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機物的元素定量分析最早是由德國人李比希提出的.他設計的元素定量分析裝置如圖所示: (1)氧化銅的
(1)氧化抄銅的作用是將葡萄糖不完全燃燒產生的少量CO氧化成CO 2 ,保證葡萄糖中的碳都轉化為CO 2 ,故答案為:確保碳元素均被氧化成二氧化碳; (2)因為CaCl 2 或濃硫酸都可以作乾燥劑吸收水分,故答案為:只吸收水,不吸收二氧化碳; (3)由題意知,氧氣的作用主要是把樣品氧化,然後在後面的吸收裝置中被吸收,故答案為:氧化樣品;將產物全部排入吸收裝置; (4)由裝置圖知,後面應增加一個U乾燥管,吸收空氣中的CO 2 和H 2 O,這樣減少實驗誤差,故答案為:末端再連接盛有鹼石灰的U型管. |
⑵ 如圖1是實驗室模擬德國化學家李比希用燃燒法測定有機物組成的裝置,氧化銅作催化劑,在750℃左右使有機物
(1)有機物燃燒生成的水以及二氧化碳的吸收,應該先使用乾燥劑吸收水,在吸收二氧化碳,吸收水可以用無水氯化鈣,故答案為:無水氯化鈣;
(2)實驗開始時,裝置中有空氣,為了使有機物充分氧化要先通入氧氣,排除裝置中的空氣,然後再加熱,實驗裝置中,為避開空氣中的水以及二氧化碳的干擾,在乙裝置後還要放一個常有鹼石灰的乾燥管,根據兩個乾燥管增加的質量即為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質量,故答案為:排出裝置中的空氣,使有機物充分氧化;在乙裝置後連接盛有鹼石灰的U形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