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校園環境設計中的創意理念(2)
校園環境設計中的創意理念
3.設計舒適而有趣味的交流空間
校園里舒適而有趣味的交流空間不僅有利於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提高學習效率,而且能改善師生關系,增進同學友愛,更重要的是能夠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使他們學會分享,變得更開朗。
其一,設計教室內的辦公空間,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暢通無阻。如美國很多學校的教室里都會留出辦公空間,教師可以在這里辦公並隨時解答學生的問題,為學生提供學習幫助,確保各類信息反饋的及時和通暢。
其二,設計模塊式或折疊式傢具,為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創造條件。例如:可以對學生的桌椅進行一體化設計,使每個人的座椅既有置物功能,又能方便移動。這樣,學生需要分組討論時,只要移動椅子,就能很快地以最舒適的方式聚在一起。此外,還可以在教室外的公共空間開辟可供四、五個學生一起討論活動的空間,在具體設計中,可通過提升環境中傢具的藝術性、趣味性和舒適性來吸引學生。如德國柏林的Erika Mann小學在教室外的走廊里為學生提供了沙發、“洞穴”、“巢穴”、基座和折疊椅五種類型的座椅。其中折疊椅可提供多種不同的折疊角度,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找到最舒服的座位。而走廊兩側學生的作品和反光鏡的安裝則提升了空間的層次感和歸宿感。
學校還可以在公共空間為學生提供可以繪畫寫字的牆面,將學生聚在一起,用繪圖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問題的思考和想法。如西班牙Menjarosa學校的餐廳,其面向操場的一側外牆設計成可供學生隨意塗畫的大黑板,不僅加強了餐廳與教室的關聯度,而且使建築與學生形成良好的互動。
4.設計彰顯文化特色和地理風貌的校園空間
校園所處的地理環境、周邊的自然風景以及自身的文化特色構成學校獨一無二的特質。學校應將其轉化為有用的教育資源,讓校園環境設計由此呈現獨特的審美視角,然後通過這些設計元素將其獨有的精神和文化傳達給每一位師生。
其一,基於學校文化特性進行校園建築布局。比如:美國芝加哥UNO小學足球學院為突出其足球文化,將學校的學習中心、行政區域和教室圍繞足球場而建,建築中大面積的玻璃結構提升了學校與社區的關聯性。
其二,基於校園地理特點打造校園建築風格。比如:英國倫敦的伊芙琳·格蕾絲中學利用其位於兩條住宅主幹道之間的地理優勢,打造出富有現代感和速度感的學校大樓,不僅與周邊建築達到整體的和諧,而且具有較高的辨識度。葡萄牙的莫里茲學校則以所在城市的地平線輪廓作為設計元素,使其建築擁有嚴謹的條狀外觀,蜿蜒曲折的屋頂在外立面清晰地勾畫出都市天際線。建築外部的形態特徵也讓建築內部呈現出變化多樣的空間形態。
其三,利用校園周邊自然風景特點進行校園景觀設計。校園設計中要充分利用周邊的自然景色,使其成為校園景觀的重要部分,或者將校園景觀與自然風景融為一體,打造一個與眾不同的校園環境。如加拿大的草莓谷學校位於太平洋海岸地區獨有的橡樹林,學校將這珍貴的自然資源轉化為可利用的教育資源,整體規劃校園的建築結構與建築方式。
其四,在校園設計中保留歷史文化元素。例如:羅馬天主教小學聖波尼法爵(Bonifacius)學校的建築設計中就保留了歷史的痕跡。盡管這所學校整體上是一座擁有金屬外立面的現代建築,但細節設計中應用了很多羅馬時期和中世紀時期建築經常使用的古典元素,如磚質基座和弧形門窗,磚牆上永遠保留“聖波尼法爵”字樣。這些元素共同造就這樣一個形象:擁有百年悠久的傳統,並將這些傳統傳遞下去,為發展當代文化做出貢獻。
三、創意設計之三:重視環保與專注意識,促進學生良好習慣形成
1.注重校園環境的可持續性設計
打造一個可持續的校園環境,不僅可以直接降低校園本身的耗能量,而且可以讓學生在體驗中養成保護環境、節約能源的好習慣,從生活細節中感受到自身的社會責任。對於新學校而言,可持續規劃和設計意味著在場所標准改變的同時,尋求保留已有的綠化資源並加強校園排水系統建設。而對於既有校園,需強調生態群落的保護,支持當地生態系統。考慮到校園自身的生態,可持續設計通過豐富植物種類和組合來形成生態群落環境,同時使用可循環的和非毒性的建築材料。比如:英國首批開辦的自主學校—克里希納-阿萬蒂小學充分利用其原有的景觀特徵,把挖掘地基時挖出來的泥土用作隔聲帶和孩子嬉戲的土堆;菜園和果園不僅作為學校的教學資源,而且為學校廚房供給有機食品;而覆蓋植物的屋頂將收集的雨水用於灌溉花園。義大利的龐薩諾小學在設計中遵循可持續性和節能原則,以良好的方位、厚實的絕緣材料、屋頂的綠化和精巧的技術(地熱、光伏板、自然通風的煙囪和樓宇自動化系統),大大降低了學校能耗。
2.主張學習空間的多功能設計
在校園這個有限的空間內滿足復雜的功能並讓一切井然有序,這對孩子的成長和養成節約資源的良好習慣非常重要。從設計角度來看,人們可以通過巧妙的空間分隔和靈活的傢具設計,提高空間的使用效率。如在公共空間里使用折疊式傢具不僅方便搬移,而且能節省儲藏空間;用“一物多用”的理念進行空間設計,既省開支又省空間,還能增加生活樂趣。靈活的空間變換方式讓學生的思維也變得靈活,學生不僅能感受到環境帶給他們的生活智慧,而且對高效使用資源的生活觀有了切身的感悟。如在英國倫敦西山小學,教室里的很多傢具都可以被輕易地挪動,因而可以輕易地控制空間邊界,大到兩個班的學生(60人),小到幾個人,團體性和個性化學習都能得到滿足。不僅如此,教室里的圍牆和儲藏牆融合在一起,牆體表面安裝了一層可書寫的磁性白板,既可寫字也可放幻燈演示。這些設計大大提高了空間的靈活性和利用率。
此外,學校可以通過教室內桌椅的不同排列方式來滿足不同形式的教學需求。比如:將桌椅擺成大U形、小U型或小L型,以便師生之間或學生之間進行討論;在大教室的中間安裝活動隔板,需要時可將其分為兩個小教室,大大提升教室的功能。學校還可以通過一些設計方式來增強空間功能,如在教室一側設計一排低櫃,既可以將其作為教學用品的存放櫃,也可作為學生活動時的座椅,等等。
3.增加便於學生閱讀的空間
學校在設計中要考慮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鼓勵學生的閱讀習慣。
其一,加強校園內的圖書館建設,除了管理上開放外,學校可以通過色彩設計或主題設計給學生營造愉悅的閱讀空間;可以設計不同款式的座椅,供學生選擇自己最舒服的方式來享受閱讀時刻。如澳大利亞南十字星聖母學校的圖書館內部空間運用了色調柔和的各種色彩,讓空間變得愉快而有活力。
其二,充分利用校園內的公共空間,為學生創造盡可能多的閱讀機會。例如:在美國的很多學校里,每個教室都會設有閱讀角,那裡放置著很多與課程相關的期刊和書籍,供學生在課間隨時閱讀。此外,在教室外的走廊里、會議室里、公共服務區的等候區等都可以設置書架和可供閱讀的座椅,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