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冰的融化和水的沸騰實驗
(1)根據探究「水的沸騰」實驗和探究「冰的熔化」實驗的要求可以對裝置做回出選擇:水的沸答騰實驗可將水直接放入燒杯加熱,並不需要放入試管中加熱.故選乙;
在使用酒精燈時,需要用其外焰加熱,所以要先根據酒精燈確定鐵圈得位置,所以應先固定石棉網位置,再確定溫度計的位置;
(2)冰是晶體,熔化時的特點是吸熱溫度保持不變;
由圖溫度計分度值為1℃,示數為98℃;
(3)冰熔化過快,可增大冰的質量或用冷水或增大燒杯中的水的質量.
故答案為:(1)乙;石棉網;(2)吸熱溫度保持不變;98;(3)增大冰的質量.
B. 給你一杯水、酒精燈、一盤冰塊,請你設計一個小實驗驗證:「降低溫度可以使氣體液化
用酒精燈加熱水,讓水沸騰起來.然後把裝著冰塊的盤子放在冒著蒸汽的水上面.發現盤子底部有大量的水滴聚集生成.說明:降低溫度可以使氣體液化.
【注意不要燙傷手
望採納,謝謝】
C. 點水成冰是一個常見現象,其原理是什麼
「點水成冰」是一個很神奇的現象,這個現象的發生需要環境的相對溫度很低,而且在水的要求上也是有限制的。像我們經常飲用的純凈水其實很難做到點水成冰的,因為水在結冰的時候是需要一些雜質的,也就是所謂的結晶核,有了這個前提,在再結合溫度的調整,做到點水成冰的現象是很容易的。那麼這個原理是什麼呢?怎樣用科學來解釋這個現象?
水有三態,固液氣,也被稱為三相。
在一個標准大氣壓下,水在零度時從從液態向固態轉變,在100攝氏度時,從液態向氣態轉變。在相變溫度時,如果緩慢的加熱或降溫,水的溫度可以保持恆定,直到全部轉換成固態或氣態。但相變溫度不是絕對的,水的固態化或汽化,常常需要一點點雜質,否則就會形成過冷水或過熱水,即超過標准相變溫度的水,但這時候水的狀態是很不穩定的,因此被外界環境稍加碰觸,就會變魔術般發生迅速轉變。
但從液態變成氣態和固態時,在相變溫度時,它需要點雜質,才能發生相變。否則就需要進一步降溫或者升溫,才會發生相變。
水結冰需要結晶核,即需要一點雜質。
因此,純凈水可以冷卻到零度以下,還保持液態,這種狀態的水被稱為過冷水,但這是一種很不穩定的狀態,只要受到外力觸碰,就能立刻結冰。當然如果繼續在冷卻,哪怕沒有外界的觸碰,它也同樣會結冰。
如果想要復制這個實驗,那麼有一個簡單的實驗步驟,一瓶普通的純凈水,放在大約零下18度的冰箱里,冷凍大約一個半小時,然後小心地拿出來。當然,為了一次性成功,建議多買幾瓶水,在不同的時間的取出來進行嘗試,找到適合你家冰箱的最合適冷凍時間。
水的爆沸與微波爐
與過冷相對應,水也能處於過熱狀態,液態水在常壓下超過一百攝氏度但卻沒有沸騰,因為沸騰也需要一個氣化核,如果水很純凈,缺乏汽化核,同樣會發生過熱,但同樣的稍加觸碰或繼續加熱,就會發生爆沸現象。但爆沸非常危險,不適合作演示。做化學實驗時,常有加熱步驟,為了防止液體的爆沸造成事故,常常會在液體中加入含有氣泡的人造沸石或者碎瓷片,防止出現過熱現象。
用微波爐加熱液體時就容易發生爆沸現象,這是使用微波爐需要特別小心的地方。過冷水通常不會傷到人,但爆沸就會發生燙傷事故了。最危險的事情,是用微波爐加熱雞蛋,不管是帶殼的還是不帶殼的,不帶殼的雞蛋,如果蛋黃保持完整非常危險,很容易過熱,然後在取出時發生爆炸。我就被炸過一回,還好帶著眼鏡,不然後果難料!我從前只知道,帶殼蛋不能放微波爐,誰知道去殼蛋也同樣不應該進微波爐,網上說應該將蛋黃先戳破,再用微波爐就安全了。
D. 如圖甲、乙是小明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騰」的實驗裝置。 (1)為探究「水的沸騰」,
(1)圖乙 (2)98 (3)CD;溫度不變 (4)移去酒精燈(或增大的冰的質量或用冷水或增大燒杯中的水的質量) (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
E. 水結冰的實驗
冰里加鹽就是降低了冰的熔點,如果在零下4度的溫度,就會加快結冰速度,在零下4度以上的溫度,就會融化冰
F. 在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騰」實驗中,小明用了下面兩組實驗裝置(如圖甲、乙所示),根據實驗數據繪
(來1)乙裝置加蓋,這樣可以減少熱量自的損失,縮短加熱所需時間;而甲未加蓋,這樣熱量容易散失,所以選擇裝置乙.
(2)水沸騰時,繼續吸熱,溫度不變,故CD段錯誤.
溫度計讀數時,首先確定零下還是零上,然後確定每一個大格和每一個小格代表的示數,從小數字讀向大數字.該溫度計一個大格表示10℃,裡面有10個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為1℃,因此它的讀數為95℃+3℃=98℃.
由上述分析知,此裝置中水的沸點為98℃,故吸收的熱量Q=cm(t-t0)=4.2×103J/(kg?℃)×0.1kg×(98℃-48℃)=2.1×104J.
(3)水的沸點與氣壓有關,所以可能當時的氣壓不是標准大氣壓,還有可能是溫度計不準確或讀數時有誤差等.
(4)要減慢冰的熔化速度,可從怎樣讓燒杯中水的溫度升高的慢一些入手.可以暫停加熱、增加冰或水的質量.
具體措施:移去酒精燈(或增大冰的質量或用冷水或增大燒杯中的水的質量等).
故答案為:(1)乙;(2)CD;98;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3)當時的氣壓不是標准大氣壓(或溫度計不準確或讀數時有誤差);(4)移去酒精燈(或增大冰的質量或用冷水或增大燒杯中的水的質量等).
G. 在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騰」實驗中,小明用了下面兩組實驗裝置.(1)探究「水的沸騰」實驗中.當
(1)此溫度計的分度值是1℃,所以溫度計的示數是94℃.
(2)按照表格中的數據描版點,並用平滑的曲線連接權起來.如下圖所示:
根據圖象可知,沸點為98℃小於100℃,故當時水面上方的氣壓低於一個標准大氣壓.
(3)水沸騰時,繼續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
(4)冰是固體,為了時冰塊受熱均勻,需要將碎冰塊放入試管中加熱,故選丙裝置.
(5)由圖知,AB段還沒有熔化,所以是固態;BC段在熔化過程中,是固液共存態;CD段已完全熔化完,是液態;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但溫度不變;第10min冰處於BC段,故為固液共存態.
(6)因為AB段表示冰,CD段表示水,而水的比熱容大於冰的比熱容,因此吸收相同熱量時,冰升溫比水升溫快.
(7)要減慢冰的熔化速度,可以暫停加熱、增加冰或冷水的質量.具體措施:移去酒精燈(或增大的冰的質量或增大燒杯中的冷水的質量).
故答案為:(1)94;(2)低於;(3)吸收熱量,同時溫度保持不變;(4)丙;使冰受熱均勻;(5)BC;吸收;固液共存;(6)水的比熱容大於冰的比熱容;(7)拿走酒精燈.
H. (2010撫順)如圖甲、乙是小明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騰」的實驗裝置.(1)為探究「水的沸騰」,他
(1)根據探究「水的沸騰」實驗和探究「冰的熔化」實驗的要求可以對裝置做出選擇,水的沸騰實驗可將水直接放入燒杯加熱,並不需要放入試管中加熱.故選圖乙.
(2)沸騰時溫度可從溫度計上讀出為98℃.
(3)沸騰特點繼續吸熱但溫度不變.所以水沸騰時溫度應保持不變,故CD段錯誤.
(4)要減慢冰的熔化速度,可從怎樣讓燒杯中水的溫度升高的慢一些入手.可以暫停加熱、增加冰或水的質量.具體措施:移去酒精燈(或增大的冰的質量或用冷水或增大燒杯中的水的質量)
故答案為:(1)圖乙.(2)98.(3)CD,溫度不變.(4)移去酒精燈(或增大的冰的質量或用冷水或增大燒杯中的水的質量).
I. 如圖是研究水結冰時體積如何變化的實驗裝置,圖甲的燒杯中裝有高1.3cm的水,圖乙是這些水結冰後用尺測量
從圖示看冰的高度為1.5cm,冰的體積增大,質量不變,根據ρ=
m |
V |
J. 圖1是小宇做「探究冰的熔化規律」的實驗裝置.圖2是他依據實驗數據畫出的冰熔化過程中的「溫度-時間」圖
(1)因為是「探究冰的熔化規律」所以需要測量時間的器材,因此還需要的內測量器材是秒錶(手容表、停表);
為減小實驗誤差,實驗過程中宜選用較小的冰塊,因為較小的冰塊之間接觸緊密,受熱均勻.
(2)溫度計的分度值是1℃,此時的溫度是4℃.
(3)前2min水處於固態冰狀態,後2min物質變成了液態水,物質的質量沒有變化,但狀態發生了變化;使用相同的酒精燈加熱時,相同時間內冰和水吸收的熱量是相同的,根據Q=cm△t,同一物體質量相同,兩段相同時間內吸收相同的熱量,因為冰的比熱容小於水的比熱容,冰升溫應快一些.
(4)由圖2可獲得多條信息冰是晶體、冰的熔點是0℃、加熱3.5min時開始熔化、6.5min時熔化結束等.
故答案為:(1)秒錶(手錶、停表);碎冰;
(2)4.
(3)不合理:因為水的比熱容大於冰的比熱容,所以應該是水升溫更慢.
(4)冰是晶體.