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叄』 某同學運用如圖實驗裝置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類型.實驗開始時,關閉活塞,觀察兩個裝置中著色液位置的變
(1)裝置1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空氣中的CO2,避免對實驗的干擾.
(2)因裝置1中的CO2會被NaOH溶液吸收,而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O2,所以裝置1中著色液移動的距離x表示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O2的體積.由表可知,0~1h這段時間內,裝置2中的酵母菌只進行有氧呼吸,消耗的O2的量與釋放的CO2的量相等,著色液不移動;1.5~2.5h這段時間內,酵母菌既進行有氧呼吸,也進行無氧呼吸,其呼吸作用產生的CO2的量大於消耗的O2的量,因此這段時間內著色液移動的距離y表示酵母菌產生的CO2與消耗的O2的體積之差.
(3)由表可知,0~1h這段時間內,裝置2中的酵母菌只進行有氧呼吸,3~4h這段時間內,裝置1中著色液不移動,裝置2中著色液向右移動,酵母菌只進行無氧呼吸,著色液移動的距離y表示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的CO2的量.
(4)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橙色的重鉻酸鉀溶液在酸性條件下與乙醇(酒精)發生化學反應,變成灰綠色.
故答案為:
(1)吸收酵母菌呼吸作用產生的CO2
(2)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O2的體積酵母菌進行細胞呼吸產生的CO2與消耗的O2的體積之差
(3)有氧呼吸無氧呼吸
(4)溶液的顏色由橙色變成灰綠色
『肆』 (2014宿州二模)某同學利用如圖裝置探究酵母菌無氧呼吸的適宜條件.開始時錐形瓶中裝有一定量質量分數
(來1)酵母菌無氧呼吸的產源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釋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熱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形成ATP.
(2)該實驗過程不能排除由於物理因素(如溫度變化)影響液滴移動的距離,因此還應增加對照實驗排除影響,對照實驗應是:將酵母菌換成等量死亡菌種,其餘與上述實驗相同.
(3)分析實驗數據可知,相同時間內,25℃液滴移動的距離最大,因此該溫度是最有利於酵母菌無氧呼吸的溫度;在該條件下繼續進行實驗,隨著時間延長,葡萄糖被分解的越來越多,培養液中的葡萄糖逐漸減少,因此有色液滴右移的速度會逐漸變慢.
(4)研究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時,若未搖勻即從錐形瓶的底部吸取適量樣液,由於酵母菌在錐形瓶中的分布不均勻,底部分布較少,因此測得的值比實際值小.
(5)估算培養液中酵母菌數量有血球計數板計數法和稀釋塗布平板法,利用血球計數板是採用抽樣檢測方法進行酵母菌計數,再估算培養液中酵母菌總數;稀釋塗布平板法是通過統計平板上的菌落數,再推測培養液中酵母菌數量.
故答案應為:
(1)酒精、二氧化碳、ATP
(2)將酵母菌換成等量死亡菌種,其餘與上述實驗相同
(3)25℃葡萄糖消耗完了
(4)偏小
(5)抽樣檢測 稀釋塗布平板法
『伍』 某同學利用下圖中的裝置進行酵母菌厭氧呼吸實驗,步驟為:①取10%葡萄糖溶液30mL注入三角瓶中,置於35℃
(1)為酵母菌提供無氧環境 為酵母菌提供呼吸作用的原料 (2)變混濁 細胞質基質 |
『陸』 (2011茂名二模)酵母菌是一種單細胞真菌,也是常用的實驗材料.(1)某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驗證酵母
(1)①圖示裝置可以看出,甲試管中為澄清的石灰水,乙試管通入空氣,然後用澄清的石灰水檢驗是否產生二氧化碳,因此可利用該裝置探知酵母菌是否進行有氧呼吸.為減少實驗誤差,空氣泵泵入的氣體應先去除CO2,以防止空氣中二氧化碳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②丙試管密封,並用石蠟油封住表層,讓酵母菌進行無氧呼吸,因此加入丙試管的葡萄糖溶液需要進行煮沸、冷卻處理,以除去其中原有的氧氣.
③由於酵母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均能產生二氧化碳,因此甲、丁試管中溶液均變渾濁.
(2)①A組和B組相比,A組的培養液少,即環境容納量小,因此最先達到種群最大值,而B組培養液較多,與空氣接觸面積小,故供氧較少(所以酵母菌增殖速度慢).
②B組和D組相比,B組的培養液中葡萄糖質量分數高,環境容納量大,因此種群數量最大值較大.
③在實驗過程中,從錐形瓶中取樣計數時應先搖勻再取樣,以保證酵母菌均勻分布.
故答案為:
(1)①有氧CO2②去除O2 ③甲、丁試管中溶液均變渾濁.
(2)①A培養液較多,與空氣接觸面積小,故供氧較少(所以酵母菌增殖速度慢)[如答培養液較多,環境容納量大也給分]
②B③先搖勻再取樣
『柒』 為探究細胞的呼吸過程,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運用酵母菌作為實驗材料,利用以下實驗裝置進行了相關實驗.
(1)分別向A、B、C三個保溫瓶中加入300mL煮沸過的5%的葡萄糖溶液.向A、B兩瓶中專各加入5g新鮮酵母屬茵,C瓶不加.實驗結果是A瓶中的溫度計示數上升的高度低於B瓶中的溫度計示數上升的高度,原因是A瓶是無氧狀態,B瓶是有氧狀態,酵母菌在有氧條件下呼吸作用比無氧條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熱量更多.
(2)如將A、B保溫瓶中的酵母菌換成等量酵母菌細胞質基質,其餘均相同.則A瓶進行無氧呼吸,B瓶有氧氣存在,無氧呼吸受到抑制,實驗結果是A瓶中的溫度計示數上升的高度高於B瓶中的溫度計示數上升的高度,A瓶內的反應終產物有酒精和二氧化碳.
(3)酵母菌適宜作為本實驗材料的原因是其新謝代謝類型為異養兼性厭氧型.
(4)為了排除酵母菌以外因素產生的溫度變化,需要一個空白對照組,C瓶在本實驗中的作用是與A、B形成對照.
故答案為:
(1)低於 A瓶是無氧狀態,B瓶是有氧狀態,酵母菌在有氧條件下呼吸作用比無氧條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熱量更多
(2)高於 酒精和二氧化碳
(3)異養兼性厭氧型
(4)與A、B形成對照
『捌』 某研究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了酵母菌細胞呼吸的相關實驗.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A、酵母菌在有氧條件下,進行有氧呼吸產生CO2和H2O;在無氧條件下,進行無氧呼內吸產生CO2和酒容精,所以酵母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都能產生CO2,A正確;
B、酵母菌有氧呼吸產生CO2和H2O,只有無氧呼吸能產生乙醇,B錯誤;
C、酵母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都能產生ATP,但實驗中沒有檢測能量的設備,只能檢測是否產生CO2,C錯誤;
D、酵母菌既可進行有性生殖,又可進行無性生殖,但實驗中只檢測其呼吸方式,沒有檢測其生殖方式,D錯誤.
故選:A.
『玖』 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多套如下實驗裝置對酵母菌無氧呼吸需要的最適溫度進行了相關探究,實驗結果如圖
(1)由題意可知,本實驗是研究酵母菌無氧呼吸需要的最適溫度,由於酵母菌呼吸釋版放的能量
一部權分以熱能的形式散失,會使裝置中的溫度升高,所以本實驗過程中的化學反應結果會改變實驗的自變數--溫度.
(2)由題意可知,本實驗是研究酵母菌無氧呼吸需要的最適溫度,試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製造無氧環境.
(3)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是除去雜菌呼吸作用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和排除氧氣.
(4)酒精會使酸性重鉻酸鉀溶液由橙色變成灰綠色,所以用酸性重鉻酸鉀溶液鑒定無氧呼吸產物有無酒精.
(5)分析題圖曲線可知,該曲線沒有峰值,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應在25℃後擴大溫度范圍,重復試驗,以至找到峰值對應的溫度即為最適溫度.
故答案應為:
(1)以熱能形式散失
(2)製造無氧環境
(3)除雜菌及排除氧氣
(4)重鉻酸鉀、濃硫酸(或酸性重鉻酸鉀) 橙色變成灰綠色
(5)不能 25℃後擴大溫度范圍,重復試驗,以至找到峰值對應的溫度即為最適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