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圖示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裝置中氣球有什麼作用
平衡內外壓強。
㈡ 空氣的組成包括測定氧氣含量實驗,裝置,原理,現象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
【實驗原理】4P+5O2= 2P2O5(條件為點燃)
【實驗裝置】如右圖所示。彈簧夾關閉。集氣瓶內加入少量水,並做上記號。
【實驗步驟】
①連接裝置,並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②點燃燃燒匙內的紅磷,立即伸入集氣瓶中,並塞緊塞子。
③待紅磷熄滅並冷卻後,打開彈簧夾。
【實驗現象】①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②放熱;③冷卻後打開彈簧夾,水沿著導管進入集氣瓶中,進入集氣瓶內水的體積約占集氣瓶空氣總體積的1/5。
【實驗結論】①紅磷燃燒消耗空氣中的氧氣,生成五氧化二磷固體;②空氣中氧氣的體積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
【注意事項】
1.紅磷必須過量。如果紅磷的量不足,集氣瓶內的氧氣沒有被完全消耗,測量結果會偏小。
2.裝置氣密性要好。如果裝置的氣密性不好,集氣瓶外的空氣進入集氣瓶,測量結果會偏小。
3.導管中要注滿水。否則當紅磷燃燒並冷卻後,進入的水會有一部分殘留在試管中,導致測量結果偏小。
4.冷卻後再打開彈簧夾,否則測量結果偏小。
5.如果彈簧夾未夾緊,或者塞塞子的動作太慢,測量結果會偏大。
6.在集氣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7.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紅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燒盡管消耗氣體,但是產生了新的氣體,氣體體積不變,容器內壓強幾乎不變,水面不會有變化。
8.如果預先在集氣瓶內放入氫氧化鈉溶液,就可以用木炭或硫代替紅磷進行實驗。
9.不要用鎂代替紅磷!原因:鎂在空氣中燃燒時能與氮氣和二氧化碳發生反應,這樣不僅消耗氧氣,還消耗了氮氣和二氧化碳,使測量結果偏大。
㈢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步驟及現象
摘要: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氧氣在空氣中的體積百分數約為21%,約為空氣的1/5,為了驗證這一結論,上科版初三化學教材用銅在加熱條件下與氧氣反應來做實驗,此實驗運用氧氣助燃的性質來證明氧氣的百分含量,但是實驗效果並不理想,我們對其進行改造,最終能較明顯地得到上述結論。
該實驗的具體操作步驟如下:在由兩針筒組成的密閉系統內有20毫升的空氣,兩個針筒間連接有一段玻璃管,給裝有細銅絲的玻璃管加熱,等銅絲的溫度升高後,交替緩緩推動兩注射器活塞,來回5-6次,觀察現象,停止加熱後冷卻至室溫,讀出注射器里氣體的體積,
按照上述要求進行實驗研究,從理論上說得到的結論應有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1/5,但由於種種客觀原因,我們做了大量的實驗都未能較准確地得出上述結論。通過觀察,我們發現該實驗中有可能銅放得太少,沒有把氧氣反應完,而且反應完成後的現象不太明顯,有礙於數據的讀出。
於是我們產生了要改進這個實驗的想法,運用了氧氣有助燃的性質,紅色的銅在氧氣中燃燒生成黑色的氧化銅,充分反應後,由於氧氣消耗完了,於是密閉系統內的就比外界大氣壓小,外界大氣壓就把活塞往裡壓,此時的讀數與剛開始未反應前的讀數差就是反應掉的氧氣的量。可見,壓強的大小在此實驗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正是運用了壓強大小的變化來完成此實驗的。
改進:用紅磷代替銅,利用某些物質(如:磷)與空氣中氧氣反應(不生成氣體,生成固體),使容器內壓強減小,讓水進入容器。測定進入容器內水的體積,即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
㈣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裝置有哪些
確定氧氣含量的裝置:紅磷,廣口瓶,燃燒匙,導氣管,燒杯,止水夾。
收集氧回氣裝置:固加熱型:高錳答酸鉀,試管,酒精燈,鐵架台,棉花團,水槽,導氣管,集氣瓶
固液不加熱型:鐵架台,錐形瓶,二氧化錳,雙氧水,分液漏斗,導氣管,水槽,集氣瓶
㈤ 測量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空氣的氧氣含量如何測定
測定空氣中氧氣成分的實驗
1、 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
2、 放熱;
3、 冷卻後打開彈簧夾,水沿著導管進入集氣瓶中,進入集氣瓶內水的體積約占集氣瓶空氣總體積的1/5。
紅磷燃燒消耗空氣中的氧氣,生成五氧化二磷固體;空氣中氧氣的體積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
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注意事項)
1. 紅磷必須過量。如果紅磷的量不足,集氣瓶內的氧氣沒有被完全消耗,測量結果會偏小。
2. 裝置氣密性要好。如果裝置的氣密性不好,集氣瓶外的空氣進入集氣瓶,測量結果會偏小。
3. 冷卻至室溫再打開彈簧夾,否則測量結果偏小。
4. 在集氣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5. 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紅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燒盡管消耗氣體,但是產生了新的氣體,氣體體積不變,容器內壓強幾乎不變,水面不會有變化。
6. 如果預先在集氣瓶內放入氫氧化鈉溶液,就可以用硫代替紅磷進行實驗。
7. 不要用鎂代替紅磷。原因:鎂在空氣中燃燒時能與氮氣和二氧化碳發生反應,這樣不僅消耗氧氣,還消耗了氮氣和二氧化碳,使測量結果偏大。
1.拉瓦錫的測定實驗測定空氣中的氧氣含量。
2.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實驗的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原理,文字表達式,實驗結論,注意事項。
㈥ 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的裝置彈簧夾起啥作用
防止空氣進入試管
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試管炸裂
㈦ 「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的裝置
試管中放入白磷,塞上膠塞,將試管放入熱水中,使白磷燃燒;冷卻後將試管倒立於盛水的水槽中
取下膠塞後應觀察到 液面上升大約1/5 ,為確保試驗成功白磷應該適當過量,保證氧氣完全反應。
㈧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有哪些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有實驗採用白磷能在較低的溫度下燃燒,與氧氣發生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
此過程在密閉的容器中進行,它要消耗氧氣,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一種固態物質,使密閉容器中的氣壓下降,外界大氣壓把水壓入到容器中,從而可以測定氧氣的體積,算出氧氣在空氣中的含童。
活動原理:
(1)空氣的成分主要是氮氣和氧氣。
(2)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而氧氣的化學性質相對活潑,易與磷發生反應生成固態物質。
(3)大氣壓原理。
(4)電流的熱效應。
活動准備:
儀器:燒杯,集氣瓶,玻璃細導管,帶單孔的橡皮塞,止水夾,學生電源,電阻絲。
葯品:白磷。
㈨ 如何測定空氣里氧氣的含量
1、原理:
取一瓶空氣,密封,利用紅磷在瓶內空氣中燃燒,將瓶內空氣中的氧氣消耗掉,生成五氧化二磷固體,使空氣內壓強減少,在大氣壓作用下,進入瓶內水的體積即為減少的氧氣的體積。
2、裝置圖:
3、步驟:
①連接裝置,檢查裝置氣密性
②把集氣瓶的容積分成5等份,做好記號。
③用止水夾夾緊膠管。
④在燃燒匙內放入過量的紅磷。
⑤點燃燃燒匙中的紅磷,立即伸入集氣瓶中,把塞子塞緊。
⑥待紅磷熄滅並冷卻後,打開止水閥。
4、現象:
①集氣瓶中有大量的白煙生成,並放出熱量。
②打開止水夾,燒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氣瓶中,並上升到約1/5處。
5、結論:
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1/5。
㈩ 探究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
(1)①作此實驗,裝置的氣密性必須要好,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的方法是:固定兩個注射器中的一個活塞,推動另一活塞,然後松開,如果能回復到原處,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②實驗中測定的氧氣體積分數小於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有:銅絲量不足,裝置氣密性不好;
③這個實驗可以證明空氣是混合物,原因是:注射器內空氣未完全消耗;
(2)紅磷可用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因紅磷能在空氣中燃燒,且產物是固體,如裝置內紅磷燃燒消耗盡氧氣,瓶內氣壓減小,水吸入裝置的體積數就是空氣中氧氣的體積數.
①集氣瓶中剩餘氣體主要是氮氣,氮氣具有性質較穩定、難溶於水的性質;
②認真比較(1)、(2)兩種測定空氣成分的方法,(1)實驗裝置的方法更好一些,因它更環保;
③通過上面兩種方法的研究、總結,可以得出這樣的看法,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時,首先要選取一種合適的物質,這種物質只能和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物最好是固體物質通過觀察現象來得出相應的結論.
故答案為:
(1)①固定兩個注射器中的一個活塞,推動另一活塞,然後松開,如果能能回復到原處.說明裝置氣密裝置氣密性良好(其他合理做法也可得分);
②銅絲量不足;加熱溫度不夠;裝置氣密性不好;未完全冷卻至室溫就讀數(或其它合理說法任寫兩點);③混合物;注射器內空氣未完全消耗(說法合理即可)
(2)①氮氣;性質較穩定、難溶於水;②(1)更環保或更精確(任寫一點);③氧氣;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