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急求垂直斗式提升機傳動裝置設計
簡介: 軸流風機動葉調節原理(TLT結構) 軸流送風機利用動葉安裝角的變化,使風機的性能曲線移位。性能曲線與不同的動葉安裝角與風道性能曲線,可以得出一系列的工作點。若需要流量及壓頭增大,只需增大動葉安 ... 軸流送風機利用動葉安裝角的變化,使風機的性能曲線移位。性能曲線與不同的動葉安裝角與風道性能曲線,可以得出一系列的工作點。若需要流量及壓頭增大,只需增大動葉安裝角;反之只需減少動葉安裝角。 軸流送風機的動葉調節,調節效率高,而且又能使調節後的風機處於高效率區內工作。採用動葉調節的軸流送風機還可以避免在小流量工況下落在不穩定工況區內。軸流送風機動葉調節使風機結構復雜,調節裝置要求較高,製造精度要求亦高。 改變動葉安裝角是通過動葉調節機構來執行的,它包括液壓調節裝置和傳動機構。液壓缸內的活塞由軸套及活塞軸的凸肩被軸向定位的,液壓缸可以在活塞上左右移動,但活塞不能產生軸向移動。為了防止液壓缸在左、右移動時通過活塞與液壓缸間隙的泄漏,活塞上還裝置有兩列帶槽密封圈。當葉輪旋轉時,液壓缸與葉輪同步旋轉,而活塞由於護罩與活塞軸的旋轉亦作旋轉運動。所以風機穩定在某工況下工作時,活塞與液壓缸無相對運動。 活塞軸的另一端裝有控制軸,葉輪旋轉時控制軸靜止不動,但當液壓缸左右移動時會帶動控制軸一起移動。控制頭等零件是靜止並不作旋轉運動的。 葉片裝在葉柄的外端,每個葉片用6個螺栓固定在葉柄上,葉柄由葉柄軸承支撐,平衡塊與葉片成一規定的角度裝設,二者位移量不同,平衡塊用於平衡離心力,使葉片在運轉中成為可調。 動葉調節機構被葉輪及護罩所包圍,這樣工作安全,避免臟物落入調節機構,使之動作靈活或不卡澀。 當軸流送風機在某工況下穩定工作時,動葉片也在相應某一安裝角下運轉,那麼伺服閥將油道①與②的油孔堵住,活塞左右兩側的工作油壓不變,動葉安裝角自然固定不變。 當鍋爐工況變化需要減小調節風量時,電信號傳至伺服馬達使控制軸發生旋轉,控制軸的旋轉帶動拉桿向右移動。此時由於液壓缸只隨葉輪作旋轉運動,而調節桿(定位軸)及與之相連的齒條是靜止不動的。於是齒套是以B點為支點,帶動與伺服閥相連的齒條往右移動,使壓力油口與油道②接通,回油口與油道①接通。壓力油從油道②不斷進入活塞右側的液壓缸容積內,使液壓缸不斷向右移動。與此同時活塞左側的液壓缸容積內的工作油從油道①通過回油孔返回油箱。 由於液壓缸與葉輪上每個動葉片的調節桿相連,當液壓缸向右移動時,動葉的安裝角減小,軸流送風機輸送風量和壓頭也隨之降低。 當液壓缸向右移動時,調節桿(定位軸)亦一起往右移動,但由於控制軸拉桿不動,所以齒套以A為支點,使伺服閥上齒條往左移動,從而使伺服閥將油道①與②的油孔堵住,則液壓缸處在新工作位置下(即調節後動葉角度)不再移動,動葉片處在關小的新狀態下工作。這就是反饋過程。在反饋過程中,定位軸帶動指示軸旋轉,使它將動葉關小的角度顯示出來。 若鍋爐的負荷增大,需要增大動葉角度,伺服馬達使控制軸發生旋轉,於是控制軸上拉桿以定位軸上齒條為支點,將齒套向左移動,與之嚙合齒條(伺服閥上齒條)也向左移動,使壓力油口與油道①接通,回油口與油道②接通。壓力油從油道①進入活塞的左側的液壓缸容積內,使液壓缸不斷向左移動,而與此同時活塞右側的液壓缸容積內的工作油從油道②通過回油孔返回油箱。此時動葉片安裝角增大、鍋爐通風量和壓頭也隨之增大。當液壓缸向左移動時,定位軸也一起往左移動。以齒套中A為支點,使伺服閥的齒條往右移動,直至伺服閥將油道①與②的油孔堵住為止,動葉在新的安裝角下穩定工作。
追問:
圖片呢?垂直軸的呢??
B. 誰有加熱爐推料機的執行機構綜合與傳動裝置設計的畢業設計
誰有,也發我一份啊!郵箱[email protected] 非常感謝!
C. 帶式輸送機傳動裝置設計
一)選來擇電動機1。選擇電源動機容量 P=FV/η P=4000*2/η η是帶式輸送機的效率,你沒寫出來。2。選取電動機額定功率 查表3。確定電動機轉速 n=60V/πD n=60*2*1000/π*450 毫米轉化米/1000 然後查表。二)計算傳動裝置的總傳動比並分配各級傳動比。總傳動比等於電動機轉速除以n。 分配有:動機道減速箱,動力軸道中間軸,間軸道輸出軸 。 開始的就這么多了。我打字好慢的,累的不行了 呵呵
D. 設計帶式輸送機傳動裝置
下面是解題步驟,將其中的力,速度,直徑數值給換一下就行了,其他數據不用變
(1)工作軸需要功率
Pe =F*V=8×1.4=11.2KW
(2)電機所需的工作功率:
P工作=Pe/η0
=11.2/×0.8692
=12.8854KW
選擇電動機額定功率 13KW
其中η0=η帶×η2軸承×η齒輪×η聯軸器×ηw
=0.96×0.992×0.97×0.992×0.96
=0.8962
3、確定電動機轉速:
滾筒工作轉速:
n筒=60×1000V/πD
=60×1000×1.4/π×400
=66.8451r/min
計算各軸的功率(KW)
P0=P工作=12.8854KW
PI=P0×η1=12.8854×0.96=12.3700KW
PII=PI×η軸承×η齒輪=12.3700×0.99×0.97
=11.8789KW
帶式運輸機P= PII×η聯軸器=11.8789×0.992=11.7839kw
計算各軸轉速(r/min)
N0= =970r/min
nI=n0/i帶=970/4.8371=200.5334(r/min)
nII=nI/i齒輪=200.5334/3=66.8445(r/min)
運輸機軸n= nII=66.8445(r/min)
計算各軸扭矩(N
E. 英語好的猛人們,來拿分啊(幫翻譯下)
Pusher furnace design
Abstract
The design is expected to push the overall body design, including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implementing agencies. Implementing agencies and the use of crank-rocker mechanism slider combination of six design agencies and institutions to carry out the design of specific size, the use of vector graphics equation analytical method for institutional analysis of speed and acceleration. Institu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made on the overall analysis of the speed fluctuations in the design of the flywheel. The design of the pusher furnace reasonable institutional structures, the basic design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pusher furnace to optimize the design of institutions to provide a certain amount of design-based
The basis and foundation.
關鍵詞: push the material body; body design; motion analysis;
F. 畢業設計來幫下忙了,機械原理方面的
主要是要參考好資料
這大部分都是自己參照一些別人的設計流程,然後在設計
我也是這次畢業的
不過我是搞模具
G. 加熱爐構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1 蓄熱燒嘴的結構 燒嘴採用空氣、煤氣組合式, 由空氣蓄熱燒嘴、煤氣蓄熱燒嘴組合而成, 上加熱煤氣噴口在下, 空氣噴口在上, 下加熱燒嘴則反之; 盡量在鋼坯的上下表面形成還原性氣氛, 降低氧化燒損和表面脫碳。
蓄熱式燒嘴的設計既要考慮低熱值燃氣的燃燒混合問題, 又要保證煤氣的完全燃盡, 同時實現爐膛溫度的均勻性, 因此採用雙流股蓄熱式燒嘴形式。燃燒噴口是燃燒系統的關鍵部位, 合理的燃燒組織有賴於此, 在燃燒組織上既要確保燃氣在爐內充分燃燒, 不會在對面的蓄熱體內繼續燃燒而對其造成損壞, 同時又要合理促成低氧燃燒的實現, 避免出現局部的高溫過熱; 既強化爐溫的均勻性, 減少NO x 等有害氣體的生成, 又減小高溫下脫碳的發生。因此, 在噴口設計上要選擇最優的氣體出口速度和混合噴射角度。燃料在噴口處邊混合邊燃燒, 空氣、煤氣在噴出過程中捲入周圍的爐氣, 稀釋空煤氣濃度, 低氧燃燒, 使煙氣中NO x 的產生大大降低, 減少了有害氣體的排放量。由於採用集中點火烘爐方式, 只要爐氣溫度高於700 ℃, 高爐煤氣噴入爐內就會燃燒, 且連續式加熱爐並不會頻繁地冷爐啟動, 因此將高溫段蓄熱式燒嘴配帶自動點火及火焰檢測系統是沒有必要的, 這樣既簡化了燒嘴結構、降低了投資, 也減少了高溫段存在的點火燒嘴經常燒損的情況。3.
2 蓄熱體 蓄熱體有陶瓷小球和陶瓷蜂窩體, 發展趨勢是採用陶瓷蜂窩體。其高溫段材質為高純鋁質材料,有較高的耐火度和良好的抗渣性; 中部採用莫來石材料; 低溫段材質為堇青石, 其特點是在低於1000 ℃的工況下具有較好的抗腐蝕和耐急冷急熱性。蜂窩體的前端增加剛玉擋磚, 減少高溫爐膛對蜂窩體的輻射, 同時可增加蜂窩體的堆放穩定性。與顆粒狀蓄熱體(球形蓄熱體) 比較, 蜂窩狀蓄熱體有如下優點:單位體積換熱面積大, 100 孔/平方英寸的蜂窩體是Φ15 mm 球比表面積的5. 5 倍, Φ20 mm 球的7 倍。在相同條件下, 將等質量氣體換熱到同一溫度時的蜂窩體體積僅為球狀蓄熱體的1/3~1/4 , 重量僅為球的1/10 左右, 這就意味著蜂窩體蓄熱燃燒器構造更輕便、結構更緊湊。蜂窩體壁很薄僅0. 5 ~1 mm , 透熱深度小, 因而蓄熱、放熱速度快, 溫度效率高, 換向時間僅為30 ~45 s , 這比球狀蓄熱體的換向時間3 min 大大縮短, 更利於均勻爐內溫度
H. 上料機的液壓傳動系統設計
很幸運看到你的問題。
但是又很遺憾到現在還沒有人回答你的問題。也可能你現在已經在別的地方找到了答案,那就得恭喜你啦。
可能是你問的問題有些專業了,沒人會。或者別人沒有遇到或者接觸過你的問題,所以幫不了你。建議你去問題的相關論壇去求助,那裡的人通常比較多,也比較熱心,可能能快點幫你解決問題。
希望我的回答也能夠幫到你!
祝你好運~!
I. 加熱爐課程設計
1 傳動裝置總體設計
1.1 選擇電動機
1.類型:按已知工作要求和條件選用Y系列一般用途的全封閉自扇冷鼠籠型三相非同步電動機.
2.選擇電動機容量:工作機所需功率 式中 =1.8 , =0.65 .查文獻[2]表10.7,得片式關節鏈 =0.95,滾動軸承 =0.99。取 = =0.95 0.99=0.94,代入上式得 =1.24
從電動機到工作機輸送鏈間的總效率 為 式中,查文獻[2]表10.7,得
聯軸器效率 =0.98
滾動軸承效率 =0.99
雙頭蝸桿效率 =0.8
滾子鏈效率 =0.96
則 =0.98 0.99 0.80 0.96=0.745
故電動機的輸出功率 =1.67
因載荷平穩,電動機額定功率 只需略大於 即可。查文獻[2]中Y系列電動機技術數據表選電動機的額定功率 為2.2 。
3.確定電動機轉速:運輸機鏈輪工作轉速為 =24.11 r/min
查文獻[2]表10.6得,單級蝸桿傳動減速機傳動比范圍 11=10~40,鏈傳動比 12 6,取范圍 12=2~4,則總傳動比范圍為 =10 2~40 4=20~160.可見電動機轉速可選范圍為 =(20~160) 24.11=(482.2~3857.6)r/min
符合這一范圍的同步轉速有750r/min,1000r/min,1500r/min,3000r/min四種。查文獻[2]表19.1,對應於額定功率 為2.2KW的電動機型號分別取Y132S-8型,Y112M-6型,Y100L-4型和Y90L-2型。將以上四種型號電動機有關技術數據及相應算得的總傳動比列於表2-1。
表2-1
方案號 電動機型號 額定功率KW同步轉速 r/min滿載轉速 r/min總傳動比
1 Y132S-8 2.2 750 710 29.45
2 Y112M-6 2.2 1000 940 38.99
3 Y100L-4 2.2 1500 1420 58.90
4 Y90L-2 2.2 3000 2840 117.79
通過對四種方案比較可以看出:方案3選用的電動機轉速較高,質量輕,價格低,與傳動裝置配合結構緊湊,總傳動比為58.90,對整個輸送機而言不算大。故選方案3較合理。
Y100L-4型三相非同步電動機的額定功率為 =2.2KW,滿載轉速n=1400r/min。由文獻[2]表19.2查得電動機中心高H=100 ,軸伸出部分用於裝聯軸器軸段的直徑和長度分別為D=28 和E=60 。
1.2 計算傳動裝置的運動和動力參數
各軸轉速
1 軸 n1=nm=1420r/min
2 軸 n2= =1420/20=71 r/min
3 軸 n3= =71/2.95=24.11 r/min
各軸的輸入功率
1 軸 p1=p0 1=1.67 0.98=1.64
2 軸 p2=p1 =1.63 .080=1.31
3 軸 p3=p2 =1.31 0.99 0.96=1.24
各軸的輸入轉矩
電機軸 T0=9550 =9550 1.67/1420=11.23
1 軸 T1=9550 =9550 1.63/1420=10.96
2 軸 T2=9550 =9550 1.31/71=176.20
3 軸 T3=9550 =9550 1.24/24.11=491.17
將以上算得的運動和動力參數列於表2-2。
表2-2
軸名 輸入功率 輸入轉矩 各軸轉速 傳動比i
電機軸 1.67 11.23 1420 1 0.98
1 軸 1.64 10.96 1420 20 0.8
2 軸 1.31 176.20 71 2.95
3 軸 1.24 491.17 24.11 0.95
2 傳動零件的設計
2.1 選擇蝸桿傳動類型及材料
根據GB/T 10085-1988的推存,採用漸開線蝸桿(ZI)。
選擇材料
1.蝸桿:根據庫存材料的情況,並考慮到蝸桿傳動傳遞的功率不大,速度只是中等,故蝸桿用45鋼;因希望效率高些,耐磨性好些,故蝸桿螺旋齒面要求淬火,硬度為45~55HRC。
2. 蝸輪: 因而蝸輪用鑄錫磷青銅ZCuSn10P1,金屬模鑄造。為了節約貴重的有色金屬,僅齒圈用青銅製造,而輪芯用灰鑄鐵HT100製造。
2.2 蝸桿與蝸輪
1.蝸桿
軸向齒距pa=zm=15.708
直徑系數q=d1/m=10
齒頂圓直徑da1=d1+2 m=50+2 1 5=60
齒根圓直徑df1=d1 =50 (1+0.2) 5=38
蝸桿軸向齒厚Sa=0.5 m=7.8540
如下圖:
蝸桿
2. 蝸輪
蝸輪齒數za=41
變位系數x2= 00
驗證傳動比 =z2/z1=41/2=20.5
=0.025=2.5%<5%(允許)
分度圓直徑d2=mz2=5 41=205
齒頂圓直徑da1=d2+2ha2=205+2 0.5 5=210
齒根圓直徑df2=d2 hf2=205 1.2 5=188
蝸輪咽喉母圓半徑Rg2=a da2=125 210=20
如下圖:
蝸輪
3 減速器鑄造箱體的主要結構尺寸
3.1主要結構尺寸計算
1 箱座壁厚 δ≈0.004a+3=0.004×125+3=8 8 (取δ=8)
2 箱蓋壁厚 δ1≈0.85δ=0.85×10=8.5 6 (取δ1=7)
3 箱座分箱面凸緣厚 b≈1.5δ=1.5×8=12
4 箱蓋分箱面凸緣厚 b1=1.5δ1=1.5×7=11
5 平凸緣底座厚 b2≈2.35δ=2.35×8 =20
6 地腳螺栓 df≈0.036a+12=0.036×125+12≈16
7 軸承螺栓 d1≈0.7df=0.7×16≈12
8 聯接分箱面的螺栓 d2≈(0.6~0.7)×16.59≈10
9 軸承端蓋螺釘直徑 d3≈(0.4~0.5)df≈8
10 窺視孔螺栓直徑 d4=6 (個數n=4)
11 吊環螺釘 d5=8 (根據減速器的重量GB825-1988確定)
12 地腳螺栓數 n=4
13 軸承座孔(D)外的直徑
D2=1.35D3=1.35×52=72 D3=52
14 凸緣上螺栓凸台的結構尺寸
C1=18,C2=14,D0=25,R0=5,r=3,R1≈C1=18, r1≈0.2C2=0.2×14=3
15 軸承螺栓凸台高 h≈(0.35~0.45)D2=30
16 軸承旁聯接螺栓距離 S=D2=72
17 軸承座孔外端面至箱外 l9=C1+C2+2=18+14+2=34
3.2減速器的附件
1.檢查孔與檢查孔蓋:傳動件的嚙合情況、接觸斑點、側隙和向箱體內傾注潤滑油,在傳動嚙合區上方的箱蓋上開設檢查孔
2.通氣器 :速器工作時,箱體溫度升高,氣體膨脹,壓力增大,對減速器各接縫面的密封很不利,故常在箱蓋頂或檢查孔蓋上裝有通氣器
3.油塞 :換油及清洗箱體時排出油污,在箱體底部最低位置設有排油孔,通常設置一個排油孔,平時用油塞及封油圈堵住
4.定位銷 :了保證箱體軸承座孔的鏜制和裝配精度,需在想替分箱面凸緣長度方向兩側各安裝一個圓錐定位銷
3.3減速器的潤滑
蝸桿的潤滑:雖然本蝸桿的圓周速度略小於0.5m/s,但考慮本傳動裝置壽命較長,滑移速度較大,故採用油池潤滑. 參照文獻[1]表11-20選擇潤滑劑為L-AN
滾動軸承的潤滑:下置式蝸桿的軸承,由於軸承位置較低,可以利用箱內油池中的潤滑油直接浸浴軸承進行潤滑,即滾動軸承採用油浴潤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