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某化學興趣小組用圖1所示裝置進行探究實驗,以驗證產物中有乙烯生成且乙烯具有不飽和性.(1)寫出該實驗
(1)利用乙醇在濃硫酸的催化作用下發生分子內脫水製取乙烯,乙醇發生了消去反應內,CH3CH2OH
濃硫酸容 |
⑵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圖中a、b、c表示止水夾).請按要求填空:(1)利
(1)該裝置的最大特點是可以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葯品一般是固體和液體在常溫下能反應,實驗室用鋅和稀硫酸製取氫氣,Zn+H2SO4=ZnSO4+H2↑,鋅難溶於水,氫氣難溶於水,當將裝置中的導氣管關閉後,生成的H2使裝置中的氣壓增大,從而使固體和液體分離,使反應停止,所以能用圖中的裝置製取氫氣;金屬銅能稀硝酸在常溫下發生反應生成硝酸銅、一氧化氮和水,即3Cu+8HNO3=3Cu(NO3)2+2NO↑+4H2O,屬於固體和液體混合反應不需要加熱的反應,所以能用圖中的裝置制備, 故答案為:H2、NO; (2)濃鹽酸有揮發性,所以製取的氯氣中含有氯化氫氣體,氯化氫極易溶於水生成鹽酸,鹽酸和品紅溶液不反應,但氯氣與水反應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將氯氣滴入品紅溶液中溶液褪色,實驗Ⅰ結論合理;氯氣中含有氯化氫氣體和碳酸氫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氯氣和水反應也生成鹽酸,所以實驗Ⅱ無法判斷是哪部分的鹽酸,所以不合理, 故答案為:實驗Ⅰ結論合理,實驗Ⅱ結論不合理,因為製取的氯氣中含有氯化氫氣體,氯化氫溶於水後能與碳酸氫鈉粉末反應產生氣泡,不能說明酸性是氯氣和水反應生成的產物造成的; (3)①銅和濃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銅、二氧化氮和水,方程式為: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故答案為: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②二氧化氮能和水反應,則燒杯內氣體的壓強會減小,小於外界大氣壓,燒杯中的溶液會倒流於試管丁,所以先關閉止水夾 ab,再打開止水夾 c,使燒杯中的水進入試管丁, 故答案為:ab;c;雙手緊握(或微熱)試管丁使試管中氣體逸出,二氧化氮與水接觸後即可引發燒杯中的水倒流到試管丁中.
⑶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用下圖所示實驗裝置進行實驗研究(圖中a、b、c表示止水夾).請對其方案進行完善或
(1)B、C、E相連後,應選擇固體和液體不加熱的方法製取氯氣,如可以用次氯酸鈣和濃鹽酸,故答案為:次氯酸鈣、濃鹽酸(或其它合理的答案); (2)實驗室製得的氯氣中有雜質氣體水蒸氣和氯化氫氣體,要進行乾燥的氯氣不具備漂白性的驗證試驗,再進行實驗Ⅰ才能得到結論;氯化氫氣體溶於水形成鹽酸,鹽酸也能和碳酸氫鈉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不一定是氯氣與水反應的產物的酸性,故答案為:不合理;沒有事先證明乾燥的氯氣無漂白性;不合理;製取的氯氣中含有HCl氣體,HCl溶於水後能與碳酸氫鈉粉末反應產生氣泡;(3)氯氣的製取原理方程式為:MnO2+4H++2Cl- 加熱 | .
⑷ 某化學小組利用圖所示的裝置探究木炭粉和氧化銅反應後氣體產物的成分.主要實驗步驟4下:Ⅰ.連接裝置,
(人)木炭和氧化銅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方程式是:CO2+2N大OH=N大2CO十+H2O; (2)若大中反應結束,則無氣體生成,所以可根據B中無氣泡產生進行判斷; (十)反應結束後仍緩慢通氮氣至玻璃管冷卻到室溫,是為了將裝置內殘留氣體生成物排出或防止玻璃管內溫度降低B中的液體倒吸入玻璃管內; (a)根據質量守恆定律裝置大中固體減十的質量即為生成的氣體的質量,為:人2.8g+22.十g-它a.8人g=5.29g;一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不反應,裝置B增重5.22g,裝置C質量未改變,說明生成的二氧化碳被氫氧化鈉溶液完全吸收,5.29g>5.22g,說明生成的氣體中含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2)一氧化碳有毒,排放到空氣中會造成大氣污染,所以要進行尾氣處理; 故答案為:(人)CO2+2N大OH=N大2CO十+H2O; (2)B中無氣泡產生; (十)將裝置內殘留氣體生成物排出(或防止液體倒吸入玻璃管內); (a)CO2、CO;N大OH與CO2反應導致B質量增加,B增加的質量小於大中固體減十的質量; (2)沒有尾氣處理裝置(合理均可).
⑸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實驗目的:(1)用高錳酸鉀製取一瓶氧氣,做細鐵絲燃燒
(1)依據實驗室常用儀器的認識解決此題,①是酒精燈,②是試管,③是鐵架台,④是量筒, 故答案為:酒精燈;試管;鐵架台;量筒; (2)鐵絲與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鐵,方程式是3Fe+2O2 點燃 | .
⑹ 某化學興趣小組用如圖裝置進行實驗.(1)甲同學將收集滿的CO 2 氣體倒插入紫色石蕊試液中(裝置A)並輕
(1)將收集滿的CO 2 氣體倒插入紫色石蕊試液中時,二氧化碳和石蕊試液中的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顯酸性,能使石蕊試液變紅色; 因為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所以試管中的二氧化碳減少,壓強隨之減小,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試管中的液體上升,形成一段液柱. 故填:溶液在試管中形成一段液柱,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 (2)NaOH溶液滴人燒瓶中時,能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CO 2 ═Na 2 CO 3 +H 2 O,隨著反應的進行,燒瓶中的二氧化碳減少,壓強隨之減小,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外面的空氣進入氣球中,氣球膨脹. 故填:膨脹;2NaOH+CO 2 ═Na 2 CO 3 +H 2 O. |
⑺ 化學興趣小組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打開彈簧夾,將液體a滴入試管一中與
若試管②中的導管內沒有氣泡產生,則試管①中的氣壓不能變大,如果反應或內溶解時放熱或生成氣體,都容能使使氣體膨脹,都會觀察到有氣泡冒出. A、硝酸銨固體溶解於水時會吸收大量的熱試管①中的氣體遇冷收縮造成氣壓會減小,試管②中的導管會形成一段水柱,故A正確. B、水與氧化鈣反應在生成氫氧化鈣的同時會放出大量的熱,試管①中的氣體受熱膨脹造成氣壓會變大,試管②中的導管口有較多氣泡產生,故B錯誤. C、鎂和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試管①中的氣壓會變大,試管②中的導管口有較多氣泡產生,故C錯誤. D、鹽酸和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造成氣壓會變大,試管②中的導管口有較多氣泡產生,故D錯誤. 故選A.
與某化學小組利用所示裝置進行實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隻工具箱
發布:2025-09-22 11:11:16
瀏覽:705
電動工具論文
發布:2025-09-22 10:17:20
瀏覽:140
活動裝置設計
發布:2025-09-22 10:15:00
瀏覽:50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