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太陽能集熱裝置性能測試實驗報告

太陽能集熱裝置性能測試實驗報告

發布時間:2022-05-03 21:48:33

❶ 太陽能電池的基本特性測定實驗報告的數據處理和圖像

誤差分析:

一。系統誤差:
(1).電流表與電壓表內阻以及導線內阻接觸電阻對實驗的影響;
(2).最小二乘法擬合中對I0的忽略導致的誤差;
(3).因為導線的接入導致遮光罩沒有完全密封;
(4).萬用表及變阻箱造成的誤差.
(5).導線的接入電阻.
二。隨機誤差:
(1).萬用表讀數不穩定;
(2).導線的接入電阻;
(3).溫度及電源電壓的頻繁波動;
(4).實驗檯面有微小振動導致光強並不恆定;
(5).光源自身功率並非絕對恆定造成的誤差.

❷ 關於太陽能的實驗報告

2009年9月6日,晴,太陽能熱水器一台,集熱面積2.25平米,南偏西放,溫控儀一個,感測器一個,電磁閥一個,上水管2米,水泵1個,水210L,早上5點加水至滿,水溫度16度,陽光沖足,日照時間12小時,下午5點,水溫93度,不用電環保節能

❸ 太陽能的作用

太陽能是一種輻射能,具有即時性,必須即時轉換成其它形式能量才能利用和貯存。
太陽能-熱能轉換

選擇性吸收面具有高的太陽吸收比和低的發射比,吸收太陽輻射的性能好,且輻射熱損失小,是比較理想的太陽能吸收面。簡稱為選擇性塗層。它是在本世紀40年代提出的,1955年達到實用要求,70年代以後研製成許多新型選擇性塗層並進行批量生產和推廣應用,目前已研製成上百種選擇性塗層。我國自70年代開始研製選擇性塗層,取得了許多成果,並在太陽集熱器上廣泛使用,效果十分顯著。

太陽能-電能轉換

這里重點介紹光電直接轉換器件--太陽電池。世界上,1941年出現有關硅太陽電池報道,1954年研製成效率達6%的單晶硅太陽電池,1958年太陽電池應用於衛星供電。在70年代以前,由於太陽電池效率低,售價昂貴,主要應用在空間。70年代以後,對太陽電池材料、結構和工藝進行了廣泛研究,在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取得較大進展,地面應用規模逐漸擴大,但從大規模利用太陽能而言,與常規發電相比,成本仍然大高。

目前,世界上太陽電他的實驗室效率最高水平為:單晶硅電池24%(4cm2),多晶硅電池18.6%(4cm2),InGaP/GaAs雙結電池30.28%(AM1),非晶硅電池14.5%(初始)、12.8(穩定),碲化鎘電池15.8%,硅帶電池14.6%,二氧化鈦有機納米電池10.96%。

我國於1958年開始太陽電池的研究,40多年來取得不少成果。目前,我國太陽電他的實驗室效率最高水平為:單晶硅電池20.4%(2cm×2cm),多晶硅電池14.5%(2cm×2cm)、12%(10cm×10cm),GaAs電池20.1%(lcm×cm),GaAs/Ge電池19.5%(AM0),CulnSe電池9%(lcm×1cm),多晶硅薄膜電池13.6%(lcm×1cm,非活性硅襯底),非晶硅電池8.6%(10cm×10cm)、7.9%(20cm×20cm)、6.2%(30cm×30cm),二氧化鈦納米有機電池10%(1cm×1cm)。

太陽能-氫能轉換

氫能是一種高品位能源。太陽能可以通過分解水或其它途徑轉換成氫能,即太陽能制氫,其主要方法如下:

1、太陽能電解水制氫。電解水制氫是目前應用較廣且比較成熟的方法,效率較高(75%-85%),但耗電大,用常規電制氫,從能量利用而言得不償失。所以,只有當太陽能發電的成本大幅度下降後,才能實現大規模電解水制氫。

2、太陽能熱分解水制氫。將水或水蒸汽加熱到3000K以上,水中的氫和氧便能分解。這種方法制氫效率高,但需要高倍聚光器才能獲得如此高的溫度,一般不採用這種方法制氫。

3、太陽能熱化學循環制氫。為了降低太陽能直接熱分解水制氫要求的高溫,發展了一種熱化學循環制氫方法,即在水中加入一種或幾種中間物,然後加熱到較低溫度,經歷不同的反應階段,最終將水分解成氫和氧,而中間物不消耗,可循環使用。熱化學循環分解的溫度大致為900-1200K,這是普通旋轉拋物面鏡聚光器比較容易達到的溫度,其分解水的效率在17.5%-75.5%。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中間物的還原,即使按99.9%-99.99%還原,也還要作0.1%-0.01%的補充,這將影響氫的價格,並造成環境污染。

4、太陽能光化學分解水制氫。這一制氫過程與上述熱化學循環制氫有相似之處,在水中添加某種光敏物質作催化劑,增加對陽光中長波光能的吸收,利用光化學反應制氫。日本有人利用碘對光的敏感性,設計了一套包括光化學、熱電反應的綜合制氫流程,每小時可產氫97升,效率達10%左右。

5、太陽能光電化學電池分解水制氫。1972年,日本本多健一等人利用n型二氧化鈦半導體電極作陽極,而以鉑黑作陰極,製成太陽能光電化學電池,在太陽光照射下,陰極產生氫氣,陽極產生氧氣,兩電極用導線連接便有電流通過,即光電化學電池在太陽光的照射下同時實現了分解水制氫、制氧和獲得電能。這一實驗結果引起世界各國科學家高度重視,認為是太陽能技術上的一次突破。但是,光電化學電池制氫效率很低,僅0.4%,只能吸收太陽光中的紫外光和近紫外光,且電極易受腐蝕,性能不穩定,所以至今尚未達到實用要求。

6、太陽光絡合催化分解水制氫。從1972年以來,科學家發現三聯毗啶釘絡合物的激發態具有電子轉移能力,並從絡合催化電荷轉移反應,提出利用這一過程進行光解水制氫。這種絡合物是一種催化劑,它的作用是吸收光能、產生電荷分離、電荷轉移和集結,並通過一系列偶聯過程,最終使水分解為氫和氧。絡合催化分解水制氫尚不成熟,研究工作正在繼續進行。

7、生物光合作用制氫。40多年前發現綠藻在無氧條件下,經太陽光照射可以放出氫氣;十多年前又發現,蘭綠藻等許多藻類在無氧環境中適應一段時間,在一定條件下都有光合放氫作用。目前,由於對光合作用和藻類放氫機理了解還不夠,藻類放氫的效率很低,要實現工程化產氫還有相當大的距離。據估計,如藻類光合作用產氫效率提高到10%,則每天每平方米藻類可產氫9克分子,用5萬平方公里接受的太陽能,通過光合放氫工程即可滿足美國的全部燃料需要。

太陽能-生物質能轉換

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太陽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生物質能)並放出氧氣。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大規模轉換太陽能的過程,現代人類所用燃料是遠古和當今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陽能,目前,光合作用機理尚不完全清楚,能量轉換效率一般只有百分之幾,今後對其機理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意義。

太陽能-機械能轉換

20世紀初,俄國物理學家實驗證明光具有壓力。20年代,前蘇聯物理學家提出,利用在宇宙空間中巨大的太陽帆,在陽光的壓力作用下可推動宇宙飛船前進,將太陽能直接轉換成機械能。科學家估計,在未來10~20年內,太陽帆設想可以實現。通常,太陽能轉換為機械能,需要通過中間過程進行間接轉換

❹ 平板型太陽能集熱器性能評價指標與真空管集熱器在集熱性能,效率方面的比較

指標的話就這么幾個,最主要的瞬時即熱效率,熱損系數,
即熱性能的話,平板一般是間接換熱,較直接式的真空管集熱器效率要低些。集熱性能方面我認為也低,但是平板廠家不這么說。但是集熱器本身的散熱系數要高。平板的優勢就是 防凍,出水增壓。故障率低。壽命長。

❺ 太陽能電池特性研究實驗報告思考題

1.一般需要再有效光照之上比如200W/㎡以上,光照強度和短路電流基本是成線性的, 2。太陽能電池當然可以短路,它跟普通電池的原理不一樣,不是內部反應產生電能,只是把射入的光轉化成電能的器件,可以理解為一個中間的轉換裝置。

❻ 尋求太陽能熱水器的性能測試資料: (向專業人士請教)

國標里有。先給你幾個相關國標的國標號,自己下載就好,如果下不來再聯系我。
GB/T 17049-2005全玻璃真空太陽集熱管
GB/T 19141-2003家用太陽能熱水系統技術條件
GB/T 6424-2007平板太陽能集熱器

❼ 大學物理實驗報告(太陽能電池特性的測定及電阻的測量)答案

1.測量的短路電流與光照強度不能完全正比的原因
2.太陽能電池在使用時能否光照強度和短路電流基本是成線性的,
2。太陽能電池當然可以短路,它跟普通

❽ 太陽能電池基本特性測定實驗誤差分析

系統誤差:

1、電流表與電壓表內阻以及導線內阻接觸電阻對實驗的影響;

2、最小二乘法擬合中對I0的忽略導致的誤差;

3、因為導線的接入導致遮光罩沒有完全密封;

4、萬用表及變阻箱造成的誤差;

5、導線的接入電阻。

隨機誤差:

1、萬用表讀數不穩定;

2、導線的接入電阻;

3、溫度及電源電壓的頻繁波動;

4、實驗檯面有微小振動導致光強並不恆定;

5、光源自身功率並非絕對恆定造成的誤差。

(8)太陽能集熱裝置性能測試實驗報告擴展閱讀

太陽能電池是通過光電效應或者光化學效應直接把光能轉化成電能的裝置。以光電效應工作的晶硅太陽能電池為主流,而以光化學效應工作的薄膜電池實施太陽能電池則還處於萌芽階段。

太陽能電池的工作原理:

太陽光照在半導體p-n結上,形成新的空穴-電子對,在p-n結內建電場的作用下,光生空穴流向p區,光生電子流向n區,接通電路後就產生電流。這就是光電效應。

❾ 太陽能電池特性測定實驗報告

一、實驗目的
1、了解太陽電池的基本結構及基本原理
2、研究太陽電池的基本特性:太陽電池的開路電壓和短路電流以及它們與入射光強度的關系;太陽電池的輸出伏安特性等。
二、實驗儀器
YJ-TYN-1太陽電池基本特性測量儀、光源、負載電阻箱
三、實驗原理
1、太陽電池基本結構
太陽電池用半導體材料製成,多為面結合PN結型,靠PN結的光生伏特效應產生電動勢。常見的有太陽電池和硒光電池。
在純度很高、厚度很薄(0.4mm)的N型半導體材料薄片的表面,採用高溫擴散法把硼擴散到矽片表面極薄一層內形成P層,位於較深處的N層保持不變,在硼所擴散到的最深處形成PN結。從P層和N層分別引出正電極和負電極,上表面塗有一層防反射膜,其形狀有圓形、方形、長方形,也有半圓形。
2、太陽電池的基本原理
當兩種不同類型的半導體結合形成PN結時,由於分界層(pn結)兩邊存在著載流子濃度的突變,必將導致電子從N區向P區和空穴從P區向N區擴散運動,擴散結果將在PN結附近產生空間電荷聚集區,從而形成一個由N區指向P區的內電場。當有光照射到PN結上時,具有一定能量的光子,會激發出電子-空穴對。這樣,在內部電場的作用下,電子被拉向N區,而空穴被拉向P區。結果在P區空穴數目增加而帶正電,在N區電子數目增加而帶負電,在PN結兩端產生了光生電動勢,這就是太陽電池的光生電壓。若太陽電池接有負載,電路中就有電流產生。這就是太陽電池的基本工作原理。
單體太陽電池在陽光照射下,其電動勢為0.5~0.6V,最佳負荷狀態工作電壓為0.4~0.5V,根據需要可將多個太陽電池串並聯使用。
3、太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
太陽電池在實現光電轉換時,並非所有照射在電池表面的光能全部被轉換為電能。例如,在太陽照射下,太陽電池轉換效率最高,但目前也僅達22%左右。其原因有多種,如:反射損失;波長過長的光(光子能量小)不能激發電子空穴對,波長過短的光固然能激發電子空穴對,但能量再大,一個光子也只能激發一個電子空穴對;在離PN結較遠處被激發的電子空穴對會自行重新復合,對電動勢無貢獻;內部和表面存在晶格缺陷會使電子空穴對重新復合;光電流通過PN結時會有漏電等。
4、 太陽電池的基本特性
(1

❿ 太陽能集熱器的性能比較

關於平板集熱器太陽能系統,業界存在一些誤解。其一是平板集熱器太陽能系統四季全天候運行問題,很多人認為平板集熱器太陽能系統不能在冬季運行,實際上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目前,平板集熱器太陽能系統一般採用迴流排空技術及二次循環技術(通過防凍液傳熱),在北方地區可方便地解決集熱器過冬防凍問題,無集熱器凍壞的後顧之憂,並且可以解決夏季(或熱水負荷不匹配時)系統過熱問題,這一特點對太陽能採暖系統非常有利。此外,迴流排空防過熱、防凍技術方案在荷蘭等歐洲國家也大量使用,是一種非常成熟的技術方案[9]。
另一個誤解是平板集熱器得熱量問題,很多人認為平板集熱器太陽能熱水系統的得熱量(或產水量)要低於真空管集熱器熱水系統,實際檢測表明:採用黑鉻選擇塗層平板集熱器熱水系統產水量要高於相同總面積的真空管集熱器熱水系統[5]。測試結果如下:
圖2 黑鉻選擇塗層平板集熱器和真空管集熱器全年單位面積日均產水量比較
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出,在北京地區,高效平板集熱器太陽能熱水系統的產水量要高於同等面積的真空管集熱器系統。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同等面積下真空管集熱器採光面積要低於平板集熱器採光面積。

閱讀全文

與太陽能集熱裝置性能測試實驗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車後輪軸承怎麼打油 瀏覽:41
固液制氣裝置小試管的作用 瀏覽:353
汽車儀表盤表示什麼 瀏覽:757
軸承怎麼檢查漏油 瀏覽:274
索納塔九代儀表蓋板怎麼拆 瀏覽:671
大型機械設備安拆費是什麼 瀏覽:356
自來水有彈簧的是什麼閥門 瀏覽:50
肺心病要檢查什麼儀器 瀏覽:937
銅棒熱脹冷縮製成的實驗裝置 瀏覽:565
五金件品質管控 瀏覽:957
設備最高電壓是什麼意思 瀏覽:738
大理石桌子晃動固定五金件 瀏覽:55
特種設備安裝包括哪些 瀏覽:829
長沙撬裝式海水淡化設備哪裡買 瀏覽:204
在製冷中庫房和機房是指什麼 瀏覽:338
長沙機電五金市場在哪裡 瀏覽:186
三星手機提示設備過熱什麼原因 瀏覽:937
排氣閥門能手動關閉嗎 瀏覽:829
變速箱輸入軸承壞了會有什麼反應 瀏覽:92
新鄉電動工具市場在哪 瀏覽: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