切片在載物台上移動。
目鏡:裝於鏡筒上方,由兩組透鏡構成,接目鏡的作用是把接物鏡所形成的倒立實像再放大成為一個虛像。接目鏡上刻有5×,8×,10×,15×,25×等符號,表示放大倍數。我們所觀察到的標本的物像,其放大倍數是接物鏡和接目鏡放大倍數的乘積。如接物鏡是10×,接目鏡是8×,其物像的放大倍數是10×8=80倍。
在接目鏡內兩個透鏡間的光欄上可裝一根剪短的毛發,做為指針,用以指示要觀察的材料。
(2)物鏡:裝在鏡筒下端物鏡轉換器的孔中,一般的顯微鏡有2~4個接物鏡鏡頭,每個鏡頭都是由一系列的復式透鏡組成的,其上也有放大倍數記號,有4×,10×,40×及100×。4×及10×接物鏡是低倍鏡,40×是高倍鏡,100×是油鏡。低倍鏡常用於搜索觀察對象及觀察標本全貌,高倍鏡則用於觀察標本某部分或較細微的結構,油鏡則常用於觀察微生物或動植物更細微的結構。
反光鏡:是顯微鏡觀察時獲得光源的裝置,位於顯微鏡鏡座中央,一面為平面鏡,一面為凹面鏡。轉動反光鏡,可使外面光線通過集光器照射到標本上。使用時,光線強用平面鏡,光線弱用凹面鏡。
『柒』 什麼是錨具什麼是夾具
1、錨具是指預應力混凝土中所用的永久性錨固裝置,是在後張法結構或構件中,為保持預應力筋的拉力並將其傳遞到混凝土內部的錨固工具,也稱之為預應力錨具。
國內普遍採用的錨具規格有:
M15-N錨具:M代表錨具(錨具漢語拼音第一個字母);15代表鋼絞線的規格為國標15.20 mm的鋼絞線,(我國一般普遍使用的鋼絞線強度為1860 MPa級的15.20 mm鋼絞線);-N是指所要穿載的鋼絞線根數。
M13-N錨具:M代表錨具(錨具漢語拼音第一個字母);13代表鋼絞線的規格為12.78的鋼絞線,(國外一般普遍使用的鋼絞線強度為1860 MPa級的13.78鋼絞線);-N是指所要穿載的鋼絞線根數。
2、夾具是指機械製造過程中用來固定加工對象,使之佔有正確的位置,以接受施工或檢測的裝置,又稱卡具(qiǎ jǜ)。從廣義上說,在工藝過程中的任何工序,用來迅速、方便、安全地安裝工件的裝置,都可稱為夾具。
夾具通常由定位元件(確定工件在夾具中的正確位置)、夾緊裝置 、對刀引導元件(確定刀具與工件的相對位置或導引刀具方向)、分度裝置(使工件在一次安裝中能完成數個工位的加工,有回轉分度裝置和直線移動分度裝置兩類)、連接元件以及夾具體(夾具底座)等組成。
(7)機械夾片和裝置擴展閱讀:
錨具應用領域
公路橋梁、鐵路橋梁、城市立交、城市輕軌、高層建築、水利水電大壩、港口碼頭、岩體護坡錨固、基礎加固、隧道礦頂錨頂、預應力網架、地鐵、大型樓堂館所、倉庫廠房。
塔式建築、重物提升、滑膜間歇推進、橋隧頂推、大型容器及船舶、軌枕、更換橋梁支座、橋梁及建築物加固、鋼筋工程、防磁及防腐工程(纖維錨具)、碳纖維加固、先張梁場施工、體外預應力工程、斜拉索、懸索等。
『捌』 機械手是如何操作的,運行時的步驟復雜嗎
確認電源及空壓源等動力源都妥善接好,檢查機械手空氣調壓閥壓力至0.4mpa-0.6mpa。
打開機械手電筒源,進行機械手原點復歸動作。
設定機械手的各動作模式,(按照具體產品所需選擇)。
根據機械手夾具上的標貼參數,輸入機械手待機位置和夾取位置。
根據標貼上參數設定注塑機開模行程。
檢驗夾具螺釘是否有松動,抱夾夾片是否有損壞,氣缸伸縮是否正常,是否漏氣,吸盤是否完好,金具是否有卡死等不良現象。
夾具安裝OK後,觀察夾具所有金具是否在同一個垂直面上,若不在,則調整連接快上的阻擋螺釘使夾具處於同一垂直面上。
半自動微調夾取位置,調整OK後,保存參數。
然後依次設定機械手的姿勢位置,途中開放位置,產品開放位置等。
進入機械手定時器模塊,對各個動作時間進行初步設置。並初步設定注塑機頂針頂出延時(2s)與後退延時(5s)。
進行注塑機及機械手的全自動運行操作。
首次全自動狀態下,因為了使機械手與注塑機之間能有最好的配合,請仔細觀察全自動狀態下兩個設備的運行情況,然後微調機械手的各項時間與注塑機的各項時間(頂針頂出延時、頂針後退延時、中間循環時間等),以便機械手做到最迅速穩定的動作反應。
調整完畢,進行全自動生產。觀察20模或半小時以上且無故障報警後方可離開。
『玖』 一個日本動畫片有四個主角每個人手上都有一個機械裝置
變形金剛 全身都是機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