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老師用如圖所示裝置為同學們做了一個興趣實驗.已知裝置B、C、D中依次盛有紫色石蕊試液、足量的澄清石灰
(1)因為紫色石蕊試液遇酸變紅,A中生成的二氧化碳進入B,並溶於回水生成碳酸,使B中紫色答石蕊試液變紅;或根據濃鹽酸揮具有揮發性,HCl氣體極易溶於水,會使紫色石蕊變紅;所以說不能通過B中的現象說明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了碳酸;A中反應生成二氧化碳,與C中澄清石灰水反應,則C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為: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為紅色;濃鹽酸揮發出來的HCl氣體溶解在水中形成的鹽酸也可以使紫色石蕊變紅;CO2+Ca(OH)2═CaCO3↓+H2O.
(2)由於E中過氧化氫溶液與二氧化錳反應,生成氧氣,使D中壓強增大,D中的稀鹽酸流入C,則稀鹽酸與C中沉澱反應,觀察反應現象為:液面上升,白色固體逐漸溶解,有無色氣泡產生;
故答案為:液面上升,白色固體逐漸溶解,有無色氣泡產生;過氧化氫分解出的氧氣使稀鹽酸進入到C中,難溶的碳酸鈣被稀鹽酸溶解.
『貳』 (2014南崗區一模)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了一個趣味小實驗(圖中鐵架台等儀器均已
碳酸鈉(或碳酸鈣等)和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使I內(裝置內)氣回體量增多,氣壓增大答,大於外界大氣壓,在內部氣壓(壓強)的作用下,I內鹽酸被壓進Ⅱ中,與Ⅱ中的難溶的碳酸鹽(碳酸鈣固體)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和可溶於水的氯化物(氯化鈣),所以Ⅱ中出現了冒氣泡,且渾變清的現象.
故答案為:碳酸鈉(碳酸鈣等)、稀鹽酸;開始導管口有氣泡冒出,(過一會導管口有液體流出),試管內液面升高,液體中有氣泡冒出,白色渾濁消失;碳酸鈉(或碳酸鈣等)和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使I內(裝置內)氣體量增多,氣壓增大,大於外界大氣壓,在內部氣壓(壓強)的作用下,I內鹽酸被壓進Ⅱ中,與Ⅱ中的難溶的碳酸鹽(碳酸鈣固體)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和可溶於水的氯化物(氯化鈣),所以Ⅱ中出現了冒氣泡,且渾變清的現象.
『叄』 某化學小組的同學用下圖所示裝置做了兩個興趣實驗。 (1)檢驗裝置Ⅰ氣密性的方法是:關閉K 1 和K 2 ,
(1)繼續加入液體,液面不再下降(2)2H 2 O 2 ![]() (3)裝置II內的液面下降,導管中液面升高,鹽酸流向裝置III (2分) 氫前金屬(鋅、鐵、鎂等);CaCO 3 +2HCl =CaCl 2 + H 2 O + CO 2 ↑ 『肆』 老師用下圖所示裝置為同學們做了一個興趣實驗.A裝置中盛有二氧化錳黑色粉末,B裝置中盛有足量的澄清石灰
『伍』 化學小組同學用如圖所示裝置(夾持儀器已略去)做了個興趣實驗.實驗時,打開止水夾,可見C瓶內的水流入D
蠟燭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氫氧化鈣溶液變渾濁.蠟燭燃燒生成的氣體被吸入回B中的原因是答:C瓶內的水流入D中,使C瓶內壓強小於大氣壓,A處氣體被吸入B中. 『陸』 老師用如圖所示裝置為同學們做了兩個興趣實驗.(1)檢驗裝置Ⅰ氣密性的方法是關閉K 1 和K 2 ,向長頸漏
『柒』 某化學小組的同學用如圖所示裝置做了兩個興趣實驗.(1)檢驗裝置Ⅰ氣密性的方法是:關閉K1和K2,向長頸
(1)檢驗裝置Ⅰ氣密性的方法是:關閉K1和K2,向長頸漏斗中注液內體容至液面高出漏斗的下端管口,靜置片刻,繼續加入液體,液面不再下降,說明裝置不漏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