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某組同學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做「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實驗.(1)請指出實驗裝置中需要糾正的
(1)實驗裝置中抄細線沒有與襲木板平行,
(2)設小車的質量為M,砂和砂桶的質量為m,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
對m:mg-F拉=ma
對M:F拉=Ma
解得:a=
F
拉=
當m<<M時,即當小車質量遠大於砝碼和盤的總質量,繩子的拉力近似等於砂和砂桶的總重力.
故答案為:細線沒有與木板平行;遠大於.
『貳』 某同學做了如圖1、2實驗(裝置氣不漏氣,白磷達40℃燃燒).整個實驗如下:(1)寫出A試管中發生反應的現
(抄1)寫出A試管中發生襲反應的現象是白磷劇烈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放出大量的熱;故填:白磷劇烈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放出大量的熱;
(2)待試管冷卻至室溫,在水中取下膠塞,試管中液面上升.原因是試管內氣體減少,氣壓減小;故填:試管內氣體減少,氣壓減小;
(3)圖1實驗可得出的結論是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
;故填: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
;
(4)用圖2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低於
的原因可能有裝置漏氣、紅磷不足;故填:裝置漏氣;紅磷不足.
(5)用圖1比圖2完成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的一個優點是避免了圖2中由於伸入燃燒匙時空氣逸出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故填:避免了圖2中由於伸入燃燒匙時空氣逸出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叄』 某同學設計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試回答:(1)實驗開始時,是先給氧化銅
(1)由於一抄氧化碳氣體是可燃襲性氣體,所以在點燃前要先通入一氧化碳氣體使裝置中的空氣排凈,然後再加熱,防止氣體不純,加熱時發生爆炸.故填:先通一氧化碳
(2)A處能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黑色粉末變紅.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CuO
△ | .
『肆』 某同學利用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鐵跟水蒸氣反應的實驗,並繼續研究鐵及其化合物的部分性質. 已知:
(1)鐵在高溫下與水反應,鐵表現為還原性,水表現出氧化性,生成四氧化三鐵和氫氣,反應方程式為3Fe+4H 2 O(g) Fe 3 O 4 +4H 2 , 故答案為:3Fe+4H 2 O(g) Fe 3 O 4 +4H 2 ; (2)鐵和水蒸氣反應,產物為四氧化三鐵和氫氣,待硬質試管冷卻後,取少許其中的固體物質溶於稀硫酸得溶液B,一定發生Fe 3 O 4 +8H + =Fe 2+ +2Fe 3+ +4H 2 O,取少量溶液B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變紅色Fe 3+ +3SCN - ?Fe(SCN) 3 ,則說明所得溶液中存在的陽離子是一定有Fe 3+ ,一定有Fe 3 O 4 ,可能有過量的鐵;若溶液未變紅色,可能含有過量的鐵,將三價鐵離子全部轉化成二價鐵離子,Fe+2Fe 3+ ═3Fe 2+ ,故答案為:A;C; (3)鐵和水蒸氣反應,產物為四氧化三鐵和氫氣,可能有過量的鐵,固體物質溶於稀硫酸得溶液B,溶液中過量的鐵可能將三價鐵離子全部轉化成二價鐵離子,Fe+2Fe 3+ ═3Fe 2+ ,Fe 2+ 與KSCN溶液不反應,所以,該同學按上述實驗方案進行了實驗,結果溶液未變紅色, 故答案為:Fe+2Fe 3+ =3Fe 2+ ; (4)可觀察到生成白色沉澱,迅速變成灰綠色,最後變成紅褐色的現象,說明含有Fe 2+ 離子,綜上分析可知,白色沉澱為氫氧化亞鐵,紅褐色沉澱為氫氧化鐵,所以反應為:FeSO 4 +2NaOH=Fe(OH) 2 ↓+Na 2 SO 4 、4Fe(OH) 2 +O 2 +2H 2 O=4Fe(OH) 3 , 故答案為:FeSO 4 +2NaOH=Fe(OH) 2 ↓+Na 2 SO 4 、4Fe(OH) 2 +O 2 +2H 2 O=4Fe(OH) 3 ; (5)Fe 2+ 溶液因為水解和還原性而不易保存,可以加入酸抑制其水解,加入還原性鐵(鐵釘)防止其被氧化,故答案為:還原;Fe 2+ 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而變質;鐵粉; (6)加熱時氣體的溶解度降低,所以,除去蒸餾水中溶解的O 2 常採用加熱煮沸的方法;利用鐵粉和稀硫酸反應產生的氫氣排出試管A、B中的空氣,使A、B充滿還原性氣體氫氣,可排除試管中的氧氣,防止Fe(OH) 2 被空氣中氧氣氧化,一段時間後,關閉止水夾,試管A中生成的FeSO 4 溶液壓到試管B,與試管B中的NaOH溶液反應,生成Fe(OH) 2 沉澱,在試管B中觀察到白色的Fe(OH) 2 , 故答案為:把蒸餾水煮沸;利用鐵粉和稀硫酸反應產生的氫氣排出試管A、B中的空氣,防止Fe(OH) 2 被空氣中氧氣氧化;B. |
『伍』 某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桌面離地面的高度為H,將鋼球從軌道的不同高度h處靜止
(1)AB(2)A(3)4Hh(4)小 (5)軌道對小球的摩擦力做功,空氣阻力對小球做功,鋼球轉版動動能不能忽略等權
『陸』 某同學設計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試回答:(1)該裝置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
(1)通過觀察可知該裝置中缺少尾氣的處理裝置,而把一氧化碳直接排放到空氣中了.我們可以在出氣口處添加一燃著的酒精燈,把未反應的一氧化碳燃燒掉. 故答案為:缺少尾氣的處理裝置,而把一氧化碳直接排放到空氣中了;在出氣口處添加一燃著的酒精燈,把未反應的一氧化碳燃燒掉; (2)在加熱條件下,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生成了銅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了碳酸鈣沉澱和水,所以,圖中A處能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黑色粉末變紅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O+CuO △ | .
『柒』 某同學利用如圖實驗裝置用酵母菌做了如下實驗,回答相應問題.註:a.本實驗所用的酵母液是由5%的葡萄糖
(1)由圖可知,甲和乙的單一變數是有無空氣,說明該實驗裝置是用於探專究酵母菌的呼吸屬方式的;酵母菌兼性厭氧菌. (2)酵母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都能產生二氧化碳,且有氧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比無氧呼吸多,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使溶液的pH下降,所以一段時間後,觀察1、2試管均變黃,2號試管較1號試管黃色深.可見,本實驗中選用BTB試劑檢測的是二氧化碳. (3)酵母菌在有氧時代謝旺盛,繁殖快,在無氧時發酵產生酒精,所以在製作葡萄酒的實驗中,將酵母菌種加入葡萄漿後,發酵瓶應先通氣一段時間再密閉. (4)酵母菌可遺傳的變異有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如果給酵母菌提供含 | 18
『捌』 某同學採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做「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的實驗時,請指出這個實驗過程中產生誤差的主要原
由實驗裝置可知,重物的質量雖大,但重物和紙帶之間存在阻力,重物及紙帶在下落時受到阻力,從能量轉化的角度,由於阻力做功,重力勢能減小除了轉化給了動能還有一部分轉化給摩擦產生的內能,所以重物增加的動能略小於減少的重力勢能,這是產生誤差的其中一個原因; 另一個動能的增加與重力勢能的減小,均需要測量紙帶的長度,因此測量過程中存在誤差; 故答案為:紙帶與打點計時器限位孔和振針間存在摩擦阻力;測量紙帶長度時存在誤差. |
『玖』 某同學設計如圖實驗裝置探究「分子的性質實驗圖I是按課本進行的一個化學實驗,大燒杯中的實驗現象是_____
濃氨水具有揮發性抄,揮發性氨氣遇到襲的酚酞試液變紅.圖I是按課本進行的一個化學實驗,大燒杯中的實驗現象是甲燒杯中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紅,丙燒杯內無明顯變化; 甲燒杯中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紅,丙燒杯內無明顯變化(液面下降也可),此實驗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 【分析討論】: (1)E試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與B、C中的酚酞溶液做對照或者對比; (2)對比改進前的實驗,改進後實驗的優點是能夠防止氨氣擴散到空氣中,污染大氣;能夠得出在不同溫度下分子運動的劇烈程度的差異. (3)由此可以得到的實驗結論是:①濃氨水顯鹼性②分子在不斷運動,且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 故答案為:甲燒杯酚酞試液變紅;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1)與B、C中的酚酞溶液作比較;(2)B、C試管中酚酞溶液變紅,且C試管中的要快些;(3)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
『拾』 某同學按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裝置氣密性良好).已知該同學在裝置Ⅰ中加入的是石灰石和稀鹽酸,在裝
(1)裝置Ⅰ中加入的是石灰石和稀鹽酸,先打開止水夾a,關閉止水夾b,則在裝置中Ⅰ中觀察到的現象是有大量氣泡產生,固體逐漸減少;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2)關閉止水夾a,打開止水夾b,由於生成二氧化碳氣體,試管內壓強增大,試管中的液體會通過導管被壓入試管Ⅱ中; 若稀鹽酸過量,液體被壓入試管Ⅱ後,先將氫氧化鈉給中和掉,然後和生成的碳酸鈉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若氫氧化鈉溶液過量,液體被壓入試管Ⅱ後,氫氧化鈉先將稀鹽酸給中和掉,然後氯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產生白色沉澱. 故答案為:(1)有氣泡產生,固體減少;CaCO3+2HCl═CaCl2+H2O+CO2↑;(2)液面下降,液體沿導管進入裝置Ⅱ中;Na2CO3+2HCl=2NaCl+H2O+CO2↑;CaCl2+Na2CO3=CaCO3↓+2NaCl.
與某同學做了如圖的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機械損耗怎麼算
發布:2025-09-24 14:21:51
瀏覽:679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