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高中化學實驗裝置常見錯誤

高中化學實驗裝置常見錯誤

發布時間:2022-05-10 04:46:04

Ⅰ 化學:高中實驗室制備氨裝置錯誤的問題,急!

根據我的記憶,棉花應該是為了防止反應時產生的氣體將反應固體沖入玻璃導管,因為固體在玻璃導管內是不便於清洗的,特別是不溶於水的物質。如果是除水的話應該再接一個除水裝置,沒聽說過用棉花除水的,不然家裡放著的棉花不都要濕光了。
關於傾斜1L正解
夾住1/3處是實驗規定,一定要找原因的話應該是為底部操作留下更大的空間(加熱之類的),同時防止試管被夾處產生過大的應力(夾了太靠前了,脆弱的試管可能會被底部的葯品壓斷吧,杠桿一樣)。

Ⅱ 在化學實驗中裝置製取氧氣容易出現的錯誤

(1)氯酸鉀製取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kclo3
mno2
.

2kcl+3o2↑,二氧化錳催化劑能加快此反應的速率;
(2)氫氧化鈉溶液比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硫,naoh溶液代替水吸收產生的氣體效果會更好;
(3)一氧化氮氣體難溶於水,在空氣中容易與氧氣發生反應,收集一氧化氮氣體只能用排水法,當有氣泡往集氣瓶口外冒時說明一氧化氮已收集滿.
答案:(1)2kclo3
mno2
.

2kcl+3o2↑ 沒有加入催化劑(mno2)
(2)naoh溶液(3)e 當有氣泡往集氣瓶外冒時

Ⅲ 化學實驗儀器錯誤操作可能造成的後果

試管破裂,炸傷人。酒精燈引起火災。配置溶液濃度與預期不一樣。分離物品的濃度不高。等等

Ⅳ 高中化學實驗裝置的缺陷一般有什麼

如果生成物有固體或微溶物的話還可能造成導管堵塞。還有就是空氣存在裝置內是否會對反應有影響也要考慮,如有影響應該先排凈空氣

Ⅳ 高中化學實驗題一般會出現的實驗缺陷有哪些(除了無尾氣收集,防倒吸)

1.加熱試管時如有液抄體生成,應使試管口向下傾斜,否則會炸裂
2.需要分液漏斗,蒸餾燒瓶等的實驗需檢驗是否漏氣
3.用液體生成氣體並且氣體會被通入加熱的反應器時,應先乾燥,否則會有危險
4.加熱液體時如會有沸騰的,應加沸石,未加則有暴沸危險

Ⅵ 如何對待高中化學實驗過程中出現的異常現象

那得看是什麼樣的異常了。基本考慮一下幾點
(1)試劑不純凈或者過期
(2)實驗儀器故障或損壞,也可能是連接問題(如漏氣)
(3)實驗操作錯誤
(4)實驗環境問題
(5)新發現(基本不可能,高中化學實驗都太簡單了)
大致就以上幾點吧,還是前兩點可能性比較大。

Ⅶ 描述化學實驗現象常見錯誤

描述化學實驗現象常見錯誤:
一、實驗現象描述中夾帶生成物名稱
生成物的名稱是通過實驗、經過分析,推斷得出的。在描述實驗現象時,不要夾帶生成物名稱。實驗現象是描述人通過感覺器官(如:眼、耳、鼻等)所感知的現象。如:鋅與稀硫酸反應的現象不能描述成「生成了氫氣」,而應描述成「產生氣泡,鋅粒逐漸消失」。再如:鹼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的反應現象描述,不能敘述成「生成黑色氧化銅,同時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而應敘述成「綠色粉末逐漸變黑,試管內壁出現無色液珠,同時生成一種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等人可以感知,而物質的結構、組成卻是不能被感知的。
二、「煙」、「霧」不分在化學中,「煙」是固體小顆粒,「霧」是液體微滴。例如,磷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時,其實驗現象不能稱為「產生白霧」,而應該說「產生大量濃白煙」。再如,打開裝濃鹽酸的瓶塞,實驗現象應描述為「白霧」,而不能說「白煙」,因為看到的是鹽酸中揮發出的氯化氫氣體與空氣中水蒸氣結合形成了鹽酸小液滴。
三、「發光」與「火焰」混用
物質燃燒時,一般都產生火焰或發光,但要注意正確區分二者,不要張冠李戴。
「發光」是指固體微粒被灼熱的結果,說白了就是沒有產生火苗。如下面實驗現象描述:點燃鎂帶稱為「耀眼的白光」,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稱為「火星四射」。
「火焰」是氣體燃燒時伴生的現象,即平常所說的「火苗」。如:硫在氧氣中燃燒,硫先汽化再燃燒,現象描述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稱為「淡藍色火焰」。
四、顧此失彼,現象描述不全面
化學反應現象十分復雜,有些現象易被忽視,因此描述實驗現象,要仔細全面,不要顧此失彼。
例如:描述物質燃燒現象,要唱好「三部曲」。即先描述發光(或火焰)的顏色,再描述放出熱量,最後再描述生成物顏色、狀態、氣味等。
五、用詞不當描述化學實驗現象時,如用詞不當,也不能准確描述實驗現象。例如: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後「出現白色沉澱」,這樣描述就不妥當,因為看到的只是「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而不是「出現白色沉澱」。

Ⅷ 高考化學 怎麼找實驗裝置的不足之處

實驗裝置的不足之處一般是缺少尾氣處理或者安全瓶。嚴格定量實驗需要注意水蒸氣的處理。

Ⅸ 高中化學實驗缺陷

課本中的銅與稀硝酸反應的實驗是在試管中進行的,其缺陷有:生成的氣體會外版逸對環境有污權染;生成的一氧化氮氣體的無色不易觀察;無色氣體變為棕色的界限不清。針對上述缺陷,我們確定改進的實驗必須達到以下目的:裝置應密封,氣體不能外逸;生成的氣體應能夠富集,便於學生觀察NO為無色氣體;一氧化氮的生成與一氧化氮的轉化(即生成二氧化氮)分階段進行。

通過多次研究和實踐,得出以下改進方法,將反應在注射器內進行:先取下注射器活塞,在注射器內放入一團銅絲,塞上活塞後,吸入適量的稀硝酸,將注射器細管端用橡皮塞密封。反應即開始,生成的氣體被富集在筒內,讓學生觀察氣體為無色後,取下橡皮塞,拉動活塞吸入空氣,無色氣體即變為棕色氣體。振盪注射器,棕色氣體又變為無色氣體(NO2與稀硝酸中的水反應有生成了NO),若再吸入空氣,無色又變成棕色。本實驗若採用投影儀放大強化,效果則更佳。

閱讀全文

與高中化學實驗裝置常見錯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機械傷害的後果是什麼意思 瀏覽:663
熱水器的塑料閥門怎麼卸掉 瀏覽:608
暖氣智能閥門有水珠 瀏覽:668
管道閥門有哪些品牌 瀏覽:29
忍3工具箱最新版 瀏覽:418
地熱管道充水時閥門開關 瀏覽:59
什麼牌子安檢設備好 瀏覽:522
暖氣上下閥門方向 瀏覽:899
打開空調閥門漏氣怎麼回事 瀏覽:857
常見的區域網硬體設備有哪些 瀏覽:472
儀器設備購置說明怎麼寫 瀏覽:465
北京超濾水處理設備哪裡有 瀏覽:63
閥門裡面的銅接管什麼材質 瀏覽:956
機械損耗怎麼算 瀏覽:679
筆記本如何輸出聲音設備 瀏覽:351
實驗室冷卻結晶的裝置圖 瀏覽:474
2516是什麼軸承 瀏覽:992
儀器製造課程設計微動裝置 瀏覽:635
修復儀器測量怎麼用 瀏覽:553
防雷裝置檢測資質取消 瀏覽: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