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初二物理實驗小孔成像具體怎麼做
實驗器材:蠟燭一根,火柴一盒,硬紙板一張
實驗步驟:在硬紙板上鑽上小孔,用火柴將蠟燭點燃,將其固定在離牆30cm左右的地方,將硬紙板放在蠟燭和牆之間,將室內的光線遮住,把蠟燭的高度調整好,使蠟燭的火苗剛好對准硬紙板上的小孔,前後慢慢移動硬紙板,直到看到牆面上有清楚的影子為止。
實驗結論:光在同種均勻物質中沿直線傳播;物距越近,像越大且亮度越暗;物距越遠,像越小且亮度越亮。
(1)小孔成像實驗裝置材料擴展閱讀
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倒像的實驗
大約兩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國的學者—-墨翟(墨子)和他的學生,做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倒像的實驗。《墨經》中這樣記錄了小孔成像:「景到,在午有端,與景長。說在端。」「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於上;首蔽上光,故成景於下。在遠近有端,與於光,故景庫內也。」
這里的「到」古文通「倒」,即倒立的意思。「午」指兩束光線正中交叉的意思。「端」在古漢語中有「終極」,「微點」的意思。「在午有端」指光線的交叉點,即針孔。
物體的投影之所以會出現倒像,是因為光線為直線傳播,在針孔的地方,不同方向射來的光束互相交叉而形成影。「遠近有端,與於光」,指出物體反射的光與影像的大小同針孔距離的關系。物距越遠,像越小;物距越近,像越大。
《墨經》在兩千多年前關於小孔成像的描述,與照相光學所講的是完全吻合的。
B. 小孔成像怎麼製作啊
小孔成像製作方法如下:
首先在桌面上放一張白紙作屏,把一片中心戳有小孔的硬紙片放在白熾燈和光屏之間,並固定在支架上;
然後合上電燈開關,即可在光屏上看到燈絲的像,且像的開口處與燈絲的開口處方向相反,說明像是倒立的。
向上或向下移動小孔的位置,能使像的大小發生變化;若將小孔分別改為小方形、矩形、三角形,其成像不變,說明小孔成像與孔形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