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圖是實驗室制備SO2並驗證SO2某些性質的裝置圖,試回答:(1)⑥中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Na2SO3+H2SO4=
由圖可知,⑥中硫酸與亞硫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硫,①中二氧化硫與水反應生成亞硫酸,遇石蕊變紅;②中品紅溶液褪色;③中二氧化硫與硫化氫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單質S;④中二氧化硫與溴水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硫酸和HBr;⑤為尾氣處理裝置,二氧化硫與NaOH反應可防止二氧化硫排放在環境中,
(1)⑥中硫酸與亞硫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硫氣體,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SO3+H2SO4=Na2SO4+SO2↑+H2O,
故答案為:Na2SO3+H2SO4=Na2SO4+SO2↑+H2O;
(2)⑤中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環境,發生的離子反應為:SO2+2OH-═SO32-+H2O,
故答案為: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環境;SO2+2OH-═SO32-+H2O;
(3)①二氧化硫與水反應生成亞硫酸,遇石蕊變紅,則實驗現象變紅,說明二氧化硫為酸性氣體;
因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則②中的品紅溶液褪色;
③中二氧化硫與硫化氫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單質S,該反應為SO2+2H2S═3S↓+2H2O,實驗現象為淡黃色沉澱生成,二氧化硫中S元素的化合價降低,則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
④中二氧化硫與氯水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硫酸和HCl,該反應為:SO2+Cl2+2H2O═2HCl+H2SO4,實驗現象為氯水褪色,二氧化硫中S元素的化合價升高被氧化,說明二氧化硫具有還原性,
故答案為:
裝置 | 實驗現象 | 體現SO2的性質 |
① | 溶液變紅色 | 二氧化硫水溶液顯酸性 |
② | 溶液褪色 | 漂白性 |
③ | 溶液變渾濁 | 氧化性 |
④ | 氯水褪色 | 還原性 |
⑵ 化學題 設計實驗 求解答 謝謝
把水滴到紫色石蕊中,不變色,說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變紅
將硫酸鉀溶液滴到紫色石蕊中,不變色,說明鉀離子、硫酸根離子不能使紫色石蕊變紅
將稀硫酸溶液滴到紫色石蕊中,紫色石蕊變紅,說明氫離子能使紫色石蕊變紅
結論:稀硫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變紅是因為有大量的氫離子存在,所以才能使紫色石蕊變紅
⑶ 為了證明能使石蕊試液變紅的是硫酸溶液中的H+,已知硫酸溶液中存在H+、SO42-和H2O,某同學設計如圖所示實
實驗②不變色,說明水分子不能使石蕊變紅;實驗③不變色,說明硫酸根離子和水分子不能使石蕊變色;實驗④變紅,則能使石蕊試液變紅色的是H+.
故選B
⑷ 石蕊試液在哪種溶液中會變成紅色
石蕊試液在強酸溶液中會變成紅色。因為酸能使紫色石蕊變紅,中性物質不能使紫色石蕊變色,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
所以在第一支潔凈的試管里加入約2mL蒸餾水,滴入幾滴紫色石蕊試液,觀察到的現象是顏色無變化,說明H 2 O分子不能使石蕊變色.硫酸鈉溶液呈中性,含有Na + 、SO4 2- 滴入幾滴紫色石蕊試液不變色,說明這兩種微粒都不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色。
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變紅色,由前兩個實驗知H 2 O分子和SO 4 2- 都不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而在稀硫酸中只含有H + 、SO 4 2- 和H 2 O分子三種微粒,所以只有H + 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
(4)硫酸使石蕊變紅的實驗裝置圖擴展閱讀:
石蕊試液指示劑作用
滴加到硝酸中
硝酸具有酸的通性,可以使指示劑變色。與濃的紫色石蕊試液反應,可以看到指示劑由濃紫色變成紅色,直至無色,體現了硝酸的強氧化性和漂白性。
電離方程式
石蕊是一種有機弱酸(HIn),其電離方程式為:
HIn↔H+ + In-
紅色 紫色 藍色
⑸ 小華同學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中和反應實驗,反應後為確定硫酸和氫氧化鈉是否剛好完全反應,他取出一定量反
(1)氫氧化鈉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故答案為:H 2 SO 4 +2NaOH=Na 2 SO 4 +2H 2 O; (2)溶液中性或酸性時,都不會使酚酞變色,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顯中性,硫酸過量時顯酸性,故答案為:硫酸過量; (3)酸會使石蕊變紅色. 故答案為:
H 2 SO 4 +2NaOH=Na 2 SO 4 +2H 2 O 98 80 x 0.4g
x=0.49g, 故答案為:0.49克. |
⑹ 已知硫酸中含有下列微粒:H2O、H+、SO42-,某同學欲證明其中能使石蕊試液變紅色的是H+,設計了如下實驗:
很明顯可以看出③是排除水使石蕊變色的可能,④是排除SO42-使石蕊變色的可能;而對於②,可以發現在加入NaOH的過程中,SO42-和水都一直存在,而H+則漸漸消失,又可以觀察到溶液變色,所以可以同時排除SO42-和水的作用,直接證明H+產生的變色的作用;
①和③結合證明①說明稀鹽酸和稀硝酸擁有不同的陰離子,所以不是陰離子使石蕊試液變色,但都有的H+和水③說明不是水讓石蕊試液變色,所以①和③結合證明H+使石蕊試液變紅色;
故選AC.
⑺ (2011朝陽區一模)化學興趣小組用右圖裝置進行以下實驗.(1)打開活塞K滴入稀硫酸後,兩條用紫色石蕊
(1)由於某種原因二氧化碳氣體密度大於空氣,從小孔排出的二氧化碳會先充滿瓶子的底部,因此處於下方的濕潤的紫色石蕊試紙先變紅,待二氧化碳逐漸充滿瓶中里,處於上方的濕潤石紫色石蕊試紙開始變紅;根據所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可驗證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且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2)充滿瓶子的二氧化碳會從支管口排出,因此將燃燒的木橫生枝節放在支管口唧 可驗證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將裝置內濕潤的石蕊試紙換成乾燥的,即可驗證二氧化碳並不能使石蕊變紅;
(3)濃氨水滴到固體氫氧化鈉上,氫氧化鈉遇水放出大量熱加快氨氣分子的運動,使得實驗很快可以觀察到現象;
故答案為:
(1)試紙由下至上依次變紅;二氧化碳密度大於空氣且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2)
實驗結論 | 實驗操作 |
將燃著的木條放在支管口,木條熄滅. | |
將乾燥的紫色石蕊試紙放入錐形瓶中(或支管口).(合理給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