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帶式輸送機上運下運必須裝什麼裝置
【上海鑫務機械】為您解答。帶式輸送機上運下運必須裝制動裝置。
相對於上運來說,下運帶式輸送機運行阻力小,當向下運輸傾角較大,靠物料和膠帶自重的分力推動運行時,電動機處於發電運行狀態,電動機產生的力矩為制動力矩,阻礙膠帶的運行,當制動力矩與負載的下滑力矩平衡時,電動機隨輸送帶以高於同步轉速的某一速度運行。系統的機械能被轉化為電能反饋到電網。
下運帶式輸送機在滿載運行中停機,若用機械閘制動,當切斷電源後或者突然掉電時,物料和膠帶的自重分力以及整個系統的慣性力等都加在機械閘制動副上,制動副將產生高溫,若來不及散熱,就會降低制動效果甚至造成"飛車"。磨擦產生的火花,在瓦斯和煤塵濃度高的環境下,還有導致爆炸的危險。因此,解決可靠制動問題則是下運帶式輸送機極為關鍵的問題。
1、驅動裝置布置形式
對於連續運輸機械來說,驅動裝置的位置,應該使牽引機構張力最小。其目的是使牽引機構的尺寸、重量和價格減小,膠帶強度降低,運行阻力和能量消耗降低,牽引機構和改向裝置磨損降低。如果從這個角度考慮,當FC(承載段阻力〉<0,且FC>Fh(回程段阻力),即(FC+Fh)<0時,驅動裝置布置在機頭和機尾,牽引機構的最大張力是相同的。但從可靠制動的角度考慮,驅動裝置最好布置在機尾(受料端〉。
如果採用機頭驅動,如圖l所示,S4=Smin,S3=Smax=Smin+FC(其中S4、S3為4點、3點張力)。由於最小張力點相遇在傳動滾筒的4點處,在滿載停車,對傳動滾筒制動時,最小張力S4甚至為零或負值,即膠帶可能脫離開滾筒,回程膠帶來不及收縮,引起膠帶在此處堆積,這種現象就是我們所說的"疊被"。另外→種可能就是由於松邊張力S4過小,膠帶將在傳動滾筒上打滑。
無論何時傳動滾筒處都保持較大的張力,膠帶永遠貼緊傳動滾筒,只要能可靠制動傳動滾筒,靠膠帶與傳動滾筒的磨擦力就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停下來。因此,下運帶式輸送機驅動裝置最好布置在機尾。
2、制動裝置
2.1盤式制動器
盤式制動器是安裝在電動機和減速機之間的-套制動裝置,由制動缸和液壓系統組成。制動缸成對安裝在制動盤兩側,閘瓦靠制動缸內的碟形彈簧加壓。盤式制動器的制動力矩可調,而且制動副的散熱條件較好,所以能夠實現平穩可靠停車。但因配置復雜,體積較大,所以常用於功率不大的下運帶式輸送機。
2.2液力制動器降速配機械閘停車
液力制動裝置的主體是液力制動器,液力制動器屬於液力傳動裝置,結構與液力偶合器相近。其區別在於液力制動器的渦輪製成固定不動的定子與機體相連,安裝在固定基礎上。
當用在下運帶式輸送機上,液力制動器的轉子(泵輪)與喊速器的高速軸聯結,需要制動時,向循環圓內連續充液,泵輪與渦輪對工作液的相互作用,使泵輪的反扭矩形成對輸送機的制動力矩。由液力制動器的特性公式可知,力矩M與轉速n2成正比,所以隨著轉速的下降,制動力矩也急劇下降,靠液力制動器將不能實現最終停車。當帶速降至1/3左右額定帶速時,就用機械閘制動停車。由於此時速度己低,能量大減,不會造成"飛車"事故。該制動裝置性能可靠,佔用空間也不太大,可用於較大功率的輸送機上。
結論
正常運轉處於發電狀態下的下運帶式輸送機無論從膠帶張力還是可靠制動考慮,都應採取機尾驅動方式,在此基礎上,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制動裝置,以實現軟制動的目的。更多關於輸送機安裝維護知識請參看http://www.xinwujixie.com
② 液壓制動傳動裝置的布置形式
液壓制動傳動裝置有兩種布置方式:單管路液壓制動傳動裝置和雙管路液壓制動傳動裝置。單管路液壓傳動裝置利用一個制動總泵,通過一組相互連接的管路來控制整車的車輪制動,如圖17.1所示。該裝置由制動踏板、推桿、制動總泵、儲液室、制動輪缸、油管等組成。如果單管路液壓制動傳動裝置的任何一個部位漏油,整個系統都會失效。因為可靠性差,現在很少用在汽車上。雙管路液壓傳動裝置採用兩個獨立的液壓系統。當一個液壓系統出現故障時,另一個液壓系統仍然照常工作。雙管路的布置應力求降低一套管路失效時的制動效率,最好保持前後軸橘棚制動力分配比不變,以提高附著利用率,保證車輛良好的操縱性和穩定性。常見的雙管液壓制動裝置有兩種:1.兩套管路,如國產桑塔納和部分進口豐田車,由串聯雙腔制動總泵控制。2.單腔制動總泵,配有安全缸或隔離器,控制兩套管路,如國產NJ1041。雙管路液壓傳動裝置通常採用前後獨立方式和交叉方式布置。1.雙管道前後獨立模式:雙管路前後獨立液壓傳動裝置由軸控制,即兩個軸各有一套控制管路,如圖17所示。該裝置由制動踏板、推桿、雙腔制動主缸、儲液室、制動輪缸、油管等組成。它主要用於後置發動機的後輪驅動車輛,這些車輛嚴重依賴後輪制動。制動時踩下制動踏板,雙腔制動主缸推桿推動主缸前後活塞,使主缸前後腔油壓升高,制動液分開流動。制動前後輪的輪缸,迫使輪缸的活塞在油壓的作用下向外運動,推動制動蹄打開產生制動。當松開制動踏板時,制動蹄和輪缸活塞在回位彈簧的作用下回位,制動液迴流到制動總泵,汽車解除制動。每個制動缸的管路分為控制軸上的車輪制動器和後輪軸。如果其中一個管路失效,另一個管路仍有一定的制動效率,但前後軸制動力分配比被破壞,導致附著利用率下降,制動效率低於50%。2.雙管道穿越模式:雙管路交叉液壓制動傳動裝置是通過兩套管路分別控制前、後輪軸制動器的一個制動輪缸,如圖17所示。它主要用於對前輪制動力依賴性較大的前輪驅動車輛。汽車制動時,如果其中一個管路失效,剩餘的總制動力仍能保持圓氏則正常值的50%。即使正常工作管道中的車輪制動器抱死打滑,故障管道也不會制動。動輪仍能傳遞側向力,前後輪制動力分配達到3.36=1。汽車高速制動時,可以保證後輪不抱死核桐,或者前輪先於後輪抱死,避免制動時後輪失去側向附著力,導致汽車失控,如圖17所示。
③ 傳動系統的布置方式
按發動機 相對於各總成的位置,汽車傳動系有下列幾種布置形式: 1)發動機 前置後輪驅動(FR):Front-engine Rear-drive ·特點:是傳統的布置形式,大多數貨車、部分轎車和客車採用。 2)發動機 前置前輪驅動(FF):Front-engine Front-drive ·特點:是在轎車上逐漸盛行的布置形式,具有結構緊湊、減小轎車的質量、降低地板的高度、改善高速時的操縱穩定性等優點。 3)發動機 中置後輪驅動(MR) Middle-engine Rear-drive ·特點:是目前大多數運動型轎車和方程式賽車所採用的布置形式。 4)發動機 後置後輪驅動(RR): Rear-engine Rear-drive ·特點:目前大、中型客車盛行的布置形式,具有降低室內雜訊、有利於車身內部布置等優點。 5)全輪驅動(nWD) 4Wheel Drive ·特點:有多個驅動橋,在變速器後加了一個分動器,其作用是把變速器輸出的動力經幾套萬向傳動裝置分別傳給所有的驅動橋,並可以進一步降速增扭。
④ 單軌鐵路是怎樣支撐的
在我們講到這一點之前,讓我們先簡單談談鐵路道岔。傳統的鐵路道岔是由轉轍器、轍叉、護軌等部分組成。用杠桿原理撥動活動軌道移動,這樣車輛的車輪邊緣就會沿著開通的方向進入預定的方向。
鐵路道岔的原理很簡單,那就是把道岔尖的哪一邊放在車輪邊緣的導軌上,這樣火車就可以改變行駛路線了。
回顧了一下鐵路的道岔,現在我們來談重點。磁懸浮列車究竟是如何轉彎的?眾所周知,磁懸浮列車緊緊地緊貼在鐵軌上,有點像我們坐的過山車。
中低速磁懸浮轉彎的設備也叫道岔。磁懸浮道岔由固定的垛梁、主動梁和跟隨梁組成,是一種箱式鋼梁結構。道岔由安裝在主梁底部的電機驅動,將主梁和從動梁作為一個整體移動,道岔在開路方向連接到預定的方向。
移動梁採用連接構件,移動鋼梁的各部分有台車支撐,驅動電機位於道岔的主動鋼梁下,通過電機驅動主梁下的小車,將主動梁推送到固定堆垛梁與主動梁的接縫處,運動梁就位後完成鎖定作用,實現線路轉向,車輛平穩到達預定位置。
有各種各樣的軌道交通,在看了磁懸浮列車的方向盤後,讓我們來看看跨座式單軌列車。
跨座式單軌列車,顧名思義,是通過單軌支撐、穩定性和導向的軌道交通方式,即帶橡膠輪胎的車體,騎在軌道樑上。跨座式單軌具有適應性強、噪咐兄音低、轉彎半徑小、爬坡能力強等特點,能夠更好地適應復雜的地形地貌環境。目前,重慶、吉林、蕪湖、銀川、柳州、蚌埠、湛江等城市已經建成或正在建設中。
跨座式單軌的高架橋橋墩的平均寬度小於2米。與其他高架軌道交通相比,橋墩的寬度接近一半。城市道路中間或道路兩側的綠化帶可以立柱,佔地面積小,遮擋少,路線選擇靈活,對現有城市道路的交通干擾小。此外,跨座式單軌車體非常態歷時髦、美觀,在通車後,它可以成為一種新的城市景觀。
跨座式道岔的功能與鐵路道岔的功能相同,即實現列車從一條單軌線路到另一條單軌線路的運行。為了保證列車在轉線過程中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道岔還採用了類似軌道梁的梁式結構。
跨座式單軌由電力驅動,在電機衡閉襲驅動條件下,開關梁使整個開關動作與PC梁或下一叉梁形成對齊,並在鎖緊裝置的輔助作用下完成跨座式單軌列車的換軌動作,作為一種新型軌道交通設備,應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和可維護性。
⑤ 裝置設備布置設計的一般要求是什麼
答:(1)滿足工藝流程要求,按物流順序布置設備;
(2)工藝裝置的設備、建築物、構築物平面布置的防火間距應滿足表5.1.10的要求,符合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要求;
(3)應考慮管道安裝經濟合理和整齊美觀,節省用地和減少能耗,便於施工、操作和維修;
(4)應滿足全廠總體規劃的要求;裝置主管廊和設備的布置應根據裝置在工廠總平面圖上的位置以及有關裝置、罐區、系統管廊、道路等的相對位置確定,並與相鄰裝置的布置相協調;
(5)根據全年最小頻率風向條件確定設備、設施與建築物的相對位置;
(6)設備應按工藝流程順序和同類設備適當集中相結合的原則進行布置。在管廊兩側按流程順序布置設備、減少佔地面積、節省投資。處理腐蝕性、有毒、粘稠物料的設備宜按物性分別緊湊布置;
(7)設備、建築物、構築物應按生產過程的特點和火災危險性類別分區布置。為防止結焦、堵塞、控制溫降、壓降,避免發生副反應等有工藝要求的相關設備,可靠近布置;
(8)設備基礎標高和地下受液容器的位置及標高,應結合裝置的堅向布置設計確定;
(9)在確定設備和構築物的位置時,應使其地下部分的基礎不超出裝置邊界線;
(10)輸送介質對距離。角度、高差等有特殊要求的管道布置,應在設備布置設計時統籌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