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薄而有彈性的什麼是接收聲音振動的「探測器」
聲音是以聲波的形式傳播的。聲波在空氣中傳播,碰到物體就會引起物體的振動。我們耳朵中的鼓膜就是接收聲音振動的「探測器」。鼓膜是一個很薄而且有彈性的組織,即使很微弱的聲音都可以讓它產生振動。在這節課,學生要用一塊很薄的橡膠皮,包住一個塑料杯口製作一個鼓膜模型;通過觀察橡膠皮的振動,來探索鼓膜的作用以及人的耳朵是如何工作的。從實驗中,學生可以歸納得出距離的遠近是如何影響耳朵振動的劇烈程度的結論,共同討論他們的探索結果。通過閱讀讓學生深入思考他們的觀察結果,從而提高他們對於聽力和人類耳朵的理解。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內耳構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聲音通過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動,這種振動信號傳遞給大腦,通過大腦的加工,我們就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了。
2、通過研究大小、遠近不同的聲音是怎樣對自製的鼓膜模型的振動產生影響的,解釋人耳鼓膜的作用;通過體驗活動感受耳廓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組實驗、交流反饋的環節,學習耳朵的構造及鼓膜的作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
養成細心觀察、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點:
耳朵的構造及鼓膜的作用。
教學難點:
認識耳朵到底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教學准備:
多媒體資料:視頻:耳朵的構成及其作用
為全班同學准備:耳的結構圖片或耳的結構模型。
為每組學生准備:一張「耳的結構」圖片或模型、1個塑料杯、1塊大於塑
Ⅱ 用氣球皮模擬鼓膜在鼓膜上面放碎紙屑是為了什麼
用氣球皮模擬鼓膜在鼓膜上面放碎紙屑是為了便於觀察和比較振動的效果。
用氣球皮模擬鼓膜,通過模擬實驗發現,鼓膜、聽小骨都會在聲波的作用下產生振動 原實驗設計是將一個燒杯(或杯子)的杯口用氣球包緊,再在氣球皮上撒上小紙屑。
震動實驗的注意事項:
在測試過程中,應考慮到振動(尤其是低頻振動)會傳播到地板上。可以使用各種安裝選項來減少瞬態振動,但所有選項都有低頻限制。不適宜的隔離安裝共振會導致振動台過度運動,甚至損壞周圍的建築物。
Ⅲ 聲音使鼓膜震動,通過什麼傳入大腦
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產生的震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耳蝸內的該覺細胞,再通過聽覺神經傳給大腦,產生聽覺。
還有個有趣的實驗:你用牙齒咬一根尺子或筷子,搭在播放著音樂的手機,雙手蒙住耳朵,不讓外界聲音傳進耳朵,但你會驚奇地發現,你居然也能聽到手機播放的音樂
原因是,手機音樂通過尺子震動,經過骨骼傳到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耳蝸內的該覺細胞,再通過聽覺神經傳給大腦,產生聽覺。
Ⅳ 模擬鼓膜振動的裝置稱為什麼
是耳蝸、、
Ⅳ 聰明的進來,動物學家最好
耳朵的科學
教學目標:
知識:通過本課教學,要求學生知道耳的構造,耳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觀察耳的構造)。
情感、態度、精神及價值觀:向學生進行耳的衛生保健教育,使學生知道保護耳的基本要求。
課前准備
教師准備:
1.分組實驗材料——模擬耳膜振動實驗的器材(硬紙筒、薄橡皮膜、皮筋、細線、火柴棍)。
2.掛圖或投影片——耳的構造。
學生准備:小鏡子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敲擊桌子或黑板,發聲。
2.講述:知道了聲音是怎樣產生和傳播的,那麼耳是怎樣聽到聲音的?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耳的構造
(1)播放錄像「耳」(學生觀看,錄像可只播放前半部分)下載
(2)觀察思考如下問題:耳的構造可以分為幾部分?各部分有什麼?它們分別是什麼樣的?
(4)匯報觀察結果。
(5)講解:耳可以分為外耳、中耳、內耳三部分。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構成,中耳由鼓膜、聽小骨等部分構成,內耳由耳蝸等構成,耳蝸與連著大腦的聽神經相連。這些構造都與收聽聲音有關系。
2.指導學生認識耳各部分的功能
(1)認識耳廓的作用
①討論:
耳廓有什麼作用?
當你想聽的聲音來自很遠的地方、聲音又比較小時,如果把手掌放在耳後,朝著發聲的方向,就會聽得比較清楚些。這可以啟示我們推想耳廓有什麼作用?
②講解:耳廓有收集聲波的作用。
(2)認識外耳道的作用
①討論:你認為外耳道有什麼作用?
②講解:外耳道是聲波進入中耳的通道。
(3)認識鼓膜的作用
①討論:猜一猜,鼓膜有什麼作用?
②講述:為了弄清鼓膜有什麼作用,我們來做個實驗。用一個紙筒作外耳道,在紙筒的一端蒙一塊薄橡皮膜當作鼓膜,在橡皮膜上綳著一根細線,在線的中部拴一根火柴棍。對著鏡子,在紙筒未蒙膜的一端,向著紙筒大聲發「b、p、m、f、d、t、n、l」等聲音,觀察有什麼現象?
③分組實驗。
④匯報實驗結果。
⑤討論:這個實驗可以啟示我們推想鼓膜有什麼作用?
⑥講解:鼓膜非常薄,在聲波的作用下可以相應地振動起來——聲音高,振動得快;聲音低,振動得慢;聲音大,振動得范圍大;聲音小,振動得范圍小。(播放錄像「聽覺」)
3.指導學生認識耳聽到聲音的過程
(1)講解:
知道了耳的構造,耳廓、外耳道、鼓膜的作用,我們就可以進一步了解耳是怎樣聽到聲音了。
播放錄像「耳蝸-柯蒂氏器」 下載
(2)學生復述:耳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4.向學生進行耳的衛生保健教育
(1)講述:耳是人體的聽覺器官,如果受到傷害,聽力就會下降,甚至喪失。所以,我們必須注意保護耳。
(2)談話:
①你知道哪些事容易傷害耳?
②我們應該怎樣保護耳?
(3)講解:鼓膜在耳收聽聲音的過程中起的作用特別重要,可是鼓膜又最容易受到傷害,如果鼓膜破了,就聽不到聲音了。播放錄像「聽覺」 下載
為了保護鼓膜,我們應該做到:
①不要用尖硬的東西挖耳朵,以免刺破外耳道和鼓膜。
②聽到巨大的聲音(例如雷聲、炮聲)時要張口,這樣可以避免震破鼓膜。
③要預防鼻炎、咽炎,因為鼻、咽與中耳相通,如果鼻、咽發炎,病菌有可能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中耳炎會損傷聽小骨或使鼓膜穿孔。
④不要讓污水進入外耳道,洗澡、游泳後要把外耳道內的水擦乾,以免引起中耳炎。
鞏固應用
1.說一說耳聽到聲音的過程。
2.講述:哺乳動物耳的構造與人耳的構造基本相同,聽到聲音的過程也基本相同。但有些動物的耳也有不同於人的地方,例如有些動物的耳廓特別長,有些動物的耳廓會轉動。
4.談話:
(1)哪些動物的耳廓很大很長?哪些動物的耳廓會轉?這對動物有什麼作用?
(2)你還知道哪些關於耳的秘密?
Ⅵ 怎樣驗證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實驗過程
驗證聲音由振動產生主要用的是放大法:
1、用一細繩把乒乓球拴住,把乒乓球靠在木頭上,當不敲木頭時乒乓球不動,當敲擊木頭時乒乓球分跳動。
人體說話聲音的產生過程:
當你張嘴發聲時你聽到的遠不如你周圍的人聽到的醇和柔美——都怪你的腦殼。准確的說,這是你的頭骨在振動而已。你的聲音來自喉嚨的下部,藉助肺部排出的空氣通過你的聲帶,產生振動而發聲。
這聲音然後被喉頭部分放大,再被你的嘴唇舌頭組織成文字,通過周圍的環境回響出去,進入聽者的耳朵,刺激他們的鼓膜及內耳結構,將模擬波形轉變為電信號,最終傳遞給大腦理解。
Ⅶ 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求答案
教學目標 1、學生知道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內耳構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聲音通過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動,這種振動信號傳遞到大腦,通過大腦的加工,我們就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了。2、學生能通過研究大小、遠近不同的聲音是怎樣對自製的鼓膜模型的振動產生影響的,解釋人耳鼓膜的作用;通過體驗活動感受鼓膜的作用。3、學生養成細心觀察、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教學重點 知道耳朵的結構和聲音傳播到耳中的過程。教學難點 利用實驗進行模擬耳膜振動,並且能分析實驗。教學准備 1個玻璃杯、氣球皮(略大於玻璃杯口)、音叉、細沙課型新課主要教學方法 實驗授課和多媒體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引入 物體振動產生了聲音,並且以波的形式通過空氣傳播到我們的耳朵里,那麼耳朵是怎樣聽到聲音的呢?二、認識耳朵的構造和功能 1、要知道耳朵是怎樣聽到聲音的,必須認識耳朵:出示耳朵的結構圖。師介紹耳朵的各部分,請學生推測:外耳、中耳、內耳主要有哪些作用?2、鼓膜是怎樣振動的呢?三、研究鼓膜的作用 1、觀察比較估摸的振動(1)要研究鼓膜的作用,必須有鼓膜,可是我們無法拿真實的鼓膜來研究,我們就來做一個「鼓膜模型」來研究鼓膜的作用吧。出示製作「鼓膜模型」,簡單介紹如何製作「鼓膜模型」(強調:盡量將氣球皮綳緊),並在「鼓膜模型」上放一點細沙。(2)分組實驗:一學生拿著音叉在「鼓膜模型」前方敲擊,仔細觀察「鼓膜」----氣球皮的變化。(3)交流反饋:當物體發出聲音時,鼓膜會發生振動,這種振動傳到大腦里,大腦經過加工後,我們就聽到聲音了。2、研究鼓膜振動與發生物強弱、和它接收聲音遠近的關系(1)分活動:當學生拿著音叉用不同的力在「鼓膜模型」前方敲擊時,仔細觀察「鼓膜」----氣球皮振動的不同;當學生拿著音叉用相同的力在「鼓膜模型」前方、較遠的地方敲擊時,仔細觀察「鼓膜」----氣球皮振動的不同。從以上實驗中我們可以發現什麼?相同條件不同條件橡皮膜振動情況猜測實際聲音製造點到橡皮膜的距離相等橡皮膜上方製造的聲音較強振動明顯振動明顯橡皮膜上方製造的聲音較弱振動不明顯振動不明顯製造的聲音強弱相等接受的聲音距離橡皮膜較近振動明顯振動明顯接受的聲音距離橡皮膜較遠振動不明顯振動不明顯我的發現外界各種不同的聲音傳到鼓膜,鼓膜會產生不同的振動(2)交流反饋:發聲強,鼓膜振動厲害。發聲弱,鼓膜振動微弱。距離近,鼓膜振動厲害。距離遠,鼓膜振動微弱。聽覺的形成聲波 耳道 鼓膜 聽小骨 耳蝸 聽覺神經大腦中的聽覺神經 聽覺五、總結、布置作業 回顧復習知識分組實驗完成實驗並交流反饋分析實驗用「振動明顯」或者「振動不明顯」來描述。板書設計 3.61、 耳朵的結構2、 聽覺的形成聲波 耳道 鼓膜 聽小骨 耳蝸 聽覺神經大腦中的聽覺神經 聽覺教學反思
Ⅷ 初二物理 聲現象
2010中考物理試題分類匯編(93套)專題一聲現象
考點1:聲現象
一、選擇題
1.(2010年安徽蕪湖,12題)關於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不振動可能也會發出聲音
B.聲音在空氣和水中的傳播速度不同
C.減少雜訊的唯一方法是不讓物體發出雜訊
D.「公共場所不要大聲喧嘩」是要求人們在公共場所說話音調放低些
2.(2010年廣東廣州市,3題)根據圖2所給信息,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蝙蝠可以發出頻率為400Hz的聲音
B.人能聽到蝙蝠發出的所有頻率的聲音
C.人聽覺頻率范圍比人發聲頻率范圍要大
D.15Hz的聲音只要振幅足夠大,人耳是能聽到的
3.(2010年山東濰坊,1題)關於國慶60周年大閱兵場景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旗手帽子上的軍徽熠熠發光,因為軍徽是光源
B.整個隊列整齊劃一,觀眾是通過光的折射來判斷的
C.解放軍整齊的腳步聲,是空氣振動產生的
D.解放軍整齊的腳步聲,是通過空氣傳人現場觀眾耳內的
4.(2010年山東煙台,1題).吉它是年輕人喜愛的一種樂器.在演奏前,需要調整琴弦的松緊程度,這樣做的目的是調節琴弦發聲時的
A.振幅 B.響度 C.音調 D.音色
5.(2010年山東臨沂,9題)如圖所示,將甲手機掛在玻璃罩內,用乙手機撥打甲手機,能聽到甲手機響亮的振鈴聲,同時也能看見甲手機來電指示燈閃爍。如果用抽氣機不斷地抽取玻璃罩內的空氣,再用乙手機撥打甲手機,聽到甲手機的振鈴聲越來越小,最後幾乎聽不到振鈴聲,但仍能看見甲手機來電指示燈閃爍。這個實驗說明
A.聲音和光的傳播都需要介質 B.聲音和光都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C.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而光不能 D.光可以在聲音中傳播而聲音不能
6. (2010江蘇南京,1題)關於聲音,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聲波具有能量
B.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C.「禁鳴喇叭」是在傳播途中控制雜訊
D.只要物體在振動,我們就一定能聽到聲音
7.(2010江蘇揚州,1題)音樂會上不同的樂器演奏同一首樂曲,我們也能夠分辨出不同樂器發出的聲音。這主要是依據
A.音調 B.音色 C.響度 D.頻率
8. (2010江蘇鹽城,8題)如圖所示,用一張硬卡片先後快撥
和慢撥木梳的齒,聽到卡片聲音發生變化.這個實驗用來探究
A.音調是否與聲源振動頻率有關
B.聲音能否在真空中傳播
C.聲音能否在固體中傳播
D.聲音傳播是否需要時間
9.(2010廣東肇慶)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後兩次敲擊同一個音叉,比較音叉兩次發出的聲音
A.音調不同 B.響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調、響度、音色均不同
10(2010年廣東湛江,4題)關於聲現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聞其聲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據聲音的響度來判斷的
B.「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的「高」指聲音的音調高
C.中考期間學校周圍路段禁鳴喇叭,這是在聲音傳播的過程中減弱雜訊
D.用超聲波能粉碎人體內的「小石頭」,說明聲波具有能量
11(2010年廣西桂林,2題)下列關於聲音的產生和傳播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聲音都是靠空氣來傳播的
B.只要物體振動,就能聽到聲音
C.回聲是聲音被障礙物反射而形成的
D.聲音的傳播速度不受周圍環境溫度的影響
12(2010 年山東菏澤,10題)下面關於聲現象的配對中,錯誤的是( )
A.「聞其聲,知其人」---------發聲體不同,音色不同
B.「長嘯一聲,山鳴谷應」---------------次聲波傳播很遠
C.「隔牆有耳」-------------------固體也能傳聲
D.用超聲波清洗眼鏡-----------------聲波可以傳播能量
13.(2010?河北省,12題)下列關於家庭防盜門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鐵制防盜門的材料屬於合金
B.隔著防盜門也能辨別說話的人,依據的是說話人聲音的大小
C.防盜門的把手安裝在離門軸較遠處,利用了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點有關
D.防盜門鎖內加少量鉛筆芯粉末容易打開,鉛筆芯粉末起潤滑作用
14.(2010?四川省成都市,1題)關於圖l所示四幅圖片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圖片A所示的實驗表明,真空不能傳聲
B.圖片B所示的實驗表明,頻率越高,音調越低
C.圖片C所示的實驗表明,雜訊可以在人耳處減弱
D.圖片D中的蝙蝠利用發出的電磁波導航
15.(2010江蘇南通,2題)下列有關聲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氣體不能發聲 B.聲音是一種波
C.聲音能在真空中傳播 D.聲源的振幅越大,音調越高
16.(2010江蘇蘇州,7題)關於聲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B.只要物體在振動,我們就能聽到聲音
C.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相同 D.聲音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3×108m/s
17.(2010江蘇鎮江,1題)喇叭里響起「我和你,心連心……」的歌聲,小凡說:「是劉歡在演唱.」他的判斷是根據聲音的
A.音調不同 B.響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頻率不同
18.(2010湖北荊門,2題)嬰兒從呱呱墜地的那時起,就無時無刻不與聲打交道。下列關於聲的說法,錯誤的是
A.我們能聽到遠處的雷聲,說明空氣可以傳聲
B.人在岸上大聲說話也能驚動水中的魚,說明水能傳聲
C.將耳朵貼在長鋼管的一端,讓他人在另一端敲擊一下,你會聽到 幾次敲擊聲,其中最先聽到的聲音是通過空氣傳來的
D.宇航員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對話,說明真空不能傳聲
19.(2010湖北黃岡,16題)「呼麥」是蒙古族的一種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運用技巧,使氣息猛烈沖擊聲帶,形成低音,在此基礎上調節口腔共鳴,形成高音,實現罕見的一人同時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呼麥」中高音、低音指聲音的響度 B.「呼麥」中的聲音是振動產生的
C.「呼麥」中高音是超聲波、低音是次聲波
D.「呼麥」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不等
20.(2010湖北武漢,1題)下圖中,施工人員正在為緊鄰居民區的輕軌軌道安裝全封閉的隔音屏,盡量將列車產生的雜訊降低到最低限度。這種控制雜訊的方法是
A.防止雜訊產生
B.阻斷雜訊的傳播
C.防止雜訊進入人耳
D.採用了上述三種方法
21.(2010北京市,14題)ABC
22. (2010年山東萊蕪,1題)自然界中有許多奧妙的聲,聲音是人們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物理現象。下列有關聲現象的說法錯誤的是
A.用牙齒聽聲利用的是骨傳導
B.用超聲能擊碎人體內的結石,說明聲波具有能量
C.利用聲波和電磁波都可以傳遞信息
D.市區內某些路段「禁鳴喇叭」,這是在聲音傳播的過程中減弱雜訊
23.(2010江蘇淮安,1題)如圖所示,敲鼓時用力越大,聽到的鼓聲越響.此現象表明影響聲音響度的因素是聲源
A.振動的幅度 B.組成的材料
C.振動的快慢 D.自身的結構
24.(2010寧夏,21題)如圖所示,在四個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內裝有質量不等的同種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擊四個玻璃杯,會發出不同的聲音。這「不同的聲音」主要是指聲音的( )
A.音調 B.振幅 C.音色 D.響度
25.(2010福建龍岩,2題)在2010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小虎隊20年後重新聚首,演唱了他們的經典歌曲。在演唱時,觀眾能分辨出三人的聲音主要是根據他們歌聲的什麼不同?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聲速
26.(2010遼寧沈陽,1題)吼猴是世界上叫聲最響的動物之一,它以雷鳴般吼聲警告其它動物不要侵犯它的領地。 這里的「雷鳴般」描述的是聲音的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聲速
27.(2010江蘇徐州,1題)在探究人耳怎樣聽到聲音時,可以用肥皂膜模擬耳的人鼓膜。如圖所示,當喇叭發聲時,肥皂膜將
A.振動 B。一直向左運動 C.一直向右運動 D。靜止不動
28.(2010江蘇連雲港)關於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聲音是由於物體振動產生的
B.敲鑼時用力越大,聲音的音調越高
C.聲音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3×108m/s
D.減少雜訊的惟一方法是不讓物體發出雜訊
29.(2010江蘇無錫,1題)關於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B.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C.人們能辨別不同樂器發出的聲音,是因為它們的響度不同
D.聲音的傳播速度與介質和溫度均無關
30.(2010湖北孝感,23題)右圖是探究聲現象的實驗裝置,下列實驗現象中不正確的是
A.音叉振動時,乒乓球被彈開
B.聽到的聲音越大,乒乓球被彈得越遠
C.敲音叉的力越大,聽到的音調就越高
D.音叉發出的聲音是由空氣傳播到人耳的
31.(2010福建泉州,10題)我們在電話中也能分辨出誰在說話,這是根據聲音的
A.響度 B.音色 C.音量 D.音調
32.(2010年廣西柳州,10題)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猛將張飛單槍立馬在長坂坡當陽橋頭,一聲大喝,嚇退曹操十萬大軍。這個典故形容張飛聲音
A.音調高 B.頻率高 C.音量大 D.音色差
33.(2010年湖南長沙,16題)小何自製了一個哨子,如圖所示,在筷子上纏一些棉花,做成一個活塞,用水蘸濕棉花後插入兩端開口的塑料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發出悅耳的哨聲,關於哨子,下列說法下正確的是( )
A.哨聲是由於空氣柱振動而發出的聲音
B.在月球上也能聽到該哨聲
C.吹哨時,上下推拉活塞的目的是改變哨聲的響度
D.活塞不動,用更大的力吹哨子,哨聲的音調會更高
34.(2010四川自貢,16題)聲音是一種常見的現象,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以下有關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有些高科技產品,不振動也可以發出聲音
B.「聞其聲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據聲音的響度來判斷的
C.市區內某些路段「禁鳴喇叭」,這是在聲音傳播的過程中減弱噪音
D.用超聲波能粉碎人體內的「結石」,說明聲波具有能量
35.(2010四川內江,5題)為了減少教室周圍環境的雜訊對上課學生的干擾,在下列措施中,有效、合理和可行的是( )
A.老師講話的聲音大一些
B.學校為每個學生免費佩戴一個防雜訊的耳罩
C.在教室的周圍植樹或建隔聲板
D.在教室里多安裝雜訊監測裝置
36.(2010年貴州畢節,1題)今年5月,世博會在我國上海順利舉行,為向全世界充分展示「城市,我們的美好生活」這一主題,上海建設越來越注重以人為本。如:城區汽車禁止鳴笛,主幹道路面鋪設瀝青,住宅區道路兩旁安裝隔音板等。這些措施的共同點是( )
A.綠化居住環境 B.緩解「熱島效應」
C.降低噪音污染 D.減少大氣污染
37.(2010黑龍江哈爾濱,17題)將電鈴扣在抽氣盤上的玻璃鍾罩內,如圖所示。通電後可以看到電鈴在振動,聽到電鈴發出的聲音。用抽氣機向外抽氣的過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電鈴在振動,但鈴聲越來越小。對以上現象的解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聽到鈴聲又看到電鈴在振動,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發生的
B.聽到鈴聲越來越小,說明聲音要藉助介質才能傳播
C.看到電鈴在振動,說明光束要藉助介質才能傳播
D.看到電鈴在振動,說明光束能穿透玻璃
38.(2010黑龍江雞西,1題)下列圖中,主要描述聲音能夠傳遞能量的是( )
39. (2010四川瀘州,A卷選擇1題)青海省玉樹縣發生地震後,中國救援隊第一時間到達災區抗震救災,被困在建築屋廢墟中的遇險者向外界求救的一種好方法是敲擊就近的鐵制管道,這種做法主要是利用鐵管能夠向外( )
A、傳熱 B、傳聲 C、通風 D、導電
40.(2010天津,1題)我們能分辨出不同樂器發生的聲音,主要根據它們發聲的( )
A.音調不同 B.響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強弱不同
41.(2010湖北宜昌,1題) 1.看電視時,我們調節電視機音量,改變的是電視機聲音的
A.音色 B.響度 C.音調 D.傳播速度
42.(2010湖北荊州,30)關於聲現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只要物體在振動,我們就一定能聽到它發出的聲音
B.聲波可以用來清洗鍾表等精細機械,說明聲波可以傳遞能量
C.城市道路旁的隔聲板可以防止雜訊的產生
D.我們能區分不同同學說話的聲音,是因為他們發出聲音的響度不同
43.(2010福建莆田,4題)有些老師上課時使用便攜擴音設備,使聲音更加宏亮,這是為了增大聲音的( )
A.音調 B.音色 C.頻率 D.響度
44.(2010年廣東梅州,6題)關於聲和電磁波的說法正確的是
A.聲和電磁波都能傳遞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B.住宅安裝雙層玻璃窗可以減小室外雜訊對室內的影響
C.「聽診器」能使人的心臟振動幅度增大,響度增大
D.只有主人說出暗語時才能打開「聲紋鎖」,其辨別聲音的主要依據是音調
45.(2010年廣西河池,11題)下列關於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真空也能傳聲
B.只要物體振動,我們就能聽到聲音
C.聲音在各種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一般不同
D.在城區禁止汽車鳴笛,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雜訊
46.(2010年新疆烏魯木齊,2題)決定聲音傳播速度的是
A.發聲體振動的幅度 B.發聲體振動的頻率
C.傳播聲音的介質 D.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
二、填空題、
1.(2010年安徽,1題)初春時節,柳樹發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條,把皮和芯擰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兩端修齊,就製成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就發出聲響。相比較來看,細而短的柳笛吹出聲音的音調較高,該聲音是由於_________的振動而產生的。 空氣柱。
2. (2010年山東濟寧,第Ⅱ卷1題)
如圖1所示的實驗現象表明 。
答案:發聲體在振動(或發聲的紙盆在振動)
3.(2010江蘇泰州,15題)運用聲吶系統可以探測海洋深度。 在與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聲吶向海底發射超聲波。如果經4s接收到來自大海底的回波信號.則該處的海深為__________m(海水中聲速是1500m/s).但是,超聲波聲吶卻不能用於太空測距(比如地球與月球的距離).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請說出一種你知道或者你設想的太空測距儀器或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00 真空不能傳聲 電磁波發射和接收裝置
4(2010年山東臨沂)如圖所示,用紙片分別接觸轉速相同、齒數不同的旋轉齒輪時,紙片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不相同,這表明,音調的高低與聲源振動的 有關。
答案:頻率(快慢)
5.(2010年江西南昌,11題)江西景德鎮製作的瓷器有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之美稱.如圖7所示,在上海世博會江西館里,演奏員正用瓷樂器演奏樂曲.瓷編鍾發出的音樂聲是由於瓷編鍾_______而產生的;聽眾能從同一樂曲中分辨出是瓷二胡還是瓷笛演奏的,主要是因為它們發出聲音的______不同. 答案:振動 音色
6. (2010廣東肇慶,14題)減少雜訊主要在消聲、吸聲和隔聲三個方面採取措施.生活中常見:①在錄音室的牆面上貼泡沫材料;②給汽車的排氣管加裝消音管;③在道路兩旁加裝玻璃牆.上述例子對應減少雜訊的措施分別是:① ▲ ;② ▲ ;③ ▲ .
答案:吸聲、消聲、隔聲
7(2010 年山東菏澤,1題)物體的振動產生聲音,音響、音調、音色是樂音的三個特徵,其中,音調由振動的 來決定。
答案:頻率
8.(2010江蘇常州,19題)2009年3月1日16時13分10秒,「嫦娥一號」衛星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員的遙控下成功撞月.對於我們來說,這是一次無聲的撞擊,原因是 。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傳聲
9.(2010河南省,3題)如圖2所示,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適當的長度,撥動鋼尺,就可聽到鋼尺振動發出的聲音。逐漸增加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鋼尺振動發出聲音的音調會逐漸變 。當鋼尺伸出桌面超過一定長度時,雖然用同樣的力撥動鋼尺振動,卻聽不到聲音,這是由於 。低 鋼尺振動的頻率小於20Hz
10. (2010年山東萊蕪,15題)世博會開幕式上,演員們在放聲歌唱,有多種樂器同時為他們伴奏,觀眾依據聽到伴奏聲的_______能判斷出是哪種樂器在演奏。他們的聲音聽起來有豐富的立體感,這主要是由於人的聽覺具有_______效應。 答案:音色、雙耳
11.(2010年湖南湘潭,21題)如圖,將一塊正在發聲的小音樂晶元放在注射器中,再將活塞推到底端,用橡膠帽封閉注射口,然後用力往外拉活塞,這時聽到注射器中音樂晶元的聲音會變 ;其聲音是通過 傳入人耳。
答案:小、空氣
12.(2010年廣西柳州,17題)聲音是由物體__________產生的。打雷和閃電是同時發生的,但我們總是先看見閃電,後聽到雷聲,原因是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_____________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選填「小於」、「大於」或「等於」)。
答案:振動、大於
13.(2010年山東泰安,13題)音樂會上台上優美的琴聲來自於琴弦的________,琴聲通過________傳播到台下觀眾的,觀眾根據聲音________的不同可以聽出還有什麼樂器在演奏。
答案:振動;空氣;音色
14.(2010四川廣安,1題)聲音是由物體_____________產生的;聲音在15oC的空氣中傳播速度是____________m/s;摩托車的消音器是在_____________減弱雜訊的。
振動 340 聲源處
15. (2010年山東德州,2題)2010年3月28日王家嶺煤礦發生透水事故,救援工作迅速展開。4月2日下午,事故礦井下發現有生命跡象,原來是被困人員通過敲擊鑽桿,發出「當當」的求救信號,這是因為 傳聲效果比氣體好。
答案: 固體(或金屬)
16.(2010年廣州花都區,13題)在中考場里,開考前監考老師正在強調考試要求。
(1) 監考老師的聲音是由聲帶的 產生的,是通過 傳播傳入考生耳中的,考生能分辨出兩位老師的聲音是因為他們各自的 不同。
(2)考試期間,考點周邊禁止鳴笛、禁止附近工地開工,這種措施屬於在 處減弱雜訊。
答案:13.(1)振動、空氣、音色;(2)聲源
17.(2010年吉林省9題.)許多電視台經常播出模仿秀節目,其中聲音模仿秀模仿的是聲音的 ,他的聲音是通過 傳播到現場觀眾耳朵中的。
答案:音色,空氣
三、簡答題、
1. (2010年廣東省,23題)閱讀下面的短文
潛艇的「耳目」――――聲吶
潛艇最大的特點是它的隱蔽性,作戰時需要長時間在水下潛航,這就決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達觀察,而只能依靠聲吶進行探測,所以聲吶在潛艇上的重要性更為突出,被稱為潛艇的「耳目」。
聲吶是利用水中聲波對水下目標進行探測、定位和通信的電子設備,是水聲學中應用廣泛的一種重要裝置。
聲吶能夠向水中發射聲波,聲波的頻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間,由於這種聲波的頻率較高,可以形成較指向性。聲波在水中傳播時,如果遇到潛艇、水雷、魚群等目標,就會被反射回來,反射回來的聲波被聲吶接收,根據聲信號往返時間可以確定目標的距離。
聲吶發出聲波碰到的目標如果是運動的,反射回來的聲波(下稱「回聲」)的音調就會有所變化,它的變化規律是:如果回聲的音調變高,說明目標正向聲吶靠攏;如果回聲的音調變低,說明目標遠離聲吶。
請回答以下問題:
(1)人耳能夠聽到聲吶發出的聲波的頻率范圍是______kHz到______kHz。
(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潛艇A發出的聲波信號在10s內接收到經B潛艇反射回來的信號,且信號頻率不變,潛艇B與潛艇A的距離s1是______。(設聲波在海水中傳播速度為1500m/s)
②停在海水中的潛艇A繼續監控潛艇B,突然接到潛艇B反射回來的聲波頻率是變低的,且測出潛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終在潛艇A、B的連線上,經一分鍾後潛艇B與潛艇A的距離s2為__。
(3)在月球上能否用聲吶技術來測量物體間的距離?為什麼
答案:(1)0.02:20;(2)7500m:8700m;(3)不能,因為月球是真空,而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2.(2010年廣西柳州,33題)(2)請按示例的要求說出控制雜訊的三個環節中的一個,並舉出一個相應的實例。
示例:吸聲。實例:佩戴防雜訊耳塞。
答:________________。實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消聲、摩托車裝有消聲的排氣管
五、實驗探究題、
1.(2010年浙江湖州,31題)聶利同學在一個養蜂場看到許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雙翅沒有振動,仍嗡嗡地叫個不停。她對《十萬個為什麼》中「蜜蜂發聲是不斷振動雙翅產生的」這一結論產生懷疑。蜜蜂的發聲部位到底在哪裡?
下面是聶利同學的主要探索過程:
①把多隻蜜蜂的雙翅用膠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發聲。
②剪去多隻蜜蜂的雙翅,蜜蜂仍然發聲。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發現兩粒小「黑點」,蜜蜂發聲時,黑點上下鼓動。
④用大頭針刺破多隻蜜蜂的小黑點,蜜蜂不發聲。
請回答:
(1)聶利同學在實驗時,採用多隻蜜蜂的目的是 。
(2)從實驗①和②可得出的結論是 。
(3)「用大頭針刺破多隻蜜蜂的小黑點」基於的假設是 。
【答案】(1)避免實驗的偶然性
(2)蜜蜂發聲不是由雙翅振動產生的
(3)蜜蜂是靠小黑點振動發聲的
Ⅸ 我們是如何聽到聲音的
能聽到聲音依靠聽覺,聽覺是由耳、聽神經和聽覺中樞的共同活動來完成的。耳是聽覺的外周感受器官,由外耳、中耳和內耳耳蝸組成;外耳和中耳是傳音系統,內耳是感音系統。
物體發出的聲音通過空氣的傳播,經外耳、中耳和內耳的傳導系統,引起耳蝸內淋巴液和基底膜纖維的振動,並由此激起聽覺細胞的興奮,產生神經沖動。沖動沿著聽覺神經傳到丘腦後內側膝狀體,交換神經元後進入大腦皮層聽區(顳上回),產生聽覺。
(9)耳朵鼓膜震動的模擬實驗裝置擴展閱讀:
人類聽覺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聽感覺閾限有一個很寬的動態范圍。就聲波的振動頻率這個參數而言,人能聽到的純音為16赫到2萬赫之間。對聲波振幅(音強)的感覺,最低可為0分貝,最高可達到120分貝。
聽覺閾限的個體差異較大,受年齡、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音樂聽覺比較靈敏的人,能在鋼琴的兩個相鄰鍵之間分辨出20~30個中間音來。人和動物根據物體的聲音及其變化,可以辨別發聲物體的性質及其方向和距離等。
Ⅹ 裝置中用氣球皮這種材料來模擬鼓膜理由是什麼
用氣球皮模擬鼓膜,
通過模擬實驗發現,
鼓膜、聽小骨都會在聲波的作用下產生振動
原實驗設計是將一個燒杯(或杯子)的杯口用氣球包緊,
再在氣球皮上撒上小紙屑,
用敲擊後的音叉靠近氣球皮,
目的是想通過氣球皮的振動帶動紙屑的跳動,
證明聲音能使鼓膜產生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