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發動機活塞凸出量檢測裝置設計畢業論文

發動機活塞凸出量檢測裝置設計畢業論文

發布時間:2022-05-04 03:54:26

㈠ 發動機活塞形狀結構是什麼樣的,為什麼要這樣設計

活塞形狀是圓柱形的,表面形狀有很多,一般表面有凹槽,為了方便氣門開啟,表面有特殊形狀,為了使燃油更好混合。

不同的發動機活塞表面有不同形狀,最終目的就是使混合氣混合更充分,發動機內部對流更強。一般柴油機活塞是平的,中間有凹陷,凹陷中間是凸起的,柴油就是噴射到這里混合燃燒的。直噴發動機表面就是凸的。

活塞發動機也叫往復式發動機,是一種利用一個或者多個活塞將壓力轉換成旋轉動能的發動機。活塞發動機是熱機的一種,靠汽油、柴油等燃料提供動力。活塞式發動機主要由氣缸、活塞、連桿、曲軸、氣門機構、螺旋槳減速器、機匣等組成。

活塞式航空發動機是由汽車的活塞式發動機發展而來,大多是四沖程發動機,即一個氣缸完成一個工作循環,活塞在氣缸內要經過四個沖程,依次是進氣沖程、壓縮沖程、膨脹沖程和排氣沖程。

發動機除主要部件外,還須有若干輔助系統與之配合才能工作。除了傳統的活塞式發動機,近年來,人們又發明了轉子內燃引擎,具有傳統活塞式發動機不同的特點。

形態結構是固體聚合物大分子鏈間的幾何排列形式,包括無定形態、結晶形態(半結晶形態)和取向形態等。

無定形態結晶度為零、理想的純結晶形態的結晶度為1(實際上並不存在)、半結晶形態的結晶度在0~1之間。無定形態的大分子鏈間空隙較大,鏈構象可變化,鏈間作用力較小;結晶形態的大分子鏈在晶格中有極嚴格的構象,鏈間作用力較大。

經歷不同成型加工條件後化學結構相同的聚合物。可形成各種各樣的形態結構。形態結構不同,材料的性能也不同。聚合物的結晶形態有各種形式:如單晶、球晶、串晶、柱晶、伸直鏈晶體等。不同結晶形態賦予聚合物各種不同的性能。

㈡ 關於汽車畢業論文

ABS(Anti-locked Braking System)防抱死制動系統,它是一種具有防滑、防鎖死等優點的汽車安全控制系統,現代汽車上大量安裝防抱死制動系統,ABS既有普通制動系統的制動功能,又能防止車輪鎖死,使汽車在制動狀態下仍能轉向,保證汽車的制動方向穩定性,防止產生側滑和跑偏,是目前汽車上最先進、制動效果最佳的制動裝置。

ABS系統主要由感測器、電子控制裝置和執行器三個部分組成。

表1 ABS系統各組成部件的功能

組成元件

功能

感測器

車速感測器

檢測車速,給ECU提供車速信號,用於滑移率控制方式

輪速感測器

檢測車輪速度,給ECU提供輪速信號,各種控制方式均採用

減速感測器

檢測制動時汽車的減速度,識別是否是冰雪等易滑路面,只用於四輪驅動控制系統

執行器

制動壓力調節器

接受ECU的指令,通過電磁閥的動作實現制動系統壓力的增加、保持和降低

液壓泵

受ECU控制,在可變容積式制動壓力調節器的控制油路中建立控制油壓;在循環式制動壓力調節器調節壓力降低的過程中,將由輪缸流出的制動液經蓄能器泵回主缸,以防止ABS工作時制動踏板行程發生變化。

ABS警告燈

ABS出現故障時,由EUC控制將其點亮,向駕駛員發出報警,並由ECU控制閃爍顯示故障代碼

ECU

接受車速、輪速、減速等感測器的信號,計算出車速、輪速、滑移率和車輪的減速度、加速度,並將這些信號加以分析、判別、放大,由輸出級輸出控制指令,控制各種執行器工作

二、電子控制系統

2.1感測器的結構型式與工作原理

(一) 轉速感測器

齒圈與輪速感測器是一組的,當齒圈轉動時,輪速感測器感應交流信號,輸出到ABS電腦,提供輪速信號。輪速感測器通常安裝在差速器、變速器輸出軸、各車輪輪軸上。

輪速感測器在車輪上的安裝位置

輪速感測器是由感測頭和齒圈等組成。

(二) 橫向加速度感測器

有一些ABS系統中裝有橫向加速度感測器,因裡面主要開關觸點組成,因而一般稱為橫向加速度開關。外形如圖1所示。橫向加速度低於限定值時,兩觸點都處於閉合狀態,插頭兩端子通過開關內部構成迴路,當汽車在高速急轉彎過程中,橫向加速度超過限定值時,開關中的一對觸點在自身慣性力的作用下處於開啟狀態,插頭兩端子之間在開關內部形成斷路,此信號輸入ECU後可對制動防抱死控制指令進行修正,以便有效地調節左右車輪制動輪缸的液壓,使ABS更有效地工作。此裝置在較高級的轎車和跑車上採用較多。

圖1

(三) 減速度感測器

目前,在一些四輪驅動的汽車上,還裝有汽車減速度感測器,又稱G感測器。其作用是在汽車制動時,獲得汽車減速度信號。因為汽車在高附著系數路面上制動時,汽車減速度大,在低附著系數路面上制動時,汽車減速度小,因而該信號送入ECU後,可以對路面進行區別,判斷路面附著系數高低情況。當判定汽車行駛在雪地、結冰路等易打滑的路面上時,採取相應控制措施,以提高制動性能。

減速度感測器有光電式、水銀式、差動式變壓式等。

A.光電式減速度感測器

汽車勻速行駛時,透光板靜止不動。當汽車減速度時,透光板則隨著減速度的變化沿汽車的縱軸方向擺動。減速度越大,透光板擺動位置越高,由於透光板的位置不同,允許發光二極體傳送到光電晶體管的光線不同,使光電晶體管形成開和關兩種狀態。兩個發光二極體和兩個光電晶體管組合作用,可將汽車的減速度區分為四個等級,此信號送入電子控制器就能感知路面附著系數情況。

B.水銀式減速度感測器

水銀式減速度感測器的基本結構如圖所示,由玻璃管和水銀組成。

在低附著系數路面時汽車減速度小,水銀在玻璃管內基本不動,開關在玻璃管內處於接通(ON)狀態。在高附著系數路面上制動時,汽車減速度大,水銀在玻璃管內由於慣性作用前移,使玻璃管內的電路開關斷開(OFF),如圖2所示,此信號送入ECU就能感知路面附著系數情況。

圖2

水銀式汽車減速度感測器,不僅在前進方向起作用,在後退方向也能送出減速度信號。

C.差動變壓式減速度感測器

2.2電子控制模塊(電腦)的結構與工作原理

ABS系統電子控制部分可分為電子控制器(ECU)、ABS控制模塊、ABS計算機等,以下簡稱ECU。

�0�1 ECU的基本結構

ECU由以下幾個基本電路組成:

1)輪速感測器的輸入放大電路。

2)運算電路。

3)電磁閥控制電路。

4)穩壓電源、電源監控電路、故障反饋電路和繼電器驅動電路。

各電路的連接方式如圖3至5所示

圖3

圖4

圖5

a) 輪速感測器的輸入放大電路

安裝在各車輪上的輪速感測器根據輪速輸出交流信號,輸入放大電路將交流信號放大成矩形波並整形後送往運算電路。

不同的ABS系統中輪速感測器的數量是不一樣的。每個車輪都裝輪速感測器時,需要四個感測器,輸入放大電路也就要求有四個。當只在左右前輪和後軸差速器安裝輪速感測器時,只需要三個感測器,輸入放大電路也就成了三個。但是,要把後輪的一個信號當作左、右後輪的兩個信號送往運算電路。

b) 運算電路

運算電路主要進行車輪線速度、初始速度、滑移率、加減速度的運算,以及電磁閥的開啟控制運算和監控運算。

初始速度、滑移率及加減速度運算電路把瞬間輪速加以積分,計算出初始速度,再把初始速度和瞬時線速度進行比較運算,則得出滑移率及加減速度。電磁閥開啟控制運算電路根據滑移率和加減速度控制信號,對電磁閥控制電路輸出減壓、保壓或增壓的信號。

c) 電磁閥控制電路

接受來自運算電路的減壓、保壓或增壓信號,控制通往電磁閥的電流。

d) 穩壓電源、電源監控電路、故障反饋電路和繼電器驅動電路

在蓄電池供給ECU內部所有5V穩壓電壓的同時,上述電路監控著12V和5V電壓是否在規定范圍內,並對輪速感測器輸入放大器、運算電路和電磁閥控制電路的故障信號進行監視,控制著電磁閥電動機和電磁閥。出現故障信號時,關閉電磁閥,停止ABS工作,返回常規制動狀態,同時儀錶板上的ABS警報燈點亮,讓駕駛員知道有故障情況發生。

�0�1 安全保護電路

ECU的安全保護電路具有故障狀態外部顯示功能。系統發生故障時,首先停止ABS工作,恢復常規制動狀態,使儀錶板上的ABS警報燈點亮,提示整個系統處於故障狀態。現在的故障顯示方法一般是通過ECU內部的發光二極體(LED)的閃爍、儀錶板上的ABS警報燈的閃爍、或用專用的診斷裝置加以顯示。切斷點火開關後故障顯示內部消失,重新接通點火開關時若未發現故障,則認為系統正常,ABS可進行正常控制。具有專用診斷裝置的ABS系統能夠記憶故障內容,並能根據專用診斷裝置的指令將記憶的故障編碼,進行顯示或消除。

1.接通電源時的初始檢查

接通點火開關、ECU電源接通時,將檢查下列項目。

(1)微處理機功能檢查

①使監視器產生錯誤信息,讓微處理機識別。

②檢查ROM區的數據,確認未發生變化。

③對RAM區進行數據輸入和輸出,判斷工作是否正常。

④檢查A/D轉換的輸入,判斷是否正常。

⑤檢查微處理機間的信號傳遞,判斷是否正常。

(2)電磁閥動作檢查

使電磁閥產生動作,判斷是否正常工作。

(3)故障反饋電路功能檢查

由微處理機來識別故障反饋電路工作是否正常。

2.汽車起步時的檢查

汽車起步時對重要的外圍電路進行檢查,若檢查結果正常,ABS開始工作。

(1)電磁閥功能檢查

①讓電磁閥工作,判斷是否正常。

②比較各電磁閥的開、關電阻,判斷電磁閥是否工作正常。

(2)電動機動作檢查

使電動機運轉,判斷是否正常。

(3)輪速感測器及輸入放大電路的信號確認。

確認所有的輪速感測器信號都能輸入到微處理機。

3.行駛中的定時檢查

(1)12V(載貨車為24V)、5V電壓監視

識別供給的12V電壓和5V內部電壓是否為規定電壓值。監視12V電壓,並考慮ABS工作過程中電壓瞬間下降和電動機起動時電壓瞬間下降的情況,然後加以分析識別。

(2)電磁閥動作監視

ABS系統工作過程中,電磁閥必定動作,ECU隨時監視電磁閥的工作情況。

(3)運算電路中運算結果的對比檢查

ECU內部通常設有二套運算電路,同時進行運算和傳輸數據,利用各自的運算結果相互比較、互相監視,能夠確保可靠性,及早發現異常情況。

另外,各種速度信號和輸入、輸出信號也在運算電路中相互比較,這些結果必須相同。

(4)微處理機失控檢查

由監視電路判斷微處理機工作是否正常。

(5)脈沖信號的監視

微處理機時鍾信號的脈沖頻率不能降低。

(6)ROM數字的確定

計算ROM數據之和,確認程序工作正常。

4.自行診斷顯示

如果安全保護電路檢查出有異常情況,則停止ABS系統的工作,返回原有的常規制動方式(不使用ABS),且ECU呈現故障狀態。這時ECU內的發光二極體、ABS警報燈或專用診斷裝置發出故障信號,ECU根據這些信號顯示出故障碼。

汽車生產廠、汽車型號或ABS系統不同時,故障碼也不一樣。

�0�1 ECU的工作原理

ECU是ABS系統的控制中心,它的本質是微型數字計算機,一般是由兩個微處理器和其他必要電路組成的、不可分解修理的整體單元,電腦的基本輸入信號是四個輪速感測器送來的輪速信號,輸出信號是:給液壓控制單元的控制信號、輸出的自診斷信號和輸出給ABS故障指示燈的信號,如圖所示:

1.ECU的防抱死控制功能

電子控制模塊(電腦)有連續監測四個輪速感測器速度信號的功能。電腦連續地檢測來自全部四個輪速感測器傳來的脈沖電信號,並將它們處理、轉換成和輪速成正比的數值,從這些數值中電腦可區別哪個車輪速度快,哪個車輪速度慢。電腦根據四個輪子的速度實施防抱死制動控制。電腦以四個輪子的感測器傳來的數據作為控制基礎,一旦判斷出車輪將要抱死,它立刻就進入防抱死控制狀態,向液壓調節器輸出幅值為12V的脈沖控制電壓,以控制輪缸上油路的通、斷。輪缸上油壓的變化就調節了車輪上的制動力,使車輪不會因一直有較大的制動力而讓車輪完全抱死(通與斷的頻率一般在3—12次/秒)。

2.ECU的故障保護控制功能

首先,電腦能對自身的工作進行監控。由於電腦中有兩個微處理器,它們同時接受、處理相同的輸入信號,用與系統中相關的狀態——電腦的內部信號和產生的外部信號進行比較,看它們是否相同,從而對電腦本身進行校準。這種校準是連續的,如果不能同步,就說明電腦本身有問題,它會自動停止防抱死制動過程,而讓普通制動系統照常工作。此時,修理人員必須對ABS系統(包括電腦)進行檢測,以及時找出故障原因。

圖6是ABS系統電腦內部監控工作的簡要圖解。來自輪速感測器①的輸入信號同時被送到電腦中的兩個微處理器②和③,在它們的邏輯模塊④中處理後,輸出內部信號⑤(車輪速度信號)和外部信號⑥(給液壓調節器的信號),然後根據這兩種信號進行比較、校對。邏輯模塊④產生的內部信號⑤被送到兩個不同的比較器⑦和⑧中(每個處理器中有一個比較器),在那裡進行比較,如果它們不相同,電腦將停止工作。微處理器②產生的外部信號⑥一路直接送到比較器⑦,另一路由液壓調節器控制電路⑨經過反饋電路⑩送到比較器⑧。微處理器③產生的外部信號直接送到比較器⑦和⑧。通過比較器進行比較,如果外部信號不能同步,ABS系統電腦將要關閉防抱死制動系統。

圖6

ABS系統電腦不僅能監視自己內部的工作過程,而且還能監視ABS系統中其他部件的工作情況。它可按程序向液壓調節器的電路系統及電磁閥輸送脈沖檢查信號,在沒有任何機械動作的情況下完成功能是否正常的檢查。在ABS系統工作的過程中,電腦還能監視、判斷輪速感測器送來的輪速信號是否正常。

ABS系統出現故障,例如制動液損失、液壓壓力降低或車輪速度信號消失,電腦都會自動發出指令,讓普通制動系統進入工作,而ABS系統停止工作。對某個車輪速度感測器損壞產生的信號輸出,只要它在可接受的極限范圍內,或由於較強的無線電高頻干擾而使感測器發出超出極限的信號,電腦根據情況可能停止ABS系統的工作或讓ABS系統繼續工作。

這里要強調的是,任何時候琥珀(黃)色ABS系統故障指示燈點亮不滅,就說明電腦已停止ABS系統的工作或檢測到了系統的故障,駕駛員或用戶一定要進行檢修,如果處理不了,應及時送修理廠。

2.3 ABS故障指示燈

當有下列的異常現象被發現時,ABS控制電腦會使ABS故障指示燈點亮:

① 泵油電動機作用的時間超過一定的時間。

② 車輛已經行走超過30S,而忘記放開駐車制動。

③ 未收到四輪中任何一輪的感測器信號。

④ 電磁閥作用超過一定的時間或是檢測到電磁閥斷路。

⑤ 發動機已經開始動作,或是車輛已經開動,未接收到電磁閥輸出訊號。

⑥ 當點火開關打開在I段時,ABS故障指示燈會點亮,如果沒有異常現象,發動機起動後ABS故障指示燈就會熄滅。

ABS系統有兩個故障指示燈,一個是紅色制動故障指示燈,另一個是琥珀色或黃色ABS故障指示燈,見圖7所示。兩個故障指示燈正常閃亮的情況為:當點火開關接通時,紅色指示燈與琥珀色指示燈幾乎同時點亮,紅色指示燈亮的時間較短,琥珀色指示燈亮的時間較長一些(約3S);發動機起動後,儲能器要建立系統壓力,兩燈會再次點亮,時間可達十幾秒鍾;駐車制動時,紅色指示燈也應亮。如果在上述情況下燈不亮,說明故障指示燈本身或線路有故障。

圖7

紅色指示燈故障常亮,說明制動液不足或儲能器中的壓力不足(低於14MPa),此時普通制動系統和ABS系統均不能正常工作;琥珀色ABS故障指示燈常亮,說明電控單元發現ABS系統有故障。

三、液壓控制系統

3.3 循環式制動壓力調節器的工作原理

此種形式的制動壓力調節器在制動主缸與輪缸之間串聯一電磁閥,直接控制輪缸的制動壓力。這種壓力調節系統的特點是制動壓力油路和ABS控制壓力油路相通,如圖8所示。圖中的儲能器的功能是在減壓過程中將從輪缸流經電磁閥的制動液暫時儲存起來。回油液壓泵也叫做再循環泵,其作用是將減壓過程中從制動輪缸流進儲能器的制動液泵回主缸。該系統的工作原理詳述如下。

圖8

1.常規制動狀態

在常規制動過程中,ABS系統不工作,電磁線圈中無電流通過,電磁閥處與「升壓」位置。此時制動主缸和輪缸狀態如圖9所示,由制動主缸來的制動液直接進入輪缸,輪缸壓力隨主缸壓力而增減。此時回油液壓泵也不工作。

圖9

2.保壓狀態

當轉速感測器發出抱死危險信號時,電控單元向電磁線圈輸入一個較小的保持電流(約為最大工作電流的1/2),電磁閥處於「保持壓力」位置,如圖10所示。此時主缸、輪缸和回油孔相互隔離密封,輪缸中的制動壓力保持一定。

圖10

3.減壓狀態

如果在電控單元「保持壓力」命令發出後,車輪仍有抱死的傾向,電控單元即向電磁線圈輸入一最大工作電流,使電磁閥處於「減壓」位置,此時電磁閥將輪缸與回油通道或儲液室接通,輪缸中制動液經電磁閥流入儲液室,輪缸壓力下降,如圖11所示。

圖11

4.增壓狀態

當壓力下降後車輪轉速太快時,電控單元便切斷通往電磁閥的電流,主缸和輪缸再次相通,主缸中的高壓制動液再次進入輪缸(見圖),使制動壓力增加。制動時,上述過程反復進行,直到解除制動為止。

3.2 可變容積式制動壓力調節器的工作原理

如圖12所示是可變容積式制動壓力調節器的基本原理圖。它主要由電磁閥、控制活塞、液壓泵、儲能器等組成。其基本工作原理如下。

圖12

常規制動時,電磁線圈6中無電流流過,電磁閥7將控制活塞14的工作腔與回油管路接通,控制活塞在強力彈簧的作用下被推至最左端,活塞頂端推桿將單向閥13打開,使制動主缸2與輪缸10的制動管路接通,制動主缸的制動液直接進入輪缸,輪缸壓力隨主缸壓力而變化。這種狀態是ABS工作之前或工作之後的常規制動工況。如上圖。

需要減壓時,電控單元9向電磁線圈6輸入一大電流時,電磁閥內的柱塞8在電磁力作用下克服彈簧作用力移到右邊。如圖13所示,將儲能器3與控制活塞14的工作腔管路接通。制動液進入控制活塞工作腔推動活塞右移,單向閥13關閉,主缸2與輪缸10之間通路被切斷。同時由於控制活塞的右移,使輪缸側容積增大,制動壓力減小。

圖13

當電控單元9向電磁線圈6輸入一較小電流時,由於電磁線圈的電磁力減小,柱塞8在彈簧力作用下左移至儲能器、回油管及控制活塞工作腔管路相互關閉的位置,如圖14所示。此時控制活塞左側的液壓保持一定,控制活塞在液壓壓力和強力彈簧彈力的作用下保持在一定位置,而此時單向閥13仍處於關閉狀態,輪缸側的容積也不發生變化,制動壓力保持一定。

圖14

需要增壓時,電控單元9切斷電磁線圈6中的電流,柱塞8回到左端的初始位置,如圖12所示,控制活塞工作腔與回油管路接通,控制活塞左側控制液壓解除,控制活塞左移至最左端時,單向閥被打開,輪缸壓力將隨主缸的壓力增大而增大。

3.3 制動壓力調節器的結構形式

壓力調節器總成(也叫ABS制動執行器、ABS液壓控制總成)是在普通制動系統液壓裝置的基礎上加裝ABS制動壓力調節器而成的。普通制動系統的液壓裝置一般包括制動助力器、雙腔式制動主缸、儲液室、制動輪缸和雙液壓管路等。ABS制動壓力調節器裝在制動主缸與輪缸之間,如果它與制動主缸裝在一起,則稱之為整體式制動壓力調節器,否則就稱為分離式制動壓力調節器。

除了普通制動系統的液壓部件外,ABS制動壓力調節器通常由電動泵、儲能器、主控制閥、電磁控制閥和一些控制開關等組成。實質上,ABS就是通過電磁控制閥體上的控制閥,控制輪缸上的液壓,使之迅速變大或變小,從而實現了防抱死制動功能。ABS制動壓力調節器總成基本上可分為三類:整體式,制動主缸與液壓總成裝成一體的,如圖15所示;分離式,制動主缸與液壓總成是分別獨立的總成,如圖16所示;真空式,僅控制後輪,並采真空液壓控制,如圖17所示。

圖15

圖16

圖17

3.4 電磁閥的結構形式及工作原理

電磁控制閥是液壓調節器的重要部件,由它完成對ABS系統各個車輪制動力的控制。ABS系統中都有一個或兩個電磁閥,其中有若干對電磁控制閥,分別控制前、後輪的制動。常用的電磁閥有三位三通閥和二位二通閥等多種型式。

三位三通電磁閥的內部結構圖如圖18所示,它主要由閥體、進油閥、卸壓閥、單向閥、彈簧、無磁支撐環、電磁線圈等組成。滑動支架6的兩端由無磁支撐環3導向。主彈簧13和副彈簧12相對布置,但主彈簧彈力大於副彈簧彈力。為了關閉進油閥5和打開卸壓閥4,滑動支架有約0.25mm的移動過程。無磁支撐環被壓進閥體中,這樣可迫使磁通在線圈中穿行時必須通過支架,並經工作氣隙a穿出,以保證磁路有穩定的電磁特性。單向閥8與進油閥5並行設置,其作用是當解除制動時,單向閥打開,增加一個附加的、更大的由輪缸到主缸的出油通道,這樣能使輪缸的壓力迅速下降,即使在主彈簧斷裂或支架被卡死的情況下也能使車輪制動器松開解除制動。

圖18

該電磁閥工作過程如下:當電磁線圈中無電流通過時,由於主彈簧力大於副彈簧力,進油閥被打開,卸壓閥關閉,制動主缸與輪缸油路接通,所以輪缸壓力既能在沒有ABS參與的常規條件下增加,也能在ABS系統工作的條件下增加。

當向電磁線圈輸入1/2最大工作電流時(保持電流),電磁力使支架向下移動一定距離將進油閥關閉。由於此時電磁力不足以克服兩個彈簧的彈力,支架便保持在中間位置,卸壓閥仍處於關閉狀態。

此時,三通道間相互密封,輪缸壓力保持一定值。當電控單元向電磁線圈輸入最大工作電流時,電磁力克服主、副兩個彈簧的彈力使支架繼續下移,將卸壓閥打開,此時輪缸通過卸壓閥與回油管相通,輪缸中制動流入回油管路,壓力降低。

如圖19所示為一種常開式二位二通電磁閥的內部結構。當電磁線圈3中無電流通過時,在回位彈簧7的作用下,鐵心12被推至限位桿9與緩沖墊圈11相抵觸的位置。此時與鐵心連在一起的頂桿10沒有將球閥6頂靠在閥座5上,電磁閥的進油口A與出油口B相通,電磁閥處於開啟狀態。當電磁線圈中有一定的電流通過時,鐵心在電磁吸力的作用下,克服彈簧力的作用,帶動頂桿一起右移,頂桿將球頂靠在閥座上,電磁閥進油口與出油口之間的通道被封閉,電磁閥處於關閉狀態。限壓閥4的作用在於限制電磁閥的最高壓力,以免壓力過高導致電磁閥損壞。

圖19

四、總結

通過這次寫論文讓我了解了更多ABS系統的知識,特別是電子控制部分這一塊。ABS系統就是要充分利用輪胎和地面的附著系數,使各個制動器產生盡可能大的制動力而又不會抱死,提高汽車制動能力,改善了操縱性和穩定性。在寫論文時,我也查閱了許多的ABS相關的知識,它其實跟ASR(汽車防滑電子控制系統)有著同樣的作用和原理,很多都是相關連的。通過查閱書籍,使我的視野更加的開闊了,也給即將畢業的我增加了一部分新的知識。

㈢ 汽車設計畢業論文

畢 業 論 文(設計)

題目:汽車發動機冷卻系統維護

所在院系
專業班級
學 號
學生姓名
指導教師

2010 年 03月 21 日
目 錄
摘要 ………………………………………………………………………………1
關鍵詞 ……………………………………………………………………………1
1引言…………………………………………………………………………………2
2 冷卻系統的作用……………………………………………………………2
3 冷卻系統的組成………………………………………………………………2
4 冷卻系統的構造及維護……………………………………………………………2
5 冷卻系統的工作原理……………………………………………………………4
6 冷卻系統的特點……………………………………………………………………4
7 冷卻系統的檢修……………………………………………………………………4
8冷卻系統智能控制……………………………………………………………………6
8.1 系統組成……………………………………………………………………6
8.2 單片機控制系統工作原理……………………………………………………………6
8.3 單片機系統控制工作過程……………………………………………………………6
結論…………………………………………………………………………………10
謝辭…………………………………………………………………………………11
參考文獻 ………………………………………………………………………12

摘 要
本文論述了冷卻系統的作用、組成、主要構造、工作原理、日常維護、故障的檢測步驟和排除方法,同時論述了冷卻系統系統化、模塊化設計方法,以及冷卻系統的智能控制,並舉例做出簡單介紹。

關鍵詞:冷卻系統 冷卻系統維護 溫度設定點 冷卻系統智能控制

1 引言:如果一台發動機,冷卻系統的維修率一直居高不下,往往會引起發動機其他構件損壞,特別是隨著車輛行駛里程的增加,冷卻系統的工作效率逐漸下降,對發動機的整體工作能力產生較大影響,冷卻系統的重要性在於維護發動機常溫下工作,尤如人體的皮膚汗腺,如果有一天,人體的汗腺不能正常工作,那麼身體內的熱量將無法散去,輕則產生中暑,重則休克。
2 冷卻系統的作用
冷卻系統的功用是帶走引擎因燃燒所產生的熱量,使引擎維持在正常的運轉溫度范圍內。引擎依照冷卻的方式可分為氣冷式引擎及水冷式引擎,氣冷式引擎是靠引擎帶動風扇及車輛行駛時的氣流來冷卻引擎;水冷式引擎則是靠冷卻水在引擎中循環來冷卻引擎。不論采何種方式冷卻,正常的冷卻系統必須確保引擎在各樣行駛環境都不致過熱。
3 冷卻系統的組成
水冷卻系統一般由散熱器、節溫器、水泵、水道、風扇等組成。散熱器負責循環水的冷卻,它的水管和散熱片多用鋁材製成,鋁制水管做成扁平形狀,散熱片帶波紋狀,注重散熱性能,安裝方向垂直於空氣流動的方向,盡量做到風阻要小,冷卻效率要高。散熱器又分為橫流式和垂直流動兩種,空調冷凝器通常與其裝在一起。
水泵和節溫器
發動機是由冷卻液的循環來實現的,強製冷卻液循環的部件是水泵,它由曲軸皮帶帶動,推動冷卻液在整個系統內循環。目前最先進的水泵是寶馬新一代直六發動機上採用的電動水泵,它能精確的控制水泵的轉速,並有效的減少了對輸出功率的損耗。這些冷卻液對發動機的冷卻,要根據發動機的工作情況而隨時調節。當發動機溫度低的時候,冷卻液就在發動機本身內部做小循環,當發動機溫度高的時候,冷卻液就在發動機—散熱器之間做大循環。實現冷卻液做不同循環的控制部件是節溫器。可以將節溫器看作一個閥門,其原理是利用可隨溫度伸縮的材料(石蠟或乙醚之類的材料)做開關閥門,當水溫高時材料膨脹頂開閥門,冷卻液進行大循環,當水溫低時材料收縮關閉閥門,冷卻液小循環。
空氣的流動
為了提高散熱器的冷卻能力,在散熱器後面安裝風扇強制通風。以前的轎車散熱器風扇是由曲軸皮帶直接帶動的,發動機啟動它就要轉,不能視發動機溫度變化而變化,為了調節散熱器的冷卻力,要在散熱器上裝上活動百頁窗以控制風力進入。現在已經普遍使用風扇電磁離合器或者電子風扇,當水溫比較低時離合器與轉軸分離,風扇不動,當水溫比較高時由溫度感測器接通電源,使離合器與轉軸接合,風扇轉動。同樣,電子風扇由電動機直接帶動,由溫度感測器控制電動機運轉。這兩種形式的散熱器電扇運轉實際上都由溫度感測器控制。
散熱器
散熱器兼作儲水及散熱作用,再此之上還裝有膨脹水箱。因為單純依賴散熱器有幾個缺點,一是水泵吸水一側因壓力低而容易沸騰,水泵的葉輪容易穴蝕;二是氣水分離會產生氣阻;三是溫度高冷卻液容易沸騰。因此設計師就加裝了膨脹水箱,它的上下兩根水管分別與散熱器上部和水泵進水口聯接,防止上述問題的產生。
冷卻介質
雖然我們稱其為水冷但冷卻介質並不是單純的水,而是由水、防凍液和各種專門用途的防腐劑組成的混合物,也稱為冷卻液。這些冷卻液中的防凍液含量佔30%~50%,提高了液體的凝固點,防止在低溫下結冰而損壞發動機。整個冷卻系統並不與大氣相通,相當於高壓鍋的作用,水箱蓋則相當於高壓閥,一般情況下,轎車冷卻液的允許工作溫度可達攝氏120度,提高傳熱能
4 冷卻系統的構造及維護
汽車發動機的冷卻系統是保持發動機正常工作的重要部件,如果發動機冷卻系統的維修率很高,就會引起發動機其他部件的損壞,使發動機的整體工作能力受到影響,因此,汽車發動機冷卻系統的維護與保養就顯得尤為重要,那麼,怎樣才能使汽車發動機的冷卻系統保持良好的狀態呢?馳耐普的汽車美容養護專家告訴我們,正確堆護發動機的冷卻系統,首先應了解常用的水冷式發動機的主要部件:
第一、冷卻液,冷卻液指清潔的軟水,不是什麼水都可以當作冷卻液的,越嬌貴的車對水質的要求越高。比如,清澈的泉水,雖然清澈,看起來也干凈,但泉水中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如果加入發動機的冷卻系統中,就會產生大量的水垢,影響冷卻系統正常作用的發揮,可見,冷卻液水質的好壞是相當重要的,國際上普遍使用的乙二醇型冷卻液是在軟化水中按比例添加防凍劑乙二醇,配以適量的金屬緩蝕劑、阻垢劑等添加劑進行科學調和,達到冬季防凍、夏季防沸、且能防腐蝕、防水垢等作用。
1、防凍。用乙二醇配製的冷卻液最低可在-70℃環境下使用。市場上銷售的冷卻液,乙二醇濃度一般保持在33~50%之間,也就是冰點在-20℃~-45℃之間,往往根據不同地域的實際需要合理選擇,以滿足使用要求。
2、防沸。加到水中的乙二醇會改變冷卻液的沸點。乙二醇濃度越高,冷卻液的沸點也就越高,-20℃時冷卻液的沸點為104.5℃,而-50℃時沸點達到108.5℃。如果冷卻系統採用壓力蓋,冷卻液的實際沸點會更高,即使在炎熱的夏天,也能有效的防止冷卻液「開鍋」。
3、防腐。冷卻液最主要的功能是防腐蝕。腐蝕是一種化學、電化學和浸蝕作用,逐步破壞冷卻系統內的金屬表面,嚴重時可使冷卻系統的壁穿孔,引起冷卻液漏失,導致發動機損壞。使用去離子水及適當的添加劑能防止各種腐蝕的出現。
4、防銹。銹蝕是由於冷卻系統內的氧化作用造成的。熱量和濕氣使銹蝕的過程加速。銹蝕留下的殘余物會阻塞冷卻系統,加速磨損和降低熱傳導的效率。冷卻液中的添加劑有助於防止冷卻系統通道內銹蝕的出現。
5、防垢。水源中所含的各種雜質,其中包括金屬離子、無機鹽等,決定了結垢和沉澱的形成,會大大地降低冷卻系統的導熱效率,在許多情況下會對發動機造成嚴重損害。冷卻液所使用的去離子水,可以避免結垢和沉澱的形成,從而保護發動機。
第二、汽缸水套,它相當於發動機燃燒室周圍的水道,當發動機產生大量的熱時,汽缸水套將發揮降溫的作用在發動機中,水和油的管道涇渭分明、互不幹涉,如果發現冷卻液中有油,就說明水路和油路發生了穿孔現象,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水溫表的水溫會急劇上升,這時一定要及時採取措施。
第三、散熱水箱和冷卻風扇,散熱水箱從外觀看狀似蜂窩,做成這種形狀是為了增加水箱的散熱面積,以增強散熱效果;冷卻風扇有在正面安裝的,也有在側面安裝的,汽車在高速行駛過程中,冷卻風扇將外面的空氣吸引進來,利用自然風,起到冷卻的作用。冷卻系和空調冷凝器共同的風扇是直流永磁電動機風扇,用裝在散熱器上的溫度控制開關來控制,當散熱器中冷卻液溫度下降至93℃-98℃時風扇停轉。由於電動風扇的電源不受點火開關的控制,因此發動機熄火後,散熱器中液溫若高於88℃-93℃,電動風扇運轉是不正常的。如果低於88℃時風扇仍轉,則是不正常的;而溫度高於98℃時,仍不轉也是不正常的。當溫度高於105℃時,溫控開關高溫部分接通,電源接通電動機便高速運轉;當溫度達到120℃時,冷卻水溫過高,報警指示燈閃亮,為風扇有故障或冷卻液不足。如電動機風扇不轉,先檢查和更換熔斷絲,或檢修溫控開關,必要時再查看電風扇有無損壞。
第四、冷卻水泵和節溫器,冷卻液在冷卻系統中的流動,主要依靠冷卻水泵的動力;節溫器能感知發動機的工作溫度,低溫時,它封住水套中的水,令其在水套內流動,當達到一定溫度時再打開,讓水經過散熱水箱,發揮散熱作用。這里值得說明的是,切勿將節溫器摘掉,否則會導致發動機過冷而難以啟動。正確維護發動機的冷卻系統,應了解經常出現的幾種冷卻系統故障:
1、由於冷卻液水質不好,水箱中經常會出現銹污和水垢,它們積聚在水箱通道結合處、彎角處,阻礙水流暢通,造成散熱不良,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應及時清洗干凈,日常加水時,盡量加清潔軟水,如果用除垢防銹液,養護效果會更好,這里給您推薦馳耐普的S-510冷卻系快速除垢劑,它可以迅速溶解冷卻系統中形成的水垢、油泥和銹皮,恢復冷卻系統的功能,使冷卻液循環順暢,防止過熱、開鍋而引發的發動機損壞及動力不足;另外,馳耐普的S-520冷卻系防銹潤滑劑也是一款不錯的產品,它能防止冷卻系統銹蝕和腐蝕,有效抑制水垢生成,潤滑水泵、節溫器,消除水泵異響,保護銅、鋁、錫和其它金屬部件,延長水箱壽命,防止水箱開鍋,使發動機在正常溫度下工作。維護時清除冷卻系水垢措施:可採用2%苛性鈉水溶液加入冷卻系統,使汽車行駛一天後全部放出,再用清水沖洗;然後再加入同樣苛性鈉溶液,使用一天後放凈,最後用清水沖凈即可。也可在冷卻系統中加滿清水後,從膨脹箱的加水口加入1kg蘇打,讓汽車行駛一天放凈後,使發動機低速運行,並不斷從加水口加入清水,即可徹底清除水垢。
2、漏水,只要是流體,都有泄漏的可能,汽缸水套中的水一旦發生泄漏,水溫表的水溫就會急劇上升,出現這種情況,您一定要及時採取必要的措施,以免發生不必要的麻煩,這里給您介紹馳耐普的S-530冷卻系止漏劑,它對於冷卻系統的修復和保護作用等同於「99超強修復劑」和「S-201」,對於發動機的修復和保護,對於阻止水箱、散熱器、水泵、節溫器等部件的滲漏是獨到的,它可與任何冷卻液相融使用,並可減緩冷卻系統雜質的產生。
總的來講,冷卻系統還有很多故障,不能一一列舉。一般情況下,各位車主應遵循這樣一個原則,車輛每行駛1000千米,就應查看一下發動機的工作情況。另外,汽車剛停車時,不可立即打開水箱蓋,以免出現燙傷的情況。
5 冷卻系統工作原理
冷卻系的功用就是使發動機在任何工況下都得到適度的冷卻,從而保持在適宜的溫度(冷卻液溫度)下工作。
夏利TJ376Q型發動機採用閉式強制循環水冷卻系,其組成如圖所示。

圖1-1 發動機的冷卻系
(A)冷卻系的布置示意圖;(b)發動機機體內的水套
l-風扇;2-散熱器;3-散熱器出水管;4-水泵;5-節溫器;6-進氣管;7-風扇電機控制開關;8-空閥散熱器進水管;9-旁通軟管;10-蓄電池;11-點火開關;12-膨脹水箱;13-空調散熱器出水管;14-散熱器進水管;l5—風扇電機;I6-進氣管底部水套;17-氣缸蓋水套;l8-氣缸體水套;A-到空調散熱器去;B-由空調散熱器來
當發動機工作時,在水泵4的作用下,進入水泵4中的冷卻液被壓入缸體水套l8中,並進入缸蓋水套l7中,然後經缸蓋側向水道進入進氣管底部的水套16中,對進氣管6進行加熱,以促進其中的混合氣中的汽油蒸發、混合。在進氣管6的後端裝有節溫器5,在冷卻液溫度低於82℃時,節溫器閥門關閉,冷卻液僅經空調散熱器進水管8、空調散熱器、空調散熱器出水管l3流入散熱器出水管3。如果空調暖風開關處於關閉,冷卻液則不流經空調散熱器,而直接由空調散熱器進水管8經旁通管9流進散熱器出水管3,最後進入水泵4,即進行小循環;在冷卻液溫度高於82℃時,節溫器閥門打開,冷卻液除進行上述小循環外,還經散熱器進水管8流入散熱器2中冷卻降溫,再沿散熱器出水管3流入水泵4,即進行大循環。冷卻液如此不斷地循環流動,就使得發動機能在適宜的溫度下進行工作。
冷卻液的循環路線如圖2-2所示。

圖2-2 冷卻液循環路線示意圖

圖3-3 散熱器蓋
(A)壓力閥打開;(B)真空閥打開
1-溢流管;2-壓力閥彈簧;3-壓力閥;4-散熱器加水口;5-真空閥
6 冷卻系統的特點
傳統冷卻系統的作用是可靠地保護發動機,而還應具有改善燃料經濟性和降低排放的作用。為此,現代冷卻系統要綜合考慮下面的因素:發動機內部的摩擦損失;冷卻系統水泵的功率;燃燒邊界條件,如燃燒室溫度、充量密度、充量溫度。
先進的冷卻系統採用系統化、模塊化設計方法,統籌考慮每項影響因素,使冷卻系統既保證發動機正常工作,又提高發動機效率和減少排放。
6.1 溫度設定點
發動機工作溫度的極限值取決於排氣門周圍區域最高溫度。最理想的情況是按金屬溫度而不是冷卻液溫度控製冷卻系統,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發動機。由於冷卻系統設定的冷卻溫度是以滿負荷時最大散熱率為基礎,因此,發動機和冷卻系統在部分負荷時處於不太理想狀態,如市區行駛和低速行駛時,會產生高油耗和排放。
通過改變冷卻液溫度設定點可改善發動機和冷卻系統在部分負荷時的性能。根據排氣門周圍區域溫度極限值,可升高或降低冷卻液或金屬溫度設定點。升高或降低溫度點都各有特點,這取決於希望達到的目的。
6.2 提高溫度設定點
提高工作溫度設定點是一種比較受歡迎的方法。提高溫度有許多優點,它直接影響發動機損耗和冷卻系統的效果以及發動機排放物的形成。提高工作溫度將提高發動機機油溫度,降低發動機摩擦磨損,降低發動機燃油消耗。
研究表明,發動機工作溫度對摩擦損失有很大影響。將冷卻液排出溫度提高到150℃,使氣缸溫度升高到195℃,油耗則下降4%-6%。將冷卻液溫度保持在90-115℃范圍內,使發動機機油的最高溫度為140℃,則油耗在部分負荷時下降10%。
提高工作溫度也明顯影響冷卻系統的效能。提高冷卻液或金屬溫度會改善發動機和散熱氣熱傳遞傳遞的效果,降低冷卻液的流速,減小水泵的額定功率,從而降低發動機的功率消耗。此外,可採用不同的方式,進一步減小冷卻液的流速。
6.3 降低溫度設定點
降低冷卻系統的工作溫度可提高發動機充氣效率,降低進氣溫度。這對燃燒過程、燃油效率及排放有利。降低溫度設定點可以節省發動機運行成本,提高部件使用壽命。
研究表明,若氣缸蓋溫度降低到50℃,點火提前角可提前3℃A而不發生爆震,充氣效率提高2%,發動機工作特性改善,有助於優化壓縮比和參數選擇,取得更好的燃油效率和排放性能。

7 冷卻系統的檢修
常見引起發動機過熱的原因有:冷卻空氣流量減少(如散熱器阻塞等);散熱風扇不工作;低速上坡,環境溫度過高;V型皮帶過松,轉動效率差;以及缸體有水垢,節溫器失效,水泵損壞,熱敏開關失靈等。
為防止冷卻液溫度過高,在使用中必須保持散熱器和水套清潔、冷卻液數量充足、風扇皮帶張緊適當,以防發動機在負荷工作時間過長。必須注意以下要點:
1.保持冷卻系(尤其散熱器)外部和內部清潔,是提高散熱效能的重要條件。散熱器外部沾有泥污或碰撞變形,均合影響風量流通,使冷卻液溫度過高,必要時清洗或修復。
2.按規定使用防凍冷卻液,保持冷卻液數量充足。正確的冷卻液液面高度:當發動機處於冷態時,冷卻液液面在膨脹箱內,位於最高和最低標志之間。膨脹箱內裝有自動液位報警感測器,當箱內液面過低時、位於儀錶板上的冷卻液溫度報警燈問爍,應及時予以添加。
3.應保持風扇皮帶張緊力適當,風扇正常工作。皮帶過松影響水循環,加劇其磨損;過緊易損壞軸承。
4.熱敏開關連接良好,若有松動會影響風扇換檔變速及正常運轉;如果發現冷卻系溢水,應及時檢查節溫器技術狀況。
5.防止發動機大負荷、長時間工作,以免水溫過高;上坡及時換檔,減輕負荷。汽車長時間坡道行駛、擋住低或是環境溫度較高時,應注意散熱。
更換冷卻液時,將儀錶板的暖風開關撥至右端使暖風控制閥全開,拆下冷卻液膨脹箱蓋,松開水泵口軟管夾箍,拉出冷卻液軟管,放出冷卻液後再將軟管夾箍擰緊。在膨脹箱中加入冷卻液,直到液面高度與最高標志齊平為止。擰緊膨脹箱蓋。啟動發動機,直到風扇運轉,將發動機熄火,檢查冷卻液高度,必要時補充。膨脹箱內冷卻液不能注滿,加註1/2即可,一般使用2年左右更換一次。
8 冷卻系統智能控制
系統由於汽車運行過程中產生強烈的振動、熱輻射和電磁干擾,因此對該系統電路有特殊要求:1.電路要有較高的抗振動能力,以適應不同路況、車況的要求。提高系統整體的可靠性和穩定性。2.電路應採取有效的防護隔離措施,以提高其抗干擾能力。
8.1 系統組成
該系統由電控冷卻風扇、電控節溫器、電控導風板、微控制機構組成。電控冷卻風扇由電動機驅動;電控節溫器利用電加熱引起雙金屬片變形,由雙金屬片變形帶動節溫閥旋轉運動,來改變大小循環;電控導風板由雙向電動機通過傳動機構使之打開或關閉;微控制機構是利用89C51開發的單片機控制系統。
8.2 單片機控制系統工作原理
由溫度感測器感受發動機水溫的變化,同時把溫度信號轉變為同其成反比關系的電壓模擬信號。這些信號經過處理(電容器低通濾波、校正和電壓跟隨器耦合)送入A/D轉換器(ADC0809)中INO信號通道。由A/D轉換器把採集來的模擬電壓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並讀入單片機,89C510單片機89C51根據不同的輸入信號分析處理去控制驅動電路,實現對節溫器繼電器、導風板繼電器和風扇繼電器的控制。即可實現對發動機冷卻能力的智能控制。
8.3 單片機 系統控制過程
當發動機預熱時(發動機水溫(70℃),單片機根據檢測來的溫度數據處理分析向執行元件發出控制信號,使其完成如下操作。
a.電控冷卻風扇不工作;
b.電控導風板關閉狀態;
c.電控節溫器處於小循環狀態。
由於導風板關閉,冷卻風扇不工作,以至冷卻空氣不能進入散熱器;同時節溫器處於小循環(加熱電阻絲通電),發動機水溫上升很快。當水溫升至75℃,單片機根據檢測來的溫度數據處理分析向執行元件發出控制信號,使電控節溫器的加熱電阻絲斷電(讓其進入大循環控制狀態)。當水溫達到80℃時,單片機又發出指令,使電控導風板處於敞開狀態。
此時可充分利用汽車行駛迎面風對散熱器的冷卻作用,盡量減少冷卻風扇的工作時間。當水溫高達95℃時,單片機經數據分析發出控制指令使電控冷卻風扇工作,而讓節溫器仍處於大循環狀態,導風板仍處於敞開狀態。這時冷卻系統的冷卻能力最大,實現快速降溫。當發動機水溫降至89℃時,單片機根據采樣數據分析處理發出控制指令,使執行元件完成以下操作。
a.電控冷卻風扇不工作;
b.電控導風板處於敞開狀態;
c.電控節溫器處於大循環狀態。
這樣,直到發動機水溫返升至95℃,電控冷卻風扇又重新工作。

結 論
汽車冷卻系統對汽車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發動機就如同人類的心臟,如果不好好保護就會受到威脅,現在隨著科技發展,冷卻系統不象以往那樣只是單純的水冷循環,現在冷卻系統智能控制很受歡迎,所以在以後的汽車發展中,單純的冷卻系統不會站主導位置了,雖然智能控制要求很高,但是在高級轎車中很實用,它代表著未來冷卻系統的發現方向,智能冷卻系統控制將會作為標准裝置在汽車上,未來一段時間在冷卻系統中將佔主導位置;而智能控制將會提高發動機的使用壽命,保障汽車的安全行駛,提高人身安全等原因,將來智能控製冷卻系統的發展將佔主導位置.

謝 辭

時間過的很快,兩年的大學生活就這么結束了,有些匆忙、有些不舍,卻也很充實。感謝我的母校黑龍江旅遊職業技術學院讓我有一段值得回憶的快樂充實的大學生活。
感謝我的輔導員XXX老師。他給予我學習上的指導和生活上的無私幫助,表示衷心感謝!祝X老師工作順利,桃李滿天下!
謝我的論文導師,XX老師,X老師在我寫論文過程中為我提出了許多寶貴建議,指正了我論文中的諸多不足,使我的論文得以順利完成,在此對導師的細心指導表示衷心感謝!
在兩年的大學生活中還有很多老師和同學給予我學習和生活上的幫助,在此我向他們表示我衷心地感謝!
最後,祝母校蒸蒸日上!祝所有老師工作順利!

參考文獻

[1] 楊萬福.發動機原理與汽車性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孔憲輝.張廣坤。汽車故障診斷技術。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張子波.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陳家瑞等.汽車構造.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5] 黃虎等.現代汽車維修.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1

㈣ 機械設計畢業論文怎麼寫的

機械畢業論文格式範例 第一、構成項目 畢業論文包括以下內容: 封面、內容提要與關鍵詞、目錄、正文、注釋、附錄、參考文獻。其中「附錄」視具體情況安排,其餘為必備項目。如果需要,可以在正文前加「引言」,在參考文獻後加「後記」。 第二、各項目含義 (1)封面 封面由文頭、論文標題、作者、學校名稱、專業、年級、指導教師、日期等項內容組成。 (2)內容提要與關鍵詞 內容提要是論文內容的概括性描述,應忠實於原文,字數控制在300字以內。關鍵詞是從論文標題、內容提要或正文中提取的、能表現論文主題的、具有實質意義的詞語,通常不超過7個。 (3)目錄 列出論文正文的一二級標題名稱及對應頁碼,附錄、參考文獻、後記等對應的頁碼。 (4)正文 正文是論文的主體部分,通常由緒論(引論)、本論、結論三個部分組成。這三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確標示。 (5).注釋 對所創造的名詞術語的解釋或對引文出處的說明,注釋採用腳注形式。 (6)附錄 附屬於正文,對正文起補充說明作用的信息材料,可以是文字、表格、圖形等形式。 (7)參考文獻 作者在寫作過程中使用過的文章、著作名錄。 4、畢業論文格式編排 第一、紙型、頁邊距及裝訂線 畢業論文一律用國家標准A4型紙(297mmX210mm)列印。頁邊距為:天頭(上)30mm,地腳(下)25mm,訂口(左)30mm,翻口(右)25mm。裝訂線在左邊,距頁邊10mm。 第二、版式與用字 文字、圖形一律從左至右橫寫橫排,1.5倍行距。文字一律通欄編輯,使用規范的簡化漢字。忌用繁體字、異體字等其他不規範字。 第三、論文各部分的編排式樣及字體字型大小 (1)文頭 封面頂部居中,小二號行楷,頂行,居中。固定內容為「成都中醫葯大學本科畢業論文」。 (2)論文標題 小一號黑體。文頭居中,按小一號字體上空一行。(如果加論文副標題,則要求:小二號黑體,緊挨正標題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號) 論文標題以下的行距為:固定值,40磅。 (3)作者、學院名稱、專業、年級、指導教師、日期 項目名稱用小三號黑體,後填寫的內容處加下劃線標明,8個漢字的長度,所填寫的內容統一用三號楷體,各佔一行,居中對齊。下空兩行。 (4)內容提要及關鍵詞 詳細請參考: http://www.cnjijia.com/shownews.asp?id=656 我是中國機械加工網( www.cnjijia.com )站長,很高興為您解答問題。

㈤ 欲求本科畢業論文汽車發動機可變技術相關內容

3 卧式鋼筋切斷機的設計
4 氣門搖臂軸支座畢業設計
5 後鋼板彈簧吊耳的加工工藝
6 環面蝸輪蝸桿減速器
7 S195柴油機機體三面精鏜組合機床總體設計及夾具設計
8 車床主軸箱箱體右側10-M8螺紋底孔組合鑽床設計
9 機油蓋注塑模具設計
10 機油冷卻器自動裝備線壓緊工位裝備設計
11 5基於AT89C2051單片機的溫度控制系統的設計
12 基於普通機床的後托架及夾具設計開發
13 減速器的整體設計
14 攪拌器的設計
15 金屬粉末成型液壓機PLC設計
16 精密播種機
17 可調速鋼筋彎曲機的設計
18 空氣壓縮機V帶校核和雜訊處理
19 沖壓拉深模設計
20 螺旋管狀麵筋機總體及坯片導出裝置設計
21 落料,拉深,沖孔復合模
22 膜片式離合器的設計
23 內螺紋管接頭注塑模具設計
24 內循環式烘乾機總體及卸料裝置設計
25 全自動洗衣機控制系統的設計
26 生產線上運輸升降機的自動化設計
27 實驗用減速器的設計
28 手機充電器的模具設計
29 滑鼠蓋的模具設計
30 雙齒減速器設計
31 雙鉸接剪叉式液壓升降台的設計
32 水泥瓦模具設計與製造工藝分析
33 四層樓電梯自動控制系統的設計
34 塑料電話接線盒注射模設計
35 塑料模具設計
36 同軸式二級圓柱齒輪減速器的設計
37 托板沖模畢業設計
38 推動架設計
39 橢圓蓋注射模設計
40 萬能外圓磨床液壓傳動系統設計
41 五寸軟盤蓋注射模具設計
42 錫林右軸承座組件工藝及夾具設計
43 心型台燈塑料注塑模具畢業設計
44 機械手設計
45 機械手自動控制系統的PLC實現方法研究
46 汽車制動系統實驗台設計
47 數控多工位鑽床設計
48 數控車床主軸和轉塔刀架畢業設計
49 送布凸輪的設計和製造
50 CA6140車床後托架夾具設計
51 帶式輸送機畢業設計論文
52 電火花加工論文
53 機床的數控改造及發展趨勢
54 機械加工工藝規程畢業論文
55 機械手畢業論文
Q Q 1 0 7 0 2 6 5 1 0 1

㈥ 機械類的畢業論文的題目

機械類的畢業論文題目有很多,學術堂整理了十五個題目供大家進回行參考:

1、某答型汽車發動機曲軸的加工工藝及測試研究

2、舞台升降裝置的設計研究

3、按摩機器人控制器的設計與研究

4、垂直升降式立體停車設備的結構設計

5、CA6140普通車床縱向數控改裝

6、汽車電磁渦流減震器力學性能研究

7、自動下料機的機械結構設計與研究

8、智能清潔機器人的設計

9、低破碎玉米脫粒機的設計與分析

10、馬鈴薯連續式機械化去皮關鍵技術研究

11、排氣隔熱罩的設計與研究

12、汽車電動玻璃升降器結構設計

13、胡蘿卜自動削皮機虛擬樣機設計

14、山葯全自動削皮機裝置與控制系統研究

15、自動化甘蔗削皮裝置的研製

㈦ 有沒有數控畢業設計論文的

機械畢業設計論文 題目如下 詳情請查看 andy1014831557.blog.163.com
+工藝-「填料箱蓋」零件的工藝規程及鑽孔夾具設計
+工藝-CA6140機床後托架加工工藝及夾具設計
+工藝-CA6140型鋁活塞的機械加工工藝設計及夾具設計
+工藝-MG132320-W型採煤左牽引部機殼的加工工藝規程及數控編程
+工藝-MG250591-WD型採煤機右搖臂殼體的加工工藝規程及數控編程
+工藝-SSCK20A數控車床主軸和箱體加工編程
+工藝-WHX112減速機殼加工工藝及夾具設計
+工藝-X62W銑床主軸機械加工工藝規程與鑽床夾具設計
+工藝-X5020B立式升降台銑床拔叉殼體工藝規程制訂
+工藝-Z90型電動閥門裝置及數控加工工藝的設計
+工藝-回轉盤工藝規程設計及鏜孔工序夾具設計
+工藝-加工渦輪盤榫槽的卧式拉床夾具
+工藝-殼體的工藝與工裝的設計
+工藝-支承套零件加工工藝編程及夾具
+機電一體化-PLC控制電梯
+機電一體化-T6113電氣控制系統的設計
+機電一體化-連桿平行度測量儀
+模具-五金-筆記本電腦殼上殼沖壓模設計
+模具-五金-沖大小墊圈復合模
+模具-五金-帶槽三角形固定板沖圓孔、沖槽、落料連續模設計
+模具-五金-蓋冒墊片
+模具-五金-湖南Y12型拖拉機輪圈落料與首次
+模具-五金-護罩殼側壁沖孔模設計
+模具-五金-空氣濾清器殼正反拉伸復合模設計
+模具-注塑-wk外殼注塑模實體設計過程
+模具-注塑-PDA模具設計
+模具-注塑-底座注塑模
+模具-注塑-電流線圈架塑料模設 計
+模具-注塑-對講機外殼注射模設計
+模具-注塑-閥銷注射模設計
+模具-注塑-方便飯盒上蓋設計
+模具-注塑-肥皂盒模具設計
+模具-注塑-鬧鍾後蓋畢業設計
+模具-注塑-普通開關按鈕模具設計
+模具-注塑-軟管接頭模具設計
+模具-注塑-手機充電器的模具設計
+模具-注塑-滑鼠上蓋注射模具設計
+模具-注塑-塑料掛鉤座注射模具設計
+模具-注塑-塑料架注射模具設計
+模具-注塑-小電機外殼造型和注射模具設計
+模具-注塑-斜齒輪注射模
+模具-注塑-心型台燈塑料注塑模具畢業設計
+模具-注塑-旋紐模具的設計
+模具-注塑-牙簽合蓋注射模設計
+模具-注塑-游戲機按鈕注塑模具設計
+設計-8英寸鋼管熱浸鍍鋅自動生產線設計
+設計-102機體齒飛面孔雙卧多軸組合機床及CAD設計
+設計-200米液壓鑽機變速箱的設計
+設計-「包裝機對切部件」設計
+設計-C618數控車床的主傳動系統設計
+設計-CA-20地下自卸汽車工作、轉向液壓系統
+設計-CG2-150型仿型切割機
+設計-DTⅡ型皮帶機設計
+設計-GBW92外圓滾壓裝置設計
+設計-NK型凝汽式汽輪機調節系統的設計
+設計-PLC控制機械手設計
+設計-SPT120推料裝置
+設計-T611鏜床主軸箱傳動設計及尾柱設計
+設計-XQB小型泥漿泵的結構設計
+設計-YZJ壓裝機整機液壓系統設計
+設計-板材送進夾鉗裝置
+設計-棒料切割機
+設計-播種機設計
+設計-鏟平機的設計
+設計-車載裝置升降系統的開發
+設計-大模數蝸桿銑刀專用機床設計
+設計-大型制葯廠熱電冷三聯供
+設計-大型軸齒輪專用機床設計
+設計-大直徑樁基礎工程成孔鑽具
+設計-帶式輸送機自動張緊裝置設計
+設計-單級圓柱齒輪減速器
+設計-地下升降式自動化立體車庫
+設計-電液比例閥設計
+設計-釘磨機床設計
+設計-多功能自動跑步機
+設計-隔水管橫焊縫自動對中裝置
+設計-隔振系統實驗台總體方案設計
+設計-基於ProE的裝載機工作裝置的實體建模及運動模擬
+設計-集成電路塑封自動上料機機架部件設計及性能試驗
+設計-絞肉機的設計
+設計-經濟型的數控改造
+設計-卷板機設計
+設計-磨粉機設計
+設計-某大型水壓機的驅動系統和控制系統
+設計-普通鑽床改造為多軸鑽床
+設計-橋式起重機小車運行機構設計
+設計-乳化液泵的設計
+設計-三自由度圓柱坐標型工業機器人設計_1
+設計-雙柱式機械式舉升機設計
+設計-拖拉機變速箱體上四個定位平面專用夾具及組合機床設計
+設計-外圓磨床設計
+設計-渦輪盤液壓立拉夾具
+設計-巷道堆垛類自動化立體車庫
+設計-巷道式自動化立體車庫升降部分
+設計-小型軋鋼機設計
+設計-校直機設計
+設計-液壓絞車設計
+設計-液壓式雙頭套皮輥機
+設計-玉米脫粒機設計

減速器的整體
打散分級機總體及機架設計設計
膜片式離合器的設計
冰箱調溫按鈕塑模設計
洗衣機行星齒輪減速器的設計
手機外殼造型及設計
插秧機系統設計
精密播種機
知識競賽搶答器
多用途氣動機器人結構設計
運輸升降機的自動化設計
車床主軸箱箱體右側10-M8螺紋底孔組合鑽床設計
雙鉸接剪叉式液壓升降台的設計
卧式鋼筋切斷機的設計
YQP36預加水盤式成球機設計
模具導向定位機構
工程鑽機 的 設 計
模具-水泥瓦模具設計與製造工藝分析
軸類零件機械加工工藝規程設計
組合機床主軸箱及夾具設計
壓燃式發動機油管殘留測量裝置設計
基於普通機床的後托架及夾具設計開發
300×400數控激光切割機XY工作台部件及單片機控制設計
Z30130X31型鑽床控制系統的PLC改造
錫林右軸承座組件工藝及夾具設計
生產線上運輸升降機的自動化設計
DTⅡ型固定式帶式輸送機的設計
知識競賽搶答器PLC設計
萬能外圓磨床液壓傳動系統設計
管套壓裝專機
可調速鋼筋彎曲機的設計
計程車計價器系統設計
FXS80雙出風口籠形轉子選粉機
攪拌器的設計
金屬切削加工車間設備布局與管理
連桿零件加工工藝
螺旋千斤頂設計
支架零件圖設計
C616型普通車床改造為經濟型數控車床
R175型柴油機機體加工自動線上多功能氣壓機械手
惰輪軸工藝設計和工裝設計
平面關節型機械手設計
斜聯結管數控加工和工藝
CA6140車床後托架的加工工藝與鑽床夾具設計
CA6140杠桿加工工藝
X5020B立式升降台銑床撥叉殼體
XK5040數控立式銑床及控制系統設計
XKA5032A數控立式升降台銑床自動換刀裝置的設計
Y32-1000四柱壓機液壓系統設計
低速級斜齒輪零件的機械加工工藝規程
帶式運輸機用的二級圓柱齒輪減速器設計
傳動齒輪工藝設計
齒輪架零件的機械加工工藝規程及專用夾具設計
柴油機連桿的加工工藝
叉桿零件
撥叉零件工藝分析及加工
畢業設計 酒瓶內蓋塑料模具設計
ZUO半自動液壓專用銑床液壓系統設計
Z3050搖臂鑽床預選閥體機械加工工
端面齒盤的設計與加工
二級直齒輪減速器設
法蘭零件夾具設計
分離爪工藝規程和工藝裝備設計
杠桿工藝和工裝設計g
杠桿設計
過橋齒輪軸機械加工工藝規程
後鋼板彈簧吊耳的工藝和工裝設計
活塞的機械加工工藝,典型夾具及其CAD設計
汽車半軸
濾油器支架模具設計
漸開線渦輪數控工藝及加工
減速箱體工藝設計與工裝設計
機座工藝設計與工裝設計
機械手的設計
青飼料切割機
設計「CA6140法蘭盤」零件的機械加工工藝規程及工藝裝備
設計一用於帶式運輸機上的傳動及減速裝置
十字接頭零件分析
輸出軸工藝與工裝設計
數控車削中心主軸箱及自驅動刀架的設計
數控機床自動夾持搬運裝置
套筒機械加工工藝規程制訂
橢圓蓋板的宏程序編程與自動編程
斜齒圓柱齒輪減速器裝配圖及其零件圖
型星齒輪的注塑模設計
軸向柱塞泵設計
總泵缸體加工
組合件數控車工藝與編程
組合銑床的總體設計和主軸箱設計
同軸式二級圓柱齒輪減速器的設計
環面蝸輪蝸桿減速器
筆蓋的模具設計
盒形件落料拉深模設計
放音機機殼注射模設計
氣門搖臂軸支座
Φ3×11M水泥磨總體設計及傳動部件設計
內循環式烘乾機總體及卸料裝置設計
MR141剝絨機鋸筒部、工作箱部和總體設計
Φ1200熟料圓錐式破碎機(總體設計與回轉部件)
PF455S插秧機及其側離合器手柄的探討和改善設計
FXS80雙出風口籠形轉子選粉機
螺旋管狀麵筋機總體及坯片導出裝置設計
AWC機架現場擴孔機設計
製冷專業畢業設計(家用空調)
水閘的設計(土木工程)
鑽法蘭四孔夾具
宣化某毛紡廠廢水處理工程
電 流 線 圈 架 塑 料 模 設 計
支架零件圖設計
斜聯結管數控加工和工藝
01卧式鋼筋切斷機的設計
09SF500100打散分級機總體及機架設計
11YQP36預加水盤式成球機設計
015盒形件落料拉深模設計
18設計-插秧機系統設計
19-工程鑽機 的 設 計
21設計機床-車床主軸箱箱體右側10-M8螺紋底孔組合鑽床設計
23設計-精密播種機
26手機外殼造型及設計步驟文檔
27軸類零件機械加工工藝規程設計
34 生產線上運輸升降機的自動化設計
36 知識競賽搶答器PLC設計
37 雙鉸接剪叉式液壓升降台的設計
41 多用途氣動機器人結構設計
46 自動洗衣機行星齒輪減速器的設計
55 模具-冰箱調溫按鈕塑模設計
56 模具-水泥瓦模具設計與製造工藝分析
56 模具-水泥瓦模具設計與製造工藝分析
65 膜片式離合器的設計
68 減速器的整體設計
108放音機機殼注射模設計
108放音機機殼注射模設計
111氣門搖臂軸支座
300×400數控激光切割機XY工作台部
C616型普通車床改造為經濟型數控車床
CA6140車床後托架的加工工藝與鑽床夾具設計
CA6140杠桿加工工藝
DTⅡ型固定式帶式輸送機的設計
FXS80雙出風口籠形轉子選粉機
JLY3809機立窯(加料及窯罩部件)設計
JLY3809機立窯(窯體及卸料部件)
MR141剝絨機鋸筒部、工作箱部和總體設計
PF455S插秧機及其側離合器手柄的探討和改善設計
R175型柴油機機體加工自動線上多功能氣壓機械手
X5020B立式升降台銑床撥叉殼體
XK5040數控立式銑床及控制系統設計
XKA5032A數控立式升降台銑床自動換刀裝置的設計
Y32-1000四柱壓機液壓系統設計
Z3050搖臂鑽床預選閥體機械加工工
Z30130X31型鑽床控制系統的PLC改造
ZUO半自動液壓專用銑床液壓系統設計
Φ3×11M水泥磨總體設計及傳動部件設計
Φ1200熟料圓錐式破碎機
酒瓶內蓋塑料模具設計
撥叉零件工藝分析及加工
叉桿零件
柴油機連桿的加工工藝
齒輪架零件的機械加工工藝規程及專用夾具設計
計程車計價器系統的設計
傳動齒輪工藝設計
帶式運輸機用的二級圓柱齒輪減速器設計
低速級斜齒輪零件的機械加工工藝規程
電 流 線 圈 架 塑 料 模 設 計
端面齒盤的設計與加工
惰輪軸工藝設計和工裝設計
二級直齒輪減速器設
法蘭零件夾具設計1
分離爪工藝規程和工藝裝備設計
杠桿工藝和工裝設計
杠桿設計
管套壓裝專機
過橋齒輪軸機械加工工藝規程
後鋼板彈簧吊耳的工藝和工裝設計
環面蝸輪蝸桿減速器
活塞的機械加工工藝,典型夾具及其CAD設計
機械手的設計
機座工藝設計與工裝設計
基於普通機床的後托架及夾具的設計開發
減速箱體工藝設計與工裝設計
漸開線渦輪數控工藝及加工
金屬切削加工車間設備布局與管理
可調速鋼筋彎曲機的設計
連桿零件加工工藝
濾油器支架模具設計
螺旋管狀麵筋機總體及坯片導出裝置設計
螺旋千斤頂設計
內循環式烘乾機總體及卸料裝置設計
平面關節型機械手設計
汽車半軸
青飼料切割機
設計「CA6140法蘭盤」零件的機械加工工藝規程及工藝裝備
設計-AWC機架現場擴孔機設計
設計-攪拌器的設計
設計一用於帶式運輸機上的傳動及減速裝置
生產線上運輸升降機的自動化設計
十字接頭零件分析
輸出軸工藝與工裝設計
數控車削中心主軸箱及自驅動刀架的設計
數控機床自動夾持搬運裝置
水閘的設計
套筒機械加工工藝規程制訂
同軸式二級圓柱齒輪減速器的設計
橢圓蓋板的宏程序編程與自動編程
萬能外圓磨床液壓傳動系統設計
錫林右軸承座組件工藝及夾具設計
斜齒圓柱齒輪減速器裝配圖及其零件圖
型星齒輪的注塑模設計
宣化某毛紡廠廢水處理工程工藝設計
壓燃式發動機油管殘留測量裝置設計
知識競賽搶答器PLC設計
製冷專業畢業設計(家用空調)
軸向柱塞泵設計
總泵缸體加工
組合機床主軸箱及夾具設計
組合件數控車工藝與編程
組合件數控車工藝與編程
組合銑床的總體設計和主軸箱設計
鑽法蘭四孔夾具
3L-108空氣壓縮機曲軸零件.rar
6層框架住宅畢業設計結構計算書.rar
20米T梁畢業設計.rar
Q3110滾筒式拋丸清理機的設計(總裝、彈丸循環及分離裝置、集塵器設計).rar
Q3110滾筒式拋丸清理機的設計(總裝、滾筒及傳動機構設計).rar
SF500100打散分級機內外筒體及原設計改進探討.rar
X700渦旋式選粉機.rar
半精鏜及精鏜氣缸蓋導管孔組合機床設計(夾具設計).rar
半精鏜及精鏜氣缸蓋導管孔組合機床設計(鏜削頭設計).rar
畢業設計五層教學樓(計算書及CAD建築圖.rar
單拐曲軸機械加工工藝.rar
高層建築外牆清洗機---升降機部分的設計.rar
高速數字多功能土槽試驗台車的設計.rar
貨車底盤布置設計.rar
顆粒狀糖果包裝機設計.rar
推動架」零件的機械加工工藝及.rar
軸蓋復合模的設計與製造.rar
JX001筆蓋的模具設計.rar
JX002冰箱調溫按鈕塑模設計.rar
JX003插秧機系統設計.rar
JX004車床變速箱中拔叉及專用夾具設計.rar
JX005乘客電梯的PLC控制.rar
JX006計程車計價器系統設計.rar
JX007電動自行車調速系統的設計.rar
JX008電風扇旋扭的塑料模具設計.rar
JX009電機炭刷架冷沖壓模具設計.rar
JX010電源盒注射模設計.rar
JX011電織機導板零件數控加工工藝與工裝設計.rar
JX012多功能自動跑步機(機械部分設計).rar
JX013多用途氣動機器人結構設計.rar
JX014放大鏡模具的設計與製造.rar
JX015肥皂盒模具的設計.rar
JX016_GCPS—20型工程鑽機.rar
JX017管套壓裝專機結構設計.rar
JX018盒形件落料拉深模設計.rar
JX019後鋼板彈簧吊耳的加工工藝.rar
JX020環面蝸輪蝸桿減速器.rar
JX021機床-S195柴油機機體三面精鏜組合機床總體設計及夾具設計.rar
JX022機床-車床主軸箱箱體右側10-M8螺紋底孔組合鑽床設計.rar
JX023機油蓋注塑模具設計.rar
JX024機油冷卻器自動裝備線壓緊工位裝備設計.rar
JX025基於AT89C2051單片機的溫度控制系統的設計.rar
JX026基於普通機床的後托架及夾具設計開發.rar
JX027減速器的整體設計.rar
JX028攪拌器的設計.rar
JX029金屬粉末成型液壓機PLC設計.rar
JX030精密播種機.rar
JX031可調速鋼筋彎曲機的設計.rar
JX032空氣壓縮機V帶校核和雜訊處理.rar
JX033拉深模設計.rar
JX034螺旋管狀麵筋機總體及坯片導出裝置設計.rar
JX035落料,拉深,沖孔復合模.rar
JX036膜片式離合器的設計.rar
JX037內螺紋管接頭注塑模具設計.rar
JX038內循環式烘乾機總體及卸料裝置設計.rar
JX039全自動洗衣機控制系統的設計.rar
JX040生產線上運輸升降機的自動化設計.rar
JX041實驗用減速器的設計.rar
JX042手機充電器的模具設計.rar
JX043滑鼠蓋設計.rar
JX044雙齒減速器設計.rar
JX045雙鉸接剪叉式液壓升降台的設計.rar
JX046水泥瓦模具設計與製造工藝分析.rar
JX047四層樓電梯自動控制系統的設計.rar
JX048塑料電話接線盒注射模設計.rar
JX049塑料模具設計.rar
JX050同軸式二級圓柱齒輪減速器的設計.rar
JX051托板沖模畢業設計.rar
JX052推動架設計.rar
JX053橢圓蓋注射模設計.rar
JX054萬能外圓磨床液壓傳動系統設計.rar
JX055卧式鋼筋切斷機的設計.rar
JX056五寸軟盤蓋注射模具設計.rar
JX057錫林右軸承座組件工藝及夾具設計.rar
JX058心型台燈塑料注塑模具畢業設計.rar
JX059新KS型單級單吸離心泵的設計.rar

㈧ 大四論文,求<發動機超稀薄燃燒技術研究>論文

淮 陰 工 學 院 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學 生 姓 名: 專 業: 劉洋 學 號: 1071507216 汽車服務工程 汽車超稀薄燃燒技術研究 設計(論文 題目 設計 論文)題目: 論文 指 導 教 師: 嚴桃平 2010 年 12 月 3 日 畢 業 設 計(論 文)開 題 報 告 1.結合畢業設計(論文)課題情況,根據所查閱的文獻資料,每人撰寫 2000 字左右的文獻綜述 文 獻 綜 述課題來源及研究 研究目的 一、 課題來源及研究目的 盡管多年來,石油的開采局面大體保持穩定。但是,石油作為不可再生資源終究要 面臨枯竭之日,因此世界各國一方面在提高內燃機的燃油經濟性,另一方面積極開發內 燃機代用燃料及電動汽車。在我國,內燃機消耗了石油資源的 45%,柴油的 75%,汽油 的 60%以上。當前,提高燃油經濟性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另外,發動機的有害排放物 和雜訊也危害著環境和人體健康。為了改善轎車發動機的經濟性,汽油機採用稀薄燃燒 甚至是採用超稀薄燃燒已經成為各個轎車發動機生產廠家的重要手段。 在傳統的汽車發動機上,為了保證發動機穩定可靠地運轉,汽油機正常工作時,其所 用混合氣成分的空燃比應在 12-18 范圍內調節。 超稀薄燃燒是空燃比大於 20∶1 的混合 氣的燃燒過程, 它可以使燃料的燃燒更加完全.燃用稀混合氣,由於其燃燒後最高溫度降 低,一方面使通過氣缸壁的傳熱損失較小,另一方面燃燒產物的離解現象減少,使熱效率 也得以提高.從另一角度分析,採用稀混合氣,由於氣缸內壓力、溫度低,不易發生爆震, 則可以提高壓縮比,增大混合氣的膨脹比和溫度,減少燃燒室廢氣殘余留量,因而可以提 高燃油的能量利用效率.在採用稀混合氣的同時,輔以相應的排放控制措施,汽油機的有 害排放物 CO,HC,NOX,CO2 將大大地減少,且稀燃時燃燒室內的主要成分 O2 和 N2 的比熱 較小,多變指數 K 較高,因而發動機的熱效率高,燃油經濟性好. 二、國內外課題研究情況 國內外課題研究情況 課題 車用發動機稀薄燃燒包括缸外噴射稀燃系統(PFI)、直接噴射稀燃系統(GDI)和均 質混合氣壓燃系統(HCCI). 1 缸外噴射稀燃系統(PFI) 缸外噴射稀燃系統(PFI) 進氣道噴射稀燃系統根據進氣流在氣缸內的流動形式不同,可分為渦流分層和滾流 分層兩種 1.1 渦流分層稀燃系統 這種稀燃發動機的代表是豐田公司的進氣道噴射第三代稀燃系統,本田公司的 VTCE —E 以及馬自達公司的稀燃系統.豐田第三代稀燃系統和馬自達稀燃系統的共同特 畢 業 設 計(論 文)開 題 報 告點是都採用渦流控制閥(SCV)來調節渦流的強度,在低負荷時,SCV 關閉獲得強的渦流;在 高負荷時,SCV 打開獲得斜軸渦流,促進燃油與空氣的混合. 1.2 滾流分層稀燃系統 日本三菱汽車公司利用進氣道噴射燃油先後成功地在 3 氣門和 4 氣門發動機上實現 了缸內滾流分層稀燃(MVV)系統.後來,三菱公司研製出了適用於 4 氣門發動機的滾流分 層稀燃系統,在 4 氣門汽油機的進氣道內對稱布置兩個立式隔板,在兩個隔板之間噴油, 使混合氣在缸內滾流軸線方向上形成稀———濃———稀的夾層分布,這樣可以充分發 揮火花塞中心布置的優勢. PFI 發動機的限制是 20%噴嘴裝在氣缸蓋上進氣門的背面,80%安裝在進氣歧管上靠 近氣缸蓋位置,在發動機起動時,會在進氣門附近形成瞬時的液態油膜,這些燃油會在每 次進氣過程逐漸蒸發進入氣缸燃燒。冷機起動時由於燃油蒸發困難,使得實際供油量遠 大於需求空燃比的供油量,顯著加大發動機未燃 HC 排放。 PFI 發動機的另一限制是中、小負荷時採用節氣門來控制負荷,存在節流損失,GDI 發動機在中、小負荷時採用分層充氣工作模式,通過控制噴入氣缸的油量來控制發動機 的負荷,不採用節氣門可以降低泵氣損失和熱損失。 2 直接噴射稀燃系統(GDI) 直接噴射稀燃系統(GDI) 進氣道噴射汽油機在不採用助燃方法組織稀燃時,其空燃比超過 27∶1 非常困難.但 直接噴射稀燃系統超過這一界限卻非常容易.與缸外進氣道噴射稀燃汽油機相比,缸內 噴射稀燃汽油機具有泵氣損失小、傳熱損失小、充氣效率高、抗爆性好及動態響應快等 特點. 早期的 GDI 汽油機是利用與柴油機一樣的泵一管一嘴供油系統來達到遲噴的目 的,其燃油是在壓縮行程後期噴入氣缸,依靠進氣渦流或滾流實現混合氣分層。 對於汽油機缸內直噴的工作方式,20 世紀 50 年代德國的 Benz300SL 車型和 60 年代 MAN—FM 系統,70 年代美國 Texaco 的 TCCS 系統和 Ford 的 PROCO 系統就曾經採用過。 這 些早期技術大多基於每缸 2 氣門和碗形活塞燃燒室,利用柴油機的機械泵和噴油器實現 後噴。 這些早期的 GDI 發動機在大部分負荷范圍實現了無節氣門控制並且燃油經濟性接 近非直噴柴油機。其主要缺點是由於採用機械式供油系統,各負荷甚至全負荷時後噴時 刻是固定的,燃燒煙度限制了空燃比不能超過 20∶1。 20世紀90年代以後,由於發動機製造技術的迅速提高,採用先進的電子控制技術,解 畢 業 設 計(論 文)開 題 報 告決了早期直噴發動機的控制和排放等方面的許多問題。 新技術和電子控制策略的發展使 得許多發動機製造企業重新考慮 GDI 發動機的潛在優點。 1996 年日本三菱汽車公司率先 推出 1.8 L 頂置雙凸輪軸 16 氣門 4G93 壁面引導型直噴發動機;豐田公司開發出了同時 採用 GDI 和 PFI 兩套供油系統的 2GR—FSE V6 發動機;通用公司 2004 年開發出了採用可 變氣門定時(VVT)技術的分層稀燃直噴發動機;寶馬公司在低壓均質混合氣直噴 GDI V12 發動機的基礎上,2006 年又開發出了可以實現分層稀燃的 R6 直噴發動機;德國大眾公司 2000 年底利用電子控制系統把與 TDI 柴油機相似的原理用在汽油機上,開發了壁面引導 型燃油分層直噴(FSI)發動機, 並用於 Lupo 車上,其 100 km 的平均油耗只有 4.9 L,成為 世界上第一輛 5 L 汽油機汽車;2004 年奧迪公司開始將其 2.0T—FSI 燃油分層直接噴射 增壓汽油機推向市場。 3 均質混合氣壓燃系統(HCCI) 均質混合氣壓燃系統(HCCI) HCCI 是一種以往復式汽油機為基礎的一種新型燃燒模式, 簡單來說就是汽油機的一 種壓燃方式。這項技術在 90 年代初已經被提出並開始實驗,但是當時電子控制技術沒 有現在成熟,所以這項技術直到現在才被大眾所知。早在 20 世紀 30 年代,人們就認識 到均質混合氣壓縮自燃的燃燒方式在汽油機上存在, 但它一直被認為是一種異常燃燒現 象而被抑制。在二沖程發動機上真正有意識應用 HCCI 燃燒始於 1979 年 On-ishi 和 Nouchi 的研究。 近幾年, Aoyam 等人研究了汽油和代用燃料 HCCI 燃燒控制的方法, Mase 等人研究了柴油 HCCI 燃燒的控制方法。這些工作深化了對 HCCI 燃燒認識,為 HCCI 的 燃燒控制提供了經驗。 裝備 HCCI 技術的發動機的技術結構比一般發動機要復雜,當汽油機的壓縮沖程快 結束時,汽油通過直噴油咀噴進汽缸,HCCI 發動機壓縮比比普通的汽油機高, ,可以采 用相當稀薄的混合氣, 因此可以按照變質調節的方式, 直接通過調節噴油量來調節扭矩, 不需要節氣門。HCCI 發動機的燃燒溫度低,對燃燒室壁的傳熱很低,能夠減少輻射熱的 傳遞,還能大幅降低氮氧化合物的形成。另一個特點是燃燒周期很短。因為燃燒過程主 要是受化學反應而不是受混合過程的支配,能夠使得燃燒周期比傳統的柴油機短。而且 它採用的燃油辛烷值允許在一個廣闊的范圍內變動。可以採用汽油、天然氣、二甲醚等 辛烷值較高的燃油作為主要燃料,也可以採用多種燃料混合燃燒。還可以將對高辛烷值 畢 業 設 計(論 文)開 題 報 告燃料和低辛烷值燃料配比的調整, 用作在 HCCI 燃燒中控制燃燒起點和負荷范圍的方法。 但是裝備 HCCI 技術的發動機也存在這明顯的缺點, 比如在然燒時刻的控制上, HCCI 發動機靠汽缸的壓力和溫度自燃,油氣混合氣的密度,汽缸的溫度和壓力都需要進行精 確的檢測和控制,所以發動機的 ECU 管理程序也要進行相應的加強。由於 HCCI 的同時 壓燃和放熱,瞬時間汽缸和活塞會受到強大的壓力,有可能會產生爆震的現象,另外, 低排氣溫度對催化轉化器來說也是一個問題,因為需要相當高的溫度才能起動氧化/還 原反應。 我國對於稀薄燃燒系統的研究旱在 20 世紀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就已開始,但由於 我國電控技術落後,以至於該系統僅僅停留於理論研究階段。到了 20 世紀 80 年代初, 天津大學汽油機射流技術首次在化油器式汽油機上應用, 但該技術也僅僅使空燃比最高 控制到 18. 5,目_該技術由於鑄造精度要求較高,在國內很難得到推廣。 目前,引進的大眾 FSI 發動機是我國唯一量產的 GDI 發動機。缸內直噴技術對汽油 的油品質量是個嚴格考驗,正是基於這個原因,大眾在中國的 FSI 發動機上取消了分層燃 燒技術,只保留了均勻燃燒模式。 國內外的公司和研究機構也都在積極地開發設計新型直噴發動機,如 AVL 公司正在 開發基於噴射引導和激光點火系統的新一代分層稀燃直噴發動機技術。目前,國內一汽 集團、華晨、奇瑞、長安和吉利等汽車企業聯合高校正在開發理論空燃比混合氣或多種 燃燒模式相結合的 GDI 發動機。 發動機具有柴油機的經濟性並保持了汽油機的特點, GDI 相對於技術成熟的 PFI 發動機具有顯著優點,但是排放、燃燒穩定性等方面的問題限制 了其普遍應用,目前,GDI 技術完全替代 PFI 技術仍然存在一些技術挑戰,如排放控制、 穩定燃燒控制、燃油經濟性、性能和可靠性、控制復雜性。 畢 業 設 計(論 文)開 題 報 告參考文獻 1 2 顧如龍譯.低燃油耗高性能/氣門稀燃汽油機的研製.國外內燃機,1995(1) 陸 展 華 .GDI 發 動 機 及 其 稀 燃 優 化 技 術 . 柴 油 機 · Diesel Engine,2003,(6):36-41. 3 王燕軍,王建昕,首藤登志夫,等.汽油機稀薄燃燒研究的新進展———從 gdi 到 hcci.汽車技術,2002,(8):1-5. 4 蔣堅,高希彥.汽油缸內直噴式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內燃機工程,2003,(5):39-44. 5 王志,張志福,楊俊偉,等.均質壓燃發動機研究開發新進展.車用發動機, 2007(3):1-7. 6 高宗英,袁銀南,劉勝吉等·缸內直接噴射———未來車用汽油機的發展方向·國 外內燃機,2000,(1):24-36. 7 哀守利,杜傳進,顏伏伍,侯獻軍.車用汽油機實現稀薄燃燒的技術措施.車用發動 機, 2004.6(154) :1~4. 8 解茂昭.一種新概念內燃機———基於多孔介質燃燒技術的超絕熱發動機.熱科 學與技術,2003 .9 (2):189~194. 9 鄭勝敏.汽油機稀薄燃燒技術發展分析.城市車輛,2007-6 :46~55. 10 孫 慶 , 秦 松 濤 , 張 勇 . 汽 油 機 均 質 混 合 氣 壓 燃 燃 燒 (HCCI) 技 術 . 山 東 內 燃 機,2006 .1(91 ) :14~17. 畢 業 設 計(論 文)開 題 報 告 2.本課題要研究或解決的問題和擬採用的研究手段(途徑) 研究的問題: 研究的問題: (1) 分析國內汽車超稀薄燃燒的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 (2) 闡述國內車用稀薄燃燒發動機技術發展對社會和經濟發展意義和作用; (3) 闡述超稀薄燃燒技術研究的必要性和意義; (4) 分析各種稀薄燃燒技術存在的問題; 研究手段: 研究手段: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網上查閱資料以及圖書館借閱資料,分析思考,理清 思路,寫出論文提綱並完成論文。 畢 業 設 計(論 文)開 題 報 告指導教師意見: 指導教師意見 指導教師: 2010 年 12 月 3 日 所在專業審查意見: 負責人: 2010 年 12 月 3 日

㈨ 求畢業論文:4000字左右。電噴發動機油耗高的原因分析

電噴發動機是採用電子控制裝置.取代傳統的機械繫統(如化油器)來控制發動機的供油過程。如汽油機電噴系統就是通過各種感測器將發動機的溫度、空燃比.油門狀況、發動機的轉速、負荷、曲軸位置、車輛行駛狀況等信號輸入電子控制裝置.電子控制裝置根據這些信號參數.計算並控制發動機各氣缸所需要的噴油量和噴油時刻,將汽油在一定壓力下通過噴油器噴入到進氣管中霧化。並與進入的空氣氣流混合,進入燃燒室燃燒,從而確保發動機和催化轉化器始終工作在最佳狀態。,影響汽車的燃料經濟性的因素有哪方面呢?影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車輛本身,也涉及到駕駛者和道路狀況。總體而言,主要有發動機、排放、變速器、車身外形、重量、輪胎和駕駛技術等這七個方面小。雖然道路狀況對燃料經濟性的影響很大,例如暢通與堵塞,市區與公路行駛都會對耗油有直接影響,但因為道路狀況會隨時變化,所以不列入主要影響因素范圍。 1.故障原因
1)空氣濾清器阻塞或怠速調整不當。
2)熱空氣閥門阻塞或點火時刻過遲。
3)EFE加熱器工作不良或氧感測器失靈。
4)排放系統工作差或輪胎氣壓不足。
5)PCV曲軸箱通風閥門阻塞或濾清器不幹凈。
6)冷起動噴油器阻塞或泄漏。
7)燃油噴油器內部損壞或磨損嚴重。
8)行車或駐車制動器有拖滯現象。
9)點火時間調整過遲。
10)冷卻系統恆溫器失靈或控制溫度過低。
11)恆溫空氣濾清器有故障,使熱空氣一直進人。
12)EGR再循環閥因卡滯而常開
2.故障檢修
1)檢查輪胎氣壓、制動技術狀況。
2)檢查空氣濾清器情況。
3)檢查燃油、油泵、濾清器的狀況。
4)檢查油壓、供油量、調節器情況。
5)檢查噴油器、發動機管路系統連接。
6)檢查冷卻液溫度感測器、進氣溫度感測器。
7)檢查空氣流量感測器、節氣門位置感測器。
8)檢查爆燃感測器、ECU的插接器。
9)檢查冷卻系統恆溫器、恆溫空氣濾清器及EGR再循環閥。 更換火花塞
症狀:火花塞性能變差後,當您在駕車行駛時會感覺到發動機動力不足、急加速嘬車並伴隨排氣管發出「突、突」聲,怠速時發動機抖動等現象。
解決:建議您每行駛3萬公里到修理廠檢查火花塞,必要時更換。

節氣門體臟污後的症狀
症狀:賓士W140轎車的節氣門在行駛20000公里左右時,由於空氣質量原因,截流閥處會有許多污垢,當污垢積累到一定厚度時,發動機就會出現啟動時不易著車,著車後怠速異常,行駛中熄火等現象,此時節氣門就需要清洗了。
解決:清洗後通過原廠診斷儀設定可以達到標准。

免拆清洗噴油器
症狀:噴油嘴臟污後,發動機會出現起動困難、動力下降、加速遲緩、怠速發抖、冒黑煙、尾氣超標、嚴重時發動機將無法起動。
解決:進行免拆清洗噴油嘴,清洗的同時還可以把燃燒室和活塞頂部的積炭清洗掉。建議車輛每行駛20000公里進行一次免拆清洗。這樣也可以避免進氣系統積炭積存太厚。

轉向機漏油
症狀:W140底盤的轎車轉向機修包損壞後,轉向機外部會有許多油污,使轉向助力油虧損。虧油嚴重的在轉向時會發出很大的噪音,如不及時修理將會使助力泵虧油損壞。
解決:發現轉向機漏油應及時到修理廠更換轉向機修包,以防轉向助力系統虧油造成元件損壞。一般W140底盤的轎車行駛10萬公里左右,轉向機出現漏油現象的比較多。

水泵損壞滲漏冷卻液
症狀:W140轎車水泵出現滲漏冷卻液現象比較普遍。水泵損壞後使冷卻液泄漏,當冷卻液虧損嚴重時,會造成冷卻液溫度過高損壞發動機。
解決:發現水泵有滲漏冷卻液現象的應及時更換水泵,以免造成更大的損失。

燃油泵的故障現象
症狀:燃油泵是將燃油加壓輸送到噴油器。一般賓士W140底盤的轎車燃油泵損壞之前會發出「吱、吱」聲,當燃油泵損壞後,燃油不能噴進發動機,發動機將停止工作。
解決:當燃油泵出現異響時,應及時更換燃油泵,以免愛車拋錨。

制動開關損壞引發的故障
症狀:W140裝有ASR系統的轎車,在制動開關損壞後會點亮ASR燈,有時行駛時不能加速。
解決:出現ASR燈點亮時,應到修理廠用診斷儀檢測。一般因制動開關引起ASR燈亮的比較多。

空氣流量計的故障現象
症狀:噴射系統為ME的轎車,其發動機所吸入的空氣量是靠熱膜式空氣流量計來測量的。因其結構的原因空氣流量計特別容易損壞。損壞後,車輛出現加速無力、冒黑煙、無法跑到最高車速、沒有怠速等現象。
解決:建議視行車空氣狀況及時清潔或更換空濾。只有經常保持進入發動機的空氣含塵量少,才能使空氣流量計的壽命延長。1)檢查輪胎氣壓、制動技術狀況。 2)檢查空氣濾清器情況。 3)檢查燃油、油泵、濾清器的狀況。 4)檢查油壓、供油量、調節器情況。 5)檢查噴油器、發動機管路系統連接。 6)檢查冷卻液溫度感測器、進氣溫度感測器。 7)檢查空氣流量感測器、節氣門位置感測器。 8)檢查爆燃感測器、ECU的插接器。 9)檢查冷卻系統恆溫器、恆溫空氣濾清器及EGR再循環 談電噴發動機油耗
壇子里圍繞著馬兒的發動機及油耗爭論時間夠久了,顯見大家非常關心這個問題,但馬會乃至整個愛卡能把這個問題談清楚的不多,現在我來試一把。
目前我們大多數的人能夠接觸到的車無非是化油器發動機或電噴發動機,廢話,這點地球人都知道!但為什麼化油器要被電噴淘汰?因為電噴比化油器節能省油?放P,現在在咱國同等排量上電噴都要比化油器的費油,地球人知道嗎?
化油器為什麼要改為電噴?環保要求。開始講故事:
一、關於發動機的概念:
汽車使用的發動機稱為內燃機,也就是說燃油是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中使用。而燃油的充分燃燒的絕對前提是充分的空氣,但由於是封閉環境,空氣是定量的(就是所謂排量啦),把定量的燃油加到定量的空氣里才是合情合理的,話說起來簡單,真正實現很難。由於發動機的工作原理較為復雜,普通人需要這么理解:發動機是變數動力,通過不同的活塞運動周期輸出不同的動力(就是所謂的轉速啦),雖然我們可以把排量定格成一個數值,但轉速是變數,而且是非線性變數,而化油器是純機械結構,供油量跟油門是線性正比關系,供油為純人為,這就很難做到燃油的合理定量。過去新手開車,很容易淹車,就是這個原因。從另一角度講,由於純人為,由此產生了無窮的節油大法,它們大多切實有效,但我要在這里吼一嗓--對電噴沒用!
電噴技術的應用解決了燃油和空氣這對矛盾,使燃油可以合理配合空氣進行充分燃燒,其顯著特徵就是大大降低了廢氣排放。
所以說,化油器和電噴的區別是:
結構差異:供油系統。
目標差異:降低排放。
二、關於電噴發動機的概念:
所謂電噴就是通過電子控制系統對發動機實行自動供油,徹底擺脫了人為控制的因素。我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兒有掉井裡的感覺,疑問那我開車踩油門時幹麼呢?給大家一個全新的名詞「油門NO,加速踏板YES」。
電噴的工作原理大致是這樣:用空氣流量感測器記錄空氣量,根據空氣量確定供油量,同時排氣處也設有一個廢氣感測器記錄廢氣量反饋給供油系統,通過這樣的完整循環保證了燃油的充分燃燒,使排放達到最低。但問題沒有這么簡單,車是要動的,比方說車的運動或是環境中的自然風都會引起空氣流量的變化,為了不致出現車停在紅燈前刮過一陣風發動機就亂轉的可笑事情發生,電噴系統採用曲折進氣和抽樣取值的方式工作,也就是咱們馬兒進氣管設計成七拐八繞的由頭,加速踏板改變空氣流量。
同樣的,電噴最需要解決的也是動力輸出問題,但影響動力輸出的因素既多又復雜,大致有環境(氣溫和氣流等)、路況(路面質量和高低起伏等)、車況(輪胎和載荷等)、人為(駕駛習慣和方式等)等等,電噴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通過感測器,比如最易理解的就是溫度,用溫度感測器就可以感知溫度,藉此控制電子扇和節溫器調節溫度。限於篇幅,我不能把所有的感測器一一列舉了,可以這樣說,電噴發動機較為完整的描述是機體+感測器+控制器+中央系統。就此得知,決定電噴發動機品質的因素已經從單純的缸體容積轉移到感測器、控制器、中央系統的數量和質量上來了。
我悲痛,中國就是因為目前無法自行研製感測器和中央系統而給人以連發動機都不會造的表象;我氣憤,廠家利慾熏心,撤多減少拆好換舊對電噴感測器、控制器、中央系統大動手腳;我無奈,廣大車友對發動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求低價趕實惠,中套還替別人數錢。
三、發動機油耗的概念:
恕我多言,壇子里討論的所謂油耗問題大多極無聊,其本質實際就像現在天熱,用扇子還是用空調此等弱智。為什麼這么說,因為廠家和媒體在其中偷換了概念,廠家多屬故意,揣著明白裝糊塗;媒體多屬無知,煞有介事混飯吃。
大家都知道車所謂的油耗指標是升/百公里,但該指標實際毫無意義。就像你問我飯量一樣,我可以斬釘截鐵地回答:四兩。可你頂多把此作為請我客時菜量的參考,而不會刻意追求這個四兩!為什麼大家這么在乎百公里耗幾個油呢?
大家都認為油耗指標是判定發動機性能好與壞的重要指標,這點沒錯,但用升/百公里就錯了!就像你問我飯量,我回答:四兩。而你從中推算我的健康一樣可笑。
這個升/百公里欺騙性在哪裡?在中國就是要抹煞發動機的好與壞!比如說把馬的發動機放到寶來車上,發動機指標就不是5.7(1.6排量),而要6-7了,實際油耗就要12個以上,因為寶來的自重比馬大的多!而我們就以10萬元級現有車型看,沒有用同種發動機的,更沒有同種自重的,但把升/百公里指標嚷嚷得滿天飛,騙取所謂經濟性,自重少30公斤升/百公里指標就可以降幾個百分點,可廠家不會說這30公斤是省裝了門側兩根加強防撞鋼梁,而愣說發動機省油!
好啦,能夠真實反映發動機好壞的就是輸出功率和排放指標。輸出功率說明了燃油利用率,排放指標標明了電噴系統質量,就此而已。
這里聲明一下,本人接觸的是1.6GLS,由於時間和精力的原因對1.3尚未明了,抱歉!
關於馬的發動機可以這么看一下,國內10萬元級里的,惟一全球同步上市、在美國為歐4、自動巡航、發動機鎖,去搜狐或新浪汽車欄讀讀指標。
四、電噴車省油的概念:
我在文前提到在咱國同等排量上電噴都要比化油器的費油,就是針對升/百公里而說的。
發動機從化油器提升到電噴,是技術進步,而不是技術飛躍,電噴雖然在單位燃油上提高了使用效率,但不可避免地變相增加了發動機自身負荷,與此同時車輛的安全舒適性也在不斷提高;音響、空調功率的加大,都無一例外地消耗了提升出的動力,這是客觀原因,而感測器、控制器質量不高,中央系統低級都會降低動力,這是主觀因素。例如溫度感測器不能准確測溫,節溫器不能有效調控,就會使電子扇經常無謂的啟動,而電子扇是功耗大戶,油耗自然要高。所以,電噴能夠體現出的只有環保效果。
取決電噴油耗高低的最重要因素是中央系統的先進度,包括取值量和控制度,簡單的比方就是286到奔4的差別,由於內容過於繁復我不在此廢話,由此可以看出,電噴車省油途徑是需要人盡量適應電噴特性而不是像化油器那樣憑操作技巧,這裡麵包括行車技巧和化油器調整技巧。
假如我們拋開空調、音響、載重這些合理需要和胎壓車況正常與否,電噴車省油途徑只有:
嚴格按時速換檔;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迅速提速至經濟時速並保持;少踩剎車這三條

㈩ 幫忙提供一份汽車檢測與維修的畢業論文範文

利用尾氣分析發動機的故障

有一輛1995年生產的尼桑藍鳥轎車,故障現象是冷車時掛擋後踩油門有輕微的沖擊,怠速不良,做過許多檢查和修理,始終不能解決問題。

該車最初進廠修理是因為沖洗發動機後不能著車,拖進廠後檢查發現點火系統進水,進行請潔乾燥之後重新裝復,車雖然著了,但是怠速有些不穩。經過檢查發現高壓線有漏電現象,分火頭和分電器蓋也有些燒蝕。徵得用戶同意後對上述部件進行了更換,發動機故障基本排除,但用戶反映車不好用,冷車掛檔後踩油門有輕微的沖擊。雖然故障現象非常不明顯,但用戶執意要求檢修,並聲稱如果問題不能解決,就要把前面的修理費用免掉。

我接到這輛車時正是熱車,由於一時不能驗證故障現象,便先根據用戶描述的情況進行分析,認為故障可能出在油路上。隨後在熱車狀態下進行無負荷測試尾氣,測試結果如下:怠速時HC為275ppm(標准值為220ppm),CO為0.3%(標准值為1.2%);高怠速時HC為120—150ppm,CO為0.3%一0.5%(該廠僅有一台兩氣廢氣分析儀)。測量氣缸壓力,各缸壓力正常。進行氣缸功率平衡測試,各缸工作都正常。進行斷缸測試,各缸HC和CO值變化都一樣。

從上面的數據當中是否可以發現問題呢7當然可以。盡管兩氣尾氣分析儀本身沒有數據分析和混合比濃度測試的功能(一般四氣尾氣分析儀可以通過CO,、O2以及過量空氣系數入直接看出混合比濃度),但通過數據可以看出,這輛車的尾氣排放偏低,對於沒有安裝氧感測器和三元催化器的車輛來說是太低了。CO含量高一般是因為混合比偏濃,而CO含量太低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混合比偏稀。

根據這個思路,我將該車的尾氣調高,將CO調到1.0,HC調到200ppm。當車完全冷卻後再次進行檢測,尾氣排放沒有超標,原來的故障現象也徹底消失了。

各系統故障的方法,其目的是對發動機的燃燒狀況進行綜合評價。尾氣分析的主要內容有混合氣空燃比、點火正時及催化轉化器轉化效率等,主要的分析參數有CO、HC、CO2,和O2等的含量,還有空燃比(A/F)或過量空氣系數入。尾氣分析的項目如表1所示。

二、尾氣分析的基本規則

HC和O2的讀數高,是由點火系統不良或混合氣過稀失火引起的。當測試的CO、HC值高,而C02、02值低時,表明發動機工作混合氣很濃。如果燃燒室中沒有足夠的氧氣保證正常燃燒,通常情況下,CO2的讀數和CO的讀數相反。燃燒越完全,CO2的讀數就越高,其最大值在13.5%—14.8%之間,此時CO的讀數應該等於或接近於0.O2的讀數是最有用的診斷數據之—,02的讀數和其它3個讀數一起,能幫助找出故障診斷的難點。

通常,裝有催化轉化器的汽車,O2的讀數應該是1.0%—2.0%,說明發動機燃燒很好,只有少量未燃燒的02通過氣缸排出。如果02的讀數小於1.0%,則說明混合氣太濃,不利於燃燒。如果02的讀數超過2%,則說明混合氣太稀。

利用功率平衡試驗(根據製造廠的使用說明)和四氣尾氣分析儀的讀數,可以看出每個缸的工作狀況。如果每個缸C0和C02的讀數都下降,HC和C02的讀數都上升,且上升和下降的量都一樣,則證明每個缸都工作正常。如果只有一個缸的變化很小,其它缸都一樣,則表明這個缸點火或燃燒不正常。

一個調整好的閉環控制電控汽車的尾氣排放中,HC的含量大約為55~100ppm,CO應低於0.5%,O2為1.0%~2.0%,C02為13.8%~15.0%。

汽車尾氣測試值與系統故障的判斷分析如表2所示。

三、幾種常見的氣分析儀

汽車尾氣分析儀有兩氣、四氣和五氣等多種類型,下面分別進行介紹。

兩氣尾氣分析儀
兩氣尾氣分析儀是用來測量汽車尾氣排放中C0和HC的體積分數的。但是,如果一輛車的排氣管或尾氣分析儀的測量管路有泄漏,那麼所檢測到的就是被外部空氣稀釋了的尾氣,C0和HC的測量值將降低,自然就不能反映尾氣的真實含量。目前國內所用的兩氣尾氣分析儀大多都不具有檢查自身泄漏的功能,因此即使用兩氣尾氣分析儀測量車輛尾氣,也不能真實地反映出發動機的故障來。

2.四氣尾氣分析儀

隨著裝有三元催化轉化器和電子控制系統汽車的增多,汽車的排放標准也更加嚴格,因此需要更精確地測量尾氣並診斷車輛排放超標的原因。四氣尾氣分析儀不僅具備兩氣尾氣分析儀的所有功能,而且還能進行故障診斷和分析,它除了能測量C0和HC外,還能測量C02和02、發動機油溫、轉速等,以及計算過量空氣系數入和空燃比A/F等。所以四氣尾氣分析儀不僅可作為環保檢測儀器使用,作為發動機故障檢測分析的診斷工具也非常有用。

對於幾種尾氣的分析,前面我們已經做過闡述,在這里只對過星空氣系數入進行簡要的說明。過星空氣系數入可以直觀地告訴我們空燃比的情況,從理論上講,混合氣的過星空氣系數入=1最為標准,但實際上不可能沒有變化,所以一般情況下入被設計為0.97—1.04(有些車有具體說明),可以看成是理想的匹配。若入大於該值,說明空燃比過大,混合氣過稀;若入小於該值,則為空燃比過小,混合氣過濃。

四氣尾氣分析儀還可提供發動機轉速(RPM)和發動機溫度(TEMP)參數,作為故障診斷時的參考數據o

五氣尾氣分析儀
當C0和HC降低時,可能會引起尾氣中的N0x濃度升高,若要監測N0x的濃度,就得使用五氣尾氣分析儀。而且,N0x常常是在高溫大負荷的情況下產生的,若沒有底盤測功機,就只能靠路試去測量。

四、幾個應用實例

一輛捷達轎車,裝備ATK新2氣門發動機,配有三元催化轉換器。用戶反映該車發動機工作不穩,測量尾氣排放嚴重超標。
捷達新2氣門ATK發動機採用電子控制多點順序燃油噴射管理系統,該系統是一個集噴油、點火、怠速、爆震、空調、自我診斷及陂行回家等功能於一體的閉環集中控制系統。

根據該車故障現象,首先檢查火花塞,發現火花塞間隙偏大,更換新件後,尾氣排放情況略有好轉,但未得到明顯改善。連接故障診斷儀V.A.G1552對發動機電控系統進行檢測,調出1個故障碼(氧感測器)。按故障碼的提示,檢查氧感測器至發動機電腦的連接線束,未發現短路、斷路情況,於是將氧感測器更換。隨後試車,繼續測量尾氣,尾氣排放指標依然偏高,但發動機電控系統已無故障顯示。

用燃油壓力表測量噴射系統壓力,發動機怠速時油壓為250kPa,急加速時為300kPa;關閉點火開關10min後,系統保持壓力為200kPa,以上各項數據均正常。接下來拆下噴油嘴進行超聲波清洗,測量其電阻值為15Ω,也符合標准。連接壓力機,觀察噴油嘴霧化狀態良好,檢查噴油嘴連接線束,也無短路、斷路情況。

繼續檢查點火系統,用萬用表測量點火線圈、高壓線電阻均正常。將發動機恢復後試車,故障依舊。用V.A.G1552查尋故障存儲,仍沒有故障碼出現。在讀取測量數據時,觀察到氧感測器信號電壓在0.2—0.8V之間變動,屬正常;進氣壓力感測器的數據也符合標准。於是懷疑三元催化轉換器有問題,將其更換後試車,尾氣排放依然超標。檢查配氣相位,正時標記正確;懷疑汽油質量有問題,清洗油箱及管路並更換優質汽油後,情況絲毫不見好轉。

經仔細觀察發現:如果起動發動機後怠速運轉而不進行路試,尾氣排放基本合格;路試約2km後尾氣排放指標升高;若每次起動間隔時間超過30min,怠速測量基本合格。根據上述情況,決定更換發動機電腦,但將電腦更換了也無濟於事。

其它部分是否存在問題呢?於是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拆下排氣歧管進行檢查,並與新的排氣歧管進行比較,發現該車氧感測器的排氣取樣孔偏小。換上新的排氣歧管進行尾氣檢測,各項指標顯著降低。對該車進行路試,尾氣排放依然合格。恢復該車所換的其它配件,繼續試車,尾氣排放始終未超標。

由此可以斷定,故障部位就在氧感測器排氣取樣孔。由於從氣缸內排出的廢氣處於高速流動狀態,行至氧感測器取樣孔處時形成渦流,導致排出的廢氣不能及時在此處更新,使氧感測器不能准確地向發動機電腦反饋同步信號,造成發動機電腦不能根據實際工況對噴油脈寬進行正確修正,最終出現發動機工作異常,尾氣排放嚴重超標的故障。

有一個時期,曾有一批車出現過此類故障,都是由於進行尾氣改造後,氧感測器取樣孔打得不合適,導致氧感測器不能有效採集尾氣,造成信號失准。

一輛裝備5S—FE發動機的豐田佳美轎車,發動機怠速不穩,經常熄火。
該車採用TCCS發動機電子控制系統。首先調取故障代碼,儀錶板上的發動機故障指示燈顯示為正常代碼。用四氣尾氣分析儀進行檢測,儀器顯示的檢測結果如表3所示。由檢測結果可以看出:HC和02都較高,這是空燃比失衡的一個重要特徵;C0值較低,而C02在峰值,這說明可燃混合氣已充分燃燒,點火系統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入值較高。綜合分析表明,該發動機工作時的混合氣偏稀,因此應從進氣系統和供油系統著手進行故障檢查。

對車輛進行檢測:真空管無漏氣、錯插現象;PCV閥密封良好,機油尺插口良好。起動發動機,將化油器清洗劑噴在進氣管墊和EGR閥周圍,發現隨著轉速上升,怠速逐漸穩定。取下EGR閥,發現針閥周圍有少量積碳,EGR閥通道上有很多積碳,針閥不能落入閥座,致使進氣歧管的混合氣被廢氣稀釋,從而怠速不穩,發動機容易熄火。

對EGR閥進行徹底清洗,並換上新墊,起動發動機,一切恢復正常。再次用尾氣分析儀進行檢測,結果如表4所示,所有數據都在標准范圍之內,故障排除。

從這個故障診斷實例可以看出,在對有故障的車輛做完必要的常規檢查之後,使用尾氣分析儀可以很快發現故障的本質原因,縮小檢修范圍。

一輛廣東三星6510汽車,套裝97款克菜斯勒道奇3.3L發動機,行駛里程為140000km。
故障現象:掛檔輕加油門至1200r/min時有時熄火,不熄火時怠速降至400—500r/min甚至更低;急加油門沒有任何故障,熄火後起動容易。

故障分析:試車過程中,沒有明顯的斷油或斷火的感覺,但總感覺進入的空氣量不夠用。經檢查,怠速系統沒有任何故障,怠速馬達在其它修理廠進行過替換試驗,沒有問題;節氣門體也進行過更換試驗,沒有問題;用額外補充進氣量的辦法(斷開一個節氣門體後面的真空管),同樣沒有解決任何問題。原地不掛檔加油門試驗,無論怎樣試驗均沒有任何故障徵兆,發動機轉速從1200r/min到800r/min下降非常平穩。懷疑是進氣壓力感測器有故障,有可能緩加油門時不能很好地感知進氣量,所以使用檢測儀的數據流功能,對各個數據進行實時觀察,沒發現有錯誤的數據流,MAP數值正常。對供油系統和點火系統進行仔細檢查和測量,均沒有發現任何故障。

到現在為止應該說僅是憑經驗感覺一點故障線索,那就是感覺好像進氣量太少。既然懷疑是因為進氣量太少造成的故障,那麼通過尾氣檢測一定可以發現一些線索,所以對尾氣進行了測量,怠速時的檢測結果如表5所示。

通過測量結果我們可以發現,混合氣偏稀(入大於1.03),燃燒比較好 (CO2較高,接近於15%)。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間接證明該車進氣或者供油系統有故障。為了檢驗這一分析,將所有影響進氣量或感知進氣量的元件一一列出,採取逐步分析排除的辦法確定故障元件。這些元件有:怠速馬達、節氣門體及其感測器、MAP感測器、EGR閥。前幾種元件已經檢驗和試驗過, 目前只剩下EGR閥沒進行過檢驗。

EGR排氣再循環閥的功用是在發動機工作過程中,將一部分廢氣引到吸入的新鮮空氣(或混合氣)中返回氣缸進行再循環,以減少N0x的排放量。因為N0x主要是在高溫富氧條件下生成的,廢氣為惰性氣體,在燃燒過程中吸收熱量,這樣將降低最高燃燒溫度,也減少了N0x的生成量。但是過度的排氣再循環會影響發動機的正常運行,特別是在怠速、低速小負荷及發動機冷態運行時,參與再循環的廢氣會明顯降低發動機的性能。因此應根據工況及工作條件的變化,自動調整參與再循環的廢氣量。根據發動機結構不同,進入進氣歧管的廢氣量一般控制在6%—13%之間。

在EGR系統中,通過一個特殊的通道將排氣歧管與進氣歧管連通,在該通道上裝有EGR閥,通過控制EGR閥的開度來控制參與再循環的廢氣量(如圖1所示)。EGR閥開啟或關閉是由閥上方真空氣室的真空度來控制的,而真空度則由受ECU控制的EGR真空電磁閥控制。

EGR電磁閥受ECU控制,ECU根據發動機轉速、空氣流量、進氣管壓力、溫度等信號控制EGR電磁線圈通電時間的長短,以此來控制進入EGR閥真空氣室上方的真空度,從而控制EGR閥的開度,改變參與再循環的廢氣量。

裝有背壓修正閥的EGR排氣再循環系統,在EGR(真空)電磁閥與EGR閥間的真空管路中裝有一個背壓修正閥,其功用是根據排氣歧管中的背壓附加控制月F氣再循環。即當發動機在小負荷工況,排氣背壓低時,背壓修正閥保持EGR閥處於關閉狀態,不進行排氣再循環;只有在發動機負荷增大,排氣歧管背壓增大時,背壓修正閥才允許EGR閥打開,進行排氣再循環。

排氣歧管的背壓通過管路作用在背壓修正閥的背壓氣室下方,當發動機處於小負荷工況,排氣背壓低時,在閥門彈簧的作用下氣室膜片向下移動,使修正閥門關閉真空通道,此時EGR閥在其閥門彈簧作用下保持關閉,因而不進行排氣再循環;當發動機負荷增大,排氣歧管背壓升高時,修正閥背壓氣室下方的背壓升高,使膜片克服閥門彈簧彈力向上運動,將修正閥門打開,由EGR電磁閥控制的真空通過背壓修正閥進入EGR閥上方真空氣室,將EGR閥吸開,月F氣再循環通道打開,廢氣進行再循環。

EGR電磁閥受ECU控市IJ,ECU根據轉速信號、進氣壓力信號、水溫信號、空氣流量信號等,通過控制EGR電磁閥的開度來控制進入EGR閥的真空度,從而控制EGR閥的開度,改變參與再循環的廢氣量。

通過上面的EGR閥工作原理分析可知,EGR在怠速工況和小負荷情況下是不參與工作的,否則會有一部分尾氣進入燃燒室,不但會降低燃燒室的溫度,還會惡化燃燒環境,阻礙新鮮空氣的進入。

故障排除:更換EGR閥,故障徹底消失。

一輛奧迪A6轎車,裝備2.8LJV6電控發動機,怠速時有輕微抖動,並且加速遲緩。
故障檢查:檢測點火波形基本正常,但稍有不穩。測量尾氣,C0為0.3%一0.5%,HC為200一500ppm,且在此范圍內波動。用V.A.G1552檢測儀檢查,無故障代碼輸出。用V人.G1552故障檢測儀進行數據流檢測,發動機電控系統運行參數正常。

檢測結果分析:根據對客戶的詢問和加速遲緩的症狀,應考慮對噴油器進行清洗;C0值正常,HC值雖然符合排放污染物的限制標准,但該車裝有氧感測器和催化轉化器,其C0值應低於0.5%,HC應低於100 ppm,而檢測結果表明該車HC值高於此,標准且有波動,從出廠標准考慮為不正常,因此考慮發動機可能有失火現象,應進一步檢查點火系統是否有輕微斷路或短路,特別是短路故障。

故障檢修:清洗噴油器,觀察各缸噴油器的霧化狀況和流星的均勻性,均良好。檢查點火系統,發現有一個缸的高壓線有輕微短路(漏電)現象,為此更換了高壓線。因火花塞間隙偏大,也同時更換了。復檢發動機抖動稍有改善,但未徹底消除;尾氣檢查HC值下降不大,並仍有波動,分析認為故障仍可能是失火所致。

為了進一步診斷故障,分別在左、右兩側月F氣歧管氧感測器旁邊的尾氣檢測口(該口通常用一個螺栓密封)進行檢測,結果發現:左側氣缸排出的尾氣C0值在0.5%左右,HC值在125ppm左右(因在催化轉化器前測量,其值會比在月F氣民管測量值稍高),且波動極小;右側氣缸排出的尾氣中C0值也在0.5%左右,但HC值卻在125—250ppm之間,且時有波動。因此間題應在右側氣缸中。為此檢查右側氣缸的高壓線和火花塞,發現第2缸火花塞的3個電極中有一個間隙過小,調整後重新安裝,故障完全消除,尾氣檢測值也符合出廠標准。

目前,安裝催化轉化器的車型越來越多,測量尾氣有時比較困難,在不能很好分析故障的時候,可以盡量在催化轉化器前方測量,這樣可能更真實地反映發動機的排放情況。同時,還應將催化轉化器前、後的測量結果加以比較,以便判斷催化轉化器的轉化效率是否正常。

一輛賓士S320轎車,發動機怠速不穩,抖動嚴重,但加速正常。
故障檢測:調取該車故障代碼,顯示為正常代碼;用示波器測試點火二次波形,結果正常;對各缸氣缸壓力進行測試,均在標准范圍之內;進氣及真空系統不漏氣;用四氣尾氣分析儀檢測尾氣,發現怠速時數據很不穩定,第1組數據如表6所示,4種氣體的檢測數值全都較高。再次測試,其數據如表7所示。

檢測結果分析:將上述檢測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發現,HC和Co總是同時升高或降低,C02時高時低,燃燒效率很不穩定,02不能充分參與反應,數值一直較高。從而可以判定為混合氣的形成與燃燒環境十分惡劣。推測是噴油器堵塞,導致噴油器針閥與閥座配合不密封,各缸噴油器在應該噴油時不噴油或少噴油,而在不需噴油時卻持續噴油,因而造成供油不正常,致使4種氣體的檢測數據極不穩定。

故障檢修:做噴油脈沖寬度試驗,怠速時為3.5ms,在正常范圍內。拆下各缸噴油器檢查,果然每個噴油器都有不同程度的堵塞。經過徹底清洗,裝復試車,一切恢復正常。

從該故障的檢修過程可以看出,在燃油系統的檢查中,利用尾氣分析儀可以省去一些檢修環節,如油壓的測試,燃油泵、油壓調節器和燃油濾請裝置的檢測。換個角度來考慮,假如在應急修理中,在未做相關檢查之前,就用尾氣分析儀進行檢測,也許在診斷一開始就能找到故障點。

一輛奧迪100型轎車,裝備2.6LV6電控發動機,運轉時嚴重抖動,加速無力,排氣管排出的氣體氣味嗆人。
故障檢測:用V.A.G1552微機故障檢測儀對發動機電控系統進行檢測,存在故障代碼,故障代碼的含義是「右側燃油自適應修正已達極限」。用V.A.G1552微機故障診斷儀對發動機電控系統進行數據流檢測,發現左、右兩側的燃油修正因數相差過大,左側為—3.8%—0%,而右側為10%—12.9%。用發動機綜合分析儀檢查點火系統並進行氣缸壓力分析,發現第3缸點火波形的擊穿電壓較低,且該缸氣缸壓力偏低(氣缸壓力相差過大也會導致發動機抖動)。用尾氣分析儀檢測尾氣,Co為0.9%—1.3%, 而HC高達2800—2900 PPmo

檢測結果分析:根據檢測結果可認為右側混合氣過稀,控制電腦對右側燃油系統進行連續加濃且已達到修正極限。為判斷是否是由於右側氧感測器的信號導致這種結果,先對左、右兩側的氧感測器信號及其對空燃比變化的反應、電控單元對氧感測器信號變化的響應能力進行測試。為此,人為地製造混合氣過濃和過稀的狀態,發現氧感測器和電控單元的功能均正常,因此可以認為故障是控制系統以外的原因導致的。

根據上述檢測結果,點火波形基本正常,可以認為點火系統正常,但HC過高表示失火,因此可以認為這種失火很可能是由於混合氣過稀,超出著火界限所致。但從尾氣中的Co值看,實際混合氣並不過稀,因此判斷故障很可能是進氣系統漏氣所致。測量氣缸壓力,發現第3缸壓力比其它缸低約100kPao

故障檢修:在拆解進氣歧管時,發現進氣歧管墊的實際壓合面寬度只有1mm左右(至少應有4—5mm),其原因是進氣歧管的安裝面為v形,在安裝密封墊後,再安裝進氣歧管時,由於不小心使該墊下滑,從而減小了密封帶,導致嚴重漏氣,即使燃油修正已達到極限,但仍無法完全補償,這是機械原因導致的故障。將上述故障點徹底排除後試車,故障排除。

一輛上海別克G轎車,故障症狀是發動機排氣冒黑煙。
診斷與排除:大修發動機後試車,開始時一切正常,只是排氣管介面墊有些輕微漏氣。繼續試車發現,發動機熱車後出現怠速不穩、加速不暢現象,同時故障燈點亮報警。經檢查,顯示故障碼為四131,即氧感測器故障。發動機熱車運轉時就車測量(不拔下括頭),氧感測器電壓為0.28V且不變化,更換一個氧感測器後,發動機剛著車時還好,但運轉一會兒後故障重現,怠速不穩,排氣管冒黑煙。拆下火花塞檢查,發現已有積碳,更換一組新火花塞後,運轉約半小時,怠速又不穩,檢查火花塞又被積碳糊死。此時故障燈再次點亮,經檢查顯示故障碼P0171,即混合氣太稀。

因更換氧感測器後故障不但沒有好轉反而加重,所以修理工認為故障不在氧感測器。經測量,油壓正常,又檢查、試換7空氣流星、水溫、節氣門位置等感測器,故障始終未能排除,於是回過頭來再檢查新換的氧感測器。經就車測量,氧感測器電壓為0.18V左右,與用檢測儀查到的數據相同,證明檢測儀可以完全接收到氧感測器電壓。斷開氧感測器括頭,測量PCM端接線,電壓只有0.32V(理論值為0.45V),於是懷疑電路有故障或PCM損壞。

用尾氣分析儀檢查尾氣,發現在怠速時C0含量接近4%,HC達到300ppm左右。通過尾氣分析可以認為此時的混合氣不是太濃。就車測量氧感測器,電壓仍舊很低(這種現象又可以解釋為混合氣過稀)。斷開氧感測器括頭,用數字萬用表測量PCM端電壓為0.44V,說明線路及PCM基本情況正常。為什麼會出現濃、稀兩種截然不同的解釋呢7難道是新換的氧感測器有故障7於是,使用模擬器模擬氧感測器數值的功能。

將模擬器的綠色氧感測器專用線和黑色連線連接在車上氧感測器的輸出迴路上;
將中間功能選擇開關置於Knock/0xy位置;
將右側功能選擇開關置於VoHs/0xy位置;
使發動機起動運轉,然後打開SST皿,此時SST皿4寄產生一個0.15V的恆定的連續信號來模擬稀混合氣狀態下的氧感測器發出的信號;
按下模擬器上方的「0(y」鍵,模擬器將產生一個0.85V的恆定的連續信號來模擬濃混合氣狀態下的氧感測器發出的信號;
在使用模擬器模擬7氧感測器後,再用檢測儀讀取數據流,發現氧感測器的輸入信號也一同變化;
當模擬器的電壓較長時間為0.85V時,觀察尾氣的C0值降為0.65%,說明PCM對系統的控制完好,故障原因還是在氧感測器。將氧感測器安裝到其它車輛上進行試驗,沒有發現任何故障,數據流、燃燒、尾氣、行駛都很正常。
通過上面的試驗可以證明:系統幾乎沒有故障,問題的原因在於氧感測器信號。因為此車有漏氣現象,會不會是因為排氣包漏氣,導致排氣包中形成負壓,將外界的真空引進排氣系統當中了呢7經檢查ldF氣系統確有漏氣之處,將排氣管修好之後試車,故障排除。

閱讀全文

與發動機活塞凸出量檢測裝置設計畢業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車後輪軸承怎麼打油 瀏覽:41
固液制氣裝置小試管的作用 瀏覽:353
汽車儀表盤表示什麼 瀏覽:757
軸承怎麼檢查漏油 瀏覽:274
索納塔九代儀表蓋板怎麼拆 瀏覽:671
大型機械設備安拆費是什麼 瀏覽:356
自來水有彈簧的是什麼閥門 瀏覽:50
肺心病要檢查什麼儀器 瀏覽:937
銅棒熱脹冷縮製成的實驗裝置 瀏覽:565
五金件品質管控 瀏覽:957
設備最高電壓是什麼意思 瀏覽:738
大理石桌子晃動固定五金件 瀏覽:55
特種設備安裝包括哪些 瀏覽:829
長沙撬裝式海水淡化設備哪裡買 瀏覽:204
在製冷中庫房和機房是指什麼 瀏覽:338
長沙機電五金市場在哪裡 瀏覽:186
三星手機提示設備過熱什麼原因 瀏覽:937
排氣閥門能手動關閉嗎 瀏覽:829
變速箱輸入軸承壞了會有什麼反應 瀏覽:92
新鄉電動工具市場在哪 瀏覽: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