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分析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並回答下列問題.(1)用來驗證光合作用是否有氧氣產生的裝置是______,進行該
(1)乙裝置可以用來驗證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取一些金魚藻,放在盛有清水的大燒杯中.在金魚藻上面倒罩一短頸玻璃漏斗,漏斗頸上套上灌滿清水的玻璃管.將上述裝置移至陽光下照射,並觀察現象.待氣體充滿試管的1/2時,取出玻璃管,迅速將快要熄滅的細木條插進管內,觀察現象.管內的氣體能使快要熄滅的細木條猛烈的燃燒起來.原因是氧氣能助燃,能使快要熄滅的細木條重新燃燒,表明產生的氣體是氧氣.同時進行該實驗,還必須把該裝置放在光照的條件下進行.
(2)甲裝置可以用來驗證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原料包括水和二氧化碳,其中二氧化碳能被氫氧化鈉吸收.光合作用的探究實驗通常包括暗處理、對照實驗、脫色、漂洗、滴碘、觀察幾個步驟,觀察現象,得出結論:在含有氫氧化鈉溶液玻璃罩中的天竺葵的葉子沒有變色,仍是黃白色,而無氫氧化鈉溶液的天竺葵的葉子變成藍色,說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對照實驗只有一個變數,其它量都相同.因此,若此裝置需要一個對照實驗,則對照實驗裝置的水槽中應當裝有水.
(3)丙裝置是驗證種子萌發時釋放二氧化碳的實驗.種子萌發時,有機物徹底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同時釋放熱量.將萌發的種子瓶內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特性).
故答案為:
(1)乙、光照.
(2)甲、光照.
(3)萌發的種子呼吸釋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熱量、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的存在.
⑵ 如何證明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
1782年,瑞士人謝尼伯做了一個實驗,他把植物的葉子浸在玻璃水筒里,葉子上罩個玻璃漏斗,漏斗柄上倒放一支試管,試管里裝滿水,然後把整個裝置放在太陽光下。過了一會兒,一個個小氣泡從漏斗里往上跑,最後把水都頂下來了。等把試管里的氣體收集起來後,把微燃的小木片伸進這氣體里,就看到木片發出耀眼的火焰。這證明那試管中的氣體是氧氣。以後他用一根小管子把二氧化碳通入水裡,發現小氣泡冒出的更多了。通入的二氧化碳越多,葉面上冒出的氣泡也就越多。經過仔細研究,他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植物靠二氧化碳營養,它吸收二氧化碳,而排出氧氣。」
1796年,荷蘭人英格豪斯才根據這些事實,總結出什麼是光合作用,並搞清了綠葉進行光合作用的過程中光是動力,二氧化碳和水是原料,有機養料和氧化是產品和副產品。以後,俄國植物生理學家季米里亞捷夫(1843-1920年),在1867年自己設計了一種儀器,用來研究光譜中不同成分的光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他去世後才出版了《太陽·生命和葉綠素》一書。
⑶ 驗證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的原料有哪些
甲裝置可以用來驗證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原料包括水和二氧化碳,其中二氧化碳能被氫氧化鈉吸收.光合作用的探究實驗通常包括暗處理、對照實驗、脫色、漂洗、滴碘、觀察幾個步驟,觀察現象,得出結論:在含有氫氧化鈉溶液玻璃罩中的「植物」的葉子沒有變色,仍是黃白色,而無氫氧化鈉溶液的天竺葵的葉子變成藍色,說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故選:C
⑷ 如圖所示是研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實驗裝置,根據相關知識回答問題.(1)甲裝置試管中收集的氣體可以
(1)甲裝置用來驗證植物的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光,該裝置放在溫暖的專光下,照屬射一段時間,試管中收集的氣體可以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表明收集起來的氣體有助燃作用,而氧氣能夠助燃.說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了氧氣.
(2)分析表中的結果,得出的結論是:光照越強,光合作用越強(或光照越弱,光合作用越弱).
(3)光合作用只能在光下才能進行,呼吸作用有光無光都能進行;呼吸作用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了.因此,利用乙裝置研究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時,為防止光合作用的干擾,應對該裝置進行遮光處理,一段時間後,玻璃管中紅墨水向左(或左方)移動.
(4)農業生產的主要目的是獲取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在農業生產上,要保證農作物有效地進行光合作用的各種條件.如合理密植、間作套種、增加光照強度、提高二氧化碳濃度等.
故答案為:(1)氧氣;
(2)光照越強,光合作用越強(或光照越弱,光合作用越弱)(評分標准:寫實驗結果的不能給分,如「試管與台燈的距離越遠,產生的氣泡數目越少」)
(3)遮光;左(或左方);
(4)有機物;①合理密植;②間作套種.
⑸ 光合作用的歷程和過程
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的過程。光合作用的重要意義是把無機物轉變成有機物,轉化並儲存太陽能,使大氣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對穩定等。總之,光合作用是地球上幾乎一切生物的生存、繁榮和發展的根本源泉。
二、光合作用的場所和光合色素
葉片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重要細胞器。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上分布有光合色素,在類囊體膜和間質中存在許多種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葉綠體中的色素有三類:①葉綠素,主要是葉綠素a和葉綠素b。絕大多數葉綠素a分子和全部葉綠素b分子具有收集光能的作用,少數不同狀態的葉綠素a分子有將光能轉換為電能的作用。②類胡蘿卜素,包括胡蘿卜素和葉黃素。它們除有收集光能的作用之外,還有防止光照傷害葉綠素的功能。③藻膽素,是藻類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
三、光合作用的過程
光合作用的總反應式概括為:
CO2+H2O(CH2O)+O2
(一)光反應階段
是由光引起的光化反應,在葉綠體的類囊體上進行,包括兩個步驟:1.光能的吸收、傳遞和轉換,是通過原初反應完成的。這個過程使光能轉換為電能。2.電能轉換為活躍化學能過程,是通過電子傳達和光合磷酸化完成的。結果使電能轉變成的活躍化學能貯存於ATP和NADPH2中。
(二)暗反應階段
是由若干酶所催化的化學反應,不需要光,在葉綠體的間質中進行。暗反應是活躍的化學能轉變為穩定化學能的過程,通過碳同化來完成。碳同化的途徑有卡爾文循環(C3途徑)、C4途徑和景天科酸代謝(CAM)。卡爾文循環是碳同化的主要形式,大體分三個階段:1.羧化階段(CO2的固定)。2.還原階段。3.更新階段。根據碳同化的最初光合產物的不同,把高等植物分為C3植物和C4植物兩類。
四、外界條件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影響光合作用的外界條件主要有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溫度和水含量等。
⑹ 光合作用吸收什麼釋放什麼
光合作用通過氣孔吸收二氧化碳,通過根吸收水分為原料,利用光能製造有機物,同時釋放氧氣。
⑺ 如圖四組圖,分別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某些實驗裝置. 能證明在光合作用的過程中釋放了氧氣的實驗裝置
第四組實驗中金魚藻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氧氣有助燃的特性.收內集的氣體是氧氣,它能使快要容熄滅的衛生香猛烈的燃燒起來,原因是氧氣能助燃,能使快要熄滅的衛生香重新燃燒,表明產生的氣體是氧氣. 第一組中,萌發的種子的呼吸作用產生的氣體,能夠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產生的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為:四;一. |
⑻ 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實驗裝置必須放在什麼環境中
A、甲裝置常用來驗證植物的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光,因此實驗過程版中應將裝權置放在光下並觀察現象,待氣體充滿試管的1/2時,取出玻璃管,迅速將快要熄滅的細木條插進管內,觀察現象,不需要設置對照組,A錯誤;
B、乙裝置常用來驗證植物的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有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特性,氫氧化鈉溶液能夠吸收二氧化碳,乙裝置中的試管內應盛有澄清石灰水,將氣體排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觀察實驗現象,B錯誤;
C、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氫氧化鈉溶液能夠吸收二氧化碳,用一個盛有清水的與丙相同的裝置做對照,可以形成一組以二氧化碳為變數的對照實驗,用來驗證二氧化碳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料,C正確;
D、植物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所以塑料套的扎口,應扎在植物莖的基部,排出土壤中水分的干擾,D錯誤.
故選:C.
⑼ 在驗證植物在光合作用下是否進行了呼吸作用應對裝置做什麼處理
需要在一個密閉的瓶子里,放一個植物,和一個蠟燭,因為物體的燃燒要需要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植物在光合作用下會吸收二氧化碳然後產生氧氣,如果蠟燭能夠相對較長時間燃燒,說明植物在光合作用下提供了足夠的氧氣給蠟燭燃燒,那麼就證明植物在光合作用下進行了呼吸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