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一份汽車電器設備的實訓報告
1、 汽車照明系統由電源、照明燈具、控制裝置等組成,其作用主要是夜間道路照明、車廂內部照明、車輛寬度標示、儀表與夜間檢修等。車外照明燈有:前照燈、霧燈、牌照燈等。車內照明燈有:頂燈、儀表燈、閱讀燈等。工作燈有:發動機罩燈、行李箱燈、外接工作燈插座等。
2、 前照燈有較特殊的光學結構,滿足以下要求:
(1)前照燈應保證夜間車前有明亮而均勻的照明,使駕駛員能辨明車前道路100m以內道路上的任何物體,高速汽車的前照燈照明距離能達到200-250m.
(2)要具有防眩目裝置。避免夜間兩車交會時造成對方駕駛員眩目而發生事故。眩目:指人的眼睛突然受強光照射時,由於視覺神經受刺激而失去對眼睛的控制,本能地閉上眼睛或看不清楚暗處物體的生理現象。
3、 汽車前照燈的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是什麼?
答:汽車前照燈主要是由燈泡、反射鏡和配光鏡三部分組成。其作用為,燈泡:發光,反光鏡:將燈泡光線聚合並導向遠方,配光鏡:將反光鏡反射出的平行光束折射。
4、 霧燈的工作過程
答:在必要的條件下閉合霧燈開關,霧燈繼電器線圈通電,使得霧燈繼電器開關閉合,然後使得霧燈形成通路,霧燈亮。
5、 前照燈電路
6、 前照燈的常見故障與故障原因
故 障 現 象 故 障 原 因
所有燈均不亮 蓄電池到點火開關之間火線斷;車燈開關損壞;電源總保險斷
前照燈遠近光不全 變光開關損壞;遠近光中的一個導線斷路;雙燈絲燈泡中某燈絲燒斷;燈光繼電器損壞;車燈開關損壞
前照燈一側亮,另一側暗 前照燈暗的一側存在搭鐵不良;變光開關接觸不良;左右兩側燈泡的功率不同
前照燈燈光暗 電源電壓低;大燈開關或繼電器觸點接觸不良;保險絲松;導線接頭松動
7、 電容式閃光器工作過程?
答:當接通電源開關,電流通過常閉觸點及線圈、燈泡負載等電路,使線圈產生磁力而吸合銜鐵,拉開常閉觸點,切斷電源,此刻由於線圈的電感電流不能躍變(電感線圈貯存磁能,電容貯存電能;電感電流和電容電壓不能躍變),線圈的磁能電流經電阻、線圈硯、電容C構成迴路,使線圈Ll的電磁力得以短時間的維持,同時又對電容C充電;當電容C的電壓欽逐漸上升,線圈Ll、L2的電流逐漸減小到門檻值以下,常閉觸點在彈力作用下恢復它的閉合狀態,此刻,線圈Ll雖然產生了電磁力,但由於電容C的電容電壓不能躍變,其電容電流經U、觸點構成放電迴路,使L2上產生的電磁力與電源供電流在L1上產生的電磁力方向相反,從而使線圈上的電磁力基本為零,而不能吸合銜鐵;當電容上的電流放電完畢,吸合電磁力大於某一門檻值,常閉觸點就被拉開,又進行下一次循環工
8、 盆形電喇叭工作原理:
答:當按下喇叭按鈕時,喇叭線圈的供電電路為:蓄電池正極→喇叭線圈→觸點→喇叭按鈕→搭鐵→蓄電池負極。喇叭線圈通電後產生電磁吸力,吸動上鐵心及銜鐵下移,帶動膜片向下變形,同時,銜鐵下移將觸點打開,線圈斷電,電磁力消失,上鐵心及銜鐵在膜片彈力的帶動下復位,觸點再次閉合。重復周期開始,使膜片與共鳴板產生共鳴發聲。
9、 喇叭繼電器作用,結構與工作過程
答:當按下喇叭按鈕時,電流會通過迴路流到喇叭繼電器的電磁線圈上,電磁線圈吸引繼電器的動觸點開關閉合,電流就會流到喇叭處。電流使喇叭內部的電磁鐵工作,從而使振動膜振動而發出聲音
10、 車內各儀表指示燈含義
答:機油指示燈用來顯示發動機內機油的壓力狀況。打開鑰匙門,車輛開始自檢時,指示燈點亮,啟動後熄滅。該指示燈常亮,說明該車發動機機油壓力低於規定標准,需要維修。
ABS指示燈用來顯示ABS工作狀況。當打開鑰匙門,車輛自檢時,ABS燈會點亮數秒,隨後熄滅。如果未閃亮或者啟動後仍不熄滅,表明ABS出現故障
蓄電池指示燈用來顯示電瓶使用狀態。打開鑰匙門,車輛開始自檢時,該指示燈點亮。啟動後自動熄滅。如果啟動後電瓶指示燈常亮,說明該電瓶出現了使用問題,需要更換。
油量指示燈用來顯示車輛內儲油量的多少,當鑰匙門打開,車輛進行自檢時,該油亮指示燈會短時間點亮,隨後熄滅。如啟動後該指示燈點亮,則說明車內油量已不足。
車門指示燈用來顯示車輛各車門狀況,任意車門未關上,或者未關好,該指示燈都有點亮相應的車門指示燈,提示車主車門未關好,當車門關閉或關好時,相應車門指示燈熄滅。
安全氣囊指示燈用來顯示安全氣囊的工作狀態,當打開鑰匙門,車輛開始自檢時,該指示燈自動點亮數秒後熄滅,如果常亮,則安全氣囊出現故障。
剎車盤指示燈是用來顯示車輛剎車盤磨損的狀況。一般,該指示燈為熄滅狀態,當剎車盤出現故障或磨損過渡時,該燈點亮,修復後熄滅。
手剎指示燈用來顯示車輛手剎的狀態,平時為熄滅狀態。當手剎被拉起後,該指示燈自動點亮。手剎被放下時,該指示燈自動熄滅。有的車型在行駛中未放下手剎會伴隨有警告音。
水溫指示燈用來顯示發動機內冷卻液的溫度,鑰匙門打開,車輛自檢時,會點亮數秒,後熄滅。水溫指示燈常亮,說明冷卻液溫度超過規定值,需立刻暫停行駛。水溫正常後熄滅。
發動機故障指示燈用來顯示車輛發動機的工作狀況,當打開鑰匙門時,車輛自檢時,該指示燈點亮後自動熄滅,如常亮則說明車輛的發動機出現了機械故障,需要維修。
轉向指示燈是用來顯示車輛轉向燈所在的位置。通常為熄滅狀態。當車主點亮轉向燈時,該指示燈會同時點亮相應方向的轉向指示燈,轉向燈熄滅後,該指示燈自動熄滅。
遠光指示燈是用來顯示車輛遠光燈的狀態。通常的情況下該指示燈為熄滅狀態。當車主點亮遠光燈時,該指示燈會同時點亮,以提示車主,車輛的遠光燈處於開啟狀態。
玻璃水指示燈是用來顯示車輛所裝玻璃清潔液的多少,平時為熄滅狀態,該指示燈點亮時,說明車輛所裝載玻璃清潔液已不足,需添加玻璃清潔液。添加玻璃清潔液後,指示燈熄滅。
霧燈指示燈是用來顯示前後霧燈的工作狀況,當前後霧燈點亮時,該指示燈相應的標志就會點亮。關閉霧燈後,相應的指示燈熄滅。
示寬指示燈是用來顯示車輛示寬燈的工作狀態,平時為熄滅狀態,當示寬燈打開時,該指示燈隨即點亮。當示寬燈關閉或者關閉示寬燈打開大燈時,該指示燈自動熄滅。
內循環指示燈是用來顯示車輛空調系統的工作狀態,平時為熄滅狀態。當點亮內循環按鈕,車輛關閉外循環,空調系統進入內循環狀態時,該指示燈自動點亮。內循環關閉時熄滅。
VSC指示燈是用來顯示車輛VSC(電子車身穩定系統)的工作狀態,多出現在日系車上。當該指示燈點亮時,說明VSC系統已被關閉。
TCS指示燈是用來顯示車輛TCS(牽引力控制系統)的工作狀態,多出現在日系車上。當該指示燈點亮時,說明TCS系統已被關閉。
EPC指示燈常見於大眾品牌車型中。打開鑰匙門,車輛開始自檢時,EPC燈會點亮數秒,隨後熄滅。如車輛啟動後仍不熄滅,說明車輛機械與電子系統出現故障。
O/D檔指示燈用來顯示自動檔的O/D擋(Over-Drive)超速擋的工作狀態,當O/D擋指示燈閃亮,說明O/D擋已鎖止。此時加速能力獲得提升,但會增加油耗。
安全帶指示燈顯示安全帶是否處於鎖止狀態,當該燈點亮時,說明安全帶沒有及時的扣緊。有些車型會有相應的提示音。當安全帶被及時扣緊後,該指示燈自動熄滅。
11、 機油壓力表、水溫表、燃油表、車速里程錶、發動機轉速表、蓄電池液面過低報警裝置、機油壓力報警裝置,冷卻液溫度報警裝置,空氣濾清器堵塞報警裝置的工作原理?
答:機油壓力表:當汽車發動機主油道的油壓增高時,油壓推動膜片彎曲,使滑動觸點向左滑動,電阻值減少,故通過主線圈的電流增大,這是電流通過主線圈和副線圈的合成磁場使指針偏向右側,指示相應的油壓;
水位表:它主要由熱敏電阻感測器和電磁水溫指示表組成,感測器中裝有負溫度系數熱敏電阻,其電阻會隨水溫升高而減小
燃油表:從發送器流出的電流通過一個電阻器,這個電阻器可能環繞在一個雙金屬片周圍,也可能位於其附近。 雙金屬片通過一個連桿與燃油表的指針相連。當電阻增大時,通過加熱線圈的電流變小,因此雙金屬片會冷卻下來。 隨著金屬片的冷卻,金屬片會伸直,從使燃油表從滿指向空。雙金屬片是由兩種不同種類的金屬壓合而成的一塊金屬片。 構成金屬片的金屬隨著加熱或冷卻而膨脹或收縮。 每種金屬都有其特定的膨脹率。 構成金屬片的這兩種金屬經過了特別的挑選,它們的膨脹率和收縮率是不同的。當金屬片加熱時,由於一種金屬的膨脹度小於另一種金屬,因此金屬片會發生彎曲,並且外側是膨脹度大的金屬。 這個彎曲的動作便是使指針轉動的原因。
車速里程錶:電子車速里程錶採用安裝在變速箱主傳動輸出端的車速感測器所輸出的脈沖信號,通過導線輸入車速里程錶它由永久磁鐵、矩型塑料框內線圈針軸、游絲、電子模塊、步進電動機和機械計算器組成。安裝在主傳動器輸出端蓋上的車速感測器,檢測到輸出軸上的脈沖齒輪的轉速信號脈沖變化,並輸送到車速表表頭,信號頻率愈大,車速表指針偏轉愈大,指示車速愈高。同時里程錶中的電子模塊把脈沖量轉換成里程數,通過機械計算器累計起來。車速里程錶上,還有一個短程(單程)里程錶,當需要消除短程里程時,只需按一次復位桿,短程里程錶就會歸零
發動機轉速表:發動機轉速表大多是利用發電機的發電的頻率信號來做的,這個涉及到曲軸帶輪及發電機帶輪的比例和發電機的電樞組數;現在的電控系統都是通過ECU採集發動機轉速後,再輸出一個占空比信號而轉化而來的。
蓄電池液面過低報警裝置:感測器由鉛棒和加液塞組成,通常安裝在從蓄電池正極樁數起第三個單元格內。當蓄電池液面高度正常時,感測器的鉛棒上的電位為+8V,從而使VT1導通,VT2截止,報警燈不亮。當蓄電池液面在最低限以下時,感測器的鉛棒就無法與電解液接觸,鉛棒就無正電位,從而使VT1截止,VT2導通。警報燈電路接通,報警燈亮。
空氣濾清器堵塞報警裝置:當空氣濾清器濾芯發生堵塞時,報警燈點亮起到報警作用。
12、 對照實物,可以說出汽車空調每個製冷部件的名稱和作用,
13、 空調製冷系統的工作原理
答:各種車輛的空調結構不盡相同,但它們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就是用人為的方式在車廂內造成一個對人體適宜的氣候環境。對夏天而言,就是用製冷方式,使車廂內降溫。一般熱量總是從高溫流向低溫,而空調的目的要將具有較低溫度的車內空氣中的熱量移到具有較高溫度的大氣中去,使車內空氣一直保持較低溫度。這是一種熱流的逆循環,需要供助於製冷機構來完成。製冷的方式很多,汽車上的製冷主要採用壓縮式製冷劑。它是利用液態製冷劑汽車吸熱而產生的效應,工作系統如圖1-1所示。製冷系統主要由壓縮機、冷凝器、膨脹閥和蒸發器四大總成構成,從壓縮機出來的高溫、高壓製冷劑通過高壓軟管進入冷凝器。由於車外溫度低於進入冷凝器的製冷劑溫度,藉助於冷凝風扇的作用。在冷凝器中的製冷劑的大量熱量被車外空氣帶走,從而高溫、高壓氣體被冷凝成高溫、高壓的液體。這種高溫、高壓液體流過節流膨脹閥時,由於節流作用,體積突然變大而降低,變成低溫、低壓的霧狀物(液體)進入蒸發器,在定壓下氣化。由於製冷劑在管內汽化時的溫度低於蒸發器管外的車內循環風,故它能自動吸收管外空氣中熱量,從而使流經蒸發器的空氣溫度降低,產生了製冷降溫的效果,汽化了的製冷劑被壓縮機抽吸壓縮,變成高溫、高壓的氣體,又通過高壓軟管送向冷凝器,這樣就完成了一個製冷系統的熱力循環
14、 SRS的作用?由那幾個部分組成?
答:SRS是安全氣囊系統。氣囊組件由點火器、燃料爆破管、氣囊、惰性氣件發生器、引線插頭及外殼等組成。主氣囊安裝在方向盤內,副氣囊安裝在副駕駛側儀表台內,側氣囊安裝在座椅靠背外側。
當碰撞發生時,氣囊電腦根據預置數據向氣囊發出引爆信號,氣囊引爆後迅速張開,在駕乘人員和車內構件之間形成一個氣墊,使駕乘人員的頭部與胸部或肩部壓在充滿氣體的氣囊上,利用氣囊本身的阻尼作用和氣囊背面排氣孔排氣節流的阻尼作用,來吸收人體慣性力產生的動能,達到保護人體的目的。
15、 滾球式碰撞感測器、滾軸式碰撞感測器、偏心錘式碰撞感測器、水銀開關式碰撞感測器工作原理是什麼?安裝時方向有沒有前後?
答:機電結合式碰撞感測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機械運動控制電器觸點動作,再由觸點的斷開與結合控制氣囊電路的通斷。
電子式碰撞感測器,目前常用的有電阻應變計式和電壓效應式兩種。電子式碰撞感測器沒有電器觸點,在發生碰撞時應變電阻發生變形,使電阻發生變化、感測器輸出信號電壓發生變化,當電壓值超過預定值時,氣囊被觸發;或者壓電晶體在碰撞時發生變化而使輸出電壓變化,當變化的電壓達到預定值,氣囊被觸發。
水銀開關式碰撞感測器是利用水銀導電的特性控制氣囊電路的通斷。
碰撞感測器的作用是檢測汽車在發生碰撞時的減速度或慣性力,並將信號輸人SRS氣囊系統的電子控制裝置。
在SRS安全氣囊系統中,一般安裝使用3~4隻碰撞感測器,一般被安裝在車身兩側的前翼子板內側,或者安裝在前照燈支架下面、發動機散熱水箱支架左右兩側。
前碰撞感測器有2~3隻,在車身的左前部和右前部分別安裝一隻,稱為左前碰撞感測器和右前碰撞感測器。日本馬自達轎車將前碰撞感測器稱之為D碰撞感測器或第一碰撞感測器。在車身前部中央位置的碰撞感測器稱之為中央碰撞感測器。豐田車系左、右碰撞感測器分別安裝在車身前部左、右翼子板內。豐田轎車也有將前部兩個碰撞感測器安裝在左、右前照燈支架下面。林肯城市、凱迪拉克、沃爾沃馬自達轎車左前、右前碰撞感測器分別安裝在發動機散熱水箱支架左、右兩側。馬自達的中央碰撞感測器安裝在發動機散熱器支架的中央。豐田汽車將中央碰撞感測器與SRS電腦安裝在一起,而SRS電腦則安裝在駕駛室變速桿前或後的裝飾板下面。
防護碰撞感測器也稱之為防護感測器,豐田汽車公司稱作偵測感測器,本田汽車公司將其稱之為觸發感測器或觸發開關,馬自達汽車公司稱為S碰撞感測器或第二碰撞感測器。防護碰撞感測器一般與SRS電腦安裝在一起,安裝在駕駛室中央變速桿前、後的裝飾板下面。
安裝時有方向,有擋板的是後方。
16、 SRS的備用電源的功用?
答:備用電源用於當汽車電源與SRS邏輯之間的電路切斷後,在一定時間內維持安全氣囊系統供電,保持安全氣囊系統正常工作。
17、 中控門鎖的功用
1)、車門鎖扣一鎖,(駕駛員車門)其餘車門及行李倉門能自動鎖定。
用鑰匙鎖門,也可同時鎖好其他車門和行李倉門。
2)、駕駛員車門扣拉起時,其餘車門及行李倉門鎖都能同時打開.用鑰匙開關,也可實現此動作。
3)、車室內個別車門需打開時,可分別拉開各自的鎖扣。
4)、速度控制:當行車速度達到一定時,各個車門能自行鎖上,防止乘員誤操作車門把手而導致車門打開
18、 汽車防盜系統分為哪幾類?每一類各有什麼優缺點?
答:可分為:機械式防盜裝置、電子式防盜裝置、晶元式防盜裝置、網路式防盜裝置;
其優缺點分別為,機械式電子防盜裝置:價格便宜,拆裝復雜,安全性差
電子式防盜裝置:方便操作,容易誤報
晶元式防盜裝置:重碼率低,安全性高,大多數汽車採用
網路式防盜裝置:防盜效果明顯,價格昂貴。
希望對你有點作用。。。
② 簡述火災檢測與報警裝置的工作原理及對其進行邏輯分析
ICAM空氣采樣火災自動化報警系統的核心技術有兩點,即激光散射測量和煙粒子計數。其工作原理是系統藉助於高效抽氣泵,通過防火區管道網路上的抽樣孔連續不斷地抽取空氣樣本,採集的空氣樣本經過濾器進入測量腔,在測量腔內特定的空間位置安裝有測量光源及接收器,測量光源發出的光束照射到空氣樣本上,如樣本上有煙粒子存在,光束將產生散射,光接收器接受散射的光信號,根據測得散射光強弱變化或光信號脈沖數,測量出空氣樣本中的煙粒子量。測量的信號經「人工神經網路」微處理器後,與預先設定的報警閾值比較,如達到某一報警閾值,則在顯示器上給出相應的報警信號。實際測試數據表明,在空氣中煙粒子濃度達到1000個/m3時,探測器就可發出報警信號。其工作原理圖如下:
https://gss0..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ke/pic/item/911386220104bbded7cae21d.jpg
Xtralis ICAM IFT 高靈敏度煙霧探測器是儀表級的懸液計,它可以在360度的范圍內接收激光照射到煙霧粒子上而產生的散射光。其實際靈敏度為0.001%obs/m,是傳統探測器的2000倍。極高的靈敏度與先進的處理和過濾功能相結合,使得IFT系統成為很多世界上最具挑戰的煙霧探測應用環境所選用的產品。
在輪船上的應用:
http://wenku..com/view/ac154b28915f804d2b16c1d2.html
③ 電子測量與儀器的實驗報告怎麼寫
英盛觀察:
一. 實訓目的(1) 熟悉常用電子儀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2) 掌握常用電子儀器的工作原理。(3) 掌握常用電子儀器附加功能的使用。(4) 熟練使用常用電子儀器進行數據測量。(5) 掌握常用電子元器件的測量方法,掌握電子元器件的焊接技巧和裝配工藝;學會 使用萬用表、示波器、毫伏表、頻率計、 信號發生器等電子測量儀器。掌握查找電子設備故障的一般方法。培養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為學生以後參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基本要求一、課程性質和任務
陝航航空電子設備維修專業的主幹專業課程。其任務是使學生掌握從事航空電子設備維修工作所必需的電子基本工藝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學習其他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打下基礎。
二、課程教學目標
(一) 知識教學目標
1. 了解電工電子儀表、儀器的基本結構及正確使用與維護;2. 掌握常用電子元器件的正確識別與檢測方法;3. 理解常用電子電路和簡單電子整機電路的分析、檢測與常見故障排除方法;4. 掌握電子電路安裝的工藝知識。
(二) 能力培養目標
1. 能正確使用常用電工電子儀表、儀器;2. 能正確閱讀分析電路原理圖和設備方框圖,並能根據原理圖繪制簡單印刷電路;3. 初步學會藉助工具書、設備銘牌、產品說明書及產品目錄等資料,查閱電子元器件及產品有關數據、功能和使用方法;4. 能按電路圖要求,正確安裝、調試單元電子電路、簡單整機電路;5. 處理電子設備的典型故障。
(三) 思想教育目標
1. 具有熱愛科學、實事求是的學風和創新意識、創新精神;2. 加強愛崗敬業意識和職業道德意識。
三、教學內容和要求
基 礎 模 塊
(一) 常用電子儀器、儀表的使用與維護1. 了解常用電子儀器、儀表的結構;2. 理解常用電子儀器、儀表的基本功能;3. 掌握常用電子儀器、儀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二) 常用電子元器件的識別與檢測
1. 理解常用電子元器件的型號和主要參數;2. 理解常用電子元器件的識別和分類方法;3. 掌握用萬用表檢測常用電子元器件的方法。
三.實訓內容
1.各種交流表電壓的測量 1. 實訓目的
1﹚掌握模擬是電壓表的使用方法和幾種典型電壓表波形的觀測和分析方法。
2)掌握模擬電壓表、數字電壓表的使用方法。
3)掌握直流穩壓電源的輸出指示准確度和紋波系數的測量方法。
2. 實訓儀器
yb2173交流毫伏表一台;mag-203d音頻信號發生器一台;yb4320示波器一台;fc-1000數字頻率計一台。
3. 交流電壓表整概要
1)一個交流電壓的大小,可以用峰值up,平均值 u,有效值u,以及波形因數kf,波峰因數kp等表徵,若被測電壓的瞬時值為u(t),則
全波平均值 有效值 波形因數 波峰因數
2)電壓表的檢波特性有峰值型,均值型,有效值型等多種形式。一般說來,具有不同檢波特性的電壓表都是以正弦電壓的有效值來定度的,但是,除了有效電壓表之外,電壓表的示值本身並不直接代表任意波形被測電壓的有效值。
3)根據理據論分析,不同波形的電壓加至不同檢波特性的電壓表示,可根據電壓表的讀數確定電壓的up,Ū,u,一般可根據表1-1的關系換算。
圖1-2
2.將各測量數據填入表1-3中
調節交流毫伏表的旋鈕,使之正確測量各種波形電壓,並記錄交流毫伏表電壓示值,將各種測量數據填入表1-4中
1.2直流穩壓電源的輸出指示准確度的測量
1.按1-5圖所示連接電路圖1-5
2.用數字電壓表分別測量直流穩壓電源的輸出,將讀數分別記入表1-6.
1.按如圖1-7所示連接測量電路
圖1-7
2.在交流毫伏表適當的檔位上,分別記下交流毫伏表的讀數u2,填入表1-8中
2.1 示波器的應用
1. 實訓目的
1﹚掌握示波器、交流毫伏表、音頻信號發生器的基本應用。
2﹚掌握示波器觀察信號波形和測量直流電壓幅度、周期的方法。
2. 實訓內容
﹙1﹚ 示波器的校準
﹙2﹚ 利用示波器1khz,0.5vp-p的方波校準信號作為示波器的輸入信號,調出圖2-1所示正常波形。
﹙3﹚ 將掃描基線移動的格數、垂直偏轉因數和穩定電壓原指示電壓值填入表2-2中。
圖2-1
表2-2直流電壓測量
已調信號低、中放的增益可以做的較大,工作較穩定,通頻帶特性也可做的(5)梯形法測量調幅波的調幅系數
1)採用音頻信號發生器輸出1000hz的正弦信號加至示波器的ch1(x)端;as1053rf信號發生器的輸出的已調信號加至示波器的ch2(y)端。
2)按下「x-y」,示波器處於x-y工作方式。
3)適當調節音頻信號發生器,調節示波器的x,y位移及v/div開關,使屏幕上顯示出圓柱形或梯形。
4)若調制信號與與x掃描信號同頻同相,即以音頻正弦信號同時作為高頻信號發生器的外調制信號,高頻信號發生器採用外調制方式進行調節,可顯示較穩定的梯形。適當調節外調制調制度旋鈕,觀察波形的變化。
4 實訓報告要求
整理好測量數據,填好表2-4、2-5。
。在實習期間,我們學習了初步的錫焊以及印製電路板的設計,元件測試,剛開始,錫焊,一個既熟悉又陌生 的概念,從開始的興奮到後來的痛苦,一遍遍的焊接,看焊點,反反復復,基本上掌握了要點。如果說焊接是體力勞動,那麼印製電路設計就是腦力勞動,遠比體力 勞動恐怖,最後在無數次的改動中結束。可 以說,兩周的電工實習,學到了不少東西,動手能力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有了一種精益求精的追求,獲益匪淺,而且理解了一個道理,什麼都是一門學問!
通過實際的測量實訓,讓我學到了很多實實在在的東西,比如對實驗儀器的錯誤!未找到索引項。操作更加熟練,懂得了如何運用該知識結合實際來完成對收音機的檢修,同時也提高了我們的思維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另外,這次電子產品設備維修實訓還讓我更進一步的認識了關於對lv軟體的操作和使用方法,使我學會了應用該軟體來繪制一些電子電路,為以後更好的走上工作崗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製作實訓報告的過程中,我們感覺自己的知識還是太有限了,還要繼續學習,因為它對我們以後的學習和工作太有幫助了,因為它給人一種「電腦在手,使用不愁」的感覺。課程雖然學完了,但我們對於這門課的學習才剛剛起步,真心希望我們能夠在這方面能有更深的造詣!
經驗教訓:
1、實驗儀器對實驗數據的誤差有很大的影響;
2、小組成員的合作很重要,實習小組的氣氛很大程度上影響實驗的進度。
④ 電工的實驗報告怎麼寫
電工的實驗報告怎麼寫?這個要自己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去寫啊,你到底做了什麼樣的實驗呢?准備了一些什麼材料啊?都寫出來就好了呀,實驗過程最後結果都寫上。
⑤ 篩板精餾塔精餾實驗報告
篩板精餾塔精餾實驗
6.1實驗目的
1.了解板式塔的結構及精餾流程
2.理論聯系實際,掌握精餾塔的操作
3.掌握精餾塔全塔效率的測定方法。
6.2實驗內容
⑴採用乙醇~水系統測定精餾塔全塔效率、液泛點、漏液點
⑵在規定時間內,完成D=500ml、同時達到xD≥93v%、xW≤3v%分離任務
6.3實驗原理
塔釜加熱,液體沸騰,在塔內產生上升蒸汽,上升蒸汽與沸騰液
體有著不同的組成,這種不同組成來自輕重組份間有不同的揮發度,
由此塔頂冷凝,只需要部族御慧分迴流即可達到塔頂輕組份增濃和塔底重
組份提濃的目的。部分凝液作為輕組份較濃的塔頂產品,部分凝液
作為迴流,形成塔內下降液流,下降液流的濃度自塔頂而下逐步下
降,至塔底濃度合格後,連續或間歇地自塔釜排出部分釜液作為重
組份較濃的塔底產品。
在塔中部適當位置加入待分離料液,加料液中輕組份濃度與塔截
面下降液流濃度最接近,該處即為加料的適當位置。因此,加料液
中輕組分濃度愈高,加料位置也愈高,加料位置將塔分成上下二個
塔段,上段為精餾段,下段為提餾段。
在精餾段中上升蒸汽與迴流之間進行物質傳遞,使上升蒸汽中輕
組份不斷增濃,至塔頂達到要求濃度。在提餾段中,下降液流與上
升蒸汽間的物質傳遞使下降液流中的輕組份轉入汽相,重組份則轉
入液相,下降液流中重組份濃度不斷增濃,至塔底達到要求濃度。
6.3.1評價精餾的指標—全塔效率η
全迴流下測全塔效率有二個目的。一是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在塔
內各塔板,至上而下建立濃度分布,從而使未達平衡的不合格產品
全部回入塔內直至塔頂塔底產品濃度合格,並維持若干時間後為部
分迴流提供質量保證。二是由於全迴流下的全塔效率和部分迴流下
的全塔效率相差不大,在工程處理時,可以用全迴流下的全塔效率
代替部分迴流下的全塔效率,全迴流時精餾段和提餾段操作線重合,
氣液兩相間的傳質具有的推動力,操作變數只有1個,即塔釜
加熱量,所測定的全塔效率比較准確地反映了該精餾塔的性
能,對應的塔頂或塔底濃度即為該塔的極限濃度。全塔效率的定
義式如下:兆答 ??NT?1 (1) N
NT:全迴流下的理論板數;
N:精餾塔實際板數。
6.3.2維持正常精餾的拆物設備因素和操作因素
精餾塔的結構應能提供所需的塔板數和塔板上足夠的相間傳遞面積。塔底加熱(產生上升蒸汽)、塔頂冷凝(形成迴流)是精餾操作的主要能量消耗;迴流比愈大,塔頂冷凝量愈大,塔底加熱量也必須愈大。迴流比愈大,相間物質傳遞的推動力也愈大。
6.3.2.1設備因素
合理的塔板數和塔結構為正常精餾達到指定分離任務提供了質量保證,塔板數和塔板結構為汽液接觸提供傳質面積。塔板數愈少,塔高愈矮,設備投資愈省。塔板數多少和被分離的物系性質有關,輕重組份間揮發度愈大,塔板數愈少。反之,塔板數愈多。塔結構合理,操作彈性大,不易發生液沫夾帶、漏液、溢流液泛。反之,會使操作不易控制,塔頂塔底質量難以保證。為有效地實現汽液兩相之間的傳質,為了使傳質具有的推動力,設計良好的塔結構能使操作時的板式精餾塔(如圖2所示)應同時具有以下兩方面流動特徵:
⑴汽液兩相總體逆流;
⑵汽液兩相在板上錯流。
塔結構設計不合理和操作不當時會發生以下三種不正常現象:
(i)嚴重的液沫夾帶現象
由於開孔率太小,而加熱量過大,導致汽速過大,塔板上的一
部分液體被上升汽流帶至上層塔板,這種現象稱為液沫夾帶。液
沫夾帶是一種與液體主流方向相反的流動,屬返混現象,使板效
率降低,嚴重時還會發生夾帶液泛,破壞塔的正常操作(見圖3
所示)。這種現象可通過P釜顯示,由於:
P釜=P頂+∑板壓降 (2)
此時板壓降急劇上升,表現P釜讀數超出正常范圍的上限。
(ii)嚴重的漏液現象
由於開孔率太大,加上加熱量太小,導致汽速過小,部分液體從塔
板開孔處直接漏下,這種現象稱為漏液。漏液造成液體與氣體在板上
無法錯流接觸,傳質推動力降低。嚴重的漏液,將使塔板上不能積液
而無法正常操作,上升的蒸汽直接從降液管里走,板壓降幾乎為0,
見圖4所示。此時P釜≈P頂。
荷愈大,表現為操作壓力P釜也愈大。P釜
過大,液沫夾帶將發生,P釜過小,漏液將出現。若液沫夾帶量和漏液量各超過10%,被稱為嚴重的不正常現象。所以正常
的精餾塔,操作壓力P釜應有合適的范圍即操作壓力區間。
(iii)溢流液泛
由於降液管通過能力的限制,當氣液負荷增大,降液管通道截面積
太小,或塔內某塔板的降液管有堵塞現象時降液管內清液層高度
增加,當降液管液面升至堰板上緣時(見圖5所示)的液體流量為其極限通過能力,若液體流量超過此極限值,常操作。
6.3.2.2操作因素
⑴適宜迴流比的確定
迴流比是精餾的核心因素。在設計時,存在著一個最小迴流比,低於該迴流比即使塔板數再多,也達不到分離要求。
在精餾塔的設計時存在一個經濟上合理的迴流比,使設備費用和能耗得到兼顧。在精餾塔操作時,存在一個迴流比的允許操作范圍。處理量恆定時,若汽液負荷(迴流比)超出塔的通量極,會發生一系列不正常的操作現象,同樣會使塔頂產品不合格。加熱量過大,會發生嚴重的霧沫夾帶和液泛;加熱量過小,會發生漏液,液層過薄,塔板效率降低。 ⑵物料平衡
F=D+W (3)
Fxf=DxD+WxW (4)
(i)總物料的平衡:F=D+W
若F>D+W,塔釜液位將會上升,從而發生淹塔;若F<d+w,塔釜液位將會下降,從而發生干塔。調節塔釜排放閥開度,可以維持塔釜液位恆定,實現總物料的平衡。 p=""> </d+w,塔釜液位將會下降,從而發生干塔。調節塔釜排放閥開度,可以維持塔釜液位恆定,實現總物料的平衡。>
(ii) 輕組分的物料平衡:Fxf=DxD+WxW
在迴流比R一定的條件下,若Fxf>DxD+WxW,塔內輕組分大量累積,即表現為每塊塔板上液體中的輕組分增加,塔頂能達到指定溫度和濃度,此時塔內各板的溫度所對應塔板的溫度分布曲線如圖6所示,但塔釜質量不合格,表明加料速度過大或塔釜加熱量不夠;若Fxf<DxD+WxW,塔內輕組分大量流失,此時各板上液體中的重組分增加,塔內溫度分布曲線如圖7所示,這時塔頂質量不合格,塔底質量合格。表示塔頂采出率過大,應減小或停止出料,增加進料和塔釜出料。
6 Fxf>DxD+WxW時溫度分布曲線 圖7 Fxf<DxD+WxW時溫度分布曲線圖
6.3.2.3靈敏點溫度T靈
(1) 靈敏板溫度是指一個正常操作的精餾塔當受到某一外界因素的干擾(如R,xf,采
出率等發生波動時),全塔各板的組成將發生變動,全塔的溫度分布也將發生相應
的變化,其中有一些板的溫度對外界干擾因素的反映最靈敏,故稱它們為靈敏板。
(2) 按塔頂和塔釜溫度進行操作控制的不可靠性
不可靠性來源於二個原因:一是溫度與組成雖然有一一對應關系,但溫度變化較
小,儀表難以准確顯示,特別是高純度分離時;另一是過程的遲後性,當溫度達
到指定溫度後由於過程的慣性,溫度在一定時間內還會繼續變化,造成出料不合
格。
(3) 塔內溫度劇變的區域
塔內沿塔高溫度的變化如圖7所示。顯然,在塔的頂部和底部附近的塔段內溫度
變化較小,中部溫度變化較大。因此,在精餾段和提餾段適當的位置各設置一個
測溫點,在操作變動時,該點的溫度會呈現較靈敏的反應,因而稱為靈敏點溫度。
(4) 按靈敏點溫度進行操作控制
操作一段時間後能得知當靈敏點溫度處於何值時塔頂產品和塔底產品能確保合
格。以後即按該靈敏點溫度進行調節。例如,當精餾段靈敏點溫度上升達到規定
值後即減小出料量,反之,則加大出料量。
因此能用測量溫度的方法預示塔內組成尤其
是塔頂餾出液組成的變化。圖6和圖7是物料不
平衡時,全塔溫度分布的變化情況;圖8是分離
能力不夠時,全塔溫度分布的變化情況,此時塔
頂和塔底的產品質量均不合格。從比較圖7和圖8
可以看出,采出率增加和迴流比減小時,靈敏板
的溫度均上升,但前者溫度上升是突躍式的,而
後者則是緩慢式的,據此可判斷產品不合格的原
因,並作相應的調整。
6.4實驗設計
6.4.1實驗方案設計
⑴採用乙醇~水物系,全迴流操作測全塔效率 根據??NT?1,在一定加熱量下,全迴流操作 N
穩定後塔頂塔底同時取樣分析,得xD、xW,用作圖法求理論板數。
⑵部分迴流時迴流比的估算
操作迴流比的估算有二種方法:
(i) 通過如圖所示,作一切線交縱坐標,截距為
xD,即可求得Rmin,由R=(1.2~2)Rmin,Rmin?1
xD初估操作迴流比。 Rmin?1
(ii) 根據現有塔設備操作摸索迴流比,方法如下:
(1) 選擇加料速度為4~6l/h,根據物料衡算塔頂
出料流量及調至適當值,塔釜暫時不出料。 (2) 將加熱電壓關小,觀察塔節視鏡內的氣液
接觸狀況,當開始出現漏液時,記錄P釜讀數,此時P釜作為操作壓力下限,對應的加熱電壓即為最小加熱量,讀取的迴流比即為操作迴流比下限。
(3) 將加熱電壓開大,觀察塔節視鏡內的氣液接觸狀況,當開始出現液泛時,記錄P釜讀數,此時P釜作為操作壓力上限,對應的加熱電壓即為加熱量,讀取的迴流比即為操作迴流比上限。
(4) 在漏液點和液泛點之間選擇一合適的塔釜加熱量。
⑶部分迴流時,塔頂塔底質量同時合格D的估算
根據輕組份物料衡算,得D的大小,應考慮全迴流時塔底輕組分的含量。
6.4.2實驗流程設計
⑴需要1個帶再沸器和冷凝器的篩板精餾塔。
⑵需要3個溫度計,以測定T頂、T靈、T釜。
⑶需要1個塔釜壓力表,以確定操作壓力P釜。
⑷需要1個加料泵,供連續精餾之用。
⑸需要3個流量計,以計量迴流量、塔頂出料量、加料量。
將以上儀表和主要塔設備配上貯槽、閥門、管件等組建如下實驗裝置圖。
6.6實驗塔性能評定時的操作要點
(1) 分離能力——全迴流操作
在塔釜內置入10~30v%的乙醇水溶液,釜位近液位計2處,開啟加熱電源使電壓為220 3
V,打開塔頂冷凝器進水閥。塔釜加熱,塔頂冷凝,不加料,不出產品。待塔內建立起穩定的濃度分布後,(迴流流量計浮子浮起來達10min之久後),同時取樣分析塔頂xD與塔釜xW。由該二組成可作圖得到該塔的理論板數並與實際板數相除得到全塔效率。
(2) 的處理能力——液泛點
全迴流條件下,加大塔釜的加熱量,塔內上升蒸汽量和下降液體量將隨之增大,塔板上液層厚度和塔釜壓力也相應增大,當塔釜壓力急劇上升時即出現液泛現象,讀取該時刻的迴流量和加熱電流量,即為該塔操作的上限——液泛點。
(3) 最小的處理能力——漏液點
全迴流條件下,逐次減小塔釜加熱量,測定塔效率,塔效率劇降時,讀取該時刻的迴流量和加熱電流量,即為該塔操作的下限——漏液點。
(4) 部分迴流時,將加料流量計開至4 L/h,按照上述提及的迴流比確定方法操作。
(5)若發生T靈急劇上升,應採取D=0,F?,W?的措施。
6.7 原始數據記錄
實驗體系:酒精水溶液
⑥ 離心泵性能測定實驗注意事項【離心泵性能測定實驗報告】
離心泵性能測定
一、實驗目的:
1、 了解離心泵的構造與特性,掌握離心泵的操作方法;
2、 測定並繪制離心泵在恆定轉速下的特性曲線。
二、實驗原理:
離心泵的壓頭H、軸功率N及功率η與流量Q之間的對應關系,若以曲線H~Q、N~Q、η~Q表示,則稱為離心泵的特性曲線,可由實驗測定。
實驗時,在泵出口閥全關至全開的范圍內,調節其開度,測得一組流量及對應的壓頭、軸功率和效率,即可測定並繪制離心泵的特性曲線。
2u2u12p2p1泵的揚程He有下式計算:Heh0hf 2gg
而泵的有效功率Ne與泵效率η的計算式為:Ne=Qheηg;η=Ne/N
測定時,流量Q可用渦輪流量計或孔板流量計來計量。軸功率N可用馬達-天平式測功器或功率來表測量。
離心泵的性能與其轉速有關。其特性曲線是某一恆定的給定轉速(一般nl=2900PRM)下的性能曲線。因此,如果實驗中的轉速n與給定轉速nl有差異,應將實驗結果換算成給定轉速下的數值,並以此數值繪制離心泵的特性曲線。換算公式如下:
當n
n20%時,Q1QQHgnnn1He1He(1)2N1N(1)311e1
n n n2 N1
三、裝置與流程:
水由水箱1
閥2、離心泵4渦輪流量計9回水箱
1
四、操作步驟:
1、 熟悉實驗裝置及儀器儀表等設備,做好啟動泵前的准備工作;將泵盤車數轉,關閉泵進口閥,打開泵出口閥並給泵灌水,待泵內排盡氣體並充滿水後,再關閉泵出口閥。
2、 啟動離心泵,全開泵進口閥,並逐漸打開離心泵出口閥以調節流量。在操作過程穩定條件下,在流量為零和最大值之間,進行8次測定。
3、 在每次測定流量時,應同時記錄流量計、轉速表、真空計、壓力表、功率測定器示值。
數據取全後,先關閉泵出口閥,再停泵。
五、實驗數據記錄和數據處理:
3 泵入口管徑d1 =40mm;出口管徑d2 =40mm;h0 = 0.1m;水溫T =25.0℃;ρ=997.0kg/m;
μ=0.903mPa·s; V[m3/h]=0.04855I[μA]; 直管長度l = 2 m;
由公式Q=V=[m/h]=0.04855[μA]; He=h0+(P2-P1)/ρg
Ne=Q×He×ρ×g N=PLn/0.974 泵功率η=Ne/N×100%
因為離心泵的性能與其轉速有關,表2數據修正為下表3:(=2900PRM)
Qn1Q1He1g1Q
nH1He(n1
n)2Nn13
1N(n)1
2 e N1
表3. 泵性能數據修正表
202.0
1.8181.61.416
/ m
He 141.0
120.8
100.60.4
0.2
0.0
3.080.00.51.01.52.0
32.5Q / 10N / kW1.2
六、討論:
1、 離心泵開啟前,為什麼要先灌水排氣?
答:是為了除去泵內的空氣,使泵能夠把水抽上來。
2、 啟動泵前,為什麼要先關閉出口閥,待啟動後再逐漸開大?而停泵時也要先關閉出口閥。 答:因為N隨Q的增大而增大,當Q=0時,N最小,因此,啟動離心泵時,應關閉出口閥,使電動機的啟畝伏動電流減至最小,以保護電機。啟動後再逐漸開大,使為了防止管部收到太大的沖擊。而停泵時也要先關閉出口閥,是為了防止水倒流。
3、 離心泵的特性曲線是否與連結的管路系統有隱拆關?
答:特性曲線與管路無關,因為測量點在電機兩端,管路的大小、長短與流量無關,只是與流速有關。
4、 離心泵流量愈大,則泵入口處的真空度愈大,為什麼? 答:流量越大,泵的有效功率就越大,由公式
2u2u12p2p1Heh0hf 2gg
22pp1u2u12p2u2u12p2可得:He增大,1也增大 h0hf gg2gg2gg
5、 離心泵的流量可由泵出口閥調節,為什麼?
答:因為當閥小時,管阻大,電機的有效功率低,流量低。同理,當閥開大時,管阻小,電機的有效功率高,流量高灶耐棗。
⑦ 常用儀器使用及實驗基本操作的實驗報告
一、實驗目的 1、學習電子技術實驗中常用電子儀器的主要技術指標、性能和正確使用方法。 2、初步掌握用示波器觀察正弦信號波形和讀取波形參數的方法。 電路實驗箱的結構、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二、實驗原理 在模擬電子電路實驗中,要對各種電子儀器進行綜合使用,可按照信號流向,以接線簡捷,調節順手,觀察與讀數方便等原則進行合理布局。接線時應注意,為防止外界干擾,各儀器的公共接地端應連接在一起,稱共地。 1. 信號發生器 信號發生器可以根據需要輸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三種信號波形。輸出信號電壓頻率可以通過頻率分擋開關、頻率粗調和細調旋鈕進行調節。輸出信號電壓幅度可由輸出幅度調節旋鈕進行連續調節。 操作要領: 1)按下電源開關。 2)根據需要選定一個波形輸出開關按下。 3)根據所需頻率,選擇頻率范圍(選定一個頻率分擋開關按下)、分別調節頻率粗調和細調旋鈕,在頻率顯示屏上顯示所需頻率即可。 4)調節幅度調節旋鈕,用交流毫伏表測出所需信號電壓值。 注意:信號發生器的輸出端不允許短路。 2. 交流毫伏表 交流毫伏表只能在其工作頻率范圍內,用來測量300伏以下正弦交流電壓的有效值。 操作要領: 1) 為了防止過載損壞儀表,在開機前和測量前(即在輸入端開路情況下)應先將 量程開關置於較大量程處,待輸入端接入電路開始測量時,再逐檔減小量程到適當位置。 2) 讀數:當量程開關旋到左邊首位數為「1」的任一擋位時,應讀取0~10標度尺 上的示數。當量程開關旋到左邊首位數為「3」的任一擋位時,應讀取0~3標度尺上的示數。 3)儀表使用完後,先將量程開關置於較大量程位置後,才能拆線或關機。 3.雙蹤示波器 示波器是用來觀察和測量信號的波形及參數的設備。雙蹤示波器可以同時對兩個輸入信號進行觀測和比較。 操作要領: 1) 時基線位置的調節 開機數秒鍾後,適當調節垂直(↑↓)和水平(←→)位 移旋鈕,將時基線移至適當的位置。 2) 清晰度的調節 適當調節亮度和聚焦旋鈕,使時基線越細越好(亮度不能太亮, 一般能看清楚即可)。 3) 示波器的顯示方式 示波器主要有單蹤和雙蹤兩種顯示方式,屬單蹤顯示的有「Y1」、「Y2」、「Y1+Y2」,作單蹤顯示時,可選擇「Y1」或「Y2」其中一個按鈕按下。屬雙蹤顯示的有「交替」和「斷續」,作雙蹤顯示時,為了在一次掃描過程中同時顯示兩個波形,採用「交替」顯示方式,當被觀察信號頻率很低時(幾十赫茲以下),可採用「斷續」顯示方式。 4) 波形的穩定 為了顯示穩定的波形,應注意示波器面板上控制按鈕的位置:a) 「掃描速率」(t/div)開關------根據被觀察信號的周期而定(一般信號頻率低時,開關應向左旋。反之向右旋)。b)「觸發源選擇」開關------選內觸發。c)「內觸發源選擇」開關------應根據示波器的顯示方式來定,當顯示方式為單蹤時,應選擇相應通道(如使用Y1通道應選擇Y1內觸發源)的內觸發源開關按下。當顯示方式為雙蹤時,可適當選擇三個內觸發源中的一個開關按下。d)「觸發方式」開關------常置於「自動」位置。當波形穩定情況較差時,再置於「高頻」或「常態」位置,此時必須要調節電平旋鈕來穩定波形。 5)在測量波形的幅值和周期時,應分別將Y軸靈敏度「微調」旋鈕和掃描速率「微 調」旋鈕置於「校準」位置(順時針旋到底)。 三、實驗設備 1、信號發生器 2、雙蹤示波器 3、交流毫伏表 4、萬用表 四、實驗內容 1.示波器內的校準信號 用機內校準信號(方波:f=1KHz VP—P=1V)對示波器進行自檢。 1) 輸入並調出校準信號波形 ①校準信號輸出端通過專用電纜與Y1(或Y2)輸入通道接通,根據實驗原理中有關示波器的描述,正確設置和調節示波器各控制按鈕、有關旋鈕,將校準信號波形顯示在熒光屏上。 ②分別將觸發方式開關置「高頻」和「常態」位置,然後調節電平旋鈕,使波形穩定。 2) 校準「校準信號」幅度 將Y軸靈敏度「微調」旋鈕置「校準」位置(即順時針旋到底),Y軸靈敏度開關置適當位置,讀取信號幅度,記入表1—1中。 3)校準「校準信號」頻率 將掃速「微調」旋鈕置「校準」位置,掃速開關置適當位置,讀取校準信號周期,記入表1—1中。 2. 示波器和毫伏表測量信號參數 令信號發生器輸出頻率分別為500Hz、1KHz、5KHz,10KHz,有效值均為1V(交流毫伏表測量值)的正弦波信號。 調節示波器掃速開關和Y軸靈敏度開關,測量信號源輸出電壓周期及峰峰值,計算信號頻率及有效值,記入表1—2中。 3.交流電壓、直流電壓及電阻的測量 1) 打開模擬電路實驗箱的箱蓋,熟悉實驗箱的結構、功能和使用方法。 2) 將萬用表水平放置,使用前應檢查指針是否在標尺的起點上,如果偏移了,可調節 「機械調零」,使它回到標尺的起點上。測量時注意量程選擇應盡可能接近於被測之量,但不能小於被測之量。測電阻時每換一次量程,必須要重新電氣調零。 3) 用交流電壓檔測量實驗箱上的交流電源電壓6V、10V、14V;用直流電壓檔測量實 驗箱上的直流電源電壓±5V、±12V;用電阻檔測量實驗箱上的10Ω、1KΩ、10KΩ、100KΩ電阻器,將測量結果記入自擬表格中。常用儀器使用及實驗基本操作的實驗報告
⑧ 求一:熱電偶溫度感測器實驗報告 很急
一、熱電偶測溫基本原理
將兩種不同材料的導體或半導體A和B連接起來,構成一個閉合迴路,就構成熱電偶。如圖1所示。溫度t端為感溫端稱為測量端, 溫度t0端為連接儀表端稱為參比端或冷端,當導體A和B的兩個執著點t和t0之間存在溫差時,就在迴路中產生電動勢EAB(t,t0), 因而在迴路中形成電流,這種現象稱為熱電效應".這個電動勢稱為熱電勢,熱電偶就是利用這一效應來工作的.熱電勢的大小與t和t0之差的大小有關.當熱電偶的兩個熱電極材料已知時,由熱電偶迴路熱電勢的分布理論知熱電偶兩端的熱電勢差可以用下式表示:
EAB(t,t0)=EAB(t)-EAB(t0)
式中 EAB(t,t0)-熱電偶的熱電勢;
EAB(t)-溫度為t時工作端的熱電勢;
EAB(t0)-溫度為t0時冷端的熱電勢。
從上式可看出!當工作端的被測介質溫度發生變化時,熱電勢隨之發生變化,因此,只要測出EAB(t,t0)和知道EAB(t0)就可得到EAB(t),將熱電勢送入顯示儀表進行指示或記錄,或送入微機進行處理,即可獲得測量端溫度t值。
要真正了解熱電偶的應用則不得不提到熱電偶迴路的幾條重要性質:
質材料定律:由一種均質材料組成的閉合迴路,不論材料長度方向各處溫度如何分布,迴路中均不產生熱電勢。這條規律要求組成熱電偶的兩種材料必須各自都是均質的,否則會由於沿熱電偶長度方向存在溫度梯度而產生附加電勢,從而因熱電偶材料不均引入誤差。
中間導體定律:在熱電偶迴路中插入第三種(或多種)均質材料,只要所插入的材料兩端連接點溫度相同,則所插入的第三種材料不影響原迴路的熱電勢。這條定律表明在熱電偶迴路中可拉入測量熱電勢的儀表,只要儀表處於穩定的環境溫度即可。同時還表明熱電偶的接點不僅可經焊接而成,也可以借用均質等溫的導體加以連接。
中間溫度定律:兩種不同材料組成的熱電偶迴路,其接點溫度分別為t和to時的熱電勢EAB(t,to)等於熱電偶在連接點溫度為(t,tn)和(tn,to)時相應的熱電勢EAB(t,tn)和EAB(tn,to)的代數和,其中tn為中間溫度。該定律說明當熱電偶參比端溫度不為0℃時,只要能測得熱電勢EAB(t,to),且to已知,仍可以採用熱電偶分度表求得被測溫度t值。
連接導體定律:在熱電偶迴路中,如果熱電偶的電極材料A和B分別與連接導線A1和B1相連接(如下圖所示),各有關接點溫度為t,tn和to,那麼迴路的總熱電勢等於熱電偶兩端處於t和tn溫度條件下的熱電勢EAB(t,tn)與連接導線A1和B1兩端處於tn和to溫度條件的熱電勢EA1B1(tn,to)的代數和。
中間溫度定律和連接導體定律是工業熱電偶測溫中應用補償導線的理論依據。
二、各種誤差引起的原因及解決方式
2.1 熱電偶熱電特性不穩定的影響
2.1.1 玷污與應力的影響及消除方法
熱電偶在生產過程中,偶絲經過多道縮徑拉伸在其表面總是受玷污的,同時,從偶絲的內部結構來看,不可避免地存在應力及晶格的不均勻性。因淬火或冷加工引入的應力,可以通過退火的方法來基本消除,退火不合格所造成的誤差,可達十分之幾度到幾度。它與待測溫度及熱電偶電極上的溫度梯度大小有關。廉金屬熱電偶的偶絲通常以「退火」狀態交付使用,如果需要對高溫用廉金屬熱電偶進行退火,那麼退火溫度應高於其使用溫度上限,插入深度也應大於實際使用的深度。貴金屬熱電偶則必須認真清洗(酸洗和四硼酸鈉清洗)和退火,以清除熱電偶的玷污與應力。
2.1.2 不均勻性的影響
一般來說熱電偶若是由均質導體製成的,則其熱電勢只與兩端的溫度有關,若熱電極材料不是均勻的,且熱電極又處於溫度梯度場中,則熱電偶會產生一個附加熱電勢,即「不均勻電勢」。其大小取決於沿熱電極長度的溫度梯度分布狀態,材料的不均勻形式和不均勻程度,以及熱電極在溫度場所處的位置。造成熱電極不均勻的主要原因有:在化學成分方面如雜質分布不均勻,成分的偏析,熱電極表面局部的金屬揮發,氧化或某金屬元素選擇氧化,測量端在高溫一的熱擴散,以及熱電偶在有害氣氛中受到玷污和腐蝕等。在物理狀態方面有應力分布不均勻和電極結構不均勻等。
在工業使用中,有時不均勻電勢引起的附加誤差竟達30℃這多,這將嚴重地影響熱電偶的穩定性和互換性,其主要解決方式就是對其進行檢驗,只使用在誤差允許范圍內的熱電偶。
2.1.3 熱電偶不穩定性的影響
不穩定性就是指熱電偶的分度值隨使用時間和使用條件的不同而起的變化。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可能是不準確性的主要原因。影響不穩定性的因素有:玷污,熱電極在高溫下揮發,氧化和還原,脆化,輻射等。若分度值的變化相對地講是緩慢而又均勻的,這時經常進行監督性校驗或根據實際使用情況安排周期檢定,這樣可以減少不穩定性引入的誤差。
2.2 參考端溫度影響及修正方法
熱電偶的熱電動勢的大小與熱電極材料以及工作端的溫度有關。熱電偶的分度表和根據分度表刻度的溫度顯示儀表都是以熱電偶參考端溫度等於0℃為條件的。在實際使用熱電偶時,其冷端溫度(參考端) 不但不為0 ℃,而且往往是變化的,測溫儀表所測得的溫度值就會產生很大誤差,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通常採用如下方法來修正。
2.2.1 熱電勢補正法
由中間溫度定律可知,參考端溫度為tn時的熱電勢EAB(t,tn)=EAB(t,t0)-EAB(tn,t0)。所以,用常溫下的溫度感測器,只要測出參比端的溫度tn,然後從對應電偶的分度表中查出對應溫度下的熱電勢E(tn,t0),再將這個熱電勢與所實測的E(t,tn)代數相加,得出的結果就是熱電偶參比端溫度為0度時,對應於測量端的溫度為t時的熱電勢E(t,t0)最後再從分度表中查得對應於E(t,0)的溫度,這個溫度就是熱電偶測量端的實際溫度t。在計算機應用日益廣泛的今天,可以利用軟體處理方法,特別是在多點測量系統或高溫測控中,採用這種方法,可很好的解決參比端溫度的變化問題,只要隨時准確的測出tn,就可以准確得到測量端溫度。同時還充分應用了對應熱電偶的分度表,並對非線性誤差得到了校正,而且適應各種熱電偶。
2.2.2 調儀表起始點法
由於儀表示值是EAB(tn,t0)對應於熱電勢,如果在測量線路開路的情況下,將儀表的指針零位調定到tn處,就當於事先給儀表加了一個電勢EAB(tn,t0),當用閉合測量線路進行測溫時,由熱電偶輸入的熱電勢EAB(tn,t0)就與EAB(t,tn)疊加,其和正好等於EAB(t,t0)。因此對直讀式儀表採用調儀表起始點的方法十分簡便。
2.2.3 補償導線
採用補償導線把熱電偶的參考端延長到溫度較恆定的地方,再進行修正。從本質上來說它並不能消除參考端溫度不為0℃時的影響,因此,還應該與其它修正方法結合才能將補償導線與儀表連接處的溫度修正到0℃。此時參考端己變為一個溫度不變或變化很小的新參考端。此時的熱電偶產生熱電勢己不受原參考端溫度變化影響, EAB ( T、T10 ) 是新參考端溫度T10 (不等於℃) ,且T10 為一常數時所測得熱電勢, TAB( T、T10 ) 是參考端溫度T0 = 0 ℃時,工作端為T10時所測得熱電勢(熱電偶分度表中可查出) 。
使用補償導線時,不僅應注意補償導線的極性,還應特別注意不要錯用補償導線,同時應注意補償導線與熱電偶連接處的兩端溫度保持相等,且溫度在0-100℃(或0-150℃)之間,否則要產生測量誤差。
2.2.4 參考端溫度補償器
補償器是一個不平衡電橋,電橋的3 個橋臂電阻是電阻溫度系數很小的錳銅絲繞制的。其阻值基本上不隨溫度變化而變化,並使R1 = R2 =R3 = 1Ω。另一個橋臂電阻Rt 是由電阻溫度系數較大的銅繞制而成,並使其在20 ℃時Rt = R1 =1Ω ,此時電橋平衡,沒有電壓輸出,當電橋所處溫度發生變化時, Rt 的阻值也隨之改變,於是就有不平衡電壓輸出,此輸出電壓用來抵消參考端溫度變化所產生的熱電勢誤差,從而獲得補償。(註:我國也有以0℃作為平衡點溫度的)當溫度達到40℃(即計算點溫度)時橋路的輸出電壓恰好補償了熱電偶參比端溫度偏離平衡點溫度而產生的熱電勢變化量。
對電子電位差計,其測量橋路本身就具有溫度自動補償的功能,使用時無需再調整儀表的溫度起始點。除了平衡點和計算點外,在其他各參比端溫度值時只能得到近似的補償,因此採用冷端補償器作為參比端溫度的處理方法會帶來一定的附加誤差。
2.3 傳熱及熱電偶安裝的影響
由於熱電偶測溫是屬於接觸式測量,當熱電偶插入被測介質時,它要從被測介質吸收熱量使自身溫度升高,同時又以熱輻射方式和熱傳導方式向溫度低的地方散發熱量,當測量端各外散失的熱量等於自氣流中吸收的熱量時即達到動態平衡,此時熱電偶達到了穩定的示值,但並不代表氣流的真實溫度,因為測量端環境散失的熱量是由氣流的加熱來補償,也就是說測量端與氣流的熱交換處於不平衡狀態,因此,它們的溫度也不可能具有相同的數值。測量端與環境的傳熱愈強,測量端的溫度偏離氣流溫度也愈大。
2.3.1 熱輻射誤差
熱輻射誤差產生的原因是熱電偶測量端與環境的輻射熱交換所引起的,這是熱電偶與氣流之間的對流換熱不能達到熱平衡的結果。減少輻射誤差的辦法,一是加劇對流換熱,二是削弱輻射換熱。具體方法有:
盡量減少器壁與測量端的溫差,即在管壁鋪設絕熱層;
在熱電偶工作端加屏蔽罩;
增大流體放熱系數,即增加流速,加強擾動,減小偶絲直徑或使熱電極與氣流形成跨流等。
2.3.2 導熱誤差
在測量高溫氣流的溫度時,由於沿熱電偶長度存在溫度梯度,故測量端必然會沿熱電極導熱,使得指示溫度偏離實際溫度。導熱量相差越多,相應的誤差就越大,因此凡能加劇對流和削弱導熱的因素都可以用來減少導熱誤差。具體方法有:
增加L/d;
將熱電偶垂直安裝改成斜裝或彎頭處安裝,安裝時應注意使熱電偶的端對著氣流方向,並處在流速最大的位置上;
選用熱電偶和支桿導熱系數較小的材料。
2.4 測量系統漏電影響
絕緣不良是產生電流泄漏的主要原因,它對熱電偶的准確度有很大的影響,能歪曲被測的熱電勢,使儀表顯示失真,甚至不能正常工作。漏電引起誤差是多方面的,例如,熱電極絕緣瓷管的絕緣電阻較差,使得熱電流旁路。若電測設備漏電,也能使工作電流旁路,使測量產生誤差。由於測量熱電勢的電位差計都是低電阻的,因此它對絕緣電阻的要求並不高,影響熱電勢測量的漏電主要是來處被測系統的高溫,因為熱電偶保護管和熱電極的絕緣材料的絕緣電阻將隨著溫度升高而下降,我們通常所說的鎧裝熱電偶的「分流誤差」就屬這類情況。一般是採用接地或其它屏蔽方法。對鎧裝熱電偶的分流誤差我們通常是以增大其直徑;增加絕緣層厚度;縮短加熱帶長度;降低熱電偶的電阻值等方法來降低誤差的。
2.5 動態響應誤差
熱電偶插入被測介質後,由於本身具有熱惰性,因此不能立即指示出被測氣流的溫度,只有當測量端吸、放熱達到動態平衡後才達到穩定的示值。在熱電偶插入後到示值穩定之前的整個不穩定過程中,熱電偶的瞬時示值與穩定後的示值存在著偏差,這時熱電偶除了有各種穩定的誤差外,還存在由熱電偶熱惰性引入的偏差,即動態響應誤差。克服這類誤差的方法,一是確定動態響應誤差,予以修正;二是將動態響應誤差減少到允許要求的范圍之內,此時可認為T測=T氣。
2.6 短程有序結構變化(K狀態)的影響
K型熱電偶在250-600℃范圍內使用時,由於其顯微結構發生變化,形成短程有序結構,因此將影響熱電勢值而產生誤差,這就是所謂的K狀態。這是Ni-Cr合金特有的晶格變化,當WCr在5%-30%范圍內存在著原子晶格從有序至無序為。由些引起的誤差,因Cr含量及溫度的不同而變化。一般在800℃以上短時間熱處理,其熱電特性即可恢復。由於K狀態的存在,使K型熱電偶檢定規程中明文規定檢定順序:由低溫向高溫逐點升溫檢定。而且在400℃檢定點,不僅傳熱效果不佳,難以達到熱平衡,而且,又恰好處於K狀態誤差最大范圍。因此,對該點判定合格與否時應很慎重。Ni-Cr合金短程有序結構變化現象,不僅存在於K型,而且,在E型熱電偶正極中也有此現象。但是,作為變化量E型熱電偶僅為K型的2/3。總之,K狀態與溫度、時間有關,當溫度分布或熱電偶位置變化時,其偏差也會發生很大變化。故難以對偏差大小作出准確評價。
三、小結
通過對熱電偶原理及誤差來源的總結,對以熱電偶溫度計量誤差情況有了系統認識,得出了一些結論。熱電偶的不穩定性、不均勻性、參考端溫度變化、熱傳導以及熱電偶安裝使用不當會引起測量誤差,有一些是由於加工製造過程中,或是測量系統及儀器本身存在的誤差,還有一些則是人為造成的,對這一部分只要我們細心並對熱電偶的特性有一定的了解則是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