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古代沒有齒輪嗎
據史料記載,遠在公元前400~200年的中國古代就巳開始使用齒輪,在我國山西出土的青銅齒輪是迄今已發現的最古老齒輪,作為反映古代科學技術成就的指南車就是以齒輪機構為核心的機械裝置。17世紀末,人們才開始研究,能正確傳遞運動的輪齒形狀。18世紀,歐洲工業革命以後,齒輪傳動的應用日益廣泛;先是發展擺線齒輪,而後是漸開線齒輪,一直到20世紀初,漸開線齒輪已在應用中佔了優勢。
2. 為了連續噴射火焰,中國古代人發明了什麼機械裝置
在機械裝置上,中國古代人又發明了雙動式活塞風箱,使連續噴射火焰成為可能回。利用雙動式活塞答風箱不斷地抽出容器中的猛火油,就可以連續噴出火焰。火焰噴射器是用當時最好的含銅70%的彈殼黃銅製作的,這是世界上第一具名副其實的火焰噴射器。
3. 中國歷史上最早使用齒輪是哪個朝代
中國歷史上最早使用齒輪是在戰國時期。
東漢初年(公元 1世紀)已有人字齒輪。三國時期出現的指南車和記里鼓車已採用齒輪傳動系統。晉代杜預發明的水轉連磨就是通過齒輪將水輪的動力傳遞給石磨的。
史書中關於齒輪傳動系統的最早記載,是對唐代一行、梁令瓚於 725年製造的水運渾儀的描述。北宋時製造的水運儀象台(見中國古代計時器)運用了復雜的齒輪系統。明代茅元儀著《武備志》(成書於1621年)記載了一種齒輪齒條傳動裝置。
1956年發掘的河北安午汲古城遺址中,發現了鐵制棘齒輪,輪直徑約80毫米,雖已殘缺,但鐵質較好,經研究,確認為是戰國末期(公元前3世紀)到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4年)期間的製品。
1954年在山西省永濟縣櫱家崖出土了青銅棘齒輪。參考同坑出土器物,可斷定為秦代(公元前221~前206)或西漢初年遺物,輪40齒,直徑約25毫米。關於棘齒輪的用途,迄今未發現文字記載,推測可能用於制動,以防止輪軸倒轉。
1953年陝西省長安縣紅慶村出土了一對青銅人字齒輪。根據墓結構和墓葬物品情況分析,可認定這對齒輪出於東漢初年。兩輪都為24齒,直徑約15毫米。衡陽等地也發現過同樣的人字齒輪。
4. 古代指示方向的儀器有哪些
1、司南
司南是中國古代辨別方向用的一種儀器,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發明。據《古礦錄》記載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的河北磁山一帶。
據近代考古學家猜測用天然磁鐵礦石琢成一個勺形的東西,放在一個光滑的盤上,盤上刻著方位,利用磁鐵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別方向。目前發現的唯一一件實物在四川成都。是現在所用指南針的始祖。 現比喻行事的准則;正確的指導。
2、指南魚
指南魚記載於《武經總要》,是曾公亮在北宋初年發明的。它是中國古代用於指示方位和辨別方向的一種器械,跟司南一樣。公元九六零年,宋太祖建立宋朝,結束了五代十國時期的封建割據局面。北宋時候,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了新的發展。
在這個基礎上,我國的科學技術獲得了輝煌的成就。宋朝時候,我國指南魚在指南針的製造方面,跟造紙法和印刷術一樣,也有很大的發展。 大約在北宋初年,我國又創制了一種指南工具——指南魚。
當時有一部有名的軍事著作,叫《武經總要》,其中說:行軍的時候,如果遇到陰天黑夜,無法辨明方向,就應當讓老馬在前面帶路,或者用指南車和指南魚辨別方向。
3、指南車
指南車,又稱司南車,是中國古代用來指示方向的一種裝置。它與指南針利用地磁效應不同,它不用磁性。指南車是利用齒輪傳動來指明方向的一種簡單機械裝置。其原理是,靠人力來帶動兩輪的指南車行走,從而帶動車內的木製齒輪轉動,來傳遞轉向時兩個車輪的差動。
再來帶動車上的指向木人與車轉向的方向相反角度相同,使車上的木人指示方向,不論車子轉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終指向指南車出發時設置木人指示的方向,「車雖回運而手常指南」。
4、指南針
指南針,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的磁針,磁針在天然地磁場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轉動並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北磁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
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針的發明有三類部件,分別是司南、羅盤和磁針,均屬於中國的發明。據《古礦錄》記載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的磁山一帶。
指南針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磁石磁性認識的結果。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的發明對人類的科學技術和文明的發展,起了無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國古代,指南針起先應用於祭祀、禮儀、軍事和占卜與看風水時確定方位。
5、磁針
針形磁鐵,通常是狹長菱形。中間支起,可在水平方向自由轉動,受地磁作用,靜止時兩個尖端分別指著南和北。
5. 中國古代有什麼指方向的儀器
指南車
指南車起源很早,歷代曾幾度重製,宋代才有完整的資料。它與指南針利用地磁效應不同,它不用磁性。它是利用齒輪傳動系統來指明方向的一種機械裝置。其原理是,靠人力來帶動車輛行走,由車輪的轉動來帶動齒輪的轉動,再由齒輪的轉動來帶動車上的木人指示方向。不論車子轉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終指向南方。
司南
早在兩千多年前漢,能工巧匠把磁石打磨鑿雕成一個勺形,放在青銅製成的光滑如鏡的底盤上,再鑄上方向性的刻紋。這個磁勺在底盤上停止轉動時,勺柄指的方向就是正南,勺口指的方向就是正北。
古代羅盤
後來古人又在司南的基礎上製作了古代羅盤。這時的羅盤已很像現在使用的指南針了,它具有指方向的磁針和顯示方位的刻度盤。把羅盤裝在船上,可以為人們航海指引方向。
指南魚
大約在北宋初年,由於軍事和航海等需要和材料與工藝技術的發展,先後利用人造的磁鐵片和磁鐵針以及人工磁化方法製成了在性能和使用上比司南先進的指南魚。指南針
在指南魚發明後不久,又發明了一種意義更重大、製法更簡單、使用更方便和用途更廣泛的指南針。最早是北宋的著名政治家和科學家沈括在其著作《夢溪筆談》中記述的,大意是利用天然磁石磨鐵針,受磨的鐵針就能指向南方。
6. 富含古人思想智慧,古代的兩款黑科技都是什麼
隨著時代進步,黑科技這個詞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而人類也切切實實地體會到了科技進步的紅利,比如,一枚小小的晶元里藏著精密的構造,可以幫助人類解決很多麻煩。
今天,科技的便捷發達其實同樣蘊含著這樣的內涵,我們不斷追求更加發達地科技,更加便捷的生活,都是希望能夠擁有更多的時間來體會生活,追求理想的生活狀態。
7. 魯班發明了哪些機械
魯班還是一位傑出的機械發明家,發明創造了多種簡單機械裝置。如魯班曾對古代的鎖進行了重大改進。鎖在我國奴隸社會的周代就已經出現,其形狀像一條魚,構造比較簡單,安全性比較差;經過魯班改進後,其形狀、結構均有較大變化,鎖的機關設在裡面,外表不露痕跡,只有藉助配好的鑰匙才能打開,具有很強的安全性和實用性,能夠代替人的看守。魯班曾用竹子做成一隻木鳥,能夠藉助風力飛上高空,長久不落地、在當時引起很大震動。還有一種傳說,說魯班曾製成機動的木馬車,這輛木馬車由「木人」駕駛,裝有各種機關,能夠在路上自動行走,一直到漢代還在流傳。魯班曾製作了一種稱之為「機封」的裝置,可以用機械的方法進行下葬,具有很高的技巧,人們對此很佩服,但由於當時盛行厚葬,這種方法未能得到實施。
8. 古代有哪些辨別方向的工具
1、指南車
指南車,又稱司南車,是中國古代用來指示方向的一種裝置。它與指南針利用地磁效應不同,它不用磁性。指南車是利用齒輪傳動來指明方向的一種簡單機械裝置。
其原理是,靠人力來帶動兩輪的指南車行走,從而帶動車內的木製齒輪轉動,來傳遞轉向時兩個車輪的差動,再來帶動車上的指向木人與車轉向的方向相反角度相同,使車上的木人指示方向,不論車子轉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終指向指南車出發時設置木人指示的方向,「車雖回運而手常指南」。
2、指南針
指南針,古代司南改進而來,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的磁針,磁針在天然地磁場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轉動並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
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針的發明有三類部件,分別是司南、羅盤和磁針,均屬於中國的發明。據《古礦錄》記載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的磁山一帶。
指南針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磁石磁性認識的結果。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的發明對人類的科學技術和文明的發展,起了無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國古代,指南針起先應用於祭祀、禮儀、軍事和占卜與看風水時確定方位。
3、司南
司南是中國古代辨別方向用的一種儀器,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發明。據《古礦錄》記載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的河北磁山一帶。
據近代考古學家猜測用天然磁鐵礦石琢成一個勺形的東西,放在一個光滑的盤上,盤上刻著方位,利用磁鐵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別方向,是現在所用指南針的始祖。但並無考古實物。 現比喻行事的准則;正確的指導。
4、羅盤
羅盤,又叫羅經儀,是用於風水探測的工具,理氣宗派常用的操作工具。羅盤主要由位於盤中央的磁針和一系列同心圓圈組成,每一個圓圈都代表著中國古人對於宇宙大系統中某一個層次信息的理解。
中國古人認為,人的氣場受宇宙的氣場控制,人與宇宙和諧就是吉,人與宇宙不和諧就是凶。於是,他們憑著經驗把宇宙中各個層次的信息,如天上的星宿、地上以五行為代表的萬事萬物、天乾地支等,全部放在羅盤上。
風水師則通過磁針的轉動,尋找最適合特定人或特定事的方位或時間。盡管風水學中沒有提到「磁場」的概念,但是羅盤上各圈層之間所講究的方向、方位、間隔的配合,卻暗含了「磁場」的規律。
5、華表
一般認為,華表又名桓表、表木,是一種在古代建築物中用於紀念、標識的立柱。華表起源於古代的一種立術,相傳在我國堯舜時代,人們就在交通要道豎立木柱,作為行路時識別方向的標志,這就是華表的雛形。
相傳堯時立木牌於交通要道,供人書寫諫言,針砭時弊。遠古的華表皆為木製,東漢時期開始使用石柱作華表,華表的作用已經消失了,成為豎立在宮殿、橋梁、陵墓等前的大柱。
6、牽星盤
牽星板是測量星體距水平線高度的儀器,其原理相當於當今的六分儀。通過牽星板測量星體高度,可以找到船舶在海上的位置。牽星板共有大小十二塊正方形木板,以一條繩貫穿在木板的中心,觀察者一手持板,手臂向前伸直,另一手持住繩端置於眼前。
此時,眼看方板上下邊緣,將下邊緣與水平線取平,上邊緣與被測的星體重合,然後根據所用之板屬於幾指,便得出星辰高度的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