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墊圈檢測裝置課程設計

墊圈檢測裝置課程設計

發布時間:2022-05-09 23:26:36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的章節目錄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 課程設計的目的
第二節 課程設計的內容和步驟
第三節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任務書
第四節 課程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第二章 傳動裝置的總體設計
第一節 減速器的主要型式、特點及應用
第二節 初步確定減速器結構和零部件類型
第三節 擬定傳動方案
第四節 電動機的選擇
第五節 確定傳動裝置的總傳動比和分配各級傳動比
第六節 傳動裝置的運動參數和動力參數的計算
第三章 傳動零件的設計
第一節 箱外傳動件的設計要點
第二節 箱內傳動件的設計要點
第三節 軸徑初選
第四章 軸系部件設計
第一節 軸承類型的選擇
第二節 軸的結構設計及軸、軸承、鍵的強度校核
第三節 滾動軸承的組合設計
第四節 齒輪結構設計
第五章 減速器的結構
第一節 標准減速器簡介
第二節 通用減速器的結構
第三節 減速器箱體的結構設計
第四節 減速器附件設計
第六章 減速器的潤滑及密封
第一節 減速器的潤滑
第二節 減速器的密封
第七章 減速器的裝配圖設計
第一節 裝配圖的設計和繪制
第二節 裝配圖總成設計的完成
第八章 零件工作圖繪制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軸類零件
第三節 齒輪類零件
第四節 箱體
第九章 編制設計計算說明書及准備答辯
第一節 設計計算說明書的內容、要求
第二節 准備答辯
第十章 參考圖例
一、典型減速器圖例
二、零件工作圖參考圖例
第十一章 一般設計資料
一、常用數據
二、課程設計常用的一般性資料
第十二章 常用材料
第十三章 常用緊固件和聯接件
一、螺栓、螺釘、螺柱
二、螺母、墊圈、擋圈
三、螺紋零件的結構要素
四、鍵聯接和銷聯接
第十四章 滾動軸承
一、常用滾動軸承
二、滾動軸承的配合
第十五章 潤滑和密封的標准和規范
一、潤滑劑
二、油杯
三、標准密封件
第十六章 聯軸器
第十七章 公差與配合
一、公差配合
二、形狀和位置公差
三、表面粗糙度
四、漸開線圓柱齒輪精度(GB10095-88)
五、蝸桿傳動精度
第十八章 電動機
主要參考文獻

❷ 工業工程課程設計

設施規劃與物流分析

課程設計說明書

專業:工業工程
姓名:張國璽
學號:010605100122
指導教師:王成英

調研報告
本次調研對象是靈武市和田機械製造廠,該廠是一個主要生產頂尖架等產品的中型機械製造廠。
靈武市和田機械製造廠成立於1985年,經過二十年的發展,該廠已由原來的小型加工廠發展成為現在的重型機械製造廠,它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利,而且離市區較遠,是一個理想的生產環境廠區。佔地面積7812平方米,建築面積322平方米,全廠有職工450人,其中專業技術工人125人,一線工作的工人250人,領導人員20人,後勤人員55人左右。
該廠生產質量過關,售後服務好,一直受到新老用戶的歡迎,該廠生產的主要產品共有5種,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各種作業單位共有13個,它們是原材料庫,鍛造車間,鑄造車間,機加工車間,熱處理車間,精加工車間,半成品庫,組裝車間,檢驗車間,成品庫,綜合辦公樓,車庫,鍋爐房。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該廠企業改革不斷的深入,逐步把現代化的管理方式與方法適用到企業的管理中,促進了企業加速發展。幾年來,企業一直把推行企業改革管理現代化作為典型來抓,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產品質量,改善了生產工藝,工廠企業管理改革取得了極大的經濟效益。
靈武市和田機械製造廠取得如今的成績還得歸公於該廠進行了總體設施布置設計,使作業單位布置合理,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頂尖架基本結構如下圖所示:
產品名稱 頂尖架6B06-00 產品代號 04 計劃年產量 8000 第一頁
序號 零件名稱 零件代號 自製 外購 材料 總計劃需求量 單位重量
1 底座 6B06-01 √ HT200 8000 5.0
2 頂尖 6B06-02 √ T8 8000 0.3
3 滑座 6B06-03 √ HT200 8000 2.65
4 滑塊 6B06-04 √ HT200 8000 2.0
5 絲桿 6B06-05 √ 45 8000 0.6
6 螺釘M6×40 GB68-85 √ 8000 0.036
7 螺母 6B06-06 √ HT300 8000 0.001
8 軸承蓋 6B06-07 √ HT200 8000 0.26
9 銷A4×24 GB117-86 √ 8000 0.01
10 手輪 6B06-08 √ Q235-A 8000 1.0
11 手柄 6B06-09 √ Q235-A 8000 0.14
12 螺栓M16×65 GB897-88 √ 8000 0.05
13 墊圈 6B06-10 √ 8000 0.14
14 螺母 GB923-88 √ 8000 0.1
15 螺釘M4×10 GB65-86 √ 24000 0.004
16 定位件 GB2206-80 √ 16000 0.001
17 螺釘M6×15 GB65-86 √ 16000 0.004
18 鑄件A12×20 V118-86 √ 16000 0.12
根據靈武市和田機械製造廠的結構及工作特點,該廠設置了如表1-2所示的13個作業單位,各作業單位分別承擔原材料存儲、備料、熱處理、加工與裝配、產品性能檢驗、生產管理與服務等各項生產任務,一部分自製件和外購件,在裝配前都需求設置倉庫進行存儲,以保證生產過程的連續性,該廠有些工件需要自製,折舊需要加工生產部門來完成各零件加工,每個廠除了有生產系統外,還應有輔助服務系統,為職工提供各種服務,良好的工作環境,有助於職工身體健康,身心愉快,同時保證職工安全,這樣一來充分調動職工的生產積極性,進而推動生產的順利進行,給該廠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使該廠在市場競爭中不斷取得競爭優勢。
表1-2作業單位建築物匯總表
序號 作業單位名稱 用途 建築物面積 結構形成 備注
1 原材料庫 儲存原材料 15×18 磚混
2 鑄造車間 零件鑄造 12×18 框架
3 鍛造車間 零件鍛造 12×18 框架
4 機加工車間 零件切削加工 18×24 框架
5 熱處理車間 淬火、調質 9×12 框架
6 精加工車間 精磨削 12×18 框架
7 半成品庫 外構件成品 12×18 框架
8 組裝車間 裝配 12×18 框架
9 檢驗車間 檢驗 9×12 框架
10 成品庫 儲存成品 15×18 磚混
11 綜合辦公樓 辦公室、食堂 12×4 磚混
12 車庫 停車 6×12 磚混
13 鍋爐房 取暖 9×12 磚混
該頂尖架由18個零件組成,每個零件名稱\材料\單位重量及年產量均列於表中。
該頂尖架8種零件需要自製,下表為各自件的加工工藝分析。
表2-1頂尖架零件加工工藝過程表
產品名稱 件號 材料 單件重量(kg ) 計劃年產量(套) 年產總量(kg )
底座 1 HT200 5.0 8000 40000
序號 作業單位名稱 工序內容 材料利用率(%)
1 原料車間 准備鑄造
2 鑄造車間 鑄造 75
3 機加車間 銑、鏜、車, 78
4 裝配車間 組裝
表2-2頂尖架零件加工工藝過程表
產品名稱 件號 材料 單件重量(kg) 計劃年產量(套) 年產總量(kg)
頂尖 2 T8 0.30 8000 2400
序號 作業單位名稱 工序內容 材料利用率(%)
1 原材料庫 備料
2 機加工車間 銑,車 85
3 熱處理車間 淬火
4 精密加工車間 磨 90
5 半成品庫 暫存
表2-3頂尖架零件加工工藝過程表
產品名稱 件號 材料 單件重量(kg) 計劃年產量(套) 年產總量(kg)
滑座 3 HT200 2.65 8000 21200
序號 作業單位名稱 工序內容 材料利用率(%)
1 原材料庫 備料
2 鑄造車間 鑄造(人工時效) 78
3 機加車間 車,鏜 80
4 組裝車間 裝配
表2-4頂尖架零件加工工藝過程表
產品名稱 件號 材料 單件重量(kg) 計劃年產量(套) 年產總量(kg)
滑塊 4 HT200 2.0 8000 16000
序號 作業單位名稱 工序內容 材料利用率(%)
1 原材料庫 備料
2 鑄造車間 鑄造 90
3 機加車間 車,鑽 90
4 裝配車間 組裝
表2-5頂尖架零件加工工藝過程表
產品名稱 件號 材料 單件重量(kg) 計劃年產量(套) 年產總量(kg)
絲桿 5 45 0.6 8000 4800
序號 作業單位名稱 工序內容 材料利用率(%)
1 原材料庫 備料
2 鍛造車間 鍛造 80
3 機加車間 車,鑽 80
4 半成品庫 暫存
表2-6頂尖架零件加工工藝過程表
產品名稱 件號 材料 單件重量(kg) 計劃年產量(套) 年產總量(kg)
軸承蓋 8 HT200 0.26 8000 2080
序號 作業單位名稱 工序內容 材料利用率(%)
1 原材料庫 備料
2 鑄造車間 鑄造(人工時效) 75
3 機加車間 車,鑽 90
4 半成品庫 暫存
表2-7頂尖架零件加工工藝過程表
產品名稱 件號 材料 單件重量(kg) 計劃年產量(套) 年產總量(kg)
手輪 10 Q235-A 1.10 8000 8800
序號 作業單位名稱 工序內容 材料利用率(%)
1 原材料庫 備料
2 鑄造車間 鑄造(人工時效) 87
3 機加車間 車,銑,鑽 80
4 裝配車間 組裝
表2-8頂尖架零件加工工藝過程表
產品名稱 件號 材料 單件重量(kg) 計劃年產量(套) 年產總量(kg)
手柄 11 HT200 0.20 8000 1600
序號 作業單位名稱 工序內容 材料利用率(%)
1 原材料庫 備料
2 機加車間 車 80
3 半成品庫 暫存
根據各表所示的工序內容,加工出各種不同型號、不同尺寸的零件,再把各零件送入檢驗部門進行檢驗,確定為合格產品,送於半成品庫暫存,對於不合格的進行選擇性的送入相應的某個生產車間,進行全新加工,達到合格標准,這樣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不止因廢次品過多而給廠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對於標准件、外構件,由該廠大采購員進行定期采購,以保證生產的繼續進行,但頂尖架的各個零件准備完後,將其送入組裝車間進行組裝,技術人員嚴格按照裝配要求進行裝配,然後將組裝好的頂尖架再次送入檢驗部門進行性能檢驗,檢驗員應該有嚴謹的工作態度,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嚴格把好關,力求使出廠的產品合格率達到100%,優質的產品可以保證該廠在市場的信譽,才能得到顧客的認可,一次組裝合格率為75%,二次組裝合格率為100%,所有的合格產品送入成品庫,待出廠,最後銷售科的銷售員,根據市場需求情況將本廠的產品銷售給各客戶。
該廠自建廠以來效益一直不錯,其領導重視科技、人才、鼓勵員工不斷開拓創新,他們有的產品不斷更新換代十幾次,而且重視管理,對生產管理、人事管理都相當科學嚴格,職工都有團結合作、吃苦耐勞、開拓創新的團對精神。因此,該廠能在當今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利於不敗之地,為本市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❸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的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基礎知識
第1章 概述 (1)
1.1 課程設計的目的、內容和任務 (1)
1.2 課程設計的一般步驟 (2)
1.3 課程設計中應正確對待的幾個問題 (3)
第2章 機械傳動系統的總體設計 (4)
2.1 擬定傳動系統方案 (4)
2.2 原動機類型與參數的選擇 (6)
2.2.1 選擇電動機的類型和結構形式 (7)
2.2.2 選擇電動機的容量 (7)
2.2.3 確定電動機的轉速 (8)
2.3 機械傳動系統的總傳動比及各級傳動比的分配 (8)
2.3.1 傳動比分配的一般原則 (8)
2.3.2 傳動比分配的參考數據 (9)
2.4 機械傳動系統運動和動力參數的計算 (10)
2.5 機械傳動系統的總體設計示例 (11)
第3章 減速器的構造、潤滑及密封 (15)
3.1 減速器的類型、特點及應用 (15)
3.2 減速器的結構 (17)
減速器的箱體結構 (17)
3.3 減速器的潤滑 (20)
3.3.1 齒輪和蝸桿傳動的潤滑 (20)
3.3.2 滾動軸承的潤滑 (23)
3.4 減速器的密封 (25)
3.4.1 軸端的密封 (25)
3.4.2 軸承室內側的密封 (26)
3.4.3 其他處的密封 (27)
3.5 減速器的附件 (27)
第4章 傳動零件設計計算 (29)
4.1 外傳動零件設計 (29)
4.2 內傳動零件設計計算 (31)
第5章 減速器裝配草圖的設計 (38)
5.1 減速器裝配工作圖設計概述 (38)
5.2 初繪減速器裝配草圖 (39)
5.3 軸、軸承的校核計算 (44)
5.4 完成減速器裝配草圖設計 (45)
第6章 減速器零件工作圖設計 (59)
6.1 零件工作圖的基本要求 (59)
6.2 軸零件工作圖設計 (60)
6.3 齒輪類零件工作圖設計 (61)
6.4 箱體零件工作圖設計 (63)
6.5 減速器附件設計 (68)
第7章 減速器裝配工作圖設計 (73)
7.1 對減速器裝配工作圖視圖的要求 (73)
7.2 減速器裝配圖內容 (73)
第8章 設計計算說明書編寫及答辯 (78)
8.1 設計計算說明書的要求 (78)
8.2 設計計算說明書的內容 (78)
8.3 設計計算說明書的書寫格式 (79)
8.4 課程設計答辯 (81)
8.4.1 課程設計總結 (81)
8.4.2 課程設計答辯目的、准備工作與問題題目 (82)
第9章 設計題目 (86)
9.1 設計帶式輸送機的動力和傳動裝置部分 (86)
9.2 設計螺旋輸送機的動力和傳動裝置部分 (88)
9.3 設計卷揚機的動力和傳動裝置部分 (90)
9.4 設計NGW行星齒輪減速器 (91)
第二部分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常用標准和規范
第10章 常用數據和一般標准 (93)
10.1 常用數據 (93)
10.1.1 常用材料的密度(表10-1) (93)
10.1.2 常用材料的彈性模量及泊松比(表10-2) (94)
10.1.3 金屬材料熔點、熱導率及比熱容(表10-3) (94)
10.1.4 常用材料的線膨脹系數(表10-4) (94)
10.1.5 常用材料極限強度的近似關系(表10-5) (95)
10.1.6 硬度值對照表(表10-6) (95)
10.1.7 常用標准代號(表10-7) (96)
10.1.8 常用法定計量單位及換算(表10-8) (96)
10.1.9 常用材料的摩擦系數(表10-9,表10-10) (97)
10.1.10 機械傳動和軸承的效率概略值和傳動比范圍(表10-11,表10-12) (98)
10.1.11 希臘字母(表10-13) (99)
10.2 一般標准 (100)
10.2.1 圖樣比例、幅面及格式(表10-14,表10-15) (100)
10.2.2 裝配圖中零部件序號及編排方法 (101)
10.2.3 優先數系和標准尺寸(表10-16) (102)
10.2.4 中心孔(表10-17,表10-18) (103)
10.2.5 軸肩與軸環尺寸(表10-19) (104)
10.2.6 零件倒圓與倒角(表10-20) (105)
10.2.7 砂輪越程槽(表10-21) (105)
10.2.8 退刀槽、齒輪加工退刀槽(表10-22,表10-23,表10-24) (106)
10.2.9 刨削、插削越程槽(表10-25) (107)
10.2.10 齒輪滾刀外徑尺寸(表10-26) (108)
10.2.11 錐度與錐角系列(表10-27) (108)
10.2.12 機器軸高和軸伸(表10-28~表10-31) (109)
10.2.13 鑄件最小壁厚和最小鑄孔尺寸(表10-33,表10-34,表10-35) (113)
10.2.14 鑄造過度斜度與鑄造斜度(表10-36,表10-37) (115)
10.2.15 鑄造內圓角(表10-38) (115)
10.2.16 鑄造外圓角(表10-39) (116)
10.2.17 焊接符號及應用示例(表10-40,表10-41) (117)
第11章 機械工程材料 (119)
11.1 黑色金屬材料 (119)
11.1.1 灰鑄鐵(表11-1) (119)
11.1.2 球墨鑄鐵(表11-2) (120)
11.1.3 鑄鋼(表11-3) (121)
11.1.4 普通碳素結構(表11-4) (122)
11.1.5 優質碳素結構鋼(表11-5) (122)
11.1.6 合金結構鋼(表11-6) (125)
11.2 有色金屬材料 (127)
11.2.1 鑄造銅合金(表11-7) (127)
11.2.2 鑄造鋁合金(表11-8) (129)
11.2.3 鑄造軸承合金(表11-9) (131)
11.3 型鋼與型材 (132)
11.3.1 冷軋鋼板和鋼帶 (132)
11.3.2 熱軋鋼板 (134)
11.3.3 熱軋圓鋼(表11-25) (138)
11.3.4 冷拉圓鋼、方鋼、六角鋼(表11-26) (140)
11.3.5 熱軋等邊角鋼(表11-27) (141)
11.3.6 熱軋不等邊角鋼(表11-28) (144)
11.3.7 熱軋槽鋼(表11-29) (148)
11.3.8 熱軋L形鋼(表11-30) (149)
11.3.9 熱軋工字鋼(表11-31) (150)
第12章 電動機 (152)
12.1 Y系列三相非同步電動機 (152)
12.2 YZR、YZ系列冶金及起重用三相非同步電動機 (165)
第13章 連接件和緊固件 (170)
13.1 螺紋 (170)
13.2 螺栓 (173)
13.3 螺柱 (177)
13.4 螺釘 (178)
13.5 螺母 (183)
13.6 墊圈 (185)
13.7 螺紋零件的結構要素 (187)
13.8 擋圈 (190)
13.9 鍵連接 (194)
13.10 銷連接 (197)
第14章 聯軸器與離合器 (199)
14.1 聯軸器 (199)
14.1.1 常用聯軸器的類型選擇 (199)
14.1.2 常用聯軸器 (200)
14.2 離合器 (210)
14.2.1 機械離合器的類型選擇(表14-10) (210)
14.2.2 簡易傳動矩形牙嵌式離合器(表14-11) (211)
第15章 滾動軸承 (212)
15.1 常用滾動軸承 (212)
15.2 滾動軸承的配合和游隙 (224)
15.2.1 滾動軸承與軸和外殼的配合 (224)
15.2.2 滾動軸承的游隙要求 (228)
第16章 公差配合、幾何公差、表面粗糙度 (231)
16.1 極限與公差、配合 (231)
16.1.1 術語和定義 (231)
16.1.2 標准公差等級 (232)
16.1.3 公差帶的選擇 (234)
16.1.4 配合的選擇 (235)
16.2 幾何公差 (247)
16.2.1 術語和定義 (247)
16.2.2 幾何公差的類別和符(代)號 (248)
16.2.3 幾何公差的注出公差值及應用舉例 (249)
16.3 表面粗糙度 (253)
16.3.1 評定表面粗糙度的參數及其數值系列 (253)
16.3.2 表面粗糙度的符號及標注方法 (253)
16.3.3 不同加工方法可達到的表面粗糙度(表16-19) (255)
第17章 齒輪、蝸桿傳動精度 (258)
17.1 漸開線圓柱齒輪精度 (258)
17.1.1 定義與代號 (258)
17.1.2 等級精度及其選擇 (259)
17.1.3 極限偏差(表17-6) (260)
17.2 圓錐齒輪精度 (264)
17.2.1 錐齒輪、齒輪副誤差及側隙的定義和代號 (264)
17.2.2 精度等級 (266)
17.2.3 公差組與檢驗項目 (266)
17.2.4 齒輪副側隙 (271)
17.2.5 圖樣標注 (274)
17.2.6 錐齒輪的齒坯公差 (275)
17.3 圓柱蝸桿、蝸輪的精度 (276)
17.3.1 蝸桿、蝸輪、蝸桿副術語定義和代號 (276)
17.3.2 精度等級和公差組 (278)
17.3.3 蝸桿、蝸輪及傳動的公差 (279)
17.3.4 蝸桿傳動的側隙 (282)
17.3.5 齒坯公差和蝸桿、蝸輪的表面粗糙度 (284)
17.3.6 圖樣標注 (285)
第18章 潤滑與密封 (287)
18.1 潤滑劑 (287)
18.2 潤滑裝置 (288)
18.2.1 間歇式潤滑常用的潤滑裝置 (288)
18.2.2 油標和油標尺 (290)
18.3 密封裝置 (292)
第三部分 減速器參考圖例
第19章 減速器裝配圖 (297)
第20章 減速器零件圖 (300)
參考文獻 (312)

❹ 汽車修理實習生實習小節

汽車實習報告 一、實習目的 1.通過實行加深學生對汽車專業在國民經濟中所處地位和作用的認識,鞏固專業思想,激發學習熱情。 2.切身了解貴陽汽車服務市場現狀 3.熟悉汽車修理環境、修理工具。為將來工作打下基礎。 4.通過現場維修實習和企業員工的交流指導,理論聯系實際,把所學的理論知識加以印證、深化、鞏固和充實,培養分析、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後繼專業知識的學習、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 5.維修實習是對學生的一次綜合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在整個實習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深入細致地認真觀察、實踐,使自己的動手能力得到提高。後輪驅動 (RWD) 車型 二、變速器拆卸 1) 在除公羊 (Ram)50 外的所有的車型上,從四輪驅動的汽車上拆卸分動箱。脫開蓄電池負極電纜。根據提供拆卸空隙的需要脫開排氣系統的下面部分,脫開發動機與變速器間的支撐 ( 如果安裝的話 ) 。拆開在變速器上的冷卻器管道。拆卸起動機、冷卻器管路支架和變矩器通路蓋。 2) 松開泊盤螺栓。輕敲油盤使油盤松動並使油排出。重新安裝油盤。用減振器螺栓上的球窩順時針旋轉曲軸,以得到通往液力變矩器和到驅動盤螺栓的通路。拆卸這些螺栓。在傳動軸上作標記供重新裝配時的參考,並從汽車上拆卸掉傳動軸。 註:曲軸法蘭盤螺栓、驅動盤上的內部和外部孔以及液力變矩器上的攻絲孔,都有一個孔偏心,因此各零件只能安裝在原來的位置上。 3) 從倒車燈 / 空檔安全開關上拆開導線接頭。從變速器上脫開換檔桿和扭力軸總成。從操縱桿上脫開變速器節氣門桿。如果裝有桿系搖臂總成則將其拆下。拆卸注油管。脫開車速里程錶軟軸。 4) 在發動機後下方安裝一發動機支撐固定裝置。用一個維修千斤頂舉升變速器以減輕支撐的載荷。拆卸橫梁與變速器和車架間的固定螺栓,然後拆下橫梁。拆卸所有液力變矩器殼體到發動機間的連接螺栓。 5) 小心地把變速器和液力變矩器總成向後移動以脫開發動機缸體上的定位銷,從曲軸末端脫開液力變矩器軸套。當移動變速器時,在變矩器殼體的邊緣安裝一個「 C 」形的夾緊裝置,以保持液力變矩器在適當的位置上。放低變速器並從汽車上拆下。 安裝 1) 在安裝液力變矩器之前,轉動帶有定位器 (C3756) 的前泵轉子直到工具柄上的兩個小孔在垂直位置。使液力變矩器在輸入軸和反作用軸上滑動。確認液力變矩器軸套的槽處於豎直位置並且泵內轉子凸耳完全接合。 2) 在變速器殼體的端面上放一個直只來檢測是否完全接合。當液力變矩器完全接合時,液力變矩器前蓋突緣的表面到直尺後面應至少有 0.5 英寸的距離。當安裝變速器時,在液力變矩器殼體的邊緣安裝一個「 C 」形的卡箍,保持液力變矩器在適當的位置上。 3) 檢查液力變矩器柔性板是否變形或是否有裂紋,必要時應作更換。安裝柔性板並擰緊螺栓到 55 磅英尺 (75N · m) 。 4) 在曲軸中的液力變矩器軸套孔上塗一層多功能油脂。把變速器總成放在千斤頂上,並且放在汽車下面。確認在拆卸時所做的液力變矩器和驅動盤上的標記已經對齊。檢查液力變矩器螺栓長度是否合適。見「液力變矩器螺栓長度」表。 液力變矩器螺栓長度表 液力變矩器直徑和外形 英寸 (mm) 9.5 英寸 3- 螺栓 0.46 英寸 (11.7) 9 .5 英寸和 10 英寸 3- 螺栓 0.52 英寸 (13.2) 10.75 英寸 4- 螺栓 0.44 英寸 (11.2) 5) 通過定位銷小心地把變速器總成移動到合適的位置內。安裝液力變矩器殼體和發動機之間的所有固定螺栓。擰緊螺栓到 30 磅 英尺 (41N · m) 。調整換檔桿系和節氣門桿系並向變速器注油。在四輪驅動車型中,安裝分動箱。 [ TOP ] 三、 汽車四輪定位四輪定位維修保養服務的目的,就是通過定位角度測量診斷車輛的上述不適病因並予以治療。一般新車在駕駛3個月後就應做四輪定位,以後每行駛1萬公里,更換輪胎或減震器,以及發生碰撞後都應及時做四輪定位。車輪正確的定位可以保證轉向靈活、乘座舒適,維持直線行車,延長輪胎壽命,減少路面引起的震動等。前輪定位不在標准范圍內會導致:輪胎不正常磨損方向不穩、發抖。 影響四輪定位的主要因素有:在不平路面上高速行駛;前輪受外力沖擊,如過凹坑,上人行道台階等;經常在原地打死方向;輪胎氣壓超出標准范圍。要進行四輪定位,就需要用到四輪定位儀,它主要由兩大部分組成:一部分是計算機軟硬體,計算機是我們常見的PC機,這部分的關鍵是車規資料庫;另一部分就是感測頭,感測頭主要由兩種感測元件組成:1、角度計,2、電位計(拉線式)或紅外成像感測器(紅外線式)。電位計或紅外成像感測器用來測量束角、退縮角、推進角、輪距角,角度計用來測量外傾角。在打方向盤測量時,角度計和電位計或紅外成像感測器結合起來,由計算機對結果進行計算,可以測量主銷後傾角、主銷內傾角以及轉向角。所以,束角、退縮角、推進角、輪距差以及外傾角是不打方向就可以直接進行測量的角度,主銷後傾角、主銷內傾角以及轉向角是必須打方向盤間接進行測量的角度。行駛時的正確操作方法:通過障礙物時,盡可能緩慢、繞行;防止輪胎與油脂和燃油接觸;前輪輪胎花紋必須保持一致,這樣可以保證最佳的行駛性能,防止漂滑、防著力不足、雜訊和偏磨的發生;更新和修理輪胎後,必須進行輪胎動平衡。 在車輛運行時發現行駛跑偏、行駛穩定性差、輪胎偏磨或發出尖銳的聲音等情況時,使用四輪定位儀對問題車輛進行測量,就會發現車輛主銷後傾角、前束、主銷內傾角、前輪外傾角等數值都已經改變,只是數值的偏差憑肉眼無法判斷。其實這些偏差角度,決定了車輛的轉向和行駛性能。 四輪定位角度是存在於懸吊系統和各活動機件間的相對角度,保持正確的四輪定位角度可確保車輛的直進性及操控性,改善車輛的轉向性並確保轉向系統之回復性,避免軸承不當受力而受損及失去精度。更可確保輪胎與地面緊密接合,減少輪胎不當之磨耗及吃胎,確保轉彎時的穩定性。車輪的定位和懸掛系統組件的角度有關,車輪是以懸掛系統所設定的角度與地面接觸的,要充分利用胎面上的胎紋,使車輪與地面保持垂直。這些角度可以讓輪胎壽命達到最長,車輛行駛時的穩定性、轉向操控性最好。如果沒有這個偏轉角度,輪胎與地面保持垂直會使車輛的操控性能降低,當車輛轉彎時,會覺得方向沉重並且靈敏性降低。因此,只有車輛的定位數據准確,它的操控性能、穩定性能才能達到最佳狀態,輪胎的壽命也才能達到最長。在現在汽車的日常保養當中四輪定位保養是非常必要的。對家用轎車來說一年定位兩次是非常必要的,而對使用率比較高的汽車就要三個月定位一次。換句話說會開車,能開好你的車是個技術;那麼懂得修理你的汽車就算的上是一門學問了。 在現在的中國能開上自己購買的汽車算是小資,對於汽車的概念基本上是能開能跑就不必要去修理,而讓他們去修理自己的汽車就好象讓他們去醫院看醫生或者面對推銷人員一樣的反感。維修工有他們的職業道德,當然沒有必要維修的地方他們也不會坑蒙拐騙的讓車主去維修。車主不相信維修行業的主要原因是你們捨得不車交給小作坊去修理而不願意多花錢去大的特約服務站為自己的愛車保養。汽車的跑偏現象有90%的原因是由於輪胎造成的,轎車的前輪輪胎最好是用同一個品牌相同的花紋,並且是同時更換的,因為這樣才能保證不至於由於輪胎而造成跑偏。哪怕更換新的輪胎還有可能輪胎出廠本身就帶有錐度而造成汽車跑偏。 再有就是一些另類的事情讓你認為汽車跑偏,在高速行駛的汽車,橫向的風會造成汽車的跑偏;一直靠在路的一側行駛會造成跑偏;一側的輪胎氣壓低會造成跑偏;好有一個最重要的就是在汽車把輪胎從輪轂上拿下來補完安裝是翻面會造成你的汽車跑偏。 在用儀器做四輪定位的時候,你最好的選擇是德國生產的百事霸,因為這個儀器在定位界可算的上是最好的。其次就是維修人員對你的汽車使用的汽車數據是否准確。汽車日益更新,數據也在更新,而定位儀器的升級往往是跟不上時代的,有些新車只能根據一些老車做一下選擇才能定位。所以我在這奉勸你,假如你的汽車需要定位而且是新的品牌,請帶好你的汽車說明書,因為那裡有你的愛車的准確數據。 最好汽車定位完畢,你的車的一些問題是否被解決呢,你可以看列印出的數據。前輪的外傾角是否在標准范圍內,不要差太多,還有就是左右不要差太多,因為這樣會造成你的汽車跑偏。在就是後傾角,只有一些特別高檔的汽車的後傾角在正8度左右,例如凌志等,因為他們有良好的助力轉向系統。也是在范圍之內,左右相差20分以上就會造成跑偏現象。現在的高檔汽車後輪的前束值也是可調節的,假如距離標准值相差太多那也會使你的汽車跑偏。 再有就是一些汽車不是標准底盤的汽車,象一些SUV 皮卡 還有小型客車,他們都裝有扭桿彈簧,開的時間久了會造成左右車高不一致,這時候就需要調節扭力桿達到標准值。 千萬注意的是不要把汽車的車高調的和出廠標准值不一致,一邊低會跑偏;整體過低跑起來會失去減震的效果,過高會使你的車子跑起來有種飄的感覺,最重要的是要注意不要前高後低。四、汽車維修技術 1、汽車電子點火系統的故障檢查及排除方法汽車電子點火系統的故障檢查,與傳統觸點式點火系統有許多相同之處。除了對點火線圈、火花塞、高壓線、點火正時等進行檢查外,還應檢查點火器、點火感測器(信號發生器)以及連接導線等。但是,在故障檢查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1)、在發動機啟動和工作時,不要用手觸摸點火線圈高壓線和分電器等,以免受電擊。(2)、在檢查點火系統電路故障時,不要用刮火的方式來檢查電路的通斷,這種做法容易損壞電子元器件,電路通斷與否應該用萬用表電阻擋來進行檢查判斷。(3)、進行高壓試火時,最好用絕緣的橡膠夾子夾任高壓線來進行試驗,直接用手接觸高壓線容易造成電擊。另一避免電擊的方法是:將高壓導線插入一隻備用火花塞,然後將火花塞外殼搭鐵。從火花塞電極間隙觀察是否跳火。(4)、在點火開關接通的情況下,不要做連接或切斷線路的操作,以免燒壞控制器中的電子器件。(5)、在拆卸蓄電池時,必須確認點火開關和其他所有的用電設備及其開關都已關閉,才能進行拆卸。(6)、安裝蓄電池時,一定要辨清正負極,負極搭鐵。千萬不能接錯,蓄電池極性與線夾的連接一定要牢固,否則容易損壞電子設備。(7)、在檢查點火信號發生器曲軸位置感測器時應注意: a.對於磁感應式的,在打開分電器蓋時注意不要讓墊圈、螺釘之類的金屬物掉入其內。在檢查導磁轉子與定子之間的間隙時,要使用無磁性厚薄規,並注意不要硬塞強拉。 b.對於光電式的,不要輕易打開分電器蓋子,若確需打開檢查時,要注意避免塵土對發光二極體、光敏元件和遮光轉子的污損。 c.在用干電池模擬點火信號檢查電子點火控制時,測量動作要快,干電池連接的持續時間,一般不要超過5秒。 d.霍爾效應式電子點火系統,在檢查維修時可能會產生高壓放電現象,造成對人身和點火系統本身的意外損害,所以必須注意以下幾點:進行全體檢查和維修前,應切斷電源後,再按要求進行;當使用外接電源供維修使用時,應嚴格限制其電壓不大於16V。當電壓達到16—16.5V時,接通時間不允許達到或超過1分鍾; 效應式電子點火系統的汽車被拖動時,應首先切斷點火系統電源;點火線圈負接線柱不允許與電容相連;任何條件下,只允許使用阻值為1k歐姆的分火頭,防止電磁干擾的1k歐姆阻尼電阻電纜不得用其他代替,火花塞插頭電阻值應在1k一5k歐姆。 5、汽車雨刷器常見故障診斷以及挑選方法說起雨刷器的故障,可能很多朋友不以為意。的確,在汽車的總和中,雨刷是個比較小的零部件。可是您知道嗎?每一片雨刷器平均每年要在您的汽車玻璃上刮100萬次以上。據國際駕駛安全調查顯示:雨天駕車,由老化雨刷引起的交通事故率比平常高出大約5倍! 這不,眼看著天氣暖和了,雨季就要來了。如果您的雨刷器有什麼故障,得趕緊想辦法修復。我們特地利用周日的休息時間,走訪了幾家汽車修理廠的師傅們,得到的答案就是:對症下葯——根據雨刷不同的病症給以不同的診斷方法。雨刷硬化:更換雨刷或橡膠片:不知您注意到沒有?雨下得很大時使用雨刷感覺不錯,可是當下小雨啟動雨刷時,就會發現雨刷會在玻璃面上留下擦拭不均的痕跡;還有的時候會卡在玻璃上造成視線不良。這種情況表明雨刷已硬化。若排除此故障,應先了解一下雨刷的工作原理。原來,雨刷是借馬達的轉動作用,靠連接棒轉變成一來一往的運動,並將此作用力傳達至雨刷臂及雨刷本身。當雨刷的橡膠部分硬化時,雨刷便無法與玻璃面緊密貼合,或者雨刷一有了傷痕便會造成擦拭上的不均勻,形成殘留污垢。雨刷或雨刷橡膠片的更換很簡單,但在更換時應注意,車型及年份不同,雨刷的安裝方法及長度不同。有的雨刷只需要更換橡膠片即可。 1.雨刷臂如果是可立式的就立起來,如果是不可立的屏蔽式,先將玻璃面弄濕,當雨刷在較易更換的位置時將馬達開關定在OFF。 2.雨刷的安裝方法有U鉤型、螺絲鎖定型。鉤型者只要將鉤子拉起來雨刷即可拔下。 3.取下來的雨刷最好與新裝的雨刷的長度比一比,看看是否相同,再觀察一下安裝方法是否相同。 4.將雨刷盡量按原來的方式插入,使其固定。 5.將擋風玻璃弄濕,觀察雨刷的動作是否正常。雨刷臂的故障,更換雨刷臂:雨刷藉助雨刷臂彈簧的力量而與擋風玻璃緊密接觸。當彈簧的張力變弱時,會由於高速行駛時帶給擋風玻璃的強大風壓而使雨刷浮起或掛在擋風玻璃上。為了徹底排除此故障,最好整組更新雨刷臂。1.將雨刷臂安裝部分的套子拆下來。2.將固定用的螺帽轉松後拆下。3.將雨刷臂放於直立的狀態,然後稍稍動一下就會脫落。4.在新的雨刷臂上換上雨刷本體。5.在雨刷的停止位置將螺帽轉緊,最後將蓋子裝上就好了。桑塔納2000電噴轎車怠速不穩故障維修一輛桑塔納2000電噴轎車進廠維修時,表現為怠速不穩,加速不良。故障檢查:針對上述故障現象,首先用電子眼讀取故障碼,但讀不到任何故障碼。接著對發動機進行斷火測試,發現發動機一缸不工作。於是把火花塞拆下來,發現火花塞油大了,不能跳火。因此更換上新的火花塞。開始幾分鍾工作正常,但幾分鍾後,一缸又不工作。 我們測量缸壓,發現一缸缸壓很低,別的缸均很正常。於是向一缸加註機油,又測量缸壓,這時缸壓正常。但是,在裝上火花塞後,剛才的現象又出現了:開始幾分鍾正常,幾分鍾後又不工作了。我們懷疑是噴油嘴出的問題,於是把噴油嘴進行超聲波清洗,而且在試驗台做了試驗,噴油嘴工作良好。接著我們裝復試車,但故障還沒有消除。 這時想起一缸為什麼總是油大呢?問題會不會出現在線路?仔細檢查線路,終於找到故障起因。原來缸噴油嘴的線束磨損,導致線路搭鐵,使缸噴油嘴不斷地噴油,不受電腦控制,最終使一缸火花塞因油大而不能工作。最後重新包紮線束,試車故障排除。在發動機一切正常的情況下,啟動機或蓄電池有故障都會使發動機難以啟動,甚至不能啟動。遇此情況,首先要了解啟動機與蓄電池的使用情況,以便大致判斷故障部位。若蓄電池使用時間已經超過1年,應重點檢查其技術狀況;若蓄電池使用時間較短,而啟動機長時間未檢修,則應從啟動機查起。然後根據啟動時的故障現象進行分析和處理: 1、啟動時只聽到啟動機電磁開關「咯咯」聲,或首次啟動時啟動機帶動曲軸緩轉幾下,繼而出現啟動電磁開關「咯咯」響,但曲軸卻不轉動。此現象一般屬於蓄電池「斷格」故障。 2、臨時停車每次都能啟動,但停車時間較長或第二天啟動時卻只能使曲軸轉一下。此現象屬於蓄電池自放電嚴重,其極板、隔板嚴重老化,說明該蓄電池已經接近報廢。 3、啟動時啟動機突然轉動無力,並伴有燒橡膠氣味或蓄電池處有煙冒出,多屬極樁、極樁夾子接觸不良而發熱燒損。 4、若啟動時啟動機驅動齒輪與發動機飛輪齒圈發出撞擊的空轉聲,其原因有二:一是飛輪齒圈的嚙合切入面變形;二是啟動機驅動齒輪與飛輪齒圈的間隙太大。兩者無法嚙合,發動機也就不能啟動。 5、電源總開關一接通,啟動機驅動齒輪就和飛輪齒圈嚙合在一起轉動。出現這種故障,一是啟動機電磁開關的保持線圈錯接在了電源接線柱上;二是鑰匙開關上的3根線接錯,判斷方法是:鑰匙在「0」位置時啟動機驅動齒輪不轉,在「2」位置時啟動電機驅動齒輪與飛輪齒圈嚙合一起轉動。 6、啟動開關轉到啟動位置發動機不能啟動,也無其他現象。這種故障,一是鑰匙、開關因磨損而未接通啟動電路;二是啟動機繼電器未接通啟動機電磁開關電路;三是電源開關未接通主電路。 7、啟動時只有輕微「嗒」的一聲,再無任何反應,這是啟動繼電器發卡所致。這時只要按一下電磁鐵尾部,迫使電磁鐵前移,即可將啟動電路接通,從而使發動機啟動。桑塔納3000自動變速器故障一輛2000年產上海大眾俊傑轎車,搭載01N型四擋自動變速器,行駛里程為11萬 km。該車在外地山路行駛途中變速器油底殼損壞,造成變速器缺油而燒損。在當地修理廠維修後,維修人員發現沒有高速擋,且加速反應遲鈍。連接故障診斷儀V.A.G1552,輸入02自動變速器系統,顯示臨時性故障碼「變速器轉速感測器信號太弱」,測量位於變速器頂部左側感測器電阻為60 Ω,屬正常范圍。懷疑該感測器出故障的可能性較小,於是把檢查重點放在線路上,當查到位於變速器尾部的2個插頭時,發現有插頭錯接的現象。 該車型線路設計考慮了維修檢查的方便性,所有的電器連接插頭基本上都是惟一的,如插反就不能裝配,如果在電器系統中有2個感測器、感測器的連接插頭的插腳完全相同,則用不同顏色或連接導線的長短來區分,該車就屬此類。 對於變速器轉速感測器和車速感測器這2個感測器,它們從結構、外形上來看是完全相同的,都是電磁式,同為兩腳插頭,而且阻值也相同,都為60 Ω。但它們各自所起的作用並不一樣。變速器轉速感測器位於變速器頂部左側,負責檢測行星齒輪組中大太陽輪的轉速,控制單元利用此信號來檢測換擋的動作,執行延遲發動機的點火提前角,在換擋時控制多片離合器。如果此感測器發生故障,那麼變速器控制單元會切換到緊急運行狀態,緊急運行時處於3擋。而車速感測器信號由輸入齒輪的脈沖輪得到,變速器控制單元利用該信號確定換擋正時和控制變矩器的打滑量。 變速器轉速感測器至線束插腳應為黑色,車速感測器至線束的插腳應為棕色,由於維修人員的忽略,造成變速器處於緊急運行模式而沒有高速擋。將2個插頭對調後試車,一切正常。車輛破損修復 1.應先清潔受損部位,利用修補漆進行填補。為增強附著效果,可以先用高目砂紙打磨一下。 2.如果砸痕處金屬外露,噴漆前還要塗抹具有防銹效果的氧化中和劑,待中和劑徹底干透後再噴塗底油,並重復噴漆、晾乾、打磨的過程。 3.補漆最忌諱一次噴塗較厚的漆層,既費工費時,又難以控制補漆效果,容易出現氣泡、流掛。有耐心、細心的車主可買一些工具自己動手修補,能節約不少費用。但如果自己沒有把握,最好送到專業快修店修補。 4.如果暫時沒時間去維修站修車,可以先在被剮的部位塗一層指甲油,防止氧化生銹。一些專業汽車裝飾店也有漆面快烤急修業務,使用進口敷料、漆料可以在兩三個小時內完成,如車門的修復工作。 五.實習總結 雖然我們在這家公司實習的時間很短,但是我們在這家公司去學到了很多我們想學習到的知識,使我們對汽車行業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我知道自己在學校學到的東西很少,還有很多是我們不知道的。在實習期間我們認真和師傅們學習汽車方面的知識,積極動手,培養了我們吃苦耐勞的精神,認真了解是車身的構造。完成了汽車拆裝的目的,達到了我們實習的要求,我們在企業里,了解到很多企業文化和企業管理體制。使我們不緊在自己的專業有了突破,也在學習到許多關於企業管理方面的知識。總體來說我成功的完成了這次實習,為我以後的工作道路上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❺ 電能計量裝置設計與現場檢查 課程設計

一、 計量裝置設計
1、計量裝置的設置
a) 發電站上網關口計量點一般設在產權分界處,如發電站與電網公司產權分界點在發電站側的,應在發電站出線側、發電機升壓變高壓側(對三圈變增加中壓側)、啟備變高壓側均按貿易結算的要求設置計量點。
b) 局考核所屬各供電所供電量的關口點一般設在35kV變電站的主變高壓側;所屬各供電所相互間供電量的計量關口點一般設置在產權分界處。
c) 其他貿易結算用計量點,設置在產權分界處。
d)考慮到旁路代供的情況,各關口計量點的旁路也作為關口計量點。
e) 10KV及以上電壓供電的用戶應配置防竊電高壓計量裝置,在用電客戶配電線路高壓計量裝置前端T介面裝設隔離刀閘,方便外校及處理計量裝置的故障。
2、計量方式
對於非中性點絕緣系統的關口電能計量裝置採用三相四線的計量方式,對於中性點絕緣系統的關口電能計量裝置應採用三相三線的計量方式。
3、電能表的配置
a) 同一關口計量點應裝設兩只相同型號、相同規格、相同等級的電子式多功能電能表,其中一隻定義為主表,一隻定義為副表。
b) 安裝於局所屬變電站內電能表應具有供停電時抄表和通信用的輔助電源。
c) 關口計量點應裝設能計量正向和反向有功電量以及四象限無功電量的電能表。
d) 電能表的標定電流值應根據電流互感器二次額定電流值進行選擇,電能表的標定電流值不得大於電流互感器二次額定電流值。電能表的最大電流值應選擇4倍及以上標定電流值。
e) 10kV及以上貿易結算計量點,應配置具有失壓報警計時功能的電能表或失壓計時儀。
4、互感器的配置
a) 電壓互感器選型應滿足《廣西電網公司系統主要電氣設備選型原則》要求,110kV及以下計量用電壓互感器應選用呈容性的電磁式電壓互感器。
b) 電壓互感器二次應有獨立的計量專用繞組。根據需要,宜選用具有四個二次繞組的電壓互感器,即:計量繞組、測量繞組、保護繞組和剩餘繞組。
c) 電壓互感器二次額定容量的選擇參考下表選擇:
TV二次負荷核算值(VA) 0~10 10~20 20~30 30~50 50~70 70VA以上
TV額定二次負荷取值(VA) 20 30 50 75 100 按1.5倍取
對TV二次負荷處於0~10VA較小值時,考慮到選用過小的額定二次容量,不利於保證電壓互感器的產品質量,電壓互感器計量繞組的額定負荷宜選擇20VA。一般情況下,電壓互感器的計量、測量和保護繞組的額定負荷均應不大於50VA,如有充分的證據說明所接的負荷超過此值時,可按實際值確定。
d) 互感器在實際負載下的誤差不得大於其基本誤差限。
e) 對於非中性點絕緣系統的電壓互感器,應採用Y0/y0的連接方式。對於中性點絕緣系統的電壓互感器,35kV及以上的應採用Y/y的連接方式;35kV以下的 宜採用V/V的連接方式。
f) 貿易結算用的計量點設置在統調上網電廠側的,在出線側及主變高壓側均應安裝計量裝置。
5、電流互感器配置
a) 電能計量裝置宜採取獨立的電流互感器,除在局所屬35kV僅作為核計損耗電量用的計量點可採用套管式電流互感器外,其他計費用計量點不宜採用主變套管式的電流互感器。
b) 電流互感器應具有計量專用的二次繞組,如果二次繞組具有中間抽頭的,每一個抽頭的誤差都應符合準確度等級要求。
c) 每一個計量繞組只能對應一個計量點。
d) 電流互感器應保證其在正常運行時的實際負荷電流達到額定值的60%左右,至少應不小於20%,否則應更換變比。
e) 對二次額定電流為5A的電流互感器,其計量繞組的額定二次負載下限為3.75VA,額定二次負載最大值應不大於50VA(cosφ=0.8),一般地,當電能表與互感器安裝在同一地點時(如開關櫃),CT計量二次繞組的額定二次容量選10VA,對於二次繞組有中間抽頭的電流互感器,兩個抽頭的額定二次容量均應滿足上述要求。如有充分的證據說明所接的負荷超過以上值時,可按實際值確定。
f) 對於二次繞組有中間抽頭的電流互感器,兩個抽頭的額定二次容量均應滿足上述要求。
6、互感器二次迴路配置
a) 電壓、電流互感器裝置端子箱內,以及電能表屏(櫃)內電能計量二次迴路應安裝試驗接線盒。
b) 電流和電壓互感器二次迴路的連接導線宜使用銅質單芯絕緣線,如果使用多股導線時,其連接接頭處應燙焊,再使用壓接的連接接頭。二次迴路導線截面的選擇,對整個電流二次迴路,連接導線截面積應按電流互感器的二次迴路計算負荷確定,至少應不小於4.0mm²。對電壓二次迴路,互感器出線端子至接電能表前接線盒間的連接導線截面應按機械可靠性及允許的電壓降計算確定,非就地計量的至少應不小於4mm²,就地計量的至少應不小於2.5mm²。
c) 主、副表應使用同一個電壓和電流互感器二次繞組。
d) 計量二次迴路應不裝設可分離二次迴路的插拔式插頭接點。35kV以上的電壓互感器二次迴路宜裝設空氣開關或熔斷器,電壓互感器二次迴路採用熔斷器的,應採用螺栓壓接的熔斷器。35kV及以下,除局所屬變電站外,電壓互感器二次迴路不得裝設任何空氣開關、熔斷器。
e) 對單母分段、雙母帶母聯接線方式的母線電壓互感器,為防止電壓反饋,計量用電壓二次迴路可接入經隔離開關輔助接點重動的繼電器切換迴路,其他計量二次迴路應不裝設隔離開關輔助接點。
f) 電壓互感器每相二次迴路電壓降應不得大於其額定二次電壓的0.2%。
g) 互感器二次迴路上除了裝設電能表、電力負荷管理終端和失壓計時儀外,原則上不得接入任何與計量無關的其他儀器、儀表等負載。
h) 計量裝置二次接線應順按一次設備所定的正向接線。
i) 互感器二次迴路導線(包括電纜芯線)各相必須以不同的顏色進行區分,其中:L1、L2、L3、N相導線分別採用黃、綠、紅、黑色,接地線為黃綠雙色導線。
j) 電壓、電流二次迴路的電纜、端子排和端子編號順序應按正相序自左向右或自上向下排列。
k)高壓計量用的電流、電壓互感器二次迴路應一點接地。電壓互感器二次迴路接地點一般設在主控室內;就地計量的電流互感器二次迴路接地點宜設置在計量櫃內的專用接地樁;非就地計量的電流互感器二次迴路接地點宜設置在端子箱處
二、電能計量裝置的安裝
1、電能表的安裝
a)電能表應垂直安裝在電能計量櫃(開關櫃、計量屏、計量箱)內,不得安裝在活動的櫃門上,安裝電能表空間應滿足要求:電能表與電能表之間的水平間距不應小於80mm,單相電能表相距的最小距離為30mm,電能表與屏邊的最小距離應大於40mm,與接線盒垂直間距至少80mm,電能表宜裝在對地0.8m~1.8m的高度(表水平中心線距地面尺寸),電能表距地面不應低於600mm。
b)電能表應垂直、牢固安裝,電能表所有的固定孔須採用鏍栓固定,固定孔應採用螺紋孔或採用其他方式確保單人工作就能在屏櫃正面緊固螺栓。表中心線向各方向的傾斜不大於1。
C)安裝在計量屏的電能表,應貼「××kV××線路電能表」;設置有主副表的,應以誤差較小的電能表設定為主表。
d)對安裝於客戶端的計量裝置,應在其安裝位置貼有用電分類的標簽。
2、互感器的安裝
a)為了減少三相三線電能計量裝置的合成誤差,安裝互感器時,宜考慮互感器合理匹配問題,即盡量使接到電能表同一元件的電流、電壓互感器比差符號相反,數值相近;角差符號相同,數值相近。當計量感性負荷時,宜把誤差小的電流、電壓互感器接到電能表的C相元件。
b)同一組的電流(電壓)互感器應採用製造廠、型號、額定電流(電壓)變比、准確度等級、二次容量均相同的互感器。
C)除特殊技術要求外,電流互感器一次電流的L1(P1)端、二次K1(S1)端應與所確定的電能計量正向保持一致,即當正向的一次電流自L1(P1)流向L2(P2)端時,二次電流應自K1(S1)端流出,經外部迴路流回到K2(S2)端。在影響互感器二次迴路查、接線的情況下,可同時調整互感器一次、二次安裝方向,確保與所確定的電能計量正向保持一致。同一個計量點各相電流(電壓)互感器進線端極性應一致。
3、接線盒的安裝
a)計量屏(櫃、箱)內各計量點的電能表與聯合接線盒相鄰上下布置,聯合接線盒安裝在電能表的下方,且與電能表安裝在同一個垂直平面上,每個電能表應對應安裝一個接線盒,安裝在就地計量櫃的接線盒受到空間位置的影響,兩個以上的電能表可共用一個接線盒。接線盒應安裝端正;接線盒所有的固定孔須採用鏍栓固定,固定孔應採用螺紋孔或採用其他方式確保單人工作就能在屏櫃正面緊固螺栓。接線盒向各方向的傾斜不大於1。
b)試驗接線盒與周圍殼體結構件之間的間距不應小於40mm,與電能表垂直間距至少80mm,接線盒下邊緣離地面距離不得小於300mm。
4、接線要求
基本要求是按圖施工、接線正確;導線無損傷、無裸露、絕緣良好;接線可靠、接觸良好;布線要橫平豎直,連接到各接線樁處的導線要做彎成一定的弧度,整齊美觀,線長充裕,接頭處不應受到拉力;各種接線標志齊全、不褪色。
a)引入盤、櫃的電纜標志牌清晰,正確,排列整齊,避免交叉,並應安裝牢固,不得使所接的接線盒受到機械應力。
b)盤、櫃內的電纜芯線,應按垂直或水平有規律地配置,不得任意歪斜交叉連接。備用芯長度應留有適當餘量。
c)三相電能表應按正相序接線。
d)用螺絲連接時,彎線方向應與螺釘旋入的方向一致,並應加墊圈。
e)盤、櫃內的導線不應有接頭,導線芯線應無損傷。
f)經電流互感器接入的低壓三線四線電能表,其電壓引入線應單獨接入,不得與電流線共用,電壓引入線的另一端應接在電流互感器一次電源側,並在電源側母線上另行引出,禁止在母線連接螺絲處引出。電壓引入線與電流互感器一次電源應同時切合。
g) TA裝置端子箱內電流迴路專用接線盒中電流進線與出線間應不經過電流連接片,採用直通連接方式;計量屏(櫃、箱)內,聯合接線盒中電流進線和出線間的連接應經過電流連接片。
h)主控室內計量櫃上下相鄰布置的電能表與接線盒之間導線的連接,應穿過面板上的穿線孔,每個穿線孔為圓形,孔徑適宜,與每根連接導線一一對應。穿線孔應打磨鈍化,並用塑料套套好,以保護導線不受損傷,塑料套粘貼牢靠,不應脫落。
i)壓接電流迴路、電壓迴路導線金屬部分的長度為25mm~30mm,確保接線樁的兩個螺絲皆能牢靠壓接導線且不得外露,各接線頭須按照施工圖套號編號套,編號套標志應整潔、正確、耐磨、不褪色。
三、電能計量裝置的驗收和實驗
1、驗收的技術資料
a) 電能計量裝置的計量方式原理接線圖,一、二次接線圖,設計和施工變更資料。
b) 電能表和電流、電壓互感器的安裝和使用說明書,出廠檢驗報告,計量檢定機構的檢定證書或測試報告。
c) 二次迴路導線或電纜的型號、規格及長度。
d) 高壓電氣設備的接地及絕緣試驗報告。
e) 施工過程中需要說明的其他資料。
2、現場核查內容
a) 計量器具型號、規格、計量法定標志、生產廠、出廠編號應與計量檢定證書、測試報告和技術資料的內容相符。
b) 產品外觀質量應無明顯瑕疵和受損。
c) 安裝工藝質量應符合有關標准要求。
d) 電能表、互感器及其二次迴路接線情況應和竣工圖一致。
3、驗收實驗
a) 電能表
電能表安裝前應在試驗室進行檢定,電能表應滿足公司《三相電子式多功能電能表訂貨及驗收技術標准》要求。
b) 電壓互感器
電磁式電壓互感器可在試驗室或現場進行誤差測試,電容式電壓互感器應在現場進行誤差測試。電壓互感器在額定負荷和實際負荷時的誤差都應合格。
c) 電流互感器
電流互感器可在試驗室或現場進行誤差測試,電流互感器在額定負荷時和實際負荷時的誤差都應合格。
d) 二次迴路
應在現場檢查電壓、電流互感器二次迴路接線是否正確;二次迴路中間觸點、熔斷器、試驗接線盒的接觸情況。
4、驗收結果的處理
a) 投產前的試驗項目必須合格方能投產,投產後的試驗如有不合格的必須在一個月內進行整改。
b) 經驗收合格的電能計量裝置應由驗收人員及時實施封印,並由運行人員或客戶對鉛封的完好簽字認可。封印的位置為互感器二次迴路的各接線端子、電能表接線端子、計量櫃(箱)門等。
c) 經驗收合格的電能計量裝置應由驗收人員填寫驗收報告,註明「計量裝置驗收合格」或者「計量裝置驗收不合格」及整改意見,整改後再行驗收。
d) 驗收不合格的電能計量裝置禁止投入使用,更改後再進行驗收,直至合格。
e) 驗收報告及驗收資料及時歸檔以便於管理。

電能計量裝置現場檢查的意義
供電企業的用電檢查人員根據《用電檢查辦法》到電能計量裝置的安裝地點進行檢查,能及時發現竊電、 電能計量裝置接線錯誤、 缺相 、倍率不符、 電能計量器具故障 、電能計量器具配置不合理等問題。對提高電能計量裝置的可靠性 ,減少計量差錯,降低線損,維護供電企業和客戶的經濟效益都具有實際意義,也是對客戶負責,優質服務的具體體現。

進行電能計量裝置現場檢查的准備工作
1.確定檢查工作人員,辦好必要的手續,帶好《用電檢查證》;
2.准備好交通工具;
3.帶好常用的電工工具,小備件等;並自帶簡單負荷;
4.帶好必需的電工儀表:萬用表、鉗形電流表、相序測定儀等;
5.帶好電表箱鎖匙、封表鉗、鉛封、封表線等;
6.帶好《電能計量裝置現場檢查卡》(包括上次的檢查卡)、秒錶、手電筒、計算器、記錄本、筆等;
7.如果對計量裝置計量的正確性有懷疑,先查閱有關資料,並詢問有關人員,了解情況;
8.檢查期間不要對待檢查戶停電,聯系客戶要求其帶正常負荷。

電能計量裝置現場檢查注意事項
1.實施檢查時檢查人員不得少於二人,檢查人員應主動向客戶出示《用電檢查證》;注意語言文明;
2.把電能錶行度記錄在《電能計量裝置現場檢查卡》上;
3.實施檢查時要求客戶派員觀察,協助檢查;檢查結束請客戶在《電能計量裝置現場檢查卡》客戶簽名欄上簽名,表示對這次檢查程序和評價的認可;
4.不得在檢查現場替代客戶進行電工作業;
5.檢查人員不得打開電能表外殼及其鉛封,更不能自行調整電能表的誤差調整裝置;打開按規定可以打開的封印後,應用專門的鉛封重新加封,並在《電能計量裝置現場檢查卡》上記錄新封印的號碼;
6.注意安全,防止觸電;防止誤操作引起開關跳閘;一次有電流時電流互感器二次嚴禁開路,電壓互感器二次嚴禁短路。

電能計量裝置現場檢查的內容
一、檢查外部
1.不應有繞越電能計量裝置用電的情況;
2.不應存在影響電能計量裝置正確計量的因素。
二、檢查封印以及與計量有關的接線
1.電表箱、電能表接線盒、電能表罩殼、電能計量專用接線盒蓋、電流互感器箱、電流互感器二次接線端鈕封蓋等供電部門或計量器具檢定部門所加的封印不應有被開啟或偽造,所有封印編號應是上次檢查或安裝時的編號;
2.電能表的進出線不應在表前被短路或被燒焦、破損;電能表接線盒和電能計量專用接線盒應沒有被燒焦的痕跡;
3.電能表接線盒內電壓連片連接應良好可靠;電能計量專用接線盒內電流、電壓連接片的位置應正確並連接良好可靠;
4.經電流互感器接入式電能表的電流二次連線不應在表前被短路或開路,絕緣不應破損,並且與電能表(或電能計量專用接線盒)連接正確良好可靠;
5.低壓計量的電壓線同電源線接觸應良好可靠,不應斷線或絕緣破損,連接點所包紮的絕緣應完好;高壓計量的二次電壓線同接線端子接觸應良好可靠;計量電壓線同電能表(或電能計量專用接線盒)的連接應正確,良好可靠。
三、檢查電能表的外觀
1.電能表銘牌上的廠家編號與抄表本上記錄的編號應一致;
2.電能表銘牌和玻璃不應有被熏黃的痕跡;
3.電能表外殼不應有變形或損壞;
4.電能表安裝的垂直情況應合符要求;
5.電能表不應被私自移動了安裝位置。
四、帶負荷檢查電能表的接線
用萬用表測量電能表接線盒內電壓接線端的電壓,應與電源相應電壓(經電壓互感器接入式是相應二次電壓)相符;用鉗形電流表測量進入電能表電流接線端的電流,應與相應負荷電流(經電流互感器接入式是相應二次電流)相符(當客戶的負荷太輕或者無負荷時,可以接入自帶的簡單負荷);電能表的轉盤應不停地正向轉動。
各種計量方式電能表接線的檢查:
1.單相電能表
1)直接接入式單相電能表電源的火線應在接線盒的1孔接入,零線應在接線盒的3孔接入;
2)經電流互感器接入式電能表接線盒1、2孔分別是電流互感器K1、K2的進線,3、4孔分別是計量電壓的火線、零線;
3)三塊單相電能表計量三相負荷時零線應正確接入電能表;帶三相負荷時三塊電能表的轉盤都應正向不停地轉動。(負荷是單相380V電焊機,當功率因數低於0.5時有一個電表計量反轉,屬正常情況);
2.三相四線有功電能表
1)直接接入式三相四線電能表在帶三相負荷時,用斷開電壓連接片(缺兩相)的方法來分相檢查每個元件能否使轉盤正向不停地轉動(負荷是單相380V電焊機,當功率因數低於0.5時有一個元件使轉盤反轉,屬正常情況);
2)經電流互感器接入式的電能表無電壓連接片,在帶三相負荷時可利用電能計量專用接線盒的電壓或電流連接片來分相檢查每個元件能否使轉盤不停地正向轉動;若未裝有電能計量專用接線盒時,應拆計量電壓線來進行分相檢查。
3.三相三線有功電能表
在負荷穩定時,可作以下的檢查,若轉盤的轉向和轉速全部符合下列三點預期的情況,就表明電能表的接線正確。
1)轉盤應正向轉動;
2)用秒錶測轉盤的轉速,缺B相電壓時轉盤仍應正向轉動並且轉速是不缺B相電壓時的一半;
3)將任兩相電壓對調時,轉盤應不轉或微轉。
4.三相無功電能表
用相序儀在無功電能表的接線盒測量相序應為正相序,若是逆相序可將任兩相(包括電壓、電流)的進表線對調就變為正相序了(最好停電後在互感器進電能計量專用接線盒的接線調)。當負荷為感性時(若客戶有補償電容應先把電容退出運行),轉盤應正向轉動;負荷為容性時轉盤會反轉,若表內裝了止逆器則轉盤不轉。
在感性負荷穩定時,作以下的檢查,若轉盤轉向和轉速全部符合下列預期的情況,就表明電表的接線正確。
1)對於三相四線無功電能表,用秒錶測轉盤的轉速,任意缺一相電壓時轉盤仍應正向轉動並且轉速比不缺相時慢一半;將任兩相電壓對調時,轉盤應不轉或微轉;
2)對於三相三線無功電能表,用秒錶測轉盤的轉速 ,缺C相電壓時轉盤仍應正向轉動並且轉速比不缺C相電壓時慢一半;將A相電壓和B相電壓對調時,轉盤應不轉或微轉。
五、檢查電能表的運行情況
1.若所帶負荷電流達到電能表的起動電流時,電能表轉盤應不停地正向轉動,不帶負荷時轉盤轉動應不超過一圈;
2.在負荷穩定時用秒錶測量轉盤的轉速來計算電能表計量的平均功率,與實際功率相比較,以估計電表的計量誤差。
電能表計量平均功率的計算式:
平均功率=3600×迭定轉盤轉數×倍率÷電能表常數÷時間
平均功率:單位(千瓦);
迭定轉盤轉數:根據轉盤轉速來確定(轉);
倍率:電壓、電流互感器的合成倍率;
電能表常數:電能表銘牌上已標明(轉/千瓦時);
時間:轉盤轉完迭定轉盤轉數所需的時間(秒)。
(電能表的誤差應由經授權的計量機構檢定,現場檢查的數據只能作為分析參考。)
3.校核計度器系數
1)計算計度器末位改變一個數字時的轉盤轉數:
(計算轉盤轉數)=電能表常數÷計度器小數位數
2)在電能表轉盤轉動時數轉盤轉數,當轉盤轉完(計算轉盤轉數)時,計度器末位應改變一個數字。
六、檢查電流互感器
二次電流線與電流互感器K1、K2端鈕接觸應良好可靠,並且與電能表及電能計量專用接線盒的連接應正確並接觸良好可靠;電流互感器銘牌所標電流比和抄表本上記錄的電流比應一致(穿芯式電流互感器還應根據導線穿芯匝數確定電流比);用鉗形電流表分別測量電流互感器的一次電流值和二次電流值,以確定電流互感器的倍率(倍率=一次電流值/二次電流值),所確定的倍率應和抄表本所記錄的倍率一致。
七、檢查電壓互感器
八、二次電壓線與電壓互感器二次端鈕(或接線端子)接觸應良好可靠,電壓互感器銘牌所標電壓比和抄表本上記錄的電壓比應一致。
九、檢查電能計量器具容量的配置
檢查應在用戶帶正常負荷時進行,測量進入電能表的電流以確定電能表和電流互感器容量的配置是否合理。《電能計量裝置技術管理規程》規定了配置的原則:
1.低壓供電,負荷電流為50A及以下時,宜採用直接接入式電能表;負荷電流為50A以上時,宜採用經電流互感器接入式的接線方式;
2.直接接入式電能表的標定電流應按正常運行負荷電流的30%左右進行迭擇;
3.進入電能表的電流宜不小於電能表的30%,不大於電能表的額定最大電流
4.經電流互感器接入的電能表,其標定電流宜不超過電流互感器額定二次電流的30%,其額定最大電流應為電流互感器額定二次電流的120%左右;
5.電流互感額定一次電流的確定,應保證其在正常運行中的實際負荷電流達到額定值的60%左右,至少不小於30%.
十、把檢查的情況填寫在《電能計量裝置現場檢查卡》上。
對電能計量裝置進行現場檢查還不只限於以上列舉的內容,應根據實際情況採取其它的檢查辦法。

附:用專用儀器對電能計量裝置進行現場檢查
對電能計量裝置進行現場檢查的專用儀器主要有:電能表現場校驗儀、電流互感器校驗儀、電壓互感器二次壓降測試儀等。
1.用電能表現場校驗儀在電能表接線盒(如果確定了電能表的接線正確,也可以在電能計量專用接線盒)測定進入電能表電壓的相序,測量電壓、電流以及相位、功率;分析電壓、電流相量圖,確定電能表接線是否正確;校準電能表的測量誤差
2.用電流互感器校驗儀測定電流互感器的實際二次負荷,應在25%∽100%額定二次負荷范圍內;校準電流互感器帶實際二次負載時的比差和角差;
3.用電壓互感器二次壓降測試儀測定電壓互感器二次迴路電壓降,Ⅰ、Ⅱ類電能計量裝置應不大於其額定二次電壓的0.2%,其它類電能計量裝置應不大於其額定二次電壓的0.5%

❻ 一級蝸輪蝸桿課程設計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說明書

前言
課程設計是考察學生全面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重要環節。根據學院的教學環節,在2006年6月12日-2006年6月30日為期三周的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本次是設計一個蝸輪蝸桿減速器,減速器是用於電動機和工作機之間的獨立的閉式傳動裝置。本減速器屬單級蝸桿減速器(電機——聯軸器——減速器——聯軸器——帶式運輸機),本人是在周知進老師指導下獨立完成的。該課程設計內容包括:任務設計書,參數選擇,傳動裝置總體設計,電動機的選擇,運動參數計算,蝸輪蝸桿傳動設計,蝸桿、蝸輪的基本尺寸設計,蝸輪軸的尺寸設計與校核,減速器箱體的結構設計,減速器其他零件的選擇,減速器的潤滑等和A0圖紙一張、A3圖紙三張。設計參數的確定和方案的選擇通過查詢有關資料所得。
該減速器的設計基本上符合生產設計要求,限於作者初學水平,錯誤及不妥之處望老師批評指正。

設計者:殷其中
2006年6月30日

參數選擇:
總傳動比:I=35 Z1=1 Z2=35
捲筒直徑:D=350mm
運輸帶有效拉力:F=6000N
運輸帶速度:V=0.5m/s
工作環境:三相交流電源
有粉塵
常溫連續工作
一、 傳動裝置總體設計:
根據要求設計單級蝸桿減速器,傳動路線為:電機——連軸器——減速器——連軸器——帶式運輸機。(如圖2.1所示) 根據生產設計要求可知,該蝸桿的圓周速度V≤4——5m/s,所以該蝸桿減速器採用蝸桿下置式見(如圖2.2所示),採用此布置結構,由於蝸桿在蝸輪的下邊,嚙合處的冷卻和潤滑均較好。蝸輪及蝸輪軸利用平鍵作軸向固定。蝸桿及蝸輪軸均採用圓錐滾子軸承,承受徑向載荷和軸向載荷的復合作用,為防止軸外伸段箱內潤滑油漏失以及外界灰塵,異物侵入箱內,在軸承蓋中裝有密封元件。 圖2.1
該減速器的結構包括電動機、蝸輪蝸桿傳動裝置、蝸輪軸、箱體、滾動軸承、檢查孔與定位銷等附件、以及其他標准件等。

二、 電動機的選擇:
由於該生產單位採用三相交流電源,可考慮採用Y系列三相非同步電動機。三相非同步電動機的結構簡單,工作可靠,價格低廉,維護方便,啟動性能好等優點。一般電動機的額定電壓為380V
根據生產設計要求,該減速器捲筒直徑D=350mm。運輸帶的有效拉力F=6000N,帶速V=0.5m/s,載荷平穩,常溫下連續工作,工作環境多塵,電源為三相交流電,電壓為380V。
1、 按工作要求及工作條件選用三相非同步電動機,封閉扇冷式結構,電壓為380V,Y系列
2、 傳動滾筒所需功率
3、 傳動裝置效率:(根據參考文獻《機械設計課程設計》 劉俊龍 何在洲 主編 機械工業出版社 第133-134頁表12-8得各級效率如下)其中:
蝸桿傳動效率η1=0.70
攪油效率η2=0.95
滾動軸承效率(一對)η3=0.98
聯軸器效率ηc=0.99
傳動滾筒效率ηcy=0.96
所以:
η=η1•η2•η33•ηc2•ηcy =0.7×0.99×0.983×0.992×0.96 =0.633
電動機所需功率: Pr= Pw/η =3.0/0.633=4.7KW
傳動滾筒工作轉速: nw=60×1000×v / ×350
=27.9r/min
根據容量和轉速,根據參考文獻《機械零件設計課程設計》 毛振揚 陳秀寧 施高義 編 浙江大學出版社 第339-340頁表附表15-1可查得所需的電動機Y系列三相非同步電動機技術數據,查出有四種適用的電動機型號,因此有四種傳動比方案,如表3-1:
表3-1
方案 電動機型號 額定功率
Ped kw 電動機轉速 r/min 額定轉矩
同步轉速 滿載轉速
1 Y132S1-2 5.5 3000 2900 2.0
2 Y132S-4 5.5 1500 1440 2.2
3 Y132M2-6 5.5 1000 960 2.0
4 Y160M-8 5.5 750 720 2.0

綜合考慮電動機和傳動裝置的尺寸、重量、價格和減速器的傳動比,可見第3方案比較適合。因此選定電動機機型號為Y132M2-6其主要性能如下表3-2:
表3-2
中心高H 外形尺寸
L×(AC/2+AD)×HD 底角安裝尺寸
A×B 地腳螺栓孔直徑K 軸身尺寸
D×E 裝鍵部位尺寸
F×G×D
132 515×(270/2+210)×315 216×178 12 38×80 10×33×38
四、運動參數計算:
4.1蝸桿軸的輸入功率、轉速與轉矩
P0 = Pr=4.7kw
n0=960r/min
T0=9.55 P0 / n0=4.7×103=46.7N .m
4.2蝸輪軸的輸入功率、轉速與轉矩
P1 = P0•η01 = 4.7×0.99×0.99×0.7×0.992 =3.19 kw
nⅠ= = = 27.4 r/min
T1= 9550 = 9550× = 1111.84N•m
4.3傳動滾筒軸的輸入功率、轉速與轉矩
P2 = P1•ηc•ηcy=3.19×0.99×0.99=3.13kw
n2= = = 27.4 r/min
T2= 9550 = 9550× = 1089.24N•m
運動和動力參數計算結果整理於下表4-1:
表4-1
類型 功率P(kw) 轉速n(r/min) 轉矩T(N•m) 傳動比i 效率η
蝸桿軸 4.7 960 46.75 1 0.679
蝸輪軸 3.19 27.4 1111.84 35
傳動滾筒軸 3.13 27.4 1089.24

五、蝸輪蝸桿的傳動設計:
蝸桿的材料採用45鋼,表面硬度>45HRC,蝸輪材料採用ZCuA110Fe3,砂型鑄造。
以下設計參數與公式除特殊說明外均以參考由《機械設計 第四版》 邱宣懷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6年 第13章蝸桿傳動為主要依據。
具體如表3—1:

表5—1蝸輪蝸桿的傳動設計表
項 目 計算內容 計算結果
中心距的計算
蝸桿副的相對滑動速度
參考文獻5第37頁(23式) 4m/s<Vs<7m/s
當量摩擦
系數 4m/s<Vs<7m/s
由表13.6取最大值

選[ ]值
在圖13.11的i=35的線上,查得[ ]=0.45
[ ]=0.45

蝸輪轉矩

使用系數 按要求查表12.9

轉速系數

彈性系數 根據蝸輪副材料查表13.2

壽命系數

接觸系數 按圖13.12I線查出

接觸疲勞極限 查表13.2

接觸疲勞最小安全系數 自定

中心距

傳動基本尺寸
蝸桿頭數
Z1=1
蝸輪齒數模數

m=10
蝸桿分度圓 直徑


蝸輪分度圓
直徑
mm

蝸桿導程角
表13.5

變位系數 x=(225-220)/10=0.5 x=0.5
蝸桿齒頂圓 直徑 表13.5
mm

蝸桿齒根圓 直徑 表13.5
mm

蝸桿齒寬
mm

蝸輪齒根圓直徑
mm

蝸輪齒頂圓直徑(吼圓直徑)
mm

蝸輪外徑
mm

蝸輪咽喉母圓半徑

蝸輪齒寬 B =82.5

B=82mm
mm

蝸桿圓周速度
=4.52 m/s

相對滑動速度
m/s

當量摩擦系數 由表13.6查得

輪齒彎曲疲勞強度驗算
許用接觸應力

最大接觸應力

合格
齒根彎曲疲勞強度 由表13.2查出

彎曲疲勞最小安全系數 自取

許用彎曲疲勞應力

輪齒最大彎曲應力

合格
蝸桿軸擾度驗算
蝸桿軸慣性矩

允許蝸桿擾度

蝸桿軸擾度

合格
溫度計算
傳動嚙合效率

攪油效率 自定

軸承效率 自定

總效率

散熱面積估算

箱體工作溫度
此處取 =15w/(m²c)

合格
潤滑油粘度和潤滑方式
潤滑油粘度 根據 m/s由表13.7選取

潤滑方法 由表13.7採用浸油潤滑

六、蝸桿、蝸輪的基本尺寸設計
6.1蝸桿基本尺寸設計
根據電動機的功率P=5.5kw,滿載轉速為960r/min,電動機軸徑 ,軸伸長E=80mm
軸上鍵槽為10x5。
1、 初步估計蝸桿軸外伸段的直徑
d=(0.8——10) =30.4——38mm
2、 計算轉矩
Tc=KT=K×9550× =1.5×9550×5.5/960=82.1N.M
由Tc、d根據《機械零件設計課程設計》 毛振揚 陳秀寧 施高義 編 浙江大學出版社第334頁表14-13可查得選用HL3號彈性柱銷聯軸器(38×83)。
3、 確定蝸桿軸外伸端直徑為38mm。
4、 根據HL3號彈性柱銷聯軸器的結構尺寸確定蝸桿軸外伸端直徑為38mm的長度為80mm。
5、 由參考文獻《機械零件設計課程設計》 毛振揚 陳秀寧 施高義 編 浙江大學出版社的第305頁表10-1可查得普通平鍵GB1096—90A型鍵10×70,蝸桿軸上的鍵槽寬 mm,槽深為 mm,聯軸器上槽深 ,鍵槽長L=70mm。
6、 初步估計d=64mm。
7、 由參考文獻《機械零件設計課程設計》 毛振揚 陳秀寧 施高義 編 浙江大學出版社第189頁圖7-19,以及蝸桿上軸承、擋油盤,軸承蓋,密封圈等組合設計,蝸桿的尺寸如零件圖1(蝸桿零件圖)
6.2蝸輪基本尺寸表(由參考文獻《機械零件設計課程設計》 毛振揚 陳秀寧 施高義 編 浙江大學出版社第96頁表4-32及第190頁圖7-20及表5—1蝸輪蝸桿的傳動設計表可計算得)
表6—1蝸輪結構及基本尺寸
蝸輪採用裝配式結構,用六角頭螺栓聯接( 100mm),輪芯選用灰鑄鐵 HT200 ,輪緣選用鑄錫青銅ZcuSn10P1+* 單位:mm

a=b C x B
160 128 12 36 20 15 2 82
e n

10 3 35 380 90º 214 390 306

七、蝸輪軸的尺寸設計與校核
蝸輪軸的材料為45鋼並調質,且蝸輪軸上裝有滾動軸承,蝸輪,軸套,密封圈、鍵,軸的大致結構如圖7.1:

圖7.1 蝸輪軸的基本尺寸結構圖

7.1 軸的直徑與長度的確定
1.初步估算軸的最小直徑(外伸段的直徑)
經計算D6>51.7>100mm
又因軸上有鍵槽所以D6增大3%,則D6=67mm
計算轉矩
Tc=KT=K×9550× =1.5×9550×3.19/27.4=1667.76N.M<2000 N.M
所以蝸輪軸與傳動滾筒之間選用HL5彈性柱銷聯軸器65×142,
因此 =65m m
2.由參考文獻《機械零件設計課程設計》 毛振揚 陳秀寧 施高義 編 浙江大學出版社的第305頁表10-1可查得普通平鍵GB1096—90A型鍵20×110,普通平鍵GB1096—90A型鍵20×70,聯軸器上鍵槽深度 ,蝸輪軸鍵槽深度 ,寬度為 由參考文獻《機械設計基礎》(下冊) 張瑩 主編 機械工業出版社 1997年的第316頁—321頁計算得:如下表:
圖中表注 計算內容 計算結果
L1 (由參考文獻《機械設計課程設計》 劉俊龍 何在洲 主編 機械工業出版社第182頁表15-1查得滾動軸承6216的基本結構) L1=25
L2 自定 L2=20
L3 根據蝸輪 L3=128
L4 自定 L4=25
L5 (由參考文獻《機械設計課程設計》 劉俊龍 何在洲 主編 機械工業出版社第182頁表15-1查得滾動軸承6216的基本結構) L5=25
L6 自定 L6=40
L7 選用HL5彈性柱銷聯軸器65×142 L7=80
D1 (由參考文獻《機械設計課程設計》 劉俊龍 何在洲 主編 機械工業出版社第182頁表15-1查得滾動軸承6216的基本結構) D1=80
D2 便於軸承的拆卸 D2=84
D3 根據蝸輪 D3=100
D4 便於軸承的拆卸 D4=84
D5 自定 D5=72
D6 D6>51.7>100mm
又因軸上有鍵槽所以D6增大3%,則D6=67mm D6=67
7.2軸的校核
7.2.1軸的受力分析圖

圖7.1
X-Y平面受力分析

圖7.2
X-Z平面受力圖:

圖7.3

水平面彎矩
1102123.7

521607

97 97 119

圖7.4
垂直面彎矩 714000

圖7.5
436150.8
合成彎矩

1184736.3
714000
681175.5

圖7.6
當量彎矩T與aT
T=1111840Nmm
aT=655985.6Nmm

圖7.7

7.2.2軸的校核計算如表5.1
軸材料為45鋼, , ,
表7.1
計算項目 計算內容 計算結果
轉矩

Nmm

圓周力 =20707.6N

=24707.6N

徑向力
=2745.3N

軸向力 =24707.6×tan 20º
Fr =8992.8N
計算支承反力
=1136.2N

=19345.5N

垂直面反力
=4496.4N
水平面X-Y受力圖 圖7.2
垂直面X-Z受力 圖7.3
畫軸的彎矩圖
水平面X-Y彎矩圖 圖7.4

垂直面X-Z彎矩圖 圖7.5

合成彎矩 圖7.6

軸受轉矩T T= =1111840Nmm
T=1111840Nmm
許用應力值 表16.3,查得

應力校正系數a a=

a=0.59
當量彎矩圖
當量彎矩 蝸輪段軸中間截面
=947628.6Nmm
軸承段軸中間截面處
=969381.2Nmm

947628.6Nmm
=969381.2Nmm

當量彎矩圖 圖7.7
軸徑校核

驗算結果在設計范圍之內,設計合格
軸的結果設計採用階梯狀,階梯之間有圓弧過度,減少應力集中,具體尺寸和要求見零件圖2(蝸輪中間軸)。
7.3裝蝸輪處軸的鍵槽設計及鍵的選擇
當軸上裝有平鍵時,鍵的長度應略小於零件軸的接觸長度,一般平鍵長度比輪轂長度短5—10mm,由參考文獻1表2.4—30圓整,可知該處選擇鍵2.5×110,高h=14mm,軸上鍵槽深度為 ,輪轂上鍵槽深度為 ,軸上鍵槽寬度為 輪轂上鍵槽深度為
八、減速器箱體的結構設計
參照參考文獻〈〈機械設計課程設計》(修訂版) 鄂中凱,王金等主編 東北工學院出版社 1992年第19頁表1.5-1可計算得,箱體的結構尺寸如表8.1:

表8.1箱體的結構尺寸
減速器箱體採用HT200鑄造,必須進行去應力處理。
設計內容 計 算 公 式 計算結果
箱座壁厚度δ =0.04×225+3=12mm
a為蝸輪蝸桿中心距 取δ=12mm
箱蓋壁厚度δ1 =0.85×12=10mm
取δ1=10mm
機座凸緣厚度b b=1.5δ=1.5×12=18mm b=18mm
機蓋凸緣厚度b1 b1=1.5δ1=1.5×10=15mm b1=18mm
機蓋凸緣厚度P P=2.5δ=2.5×12=30mm P=30mm
地腳螺釘直徑dØ dØ==20mm dØ=20mm
地腳螺釘直徑d`Ø d`Ø==20mm d`Ø==20mm
地腳沉頭座直徑D0 D0==48mm D0==48mm
地腳螺釘數目n 取n=4個 取n=4
底腳凸緣尺寸(扳手空間) L1=32mm L1=32mm
L2=30mm L2=30mm
軸承旁連接螺栓直徑d1 d1= 16mm d1=16mm
軸承旁連接螺栓通孔直徑d`1 d`1=17.5 d`1=17.5
軸承旁連接螺栓沉頭座直徑D0 D0=32mm D0=32mm
剖分面凸緣尺寸(扳手空間) C1=24mm C1=24mm
C2=20mm C2=20mm
上下箱連接螺栓直徑d2 d2 =12mm d2=12mm
上下箱連接螺栓通孔直徑d`2 d`2=13.5mm d`2=13.5mm
上下箱連接螺栓沉頭座直徑 D0=26mm D0=26mm
箱緣尺寸(扳手空間) C1=20mm C1=20mm
C2=16mm C2=16mm
軸承蓋螺釘直徑和數目n,d3 n=4, d3=10mm n=4
d3=10mm
檢查孔蓋螺釘直徑d4 d4=0.4d=8mm d4=8mm
圓錐定位銷直徑d5 d5= 0.8 d2=9mm d5=9mm
減速器中心高H H=340mm H=340mm
軸承旁凸台半徑R R=C2=16mm R1=16mm
軸承旁凸台高度h 由低速級軸承座外徑確定,以便於扳手操作為准。 取50mm
軸承端蓋外徑D2 D2=軸承孔直徑+(5~5.5) d3 取D2=180mm
箱體外壁至軸承座端面距離K K= C1+ C2+(8~10)=44mm K=54mm
軸承旁連接螺栓的距離S 以Md1螺栓和Md3螺釘互不幹涉為准盡量靠近一般取S=D2 S=180
蝸輪軸承座長度(箱體內壁至軸承座外端面的距離) L1=K+δ=56mm L1=56mm
蝸輪外圓與箱體內壁之間的距離 =15mm
取 =15mm

蝸輪端面與箱體內壁之間的距離 =12mm
取 =12mm

機蓋、機座肋厚m1,m m1=0.85δ1=8.5mm, m=0.85δ=10mm m1=8.5mm, m=10mm
以下尺寸以參考文獻《機械設計、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 王昆等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年表6-1為依據
蝸桿頂圓與箱座內壁的距離 =40mm
軸承端面至箱體內壁的距離 =4mm
箱底的厚度 20mm
軸承蓋凸緣厚度 e=1.2 d3=12mm 箱蓋高度 220mm 箱蓋長度
(不包括凸台) 440mm
蝸桿中心線與箱底的距離 115mm 箱座的長度
(不包括凸台) 444mm 裝蝸桿軸部分的長度 460mm
箱體寬度
(不包括凸台) 180mm 箱底座寬度 304mm 蝸桿軸承座孔外伸長度 8mm
蝸桿軸承座長度 81mm 蝸桿軸承座內端面與箱體內壁距離 61mm

九、減速器其他零件的選擇
經箱體、蝸桿與蝸輪、蝸輪軸以及標准鍵、軸承、密封圈、擋油盤、聯軸器、定位銷的組合設計,經校核確定以下零件:
表9-1鍵 單位:mm
安裝位置 類型 b(h9) h(h11) L9(h14)
蝸桿軸、聯軸器以及電動機聯接處 GB1096-90
鍵10×70 10 8 70
蝸輪與蝸輪軸聯接處 GB1096-90
鍵25×110 25 14 110
蝸輪軸、聯軸器及傳動滾筒聯接處 GB1096-90
鍵20×110 20 12 110
表9-2圓錐滾動軸承 單位:mm
安裝位置 軸承型號 外 形 尺 寸
d D T B C
蝸 桿 GB297-84
7312(30312) 60 130 33.5 31 26
蝸輪軸 GB/T297-94
30216 80 140 28.25 26 22

表9-3密封圈(GB9877.1-88) 單位:mm
安裝位置 類型 軸徑d 基本外徑D 基本寬度
蝸桿 B55×80×8 55 80 8
蝸輪軸 B75×100×10 75 100 10

表9-4彈簧墊圈(GB93-87)
安裝位置 類型 內徑d 寬度(厚度) 材料為65Mn,表面氧化的標准彈簧墊圈
軸承旁連接螺栓 GB93-87-16 16 4
上下箱聯接螺栓 GB93-87-12 12 3

表9-5擋油盤
參考文獻《機械設計課程設計》(修訂版) 鄂中凱,王金等主編 東北工學院出版社 1992年第132頁表2.8-7
安裝位置 外徑 厚度 邊緣厚度 材料
蝸桿 129mm 12mm 9mm Q235

定位銷為GB117-86 銷8×38 材料為45鋼

十、減速器附件的選擇
以下數據均以參考文獻《機械零件設計課程設計》 毛振揚 陳秀寧 施高義 編 浙江大學出版社的P106-P118
表10-1視孔蓋(Q235) 單位mm
A A1 A。 B1 B B0 d4 h
150 190 170 150 100 125 M 8 1.5

表10-2吊耳 單位mm
箱蓋吊耳 d R e b
42 42 42 20
箱座吊耳 B H h
b
36 19.2 9..6 9 24

表10-3起重螺栓 單位mm
d D L S d1

C d2 h
M16 35 62 27 16 32 8 4 2 2 22 6

表10-4通氣器 單位mm
D d1 d2 d3 d 4 D a b s
M18×1.5 M33×1.5 8 3 16 40 12 7 22
C h h1 D1 R k e f
16 40 8 25.4 40 6 2 2

表10-5軸承蓋(HT150) 單位mm
安 裝
位 置 d3 D d 0 D0 D2 e e1 m D4 D5 D6 b1 d1
蝸桿 10 130 11 155 180 12 13 35.5 120 125 127 8 80
蝸輪軸 10 140 11 165 190 12 13 20 130 135 137 10 100
表10-6油標尺 單位mm

d1 d2 d3 h a b c D D1
M16 4 16 6 35 12 8 5 26 22
表10-7油塞(工業用革) 單位mm
d D e L l a s d1 H
M1×1.5 26 19.6 23 12 3 17 17 2

十一、減速器的潤滑
減速器內部的傳動零件和軸承都需要有良好的潤滑,這樣不僅可以減小摩擦損失,提高傳動效率,還可以防止銹蝕、降低雜訊。
本減速器採用蝸桿下置式,所以蝸桿採用浸油潤滑,蝸桿浸油深度h大於等於1個螺牙高,但不高於蝸桿軸軸承最低滾動中心。
蝸輪軸承採用刮板潤滑。
蝸桿軸承採用脂潤滑,為防止箱內的潤滑油進入軸承而使潤滑脂稀釋而流走,常在軸承內側加擋油盤。
1、《機械設計課程設計》(修訂版) 鄂中凱,王金等主編 東北工學院出版社 1992年
2、《機械設計 第四版》 邱宣懷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6年
3、《機械設計、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 王昆等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年
4、《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圖冊》(第三版) 龔桂義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年
5、《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指導書》(第二版) 龔桂義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年
6、簡明機械設計手冊(第二版) 唐金松主編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0年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 劉俊龍 何在洲 主編 機械工業出版社 1993年
《機械零件設計課程設計》 毛振揚 陳秀寧 施高義 編 浙江大學出版社1989
《機械設計 第四版》 邱宣懷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6年

要的就Q我406592117

❼ 汽車維修的實習記錄誰給點

最好汽車定位完畢,你的車的一些問題是否被解決呢,你可以看列印出的數據。前輪的外傾角是否在標准范圍內,不要差太多,還有就是左右不要差太多,因為這樣會造成你的汽車跑偏。在就是後傾角,只有一些特別高檔的汽車的後傾角在正8度左右,例如凌志等,因為他們有良好的助力轉向系統。也是在范圍之內,左右相差20分以上就會造成跑偏現象。現在的高檔汽車後輪的前束值也是可調節的,假如距離標准值相差太多那也會使你的汽車跑偏。 再有就是一些汽車不是標准底盤的汽車,象一些SUV 皮卡 還有小型客車,他們都裝有扭桿彈簧,開的時間久了會造成左右車高不一致,這時候就需要調節扭力桿達到標准值。 千萬注意的是不要把汽車的車高調的和出廠標准值不一致,一邊低會跑偏;整體過低跑起來會失去減震的效果,過高會使你的車子跑起來有種飄的感覺,最重要的是要注意不要前高後低。四、汽車維修技術 1、汽車電子點火系統的故障檢查及排除方法汽車電子點火系統的故障檢查,與傳統觸點式點火系統有許多相同之處。除了對點火線圈、火花塞、高壓線、點火正時等進行檢查外,還應檢查點火器、點火感測器(信號發生器)以及連接導線等。但是,在故障檢查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1)、在發動機啟動和工作時,不要用手觸摸點火線圈高壓線和分電器等,以免受電擊。(2)、在檢查點火系統電路故障時,不要用刮火的方式來檢查電路的通斷,這種做法容易損壞電子元器件,電路通斷與否應該用萬用表電阻擋來進行檢查判斷。(3)、進行高壓試火時,最好用絕緣的橡膠夾子夾任高壓線來進行試驗,直接用手接觸高壓線容易造成電擊。另一避免電擊的方法是:將高壓導線插入一隻備用火花塞,然後將火花塞外殼搭鐵。從火花塞電極間隙觀察是否跳火。(4)、在點火開關接通的情況下,不要做連接或切斷線路的操作,以免燒壞控制器中的電子器件。(5)、在拆卸蓄電池時,必須確認點火開關和其他所有的用電設備及其開關都已關閉,才能進行拆卸。(6)、安裝蓄電池時,一定要辨清正負極,負極搭鐵。千萬不能接錯,蓄電池極性與線夾的連接一定要牢固,否則容易損壞電子設備。(7)、在檢查點火信號發生器曲軸位置感測器時應注意: a.對於磁感應式的,在打開分電器蓋時注意不要讓墊圈、螺釘之類的金屬物掉入其內。在檢查導磁轉子與定子之間的間隙時,要使用無磁性厚薄規,並注意不要硬塞強拉。 b.對於光電式的,不要輕易打開分電器蓋子,若確需打開檢查時,要注意避免塵土對發光二極體、光敏元件和遮光轉子的污損。 c.在用干電池模擬點火信號檢查電子點火控制時,測量動作要快,干電池連接的持續時間,一般不要超過5秒。 d.霍爾效應式電子點火系統,在檢查維修時可能會產生高壓放電現象,造成對人身和點火系統本身的意外損害,所以必須注意以下幾點:進行全體檢查和維修前,應切斷電源後,再按要求進行;當使用外接電源供維修使用時,應嚴格限制其電壓不大於16V。當電壓達到16—16.5V時,接通時間不允許達到或超過1分鍾; 效應式電子點火系統的汽車被拖動時,應首先切斷點火系統電源;點火線圈負接線柱不允許與電容相連;任何條件下,只允許使用阻值為1k歐姆的分火頭,防止電磁干擾的1k歐姆阻尼電阻電纜不得用其他代替,火花塞插頭電阻值應在1k一5k歐姆。 5、汽車雨刷器常見故障診斷以及挑選方法說起雨刷器的故障,可能很多朋友不以為意。的確,在汽車的總和中,雨刷是個比較小的零部件。可是您知道嗎?每一片雨刷器平均每年要在您的汽車玻璃上刮100萬次以上。據國際駕駛安全調查顯示:雨天駕車,由老化雨刷引起的交通事故率比平常高出大約5倍! 這不,眼看著天氣暖和了,雨季就要來了。如果您的雨刷器有什麼故障,得趕緊想辦法修復。我們特地利用周日的休息時間,走訪了幾家汽車修理廠的師傅們,得到的答案就是:對症下葯——根據雨刷不同的病症給以不同的診斷方法。雨刷硬化:更換雨刷或橡膠片:不知您注意到沒有?雨下得很大時使用雨刷感覺不錯,可是當下小雨啟動雨刷時,就會發現雨刷會在玻璃面上留下擦拭不均的痕跡;還有的時候會卡在玻璃上造成視線不良。這種情況表明雨刷已硬化。若排除此故障,應先了解一下雨刷的工作原理。原來,雨刷是借馬達的轉動作用,靠連接棒轉變成一來一往的運動,並將此作用力傳達至雨刷臂及雨刷本身。當雨刷的橡膠部分硬化時,雨刷便無法與玻璃面緊密貼合,或者雨刷一有了傷痕便會造成擦拭上的不均勻,形成殘留污垢。雨刷或雨刷橡膠片的更換很簡單,但在更換時應注意,車型及年份不同,雨刷的安裝方法及長度不同。有的雨刷只需要更換橡膠片即可。 1.雨刷臂如果是可立式的就立起來,如果是不可立的屏蔽式,先將玻璃面弄濕,當雨刷在較易更換的位置時將馬達開關定在OFF。 2.雨刷的安裝方法有U鉤型、螺絲鎖定型。鉤型者只要將鉤子拉起來雨刷即可拔下。 3.取下來的雨刷最好與新裝的雨刷的長度比一比,看看是否相同,再觀察一下安裝方法是否相同。 4.將雨刷盡量按原來的方式插入,使其固定。 5.將擋風玻璃弄濕,觀察雨刷的動作是否正常。雨刷臂的故障,更換雨刷臂:雨刷藉助雨刷臂彈簧的力量而與擋風玻璃緊密接觸。當彈簧的張力變弱時,會由於高速行駛時帶給擋風玻璃的強大風壓而使雨刷浮起或掛在擋風玻璃上。為了徹底排除此故障,最好整組更新雨刷臂。1.將雨刷臂安裝部分的套子拆下來。2.將固定用的螺帽轉松後拆下。3.將雨刷臂放於直立的狀態,然後稍稍動一下就會脫落。4.在新的雨刷臂上換上雨刷本體。5.在雨刷的停止位置將螺帽轉緊,最後將蓋子裝上就好了。桑塔納2000電噴轎車怠速不穩故障維修一輛桑塔納2000電噴轎車進廠維修時,表現為怠速不穩,加速不良。故障檢查:針對上述故障現象,首先用電子眼讀取故障碼,但讀不到任何故障碼。接著對發動機進行斷火測試,發現發動機一缸不工作。於是把火花塞拆下來,發現火花塞油大了,不能跳火。因此更換上新的火花塞。開始幾分鍾工作正常,但幾分鍾後,一缸又不工作。 我們測量缸壓,發現一缸缸壓很低,別的缸均很正常。於是向一缸加註機油,又測量缸壓,這時缸壓正常。但是,在裝上火花塞後,剛才的現象又出現了:開始幾分鍾正常,幾分鍾後又不工作了。我們懷疑是噴油嘴出的問題,於是把噴油嘴進行超聲波清洗,而且在試驗台做了試驗,噴油嘴工作良好。接著我們裝復試車,但故障還沒有消除。 這時想起一缸為什麼總是油大呢?問題會不會出現在線路?仔細檢查線路,終於找到故障起因。原來缸噴油嘴的線束磨損,導致線路搭鐵,使缸噴油嘴不斷地噴油,不受電腦控制,最終使一缸火花塞因油大而不能工作。最後重新包紮線束,試車故障排除。在發動機一切正常的情況下,啟動機或蓄電池有故障都會使發動機難以啟動,甚至不能啟動。遇此情況,首先要了解啟動機與蓄電池的使用情況,以便大致判斷故障部位。若蓄電池使用時間已經超過1年,應重點檢查其技術狀況;若蓄電池使用時間較短,而啟動機長時間未檢修,則應從啟動機查起。然後根據啟動時的故障現象進行分析和處理: 1、啟動時只聽到啟動機電磁開關「咯咯」聲,或首次啟動時啟動機帶動曲軸緩轉幾下,繼而出現啟動電磁開關「咯咯」響,但曲軸卻不轉動。此現象一般屬於蓄電池「斷格」故障。 2、臨時停車每次都能啟動,但停車時間較長或第二天啟動時卻只能使曲軸轉一下。此現象屬於蓄電池自放電嚴重,其極板、隔板嚴重老化,說明該蓄電池已經接近報廢。 3、啟動時啟動機突然轉動無力,並伴有燒橡膠氣味或蓄電池處有煙冒出,多屬極樁、極樁夾子接觸不良而發熱燒損。 4、若啟動時啟動機驅動齒輪與發動機飛輪齒圈發出撞擊的空轉聲,其原因有二:一是飛輪齒圈的嚙合切入面變形;二是啟動機驅動齒輪與飛輪齒圈的間隙太大。兩者無法嚙合,發動機也就不能啟動。 5、電源總開關一接通,啟動機驅動齒輪就和飛輪齒圈嚙合在一起轉動。出現這種故障,一是啟動機電磁開關的保持線圈錯接在了電源接線柱上;二是鑰匙開關上的3根線接錯,判斷方法是:鑰匙在「0」位置時啟動機驅動齒輪不轉,在「2」位置時啟動電機驅動齒輪與飛輪齒圈嚙合一起轉動。 6、啟動開關轉到啟動位置發動機不能啟動,也無其他現象。這種故障,一是鑰匙、開關因磨損而未接通啟動電路;二是啟動機繼電器未接通啟動機電磁開關電路;三是電源開關未接通主電路。 7、啟動時只有輕微「嗒」的一聲,再無任何反應,這是啟動繼電器發卡所致。

❽ 新款桑塔納改裝天然氣安裝提前角,曲軸位置感測器3根線分別,黃無壓,紅2.4v,棕5v,怎麼接,請大

桑塔納2000Gsi轎車是上海大眾汽車製造廠在上世紀末推出的新車型,其結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為了提高學習者的實際操作技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電控發動機故障診斷思路與方法,本節以桑塔納2000Gsi轎車為實例列出了電控發動機故障診斷作業的詳細操作步驟。本節是實訓課程,建議在實習車間學習,且應具備整車或發動機台架,邊講、邊看、邊動手。(1)概述桑塔納2000Gsi轎車裝備AJR型發動機,M3.8.2電子控制系統。與桑塔納2000GLI的AFE發動機的M1.5.4P系統相比較,它採用了熱膜式空氣流量計,使發動機進氣流量的計量更精確;怠速控制採用節氣沒直動式,節氣門控制組件將怠速控制功能和節氣門位置感測器組合為一體使結構更緊湊,怠速控制能力加強;採用無分電器同時點火方式並裝有兩個爆震感測器,有效地控制爆震產生等多項技術改進措施使發動機性能更優越。桑塔納2000電控系統功能有:燃油噴射控制、點火提前角控制、活性炭罐控制、怠速穩定控制和自診斷功能等。電控系統的主要輸入信號(感測器信號)有:空氣流量計G70、發動機轉速感測器G28、霍爾式相位感測器G40、節氣門控制J338(包括節氣門電位計G69、怠速節氣門電位計G88、怠速開關F60)、進氣溫度感測器G72、水溫感測器G62、氧感測器G39、雙爆震感測器G61、G66、和附加信號車速、空調信號等。發動機控制單元J220。輸出信號(執行元件)有:汽油泵G6、噴油嘴N30-N33、點火線圈N128及末級功率N122、活性炭罐電磁閥N80、氧感測器加熱器Z19、節流閥體J338及怠速電機V60、還有附加信號:空調壓縮機及發動機轉速信號等。此外本部分還給出了發電機電控系統的電路原理圖和電控元件安裝位置圖,便於學習者按圖索驥。(2)燃油供給系統:迴路比較簡單,汽油泵安裝在燃油箱內,將吸入的汽油經汽油濾清器傳送給汽油分配管,再傳送到噴油器及燃油壓力調節器,多餘的燃油從汽油壓力調節器處流回到油箱。為了給下一步的檢修打基礎,給出了一些元件的工作參數如:壓力調節器的壓力參數:怠速時壓力應在0.25MPa左右;全負荷時壓力在0.28MPa左右;當關閉發動機後應不低於0.15MPa。(3)點火系統:該部分最好結合第7章的電子點火系講。因為都是以此車型作為典型的。(4)怠速系統的主要部件介紹節氣門控制單元:由節氣門電位計G69、怠速節氣門電位計G88、怠速開關F60、怠速電機、應急彈簧組成。節氣門控制單元是一個整體,不能拆開,不能調整。節氣門控制單元有四種工作狀況:非怠速工況、怠速調節、減速調節和機械應急怠速工作狀況。(5)感測器與附加信號:熱膜式空氣流量計G70向發動機控制單元提供進入發動機汽缸的空氣量,使之確定噴油量和點火時間;發動機轉速和曲軸位置感測器G28向發動機控制單元提供發動機轉速和曲軸轉角信號,起動機轉動時若無此信號則發動機不能發動。凸輪軸位置感測器G40是點火控制的主信號;水溫感測器G62、進氣溫度感測器G72為噴油和點火正時的修正信號;氧感測器G39向發動機控制單元提供廢氣中「剩餘氧含量」信號,控制單元根據這個信號修正下一時刻的噴油量。爆震感測器G61、G66將爆震信號傳給控制單元,控制單元對該缸的點火時間向後推遲。附加信號是與發動機控制單元有關的輸入和輸出信號,可以是感測器或開關信號,也可以是與其他控制單元交換的信號。主要有:發動機轉速信號、空調壓縮機信號、空調開關信號、車速信號、診斷信號等。(6)自診斷及用專用診斷儀進行檢測:打開點火開關後或在發動機運轉中,發動機控制單元能夠監視各感測器信號、執行信號是否正常。如果識別出故障,將控制發動機故障警告燈點亮並把故障碼存到存儲器中,在汽車維修中可以通過大眾專用診斷儀V.A.G1551/2或V.A.S5051/2進行故障檢索。本節以大眾專用診斷儀V.A.G1551或1552為例來介紹儀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驟。注意在使用儀器查詢前,必須對被測發動機的結構、相關參數詳細了解,否則檢測結果會出現錯誤。如同樣是桑塔納2000Gsi,其生產年份的不同、發動機型號配置不同,其結構區別可能很大,所以需要將發動機各方面情況弄清楚,才能著手進行檢測。診斷儀器的操作可按儀器顯示屏右上角的提示逐步進行。每進入一個步驟均對其中的選擇內容有說明,如模式說明中的1為數據流、2為閃光碼;各大總成地址碼中01是發動機、02是自動變速器、03是制動系統等。只要會計算機操作,就比較容易掌握鼓掌診斷儀的使用。故障診斷的思路和步驟,既重要又實用,應指導學習者反復訓練,達到熟能生巧的境界。

❾ 求一份施工組織課程設計的實例方案,急用,感激不盡

1 1、編制依據 根據XX 有限公司設計的御苑建設工程項目南苑、北苑地下室、東苑、 示範區、售樓處的各專業施工圖,針對本工程的特點,結合我公司同類 工程的施工經驗,編制本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本施工組織設計將作為我 公司的施工方案及施工技術措施編制的基礎,供業主審查,同時也將作 為指導工程施工的綱領性文件。(由於東苑 D-09、14;北苑花園洋房、 會所圖紙重新設計,市政、園林綠化及社區配套工程圖紙未出,方案中 不考慮;待圖紙重出後,按業主要求獨立編制。) 1.1 XX有限公司設計的御苑建設工程南苑、東苑、北苑地下室、示範區、售樓處 的各專業施工圖; 1.2 圖紙會審紀要; 1.3 施工現場及周邊水、電、通迅及道路情況; 1.4 我單位的施工力量、技術力量、機械設備及對同類型工程的施工 經驗。 1.5 主要法律、法規 序號 類別名稱 編號(文號)或 實施日期 1 國家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 國務院令第279號 2000.01.30 2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 國家主席第91號1998.03.01 3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國家主席第22號1989.12.26 4 國家 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國務院令第393號2004.02.01 5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1999.10.1 6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2004.12.1 7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2002.11.1 8 國家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 1998.11.29 2 1.6 主要規范、標准及圖集 序號 類別名稱 編號或文號 1 國標 工程測量規范 GB50026-2007 2 國標 建築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50202-2002 3 國標 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50203-2002 4 國標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50204-2002 5 國標 屋面工程質量驗收規范 GB50207-2002 6 國標 建築地面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50209-2002 7 國標 建築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規范 GB50210-2001 8 國標 建築給水排水及採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50242-2002 9 國標 建築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准 GB50300-2001 10 國標 建築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50303-2002 11 行業 建築變形測量規程 JGJ8-2007 12 行業 鋼筋混凝土高層建築結構設計與施工規程 JGJ3-2002 13 行業 建築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 JGJ33-2001 14 行業 建築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 JGJ46-2005 15 行業 建築施工安全檢查標准 JGJ59-99 16 行業 建築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 JGJ80-91 17 行業 建築地基處理技術規范 JGJ79-2002 18 行業 建築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 JGJ130-2001 19 行業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建築技術規程 JGJ/T14-2004 20 行業 砌築砂漿配合比設計規程 JGJ98-2000 21 行業 鋼筋焊接及�1�7�1�7收規程 JGJ18-2003 22 國標 機械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通用規范 GB50231-2009 3 23 國標 建築物抗震構造詳圖 03G329-1 24 國標 民用建築設計通則 GB50352--2005 25 國標 民用建築工程室內外環境污染控制規范 GB50325---2001 26 國標 屋面工程技術規范 GB50345---2004 27 國標 基坑監測技術規程建築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 GB50497-2009 28 行業 建築外窗氣密性能分級及其檢測方法 GB7107-2002 29 行業 建築幕牆物理性能分級 GB/T15225 30 行業 管道直飲水系統技術規程 GJJ110-2006 31 國標 民用建築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 DGJ08-94-2007 32 行業 智能建築設計標准 GB/T50314-2000 33 國標 有限電視系統工程技術規范 GB50200-94 34 行業 民用閉路電視監視系統工程技術規程 GB50198-94 35 國標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施工及驗收規范 GB50116-98 36 國標 採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 GB50019-2003 37 國標 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50243-2002 38 行業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力變壓器、油浸電抗器、 互感器施工驗收規范 GBJ148-90 39 行業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母線裝置施工驗收規范 GBJ149-90 40 國標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低壓電氣施工及驗收規范 GB50254-96 41 行業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纜線路施工及驗收規范 GBJ50168-2006 42 行業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接地裝置施工及驗收規范 GBJ50169-2006 43 國標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盤櫃及二次迴路接線施工及 驗收規范 GB50171-92 44 國標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施工及驗收規范 GB50166-2007 45 行業 建築與建築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驗收規范 GB/T50312-2000 4 46 國標 《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 GB 50108-2008 47 國標 《砼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及 構造詳圖》 03G101-1 48 國標 《建築圖抗震構造詳圖》 03G329-1 49 國標 《砼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 構造詳圖》 03G101-2 50 國標 《砼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 構造詳圖(筏板基礎)》 04G101-3 51 國標 《框架結構填充小型空心砌塊牆體結構構造》 03SG614 52 國標 《建築外窗氣密性能分級及其檢測方法》 GB7107-2002 53 國標 《建築幕牆物理性能分級》 GB/T15225 54 國標 《建築門窗氣密、水密、抗風壓性能分級及檢 測方法》 GB7106-2008 55 國標 《建築外窗保溫性能分級及其檢測方法》 GB8484 56 國標 《建築外窗空氣隔聲性能分級及檢測方法》 GB8485 57 國標 《華北標BJ 系列圖集》工程作法 08BJ1-1 58 國標 《鋼結構用高強度大六角頭螺栓》 GB/T1228-1991 59 國標 《鋼結構用大六角頭螺母》 GB/T1229-1991 60 國標 《鋼結構用高強度墊圈》 GB/T1230-1991 61 國標 《鋼結構用扭剪型高強度大六角頭螺栓�1�7�1�7�1�7大六 角頭螺母、墊圈技術條件》 GB/T1231-1991 62 國標 《鋼結構用扭剪型高強度螺栓連接副》 GB/T3632-1995 63 國標 《鋼結構用扭剪型高強度螺栓連接副技術條 件》 GB/T32633-1995 64 國標 《六角頭螺栓 C 級》 B/T5780-2000 65 國標 《六角螺母 C 級》 GB/T41-2000 66 國標 《平墊圈-C 級》 GB/T95-1985 5 67 國標 《地腳螺栓》 GB/T799-1988 68 國標 《圓柱頭焊釘》 GB/T10433-1989 69 國標 《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50205-2001 70 行業 《高層民用建築鋼結構技術規程》 JGJ99-98 71 國標 《多、高層民用建築鋼結構節點構造詳圖》 01SG519 72 國標 《多、高層民用建築鋼結構節點連接》 03G519-1 1.7 總公司《管理手冊》(QB/SXJG-SC-01-2009C 版)和《程序文件》 (QB/SXJG-CX-01-2009C 版)。 2、工程概況 2.1 項目概況 本工程工程名稱御苑建設工程,工程地點位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如意 開發區東部,項目總用地面積115360.413m 2 。 建設工期2010 年5 月20 日開工,2011 年12 月30 日竣工,總工期 585 天。 建設單位: 設計單位: 勘察單位: 監理單位: 施工單位: 本工程建築群由東苑、南苑、北苑、示苑區、售樓處五部分組成,每 個區域獨棟樓由通過地下車庫連成一體。東苑為雙拼別墅;南苑為聯排 別墅;北苑居住部分由疊拼別墅組成;示範住宅分為疊拼、聯排、雙拼 三類戶型;售樓處為鋼結構。 別墅戶型功能按動靜和私密程度分層設置,底層以起居室、餐廳等公 共為主,上層設置家庭室、卧室、書房等私密空間,雙拼別墅三層設主 卧室更為私密;地下室設貯藏間、車庫、工人房、影音、健身等功能; 建築每層均設陽台,頂層設露台,豐富生活空間層次;戶型設計將主人 流線、客人流線、傭人流線盡量分開設置,互不幹擾;別墅幾�1�7�1�7�1�7每戶設 6 電梯直通地上地下各層,有效提高戶型品質和檔次。 2.1.1 東苑:雙拼別墅24 棟,地下一層,地上三層,每棟由2 戶組 成,每戶地上面積約 330-480 平方米,地下約 130-170 平方米,總面積 約460-650 平方米。 2.1.2 南苑:聯排別墅22 棟,地下一層,地上三層,按環境品質的 差異形成不同的戶型。按開間分為大開間聯排住宅和小開間聯排住宅。 大開間聯排住宅包括N-2、5、6、9、10、13、14、17、18 九棟樓;小開 間聯排住宅包括 N-01、03、04、07、08、11、12、15、16、19-22 十三 棟樓。中部景觀較好,面積較大;外圍景觀次之,面寬略降;同時戶型 設計又分為邊戶型和中間戶型,在此基礎上又分南入口、北入口,如此 形成多種形式的戶型組合,為客戶提供多種選擇的同時,也豐富了建築 立面造型。每戶地上約220-280 平方米,地下約90-120 平方米,總面積 約310-400 平方�1�7�1�7。 2.1.3 北苑:疊拼別墅6 棟,地下一層,地上四層,每戶地上約240-270 平方米,地下約50-90 平方米,總面積約290-360 平方米。 2.1.4 示範區:示範住宅分為疊拼、聯排、雙拼三類戶型的樣板房, 疊拼別墅地下一層,地上四層;雙拼別墅地下一層,地上三層;聯排別 墅地下一層,地上三層。 2.1.5 售樓處 售樓處結構形式為鋼結構框架,耐火等級四級。地上二層,建築面積 930.53m2,建築高度 9.675m,室內外高差 150mm。外牆為玻璃幕牆與鋁 板幕牆牆體,屋面為玻璃天窗與鋁合金復合板屋面,內牆採用 100 厚輕 鋼龍骨紙面石膏板牆體。( 室內精裝修詳見專項方案) 2.2 建築設計概述 2.2.1 示範區、北苑、東苑、南苑、地下車庫 1)設計等級 工程為多層民用建築,耐火等級一級;屋面防水等級III 級;地下室 防水等級一級;結構形式為鋼筋混凝土剪力牆結構,建築結構抗震設�1�7�1�7 類別為乙類,結構設計使用年50 年,抗震設防烈度為8 度。 7 2)牆體工程 鋼筋砼牆體的填充牆採用與鋼筋砼牆體同厚度的蒸壓加氣砼砌塊牆 體。戶內管井採用60 厚水泥板砌築,牆體待立管安裝後再砌築,砌築時 內表面邊砌邊抹 10厚1:2.5 水泥砂漿,立管安裝後按結構圖紙把樓板 洞封堵嚴密。室外地坪覆土以下的牆體採用蒸壓磚,水泥砂漿砌築。本 工程採用蒸壓加氣砼砌塊牆體,容重≤800kg/m 3 ,導熱系數≤1.8kg/m 3 。 內外牆體轉角處、牆體收口處以及在牆體總長度超過 4m 時,設置構 造柱,在門窗洞口設置抱框柱。構造柱及拉筋、圈樑、門窗洞過梁及抱 框柱,除建築圖及相關標准圖集有說明者外,做法均按結構圖紙施工。 內牆均砌至樓板底,並擠實。 設備或管道安裝後均將洞周用瀝青麻絲封堵嚴實水泥砂漿抹平,防火 牆處採用岩棉封堵,水泥砂漿抹平。�1�7�1�7�1�7管豎井處牆體待立管安裝後再砌 築,砌築時內表面邊砌邊抹水泥砂漿,立管安裝後按結構圖紙把樓板洞 封堵嚴密。所有內外牆除為鋼筋混凝土牆或有地梁者外,均設水泥砂漿 內摻相當於水泥重量防水劑的防潮層。通風管道內壁均用水泥砂漿隨砌 隨抹光鋼筋混凝土牆體。有地漏、排水溝的房間,在蒸壓加氣砼砌塊牆 體下部,做高出樓(地)面 150 ㎜高 C15 砼帶。不同材料牆體接縫處為 避免開裂用玻纖網格布蓋縫。 3)屋面工程 屋面分有保溫上人地磚屋面、無保溫不上人地磚屋面、有保溫上人種 植屋面、瓦屋面。不上人屋面、上人屋面保溫層均採用擠塑聚苯板,容 重≥22kg/m 3 ,抗壓強度≥150Kpa。 屋面防水層採用單層改性瀝青柔性防水卷材。隔氣層採用1.2 ㎜厚聚 氨酯防水塗料隔氣層。 平屋面找坡採用1:10 水泥珍珠岩找坡 地下車庫屋面、種植屋面防水採用4+3 �1�7�1�7雙層SBS 聚脂胎改性瀝青防 水卷材,最上道防水為4mm 厚耐根穿刺防水卷材。 平屋面找坡層採用水泥珍珠岩找坡層。出屋面管道、設備基礎、預埋 件等在防水層施工前完成,防水材料上翻。 8 4)樓、地面工程 樓地麵包括:普裝(防滑地磚樓地面、地磚樓面、水泥砂漿地面、汽 車坡道耐磨砼樓面)、精裝(低溫熱水地板輻射採暖樓面,預留出裝飾面 層厚度,裝飾面層由廠家進行二次設計)。踢腳線高度 100mm。排水溝抹 20mm 厚聚合物水泥砂漿。 室內地面有防水層房間(除特別註明外),其防水層為1.5 厚聚合物 水泥基復合防水塗料。電梯井底坑的底板、側壁用1:2.5 水泥砂漿找平, 塗滲透結晶型防水塗料,用量≥1.5kg/m 2 。 樓板管道事先預埋套管或做出砼翻邊高出建築面層 50mm,用水房間 管道安裝後穿樓板之管道與套管之間,填塞瀝青麻絲,建築密封膏封堵, 再用防水層進行包封,其他房間用砼填實。 用水房間樓板四周隔牆下部做高出樓(地)面150 mm 高C15 砼帶, 且防水層上翻垂直面做至250mm(淋浴間上翻至1800mm)。 5)地下防水工程 地下室防水採用鋼筋抗滲混凝土自防和防水卷材兩道防水,半地下室 牆體設防潮層(牆身兩側的室內地坪有高差時,在高差范圍的牆身內側 做防潮層)。地下防水工程側壁外回填土採用3:7 灰土回填。 6)室內外牆體裝修 外牆裝修:干掛花崗岩石材、混合砂漿基層水性氟碳漆塗料牆面、混 合砂漿基層真石漆塗料牆。 內牆裝修:普裝(水泥砂漿無機塗料保溫牆面、水泥砂漿牆面、石灰 砂漿無機塗料牆)、精裝(預留裝飾層厚度待二次精裝)。 所有分隔採暖與非採暖空間的隔牆兩側抹 25 ㎜厚膨脹玻化微珠保溫 層。所有室內牆體上嵌入箱櫃穿透牆體時,露明處在箱體固定後,將背 面�1�7�1�7洞用鋼板網封閉,再作粉刷。 7)頂棚 普裝(刷塗料頂棚)、精裝(預留裝飾層厚度待二次精裝)。 8)門窗工程 外門窗選用斷橋鋁合金門窗,傳熱系數≤2.5W/m 2 .K,)。半地下室車 9 庫卷簾門傳熱系數≤1.5W/m 2 .K。 窗框與牆體之間的縫隙,採用高效保溫材料填堵,不得採用普通水泥 砂漿補縫;門窗框四周與抹灰層之間的縫隙,採用保溫材料和嵌縫密封 膏密封;玻璃幕牆內,隔牆,樓板或梁與幕牆之間的間隙填充保溫材料。 外門窗採用中空玻璃,傳熱系數≤2.5W/m 2 .K;外門、落地窗和單塊 玻璃面積大於1.5m 2 的門窗採用安全鋼化夾層玻璃。衛生間採用磨砂玻璃 (內側玻璃中空面磨砂) 9)油漆工程 木製品表面做一底三度白色調和漆、塑鋼門窗及幕牆型材採用白色氟 碳噴塗面層。金屬製品露明部分均做防銹漆二度,刷調和漆二度,不露 明的金屬製品均刷�1�7�1�7銹漆二度,所有金屬製品在刷底漆前先除油污。 10)室外工程 建築物四周均做800mm 寬隱藏式散水。 混凝土墊層縱向每隔20m 散水與外牆之間均設寬伸20mm 縮縫,縫內 嵌填防水油膏。散水為暗散水,向外側找坡 3%。雨落管出水處加設混凝 土導水裝置。 在空調板的隱蔽處安裝冷凝水排水立管和收集地漏或插管,管徑 30mm,管口距地面150mm。 2.2.2 售樓處 本工程為一棟臨時建築,為多層民用建築,耐火等級四級,建築設計 使用年限 5 年;屋面防水等級 III 級;結構形式為鋼結構框架,建築結 構抗震設防類別為丙類,抗震設防烈度為 8 度。售樓處地上 2 層,建築 面積930.53m 2 ,建築高度9.675m,室內外高差150mm。 1)牆體工程 內牆採用輕鋼龍骨石膏板牆體。 外牆為玻璃幕牆與鋁板幕牆牆體。 室內管井採用60mm 厚水泥板砌築,牆體待立管安裝後再砌築,砌築 時內表面邊�1�7�1�7邊抹 10厚1:2.5 水泥砂漿,立管安裝後按結構圖紙把樓 板洞封堵嚴密。有地漏、排水溝的房間,在蒸壓加氣砼砌塊牆體下部, 10 做高出樓(地)面 150mm高C15 砼帶。不同材料牆體接縫處為避免開裂 用玻纖網格布蓋縫 2)屋面工程 屋面為玻璃天窗、鋁合金復合板屋面和壓形鋼板砼組合樓蓋,做法由 專業廠家根據本套圖紙深化設計。 出屋面管道、設備基礎、預埋件等在防水層施工前完成,防水材料上 翻。 3)樓地面工程 樓地面工程分普裝(鋪地磚樓面、水泥砂漿地面)、精裝(低溫熱水 地板輻射採暖地面,預留裝飾地面厚度,待二次精裝)。 用水房間樓板四周隔牆下部做高出樓(地)面150mm 高C15 砼帶,且 防水層上翻垂直面做至 250mm 高(淋浴間上翻至 1800mm 高)。所有室內 地面有防水層的房間,其防水層均塗 1.5 ㎜厚聚合物水泥基復合防水塗 料。 建築�1�7�1�7的管道井在每層樓板處採用不低於樓板耐火極限的不燃燒體 或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有地漏的房間地面要向地漏或排水溝做不小於 0.5%的排水坡,且地 面最高點低於同層地面10mm。 牆體上嵌入箱櫃穿透牆體時,露明處在箱體固定後,將背面牆洞用鋼 板網封閉,再作粉刷。 4)牆面裝修 內牆:普裝(面磚牆面、水泥砂漿牆面)精裝(預留裝修厚度待二次 精裝) 外牆:外圍護結構為玻璃和鋁合金復合板幕牆系統。玻璃幕牆採用高 透LOW-E 中空玻璃;鋁合金銀灰色復合板,復合板採用銀灰色氟碳噴塗。 5)頂棚裝修 普裝(塗料頂棚、鋁條板頂棚)精裝(預留裝修厚度待二次精裝) 6)門窗工程 塑鋼外門窗的空氣滲透性能不低於《建築外門窗氣密、水密、抗風壓 11 性能分級檢測方法》GB/T7106-2008 規定的4 級,透明幕牆的氣密性不低 於《建築幕牆》GB/T21089-2007 規定�1�7�1�7 2 級。外門窗的傳熱系數≤ 2.5W/m 2 .K。 衛生間採用磨砂玻璃(內側玻璃中空面磨砂)。外門窗採用中空玻璃, 傳熱系數≤2.5W/m 2 .K;外門、落地窗和單塊玻璃面積大於1.5m 2 的門窗及 玻璃底邊離最終裝修面小於500mm 的落地窗玻璃採用安全鋼化夾層玻璃。 幕牆玻璃採用鋼化中空玻璃;外上懸窗採用鋼化玻璃;不承受水平荷載 的玻璃欄板採用12 ㎜厚鋼化夾膠玻璃。 7)油漆工程 木製品表面做一底三度白色調和漆、塑鋼門窗及幕牆型材採用白色氟 碳噴塗面層。金屬製品露明部分均做防銹漆二度,刷調和漆二度,不露 明的金屬製品均刷防銹漆二度,所有金屬製品在刷底漆前先除油污。鋼 結構表面噴塗超薄型防火塗料。 8)室外工程 建築物四周均做800 寬隱藏式散水坡。混凝土墊層縱向每隔20m 及散 水坡與外牆之間均設 20m 寬伸縮縫,縫內嵌填防水油膏。散水坡為暗散 �1�7�1�7,向外側找坡 3%。雨落管出水處加設混凝土導水裝置。外露雨水管及 檐溝採用成品,雨水管徑150 ㎜,管口距地150 ㎜。 2.3 結構設計概述 2.3.1 地基土特徵 根據勘察單位提供的《御苑建設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報告》顯示,場地 內地基土層詳細摘述如下: ①耕土:褐色,稍濕,鬆散;平均厚度為0.46m。 ②粉細砂:黃褐色,稍濕,中密,平均厚度3.99m。 ③中粗砂:黃褐色,稍濕-濕,中密;局部夾礫砂夾層及透鏡體,本 次勘察未揭穿該層,最大揭露厚度為8.10m。 承載力情況 ○2 層:粉細砂 fak= 160Kpa ○3 層:中粗砂 fak= 230Kpa 12 ○3 -1 層:細砂 fak= 180Kpa 2.3.2 場地水文地質條件 據鑽探揭露:在勘察場地部位的地下水主要為潛水,初見水位-9.4m~ -9.6m,土方開挖不考慮降水。 2.3.3 示範區、北苑、東苑、南苑 1)土方工程 a 基槽開挖�1�7�1�7�1�7械挖土時按有關規范要求進行,坑底保留200mm 厚的土 層人工清底。挖基槽時,不擾動持力層土的原狀結構,如經擾動,要挖 除擾動部分,並根據土的壓縮性回填土,壓實系數不小於0.92。 基坑開挖後,如基底設計標高處未達持力層,要繼續下挖至持力層, 並按上述有關要求回填至墊層底標高。 基槽開挖完畢後要進行地基釺探。探點採用梅花形布置,間距1.5m, 深1.8m。 基槽(坑)開挖後進行基槽檢驗。當發現與勘察報告和設計文件不 一致、或遇到異常情況時,會同勘察、施工、設計、建設監理單位共同 協商研究處理 b 基坑回填 基坑回填土及位於設備基礎、地面、散水、踏步等基礎之下的回填土, 必須分層夯實,每層虛鋪厚度不大於250mm,壓實系數不小於0.92。 2)地下室的防水要求 a 基礎底板、地下室外牆、室外與土接觸的頂板均採用防水混凝土, 設計抗滲�1�7�1�7級均為 S6。 混凝土基礎底板下(除註明外)設100mm 厚C15 素混凝土墊層,每邊 寬出基礎邊100mm。 不得隨意在牆內留任何豎向施工縫,必須嚴格按設計要求部位預留施 工後澆帶。 b 地下室底板、外牆、頂板防水卷材採用4+3 厚雙層SBS 聚脂胎改性 瀝青防水卷材,筏板底部防水卷材上層花鋪200 g 瀝青油氈隔離層。 3)後澆帶 13 封閉後澆帶的混凝土採用比設計強度高一級的補償收縮混凝土。後澆 帶寬800mm,按地下車庫基礎圖留設。 4)構造要求 (1)受力鋼筋的砼保護層最小厚度(且不小於受力鋼筋直徑) 部位 保護層厚度(mm) 部位 保護層厚度(mm) 底板及地梁 底面 (有墊層) 40 水池池壁 內側 (迎水面) 40 頂面 30 外側 25 地下室外牆 外側 (迎水面) 40 各層樓板 (室內) 15 內側 25 屋面 20 地下室頂板 (室外) 外側 (迎水面) 40 雨蓬 20 內側 15柱室外 35梁室外 35 室內 30 室內 25 (2)抗震等級為一、二級的框架結構,其縱向受力鋼筋採用普通鋼 筋時,鋼筋的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比值不小於1.25; 鋼筋的屈服強度實測值與強度標准值的比值不大於1.3,且鋼筋在最 大拉力下的總伸長率實測值不小於9%。 吊鉤、吊環:均採用HPB235 級鋼筋,嚴禁採用冷加工鋼筋。 (3)對於交叉梁,僅框架梁及剪力牆或連梁為其支座,兩交叉梁相 交處,每根交叉梁兩側均須附加加密箍筋, 且較長跨交叉梁的下部筋置 於較短跨交叉梁的下部筋之上。 (4)鋼筋的連接 ①當受拉鋼筋的直徑d>28mm 及受壓鋼筋的直徑d>32mm 時,採用機械 連接接頭。 ②抗震設防時縱向受力鋼筋連接接頭的位置避開梁端、柱端箍筋加密 區;當無法避開時,採用滿足等強度要求的高質量機械連接接頭,且鋼 14 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超過50% 。 ③有抗震設防要求的混凝土結構構件,除剪力牆分布鋼筋外,位於同 一連接區段內的縱向受力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得超過50%。 ④基礎底板、地梁及框架梁內縱向受力鋼筋直徑d>16mm 時,採用機 械連接接頭。 機械連接接頭連接件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滿足縱向受力鋼筋最小保 護層厚度的要求,且不得小於 15mm。連接件之間的橫向凈間距不小於 25mm。 不同直徑鋼筋連接時,被連接鋼筋的直徑相差不得大於5mm。 Ⅱ級接頭的接頭百分率不得大於50%;Ⅰ級接頭的接頭百分率不受限 制。 (5)接頭位置要求 受力鋼筋的接頭位置要設置在受力較小處;在同一根鋼筋上宜少設接 頭。基礎底板及地梁:上鐵在支座,下鐵在跨中。各層樓板及框架梁: 上鐵在跨中,下鐵在支座。 (6)現澆樓板、屋面板的構造要求:雙向板(或異形板)下鐵的�1�7�1�7 置,短向置於下層,長向在上層,現澆板施工時,採取措施保證鋼筋位置。 各板角負筋,縱橫兩向必須重疊設置成網格狀。 凡在板上砌隔牆時,在牆下板內底部增設加強筋(圖紙中另有要求者 除外),當板跨1500

❿ 急求機械製造工藝學的課程設計

可以參考一下這個設計如何。

機械工藝課程設計說明書
一、零件的分析
、零件的作用
題目給出的零件是CA6140的杠桿。它的主要的作用是用來支承、固定的。要求零件的配合是符合要求。
(二)、零件的工藝分析
杠桿的Φ25孔的軸線合兩個端面有著垂直度的要求。現分述如下:
本夾具用於在立式銑床上加工杠桿的小平面和加工Φ12.7。工件以Φ250+0.023 孔及端面和水平面底為定位基準,在長銷、支承板和支承釘上實現完全定位。加工表面。包括粗精銑寬度為30mm的下平台、鑽Ф12.7的錐孔 ,由於30mm的下平台的表面、孔表面粗糙度都為Ra6.3um。其中主要的加工表面是孔Ф12.7,要用Ф12.7鋼球檢查。
二、工藝規程的設計
(一)、確定毛坯的製造形式。
零件的材料HT200。考慮到零件在工作中處於潤滑狀態,採用潤滑效果較好的鑄鐵。由於年產量為4000件,達到大批生產的水平,而且零件的輪廓尺寸不大,鑄造表面質量的要求高,故可採用鑄造質量穩定的,適合大批生產的金屬模鑄造。又由於零件的對稱特性,故採取兩件鑄造在一起的方法,便於鑄造和加工工藝過程,而且還可以提高生產率。
(二)、基面的選擇
粗基準的選擇。對於本零件而言,按照粗基準的選擇原則,選擇本零件的不加工表面是加強肋所在的肩台的表面作為加工的粗基準,可用裝夾對肩台進行加緊,利用一組V形塊支承Φ45軸的外輪廓作主要定位,以消除z、z、y、y四個自由度。再以一面定位消除x、x兩個自由度,達到完全定位,就可加工Φ25的孔。
精基準的選擇。主要考慮到基準重合的問題,和便於裝夾,採用Φ25的孔作為精基準。
(三)、確定工藝路線
1、工藝路線方案一:
工序1 鑽孔使尺寸到達Ф25mm
工序2粗精銑寬度為30mm的下平台
工序3鑽Ф12.7的錐孔
工序4鑽Ф14孔,加工螺紋孔M8
工序5鑽Ф16孔,加工螺紋孔M6
工序6粗精銑Φ16、M6上端面
工序7 檢查

2、工藝路線方案二:
工序1 鑽孔使尺寸到達Ф25mm
工序2粗精銑寬度為30mm的下平台
工序3鑽Ф12.7的錐孔
工序4粗精銑Φ16、M6上端面
工序5鑽Ф16孔,加工螺紋孔M6
工序6鑽Ф14孔,加工螺紋孔M8
工序7 檢查
3、工藝路線的比較與分析

第二條工藝路線不同於第一條是將「工序4鑽Ф14孔,再加工螺紋孔M8」變為「工序6 粗精銑Φ16、M6上端面」其它的先後順序均沒變化。通過分析發現這樣的變動影響生產效率。而對於零的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都沒有大同程度的幫助。
以Ф25mm的孔子外輪廓為精基準,先銑下端面。再鑽錐孔,從而保證了兩孔中心線的尺寸與右端面的垂直度。符合先加工面再鑽孔的原則。若選第二條工藝路線而先上端面, 再「鑽Ф14孔,加工螺紋孔M8」不便於裝夾,並且毛坯的端面與軸的軸線是否垂直決定了鑽出來的孔的軸線與軸的軸線是非功過否重合這個問題。所以發現第二條工藝路線並不可行。
從提高效率和保證精度這兩個前提下,發現第一個方案也比較合理想。所以我決定以第一個方案進行生產。

工序1 加工孔Φ25。擴孔Φ25的毛坯到Φ20。擴孔Φ20到Φ250+0.023 , 保證粗糙度是1.6采立式鑽床Z518。
工序2 粗精銑寬度為30mm的下平台,仍然採用立式銑床X52k 用組合夾具。
工序3 鑽Ф12.7的錐孔,採用立式鑽床Z518,為保證加工的孔的位置度,採用專用夾具。
工序4 鑽Ф14孔,加工螺紋孔M8。用回轉分度儀組合夾具,保證與垂直方向成10゜。
工序5 鑽Φ16、加工M6上端面用立式鑽床Z518,為保證加工的孔的位置度,採用專用夾具
工序6 粗精銑Φ16、M6上端面 。用回轉分度儀加工,粗精銑與水平成36゜的台肩。用卧式銑床X63,使用組合夾具。
工序7 檢查

(四)、機械加工餘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確定
杠桿的材料是HT200,毛坯的重量0.85kg,生產類型為大批生產,。
由於毛坯用採用金屬模鑄造, 毛坯尺寸的確定;
由於毛坯及以後各道工序或工步的加工都有加工公差,因此所規定的加工餘量其實只是名義上的加工餘量,實際上加工餘量有最大加工餘量及最小加工餘量之分。
由於本設計規定有零件為大批量生產,應該採用調整法加工,因此計算最大與最小餘量時應按調整法加工方式予以確定。
毛坯與零件不同的尺寸有:(具體見零件圖與毛坯圖)故台階已被鑄出,根據《機械製造工藝設計簡明手冊》的銑刀類型及尺寸可知選用6mm的銑刀進行粗加工,半精銑與精銑的加工餘量都為0.5mm。
1.Φ25的端面考慮2mm,粗加工1.9m到金屬模鑄造的質量,和表面的粗糙度要求,精加工0.1mm,同理上下端面的加工餘量都是2mm。
2.對Φ25的內表面加工。由於內表面有粗糙度要求1.6
可用一次粗加工1.9mm,一次精加工0.1mm就可達到要求。。
3.鑽錐孔Φ12.7時要求加工一半,留下的裝配時鑽鉸,為提高生產率起見,仍然採用Φ12的鑽頭,切削深度是2.5mm。
4.用銑削的方法加工台肩。由於台肩的加工表面有粗糙度的要求6.3,而銑削的精度可以滿足,故採取分四次的銑削的方式,每次銑削的深度是2.5mm。
(五)、確定切削用量和基本工時
工序2:粗精銑寬度為30mm的下平台
1、 工件材料:HT200,金屬模鑄造
加工要求:粗銑寬度為30mm的下平台,精銑寬度為30mm的下平台達到粗糙度3.2。
機床:X52K立式銑床
刀具:高速鋼鑲齒式面銑刀Φ225(z=20)
2、計算切削用量
粗銑寬度為30mm的下平台
根據《切削手冊》進給量f=3mm/z,切削速度0.442m/s,切削深度1.9mm,走刀長度是249mm。機床主軸轉速為37.5z/min。
切削工時:t=249/(37.5×3)=2.21min
精銑的切削速度,根據《切削手冊》進給量f=3mm/z,切削速度0.442m/s,切削深度0.1mm,走刀長度是249mm。機床主軸轉速為37.5z/min。
切削工時:t=249/(37.5×3)=2.21min.
工序3 鑽Ф12.7的錐孔
1、工件材料:HT200,金屬模鑄造,
加工要求:銑孔2-Φ20內表面,無粗糙度要求,。機床:X52K立式銑床
刀具:高速鋼鑽頭Φ20,
2、計算切削用量
用Φ19擴孔Φ20的內表面。根據《切削手冊》進給量f=0.64mm/z,切削速度0.193m/s,切削深度是1.5mm,機床主軸轉速為195r/min。走刀長度是36mm。
基本工時:t1=2×36/(0.64×195)=0.58 min.
用Φ20擴孔Φ20的內表面。根據《切削手冊》進給量f=0.64mm/z,切削速度0.204m/s,切削深度是0.5mm,機床主軸轉速為195r/min。走刀長度是36mm。
基本工時:t2=2×36/(0.64×195)=0.58 min.
第四工序基本工時:t=t1+t2=1.16min.
工序5
鑽錐孔2-Φ8到2-Φ5。用Φ5的鑽頭,走刀長度38mm,切削深度2.5mm,進給量0.2mm/z,切削速度0.51m/s,
基本工時:t=2×38/(0.2×195)=1.93min.

確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時
粗銑,精銑平台
1加工條件:
工件材料:HT200鑄鐵,σb=165MPa,
機床:XA6132萬能機床
刀具:高速鋼鑲齒套式面銑刀
計算切削用量
<1>查得此銑刀的進給量fz=0.2mm/z由(《削用量簡明手冊》查得)
<2>切削速度:查得可以確定為Vc =15.27m/min
由於dw=80mm,齒數Z=10則Ns=1000Vc/3.14×80=61r/min
按機床說明書,得Ns=75r/min
實際切削速度V=∏dwn/1000=3.14×80×75/1000=19m/min
當n=75r/min時,工作台進給量為f=fz•Z•n=0.2×10×75=150mm/min
查機床說明書,這個進給量合乎實際.
工時:t=行程/進給量=20+30.5+6/150=0.37min
由於半精加工時只是涉及到切削深度的改變,所以要求的數據一般不變!

二、鑽孔
查《削用量簡明手冊》得:進給量f』=0.53mm/r
切削速度:Vc=15m/min鑽頭直徑為22mm,得主軸轉速為Ns=1000×15/3.14×22=217r/min
所以實際速度取Nw=250r/min
得實際切削速度為V=3.14×22×250/1000=17.3m/min
查機床說明書確定進量f=0.62mm/r
工時:切入3mm、切出1mm,t=80+3+1/0.62×250=0.54min

三、夾具設計
為了提高生產率,保證質量。經我組分工現在對第2、3道工序設計夾具。本夾具將用在立式X52K立式銑床。刀具是高速鋼鑽頭Φ20。
(一)、問題提出。
本夾具主要用來加工Φ20的孔。這兩個孔與上下端面有著垂直度的要求,設計夾具時,要求保證垂直度要求。
(二)、夾具的設計
1、定位基準的選擇
由零件圖可知Φ25孔的軸線所在平面和右端面有垂直度的要求是10゜,從定位和夾緊的角度來看,右端面是已加工好的,本工序中,定位基準是右端面,設計基準是孔Φ25的軸線,定位基準與設計基準不重合,需要重新計算上下端面的平行度,來保證垂直度的要求。在本工序只需要確定右端面放平。
2、切削力及夾緊力的確定
本夾具是在銑\鑽床上使用的,用於定位螺釘的不但起到定位用,還用於夾緊,為了保證工件在加工工程中不產生振動,必須對「17」六角螺母和」11」螺母螺釘施加一定的夾緊力。由計算公式
Fj=FsL/(d0tg(α+ψ1』)/2+r』tgψ2)
Fj-沿螺旋軸線作用的夾緊力
Fs-作用在六角螺母
L-作用力的力臂(mm)
d0-螺紋中徑(mm)
α-螺紋升角(゜)
ψ1-螺紋副的當量摩擦(゜)
ψ2-螺桿(或螺母)端部與工件(或壓塊)的摩擦角(゜)
r』-螺桿(或螺母)端部與工件(或壓塊)的當量摩擦半徑(゜)
根據《工藝手冊》其回歸方程為
Fj=ktTs
其中Fj-螺栓夾緊力(N);
kt-力矩系數(cm-1)
Ts-作用在螺母上的力矩(N.cm);
Fj =5×2000=10000N
位誤差分析
銷與孔的配合0.05mm,銑/鑽模與銷的誤差0.02mm,銑/鑽套與襯套0.029mm
由公式e=(H/2+h+b)×△max/H
△max=(0.052+0.022+0.0292)1/2
=0.06mm
e=0.06×30/32=0.05625
可見這種定位方案是可行的。
具操作的簡要說明
本夾具用於在立式銑床上加工杠桿的小平面和加工Φ12.7。工件以Φ250+0.023 孔及端面和水平面底為定位基準,在長銷、支承板和支承釘上實現完全定位。採用螺母及開口墊圈手動夾緊工件。當加工完一邊,可松開螺釘、螺母、支承釘來加工另一邊。一次加工小平面和加工Φ12.7
夾具裝配圖,夾具零件圖分別見附帶圖紙。

閱讀全文

與墊圈檢測裝置課程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機械傷害的後果是什麼意思 瀏覽:663
熱水器的塑料閥門怎麼卸掉 瀏覽:608
暖氣智能閥門有水珠 瀏覽:668
管道閥門有哪些品牌 瀏覽:29
忍3工具箱最新版 瀏覽:418
地熱管道充水時閥門開關 瀏覽:59
什麼牌子安檢設備好 瀏覽:522
暖氣上下閥門方向 瀏覽:899
打開空調閥門漏氣怎麼回事 瀏覽:857
常見的區域網硬體設備有哪些 瀏覽:472
儀器設備購置說明怎麼寫 瀏覽:465
北京超濾水處理設備哪裡有 瀏覽:63
閥門裡面的銅接管什麼材質 瀏覽:956
機械損耗怎麼算 瀏覽:679
筆記本如何輸出聲音設備 瀏覽:351
實驗室冷卻結晶的裝置圖 瀏覽:474
2516是什麼軸承 瀏覽:992
儀器製造課程設計微動裝置 瀏覽:635
修復儀器測量怎麼用 瀏覽:553
防雷裝置檢測資質取消 瀏覽: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