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小球馬拉松聯動裝置設計理念

小球馬拉松聯動裝置設計理念

發布時間:2022-05-10 08:06:28

Ⅰ 一個字母竟設計了300天 榮威全新R標背後的故事

自4月12日榮威推出全新R標以來,人們就對新車標產生了極大興趣,雖然榮威第一時間進行了一些官方介紹,包括「R標」的含義有「Relax(放鬆)」、「Reliable(可靠)」、「Refresh(保鮮)」、「Robust(活力)」、「Release(釋放)」和「Ready(作好准備)」;以及新R標車型的產品定位為中高端新能源系列車型,但對於最核心的設計理念卻隻字未提。
不是不說,時候未到。
直到昨天5月7日晚,榮威終於揭開了其全新R標的全部面紗,由上汽集團技術中心副總設計師兼全球設計總監邵景峰親自開講,在線講述了全新R標的內涵,並帶來了R標旗下全球首款整艙交互5G量產車榮威MARVEL-R。
不看不知道,原來這小小的「R標」是由國內外頂級設計機構共16支設計團隊,超300餘位設計師傾情參與,從500+個設計方案中,歷時300天的品牌設計馬拉松,最終,又經由上汽乘用車超20次、上汽集團6次評審把關,全新R標才脫穎而出。
設計理念
R標的設計理念的很簡單,總結起來就八個字——「科技向內,人性向外」。
這其中人文與科技關系是榮威重點研究的課題,也是R標設計哲學的基石。簡單來說,榮威R標將以先進科技為內核,以人性化的設計外延,給用戶傳遞溫暖的視覺觀感和便捷的智慧出行體驗。
基於這設計理念,在設計手法上又提煉出「少物性 多人性」的設計思路。將英文字母「R」與中國古代漢字「人」的設計造型相結合。
R字母的優點在於簡單、通用,但設計難點也很突出,其在於它是26個字母中極少的既不左右對稱也不上下對稱的字母。設計團隊秉持「少物性,多人性」的手法對字母R向「人」型化設計轉變,以理性結構表達感性。
具體來看,R的大輪廓採用兩個1597:987的圓形框成,實現黃金比例;各倒角數值採用斐波那契數列(3、5、8、13),呈現秩序之美;整體打造出「均勻齊整,體正勢圓」的視覺效果。
最後在細節方面,榮威R標又借鑒了包括古代東方傢具設計以及現代科技美學的影響,衍生出「曲直方圓」的構建關系。在集成科技之感,勾勒智能時代符號的同時,也保留出富有東方文脈的簡約之美。
榮威MARVEL-R
在全新R標的設計引導下,其未來使用R標的榮威新能源產品也採用全新智能電動設計理念——集智設計。以「集成、本質、生命力」為三大特質,闡釋出未來汽車設計的方向。
集成:集成是智能的產物,是未來設計的共性。不同於傳統燃油車對機械化和駕控感的追求,在純電智能時代,高度集成的晶元以及悄無聲息的代碼指數級地提升了人類社會的運作效率,也同時讓我們享受到真正自然的人性化體驗。上汽榮威以高度集成的座艙設計、迅捷的刷臉和語音控制技術,讓用戶享受到真正簡便與自然的智慧出行生活。
本質:上汽榮威回歸設計的本源,將智能融入到設計思想中,秉持「形式追隨功能」和「形式追隨情感」的初衷,直擊電動汽車的續航、安全等問題,用更純粹、自然的形面語言,以更合理的設計擴大純電動汽車輕盈、高效、綠色的技術優勢。
生命力:集智設計以生命造物為理念之源,打造深度優雅的智慧形態,蓄勢涌現的外形賦予智能強大的張力,萌動的參數化細節讓用戶達成對美的認同。
以全球首款整艙交互5G量產車榮威MARVEL-R為例,這是集智設計理念在SUV產品上的首次量產演繹,其前臉採用極其簡約的設計,搭配有一體貫穿式LED燈帶(官方宣稱,「環宇之光」),集成式矩陣大燈以及下部X形主題的設計和直瀑式下格柵,為用戶營造出純電時代的全新體驗。
其中矩陣式大燈整體設計靈感來自宇宙戰艦,兩條光帶內嵌矩形模塊,極富科幻色彩,主燈採用全新的分燈布局形式,並集成有遠近一體功能。
車身側面則採用溜背式設計,低矮的車頂搭配流暢的C柱,呈現出轎跑SUV的動感身形。同時配合下壓的車頭與後拽的尾部,又賦予車身一種俯沖的姿態。
車尾同樣採用高度集成的設計手法,一條貫穿式燈帶橫貫尾部,拉伸視覺寬度的同時,也與前臉的「環宇之光」相呼應。
而尾燈內部採用箭翎主題,具有指向性的設計,將視覺焦點引向中央LOGO區域,為整車顏值加分。此外,尾燈下方極細的鍍鉻飾條,提高了尾部的整體質感。
最後在車身配色上,MARVEL-R也採用了純電動車並不常用的灰色作為主色調,營造出一種未來高智能移動機器的既視感。
然而MARVEL-R的亮點遠不止外觀設計上的這些,作為首款搭載5G技術的車型,其更大的優勢在於其科技配置,據官方表示,新車將具有L3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包括具備停車起步引導、彎道智能減速、車速引導、交通路口沖突避免提醒等功能。
不過目前,榮威官方並沒有透露過多信息,而其新車內部設計也沒有對外公布。有關更多消息,將會在5月10日中國品牌日「榮威新國潮」品牌發布活動中正式揭曉。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到時可以關注一波。
更多MARVEL-R官圖欣賞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Ⅱ 鍵盤為什麼這樣設計

1、為降低輸入速度
難以置信的是,鍵盤之所以排列成「QWERTY」,竟然是因為這樣能降低輸入速度。原來,電腦鍵盤是從打字機那兒原封不動搬過來的。世界上第一台打字機由美國人克里斯托佛·萊瑟姆·肖爾斯發明,起初,他的確是按「ABCD」來排列鍵盤,但受限於當時的鍵盤用金屬棒製作,當打字員擊鍵速度太快時,相鄰鍵桿容易撞到一起,並造成卡殼。
無奈之下,肖爾斯請他的內兄重新設計。新鍵盤的設計思路很簡單:打亂字母的順序,讓打字員的手指必須在鍵盤上跨越更長的距離,從而降低輸入速度!
為此,設計者可謂挖空心思。鍵盤有三行,按理說中間一行是主行,接近手指,常用字母應該擺在這兒。可偏不。設計者讓英文中10個常用字里的8個遠離手指,比如e和t,出現頻率分別高達12.702%和9.056%,卻被趕得遠遠的,須抬起手腕才能碰到。相應的,不常用的j、k放到了中間行,而最少用的z也離手指較近。
如此設計,打字員不得不頻繁地上下移動手腕,當然,速度是降了下來!但從人體工程學的角度看,QWERTY鍵盤實在缺點多多。據統計,一個熟練打字員工作8小時,手指移動距離長達25.7公里。此外,這種設計偏重於左手,而多數人是右撇子,一大通網聊下來,左手便會更勞累。尤其絕的是,小指等相對「瘦弱」的手指,承擔的任務往往更重,勞損度自然水漲船高。
實際上,當今流行的「鍵盤病」,如手腕過度勞損等,多多少少與QWERTY鍵盤的坑爹布局有關。因此,QWERTY鍵盤被戲稱為「人類歷史上最糟糕的發明」。
2、難被取代
中國的70後、80後應該都有印象,中學時有一門「打字課」,下發專門的教材,還有老師指導,苦練一學期,才能達到「鍵字如飛」的夢幻境界。盡管效率如此低下,這個「最糟糕的發明」卻遲遲不肯退出歷史舞台。
實際上,替代品早有了。1936年,美國人德沃夏克就發明了Dvorak鍵盤。他把常用字母歸到了一起,67%的打字活動在中間排進行,左右手平衡為47%:53%。這符合最優鍵盤的三大標准:左右手的負荷相近;最大化中間行的負荷;兩手順序交替的頻率最大化,並且相同手指的頻率最小化。
到1970年代,發明家進一步改造。鍵盤被做成彎曲狀,分左右兩部分,用兩只手控制。這種設計更符合人體工程學,能使打字員在打字時保持舒服的姿勢,手腕不容易酸痛和受損。
據《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英文打字速度,就是2005年由一位打字員使用Dvorak鍵盤創造的。她連續打字50分鍾,平均每分鍾輸入150個詞,峰值速度為212個單詞/分鍾。
然而效率的提高並沒有帶來市場佔有率。70多年過去了,即便是手機鍵盤或虛擬鍵盤,主流仍是QWERTY鍵盤。不過,Dvorak鍵盤好歹還能買到,理連·莫特發明的MALT鍵盤據說更先進,市場上卻基本找不到。
對此,專家歸結為「消費者惰性」。誰讓QWERTY鍵盤最早誕生,而且讓一代又一代人付出了大量學習成本。何況,用它輸入中文,其實蠻方便的。
但世事無絕對。隨著手寫輸入、語音識別、觸摸等技術發展,說不定哪天QWERTY鍵盤會銷聲匿跡,被後來者取代,例如生活周刊曾報道過的「Aeviou滑行漢字輸入法」。

Ⅲ 循環水泵節能改造中的水循環節能助力裝置設計理念

博力豐的「水循環節能助力裝置」是依據流體力學里的射流原理設計,它主要能吸蝕消化水泵氣蝕餘量,提高流體密度並轉化為動能
,轉換成系統內部分揚程,克服系統阻力。

Ⅳ 蘋果桌面圖標設計理念

一種說法是:喬布斯和沃茲兩人決定成立公司,他們想了好幾名字,喬布斯有次旅行回來後向沃茲建議把公司命名為蘋果電腦。從蘋果的第一個標志可以看出,這個蘋果就是近400年前落在牛頓頭頂上的那一個。比較可信的一種說法是:蘋果電腦公司以那個咬了一口的蘋果作為其商標圖案,就是為紀念這位偉大的人工智慧領域的先驅者——艾蘭·圖靈。艾蘭·圖靈,英國數學家、邏輯學家,被稱為計算機科學之父、人工智慧之父。 1931年圖靈進入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畢業後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二戰爆發後回到劍橋,後曾協助軍方破解德國的著名密碼系統Enigma,幫助盟軍取得了二戰的勝利。在劍橋大學時,他就與以後兩位著名的GAY,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小說家E.M.福斯特關系密切。1951年,圖靈以他傑出的貢獻被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就在他事業步入輝煌之際,災難降臨了。1952年,圖靈遭到警方拘捕,原因是他是一個同性戀者。與其他一些智慧超群的人物一樣,圖靈在個人生活方式上也「與眾不同」。當時,人們對同性戀還沒有像現在這樣寬容,而是把這種行為當作一樁傷風敗俗的罪孽。事情的敗露是這樣的,當時有一位叫瓊·克拉克(Joan Clarke)的姑娘愛上了圖靈,圖靈也對對方很有好感,並向對方求婚,瓊欣然接受。但不久,圖靈自己退縮了,告訴瓊,他是同性戀者。1952年3月31日,圖靈更因為和曼徹斯特當地一位青年有染,被警方逮捕。在法庭上,圖靈既不否認,也不為自己辨解。在庄嚴的法庭上,他鄭重其事地告訴人們:他的行為沒有錯,結果被判有罪。在入獄和治療兩者中間,圖靈選擇了注射激素,來治療所謂的「性慾倒錯」,也就是注射「女性荷爾蒙」。此後圖靈開始研究生物學、化學,還和一位心理醫生有很深的交往。1954年6月8日,圖靈42歲,正逢進入他生命中最輝煌的創造頂峰。一天早晨,女管家走進他的卧室,發現台燈還亮著,床頭上還有個蘋果,只咬了一小半,圖靈沉睡在床上,一切都和往常一樣。但這一次,圖靈是永遠地睡著了,不會再醒來……經過解剖,法醫斷定是劇毒氰化物致死,那個蘋果是在氰化物溶液中浸泡過的。圖靈的母親則說他是在做化學實驗時,不小心沾上的,她的"艾倫"從小就有咬指甲的習慣。但外界的說法是服毒自殺,一代天才就這樣走完了人生。後來,圖靈的粉絲喬布斯把公司取名為蘋果,並且以被咬了一口的蘋果作為標志。早期1971年,16歲的斯蒂夫·喬布斯和21歲的斯蒂夫·沃茲尼亞克(兩個斯蒂夫)經朋友介紹而結識。1976年,喬布斯成功說服沃茲裝配機器之餘更拿去推銷,他們另一位朋友,羅·韋恩(Ron Wayne)也加入,三人在1976年4月1日組成了蘋果電腦公司。同年5月,喬布斯與一間本地電腦商店The Byte Shop洽商,負責人表示如果這部電腦完全裝配好才會感興趣。店主保羅·泰瑞爾(Paul Terrell)考慮得更長遠,他想訂購50部,並在交貨時支付每部0。取了這份訂單後,為了籌備資金,出售自己各種值錢的東西籌款(像計算機和一台大眾麵包車)。喬布斯到大型電子零件分銷商Cramer Electronics訂購零件,店鋪的信用部經理問喬布斯如何結帳,他說:「我有一份Byte Shop向我訂50部電腦的訂單,付款條件是貨到付款,如果你給我30天付款期,我可以在付款期限內把電腦裝配好,送貨給泰瑞爾後再付清帳款。」那名經理致電當時正在太平洋樹林市出席IEEE電腦討論會的泰瑞爾查詢,驚訝於喬布斯的堅韌,泰瑞爾向經理確實訂單說如果喬布斯送貨給他的話,喬布斯肯定有足夠的錢付款。他們三人與兩名朋友借用喬布斯家人的車房日夜不分地裝配和進行馬拉松式的測試,終於在期限前送貨給泰瑞爾,泰瑞爾也如當初承諾付錢給喬布斯,使他付清零件的帳單,而且賺了一筆可觀的羸利用來慶祝和留作本錢。這部後來被命名Apple I的電腦有幾個顯著的特點。當時大多數的電腦沒有顯示器,Apple I卻以電視作為顯示器。對比起後來的顯示器,Apple I的顯示功能只能緩慢地每秒顯示60字。此外,主機的ROM包括了引導(Bootstrap) 代碼,這使它更容易啟動。最後,因為保羅·泰瑞爾的堅持下,沃茲也設計了一個用於裝載和儲存程序的卡式磁帶介面,以1200位/秒的高速運行。盡管 Apple I的設計相當簡單,但它仍然是一件傑作,而且比其他同級的主機需用的零件少,使沃茲贏得了設計大師的名譽。最終Apple I一共生產了200部。此役後,沃茲已成功設計出比Apple I 更先進的Apple II。喬布斯想將公司擴充並向銀行貸款,但韋恩因為四年前冒險投資失敗導致的心理陰影而退出了。當時的蘋果電腦缺乏資金來源。喬布斯最後遇到麥克·馬庫拉 ("Mike" Markkula),麥克·馬庫拉注資9.2萬美元並和喬布斯聯合簽署了25萬美元的銀行貸款,1977年1月,蘋果電腦公司正式注冊成為『蘋果電腦有限公司』。擁有資金和新設計方案在手,同年4月,Apple II 在首屆的西岸電腦展覽會(West Coast Computer Fair)首次面世。Apple II與Apple I最大分別包括重新設計的電視界面,把顯示整合到記憶體中,這不止有助於顯示簡單的文字,還包括圖像,甚至有彩色顯示。而且有一個改良的外殼和鍵盤。Apple II在電腦界被廣泛譽為締造家庭電腦市場的產品,到了1980年代已售出數以百萬部計。Apple II家族產生了大量不同的型號,包括Apple IIe和IIgs,這兩款電腦直到1990年代末仍能在許多學校找到。當蘋果在1980年上市的時候,他們吸引的資金比1956年福特上市以後任何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公司(IPO)都要多,而且比任何歷史上的公司創造了更多的百萬富翁。在五年之內該公司就進入了世界公司五百強,是當時的最快記錄。Apple III與Lisa在80年代,蘋果在個人電腦業務遇到新興的競爭對手。他們之中份量最重的是電腦業的「頭號人物」——IBM。IBM的IBM-PC型電腦,裝有Intel的新型處理器:Intel 8088,並且運行微軟的操作系統MS-DOS(IBM方面的叫法是PC-DOS)。該電腦一經問世即成為大熱門商品(銷售量:1981年2萬5千台;1982年19萬台;1983年70萬台)。 正當小型企業還在使用Apple II時,蘋果感到它需要一個更新、更先進的型號以參與企業用電腦市場。Apple III的設計師被迫遵循喬布斯的極高和有時不切實際的要求,據說喬布斯覺得散熱扇「不雅緻」因而被省略了,結果導致電腦容易過熱,這迫使最早期的型號被回收。另外,Apple III售價高昂,雖然1983年推出了改善後的升級型,並隨之進行了降價促銷,但基本上仍是無法挽回Apple III在市場中的劣勢,這主要是因為1981年IBM推出的IBM PC及其兼容機席捲了個人電腦市場。Apple III總共只製造了90,000台。與此同時,蘋果內部的各工作組正在日以繼夜地設計二款完全不同的新款個人電腦。使用了許多先進的技術,例如:圖形用戶界面、滑鼠、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和網路功能。這些人,包括了傑夫·拉斯金和比爾·阿特金森,鼓動喬布斯把公司的焦點放在電腦功能上。1979年12月他們帶喬布斯前往Xerox的 PARC研究所,在參觀了他們的概念機Alto之後,喬布斯決定未來將在圖形集中、圖標友善的電腦上,將這種思想貫徹在蘋果的兩個下一代電腦項目:Lisa和Macintosh上。蘋果以允許Xerox向自己投資作為條件(一百萬美元的預售初次發行股票,約值18,000,000美元),換取蘋果的工程師進入PARC研究所工作3天的權利。而許多PARC的研究員如拉里·泰斯勒在同事們的反對聲中加入蘋果電腦工作。而傑夫·拉斯金則因與設計組意見不和而退出了蘋果公司(拉斯金設想的Mac是橫長型的機體,而且不帶滑鼠)。Lisa是一款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電腦,可以說沒有Lisa就沒有Macintosh(在Mac的開發早期,很多系統軟體都是在Lisa上設計的)。她具有16位CPU,滑鼠,硬碟,以及支持圖形用戶界面和多任務的操作系統。並且隨機捆綁了7個商用軟體。Lisa在1983年1月以9,995美元的身價初次露面。蘋果再次推出了一款超越它所處時代的產品,但過於昂貴的價格(10,000美元)和缺少軟體開發商的支持,使蘋果再次失去獲得企業市場份額的機會。Lisa在1986年被終止,余貨被埋在猶他州的垃圾堆填區。據說,Lisa是以喬布斯的女兒的名字來命名的。對此,蘋果並未發表任何言論。Macintosh 的推出Lisa計劃從喬布斯控制的發展計劃中途被取消。喬布斯立刻把他的注意力集中在Macintosh計劃上,最初把它預想為一種「廉價Lisa」。Apple Macintosh在1984年以一個著名的超級杯廣告(基於喬治·奧韋爾的小說《1984》)開始投放市場,其中更宣布「在1月24日,蘋果電腦將推出Macintosh。你將會見到為什麼1984將不會像『1984』。」。這明顯暗示了新的Mac和其「容易使用」的GUI將電腦和信息從公司和技術統治論者那裡解放出來。蘋果也大量生產由蘋果雇員與之後的蘋果人蓋伊·川崎首創的蘋果福音傳道的思想。Macintosh延續了蘋果的成功,但不能達到它最輝煌時的水平。在一次比爾·蓋茨(原任微軟總裁)參觀蘋果位於庫珀蒂諾的總部時,喬布斯展示了Mac GUI的原型。在之後的1985年,微軟發布了Microsoft Windows,它讓IBM PC擁有了GUI。因為這一點,許多公司也開始製造IBM PC兼容機,廉價的PC復製品。不能容忍其他公司復制Mac的蘋果向微軟提出訴訟,微軟則以中止他們所提供的Macintosh用的商用軟體Microsoft Excel的開發相威脅,訴訟持續了4年結果不了了之,有人說這是因為當時IBM也在開發仿Mac的圖形界面TopView,如果把判決微軟侵權就意味著日後蘋果也能把IBM拉下馬。盡管首個版本的Windows在技術層面上不如Mac,但它加上一部PC復制機的價格則比Mac便宜許多,而且不久以後在Windows上也同樣出現了很多的軟體。近年iBook G4在1989年推出銷量欠理想的手提電腦Macintosh Portable後,一台更受歡迎的手提電腦PowerBook在90年代初推出市面。這是首次與Sony聯合設計,並為現今流行的手提電腦設立了現代的外形標准。它通過後部的鉸鏈支撐屏幕,打開後平台的後半部分放置鍵盤,前方則是軌跡球(以後改為觸摸板)。這款來自蘋果的產品還包括了操作系統(如ProDOS、Mac OS和A/UX)、網路產品(如AppleTalk)和多媒體程序(QuickTime)。在1994年,蘋果更新了它的Macintosh產品線,推出了Power Mac系列。它基於IBM、摩托羅拉和蘋果三家共同開發的PowerPC系列處理器。這款處理器使用RISC(精簡指令集運算)結構,它超過了之前Mac所使用的Motorola 680x0系列,而且有本質的不同。蘋果的系統軟體經過調整,能讓大部分為舊處理器編寫的程序在PowerPC系列上以模擬模式運行。在經過80年代與新的首席執行長約翰·斯卡利的權力斗爭之後,喬布斯辭去蘋果的職務,並創建NeXT Computer公司。此後,蘋果為了盡力挽救公司,買下整間NeXT和它基於UNIX的系統NeXTStep,此舉把喬布斯帶回了蘋果的管理層。作為新的首席執行長,他做的第一個動作就是促成iMac的發展,這同時挽救了公司免於破產,並使他們有時間開發新的操作系統。在2001年,蘋果推出了Mac OS X,一個基於喬布斯的NeXTStep的操作系統。它最終整合了UNIX的穩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和Macintosh界面的易用性,並同時以專業人士和和消費者為目標市場。OS X的軟體包括了模擬舊系統軟體的方法,使它能執行在OS X以前編寫的軟體。通過蘋果的Carbon庫,在OS X前開發的軟體相對容易地配合和利用OS X的特色。在2002年的剛開始,蘋果初次展示了新款的iMac G4。它由一個半球形的底座和一個用可轉動的脖子支撐的數字化平板顯示器組成。此產品在2004年的夏天停止生產,在2004年8月31日展示基於G5處理器的型號,並在9月中旬推出市場。此型號省掉了底座,把CPU和整台電腦的硬體藏在平板顯示器的後面,只由流線型的鋁腳支撐。新款的iMac稱為iMac G5,是世界上最薄的台式電腦,大約5.1厘米厚(約等於2英寸)。較近期的產品包括使用無線區域網科技連接不同品牌的電腦的蘋果AirPort,也包括iBook和G4電腦。蘋果電腦諸如PowerBook和更新的iBook和iMac,經常成為電影和電視劇集中的道具。通常英雄或好人使用蘋果電腦,而惡棍或壞人則使用PC兼容機。曾經,蘋果使用電影《碟中諜》和《ID4星際終結者》中展現PowerBook功能的片段作為廣告競爭的手段。除了電腦產品,蘋果也製造消費者設備。在1990年代,蘋果發表了Newton,創造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ce 一詞,為最早的PDA。它雖然銷量欠理想,但成為如Palm Pilot和PocketPC等產品的先驅者。整個1990年代,微軟開始比蘋果獲得更多新電腦用戶。蘋果的市場佔有率十年內從20%滑落到5%。公司在財政上努力掙扎,到1997年8月6日,微軟使用1.5億美元購買蘋果公司非投票股票以換取蘋果放棄控告微軟侵犯版權的官司和以後每一部Macintosh 上內置Internet Explorer。(微軟在後來已全部售出了所持有的蘋果股票。)或許更意味深長的,微軟同時宣布了繼續支持它在Mac版本上的office系列,並很快成立了Macintosh軟體部門。這個扭轉了微軟之前Mac版軟體較PC版落後的情況,這也讓它獲得數個大獎。 2000年代初推出的iPod數碼音樂播放器大獲成功,配合其獨家的iTunes網路付費音樂下載系統,一舉擊敗索尼公司的Walkman系列成為全球佔有率第一的攜帶型音樂播放器,隨後推出的數個iPod系列產品更加鞏固了蘋果在商業數字音樂市場不可動搖的地位。2001年5月,蘋果宣布開設蘋果零售店。商店兩個主要目的:1、抑止蘋果的市場佔有率下滑趨勢;2、改善代銷商欠佳的行銷策略。最初,蘋果零售店只在美國開店。2003年底位於東京銀座店開幕,這也是蘋果在美國以外開了首家蘋果零售店。銀座店之後,2004年8月開幕的大阪店,名古屋店和歐洲首家的英國倫敦的店亦相繼開幕。2006年5月蘋果在紐約曼哈頓第五大道開設24小時營業,具近10米玻璃立方入口的旗艦店。而在2005年6月6日的WWDC大會上,CEO喬布斯宣布從2006年起Mac的產品將開始使用Intel所製造的CPU(Intel Core)。2006年4月5日,蘋果電腦推出允許採用英特爾微處理器的Mac電腦運行微軟Windows XP的軟體Boot Camp。它簡化了在Mac上安裝Windows的任務,有一步一步的指導,用戶還能夠在重啟機器時選擇是採用Mac OS X還是Windows。[1]2006年8月29日,蘋果電腦公司發布聲明,Google公司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已加入蘋果公司董事會。[2]2007年1月9日,蘋果電腦公司正式推出iPhone手機,並正式更名為蘋果公司。[3]蘋果Logo 的由來為紀念這位偉大的人工智慧領域的先驅者——圖靈。阿蘭·麥席森·圖靈,1912年生於英國倫敦,1954年死於英國的曼徹斯特,他是計算機邏輯的奠基者,許多人工智慧的重要方法也源自於這位偉大的科學家。他對計算機的重要貢獻在於他提出的有限狀態自動機也就是圖靈機的概念,對於人工智慧,它提出了重要的衡量標准「圖靈測試」,如果有機器能夠通過圖靈測試,那他就是一個完全意義上的智能機,和人沒有區別了。他傑出的貢獻使他成為計算機界的第一人,現在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將計算機界的最高獎定名為「圖靈獎」。1954年6月8日,圖靈42歲,正逢進入他生命中最輝煌的創造頂峰。一天早晨,女管家走進他的卧室,發現台燈還亮著,床頭上還有個蘋果,只咬了一小半,圖靈沉睡在床上,一切都和往常一樣。但這一次,圖靈是永遠地睡著了,不會再醒來……經過解剖,法醫斷定是劇毒氰化物致死,那個蘋果是在氰化物溶液中浸泡過的。圖靈的母親則說他是在做化學實驗時,不小心沾上的,她的"艾倫"從小就有咬指甲的習慣。但外界的說法是服毒自殺,一代天才就這樣走完了人生。今天,蘋果電腦公司以那個咬了一口的蘋果作為其商標圖案。牛頓徽標僅用了很短的時間,Jobs認為該徽標過於復雜,不易復制傳播,於是,他指定Regis McKenna公關公司的藝術總監Rob Janov重新設計一個更好的徽標。 Janov開始製作了一個蘋果的黑白剪影,但是總感覺缺了些什麼,「我想簡化蘋果的形狀,並且在一側被咬了一口(taking a bite)——a byte(一個位元組),對吧,以防蘋果看起來象一個西紅柿,」Janov解釋到。 然後,Javov增加了六條彩色的、水平色條,原始設計有黑色的細線分開不同的顏色條,可以減小印刷時的壓印問題,但是Jobs沒有同意這個建議。這樣就完成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彩色蘋果徽標。 每一個見到蘋果徽標的人都會禁不住問:為什麼蘋果被咬了一口?這或許正是當初設計蘋果徽標的人恰恰所希望達到的效果。① 鮮艷的色彩,給人以活力和朝氣;② 咬掉的缺口喚起人們的好奇、疑問;想知道蘋果的滋味就要親口嘗一嘗,對嗎?③ 英文的咬字(bite)與計算機的基本運算單位位元組(Byte)同音;據說設計這個徽標花了蘋果一大筆錢。

Ⅳ 水精靈的設計理念

此次吉祥物的設計概念是以高雄市「光和水」兩大主題做為靈感,水精靈在造型上即以水滴形狀出現,並且整個身體為一個發光體,也呈現出太陽能發電的環保概念。
「高妹與雄哥」頭部造型像個小水滴,頭上的小球吸收太陽能後,身體就會發光,此構想概念是源自高雄世運會主場館特有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建築設計,全球第一座使用太陽能的綠建築運動場館,傳達著對綠色能源,環境保護等國際議題的關心。

Ⅵ 鄭州馬拉松徽標設計理念

二十八年,始皇巡狩至華陰,有人持璽遮道

閱讀全文

與小球馬拉松聯動裝置設計理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熱水器的塑料閥門怎麼卸掉 瀏覽:608
暖氣智能閥門有水珠 瀏覽:668
管道閥門有哪些品牌 瀏覽:29
忍3工具箱最新版 瀏覽:418
地熱管道充水時閥門開關 瀏覽:59
什麼牌子安檢設備好 瀏覽:522
暖氣上下閥門方向 瀏覽:899
打開空調閥門漏氣怎麼回事 瀏覽:857
常見的區域網硬體設備有哪些 瀏覽:472
儀器設備購置說明怎麼寫 瀏覽:465
北京超濾水處理設備哪裡有 瀏覽:63
閥門裡面的銅接管什麼材質 瀏覽:956
機械損耗怎麼算 瀏覽:679
筆記本如何輸出聲音設備 瀏覽:351
實驗室冷卻結晶的裝置圖 瀏覽:474
2516是什麼軸承 瀏覽:992
儀器製造課程設計微動裝置 瀏覽:635
修復儀器測量怎麼用 瀏覽:553
防雷裝置檢測資質取消 瀏覽:76
為何新暖氣不要先開閥門 瀏覽: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