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變電站自動裝置配置設計

變電站自動裝置配置設計

發布時間:2022-05-11 02:19:58

❶ 110KV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方案設計

(一)、設計任務與要求
利用自動化設計軟體(組態王)建立一個110KV變電站縱合自動化系統的基本模型,通過基本的輸入量和輸出量,實現縱自監控系統的信號、測量、遙控、調節等基本功能,以及報表管理等高級應用功能。綜合自動化系統主要實現以下的功能:(1)實時數據採集與處理;(2)計算數據的處理;(3)資料庫管理;(4)事件順序記錄和事故追憶;(5)報警;(6)繪圖及顯示;(7)報表列印;(8)控制操作。
(二)、參考圖紙

圖1 110KV變電站主接線圖
(三)、要求提供如下圖紙資料:
①設計說明書;
②110KV變電站主接線圖(要求CAD繪圖,列印並提交電子版本);
③用組態王設計110KV變電站縱合自動化系統監控畫面(要求有總圖、電壓);通過點擊相應的按扭,可以查看系統潮流、信號一覽表、遙測一覽表、電壓棒圖、趨勢曲線等。
④綜合自動化系統硬體結構介紹(參考)
綜合自動化系統根據各部分作用,可分為以下幾個大的模塊:開關量輸入、輸出模塊、模擬量輸入模塊、電源及介面轉換模塊、工控機模塊、通訊介面轉換模塊。
(1) 電源模塊:將交流220V電源轉換為感測器工作所需的直流+24V電源。
(2) 開關量輸入模塊:取自相應設備的輔助常開接點(斷路器觸點信號,變壓器檔位信號等),用於識別現場開關狀態及分接頭檔位信號。
(3) 開關量輸出模塊:將系統發出的控制信號(電平信號)轉化為接點,形成輸出。
(4) 模擬量輸入模塊:將現場TV、TA二次側的電壓、電流信號轉化為微機可識別的數學信號,並起到隔離和抗干擾作用。
(5) 工控機模塊:對數據進行實時分析、邏輯判斷,並具有數據存儲功能。為用戶提供人機介面,用於定值的整定、手動操作、顯示、列印、通訊等。
(6) 通訊介面轉換模塊:由於工控機採用RS-232介面,需要採用專用轉換器與模擬量輸入模塊的RS-485介面進行RS-485/RS-232轉換。
⑤論文的排版格式參考題目一。
(四)、進度安排
序號 設計各階段內容 起 止 日 期
1 選題和准備材料 15周
2 圖紙設計 16~17周
3 說明書編寫 18周
4 設計修改、提交 19周
5

(五)、參考文獻
1.《組態軟體控制技術》.覃貴禮主編,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版
2.《供配電技術》.覃國明主編,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版
3.《電氣工程師(供配電)實務手冊》.王寧會主編,機械工業出版社gsg

❷ 請教10kv變電所設計步驟

10kv變電所設計步驟
1一次接線部分
1.1電氣主接線方案
電氣設備主要通過電氣主接線進行連接,按照其功能的要求組成電能接受與分配的電路,從而成為傳輸電流及高電壓的網路,因此又被稱作一次接線或者電氣主系統。另一種是表示用來控制、指示、測量和保護主接線及其設備運行的接線圖,稱為二次接線圖或稱二次迴路圖。主接線電路圖是指採用電氣設備相關規定的圖形符號及文字元號,按照工作順序進行排列,把電氣設備或者其它成套裝置的基本構成及連接關系表現出來的單線接線圖。主接線所代表的是發電廠或者變電站的電氣部分主體結構,屬於電力網路結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對電力系統運行可靠性、靈活性有著直接的影響,並且決定著電器的選擇、配電裝置的布置以及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控制方式等等,所以要正確、合理的設計主接線,把各方面因素進行綜合處理,經過相關的技術及經濟論證比較才可以最終確定。
主接線採用分段單母線或者雙母線的配電裝置,如果斷路點無法停電檢修,則需另設旁路母線。變電站的電氣接線如果可以滿足運行要求,其高壓側盡可能的不用或者少用斷路器接線,比如橋形接線或者線路一變壓器組等,如果可以滿足繼電保護的要求,也可以通過線路分支接線。在選擇主接線方案時要按照實際負荷和變壓器的參數,來確定變電所的主接線方式,即:高壓採用單母線,低壓則採用單母線。
1.2繼電保護的選擇
對於高壓側為10kV的變電所主變壓器來說,通常裝設有帶時限的過電流保護;如過電流保護動作時間大於0.5~0.7s時,還應裝設電流速斷保護。容量在800kVA及以上的油浸式變壓器和400kV·A及以上的車間內油浸式變壓器,按規定應裝設瓦斯保護(又稱氣體繼電保護)。容量在400kV·A及以上的變壓器,當數台並列運行或單台運行並作為其它負荷的備用電源時,應根據可能過負荷的情況裝設過負荷保護。過負荷保護及瓦斯保護在輕微故障時(通稱「輕瓦斯」),動作於信號,而其它保護包括瓦斯保護在嚴重故障時(通稱「重瓦斯」),一般均動作於跳閘。
在設計中,應根據要求裝設過電流保護、電流速斷保護和瓦斯保護。對於由外部相間短路引起的過電流,保護應裝於下列各側:(1)對於雙線圈變壓器,裝於主電源側;(2)除主電源側外,其他各側保護只要求作為相鄰元件的後備保護,而不要求作為變壓器內部故障的後備保護;(3)保護裝置對各側母線的各類短路應具有足夠的靈敏性。相鄰線路由變壓器作遠後備時,一般要求對線路不對稱短路具有足夠的靈敏性。相鄰線路大量瓦斯時,一般動作於斷開的各側斷路器。
1.3低壓配電櫃內元件的選擇
低壓斷路器的選擇:(1)按工作環境選擇。根據使用地點的條件選擇,如戶內式、戶外式,若工作條件特殊,尚需選擇特殊型式(如隔爆型);(2)按額定電壓選擇。低壓斷路器的額定電壓,應等開或大於所在電網的額定電壓;(3)按額定電流選擇。低壓斷路器的額定電流,應等於或大於負載的長時最大工作電流。
電壓互感器的選擇:電壓互感器一次額定電壓應與接入電網的電壓相適應。低壓隔離開關的選擇:它的主要用途是隔離電源,保證電氣設備與線路在檢修時與電源有明顯的斷口。隔離開關無滅弧裝置,和熔斷器配合使用。隔離開關按電網電壓、長時最大工作電流及環境條件選擇,按短路電流校驗其動、熱穩定性。
2二次接線部分
二次接線及其配套設備對於二次迴路來說,起到控制二次設備投或退的作用,如果有必要可以對二次迴路進行可靠的隔離。一些諸如保護閉鎖量輸入、開關的失靈保護、啟動母差或者開關失靈保護啟動遠跳等比較重要的迴路,要在輸出端裝設相應的隔離點。假如二次迴路的設置合理、科學,那麼對於提高二次設備的運行、檢修的安全性非常有利。二次迴路是利用二次電纜連接來實現的,二次迴路的安全性能也受二次電纜布置的影響。
二次迴路中配套的設備對其安全性也有直接的影響,因此在選擇時也要科學、合理,在選擇時要注意以下兩點:首先要確定所選設備質最的可靠性;第二要看選擇的設備參數是否合理、適用。出口中間繼電器要選擇不容易被誤碰的繼電器,最好不要採用帶試驗按鈕的型號。而且要注意和同屏的其它繼電器做明顯的區分,在選擇跳閘和合閘繼電器、自動重合閘出口中間繼電器及與其相串聯的信號繼電器,還有電流啟動電壓保持的防跳繼電器時,要注意滿足以下兩個條件:其一,電壓線圈額定電壓可以和供電母線額定電壓相等,如果採用電壓較低的繼電器進行串聯電阻來降壓時,繼電器線圈中的壓降要和繼電器的電壓線圈額定電壓相等,並且串聯電阻一端要與負電源連接。其二,處於額定電壓工況條件下。選擇電流線圈的額定電流時,要注意和跳合閘線圈或者合閘接觸器線圈的額定電流互相配合,繼電器電流保持線圈額定電流不能超出跳合閘線圈額定電流的一半。
3其他注意事項
3.1防雷設計
避雷器的接地端應與變壓器低壓側中性點及金屬外殼等連接在一起。在每路進線終端和每段母線上,均裝有閥式避雷器。如果進線是具有一段引入電纜的架空線路,則在架空線路終端的電纜頭處裝設閥式避雷器或排氣式避雷器,其接地端與電纜頭外殼相聯後接地。
3.2接地設計
凡是與架空線路相連的進出線,在入戶處的電線桿進行接地,可以達到重復接地的目的,每個電纜頭均要接地。
按規定10kV配電裝置的構架,變壓器的380V側中性線及外殼,以及380V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等都要接地,其接地電阻要求不大於4Ω。
使用6根直徑50mm的鋼管作接地體,用40mm×4mm的扁鋼連接在距變電所牆腳2m,打入一排Φ=50mm,長2.5m的鋼管接地體,每隔5m打入一根,管間用40mm×4mm的扁鋼鏈接。接地裝置所用材料見表1:
4結語
本文結合實際設計經驗,論述了變電所設計中的主接線方案選擇、繼電保護、低壓配電櫃內元件的選擇以及二次迴路幾個方面,最後對防雷和接地等容易忽視的問題做了分析。

❸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設計,研究有什麼現實意義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是指:通過執行規定功能來實現某一給定目標的一些相互關聯單元的組合,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是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現代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等實現對變電站二次設備(包括繼電保護、控制、測量、信號、故障錄波、自動裝置及遠動裝置等)的功能進行重新組合、優化設計,對變電站全部設備的運行情況執行監視、測量、

特點:
1)功能實現綜合化。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技術是在微機技術、數據通信技術、自動化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它綜合了變電站內除一次設備和交、直流電源以外的全部二次設備,
2)系統構成模塊化。保護、控制、測量裝置的數字化(採用微機實現,並具有數字化通信能力)利於把各功能模塊通過通信網路連接起來,便於介面功能模塊的擴充及信息的共享。另外,模塊化的構成,方便變電站實現綜合自動化系統模塊的組態,以適應工程的集中式、分部分散式和分布式結構集中式組屏等方式。
3)結構分布、分層、分散化。綜合自動化系統是一個分布式系統,其中微機保護、數據採集和控制以及其他智能設備等子系統都是按分布式結構設計的,每個子系統可能有多個CPU分別完成不同的功能,由龐大的CPU群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高度協調的有機綜合系統。
4)操作監視屏幕化。變電站實現綜合自動化後,不論是有人值班還是無人值班,操作人員不是在變電站內,就是在主控站內,就是在主控站或調度室內,面對彩色屏幕顯示器,對變電站的設備和輸電線路進行全方位的監視和操作。
5)通信區域網絡化、光纜化。計算機區域網絡技術和光纖通信技術在綜合自動化系統中得到普遍應用。
6)運行管理智能化。智能化不僅表現在常規自動化功能上,還表現在能夠在線自診斷,並將診斷結果送往遠方主控端
7)測量顯示數字化。採用微機監控系統,常規指針式儀表被CRT顯示器代替。人工抄寫記錄由列印機代替。

綜合自動化實現的兩個原則:
一是中低壓變電站採用自動化系統,以便更好地實施無人值班,達到減人增效的目的;
二是對高壓變電站(220kV及以上)的建設和設計來說,是要求用先進的控制方式,解決各專業在技術上分散、自成系統,重復,甚至影響運行可靠性。

❹ 110kv變電站電氣一次部分怎麼設計

1、 變電站負荷原始
資料中提供的數據:上一級電源的短路容量、系統阻抗、進線迴路數及長度;
各電壓等級的負荷情況,進出線迴路數等
2、主接線的設計
主接線選擇:
根據110kV進線的迴路數,結合變電站在電力系統中的重要性。
110kV沒有穿越功率,可以採用線路變壓器組、橋形接線的終端變接線;如果有穿越功率,可以選擇單母線;如果有兩個來自不同系統的電源進線,可採用單母分段;如果對可靠性要求很高,出線迴路數達到5回及以上,可選用雙母。
主變壓器的容量與台數選擇:
規程規范中對單台110kV變壓器容量的標准化,為16、20、25、31.5、40、50、63MVA;
負荷統計中,考慮同時率,線損,功率因數,算出變壓器的總容量;
變壓器的台數,盡可能選擇多台,當檢修或故障停掉其中一台時,其餘主變應能滿足70~80%的總負荷,或者滿足全部的一、二類負荷。
3、短路電流的計算
短路電流計算步驟:系統各元件阻抗標幺值計算——阻抗網路化簡——計算短路電流。
短路計算應該按最大運行方式,標幺值的基準容量一般按100MVA,網路化簡常採用的方法為串並聯、星三角變換
4、設備的選擇與校驗
設備的校驗有電壓、負載電流、短路電流、動穩定、熱穩定的校驗
110kV側的設備負載電流一般按穿越功率與負載的功率之和;
主變中、低壓側的設備按主變容量的電流,各中低壓出線按實際負載電流;
斷路器可開斷負載電流、故障電流;隔離開關不能開斷負載電流,也不能開斷故障電流;
導線、母線的截面選型有兩種方法:1經濟電流密度、2極限載流量;線路長度大,損耗大,一般按經濟電流密度;母線長度短,損耗較小,可按極限載流量;
硬母線要校驗電動力
5、屋內外配電裝置設計
110kV、35kV配電裝置可採用戶外常規布置,10kV可採用戶內開關櫃形式。
設備之間布置形式、電氣安裝距離,檢修道路、主控室、配電室,可參照《國家電網公司輸變電工程典型設計》的圖紙
6、繼電保護的配置
參照《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和《電力裝置的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設計規范》配置各種保護;
繼電保護按最大運行方式整定,按最小運行方式校驗保護范圍
7、防雷
避雷器、間隙防過電壓、線路竄入雷電波;避雷針防直擊雷
避雷針的保護物為構架、母線、配電樓,保護范圍與避雷針之間距離、與被保護物距離、被保護物高度有關

❺ 110kv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設計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一次系統設計;
(4)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二次系統設計;
(5) 線路微機保護系統設計(速斷、過流、零序保護設計)
(6) 配電變壓器微機保護系統設計

❻ 變電站設計規范

這個標准有兩個你要找的是哪一個呢,我把地址發上來,你要的話自己兩起去找吧!
標准編號:GB 50229-2006
標准名稱:火力發電廠與變電站設計防火規范
標准狀態:現行
實施日期:2007-4-1
頒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內容簡介:本規范適用於下列新建、改建和擴建的電廠和變電站:
1、3~600MW級機組的燃煤火力發電廠;
2、燃氣輪機標准額定出力25~250MW級的簡單循環或燃氣—蒸汽聯合循環電廠;
3、電壓為35~500kV、單台變壓器容量為5000kV·A及以上的變電站。
標准編號:DL/T 5216-2005
標准名稱:35kV~220kV城市地下變電站設計規定
標准狀態:現行
英文標題:Design rule for 35kV~220kV urban under ground substation
實施日期:2005-6-1
頒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內容簡介:本標准提出了建設在城市的地下變電站在站址選擇、站區布置、電氣接線、建築結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一般技術要求,以及需注重的設備運輸、通風、防水、防火等方面的特殊技術要求。
本標准適用於電壓為35kV~220kV的城市地下變電站設計。

❼ 變電站二次系統設計包括哪些內容

以一次系統圖紙為原則,設計相應的測量,取樣,控制的迴路原理圖或者接線圖

❽ 智能變電站三層兩網和三層一網以及兩層一網的交換機是如何配置的

配置方法:

1、系統的硬體裝置、數據處理均集中配置,採用由前置機和後台機構成的集控式結構。

2、由前置機完成數據輸入輸出、保護、控制及監測等功能,後台機完成數據處理、顯示、列印及遠方通訊等功能。

❾ 變電所綜合自動化系統的結構形式有哪些

一、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是指:通過執行規定功能來實現某一給定目標的一些相互關聯單元的組合,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是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現代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等實現對變電站二次設備(包括繼電保護、控制、測量、信號、故障錄波、自動裝置及遠動裝置等)的功能進行重新組合、優化設計,對變電站全部設備的運行情況執行監視、測量。
二、結構形式:
1)分布式系統結構
按變電站被監控對象或系統功能分布的多台計算機單功能設備,將它們連接到能共享資源的網路上實現分布式處理。這里所談的'分布'是按變電站資源物理上的分布(未強調地理分布),強調的是從計算機的角度來研究分布問題的。這是一種較為理想的結構,要做到完全分布式結構,在可擴展性、通用性及開放性方面都具有較強的優勢,然而在實際的工程應用及技術實現上就會遇到許多目前難以解決的一系列問題,如在分散安裝布置時,惡劣運行環境、抗電磁干擾、信息傳輸途徑及可靠性保證上存在的問題等等,就目前技術而言還不夠十分成熟,一味地追求完全分布式結構,忽略工程實用性是不必要的。
2)集中式系統結構
系統的硬體裝置、數據處理均集中配置,採用由前置機和後台機構成的集控式結構,由前置機完成數據輸入輸出、保護、控制及監測等功能,後台機完成數據處理、顯示、列印及遠方通訊等功能。目前國內許多的廠家尚屬於這種結構方式,這種結構有以下不足:前置管理機任務繁重、引線多,是一個信息'瓶頸',降低了整個系統的可靠性,即在前置機故障情況下,將失去當地及遠方的所有信息及功能,另外仍不能從工程設計角度上節約開支,仍需鋪設電纜,並且擴展一些自動化需求的功能較難。在此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結構形成的原由,變電站二次產品早期開發過程是按保護、測量、控制和通信部分分類、獨立開發,沒有從整個系統設計的指導思想下進行,隨著技術的進步及電力系統自動化的要求,在進行變電站自動化工程的設計時,大多採用的是按功能'拼湊'的方式開展,從而導致系統的性能指標下降以及出現許多無法解決的工程問題。
3)分層分布式結構
按變電站的控制層次和對象設置全站控制級(站級)和就地單元控制級(段級)的二層式分布控制系統結構。

❿ 智能變電站自動化系統

從上圖可以看出這種智能變電站自動化系統 是上海聚仁電力研發的,該系統是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現代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等實現對變電站二次設備(包括繼電保護、控制、測量、信號、故障錄波、自動裝置及遠動裝置等)的功能進行重新組合、優化設計,對變電站全部設備的運行情況執行監視、測量。

智能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的基本特點:

■分層:該系統分間隔層和站控層兩層,層與層之間相對獨立,通過具有冗餘結構的前置層(通訊管理機)設備連接通信。間隔層設備包括保護設備、數據採集、控制設備及指示顯示部分等。站控層設備包括工控機、綜合自動化監控軟體,可組單機網路,也可組多機熱備用網路。站控層通過通信管理機與間隔層通信,實現站級協調、優化控制和當地監控;同時實現與遠方調度中心的通信。既可完成RTU四遙和遠程接入功能,也可直接進入上一級調度網路。
■分布:間隔層以站內一次設備(如變壓器、電機、線路等)為間隔對象,面向對象,綜合分析電站對信息的採集控制要求,分布式配置小型化、高可靠性的微機保護和測控單元裝置。各間隔單元相對獨立,通過可選擇的RS485、CAN、乙太網等網路互聯。在功能分配上,凡可以在本間隔單元就地完成的功能,不依賴通信網路,即使網路癱瘓也不影響保護迅速切除故障。由於採用保護、測控一體化小型化設計,屏櫃的數量較傳統設計大為減少。
■分散:系統對35KV及以下電壓等級的二次保護和監控單元設備,可選擇就地分散安裝在開關櫃上,做到地理位置上的分散。對於無人值班的35KV及以下電站,根據用戶需要,站控層的設備也可移到調度中心或集控站,電站內不設當地監控而只留介面,當維護人員進入電站時,使用便攜機即可替代後台機。這樣的分層、分布和分散式系統與集中式系統相比,具有明顯優點:提高了系統可告性,任一部分設備有故障時,隻影響局部;站內減少了二次電纜和屏櫃,節省了投資,也簡化了施工與維護;提高了系統可擴展性和靈活性,既適用於新建電站,也適用於老站改造;運行維護方便。
■可靠性:間隔層各種保護測控裝置的主功能完全獨立於通訊網路,獨立地保護電網安全運行;各裝置均有大屏漢字液晶顯示,不間斷顯示裝置運行工況,保證了通訊網中斷或後台死機情況下,運行人員依然可監視;保留了簡易的強電控制功能,在各單元設置了獨立於裝置軟體的分合按鈕功能和就地、遠方操作轉換,作為後備操作或檢修操作手段,保證了網路中斷後台死機,甚至裝置故障時,運行人員依然可以操作,同時保證了本級操作時,其它級處於閉鎖狀態,符合分層操作控制要求;保留了強電中央事故和告警接點,啟動事故音響和預告音響,保證了通訊中斷後台死機甚至裝置本身故障的情況下運行人員還可以就地人工操作和監視(聽)。
■靈活性:系列化的面向對象的間隔保護測控裝置,對於任何具有不同規模、不同一次接線、不同要求的電站均可實現電站綜合自動化,這些產品象搭積木一樣配置在一根網路通訊線上,並可以根據一次系統的變化,任意增、減或改變系統中的單元裝置以達到改造或擴建的目的。
■開放性:系統可以實現各種微機保護、自動裝置的通信管理;實現各種測控裝置、智能電能表的通信管理;實現廠站智能輔助設備,如直流電源通信等的通信管理;實現與廠站主計算機系統的通信交互;以及實現與遠動調度、集控中心的數據篩選、處理、轉發等。支持多種通信介面(乙太網、RS232、RS485、RS422、CAN等)和通信規約(如IEC60870-5-101、IEC60870-5-104、IEC60870-5-103、部頒CDT、HostZF、XT9702、SC1801、μ4F、IEC61850等)。通過GPS,自動接受對時和統一系統時間。各設備、裝置通信狀態檢查和監視、記錄。內部數據的再加工處理,邏輯生成,轉發信息的編輯、合成。通過網路,遠程維護和監測。可配置雙機冗餘工作方式,通信通道監視和自動切換。

智能變電站自動化系統實現的兩個原則:

■第一條原則:中低壓變電站採用自動化系統,以便更好地實施無人值班,達到減人增效的目的。
■第二條原則:對高壓變電站(220kV及以上)的建設和設計來說,是要求用先進的控制方式,解決各專業在技術上分散、自成系統,重復投資,甚至影響運行可靠性。

閱讀全文

與變電站自動裝置配置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何新暖氣不要先開閥門 瀏覽:237
深圳電動工具保護板 瀏覽:758
超聲波不具有什麼的特點 瀏覽:527
小米激活設備號碼忘了怎麼辦 瀏覽:270
如何貼牌設備生產 瀏覽:519
什麼叫閥門文丘里結構 瀏覽:428
設備鎖怎麼換 瀏覽:456
駝背用什麼儀器校正 瀏覽:288
塑料閥門擰不開了怎麼辦 瀏覽:334
山東中力閥門廠 瀏覽:349
失蠟鑄造用什麼漿 瀏覽:707
機床特性代號中的j代表什麼 瀏覽:762
眼科設備燈泡哪裡有賣 瀏覽:535
二氧化氫製取氧氣的實驗發生裝置圖 瀏覽:934
蒸汽閥門為什麼反上 瀏覽:184
健身彎曲長管是什麼器材 瀏覽:391
健身房練臀的那個器材是什麼 瀏覽:441
車載儀表顯示負4c什麼意思 瀏覽:314
海信空調使用什麼製冷劑 瀏覽:4
灞橋製冷設備回收多少錢 瀏覽: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