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氣體發生裝置和氣體收集裝置是什麼,分別
氣體發生裝置
實驗室里用來生成氣體的裝置。
常用的有兩種,一種是類型的,固體和固體混合加熱,一種是H2類型的,固體與液體的反應。
氣體收集裝置
①排水集氣法:適用於難溶於水或不易溶於水且不與水發生化學反應的氣體.此法收集的氣體較為純凈;當有大氣泡從集氣瓶口邊緣冒出時,表明氣體已收集滿.
②向上排空氣法:適用於相同狀況下,密度比空氣大且不與空氣中任何成分反應的氣體.操作時應注意將導管口伸到接近集氣瓶底處,便於將集氣瓶內的空氣盡快地排盡.同時應在集氣瓶的瓶口處蓋上玻璃片,以便穩定氣流.此法收集的氣體較為乾燥,但純度較差,需要驗滿.
③向下排空氣法:適用於相同狀況下,密度比空氣小且不與空氣中任何成分反應的氣體.操作時應注意將導管口伸到接近集氣瓶底處,便於將集氣瓶內的空氣排盡.此法收集的氣體較為乾燥,但純度較差,需要驗滿.
利用高錳酸鉀制氧氣時注意問題:
①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防止葯品中的水分受熱後變成水蒸氣,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試管底部,使試管炸裂.
②導氣管伸入試管內不要太長,只要露出橡皮塞少許即可,這樣便於氣體導出.
③葯品不能聚集在試管底部,應平鋪在試管底部,使之均勻受熱.
④鐵夾應夾在距離試管口約1/3處.
⑤要用酒精燈的外焰對准葯品部位加熱.加熱時先進行預熱,即先將酒精燈在試管下方來回移動,讓試管均勻受熱,然後對准葯品部位加熱.
⑥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導管口有氣泡冒出時,不宜立即收集.因為剛開始排出的是空氣,當氣泡均勻連續地冒出時,才能收集.
⑦加熱高錳酸鉀製取氧氣時,不要忘掉在試管口處放上一團松軟的棉花,以免高錳酸鉀小顆粒進入導氣管,堵塞導氣管.
⑧實驗開始前,不要忘記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⑨實驗結束時,先把導氣管從水槽中取出,再移走酒精燈,防止水倒流入試管底部炸裂試管.
⑩收集滿氧氣的集氣瓶要蓋好玻璃片,正放在桌子上(因為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
Ⅱ 測量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用汞在空氣中加熱,得到氧化汞,測量反應前後體積差來測量氧氣的含量(或者加熱氧化汞是氧氣出來再測量氧氣的體積)。這是拉瓦錫的測量方法。方程式為2Hg+O2==2HgO 2HgO==2Hg+O2(氣體箭頭)
Ⅲ 探究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
(1)①作此實驗,裝置的氣密性必須要好,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的方法是:固定兩個注射器中的一個活塞,推動另一活塞,然後松開,如果能回復到原處,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②實驗中測定的氧氣體積分數小於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有:銅絲量不足,裝置氣密性不好;
③這個實驗可以證明空氣是混合物,原因是:注射器內空氣未完全消耗;
(2)紅磷可用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因紅磷能在空氣中燃燒,且產物是固體,如裝置內紅磷燃燒消耗盡氧氣,瓶內氣壓減小,水吸入裝置的體積數就是空氣中氧氣的體積數.
①集氣瓶中剩餘氣體主要是氮氣,氮氣具有性質較穩定、難溶於水的性質;
②認真比較(1)、(2)兩種測定空氣成分的方法,(1)實驗裝置的方法更好一些,因它更環保;
③通過上面兩種方法的研究、總結,可以得出這樣的看法,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時,首先要選取一種合適的物質,這種物質只能和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物最好是固體物質通過觀察現象來得出相應的結論.
故答案為:
(1)①固定兩個注射器中的一個活塞,推動另一活塞,然後松開,如果能能回復到原處.說明裝置氣密裝置氣密性良好(其他合理做法也可得分);
②銅絲量不足;加熱溫度不夠;裝置氣密性不好;未完全冷卻至室溫就讀數(或其它合理說法任寫兩點);③混合物;注射器內空氣未完全消耗(說法合理即可)
(2)①氮氣;性質較穩定、難溶於水;②(1)更環保或更精確(任寫一點);③氧氣;固體;
Ⅳ 空氣的組成包括測定氧氣含量實驗,裝置,原理,現象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
【實驗原理】4P+5O2= 2P2O5(條件為點燃)
【實驗裝置】如右圖所示。彈簧夾關閉。集氣瓶內加入少量水,並做上記號。
【實驗步驟】
①連接裝置,並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②點燃燃燒匙內的紅磷,立即伸入集氣瓶中,並塞緊塞子。
③待紅磷熄滅並冷卻後,打開彈簧夾。
【實驗現象】①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②放熱;③冷卻後打開彈簧夾,水沿著導管進入集氣瓶中,進入集氣瓶內水的體積約占集氣瓶空氣總體積的1/5。
【實驗結論】①紅磷燃燒消耗空氣中的氧氣,生成五氧化二磷固體;②空氣中氧氣的體積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
【注意事項】
1.紅磷必須過量。如果紅磷的量不足,集氣瓶內的氧氣沒有被完全消耗,測量結果會偏小。
2.裝置氣密性要好。如果裝置的氣密性不好,集氣瓶外的空氣進入集氣瓶,測量結果會偏小。
3.導管中要注滿水。否則當紅磷燃燒並冷卻後,進入的水會有一部分殘留在試管中,導致測量結果偏小。
4.冷卻後再打開彈簧夾,否則測量結果偏小。
5.如果彈簧夾未夾緊,或者塞塞子的動作太慢,測量結果會偏大。
6.在集氣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7.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紅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燒盡管消耗氣體,但是產生了新的氣體,氣體體積不變,容器內壓強幾乎不變,水面不會有變化。
8.如果預先在集氣瓶內放入氫氧化鈉溶液,就可以用木炭或硫代替紅磷進行實驗。
9.不要用鎂代替紅磷!原因:鎂在空氣中燃燒時能與氮氣和二氧化碳發生反應,這樣不僅消耗氧氣,還消耗了氮氣和二氧化碳,使測量結果偏大。
Ⅳ 實驗室制氧氣用到的裝置有哪些
氯酸鉀製取氧氣的發生裝置是固體與固體加熱制氣體的裝置(實驗室常用說法:固固加熱型),收集裝置是排水法或排空氣法裝置。
向上排空氣法是指在實驗化學中製取氣體時的一種方法。在氣體的密度明顯大於空氣且不與空氣反應時,用此方法。氣體的密度明顯比空氣大,如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氯化氫,氯氣,氧氣等。密度小的則用向下排空氣法。且該氣體不與空氣中成分發生反應。
(5)空氣中有什麼氣體實驗裝置擴展閱讀:
用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制氧氣選甲裝置:固體與固體加熱制氣體(實驗室常用說法:固固加熱型)
用過氧化氫制氧氣選乙裝置:液體與固體不加熱制氣體(實驗室常用說法:固液常溫型)
氯酸鉀是強氧化劑。如有催化劑等存在,在較低溫度下就能分解而強烈放出氧氣。這里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氯酸鉀分解放氧是放熱反應。在酸性溶液中有強氧化作用。與碳、磷及有機物或可燃物混合受到撞擊時,都易發生燃燒和爆炸。
Ⅵ 已知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某課外活動小組設計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實驗裝置如圖所示:(1
(1)磷與氧氣在點燃條件下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 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磷+氧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