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探究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的關系實驗時,具體設計的實
為方便操作和減小測量誤差,合理的實驗順序是:
丁、測出空桶所受的重力,再把空桶置於溢水杯口的正下方;
甲、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物體所受的重力;
乙、用彈簧測力計吊著物體浸沒在裝滿水的溢水杯中,讀出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丙、測出桶和排開水所受的總重力.
故選D.
B. 初三物理:給你水,彈簧測力計,帶蓋小瓶,小石子,設計試驗探究浮力與物體重力是否有關
首先根據初中物理浮力知識,浮力與物體重力沒有關系。
你在設計實驗時要考慮控制變數,也就是保證小瓶子全部浸沒在水中,來控制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
實驗步驟:
1、先在小瓶中放入少點石子,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其重力G,放入水中浸沒,測出拉力大小F.
2、取出小瓶添加石子,增加其總重力用彈簧測力計測其重力G2,放入水中浸沒,測出拉力大小F2.
3、利用稱重法:F浮=G-F.分別計算出所受浮力大小。
實驗結論:
通過比較兩次測得浮力的大小,可知,浮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重力大小沒有關系。
C. 探究浮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重力有關嗎如何設計實驗
某科學興趣小組用以下器材設計實驗,探究「物體漂浮時,所受浮力與自身重力的大小關系」。實驗器材:彈簧秤、量筒、小塑料瓶、細線、若干玻璃珠。實驗步驟:a.
向量筒中注入適量的水,讀出量筒中水的體積
=30ml;b.
在質量為5g的小塑料瓶中放入適量的玻璃珠,測出放有玻璃珠的小塑料瓶的重力G;c.
將該小塑料瓶放入量筒中,使它漂浮在水面上。穩定時讀出水面對應的刻度
=90ml。d.
比較重力和所受的浮力的大小關系,可以初步得出結論。(1)使用測量儀器前,應觀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右上圖所示彈簧測力計的最小刻度是
。(2)求得放入小塑料瓶中的玻璃珠的重力為
N。(3)小塑料瓶本身就能浮在水面,實驗時為什麼還要放入適量的玻璃珠?
(4)現使量筒中裝滿水,再向筒中輕輕放入一個小木塊,小木塊漂浮在水面,則放入木塊後與放入前相比,水對量筒底的壓強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量筒對桌面的壓力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D. 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塊,受到的浮力也等於它排開的水的重力嗎請你設計一個實驗探究並寫出所需的器材和實驗步
漂浮時浮力等於重力。
可以藉助溢水杯。
在空氣中利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木塊的重力G,一個空燒杯的重力G杯,
在溢水杯中倒滿水,並在溢水口下放上這個空的燒杯,將木塊輕輕放入溢水杯中,這時水會流入下邊的燒杯中。
待水流停止後,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燒杯和水的重力G『,
如果G』-G杯=G,那麼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塊,受到的浮力等於它排開的水的重力。
E. 人造重力是怎麼形成的,它的原理又是什麼
人造重力是通過太空船整體或局部的旋轉,使得太空船的乘員感受到離心力,從而模擬重力的效果。
重力實質上就是慣性力,「人工重力」對超長時間的航天飛行也許是必要的,但一般中短時間的航天飛行不會採用,代價太大而且實用意義不大。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旋轉,一個巨大的輪形結構旋轉時輪周上就會產生一定的「離心力」,也就是類似重力的慣性力。但是這對飛船結構有特殊要求,不一定符合飛船的任務要求。而且這樣的飛船極大,至少在目前是無法實現的。
目前簡單的措施有:為了工作方便在艙內加腳箍帶和扶手、「萬能粘」等,為了視覺區分,人為地染上「天、地」色等。
為了保健而穿著局部加壓服、健身機等。但目前效果都有限,飛行數月下來的很長時間內都無法正常站立。人工失重的實現則比較簡單,在改裝過的飛機上,高速飛拋物線時,就會產生約一分鍾的「失重」,能讓飛行員稍微體會一下失重狀態。
(5)利用重力和浮力提水裝置設計擴展閱讀
如果人類前往火星、木星、土星的衛星或者更遙遠的天體,我們顯然需要尋找更為極端的解決方案。其中一個解決方案就是復活美國宇航局上世紀70年代放棄的計劃,打造擁有自身人造重力的航天器。早期的空間站設計均設想過人造重力(由巨大的旋轉輪產生)。未來,這種空間站將越發普遍。
在1949年發表於《英國行星學會雜志》的一篇文章中,H.E。羅斯設想了一個「燃料補給站」,用於執行月球探索任務。這一設計由3部分構成,可以形象地比喻為碗、小圓麵包和手臂。「碗」是一面巨大的鏡子,在設計上用於聚集陽光,加熱水以產生蒸汽動力。
就是打造一座蒸汽動力的空間站。「小圓麵包」這部分的外形更像是一張百吉餅,位於鏡子後面。「手臂」從「小圓麵包」一側伸出,連接對接埠。
藉助於太空中的旋轉輪,人造重力或者羅斯的更准確描述「假重力效應」會以這樣一種方式產生:推進器讓「碗」和「小圓麵包」沿著它們的軸旋轉,產生向心力,進而產生重力。
在中空輪內的任何人都會感受到與重力類似的效應,就好像被拖向外部的曲殼,實際上是外殼的地板將他們往上推。具體產生多少人造重力取決於旋轉輪的尺寸和旋轉速度,尺寸越大,速度越快,產生的人造重力越大。
F. 怎樣利用重力、浮力、磁力結合做成的永動機
感謝你對人類做出的貢獻,謝謝,同時愛因斯坦.牛頓...等等都從墳墓中爬出來祝賀你,你實在是太偉大了,你偉大的連地球都不轉了,太陽都不發光了,女人都不生孩子了...,全世界的動物們一起向你表示祝賀和恭喜,你是人類有史以來最與眾不同的一位,你的腦袋比世界上任何一個稀有金屬都要貴,你的智力遠遠超過了intel公司最新的晶元,CPU還需要風扇,你都不需要散熱.你太超值了.
G. 設計一個探究,浮在水面上的木塊受到的浮力跟它排開水的重力的關系的實驗
一個200ml的量杯,裝好100ml的水,然後准備好一個小木塊.先測出木塊的質量(質量要小於100g).然後把木塊投入量杯中,待木塊穩定後,算出水面升高了多少刻度,也就是木塊排開了多少體積的水.通過計算就發現:排開水的重量,等於木塊的重量.因為木塊靜止的時候,只受到水的浮力和重力.而且平衡,所以,木塊受到的浮力跟它排開水的重力的相等
H. 某科學興趣小組用以下器材設計實驗,探究「物體漂浮時,所受浮力與自身重力的大小關
(1)沒圖,自己看吧,應該不難
(2)55g,也就是0.55N。因為塑料瓶在水中漂浮,浮力=重力。排開60ml水,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受到的浮力是0.6N,也就是塑料瓶和玻璃珠共重0.6N,減去塑料瓶的重力0.05N,就是玻璃珠的重力。
(3)估計有2個原因,看側重點挑著答,或者都答上。為了讓塑料瓶能夠直立,或者為了能改變被測物體的重力,多做幾次試驗,使結論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4)不變,不變
這個解釋比較長,不解釋了。
I. 探究浮力與物體排開水的關系飾演的裝置及過程
實驗過程:①如圖乙,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石塊的重力為F1;②如圖丙,有彈簧測力計測出空燒杯的重力為F2;③如圖丁,把石塊浸入盛滿水的溢杯中,用該燒杯承接從溢杯里被排出的水,當石塊全部浸入水中時,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F3;④如圖戊,用彈簧測力計測出該燒杯和排出的水的總重力為F4.用F1、F2、F3、F4表示,實驗中測得石塊所受的浮力為和排出水的重力填入數據表格進行比較
J. 小明想探究漂浮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水的重力之間的關系,他設計了圖的裝置.(1)在調好的天平左
(3)由(2)中的現象(等排開的水流完以後,天平又恢復平衡)可知,蘋果的質量等於排開水的質量;
(4)因為蘋果漂浮,所以蘋果受到的浮力F浮=G蘋果,而G蘋果=G排,所以F浮=G排;
F浮=G蘋果=m蘋果g=0.1kg×10N/kg=1N;
(5)用細針將蘋果按入水中,量筒內水的總體積就等於蘋果的體積.
故答案為:(3)等於;(4)等於,1N;(5)細針,用細針將蘋果按入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